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奥斯维辛大屠杀影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26:04 字数作文
奥斯维辛大屠杀影片字数作文

篇一:奥斯维辛电影都让人流泪

为人类灾难而悲伤 被笑对死亡所感动

奥斯维辛电影都让人流泪

杨宁

奥斯维辛集中营

1945年,两座用以屠杀犹太人的纳粹“集中营”在波兰小城奥斯维辛被苏联红军攻破。在随后的60年里,奥斯维辛连同它所代表的历史一起,被永远地记录在了影像中。

纪录片控诉纳粹罪行

1955年,擅长“记忆”主题的法国“左岸派”导演阿伦·雷乃以深沉的情感拍摄了《夜与雾》。摄影机以一个和平年代观光客的视角流连于奥斯维辛静默的老建筑间:田野苍穹、铁丝网和人去楼空的哨卡。随之闪过的是堆积如山的尸骨与长发、“死亡之墙”的弹痕,在史料的累加中音乐转向激昂。导演运用白天象征现在时空,夜晚象征过去,具有批判色彩的高调黑白摄影让人想起犹太诗人保尔·策兰在集中营里写给母亲的诗作《黑雪》。

犹太裔法国人克罗德·朗兹曼导演的《浩劫》(1984)片长9个半小时,他在11年中深入调查了集中营遗址和当地社会。导演驾车带着一位当地老人驶过奥斯维辛寂静的大道和大片的空房屋,谈论房屋主人们生前的事,没有尸体,却更恐怖。

奥斯维辛拷问所有人的灵魂

有关奥斯维辛的影片不仅控诉纳粹暴行的本身,它们逼迫所有人拷问自己的灵魂。在《辛德勒的名单》(1993)中,主人公心灵的绝望发生在集中营解放之后。辛德勒为帮犹太人赢得自由而破产流亡,导演想说的是:“奥斯维辛对这个人的物质和精神剥夺永远无法复原。”

与《辛德勒的名单》不同,另一部经典史诗片《钢琴师》(2003)最触动人心的部分不在集中营里,而是影片下半部分主角斯匹尔曼四处躲藏、逃生的经历。影片带有强烈的民族内省意识和伤感情绪,更加接近普通人。

蒂姆·尼尔森编导的《灰色地带》(2001)取材于真人真事。该片中,奥斯维辛的上空没有一丝英雄主义光环。一群犹太人担负着把同胞骗入毒气室的任务,他们以此换取更多的食物和几个月的苟延残喘。当他们也要被杀死时,一致决定起义,其间又发生种种冲突,妥协和背叛缠绕不清。导演没有批判的意思,他要做的只是让每个观众思考。

《美丽人生》,欢笑与泪水的诗

德国哲学家阿多诺说,“在奥斯维辛后写诗是野蛮的。”《美丽人生》(2002)却是一首美丽而苦涩的电影之诗。

非犹太人的女人执意跟犹太丈夫和孩子一同进入集中营,父亲为了保护儿子快乐健康的心灵,告诉他周围的一切都是游戏,目的是赢得一辆真正的坦克。集中营被解放的前夜,父亲对儿子说,如果想要赢得游戏就躲进垃圾箱,直到外面没有声响再出来。后来父亲被杀,儿子惊喜地看到了解放者的第一辆坦克。

担任编导演三职的贝尼尼以卓别林似的幽默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故事娓娓道来,观众看完这部影片后微笑着噙满眼泪,被这种笑对死亡的态度所感动。▲

《环球时报》 (2005年01月31日 第二十版

)

《美丽人生》的海报。

《辛德勒的名单》的海报。

《钢琴家》的海报。

《灰色地带》的海报。

篇二:4奥斯维辛集中营屠杀的相关数据

相关数据

杀死110万~150万人——据英国《卫报》报道,路透社

奥斯维辛大屠杀影片

和英国广播公司等机构公布数字显示,历史学家的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存在的4年多期间,先后关押过数百万人。其中有110万到150万人在这里丧生。

100万犹太人丧命——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为实施犹太种族灭绝政策而建立的,惨死在该集中营的犹太人达100万左右。

逃生20万人——在1940年到1945年期间,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幸运逃生的人总数仅为20万。

1.4万条人发毛毯——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该集中营中发现了1.4万条人发毛毯。

幸存7650人——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时候,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其中有130名儿童。

7000纳粹警卫——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担任警卫的纳粹德军人数大约为7000人,其中包括170名女纳粹成员。

每天屠杀6000人——1944年前后,纳粹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屠杀达到了非常疯狂的程度。几乎每天有大约6000人被残忍杀害。

42座集中营的总和——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党卫军首领希姆莱于1940年4月下令建造的,是波兰南部奥斯维辛市附近3座主营和39座小集中营的总称。

关押者波及30个国家——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关押的大多数是犹太人,此外还有吉普赛人,波兰、苏联等国的战俘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的平民。

7.7吨头发——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时,在该集中营发现了纳粹德军没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可想而知,有多少人曾经在此饱受折磨,经历不幸。

篇三:奥斯威辛集中营到底屠杀了多少人

奥斯威辛集中营到底屠杀了多少人,其说不一。二战后,波兰、苏联等国家通常

说,奥斯威辛集中营死了400万人。而1989年以后,波兰奥斯威辛国家博物馆的介绍材

料说,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死者不足150万。

一般说~~奥斯维辛集中营先后监禁过数百万各类人士,其中有110多万人被夺去生命,受害者主要是欧洲国家的犹太人、吉卜赛人、波兰人和苏联俘虏。 奥斯维辛集中营:百万犹太人从这里消失

方法:毒气,枪毙

奥斯维辛集中营主要发挥的是“灭绝营”的功能。这里建有4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浴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

评价答案

好:5

一般:0

不好:0

原创:0

非原创:5

落雪萧萧 回答采纳率:34.7% 2010-02-06 16:22

`Doggie的感言:

谢谢!!

满意答案

好评率:100%

杀死110万~150万人——据英国《卫报》报道,路透社和英国广播公司等机构公布数字显示,历史学家的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存在的4年多期间,先后关押过数百万人。其中有110万到150万人在这里丧生。 100万犹太人丧命——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为实施犹太种族灭绝政策而建立的,惨死在该集中营的犹太人达100万左右。

逃生20万人——在1940年到1945年期间,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幸运逃生的人总数仅为20万。

1.4万条人发毛毯——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该集中营中发现了1.4万条人发毛毯。

幸存7650人——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时候,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其中有130名儿童。

7000纳粹警卫——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担任警卫的纳粹德军人数大约为7000人,其中包括170名女纳粹成员。

每天屠杀6000人——1944年前后,纳粹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屠杀达到了非常疯狂的程度。几乎每天有大约6000人被残忍杀害。

42座集中营的总和——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党卫军首领希姆莱于1940年4月下令建造的,是波兰南部奥斯维辛市附近3座主营和39座小集中营的总称。 关押者波及30个国家——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关押的大多数是犹太人,此外还有吉普赛人,波兰、苏联等国的战俘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的平民。

7.7吨头发——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时,在该集中营发现了纳粹德军没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可想而知,有多少人曾经在此饱受折磨,经历不幸。[5]

篇四:电影赏析1(辛德勒的名单)

《电影赏析》结课影评

班级 :13级戏剧影视文学

姓名 :牛晓晨

学号 :131303040108

一石一救赎,一人一世界

简析影片《辛德勒的名单》

这份名单代表着至善,这份名单就是生命,名单的外围是一片美丽的海湾。

——依扎克史登(二战幸存者)

当我看到这个电影的时候,这个电影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无尽的黑白,影片从开头和故事的背景就预示着讲述的这个故事将是悲壮的,而看完本片在脑海里只出现了这几个词,杀戮、生存、人性,最后回归到一个词,救赎。

在我们欢声笑语的现在,已经早早远离了战争的喧嚣和恐慌,或许我们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去身在那样一个惨绝人寰的战争年代。即使没有了那种生活,我们也不可能忘记了那段黑暗的历史。比如二战时期中国的南京大屠杀,比如二战时期德国的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整个影片我看下来没有哭过一次,但是我却是湿着眼眶看下来的,并不是因为感人,而是感到了愤怒,看到了电影里的犹太人,我总能不自然的想起来中国的南京大屠杀,但是又开心于犹太人的幸福,战争真会让人露出最狰狞的面孔,也会激发出人内心最深处的善良,开心于他们所幸还有奥斯卡辛德勒。

生命的颜色:黑与白之间的那一抹红色

影片的开头便是一个微弱的烛光,那红色的烛光在黑与白之间的背景燃烧着,伴随着犹太人低声吟唱着的圣咏曲,烛光渐渐熄灭,一丝白烟缓缓升入空中,拉开故事的帷幕。这并不是除了结尾电影中出现的唯一的颜色,在山头上与情人骑马驻足的辛德勒的脚下,在犹太人“自由区”中,在黑白世界里,有一名穿红色裙子的小女孩在其中漫无目的的穿梭在街区中。镜头跟随着小女孩的脚步穿越过一个个街区,在这充满哀嚎的地狱里,小女孩像是一个旁观者,又像是一个诉说者,天地之间唯有她才是这场屠宰场的主角。1她是一个穿鲜红色衣服的小女孩,她的出现绝对有她的意义,或者说,是一种符号。红色,鲜血的颜色(在这里当然不是性欲),但又代表着生命与希望。辛德勒的眼神在随着小女孩移动的同时,内心的某种东西似乎也在悄悄的变化着,辛德勒的内心同样燃起了救赎的火焰。此时电影响起低沉的童声合唱,伴随着小女孩被纳粹党无情的杀害一同消失了,消失的那条生命,仅仅是那样的脆弱,仅仅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完美的和弦:法西斯的死亡催眠曲

影片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其音乐的运用,电影自开头就加入了犹太人祝福祷告的音乐,这首乐曲预示着电影的悲惨,也不乏带有生命的希望。2影片中最为动听的无疑是主题曲main theme了,这首曲虽然不长,但却有着电影配乐的完整结构,长笛的简洁序曲之后,帕尔曼的小提琴演奏出了主旋律,那琴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忧伤的旋律仿似倾诉犹太人的悲惨命运,但细听之后,流畅的旋律中又有一些亮色和希望,并非是完全的悲伤,正如片头中黑暗的一点烛光,这是善良如辛德勒之人给予这些曾经灾难深重的人们,在这里,帕尔曼的琴声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时而明亮;时而低回,但都充满激情,让人感动不已,这当然是和帕尔曼身为犹太人,对这段历史感同身受的缘故。

在电影的中期,纳粹军官焚烧犹太人尸骨的那个场景,在黑白的电影里却拍出了别样的画面:被焚烧的尸骨灰尘飞扬好似寒冬腊月时空中飘着的鹅毛大雪,如若不是故事接下来的发展,或许就真的当做了影片中的季节已经进入了冬天,纳粹军官命令那些活着的犹太人去焚烧、掩埋自己的族人,一个个尸骨在地上被随意抛弃。电影虽是黑白色,但是一堆堆被死人堆成的小山、半掩埋的人头骨在影片当中却是如此的乍眼。而此时片中所配的音乐是Immolation (With Our Lives, We Give Life)。3 Immolation是一首合唱曲,前半段是弦乐为主的铺陈,其后则是气势非凡的一段合唱,歌声此时却显得有些超然,像是在做弥撒,愿逝者安息。

接着的故事发展,则是我最震惊的场面。纳粹军在居民区里搜查侥幸活下来的犹太人,他们用听诊器来着这些无辜的人们,听诊器是医生专用,原本是世界上最神圣的用来救死扶伤的器具,而在这里却是用来传达灭绝犹太人生的希望的信息。聪明的犹太人钻到了钢琴里想要得此生存,残酷的纳粹军冲着钢琴就是一阵扫射,?此时在一个房间里居然想起了巴赫的《平均律赋格曲7号》,这是一个德军军官在演奏,技法很娴熟,旋律在流淌,而另两个士兵则在争论这是巴赫还是莫扎特,此时漆黑的城市到处都是火光和枪声,这场戏是那么的荒谬,又如此的真实,纳粹对巴赫、贝多芬,莫扎特们的喜好是确定无疑的,令我震惊的则是他们在作恶的同时,还有闲情逸致演奏和欣赏美妙的古典音乐,这是怎样的一种性情?后来我看了《发条橙》、《现代启示录》才明白,其实音乐并不是 “好人”的专利,所谓音乐可以陶冶情操之类的说法根本就是扯淡。

在电影下期的时候,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女人和孩子们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未来。?Auschwitz-Birkenau(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影片中最为阴郁的乐曲,出现在奥斯维辛犹太女人洗澡的那场戏,小提琴在中低音区反复游走,营造出一种极其不安和恐慌的气氛,配合画面上女人的尖叫和惊恐的表情,产生极其沉重的效果。

?Making The List出现在辛德勒和他的秘书策划挽救犹太人的“辛德勒的名单”场面,此段音乐是比较典型的好莱坞式交响配乐,起伏很大,具有极其强烈的戏剧感。曲中反复出现了主题的变奏,歌颂这人性最为光辉的时候。这也是约翰·威廉姆斯专门为影片作了一首曲子,我能够想象出演奏者演奏这首曲子时的神态表情——一个守望者站在被战火、哭泣、死亡包围的黑色的天空下无语哽咽。

辛德勒的名单:凡救一个人,便是救了全世界

这里才讲到了辛德勒,他是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个纳粹党员,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商人,是一个爱好美色的人,同样,也是一个救了一千多条生命的人。

他的开场华丽但是并不光芒四射,他风度翩翩,善于交际,与纳粹上层人士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看重的更多的是个人奋斗下来的商业利益,这让他做起因为战争而获取利益的事情来毫无愧疚,但是同时也让他对纳粹的反犹价值观不以为然。?斯皮尔伯格并没有因为辛德勒此后的伟大举动,而刻意掩饰他的道德缺陷,在犹太人被驱逐的时候,此时的他并没有帮助他们什么,倒是更乐于趁机榨取些商业价值。他让犹太人进入他的工厂也更多看中的是其低廉的成本,甚至只要他愿意可以任意处置的权力,这是一桩多么完美的买卖,一场多么残酷的“圈地运动”,夺去犹太人的一切财产,在此基础上建立工厂,再让这些一无所有的犹太人进入工厂工作,辛德勒显然也很享受自己超越父亲的业绩。 然而依扎克史登既是影片中或缺不少的角色,也是辛德勒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辛德勒内心改变的过程离不开史登,史登努力在德国人和犹太人之间周旋,给了辛德勒一个发财的机会,无意间同时也让辛德勒开启了一道挽救犹太人生命之门。辛德勒是自私的,最起初的他只想着自己谋利,但是史登的一次次的请求、纳粹党军人一次次惨绝人寰的举动渐渐影响着本欲置身事外的辛德勒。人的举动源自于一种习惯,辛德勒这个习惯来源于因为一块手表而让一对老夫妻远离了死亡的喧嚣,他或许

是尝到了拯救的满足,但是我觉得他得到了本身的释然。辛德勒渐渐地让拯救犹太人变成了自己的一种习惯,以至于到影片的末尾处,辛德勒还在懊悔没有因为一辆车、一个领针去换取十多个人的生命,他大声痛哭着,像个孩子一样,工人们抱住了他,紧紧的抱住了他。

很多时候。人类善和恶的一面都会潜伏在内心里,影片中不仅仅在辛德勒身上体现,同样有这种善良的还有阿蒙·葛斯。辛德勒交给了他救赎,同样也窥视到了阿蒙心里的那一点点没有泯灭的人性,但是这一点点没有泯灭的人性很快的就随着阿蒙给的里谢克那一枪结束了。他对犹太女子海伦的爱无可奈何,当他见了海伦第一面的时候,他因为感冒并不想传染给海伦让我看到了他内心其实也存有怜爱,他在酒窖里对海伦施暴,呐喊的表白,在我的眼中当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愤怒的、坠入爱河的一个年轻人,当黎明再次升起的时候他便又变回了那个冷酷无情以射杀犹太人为乐的阿蒙了。

Today is history

辛德勒被犹太人尊为"义人,""辛德勒的名单"上在册的犹太人亦把自己称为"辛德勒的犹太人"。名单,在辛德勒的墓碑上成为不被遗忘的记忆。犹太人至今每年仍以诵读名单的方式悼念在二战中死难的同胞,在特定的场合许多人轮流诵读一读就是好几天。名单,在他们的记忆中成为不被遗忘的墓碑。出身为犹太人的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将他族的故事以电影的方式讲述给我们,不仅仅让我们记住了这历史性的一段黑暗,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有好多“更应该”!我们就应该不只着眼于眼前的富贵与贫困、成功与失败、悲伤与喜悦??我们就该鼓起我们的勇气,给自己信心去面对我们现在或以后要面对的困境与挫折!

生命不以缅怀得到升华,却以一个人名而得以提升价值所在。辛德勒先生,我也愿在你的墓碑上放上一块石头。

参考文献:

1. http://i.mtime.com/comments/blog/913833/

2.—6. http://i.mtime.com/eskare/blog/7637029/

7.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item/ee4361e3eac9ea266cabb877

篇五:永不过时的20部励志影片

永不过时的20部励志影片!

2014-12-01 开心心理网

这20部经典影片中,几乎有一半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他们也曾平凡,也曾懦弱,也曾茫然,但他们坚持了自己的梦想,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最终走向了成功。相比他们,我们的条件可能要好很多,起点也高很多,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如果你也暂时迷失了自己,不妨看看这些经典的励志影片。

01.《风雨哈佛路》

一部催人警醒的电影,通过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莉斯,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最高学府的经历,表达了一个贫穷苦难的女孩可以

用执著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改变了自己、改变人生的主题。风雨哈佛路也被评选为最励志的电影。

一句话影评:When there was nothing to believe in, she believed in herself.

02.《奔腾年代》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真实故事。查尔斯·霍华德(杰夫·布里吉斯饰)以前是个自行车修理工,因将汽车引进美国西部而大发横财。在驯马师汤姆·史密斯的推荐下,霍华德买了一匹个头矮小、名为“海饼干”(Seabiscuit)的小马,并与一心想成为职业骑师的瑞德·波拉德携手将“海饼干”变成全国最强的赛马。“海饼干”和它的三人小组开始了传奇之旅,他们以坚韧、热情和毅力创造出一个奇迹。

一句话影评:观众将在影片中体会到《阿甘正传》和《肖申克的救赎》式的温情。(阿波罗导报)

03.《铁拳男人》

又一部讲述大萧条时期的励志影片,类型是奥斯卡一直最喜欢的传记片,而拳击电影更是奥斯卡一直青睐的题材,加上影片采用如此强大的奥斯卡导演和演员阵容,考虑影片近2个半小时的片长,这的确是一部为奥斯卡评委准备的电影。本片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讲述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个男人为了生计参加拳击比赛,以获得奖金,最终竟获得了拳王称号的故事。

一句话影评:When America was on its knees, he brought us to our feet.

04.《听见天堂》

根据意大利闻名盲眼电影音效大师──米可曼卡西(Mirco Mencacci)的经历改编而成。米可在八岁时因意外而逐渐失去了视力,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反而寻找出他对声音独特的敏锐天赋,逐渐引领他在以炫丽的视觉艺术著称的电影产业里,成为一位专业的音效师与音乐家。《听见天堂》除了真实题材,导演克里斯提诺波顿更融入了70年代意大利动荡的社会状态,自由意识形态的高涨与社会运动的兴起,学生与劳工涌上了街头抗议所有不合理的政策,就如同米可在盲人学校里对既有体制的奋力抗争,透过《听见天堂》传递着一个共通的理念:不论处在何种状态中,每个人都有勇敢去追求梦想的权利。

一句话影评:生理的残障,是障碍却又非障碍。孩子们心灵的自由为声音插上了翅膀,这欣喜也就超越了漫无边际的黑暗。非常动人的影片。(网友)

05.《洛奇》

一部1976年的电影,由史泰龙编剧及主演,约翰·艾维森执导,讲述一个寂寂无名的拳手洛奇·巴布亚获得与重量级拳王阿波罗·克里德争夺拳王的机会,是一个典型美国梦的故事。史泰龙凭演译洛奇·巴尔博亚角色,成为好莱坞著名影星,“洛奇”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虚构角色。由1976年到现在,已经拍了六部洛奇系列的电影。该片是低成本制作,花费100万美元及只用28日拍摄。然而竟有超过一亿一千七百二十万的票房收入。赢得197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史泰龙凭“洛奇”一角获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而导演约翰·艾维森亦夺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一句话影评:西尔维斯特·史泰龙用真诚的表演和凶猛的击打定义了这部属于他的电影。(《帝国》杂志)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