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难忘那段往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26:17 字数作文
难忘那段往事字数作文

篇一:回忆那段难忘的往事

回忆那段难忘的往事

记得是在2002年8月6日,我大踏步地走进少年军校的殿堂。找到班级,爸爸走了,我小心翼翼地放好行礼,躺在凉席上,望了望旁边,几乎很多人我都认识。那时好好地躺了不到十分钟,一声口哨响起,“集合”,脑袋里的念头一经闪过,就大跨小跑地下楼来。

在楼下,我们站好了队,艰苦的训练就这样开始了。

定立的训练使得我们好多的同学精疲力竭,好多都是爬着出去的,练到最后才是胜利者,为此我都是最后一个走出训练场,两脸通红通红的。

艰苦的训练之后就是吃饭,吃饭前大家一起来唱军歌,“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各班值日的学员把饭添好了之后,排队进入吃饭,假如有抢菜现象发生,教官就会罚他,别以为会不让吃饭,恰好相反,他力求把你撑死,给你一个清醒的教训——军校的饭有的是。

中午休息两个小时,假如有一天没有睡着,你就是不合格的学员,为此可让我们伤透了脑筋。

在下午的训练之后,在夜里,我们一起洗澡,一起洗一天的衣物,互相帮助挤干毛巾,倒也求地个快活。

我们可谓是苦中作乐,夜里八点多种,全体集合,进行活动,拉歌,游戏,表演,无所不有。九点多钟在三楼教室里集合,学习知识。回到班级后写日记。 第二天早上,我们抢时间去把昨天的洗好的衣物晾到天台上,酷似抢滩登陆战。

篇二:回忆那段难忘的往事

回忆那段难忘的往事

记得是在2002年8月6日,我大踏步地走进少年军校的殿堂。找到班级,爸爸走了,我小心翼翼地放好行礼,躺在凉席上,望了望旁边,几乎很多人我都认识。那时好好地躺了不到十分钟,一声口哨响起,“集合”,脑袋里的念头一经闪过,就大跨小跑地下楼来。

在楼下,我们站好了队,艰苦的训练就这样开始了。

定立的训练使得我们好多的同学精疲力竭,好多都是爬着出去的,练到最后才是胜利者,为此我都是最后一个走出训练场,两脸通红通红的。

艰苦的训练之后就是吃饭,吃饭前大家一起来唱军歌,“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各班值日的学员把饭添好了之后,排队进入吃饭,假如有抢菜现象发生,教官就会罚他,别以为会不让吃饭,恰好相反,他力求把你撑死,给你一个清醒的教训——军校的饭有的是。

中午休息两个小时,假如有一天没有睡着,你就是不合格的学员,为此可让我们伤透了脑筋。

在下午的训练之后,在夜里,我们一起洗澡,一起洗一天的衣物,互相帮助挤干毛巾,倒也求地个快活。

我们可谓是苦中作乐,夜里八点多种,全体集合,进行活动,拉歌,游戏,表演,无所不有。九点多钟在三楼教室里集合,学习知识。回到班级后写日记。 第二天早上,我们抢时间去把昨天的洗好的衣物晾到天台上,酷似抢滩登陆战。

篇三:难忘往事

难忘往事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我的小学六年生活过去了,回想往事,有许多难忘的东西,酸甜苦辣,样样俱全!至今,我印象中记得最清楚的事便是四年级时,我第一次登台的经历了!那件事之所以现在还能记得清清楚楚,就是因为它是我一生中的第一次登台!

记得那是两年前的一个星期五,我们正在做作业。突然,苏老师走进教室,手里还拿着一本类似记录册的册子和一张纸。整个教室瞬间变得鸦雀无声,苏老师这时发话了,她说:“下周轮到我们班值周,有没有同学愿意当学校门口站岗的?”一瞬间,我与好几位同学都举起了手,苏老师接着又说:“请刚刚举手的同学起立,并敬队礼。”一接收到老师的命令,我们便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队礼。也许是运气好,我与另外三名同学有幸分配到了站岗这个岗位!接下来,经过苏老师的精挑细选,终于把值周的各个岗位分配给其他同学。后来,我竟然又得到了一个值周班长的称号,真是好运连连呀!

到了星期一,我们便来到了校门口开始进行站岗的任务,每当一位老师经过时,我们都要向老师问好,半个小时下来,虽然非常口渴,但是想一想我们是光荣的,也就值了!剩下的时间里,我一如既往地“工作”着,直到星期五。大家都以为“工作”结束了,其实并没有结束。

星期一,我来到学校一如既往地参加早会,正准备结束时,主持人说:“接下来请上周值日班长上台颁发流动红旗。”我心想:上周值日班长不就是我吗?难道我要上台?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同学们就把

我推上去了。第一次在这种环境下登台,我显得不知所措、十分紧张,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我手里握着话筒,手心全是汗,只说了一句:“各班均获得流动红旗。”然后我就下台了〃〃〃〃〃〃

这只是我在上浩小学的生活中的一部分往事,让我们一起珍藏自己的往事,为自己的小学六年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篇四:北大求学往事——难忘的1952年

回忆我在北大求学时的往事——难忘的1952年

2014-03-18 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3所研究员郭衍莹(原总工) 【编者按】工学院52届电机系电讯组院友郭衍莹,航天部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北京航天测控中心顾问。郭衍莹院友攥写此文回忆在北大求学时难忘的往事,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1952年院系调整时的清晰画卷。

1949年夏我在上海复旦中学毕业,适值上海解放,我考上北大工学院化工系(二年级后转至电机系电讯专业)。9月中我来北京上学,至1952年9月提前毕业。我在北大求学整整三年。有人说这三年在北大历史上是平淡无奇的三年;既不像前几届学长们大都参加过轰轰烈烈的反蒋学生运动,又不像后来我们的师弟们经过反右、文革那些惊心动魄的阶级斗争。但我却觉得这也是不平凡的三年。在这三年的前二年中,北大保持着过去优良的学风。老师们循循善诱式的教诲,扎实的基础课学习,使我终身不忘,终身受益。到了1952年,我适遇中央决定全国高校49级学生提前一年毕业;还遇上建国后第一次高校教授思想教育运动(当时大家称洗澡运动),以及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这三件事都给我留下终身难忘的深刻印象。今年正好是我毕业60周年,也是影响深远的高校院系调整60周年。据说关于当年这场高校院系调整现在正是教育界、科技界和文化界人士议论的热点。我这里主要根据我的回忆,说说在难忘的1952年中我的所见所闻。现在我们这批老校友年龄都已超过80,进入耄耋之年。我希望有生之年能和老校友们一起回忆那段岁月中难忘的往事。可能今天北大年轻师生们会感到兴趣,从中也许还会得到一些启示。

1

一、老北大的优良学风,扎实的基础课学习,使我终身受益 当时像北大、清华等旧大学理工各系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特别重视基础课。像数理化等基础课程都是由名教授讲授,而专业课反而由年轻老师担当。这一点好像与当前某些大学的做法正好相反。譬如那时普通物理课由郑华炽教授讲课,普通化学课由曾昭伦和唐敖庆教授讲课,电工原理(即后来电磁学)由马大猷和黄宏嘉教授讲课,电子学由马大猷教授讲课,高等微积分由赵芳熊教授讲课,工程制图由李酉山教授讲课,无线电原理由胡筠教授讲课,等等。那时的观点是大学最重要是学好基础课。专业课可以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学习,何况不少专业发展太快(如电子专业),在校期间也只能学个皮毛。这些老教授学识渊博,勤恳敬业,讲课由浅入深,循循善诱。这些基础课经常在沙滩公主府理学院的阶级教室上课,每次都座无虚席。听他们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另外我想说一下当时大学宽松的允许学生中途转系政策,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我在中学时化学成绩优秀,自认为将来可当个化学家,或当个化学工程师。进北大化工系上一年级后,每次做化学定性、定量试验时老出错,成绩始终上不去,才明白自己不是当化学家那块料。但我数学、物理成绩一直还不错。加以当时电机系开设电信专业,学生一直较少。马大猷院长看我数理成绩还不错,就鼓励和批准我转到电机系电信组学习。当时电子技术方兴未艾,这个电信专业实际上就是后来电子、通信、测控甚至计算机专业的前身(国外也是如此发展)。不过当时我们国家还认识不到,也不大重视。甚至当时有中央红头文件上说我国主要发展‘有线’,因为无线不保密。有位中央领导作报告时还形象地打个比喻:发展电子技术好比菜里放盐,不放不行,放多了也不行。所以上电讯专业学生不

2

多。当时国内,像邮电部研究所,上海电工研究所等这些主要研究无线技术的单位也纷纷下马。这一情况直至1955年后才完全纠正过来。我在电子技术这一领域干了一辈子,总不忘马大猷老师是我的恩师和引路人。马老师今年以97高龄去世,他一生为我国电子事业和声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我祝愿他安息! 当时的大学,学生中途转系是件平常事。因为中学生毕业时报考大学专业有很大盲目性。允许学生中途调整专业,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的一面。不少人确实因此发挥自己优势和特长,并在后来事业上做出成绩。例如于敏学长,他44年入北大时学的是电机,46年转系至物理系攻读原子物理。师从张宗遂教授。49年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几十年来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贡献,被誉为我国的“氢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二弹一星”元勋称号。可以设想,他如继续学电机,很可能中国少了位世界级核物理学家。我总觉得后来的大学对学生要求更改专业管得太严,一锤定终身,不甚合理。听说近来有的大学每年允许少量学生转系,但名额甚少,卡得太死。至于听说有极少数大学拿这些名额作‘开后门’和‘权钱交易’的勾当,原本应是净土的高等学府也被铜臭所沾污,使人痛心。这就不是本文探讨的范围了。

1951年底,中央鉴于经济建设各条战线技术人员匮乏,决定全国49级大学生一律提前一年毕业。但仍算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后按本科待遇。绝大多数同学对党中央的号召和决定是拥护的。但心里直打鼓,对少学一年就进入社会心里没底。但后来实践证明,北大大多数同学参加工作后都经住了考验,很快把工作抓了起来,不少同学做出了成绩。我认为相当大程度上得益于在校时基础课学得扎实。当然我不是说大学只要学点基础课就行了,只是说在当时条件下只能通过

3

自己努力,在工作岗位上边干边学,来弥补不足。实际上我们参加工作后看到一些师弟能继续在校学习,非常羡慕。老想自己有机会再来校聆听老师的讲课,并请教老师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我从北大毕业后不久就参加航天部创业和工作,直至退休。退休后曾先后应聘担任科工委银河公司总工,和部队大修厂及院校的专家、顾问,一直没脱离专业。我今年八十整。仍在航天测控中心挂名当技术顾问,做一点力所能及而又不大费力的工作。虽然自感记忆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大不如过去,但大学的基础课和最基本概念却始终不忘。一些最基本公式和基本数据至今都还能记住。我总觉得,现在某些大学里对基础课程的教学和训练重视很不够。譬如电磁场的物理概念是什么?在室温下自然界任何电阻的本底噪声是多少?(-174dBm/Hz)等等,这样一些在电子工程中极其重要的概念和公式,有些年轻技术人员不是说没记住,就是硬说没学过,待一查自己书本,才发现还曾用红笔画上杠杠,或做过重点记号哩。

二、我见到的当年的教师洗澡运动

现在八十岁以上老同学都记得,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由毛主席亲自定稿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于是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了一场大范围的铺天盖地的批判运动。这是建国后在思想意识领域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批判运动。不过在运动开始阶段,在高校,尤其是理工各专业震动不大。在学生中,只要求开个会一般性地谈谈认识。我记得我们班讨论时大家嘻嘻哈哈,很不认真。讨论结果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武训是好人办了坏事”。

4

当时有位同学还打个比喻:”好比你妈见你渴了赶紧给你打碗开水,不小心洒出来把地板烫坏了,你能把你妈打成反革命吗?”顿时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但很快我们就不能那么轻松了。经过一阵媒体对电影<武训传>口诛笔伐后,先是在文艺界对知识份子开展思想改造。接着从51年冬直至52年5月,在北京的高校掀起一场教授洗澡运动。这场运动又首先从北大开始,拉开了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序幕。根据我的回忆和资料记载,在1951年国庆节前一天(9月29日),北大教授集中步行到中南海,大家一起听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长篇报告。据说周恩来一共讲了四、五个小时。回来后运动就正式开始。现在想来,这恐怕都是毛老人家整个批判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战略部署的第一个具体步骤。或者说是后来反右斗争的一场前哨战。 当时正值我们毕业前夕。后来学校交代,要停课闹革命,寒假也不放了,毕业论文也不做了,毕业考试也免了,党组织号召,大家要安心和认真帮教授洗澡。这对同学们也是一场考验。毕业时还要做评定。运动一直到五四节才宣告胜利结束,恢复上课,到8月底就匆匆毕业。不过大多数学生帮助老师洗澡却是很认真的。学校党组织还组织学生针对每个老师成立帮促小组,帮助老师洗澡,检查过关。对于教授,不仅要求自己检讨自己,而且同仁之间也展开批判。言辞激烈,前所未有。 这次思想改造,开始时很多老师很抵触。后来有的老师自身问题不大,又能检查深刻,就很快过关。但也有的老师检讨多次,均未通过(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难忘那段往事)。我记得工学院最后的重点是傅鹰教授、李酉山教授和其他二位教授。这些教授其实都没有太多的历史问题,主要是都在美国留过学,崇洋媚外特别严重。如傅鹰教授,始终认为

5

篇五:难忘那段情

难忘那段情

成长的岁月中,记忆的长河里,有些往事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至多在脑海中有些许零星模糊的印象;而有些回忆却刻骨铭心,难以忘怀,每当我重拾起这些回忆,总能在我心灵的深处激起阵阵的涟漪。我的外公就是我心中永生难忘的回忆!

我的幼年是在河北老家度过的。在我儿时的印象中好像从来没有和外公分开过一样。每天的清晨黄昏,外公都回带我在村口的河边散步,白天,他忙完村里的事也总要抽空回家来照看我一会。妈妈说,我是外公的第一个外孙,被他当成宝贝一样,那份精心的呵护不知要超过当初照料妈妈他们兄妹的多少倍呢。

6岁时我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上海读小学。初到生疏的环境,又离开外公那热热闹闹的家,我一下子特别的不习惯,整天和父母念叨想回到老家去。也许是水土不服,也许是真的太想念我的老家了,一年级的下半学期我真的闹起了病,一天几次肚子不舒服,连学也没法上了。那个时候妈妈正处在准备考研的最关键的时刻,爸爸又要经常出差,最后他们决定送我回老家休息半个月。

这半个月是我读书生涯里最快乐的时光。回到老家那熟悉的环境,见到久违的亲人,我的病也仿佛好了一多半。外公为我制定了充实的生活、学习计划。每天早晨,我会随外公、外婆一起去村口晨练,早饭后就按照我的课本进度开始学习。外公是民办教师出身,他给我讲的东西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我一下子就能够明白。下午完成作业后我会随外公到自家的菜地里去摘菜,外公教我认识各种蔬菜并告诉我都能做出什么美味佳肴。每顿饭都很丰盛而且只要外公有时间他都会亲自掌勺,他说他的外孙离开的这大半年都饿瘦了,要让我好好补一补。晚上睡觉前是我一天最高兴的时候,我躺在外公和外婆中间,我给他们讲我们在上海的生活,他们则告诉我好多妈妈和舅舅小时候的故事,常常听得我哈哈大笑。每天晚上我都是在笑声中酣然入睡......

十几天的时光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我又要回上海继续我的学业。临走时外公执意要亲自送我上火车。在车站,外公抚摸着我的头,叮嘱我要好好学习,说他等着看我长成一个最有出息的孩子。列车开始缓缓移动时,我分明在外公的眼里看到了晶莹的泪珠。

后来我才知道,就在我回老家的这段时间里,外公总感到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竟然是胰腺癌晚期。我在家休假的这段时间里他就是想尽量多为我做些什么,尽量多让我享受一些他的爱。三个月以后的寒假前夕我们一家三口再次匆匆赶回老家,这时外公已经走了,留给我的,只是墙上他那慈祥的照片,而几个月前他在站台上缓缓向后逝去的身影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记忆。

外公离开我已经快十年了。每年的春节回到老家,我都要独自去村口走走,这里是留下我和外公足迹最多的地方。我会在心里和他说说话,告诉他我的成长和进步,告诉他我正朝着一个有出息的方向努力着,我相信,外公就在远方注视着我。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