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英语作文 > 教育资讯

春什么带雨晚来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0:22:36 英语作文
春什么带雨晚来急英语作文

篇一:春潮带雨晚来急

春潮带雨晚来急

——1月29日至2月4日报纸简评

龙年伊始,新闻宣传一着不让。而且明显感觉到,上级对宣传的要求提高,同城媒体的竞争激烈,大有“春潮带雨晚来急”之势。尤其在全市项目建设推进大会、新春招工报道上,已经到了贴身肉搏的程度,大有前方战事紧,手中弹药缺之感。但在晚报人的齐心努力下,我们的会议报道有创新有气势有深度,民生新闻鲜活贴近,

一、行进式报道解读重大项目会议

全市项目建设推进大会可以说是最长的一次会议,前后达5天半,也是本报新春以来最大的一次时政报道任务,形成了自身特色。

项目建设推进大会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春节上班后以项目建设服务保障为主题的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大会,二是观摩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考察“苏中苏北四市”项目建设。再就是最后的集中大会,足见市委、市政府一着不让推进项目建设的坚定决心。

接到采访任务后,总编室立即进行策划,采访分两路进行。一路是随行报道,报道动态,采访代表感想。在外出的3天行程中,记者跟随代表团一路走一路采访,不仅要报好领导活动,还要写侧记,时间紧、任务重。每天当参观代表已经休息时,记者都要赶稿,直至深夜。次日早晨,又要再次投入战斗。

另一路分两个阶段,在市内派记者探访代表参观的大项目,记录各重大项目在新春伊始,紧紧抓住战略机遇,科学发展、追赶超越的新篇章。先后推出《扬州重大项目火热推进》《扬州大项目流淌“科技力量”》等两篇独家报道。另一路则奔赴代表团外出参观的淮安、盐城、如皋、靖江等地,采访这些城市各具特色的发展经验,学习其抢抓机遇、勇于创新、善于破解发展难题、聚焦聚力抓落实的精神。先后推出《高起点理念实现“弯道超车”》等特稿。 由于重大项目地点比较分散,化工园区、沿江、江都、高邮、宝应都有,这些重大项目都在在开发园区,离市区远,交通不便。由于拿到具体的线路已经到了1月30日的上午11点,而下午1点大会就开始组织参观了。臧晓松、苏扬打的赶到化工园区的实有化工、仪征开发区的舜天造船,李晓明则自己驱车赶往邗江开发区南园的德豪润达,江都的项目现场在大桥镇那边,尹晓维坐公交赶过去真的不容易。参观结束后,会议专车不能捎带他,他又步行半天找到公交站台,然后再辗转回到报社。我们的同事从内心感叹:真的不容易

另外在召开项目建设推进大会的当天,我们推出了扬州及仪征机关部门支持服务上汽仪征项目纪实《高效服务的一个范例》,图文并茂地讲述了扬州大地上一个最新鲜、最动人的发展故事,一个以一流的标准、一流的服务,支持服务重大项目的成功范例。对当天项目建设推进大会的报道,我们也是浓墨重彩,体现晚报特点,有会议消息、侧记,还有座谈会发言摘登、学习榜样的案例。特别是座谈会发言版面,摄影部、编辑部、出版部的同志超前筹划,互相帮助,让最缠时间的版面按时完成,值得推广。

反思这次最大规模的会议报道(见附表一),也有一些经验教训值得记取。在版面的优化上还要考虑更全面,不能顾此失彼;在包装形式上要适当修饰,不能素面朝天,仅仅在报眉上打一行字,该重新制作的就不能省事,一定要突出重点;在协调步骤上不要轻信其他媒体前方消息,要在后方进行确认,保证我们的节奏不被打乱。

二、民生新闻凸显晚报视角

回顾一周的晚报头版,细数头条和主图,就会发现,晚报一直把读者关心的民生新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一直注重突发的事件新闻。(见附表二)(罗列7日头版)

龙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劳动力市场就透露出今年不同往年的特点。记者反馈回来的信息启发策划会推出新春大招工专题报道,除了常规的动态和分析,财经部迅速与省外媒体联系,与市主管部门联手,当天就启动了跨省招工大联盟,并且派周刊部、摄影部记者到杭集实地探访招工情况,在同城媒体的报道中力度大、反应快。此后,我们每天基本保持1个版

的报道体量,分析今年招工招聘的特点,发布招聘信息,发放招工手册,推出了用工调查、记者探岗、求职记、求职对话等栏目,增强了服务性。无论是记者还是读者,我们都深切地感受到在这个专题报道上同城媒体的较量,如果我们稍一松懈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要想遥遥领先,我们就必须枕戈待旦,时刻准备出击。

新手醉驾奔驰车冲进扬子江路上的麦当劳餐厅,是上周最令人警醒的车祸,也是最吸引眼球的社会新闻。事故发生于1月30日凌晨1点30分左右,可贵的是我们的记者就赶到了现场,拍下了现场照片,与兄弟媒体的报道,我们的报道现场感更强。对于这件群众热议的事故,我们抓住其不同一般之处进行追踪报道。针对喝洋酒、开洋车、破洋店、撞洋人的特点,我们追问,借奔驰车给陌生人的做法最值得讨论。因为肇事者是才工作的小年轻,没有多少收入,所以借车人要承担多少损失也是读者关心的一个点。记者通过调查《你愿将车借出吗?》提醒市民:不要把车借给人,也不要借别人的车开。2月1日“四望亭走笔”刊发的言论《奔驰撞店不应只成奇谈》对管理部门、培训单位、驾驶员如何百分百地杜绝事故提出观点。这一组报道,真正从晚报的角度把新闻中有价值的内容都发掘出来。

高宝邵伯湖封湖禁渔的报道不但是本报的独家报道,而且报出了新内容。因为今年比往年封湖禁渔提前了1个月,而且明年还要提前,这就关系到广大渔民的利益,涉及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如何安置和改变。所以本报报道不是简单地发一个消息,而是第二天去探访封湖禁渔首日的渔民生活,跟踪170万尾鱼的放流。这组报道之所以出色,是因为徐总直接指导的,这就启发我们,任何新闻事件一定要从百姓的角度去思考,而且只要从读者的角度去考虑,我们就会知道应该怎么去做,写什么和怎么写。

《扬州6家驾校上了黑榜》也是本报的独家报道,因为火力较猛,所以记者比较慎重,没有向深度开掘。仅仅公布这个榜单,特别是倒数6家,将会对其招生带来直接的影响。特别是麦当劳车祸的新手就是榜单最后一名兴盛驾校的学员。其实,为什么这6家会落后,存在哪些问题,老百姓学驾驶应该选什么样的驾校?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我们的报道任务才完成了。当然,完成这个后续任务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

本周国内国际的新闻事件不断。北京西单一商场扶梯上9岁男童因为把头伸出而被夹身亡,消息一出,全国媒体迅速跟进。本报国内部也做了充分报道,配发了本地记者落地采访的扬州情况,还链接了自救知识。接着,社区部、财经部的记者还分别采访了主管部门,探访了现场情况,提醒市民牢记安全须知,体现了晚报的特色。还有苏丹叛军绑架中国工人的报道,除了整合网上资讯,我们的记者还想方设法连线到在苏丹的中国人,介绍前方的详细情况。埃及球迷骚乱的报道,定版会把任务交给了体育部,在与省城媒体的专题PK中毫不逊色。

三、当务之急是强作风练内功

2月1日, 王社长在2012年集团大会上的讲话中之指出:在采访作风建设上,记者要坚持到基层、到一线、到现场,反对靠电话采访,反对靠网上下载材料写稿,反对相互传稿,今后发现此类问题,各报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纪律上和经济上的处罚。而在本周的实践中,这样的情况也有苗头,且有蔓延之势。

1.网络高仿稿件屡屡出现

应该说,这是一个老问题,只不过有事比较隐蔽,不容易被发现。现在,有的记者直接从网上扒稿件,从资料库里找材料,直把旧闻当新闻。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对记者本人和报纸将会造成极大的伤害。针对已经发现的苗头,将提请总编室出台相关措施,彻底遏制这种情况。需要提醒的是,在不久前几年,我们的一个同事就是因为抄材料写稿,被发现后离开了晚报。而我们目前发现的现象是,复制粘贴的毛病在少数记者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别只是深浅程度、涉及的文章篇数多少不同。此风不刹住,提高新闻和版面质量就是一句空谈。 例1“压岁购物卡”是两年前的

(记者稿件)

网友转卖“压岁购物卡”——

孩子郁闷:压岁钱变购物卡

家长表示欢迎称避免攀比心理

春节后,压岁钱就成了孩子们的热门话题之一。记者昨日采访时发现,不少小学生今年接到的压岁钱竟然是商场的购物卡或代金券,很多网友更是在网站上低价转卖购物卡。

育才小学六年级的徐同学告诉记者,过年期间,他得了6份压岁钱,但打开一看,居然有5份都是购物卡。客人一走,购物卡就被妈妈收了回去。“往年得到压岁钱,上交时一般都能拿回自己的‘提成’,可是今年别人送的是购物卡,最多就是要求妈妈在购物时,给自己多买点好吃的。”徐同学有点沮丧地说。

(2009年02月09日《楚天金报》稿件 )

压岁钱变身购物卡 家长高兴孩子不满

春节后,压岁钱就成了小学生的热门话题之一。记者昨日采访时发现,不少小学生今年接到的压岁钱竟然是商场的购物卡或代金券。“这充分说明,压岁钱不属于我们。”小学生们说。

武昌区首义路小学的徐同学告诉记者,过年期间,他得了6份压岁钱,但打开一看,居然有5份都是商场的购物卡。客人一走,购物卡就被妈妈收了回去。徐同学有点沮丧地说,往年自己得到压岁钱,上交时一般能得到5%-10%的提成,但今年别人送的是购物卡,自己就无法提成了,最多就是要求妈妈在购物时,给自己多买点好吃的。

这种几乎原样不改的稿件肯定会被“枪毙”,但我们偷懒到了这种程度,实在让人脸红。当然这是典型的,而非典型的仿稿,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有同事提出疑问,时报的《春节期间刷卡透支需一次还清》和本报的《信用卡临时额度,小心使用!》内容差不多,但人家署名综合,我们是记者采写的。我特地将两篇文章做了比较,虽然说的是同一个问题,行文方式截然不同。如果说复制的,可能记者觉得冤大了,但反过来一想,读者为什么有此疑问,因为文中看不出采访,只有一个有姓无名的陈小姐。写得也就是网上的大路货。

2条口记者互通稿件

这种现象由来已久,集团领导不止一次地讲过,但是因为各报的而考核机制,带来了这个对报纸竞争有伤害,却能“保护” 记者利益的副产品。徐总曾经就此问题在晚报例会上做过专题分析,做过相关规定。但一段时间以后,问题又萌芽了,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也是尊重兄弟媒体记者的劳动。因为据我所了解,我们的记者、报纸可能还是互通稿件的受益者。即使这样,我还是奉劝各位,不要偷懒,不要存有幻想,靠别人过日子,要靠自己的双手写出好新闻。

例2招工报道三报一个调

新春大招工,本报是有所准备的,但见报以后,就发现通版上,人力资源条口上的稿件与人家有雷同,而跨条口采访的稿件则是独家报道。就当天劳动力市场的情况,虽然标题不同,篇数不同,但内容一样。所谓的而不同,也是编辑造成的,日报是1篇稿件,时报拆成2篇,我们拆为3篇。我以此为例,不是针对当事记者,而是针对这种潜规则。大家不要只指责别人,因为举例只是碰巧,我们要多反思自己有没有这样做。我很理解我们的记者,每天写几千字的稿件,时间不等人;一天要跑那么多的地方,亲历亲为苦不堪言,但上级有这样的要求,报纸有这样的要求,就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多吃一点辛苦,改变目前的状况。

3.新闻捕捉滞后

这种状况在本周虽然不是大问题,但偶有表现便暴露了我们存在的薄弱环节,新闻不能过夜,一日便成旧闻。这在上周的国内国际和地方新闻上都有表现。

联合国安理会4日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俄都投了否决票。这是一则很重要的

新闻,新华社的消息出来很迟,我们在头版发了截稿消息。这种处理方式本来无可厚非,但与《现代快报》、《扬州日报》一比,我们没有做到位,有差距。日报是国际版的头条,再看出处,原来是本报综合消息,没有依赖新华社。相比较而言,我们现在反而没有日报灵活了。说到底,是我们缺少预见性,缺少事先筹划。虽然不是所有的报纸都重处理了这条新闻,也有许多报纸还不如我们,直接没有报道,但我们不能降低标准,要举一反三,亡羊补牢。 还有海南旅游宰客事件,我们的《看一周》还满足于回顾事件本身,许多都市报已经报道其他旅游城市存在的类似事件了:丽江、厦门、香格里拉、三亚。追踪报道重要的是要有新内容,紧跟新进展的节奏,一个节拍落下,立显高下。

本地新闻报道也存在滞后乃至漏报现象,虽然不是十分重要的报道,但也值得大家警醒。《88辆汽车将分住6层楼》就比2日的日报迟一天,而且是派记者去补救的。其实,想这种后发的稿件,已经无法在动态上追赶了,就应该另辟蹊径,寻找新内容。如这种现代化的车库在建的只有1座,而设在楼顶上的停车场我就知道两个,还有在规划中的小区立体车库可能难产。如果这样补救,至少比现在体面一点。楼掉这条新闻,差距就在人家比我们勤快。 一周报纸回顾,成绩说的不多,问题挑了不少,还望大家见谅。因为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最后再次请大家不要针对我们具体的记者,只要改正问题,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篇二:春潮带雨晚来急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留别王维》 孟浩然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题李凝幽居》 贾岛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滁州西涧》 《浪淘沙》 《登高》 《西江月》 《孤雁》 《凉州词》 《出塞》 韦应物 刘禹锡 杜甫 崔涂 王之涣 苏轼 王昌龄李白李白 《望庐山瀑布》

篇三:寒假作业有关春的诗句

带春的诗句

最佳答案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武元衡《春兴》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春风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徐俯《春游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春节是怎样来的?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即阳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哪些国家也过春节?

还有哪些国家也过春节的?

答:过春节的国家有,中国、韩国、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好象是从去年开始定为法定节日),马来西亚,主要是亚洲国家过春节。剩下的就是生活在其他国家的华人自己过春节了。

饺子的由来?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在元明时已经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现在,北方和南方对饺子的称谓也不尽相同。北方人叫"饺子"。南方不少地区却称之为"馄饨"。

元宵节又叫什么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中国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便是此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篇四:2014年春季学期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古诗、词、文背诵默写 理解性默写

1、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准备情形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诗中反映木兰出征路线,征程遥远,军情紧急,行军神速的几句诗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3、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句诗是“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 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句诗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3、王维的《竹里馆》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诗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向照”。(四句任意两句皆可),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诗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李白《峨嵋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诗是“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诗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诗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诗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诗是

”,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诗是“故园东

4、诗中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两句诗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5、诗中表现战场苦寒、环境恶劣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将士们连年征战、出生入死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诗中最能概括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8、诗中表现父母对木兰荣归故里的喜悦之情的两句诗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9、诗中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以及对自己用过得东西的亲切感、自豪感的诗句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春什么带雨晚来急)

10、诗中描写木兰“男”换女装的两句诗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11、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巾帼不让须眉的诗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事情错综复杂,难于分辨。

13、诗中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的主旨的诗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4、《出塞》中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木兰诗》中也含有“胡”字,其意思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字基本相同的诗句是“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5、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与《木兰诗》中很相似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文中描写宾客听到失火时的反应的句子是“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文中描写一家四口由醒入睡的过程的句子是“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1、文中表现夸父无比英雄气概的句子是“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或“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或“弃其杖,化为邓林。”

2、后人常用“夸父逐日”一词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1、吴均《山中杂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有趣生活的诗句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其中最有趣的诗句是“云从窗里出”。

1

7、韦应物《滁洲西涧》一诗中,表达诗人恬淡胸襟的两句诗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蕴含诗人因多病无所作为的忧伤情怀的两句诗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诗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9、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感慨的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0、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诗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1、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氛,同时点明送别时间,且对仗工整的两句诗是“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12、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写灵澈辞别归去,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两句诗是“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13、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季节清新幽静的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诗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4、赵师秀《约客》一诗中,常被用来形容江南梅雨季节的清新幽静的可爱景色的两句诗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5、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文字创作应有时代感和创造性的两句是“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16、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一代有一代的诗人,后人可以超过前人,不必一味泥古守旧的两句诗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7、赵翼《论诗》一诗中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含义相同的诗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8、赵翼《论诗》一诗中有两句诗可以用来说明人才辈出,各个时代都有有才华有成就的新人出现,这两句诗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9、小明暑假参加科技夏令营,眼界大开,增长了知识。回校后与同学谈起收获,同学打趣地说:“你就像《孙权劝学》中的吕下阿蒙,真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第二部分 古诗、词、文阅读理解

第5课《伤仲永》王安石

一、词语解释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

耕。隶:属于。 2、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尝,曾经。 3、父异.

焉。异:以??为诧异。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就:完成。 5、邑人奇.

之。奇:以??为奇怪。 6、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为宾客之礼相待。 7、父利其然也。利:以??为有利可图。其然,代词,这样。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 “扳”,读pün ,通“攀”,牵、引。环,四处,到处。谒:拜访。

9、不使.

学。使:让。 10、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前时之闻:以前听说得(名声)。 11、泯然众人矣。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12、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材人,有才能得人。 13、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不至:没有到达(要求)。 14、伤.

仲永。伤:哀伤、伤感。 15、或.以钱币乞.之。或:有人。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 16、从.先人还家。从:跟从,跟随。 17、卒.

之为众人。卒:最终。 18、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固:本来。 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2)理解几个词语 1、“养父母”养:赡养。 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 3、“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4、邑人:同县的人 5、“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6、“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7、“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 8、“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 9、“且为众人”且:尚且。 10、“固众人”固:本来。 (3)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二、句子翻译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翻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翻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翻译: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

翻译:他才能完全消失,跟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

翻译: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翻译: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 三、简答

1、《伤仲永》中介绍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的句子哪些?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答:“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答: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堪设想的感触。

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

答: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5、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第10课 《木兰诗》《乐府诗集》

一、文学(文体)常识背记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著名长诗《孔雀东南飞》合称为“双璧”。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二、古今异义字理解

1、爷:古义指父亲;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2、走:古义为跑,;今义行走。

2

3、但:古义为只; 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4、郭:古义为外城;今仅用作姓氏。

5、户:古义为门 ;今义为人家,住户。或是指门第。 三、词语解释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 2、万里赴戎机(赴:奔赴) ..3、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4、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 .5、著我旧时裳(著:穿) 6、关山度若飞(度:过) ..7、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意思是粘贴。 .8、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通“伙”,意思是同伙。 .四、句子翻译。

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答: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9、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10、 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答: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11、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乡都写得比较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1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3、结合全诗,你认为是木兰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淳朴的优秀品质。(花木兰形象: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答:木兰有许多可敬、可爱之处。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

答: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较略。这是因为诗的中心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生活的精神。

翻译: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的春马嘶叫声。 答: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翻译: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关塞山岭像飞一样地跨越。 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翻译: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转战数载,有的为国而死,有的胜利归来。 忠孝两全(英雄气概)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翻译:记功很多次,赏赐很多财物。 14、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 五、简答 1、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意近即可)

答: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 2、“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

个女孩子看到家里没有兄长,父亲已年老体衰,毅然替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又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她和将士们一起拼死作战,十年驰骋于疆场,这种英雄气概也是可敬、可爱。再如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种高尚行为又是多么可敬、可爱。

15.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答:借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征途中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极大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第15课《孙权劝学》 3、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

答:通过“开、坐、脱、著、理、贴”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女孩生活的喜

一、词语解释 悦心情,以及伙伴诧异的表情。

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当权。 4、第二段第一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

答:排比。写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 5、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什么? 答: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

6、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邪”,读y? ,通“耶”,语气词。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只。 当:应当。 见:了解。 ...4、孰若孤。孰:谁。 .

5、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乃:于是。及:到了??的时候。过:到。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资治通鉴》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 答: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 ..二、句子翻译 7、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8、“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3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翻译: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5、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 三、简答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劝学。

3、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答:“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4、文章中有哪些成语?

答: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第20课 《口技》

林嗣环

一、词语解释

1、京中有善.

口技者。善:擅长。 2、会.宾客大宴。会:适逢。 宴:举行宴会。 3、施.八尺屏障。施:设置,安放。 4、少顷。少顷:一会儿。

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 闻:听见。 6、其夫呓语。呓语:说梦话。 7、满坐.

寂然。“坐”通“座”。 8、妇抚.儿乳.。抚:抚摸,安慰。乳:喂奶。 9、众妙毕.

备。毕:全。 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松弛。稍稍:渐渐。 11、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 12、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曳:拉。“许许”读hǔ hǔ,拟声词。1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虽:即使。指:指明。 14、不能名.

其一处也。名:说出。 1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大腿。 走:跑。 16、群响毕绝..。毕:全。 绝:尽、消失。 二、句子翻译

1、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出。

翻译: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翻译: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三、简答

1、《口技》的主旨是什么?

答: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答: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

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

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

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3、《口技》中口技表演者有一段时间同时发出许多声音,描写这些声音的文字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4、《口技》中从侧面描写口技表演效果的句子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这本书是清朝的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清朝的林嗣环。

第25课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山海经》

一、词语解释

1、夸父与日逐走。逐走:竟跑,赛跑。

2、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河:黄河。 3、化为.邓林。为:成为。邓林:即桃林。 二、句子翻译

夸父逐日。夸父:古代神话人物。逐日:追赶太阳。夸父逐日就是古代神话人物夸父追赶太阳(与太阳竟跑)。

三、简答

1、《夸父逐日》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

答:讲述了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途中口渴而死,其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本文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又辉煌的结局? 答: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4

3、你如何看待夸父追日的失败行为?

答:从表面看,其行为是以失败告终,但上古时代的神话是人类用来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种手段,其着眼点并不在于结局如何,而是表现那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与其作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其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

4、 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一个英雄,他神奇、力大无比,喝干黄河、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

一、词语解释

1、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

昔者:从前。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为:做。 帝:部落首领。 触,碰、撞。 维:大绳子。系挂大地的绳子。 绝:断。 折:断。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

倾:倾向。 故:所以。 焉:这里。 满:够,达到 潦:积水。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归:流。而:表修饰,不译。焉:兼词,“于之”。

二、短文翻译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部落首领,(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三、简答

1、毛泽东在自己的诗中引用了《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两篇短文中的那一篇,诗中的句子是?

答:《共工怒触不周山》:“唤起农民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2、“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答: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4、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这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最终结果---“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5

5、 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反映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6、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7、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第30课《 狼》 蒲松龄

一、词语解释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止:通“只”。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2、屠惧,投以骨。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投以骨:以骨投之。并:一起。故:旧、原来。 ..3、顾野有麦场。 顾:回头看。 .4、苫蔽成丘。苫蔽:遮盖。

5、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径:径直。去:离开。犬坐:像犬一样坐着。 ....6、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

7、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企图、打算。隧:钻洞。 ..8、乃悟前狼假寐。假寐:假装睡觉。 ..9、意暇甚。意:神情。暇:空闲、悠闲。 ..10、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

11、止增笑耳。“止”:通“只”。耳:罢了。 ..二、句子翻译 1、投以骨。

翻译:把骨头投向(狼)。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翻译: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翻译: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翻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

三、简答

1、《狼》的主旨是什么?

答: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

篇五:2015年春期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⑤色,绍兴黄酒主要呈琥珀色,即橙色,透明澄澈,纯洁可爱,使人赏心悦目。 A.④①②③⑤ B.③④⑤①② C.④⑤①②③ D.③⑤①④② 6、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成长”为话题,根据语境仿写两组适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毛毛虫在艰难中挣扎,终于破茧成蝶,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成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导读(4分)

《童年》属于 ① 小说,它用第 ② 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 ③ 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 ④ 家中的生活历程。 8、综合性学习(7分)

在“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全面了解了有关黄河的知识。 (1) 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请写出至少两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我们常用的俗语中,有许多和黄河有关,请任意写出两条并写出它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同学们倡议开展“拯救母亲河”活动,其中一个行动是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标语,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同学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请你把你的作品也告诉大家吧。

张立人:黄河母亲在哭泣,中华儿女齐救娘。 王明远:保护黄河,珍爱生命。 李倾城:心系黄河,共建家园。

你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古诗文默写与阅读(25分) (一)、默写:(10分)

(1)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夜发清溪向三峡, . (李白《峨眉山月歌》) (3)山际见来烟, . (吴均《山中杂诗》) (4)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洲西涧》) (5)________________,散人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7)赵翼《论诗》一诗中有两句诗可以用来说明人才辈出,各个时代都有有才华有成就的新人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讪笑(shàn) 嗥鸣(háo) 山巅(diān) 脑髓(suǐ) B.骊歌(lí) 田垄(lǒnɡ) 磅礴(pánɡ) 怪诞(dàn) C.辔头(pai) 炽痛(chì) 哽住(ɡěnɡ) 哺育(pǔ)

D.伫立(zhù) 机杼(zhù) 污秽(huì) 督学(dū)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壮绝景致 丛山叠岭 慷慨淋漓 万丈狂澜 B、绝壁断崖 艰难险阻 骇人听闻 博学多识 C、荒草萋萋 来势凶凶 妇儒皆知 人声鼎沸 D、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惊涛澎湃 鸡毛掸子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2011年7月1日我校在广场上举行“颂歌献给党”文艺晚会,晚会开始前广场上一片锣鼓喧天,人声鼎沸。 ....

B. 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 ....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D.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4、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B.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C.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D.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香,绍兴黄酒有诱人的馥郁芳香。

②味,绍兴黄酒的味更是由酸、甜、苦、辛、鲜、涩6种味组成,它们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组成了绍兴酒的酒体。

③人的魅力在于人格,正如酒的魅力在于酒格,独特的色、香、味就是绍兴黄酒的酒格所在。 ④凡是名酒,都重芳香,绍兴酒所独具的馥香,不是指某一种特别重的香气,而是一种复合香,是由酯类、醇类、醛类、酸类、羰基化合物和酚类等多种成分组成的。

2015年春期第一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7 页

出现,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木兰诗》描写边塞恶劣气候的诗句是: , 。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0—14题。(15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②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父异焉( ) (2)指物作诗立就 ( ) ...(3)稍稍宾客其父 ( ) (4) 贤于材人远矣( ) ...11、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

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③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④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⑤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

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12、在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2分)

13、在学业上,不管天生聪明与否,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2分)

14、如果你学习成绩一般,你是否会自暴自弃?(3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18分)

应 聘 李桂芳

①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⑥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⑦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⑧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2015年春期第一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7 页

(选自《儿童文学》2014年第8期)

15、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6、结合上下文,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 ..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 ..

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应聘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三种,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并说说理由(3分) A.被录取的是母亲 B.儿子没被录取 C.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8、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

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我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容。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伤感。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④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⑤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然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B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⑥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着。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9—23题。(22分)

19、结合语境,理解第⑤段中加点的“嗫嚅”一词。(3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答:

①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草地里去。惊奇的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

20、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4分)

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我选( )句 来一眼,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②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记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成残疾,可有,可无。

③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

2015年春期第一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7 页

我的赏析: 21、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有什么含义?(4分)

答: 22、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3、你认为文中那位“做出泥娃娃的孩子”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5分)

答: 四、习作表达展示(55分)

24、回首往日岁月,一个个脚印铺成了你的成长之路。步入青春花季的你,一定享受过成功的欢乐,也品尝过失败的痛苦。回忆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也一定有着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获。那一段段成长的历程,那一点点深切的感悟,也一定是你宝贵的人生财富。

请以“我在 中成长”为题作文,横线上可填“阅读”、“失败”、“快乐”、 “关爱”、“尝试”、“幸福”、“挫折”、“坚强”??词语。

写作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内容具体,立意深刻,有真情实感。③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④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

2015年春期第一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7 页

※ ※ ※ ※ ※ ※ ※ ※ ※ :※名※姓※ ※ ※ 题 答 要 不 :内 号 考线 封 密 ※ ※ ※ :※级※班※※ ※ ※ ※ ※ ※ ※ ※ ※ ※ 校※学※※※※2015年春期第一次月考

(2)、 。 12、(2分) 13、(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应聘(18分) 15、 (6分) 16、(4分)

答: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每一棵草都会开花(22分) 19、(3分)

答: 20、(4分) 我选( )句

我的赏析:

21、(4分)

答: 22、(4分)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7 页

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