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桥北滨江生态公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0:23:01 体裁作文
桥北滨江生态公园体裁作文

篇一:滨江西带状公园说明(0524)

海口市滨江西带状公园规划说明

第一部分 项目概述

1、项目要求

1.1 设计目标

“为市民与游客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集观光、旅游、休闲等功能的公共空间和绿色生态长廊,创造一流的滨江带状生态公园”。

1.2 规划范围

北起长堤路新埠桥,南至南渡江大桥,全长12.57公里。西边以滨江西路西侧道路红线为界,往东至江边,设计范围包括道路内绿地、东面宽度20米以上不等的滨江绿化带及江漫滩地,总用地面积约为193公顷,其中江滩绿地133.2公顷,道路中心绿地31.10,城投已报批绿地26.5公顷。

2、规划依据

1、《公园设计规范》

2、《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

3、海口市规划局提供的规划用地范围、地形图

4、《水法》中对防洪堤及江堤、江滩地段的安全管理法规

5、现场勘测资料。

第二部分 现状分析

1、区域分析

1.1 地理区位

(1)位于海南岛:热带岛屿,中国的四季花园,热带滨海旅游度假区。因此,项目应突出热带城市人文与生态特征。

(2)位于海口市:华南地区南翼中心城市,全岛综合中心,与大陆联系的交通焦点,热带浪漫之都、休闲基地。因此,项目宜突出休闲场所的宜人性、多样性。

(3)位于南渡江西岸:西侧为海口主城区,东岸为待开发的江东新市区。北端接海口旧城区的新埠桥,与海甸、新埠两岛相望,南到南渡江大桥,自北向南由海口市建成区进入府城组团。

1.2 周边功能关系分析

1)城市带状开放空间

·西海岸休闲旅游带——呈东西向,长度约12公里,已基本成型的滨海带状公园,以休闲度假为主,已开发主要项目有帆船帆板训练中心、水上表演中心、假日海滩游泳场、海洋世界、星级酒店等,位于城市的次中心西城北侧。

·海口外滩——主要呈东西向长度约为7里,在海口市区滨海的核心地段,以观光游乐、商务活动、文化休闲为主要功能,兼有居住与生态度假等功能,尚未成型,处在规划初始阶段。距南部地区市民日常休闲的距离较远。

·东海岸休闲带——呈东西向长度约为20公里,尚未开发,未来城市的滨海休闲带,位于城市另一次中心东城的北边。 ·美舍河休闲带――自北往南贯通海口城市,以滨河居住区为主的城市日常生活休闲带。

以上三个主要休闲旅游带均是位于城市北面,使南部地区居民日常休闲距离较远。

2) 城市点状开放空间

·万绿园――面积约为75公顷,为滨海开放式公园,是海口市最著名和市民最喜爱的开放性大型公园,位于国贸组团北侧;

·金牛岭公园――内含动物园的市民公园,位于主城和秀英组团之间,在城市的发展轴线上。

·人民公园――建成区中心的内部公园,与海口最重要的海秀东路商业区相邻。

·红城湖公园――滨湖公园,位于主城和府城组团之间;

·白沙门公园――拟建的大型生态式滨海公园,以游泳为主,位于海甸岛组团的北侧;

1.3 城市结构分析

? 海口城市的三条发展轴线

·未来城市发展轴:连接城市主城区和东西两个次中心、穿越南渡江;

·城市历史文化发展轴:连接城市历史的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海口老城区—新城区—府城区;

·南渡江城市生态发展轴:是海口城市的产生、发展、演变、拓展的自然依托。

? 滨江西路带状公园

·位于城市主城区的东部边缘,是城市重要景观界面;

·是南渡江城市生态发展轴的组成部分;

·是南渡江带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根据中规院编制的《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4年),滨江西路西侧周边用地自北为文化娱乐、居住;中部为行

政办公、文化娱乐;南部为旅游、居住。对岸相对的用地自北向南为旅游、居住;中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居住;北

为旅游、居住。

现状生态湿地

2、交通分析

? 与三条城市主干和二十六条其它横向道路相交,主干路为:北接长堤路——滨海大道;中为国兴大道——海秀大道;

南接琼州大道;

? 因与长堤路、滨海大道相连接,共同构成城市主要的滨水景观环线;

? 该路既是城市内部南北主干道,又是从美兰机构进入主城区的重要道路之一。

? 已有三条桥梁(从南到北为南渡江大桥、琼州大桥、新埠桥)穿越地段。另一主要桥梁海瑞大桥正在施工中,并有新

埠桥在拟建中。

? 因相交城市道路桥梁众多,产生大量交通节点;

3、自然条件分析

? 水文——新埠桥处常水位标高为3.0米,20年洪水位为3.82米。南渡江为季节性

干枯明显的河流,常年水位变化明显。江滩水系较丰富,水质较好,因接近出海口,

江面开阔,水深仅可供中小船舶通行。

? 地形——防洪堤按百年一遇洪水位修建,堤顶标高(7.0-10.0米)比两侧现状地

形高出3-5米;

·堤外部分江漫滩在常年水位线3米以上,部分江漫淮在20年洪水位3.82米以上;

·江上沙洲散布数处,最大的沙洲为司马坡岛;

·堤内地形较平坦,整体由南到北、由西向东稍倾斜。

? 植被——主要为野草,间有小片木麻黄林。在北段植被相对较少,南段植被状况较好,江漫滩上植被具有较好的湿地

景观,道路西侧地段较开阔,自然景观比较优美。

? 气候——海口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降雨多发生在8-10月份。 现状生态湿地

4、景观要素分析

? 南渡江是城市的发展中心轴线。具有重要的景观价值;

? 沿江线性较长,长度为12.57公里,江面窄宽相间,穿越城市南北性质不同、居住人口密度也不同的区域;

? 南渡江江面尺度大(1000米以上),充分展示壮阔的效果同时,需要近人的、亲切的尺度去营造宜人氛围,。

? 防洪堤一侧是人工城市,另一侧是自然的河流,因此带状公园具有城市的人工化和河流的自然性的双面性、过渡性、

连接性和混合性。

? 日本断桥在海口的城市发展历史上具有历史意义。

? 南渡江三江入海口景观开阔,城市轮廓线清晰。

? 滨江西路道路绿化已经完成,部分堤内绿地也在近年内的义务植树活动中进行了基础绿化。

5、优劣比较分析

1)优势条件

? 纵向延伸的曲线形边界应有变化,江面自然景观保持良好。

? 近城和面江是城市的边缘性景观界面。

? 大量的城市道路在此相交。可以带来大量的人流具有节点的集聚效应。

? 四条东西向桥梁横跨滨江西路,有利于形成集聚的节点效益。

2)不利条件

? 周边社区未形成,缺乏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支撑,形成活跃气氛的时间较长。

? 数公里长的直立式防洪堤,人工痕迹太重,阻隔了城市和江面的連系。

? 滨江西路的交通性较强,对市民进入亲水空间造成一定的难度。

? 江面宽阔尺度过大与对岸的视线联系不强,缺少亲切感,两岸互动性不足。

? 狭长的线性空间不易形成聚集的效果,空间具有离散的倾向。

第三部分 方案构思

1、规划原则

以现状特征及要求为依据,确定如下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该地段首先是可供进入使用的公共休闲娱乐开放空间,应保证良好的交通可达性和有参与性空间,设置必要的环境设施。 ·主要的使用者将包括本市居民、当地居民以及外地游客,应满足不同人群、年齡的不同使用要求。

·加强城市各功能区与滨水地区的联系,创造整体协调、连贯有序的滨江休闲环境空间。

2)生态优先的原则

·规划地段为江海交汇区,在区域生态系统中具有特殊意义。规划设计重点是保护与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引导人类活动限定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和适度的强度,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确保南渡江江岸原生植被、江滩湿地、江心岛屿生态敏感因素,在规划中得到充分重视,并融入新的城市空间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3)体现地方文化的原则

·南渡江是海口的母亲河,是海口城市产生、演变、发展和生存的重要自然基础。

·挖掘、延续海口老城的、历史的、热带的、滨江的文化,构成地方特色鲜明的开敞的活动空间。

4)塑造滨江个性化精品景观的原则

·营造有特色的滨江景观带,使之成为体现热带滨江城市特色的展示平台。

·体现在海口整体开放空间体系中独特的定位,并与其它开放空间互为补充。

2、规划目标

海口市新的城市发展战略中提出“打造最精最美宜居省会城市”和“三带一轴”的城市发展格局,南渡江作为一条生态轴线,因此该地段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该地段应是:

1)一座向公众开放的生态带状公园和重要的城市景观主干道。

2)合理组织交通、功能、景观、绿化等,布局休闲游乐等社会服务设施,丰富滨江的休闲生活内涵,创造宜人的休闲环境。

3)控制交通、绿化通廊,提高江边的视线通透性和可达性。

4)改造防洪堤,保留或疏通水体,合理绿化,培育区域生态环境,提升滨江的环境品质。

3、规划理念

滨江西带状公园――塑造以“绿色”和“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公园和景观长廊,体现城市生活、城市文化、城市生态等的多元化要素的融合。

1)城市休闲生活

? 结合现代的休闲生活方式,营造丰富多样的、面向不同文化背景、年龄阶层的休闲空间场所。

2)城市文化

? 延续和发展城市的发展脉络。

? 兼顾当代文化和本土文化。

3)城市生态

? 保护江滩的生态湿地,留出纯自然空间,延续自然文脉。

? 利用原生和次生自然要素、场地现有要素,以保护自然的最少主义手法,创建人与自然共融空间。

4)“绿色”与“水”的主题

? 以南渡江为“大水”,自然湿地水、水塘和各类组合水景为“小水”,共同构筑以“水”为特色的主题空间。

? 以城市休闲景观林地带、自然林地、南渡江滩江自然湿地,共同构成丰富多样的以绿色为主题的自然景观。

4、总体构思

? 因为防洪堤高出江面常水位4米左右,成为一道城市与江面的视线屏障。因此如何将城市与江面景观尽可能融为一体

是规划方案的重要出发点之一。

? 因城市由北向南用地性质和人的集聚程度从大趋向于小的特性,同时地段从东(城市)到西(江面)的特性不同,形

成了以下横向、纵向不同的氛围的空间场所。

结合以上的规划理念,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结合人的要求,提出了“三夹层”和“三段”的功能布局。

3.1 横向“三夹层”景观带。

·第一层“江滩生态层”为沿江漫滩最外层的公共开放的空间,本着维持自然生态原来的空间的原则,运用简洁尽可能少的人工要素的最少主义处理手法,布局亲水空间和感受自然魅力为主的设施,主要是季节性、周期性、临时性的设施。

·第二层“江堤观光层“由自然林地和防洪堤构成,为常年洪水位以上及防洪堤上的带状层面,是为广大市民及游客提供观光旅游、休闲服务、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的中心活动带。本层面地势高,同时可眺望开阔江面和未来的城市景观,具有双重特性,主要为观赏性、流动性、提供人流量集中使用的公共设施。

第三层为 “城市休闲层”是由自然江漫滩、原始的水系状况向城市化的公园过渡,并与滨江西路以西城市区域衔接,城市区域到整个滨江带状生态公园应控制足够的视线通廊、绿色通廊和交通通廊,保证其可达性及市民充分享用公园设施。

3.2 纵向上分为由北到南集聚性、活动频率由强到弱,城市性趋向自然性的不同三个段落。带状公园北段,从新埠桥至琼州大桥,本段紧靠城市中心,以城市休闲、生活游乐为主,为市民提供特色活动空间;带状公园中段,从琼州大桥至海瑞大桥,地段属于城市核心区的外缘,用地以居住区为主,设计突出对周边居民的服务功能,凸显宜居城市环境特色;带状公园南段,从海瑞大桥至南渡江大桥,本段属主城区的外缘区域,设计利用现状的自然空间,通过生态保护、生态培育,营造原生态的自然景观特色,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景观结构

以上述功能结构为前提,确定带状公园沿线“五区”“一点”“一线”的景观结构:

“五区”具体内容如下:

? 城市友好园

本地段贴近省委办公区,属堤内绿地最宽阔的区域,总面积18公顷,符合市规划局对海口市城市友好园的选择要求。由于友好园属于捐赠性博览园,设计主要突出入口区、景观轴及环路布局、基础绿化三个方面。广场立面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装饰元素,体现海口市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的城市风貌。主环路在绿地内形成闭合环路,景观由横向设置增加入口景深度,景观轴与环路相穿插,构成主要游览体系。绿化设计突出了公园边界绿带的构成,以自然群落式种植为主,结合地形呈带状间断式布局,兼顾景观空间分隔与通透的双重要求。

? 湿地公园

本段为江滩湿地靠近城市中心,以生态湿地景观为依托设系列生态游游览区,利用现有内湖及虾塘水面设内湖水上游览区,利用滨江和小岛设鸟类观赏区。,形成活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生态游览区。

? 双拥公园

本地段位于海瑞桥北侧,城市郊野过渡地带,面积8.6公顷,符合市规划局对双拥公园的选择。公园以贯通两块用地的景观主轴组织活动内容,沿主轴分别设有双拥公园纪念广场、退役兵器展览场、国防军事展厅、双拥纪念林、摸拟训练场,成为海口市近郊的国防军事教育基地。国防军事展厅采用覆土的生态建筑模式,与防洪堤堤身融为一体,突出郊野生态特色。

? 滨水游憩活动区

本段江滩呈长带状,连绵不断的森林、草地是本段主要景观特色,活动内容按纵向分段布置。北端利用开阔起伏的地貌设小型高尔夫练习区,靠近绿色佳园的地段设大众游戏场,林间布置闭合的健身步行道,点缀各类小型活动场地,包括自行车、滑板极限运动场、儿童活动场、安静休息区、小型花园游览区,可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活动休憩。

? 生态旅游休闲区

本段江滩西靠滨江新城南区。新城用地主要为酒店及休闲服务区,向南与郊野生态控制带相接,现状植衩以人工防护林为主,岸线有中度水土流失现象,下游筹建的拦水坝为本段提供了稳定的水位,为开展水上活动提供了可能。设计首先立足于对江滩生态植被的恢复,选择耐水湿、抗性强的乡土树,摸拟自然群落进行配植,营造以灌木为主体的滨水生态丛林,恢复原生态的江岸湿地景观。

在恢复生态植被的基础上,结合地势合理布局中心集散广场、观景台、木栈道、亲水广场、林间休息区,江岸设大型游船码头,可开展江面水上活动,设栈桥连接江堤内外,减少对滨江西路的影响。

“一点”指“断桥沉思”景观节点:

断桥沉思:以日本断桥遗址为题材,设计爱国教育站点。由于堤顶的宽度限制,设计圆弧形栈道与广场相融合,形成开阔的观景视野,广场外围设有雕塑纪念墙、海南归侨抗战纪念碑等。

“一线”指堤顶慢行观光线:

现状堤顶通道宽8米,由预制水泥砖铺砌。设计改为现浇水泥彩绘路面,步行与自行车分流,结合堤顶绿带设休息区,提供休息、避雨的作用,结合主要交通路口设慢行通道服务点,提供停车、租赁服务。休息区、服务点在全线均衡布局,形成完备的服务体系。慢行通道限制机动车进入,保证通道的完整性和舒适性。

6、分期规划

依据海口市城市建设进度要求及带状公园的现状特征,规划公园建设分两期进行,以防洪堤为界限,一期建设用地以江堤内绿地为主,包括堤顶慢行通道及断桥沉思景观点。其余部分为二期建设内容。通过对设计内容的分期规划,使带状公园的建设进程与周边城市建设紧密结合,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

第四部分 技术方案

1、交通流线规划

1.1 动态交通

交通组织实行人车分流,交通方式采用:公共交通、游船、自行车、步行。

? 实行公交优先,按照500米-800米间隔设置公交停靠站。

? 防洪堤堤顶设慢行通道,休息区及服务点形成全市慢性系统的滨江西组成部分。

? 各景点设置游船码头,快捷联系各个景点之间及連接陆路交通。

? 设置江滩贯通的自行车系统及連系的滨水步行系统。在公园入口及城市核心区,人行过街采用人行天桥方式;公园此

入口与滨江西人行横道呼应,人行过街采用信息灯和人行过街横道的方式,有高差处设置台阶衔接。

1.2 静态交通

? 在每个景点入口处设置集中式生态停车场。

? 按照人流量大小设置停车场泊位数量。

2、绿化系统规划

现状绿化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已建成的滨江西道路绿化,以椰子树为主;二是江堤外的湿地、生态林及人工防护林,布局较为零散。

绿化设计立足现状,重点突出三个方面:

(1) 整体的连续性

(2) 空间层次的多样性

(3) 生态的特色性

具体做法是:

1) 堤内外增设多条连续的密林带,连接各大景观区,形成带状公园纵向的联系纽带。

2) 潮位落差区配植自然式滨水灌丛,加强岸线水土保持,恢复原生态的水岸景观效果。

生态湿地增设多种湿生、水生植物,形成湿地景观的多样性。

3) 堤顶绿化带采用抗风树种,按不同色彩高度及树形自然式种植,形成丰富的绿化天际线。

4) 双幅道路之间的自然式坡面采用保持水土的树种及竹林按自然式配植,形成堤内绿地的丰厚绿化背景。

5) 边界绿化,与城区相临的绿地,绿化配植兼顾绿地内外界面的景观效果,以自然群落为主,结合地形呈间断式布置,

篇二:基于生态基础的滨江公园设计

基于生态基础的滨江公园设计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今流行的“低碳”理论的简要分析论述,

以江西省九江市滨江生态公园规划设计为例,针对其现状存在的问

题,介绍其可以采用的生态途径,旨在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滨江公园。

关键词:低碳;滨江公园;规划设计;

正文:

前言

截至2009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6.6%,且以每年一个百

分点左右的速度增长,在几年之内城市化率就将过半,也就是说不

久中国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之中。随着中国高度城市化

的推进,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娱乐活动要求越来越高。但大多数城市

的休闲娱乐、生态用地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因此对城市公园

的需求剧增。

要提升城市的滨水景观形象,就要针对我国滨江公园的具体特点

进行规划设计,而如今很多滨河公园的景观设计都存在着严重的高

能耗,多浪费,如:对原有地块完全推翻重建,大量的破坏植物,

硬质铺装的大面积使用等等问题,于是我们试图寻找“低碳”途径

来进行滨江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

1、项目背景

1.1 九江滨江生态公园区位

九江是江西省的北大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一座具有

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九江滨江生态公园位于九江市浔阳区金

安组团九江长江大桥东侧,西起九江长江大桥东至中石化金鸡坡油

库,总用地面积18.99公顷。

1.2 地段的现状特点

九江滨江公园位于九江长江大桥桥头两侧,主要在长江大桥东侧。

建设区域内现有沙场6家,码头13座,其中沙码头7个,煤码头

2个,石子码头2个,散货码头2个。沙场和码头集中在琵琶亭至

国电九江发电厂电煤码头之间区域内;有供水泵房3座(国有九江

发电厂一期、三期供水泵房各1座,石化总厂九江分公司排水闸门

一个)、国电九江发电厂排水泵房工作用房1栋、国电九江发电厂

电煤码头一座、中石化九江分公司批发油站一座等生产性用房;美

孚洋行属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规划用地25亩,美孚洋行别墅、办

公楼、油库等建筑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缺乏空间联系;1988年修

建的琵琶亭,占地面积约3300平方米,构筑物状态良好。

2、现状存在问题

现有琵琶亭景区规模小,场地狭小,地势低矮,排水不畅,如果

推翻重建,会造成资源上严重浪费;现有的文物保护单位美孚洋行

别墅、办公楼、油库等建筑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且现为中石化九

江分公司使用,其油库安全要求与文物保护、旅游景区规范不符;

区域内现有沙场共6家,码头13座,沙石码头场地混乱,环境景

观差;二电厂泵房等生产性建筑立面破旧,生产区内建筑物凌乱,

一些破旧围墙阻碍观江视线;现状混凝土防洪堤高差2米,妨碍人

们的景观视线和以及区域间的联系;现状地段沿江界面分布着几处

斑块状的芦苇荡,没有进行系统的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3.基于低碳基础的设计措施

现今,随着人们对科学认识的升华,从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后,“低碳”也成为世界各国瞩目的焦点。

3.1国际上流行的“低碳”途径。

当今世界低碳的主流主要是在讨论“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

碳城市??。

3.1.1 “低碳经济”一词首次出现于2003年的英国政府白皮书(,

其主要的理念是:强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应尽可能向大气中排放最

少量的碳,以降低能耗来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

式:

(1)实行低碳生产。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水平

与结构、具体形式、社会性质,因此低碳生产环节至关重要。低碳

生产可以通过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来实现,其特征是“两低一高”

(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2)“退二进三”的产业模式。第二产业的能耗强度远高于第一

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能耗强度为第一产业的五倍多,为第

三产业的四倍多,因此控制高碳消耗的第二产业的发展对于低碳经

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3.1.2 “低碳社会”,倡导人们采取积极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通

过创建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培养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文

明的低碳文化理念,形成具有低碳消费意识的“橄榄形”公平社会

(“橄榄形”社会:以中等收入阶层为主体,高、低收入者所占比

重都不大的“橄榄形”的社会结构,旨在创造一个环境友好型,社

会结构合理、公平的社会)

3.1.3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

式,城市中的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以低碳为理念、政府公务管理层以

低碳社会为建设目标的城市。其最主要的核心是培养城市居民和企

业的低碳的消费方式,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降低城市中的

碳排放量。

3.2基于以上几种“低碳”概念的分析,浅析滨江生态公园规划设

计的几种生态途径。

以上几种方式的共同之处在于降低碳的排放量,尽量减少各种资

源、能源的浪费,以及资源、能源的再利用。在滨江生态公园的规

划设计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体现“低碳”:

3.2.1 遵循生态原则

(1)充分利用滨江生态公园原有状况较好的树种,尽可能的减少

新植物的种植,以减少“碳消耗”;增加植物的多样性、立体绿化、

多用乔木、选择适宜粗放管理的植物品种等,这样做既可以有效减

少维护园林绿地所需的碳成本,同时又可以保持滨江公园的开放性

与可达性。

(2)在设计中减少采用“高碳”材料,如减少高能耗的玻璃、钢

材、水泥的使用,增加泡沫混泥土、再生材料、竹子等低污染、低

消耗的材料。与树木相比,竹子生长迅速,(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桥北滨江生态公园)吸收二氧化碳量是普通

树木的4倍,而竹子作为新型的建筑材料完全有可以,甚至被称为

“植物钢铁”,与树木相比,竹子生长迅速,吸收二氧化碳量是普

通树木的4倍,而竹子作为新型的建筑材料完全有可以,甚至被称

为“植物钢铁”,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马库斯·海因斯多夫的“德

中同行之家”展馆以及世博会中的竹子的高度利用:国际竹藤组织

馆、带竹子穹顶的印度馆、以竹子和泥土编织墙体的秘鲁馆、竹藤

版鸟巢的西班牙馆??

3.2.2 现状建筑和构筑物“再生”利用

对于滨江公园中的历史建筑,以及保留较好的建筑和构筑物可以

使用以下几种“再生”的利用方式:

(1)对于建筑状况较好的历史保护建筑,对其周围景观环境进行

整合设计,以突出建筑物的历史遗存痕迹,同时转变同滨江生态公

园不协调的建筑功能,如原来的建筑是办公楼,私人别墅,可将其

转换成为展览馆,博物馆等来体现公园所在城市文化内涵;

(2)对于建筑状况一般甚至破损较严重的历史保护建筑,可对其

篇三: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介绍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

1 公园概况 滨江森林公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最北端高桥镇高沙滩,北临长江口,西临黄浦江,占据了上海独一无二的黄浦江、长江和东海“三水并流”的独特地理位置。公园隔黄浦江与炮台山相对,隔长江与横沙生态岛、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九段沙湿地保护区相望,是上海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郊野森林公园。滨江森林公园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和英国阿特金斯公司设计的联合体方案为主,并融合其它方案进行优化、改进。总规划面积300hm2,其中一期工程规划面积为120hm2,于2004年第4季度开工建设,2007年3月正式开园。这是上海市近年来规划建设的最大的近郊森林公园。通过滨江森林公园的建设,与炮台公园形成隔江相望的布局,同时形成了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标志性滨江景观,这也是水路进入上海的门户景观。公园的建设进

一步平衡了城区绿地布局,

缓解上海宝山和浦东高桥

地区缺少特大型公园的现

状,成为中心城区市民可以

到达的最近的森林公园。公

园的规划设计理念先进,布

局合理,先后获得2008年

度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

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

优秀风景园林项目一等奖、

2007年IFLA亚太区优秀风

景园林设计二等奖、2007

年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一

等奖等。 滨江森林公园地理位置

2 公园规划

2.1 设计理念

公园的一期用地是三岔港苗圃用地,于20世纪50年代采取“吹泥成陆”的方法围垦形成,土壤属堆叠土。苗圃建于1984年,土壤、植被条件良好,具有良好的滨江景观、湿地、自然植物群落景观,可观日落日出。基地二期中现有的景观主要是由农田和村庄组成,具有一定的江南农村特色。

作为上海城市近郊两江交汇处的森林公园,既要有优美的自然景观,也要为游客提供完善的服务。结合上海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方向,滨江森林公园的建设理念可以概括为:坚持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理念,保护和恢复苗圃这一典型原生态环境的自然形态,充分利用基地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充实提高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和地方历史及文化内涵,建成自然生态和谐,绿化景致宜人的展现滨江特

色和近郊自然风光的郊野公园。

2.2 规划目标

公园规划目标是通过改造建设,并在未来的管理养护中,不断贯彻生态环保

理念,引入历史文化内涵,从人工自然环境逐步向自我维持功能和生态平衡的森林景观和人性化服务设施的森林公园发展。将公园塑造成两江交汇处“城市、自然、文化”的舞台和独具特色的滨江标志性景观,能够在完善和强化原有的环境结构和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具有地域性特征、本土性特色的高品质的综合环境和形象,同时营造一个尊重自然、关心自然的场所,给人对自然的理解、认识和交流创造良好的空间和氛围,最终通过公园的建设,能够改善地带环境,提升区域性景观品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3 建设主题

“人与自然和谐”是公园建设的主旋律,从苗圃改建公园的过程看,既要突出其自然形态和景观效果,也要突出改建的特殊意义,简单来说可以将公园建设的主题概括为“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

三岔港苗圃基地示意图

滨江森林公园一期工程平面图

3.公园定位

苗圃改建为公园的项目较少,在上海曾经有龙华苗圃改建为上海植物园,共青苗圃改建为共青森林公园为先例,但大都属于搬迁后重新建设,所以建设经验较为缺乏。滨江森林公园改造成功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保护原生态景观为主,侧重内部调整和完善,在充分保护利用原有生物资源的基础上,结合郊野森林公园的内涵,形成公园自身的特色,所以在改造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上与以前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

建园伊始,首先对基地现有的各项影响改造建设的生物因子进行调查,收集原始资料,对植物、动物、鸟类、土壤以及滨江的潮水位等进行调查,着重突出植物资源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苗圃内植物资源丰富,部分观花、观叶植物景观良好。苗圃内现有植物20余万株,其中乔木95种,灌木62种,草本149种,藤本植物28种,主要是由自然发育和人工栽培种组成,自然发育形成的野生植物有46科141种,主体是被子植物41科135

种。部分自然度较高的区域已经形成大乔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群落结构,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生物栖息环境。但也存在大量加拿大一枝黄花、一年蓬、葎草、猪殃殃等恶性杂草种群。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估,并最终确定施工方案。

针对滨江森林公园在上海绿化网络系统中的作用及其自身特点,设计方明确了公园的定位,避免城市公园的痕迹,突出野趣和自然风貌,形成人、动物、植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同时贯彻生态环保要求,公园趋向零排放和零污染并逐步形成低成本的养护体系。通过对基地现状和建设目标的分析,提出了郊野森林公园概念即位于城市近郊、有良好的自然景观、森林植被及田园风貌,并可供游客休闲娱乐的公园。

公园管理建设的基本目标就是将对自然景观的改变减小到最低程度。要致力于保留乡土植物和动植物的栖息地。也就是要最少的牺牲自然特色、最多的满足植物生长、动物和鸟类生活和游客休憩观赏的需要,要尽可能做到和谐性、地方性和实用性相统一。同时要体现人性关怀,充分考虑游客的生理、心理需求和游憩行为特点,结合环境进行细致有效的设计。既要有原生态的保留,也要给游客带来休闲、运动、阳光与遮荫。由此对现有资源保护就形成了通过有效的人工干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形成群落稳定,生态系统趋向平衡的森林景观。在植物分级保护方面,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原则:全面保护现有植被;现有植被重点保护、适当整治;现有植被基本保护、适当人工干预;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在整体保护及协调的基础上部分改造。 由此,对原有次生态景观和植物群落如次生态林、杂木林及草甸植物群落、原滩涂湿地等进行重点保护,果木、滨水植物、野生草本植物和原有植被中有特色的局部群落在进行梳理后,适当补充完善以形成新的植物景观。

4 公园布局

4.1 按照主题划分

滨江森林公园栈道景观

按照植物景观主题,公园可以划分为湿生植物观赏区、生态林保护区、特色植物观赏区、果园区四个主题景区。为了满足游客游览的需要,从一区转入另一区时,设置了与林地风格相协调的木栈道,木栈道采用曲径通幽的做法,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曲折的布局可以增加园景的深度,避免一览无遗的弊病。

通过木栈道狭窄且长的空间形式—通常具有较强的空间导向性,向游客暗示:沿着它所延伸的方向走下去,必会有所发现。木栈道历经途中的水杉林、木平台休息区、旱溪等,不同的观赏点,不同观赏角度的变化,为游客带来“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4.2 按照功能区划分

全园分为滨江景观带、森林湿地区、原生林地、植物区、湿地鸟园地、艺术果园、儿童园、一期游客中心、农业景观区、木屋度假区、二期公共服务区、草坪游憩区、运动休闲区、苗圃等15个景观功能区。

4.2.1 地标景观

该标志性建筑位于公园主轴线的北部末端,不论从陆地上或是水面上都能最大限度地对视觉产生冲击。建筑的形状类似桅杆上悬挂的鱼网,宛如在河流中崛起的山脉和人类的脊梁。

4.2.2 游客服务中心

结合一期入口扩大成为游客服务中心,它也是主轴线的起点,拟采用一组建筑,形式低调,结合植物造景和水景的方式设计,使之成为融于自然的生态建筑。

4.2.3 特色植物区

(1)杜鹃植物区

一般的国内外植物园中的杜

鹃园是专类植物展示园,主要功能

为收集、展示和科普,以造景为辅。

而滨江森林公园中的杜鹃园与其

相比,造景的功能更加优先,比较

注重杜鹃数量上的规模效应,突出

造景艺术、景观类型多样化,给人

以自然野趣的感受。同时在杜鹃的

养管方面也较为粗放.力求符合节

约型园林的要求。

园内有20余种杜鹃品种,数

量过万株,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杜鹃

专类园。品种选择上以上海地区生

长良好的毛鹃、夏鹃等为基础,栽

植数量占杜鹃总量的80%~90%;

同时适量引人外来的杜鹃品种,

如:云锦杜鹃、西洋杜鹃、鹿角杜

鹃、日本园艺杜鹃、欧洲园艺杜鹃、

耐普山杂交杜鹃、锦绣杜鹃、白花

杜鹃、紫蝴蝶等;花色主要为紫、粉、 滨江森林公园杜鹃园景观

红、白为主。

杜鹃园位于滨江森林公园中央地区,占地面积约6.7hm2。其内筑山,主山体高8m,这在上海临江地区人工堆筑土山已经是接近极限了。其西侧的地势约

6.5m,为次峰,东南5m,为配峰,形成山峦跌宕,坡地起伏的仿自然山地景观。整个地形向南和西南方向渐低,平缓过渡。以适应杜鹃山地生长条件和构筑溪流

篇四:滨江公园施工组织设计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甘肃xx艺术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8月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说明 一、编制目的 二、编制依据

三、引用的施工规范标准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二、工程主要内容 三、工程质量要求

第三章 工程进度计划及措施 一、施工组织建立 二、进度计划 三、工期保证措施 第四章 主要施工方法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二、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第五章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一、工程质量保证措施与质量保证体系 第六章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一、组织措施 二、技术组织措施 三、经济措施

第七章 雨季施工专项方案 一、雨季施工管理目标 二、施工部署 三、雨季施工措施

四、施工用电、机械设备防雷措施 五、质量保证措施

第八章 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一、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二、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三、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图 四、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五、现场安全施工措施 六、安全预案审批表

第九章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域措施 一、防尘措施 二、防噪措施 三、减少光污染 四、减少水污染

第十章 确保农民工工资与权益的措施 附表

第一章 编制说明

一、 编制目的:

本工程施工中,我们将积极响应招标文件、业主及监理对工程质量及进度的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达到以下目标:

1、经营战略目标:我公司将安排精兵强将,配备先进的机械设备,抓好、干好此项工程,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占一片市场,育一批人才”。

2、工期目标:合同签订协议后按合同要求进驻工地,具体时间为二0一肆年九月一日至二0一肆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完工,总工期120日历天。 3、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达到优良标准。 4、安全目标:确保工程不发生安全事故。

5、文明施工:施工现场实行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创文明施工规范工地。 6、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减轻环境污染,切实做好防治措施。(具体见施工组织设计)。

7、分包情况:不分包。

二、 编制依据

1、xx市滨河湿地公园景观工程三标段招标文件。 2、xx市滨河湿地公园景观工程三标段施工图纸。

3、国家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及陇南市有关规定。

4、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其它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5、国家现行的有关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安全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省市有关安全、文明、消防等规定。

6、我国现行的有关机具、设备和材料的施工要求和标准。 7、本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上述标准、规范及规程是本工程建设的最基本依据,并未包括实际施工中所涉及的所有标准、规范及规程。所使用的标准、规范及规程均应为合同签订之日时的

最新版本,施工过程中如有修订,也应以修订后的版本为准。

三、引用的施工规范标准

1、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设计图及招标文件

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3、现场施工条件及周围环境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5、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 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8、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9、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97)

10、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1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12、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3、给排水图集 (2002版) 1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88) 1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C59-99)

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1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18、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 19、城市绿化和园林要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草) 20、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67-95) 21、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

2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3、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24、 现行国有及市建筑施工管理规定 2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6、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建设单位:陇南市信通城市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甘肃经纬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甘肃xx艺术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陇南市滨江生态湿地公园景观工程三标段 工程规模:23000㎡

二、工程主要内容

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土建部分:硬质地面铺装约1965㎡,骑游道约2320㎡,水景工程约1369㎡,卵石沙滩约1011㎡,湿地约3014㎡;园林绿化部分:桂花、香樟、黄连木、华盛顿棕榈、国槐、皂荚、朴树、广玉兰、白蜡、西府海棠等;水电部分:绿化给排水及照明工程(景观灯、庭院灯、草坪灯)。

三、工程质量要求

符合国家现行《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合格标准及工程检验评定标准。

第三章 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一、施工组织建立

我公司针对此工程的情况,将严格实行“项目法”施工,由公司优秀的项目经理组建的项目经理部来负责此工程的具体施工管理。同时向贵业主承诺:针对此工程项目,我公司推荐的项目班子一律持证上岗,并且该项目经理部仅负责此工程。

篇五:园林设计杭州滨江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滨江高教园区中心公园环境景观设计方案

设计说明

一、 概况:

滨江高教园区中心公园位居滨江高教园区内,西、北靠青年路,南朝新开河,地处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院、机械职业技术学校、文化艺术学校、商业职业技术学校等几所高校的心脏地带。作为整个高教园区的配套公园,对整个园区绿化环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生态上,将充分发挥其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作用;景观上,会大大提升高教园区的文化品位,丰富园区的环境景观;功能上,提供高教园区师生休闲、娱乐、活动的户内外场所。

全园总面积45亩(30000万平方米),两面临新开河,由入口区、主广场、开阔草坪区、水景区、沿河绿化景观等5各部分组成。全园景观交叉重叠,错落有致,是供滨江高教园区师生工作课余交流、休憩、游览、娱乐的景致优美的公共开放空间,同时也是一处景观丰富,引人入胜的现代城市公园。

二、 规划布局:

滨江高教园区中心公园的环境景观由入口区、主广场、开阔草坪区、水景区、沿河绿化景观5各部分、多个景点组成,采用园路及植物材料的自然然分隔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位臵空间,景观与空间巧妙结合,构成全园有机的整体。

园区的景观设计以圆的构成为主,通过园路铺装的连接,寓意各高校就如一个个独立的主体,在中心公园寻求一种文化与文化的融合、边缘学科的交流。布局上追求和谐统

一、中西合璧、活泼古朴、庄重大方、野趣横生、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1. 入口区

? 主入口

以石质的“世纪之门”为主景,门内喷泉相交重叠,象征交流融合,点出滨江高教园区中心公园的主要功用,为各高校交流文化、娱乐、休闲的场所。黑色灯柱为背景,涌泉呈半圆围合之势,为前景。整组景观层次丰富,内涵深刻,使全园的序幕所在。

? 次入口A

次入口在风格上与主入口保持一致,以大塑石为主景,几面石墙同时照顾各个观赏面的景观效果,高低错落。塑石以钢索固以石墙之上,体现一种“力”的感觉。 塑石上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营造浓浓的文化氛围,与整个景致也有几分吻合。雾喷使景观产生若隐若现、如虚若幻之感,增添几许美妙。 ? 次入口B

位于商业职业技术学校生活区入口附近,以硬质铺装为主。一边连通沿河景观带,栏杆错落,木质铺装以质感

和色彩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另一面红色构架门产生引导作用,吸引人们入内游览。

2. 主广场

采用西方园林华丽对称的规则式手法,使用现代化的装饰材料,以粗糙的石质柱上架不锈钢的弧形构架为主入口的延伸,形成主广场上主雕的框景,加那利海枣一起优美的姿态分列花台两侧,产生很强的视觉引导作用,延伸至主广场,突出主雕。主雕主题可为“腾飞”、“奋进”等,建议单独招标。

环形的圆路和环形的休闲广场是整个园区景观面的展开,起着串联个景点的作用,也似乎是文化交融的纽带。环形园路以金属钢架结合的花坛坐凳形成视觉通道,大型花坛烘托热烈的氛围。休闲广场有节奏的排列着圆木台,以大树蔽之,可坐可躺,十分惬意。休闲广场边的浮雕墙有融合入校园文化的气息。

主广场以南是广阔的水面,一面是广场,一面是卵石滩,水面上加气的主喷一柱冲天,一溜涌泉围和在周边,轻轻的述说着点点滴滴。而加那利海枣以其优雅的树姿婷婷玉立于卵石滩边,一派热带景观,让人耳目一新。

3. 开阔草坪区

位于公园西面,追求开敞、通透的景观效果,在空阔,微微起伏的大草坪上配以少许雪松、银杏孤植景观树,

形成野趣的、自然的牧场式风格,使游人臵身于翠绿色草坪的环抱之中,自然景观的粗犷、优美,具有浓厚的观赏趣味。其中又分为3个景点:

? 阳光演绎广场

阳光演绎广场位于主入口以西,是供各高校天之骄子们一展才华的演绎场所。以香樟林、银杏林为背景树,色彩亮丽的构架为舞台背景,草坡为看台,自然大方,而又氛围。铺装上太阳纹路为底,金黄色的色彩,朝气蓬勃的人,演绎着一曲曲、一幕幕精彩的生活。 ? 演绎走廊

演绎走廊大型的弧线将主广场和演绎广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十一条艺术走廊,由几组浮雕墙和情景雕塑组成,可将大学生的创作作品、文化艺术学校师生的雕塑作品在这里尽情展现,充分体现出公园中的参与性。演绎走廊构思新颖独特,更富有文化内涵,将成为阳光演绎广场外一道亮丽的彩虹。

? 星海广场(英语角)

靠近次入口2的一个景观节点,提供高校师生一个集体学习英语,交流文化、情感的场所。手法上吸取日式造园的精华所在, 以花坛植刚竹围合空间,主要营造适合交流的空间环境,因此,不做太复杂的变化,仅仅以铺装的变化为主。铺装上,花岗岩和木质铺装条形相间,

在花岗岩铺装上,安装地灯,坐凳花坛边内嵌灯,一到夜晚,人们三三两两亲切的用英语交谈着,圆圆的地灯泛着黄黄的光,犹如夜空的点点繁星,十分具有情调。

4. 水景区

与开敞草坪区相比,这块区域地形更起伏、植物更丰富,整个意境的营造将于广场处的喧闹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主景为一湾浅浅的清泉缓缓贯穿于其中,清澈的流水轻轻的敲打岩壁、溪石,产生悦耳的音响,在安静的气氛中产生动感,带来活力,形成和谐的景观效果。整个自然是格局的景区内水景、汀步、林间小道穿插纵横,植物的种植依据其生态习性合理种植,形成各种形态回异的宁静空间,体现古朴、宁静的野趣。此区可分为2个景点:

? “源”之广场

以西方的表现手法体现中国的文化内涵,“问渠哪得活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源”之广场就是主广场水景之源头。“欲立则破”,浅水渠将圆形小场剖成两部分,软质的水与硬质的广场形成对比,大跨度的构架,斜斜的立面,创造了立面上的景观。植物为背景,形成丰富的景致。溪水源远流长,似生命之泉绵绵不息。

? 月夜广场(俱乐部)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