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埃舍尔作品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25:45 高中作文
埃舍尔作品特点高中作文

篇一:浅谈埃舍尔的数学艺术

浅谈埃舍尔的数学艺术

2011/01/01

浅谈埃舍尔的数学艺术

摘要: 埃舍尔在世界艺术中占有独一无二的位置。他的作品,主要是带有数学意味的作品无法归属于任何一家流派。在他之前,从未有艺术家创作出同类的作品,在他之后,迄今为止也没有艺术家追随他发现的道路。接下来主要谈谈埃舍尔艺术作品中的数学特征。 Summary: M.C.Escher had occupies a unique position in art world. His art works —mainly with mathematical means art works —can’t belong to any one genre. Before him, never had artists to create similar works of him. After him, no artist follow he found ways until now. The next major talk, the mathematical characteristics in M.C.Escher’s art works.

关键词:矛盾空间

莫比乌斯带

拓扑学

极限思想

空间思想

镶嵌图形 正文:

埃舍尔(1989.06.17-1972)全名毛里茨·科内流斯·埃舍尔(Maurits Cornelius Escher).出生于荷兰北部。世界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艺术家。把自己称为一个"图形艺术家",他专门从事于木版画和平版画。早于1916年,他已经熟识油耗浮雕印刷术。1917年,他在画家实地格纹的印刷公司制作蚀刻版画。1919年,在贺林的建筑装饰艺术学院修读建筑学。当时收美术老师熏陶,对装饰设计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尤其是木刻版画。自这个时候开始,埃舍尔的生活便与他的作品完美的结合。随着他的创作的发展,他从他读到的数学的思想中获得了巨大灵感,他工作中经常直接用平面几何和射影几何的结构,这使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非欧几里德几何学的精髓,这样, 对于学数学的学生,埃舍尔的工作围绕了两个广阔的区域:"空间几何学"。

欣赏家王丽丽所描绘的:"埃舍尔的画很美丽,可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他的荒谬.而恰恰愈是荒谬,对我们的吸引力也就愈大.太阳神阿波罗的光环固然诱人,可是埃舍尔那种荒谬透顶的完美则更值得推崇.''

看埃舍尔的画,感觉就是像在玩游戏,第一印象就是一副具有极强的装饰美感的画,精致,没有丝毫的缺陷。然后,从画面的内容上看,有很多都违背了常 理。让你的头脑发晕,匪夷所思但富有趣味性。发散你的理科思维。

从我所学的专业知识中(设计课中所提到的),有很多范画中都拿埃舍尔的画作为典型的例子,比如说矛盾空间,图形渐变,图形同构,联想,图形替换。埃舍尔画画的形式涉及到:悖论,幻觉,双重意义,多面体,空间形状,镶嵌图形,空间逻辑,自我复制和信息科学。

埃舍尔缜密的思维在画面上的体现

从一部分作品的名称来看,埃舍尔的画体现除了事物的相对和矛盾。比如 《水和天》 《上行与下行》 《凹与凸》 《递增与递减》 《有序和无序》 《天使与恶魔》 《相对论》… … 在一张纸上,将一组完全相对的事物完美的组合起来,没有丝毫的缺陷,体现出了埃舍尔思维的缜密和独特。从精确、规则、秩序等特性中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埃舍尔的传记作家布鲁诺·恩斯特看着即将完成的《画廊》原稿,对画家抱怨说,画面左上角的柱子太难看了,埃舍尔听后沉思了片刻,然后表情严肃地说:“可你要知道,那根柱子只能那样,我经过了非常精密的计算才把它造出来,不会有别的可能!”这个事例完全体现的埃舍尔讲缜密的数学性思维应用的他的画面上。我看《走廊》这幅画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幅画的扭转部分非常到位,没有丝毫可以给别人的地方,精细,到位。

从目前的大众语境看,埃舍尔是一位艺术家。但是,由于埃舍尔所思考的问题,以及他思考问题的方式,更接近于科学家而不是艺术家;所以毫不奇怪,他的作品首先为科学家所接受,是科学家发现了埃舍尔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数学家、物理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如侯世达一般各自从自己的角度解释埃舍尔,或者用埃舍尔说明自己的理论。一位艺术家表达了“科学的思想”,并能为科学家所欣赏,是艺术家的荣耀。所以,也经常会引发一个问题:他到底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 矛盾空间的应用

关于矛盾空间这个问题,当时在上设计课上老师所展示出的作品都让同学们觉得饶有趣味,重点拿出埃舍尔的作品讲解。《景观楼》 《瀑布》等都是著名的矛盾空间的作品。《景观楼》可以体现出矛盾空间的特点。若完成画中的一個面,

其他的面就不能成立。看一幅画的一部分成立,另一部分成立,综合在一起就矛盾了。

具体分析一下《瀑布》中矛盾的地方。1.水在封闭的环境下流动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2.水从下往上流动违背了重力势能;3.单看水流的道路(M型)是在一个平面中。但是结合了两个塔又感觉是在三维空间里。其实,《瀑布》中应用了几个彭罗斯三角形在加上两个个辅助的塔,形成了矛盾的空间。

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

空间是一个集合,最基本的元素是点。一维指线性的交通,二维指平面的区域环境,三维指太阳园的整体设计,四维当然是时间上的,指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简单的说五维就是由于四维运动产生。

埃舍尔作品中经常出现由二维平面转换成三维立体。比如说一下两幅画都是空间转换的一种体现,其实也可以划分为矛盾空间的一种。一只手正在描绘另一只快要画完的手。而被画得这一只手也在纸上描画那一只手。第二幅则是平面画纸

中的壁画逐渐爬出纸张,爬到三维空间中,再爬回纸里面去。

一般来说,对于几维空间的思考,从来都是数学家物理学家思考的问题。著名的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

宙论家霍金在《时间简史》对于宇宙学的完美演绎,对于思维空间的描述就体现了这一点。当霍金的时间简史完美的展现四维世界而向更高一步探索时埃舍尔在他的艺术世界中是否已建起了五维的世界观?

人们发现,埃舍尔30年前作品中的视觉模拟和今天的虚拟三维视像与数字方法是如此相像,而他的各种图像美学也几乎是今天电脑图像视觉的翻版,充满电子时代和中世纪智性的混合气息。因此,有人说,埃舍尔的艺术是真正超越时代,深入自我理性的现代艺术。也有人把他称为三维空间图画的鼻祖。

拓扑学和莫比乌斯带的应用

拓扑学是数学领域的一个分支,是研究集合对象在连续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学问,保持不变的性质就是拓扑性质。研究集合图形连续改变形状是的特征和规律。莫比乌斯带是最有趣的但侧面问题之一。

莫比乌斯带(M?bius strip, M?bius band)是一种单侧、不可定向的曲面。因A.F.莫比乌斯(August Ferdinand M?bius, 1790-1868)发现而得名。当一条丝带被扭曲180度后,将两端连在一起,则丝带的正面和反面是相间地连接起来的。得到的曲面就是麦比乌斯带。关于麦比乌斯圈的单侧性,可如下直观地了解,如果给麦比乌斯圈着色,色笔始终沿曲面移动,且不越过它的边界,最后可把麦比乌斯圈两面均涂上颜色 ,即区分不出何是正面,何是反面。对圆柱面则不同,在一侧着色不通过边界不可能对另一侧也着色。单侧性又称不可定向性。以曲面上除边缘外的每一点为圆心各画一个小圆,对每个小圆周指定一个方向,称为相伴麦比乌斯圈单侧曲面圆心点的指向,若能使相邻两点相伴的指向相同,则称曲面可定向,否则称为不可定向。所以麦比乌斯圈是不可定向的。

埃舍尔多次表达数学上有趣的茂比乌斯带。但这种曲面带的现象若由平面图画表达出来则毫不容易的,1963年的《红蚁》便是这种题材的作品,也是一件稀有的埃舍尔套色版画。埃舍尔在他的著作中,指出特别偏好两色的外型结构,因为图形的本质需要,他才加上颜色。在作品《红蚁》中,仔细看你会发现作品中的蚂蚁不是在相同的面上爬行而是在同一个面上爬行,可以一次性将丝带的每一个部分走完。与此相同的还有作品《天鹅》 《骑马的人》。

莫比乌斯带就像变魔术一样的神奇。将莫比乌斯带沿纵向剪开,照理应得到两个圈儿,但是得到的是一个大的双侧曲面;而纵向将莫比乌斯带分成3等份,沿

篇二:埃舍尔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

试论埃舍尔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

摘要 艺术创造和作品的表现力来自于艺术家对作品表现形式的把握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感悟及创造性的想象力,本文尝试从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作品常用的构图规律、严密的数理推导思维、错位矛盾的空间关系入手,透过作品多变的组织规律与形式处理手法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想象力、其作品蕴含的丰富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以及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对现代诸多艺术设计形式的影响。 关键词: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 构图规律 表现形式 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j203 文献标识码:a

艺术作品的准确表现需要借助某些媒介、形态或方法使设计思维具体化,任何创造性的设计思维付诸实施的话都需要一定的表现形式,而广义的表现形式涉及多个方面,如针对具体内容的表现方法,或独特形式感的运用,或创意新颖的寓意手法,艺术的创新需要不同的创作视角和设计思维,才有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新的表现形式。而提到表现形式的创新我们不得不在这里提到荷兰艺术家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和他众多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以及其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独特视觉魅力。

埃舍尔1898年出生于荷兰北部,1919年开始修读建筑学,自此开始了其艺术生涯。埃舍尔早期的作品多描绘意大利南部优美的风景,同时期埃舍尔还对西班牙格拉纳达的摩尔人宫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后多次深入探访摩尔人的宫殿,并将大量源于宫殿墙面上

的抽象几何形作为自己契合形式作品的创作素材。埃舍尔通过运用多种旋转、对称等形式规律,将几何形的契型组合以及图底转换镶嵌规律、错位空间结构的穿插、超现实主义的感性幻觉、严密的数理逻辑推导等多种创作手法结合运用,创作出了大批深受广泛赞誉的独特艺术作品,这其中包括《漩涡》、《日与月》、《蜥蜴》、《深度》、《画廊》、《静物与街道》等,这些作品通过各种创作手法的综合运用将人们传统视觉意义上的空间观念进行了突破,展现了科学对艺术的影响与促进,反过来艺术作品对相关科学理念进行了直观表现,将枯燥的数理规律转变为大众可以理解的画面形式,缩短了科学与艺术、大众的距离,使之转变成为实实在在的视觉感受,令观者感受到纷繁复杂的结构美和自然美。本文就埃舍尔艺术作品中常用的设计表现手段进行分析,来深入认识和理解埃舍尔的作品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

一 契合形构图规律的运用

契合图形是指在平面设计中几个图形外轮廓相符合,形成相同面积和相似图形的图底基本型。埃舍尔对于契合图形的研究始于西班牙格拉纳达的摩尔人宫殿墙上的几何形壁画,埃舍尔的作品吸收其中的对称、旋转构图规律,又通过对几何形进行多次连续反复的穿插与结合,以及精确的几何法则运算组成了其画面特有的几何规律和秩序感,同时埃舍尔不仅仅局限于对几何形式的契合图形研究,甚至将更为具象、复杂的人物、动物和其它形象也纳入到了契合图形的研究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契合图形作品形式。

埃舍尔作品中常用的契合形有三角形契合、旋转重复契合、反转契合等形式。埃舍尔的很多作品就是由基本的等边三角形契合构图形式构成,如《蜥蜴、鱼、蝙蝠》、《鸟、鱼、龟》;另外,还有很多通过对等边三角形契合进行一定角度旋转组合形成的旋转重复契合,如《蝴蝶》的构图形式就属于旋转重复契合的形式,利用一只蝴蝶的翅尖作为旋转点进行旋转得到六个等边三角形组合而成的六边形,其中蕴含着六只环绕飞动着的蝴蝶;反转契合则由等边三角形契合或者不规则三角形进行上下或左右方向的反转形成偶然契合图形,这其中就需要加入大量的数值计算才能保证反转图形的成立,如《飞鱼》、《鱼和船》等。

另外,埃舍尔还有部分作品使用了部分半错位式的契合形式,大部分也是基于三角形契合的基础上先将两组图形进行错位形成一组新的循环单位再反复重复契合形成完整画面,但是这种契合方式所形成的图形只是形象的各部分画面,不够完整,需要多组循环单位上下或左右循环契合共同来构成完整的画面,如《骑士》。另外,埃舍尔还在其作品中使用大量偶然契合的形式,这种契合形没有明显的图和底的外形转换契合,也没有固定的外轮廓几何形式规律,但是依然能够借助外形轮廓和轮廓之间一些偶然形状彼此镶嵌,形成契合图形和画面,如《生灵》作品中的不同形象:人物、飞鸟、大象、吉他、公鸡、鱼、天使、魔鬼等大量不同的形象彼此借用形和形外轮廓之间的关系来组成了众多的偶然形的契合。

二 错位空间结构运用

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关系是三维空间,平面的艺术作品也经常表现三维的空间关系,但是埃舍尔的作品却经常借助视错觉现象在纸面上创造出现实三维空间中不存在的空间场景和视觉效果。其作品的另一大特色就是错位空间结构的运用,通过大量前后形象连接的错位产生多种视觉上的悖论。艺术中的悖论图形是借用一种空间错位的设计与创作手段,使相互矛盾的图形在二维平面上展现出来,把现实中的不可能变为可能,悖论图形相背但是意义却是相通的,在荒唐的结果中存在合理的寓意。基于上述创作方式,埃舍尔把景物看成是整体空间建构中的单元,根据画面和创意需要把不同性质不同空间的景物重新联系、穿插、整合,创造出视觉上的另类三维空间。如《深度》作品运用较为传统的透视关系将飞鱼按照对角线的形式进行纵深式的空间排列,使画面中产生多层次透视纵深感,形成一种气势恢弘的画面效果。而《高与低》则借用画面的横向中心分割线将画面氛围仰视与俯视两种视角,但是借助中央天井的线条错位及中心透视消失点组合成了一张完整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上下错位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上的错位与错位穿插关系在其它作品《上行与下行》、《观景台》等作品中比比皆是。而《画廊》则使用透视的变化和扭曲变形使现实环境和画廊中的作品融为一体,产生一种新的视觉空间效果。埃舍尔根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将画面视角进行相互延伸,画廊视角向远处延伸,而窗外的景色视角则延伸进入画廊的作品中,左侧画廊中的画在观众视角中向外扩展延伸,而画廊中欣赏画作的观众则成为右侧建筑窗户中老妇人观望的

场景,使现实景观和画面景观两者相互交融成一幅画面,这种超时空的处理手法极富有想象力,而画面的空间关系衔接的天衣无缝。埃舍尔通过多种空间的变化、错位创造出了大量神奇而美妙的艺术空间。

三 图底转换规律的运用

埃舍尔作品中另一常用表现手法是图底转换的形式,也可以称为互为镶嵌的形式。其作品中利用了图底之间的形象渐变和黑白图底翻转关系,充分表现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如木刻作品《日与月》,太阳和月亮处于同一时空,白鸟和蓝鸟填满整个画面空间,将不同时间段的两个世界构筑在同一个画面中,仔细观察蓝色的鸟,观者会觉得它是在白天的太阳光中逆光飞行,而仔细观察白色的鸟,观者则会觉得他们是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这种即借助形和形之间的图底反转关系组成画面又蕴含深意的画面给人以视觉和理性的双重享受。此类的手法还有《昼与夜》,画面的构图形式主要运用平面构成中的形象渐变推移规律,在鸟飞行的空隙面积上,渐变形成田地,而另一侧则由田地渐变成正在飞行的鸟,在画面两侧相互交融的渐变过程中出现了白鸟与黑鸟的形象,白天与黑夜的画面感觉,在画面的上下渐变推移中又出现了天空和田地的图形转换,这种神奇的画面处理手法使观众在变化与对比的关系中探寻到了图底转换的奇妙变化,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艺术享受。这种渐变推移的手法在《蜥蜴》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蜥蜴从平面的镶嵌图形爬行一段距离后,逐渐爬出画面变成活生生的蜥蜴,再爬行经过

篇三:埃舍尔图形设计艺术风格

埃舍尔的图形设计艺术风格探析

摘要 毛利茨·科内利斯·埃舍尔是荷兰著名的艺术家,他把自己称为一个“图形艺术家”。他用数学家的思维方式创作了许多表达数学思想内容的图形艺术设计作品,构成了一个自足而丰富的世界。埃舍尔的主要图形设计作品创作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对于他的设计作品,普通人往往不得其门,因为他的艺术设计是真正超越时代,深入自我理性的现代艺术,他用独特的创意方法,不仅从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而且还带给人们以无限的思考与启迪。时至今日,我们研究埃舍尔的图形设计艺术风格,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利茨·科内利斯·埃舍尔 图形设计 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239 文献标识码:a

毛利茨·科内利斯·埃舍尔称自己为一名“图形设计艺术家”,的确如此,埃舍尔将生灵和情感赋予了这个空旷的世界,他善于用独特的视觉语言诠释数学中的连续、对称、变换、循环等理念,善于通过图形艺术形式把对社会的思考和关注表现出来,并将理性思维和艺术表现发挥到极致。因此可以说,他作品的价值超越了许多现代艺术流派,在当时艺术界是绝无仅有的,甚至可以说,他的图形艺术境界至今也是无人可以企及的。

一 埃舍尔生平简介

毛利茨·科内利斯·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于1898年出生在荷兰北部的雷瓦登城(leeuwarden),他的父亲是一位土

木工程师。埃舍尔幼年便开始学习艺术,尤其是绘画、木工和钢琴课程,直至13岁才停止。中学毕业后,在父亲的建议下埃舍尔进了哈伦市建筑与工艺美术学校开始学习建筑,这点燃了他心中对图形设计与绘画艺术的热情,之后他师从于当时在荷兰较有影响力的注明艺术家萨缪尔·杰苏伦·梅斯奎塔,自此,他对装饰设计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木刻版画。随后在梅斯奎塔的指导下,埃舍尔学会了版画与图形设计技术技巧,并就此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埃舍尔曾多次到意大利、法国及西班牙等地旅行,在漫长的游历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为其以后图形设计作品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6年,埃舍尔第一次举办的画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得到了《时代》杂志的好评与业界艺术家广泛的赞誉,这也直接使他跻身于世界著名艺术家的行列。但长期以来,人们很难解释埃舍尔的艺术世界,常规的艺术家同样也无法解释他的图形设计作品的语言技巧。埃舍尔的图形作品画面精美,制作考究,同时,他将科学性与艺术性发挥到极致,他的图形作品一直隐匿着一种内心对强烈视觉冲击图像的表现欲望,为我们奉献了无价的视觉艺术图像,并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其不可动摇的艺术地位。

二 埃舍尔的图形设计艺术风格

1 埃舍尔图形设计作品中的数学思想

数学是埃舍尔的艺术之魂,他把图形设计与数学巧妙地相结合在一起,他的大多数作品,颇有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形式感,而且在他的图形作品中数学的原则和思想得到了非同寻常的形象化,而

他的创作过程,则使其俨然更像一位数学家。但显然他关注的不是纯粹的形式美感,而是隐藏其后的秩序关系,他作品中经常直接用曲面、三角、拓扑几何、序列等数学命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因而富有数学意味。例如,《相对性》这作品一共有三个灭点,它们形成了一个边长为两米的等腰三角形,它们既代表“左派”,又有“右派”,更有“中间派”,但只要将这幅图转换一个角度,所有的“派别”便随之更换,在作品中,埃舍尔以其高超的想象力表达了数学中这种相对性思想。在《画廊》中,扭曲的画廊演变为城市的一角,体现了拓扑学领域中的对象和概念创造;《骑士》中埃舍尔也采用了一些具有重要拓扑学价值的形象,使时空的变换自然而协调。1969年,埃舍尔创作了他的最后一件作品《蛇》,这是介绍纽结理论主题的一件完美艺术品,作品突破了以往向内或向外单一分形处理,而是制作了一个特殊的结构,整个画面布满了圆环,三条蛇于圆环之中相互穿插并相互缠绕,显示了埃舍尔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之美的作风,也增强了对观者的视觉震撼。而在《方极限》中,埃舍尔也突现出趋向边界的无穷序列的感觉;《圆极限》则可以说是有界又无限的非欧几何的理想模型。可见,埃舍尔很多图形设计作品都充满了数学气息,他用数学的眼光来创作他的许多图形作品,借数学中的思想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进而将图形作品融入到其数学世界之中。

2 埃舍尔图形设计作品对大自然的关注

埃舍尔一生用木板、石版和水彩等创造了大量的图形设计作品,

埃舍尔图形设计作品里的图形主要采用自然形态的物体,如鸟、鱼、蜥蜴和人类的形象等,这些大多是来源于具象的,但又被加以变化和创造,从而形成全新的视觉形象,使观者仿若置身其中聆听到自然和历史的回声,流露出埃舍尔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独到的观察力。例如,《鱼》是一幅在平面上组合出富于美妙节奏感的整体图形,它描绘了红蓝绿黑四种颜色、不同方向的鱼,经过艺术家的计算、设计和排列,组成了完美的镶嵌图形,这是其所有作品里面最具想象力的代表。在《爬行动物》中,埃舍尔的二维蜥蜴活泼地逃离出了二维平面的束缚,变成了在现实三维空间中爬行的生命,之后又重新陷入原来的图案。《鱼和鳞》让我们看到了一片鱼鳞如何“演化”成一条鱼。《星空》则是体现了埃舍尔对多面体喜爱的一幅名作,通过描绘飘浮着无数规则立体的星星,赋予了天空蓬勃的生机。总之,他通过对物质世界、对大自然的关注和探索,通过他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予了大自然以运动和生命,促进了现代艺术与科学的互融和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3 埃舍尔的视错觉艺术

埃舍尔的视错觉艺术,也有人称为“悖论艺术”,他像一名魔术师一般施展了魔法,将作品创造出奇幻的视觉效果。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他所应用的解析方法就是透视法,即透过透明的平面来观看景物。在埃舍尔创造的空间感中,透视的方法并不是用在写实表现,而是形式处理的一种手段,从而研究透明平面(即理论画面)所形成的图形。例如,在《凸与凹》中,当我们不停的移动目光时,屋

檐和楼梯仿佛在不停的变动,画面充满了变化和魔力。而《上和下》则令人震惊地运用了曲线透视法则,使我们看到弯曲的拱柱、树木和高塔,当我们变换观察角度时,这些形象又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而在《骑士》里,埃舍尔让黑色骑士与白色骑士反向嵌套排列,直接的结果就是在视觉上产生图形悖论,表达出令人称奇的视觉空

间。《手画手》也是如此,初看平淡无奇,可是当我们仔细端详时,就会感到其中的玄妙,因为不论我们怎样去推断,也无法在这幅充满了立体感的图形中断定是左手画的右手,还是右手画的左手。同样,埃舍尔在《昼与夜》中使用他最擅长的富有哲理的虚实渐变结构,构思巧妙,寓意深刻,虚实相生,使我们分不清画面所表示的到底是昼还是夜。而《异度空间》中描绘了一间奇特的屋子,六扇窗户,每两扇为一组,窗户上是一只波斯人鸟和一个悬挂的号角,埃舍尔把它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制造了这个神奇的小屋。总之,正是由于埃舍尔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使得他的图形设计作品让我们在视觉上产生了错觉,也正是艺术家这种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使其在设计界以及艺术界引起了振动。

4 埃舍尔图形设计作品中的渐变法则

渐变是事物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是数量的而非根本性质的变化。图形渐变是将一个图形逐渐转换至另一个图形。埃舍尔图形设计作品中有很多渐变风格的作品,其中有的从抽象形渐变到具象形,也有的从此具象形变化到彼具象形,在今天我们熟知的作品里,可以看到埃舍尔渐变法则的运用。如《天与水》中,一条主线是从内向

篇四:埃舍尔 福田繁雄

1个人信息

简述

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英文名字Maurits Cornelis Escher,通常简化为M. C. Escher。荷兰图形艺术家。他以其源自数学灵感的木刻、版画等作品而闻名。埃舍尔1898年出生于荷兰北部的Leeuwarden,是土木工程师George Arnold Escher与其第二任妻子Sara Gleichman的幼子。1972年3月27日逝世,享年73岁。

个人经历

● 1898年,出生于荷兰Leeuwarden

● 1903年,全家搬迁至Arnhem,埃舍尔在此入读小学和初中。由于疾病,埃舍尔7岁入读的是特种学校,但成绩十分糟糕。他学习绘画、木工和钢琴课程直至13岁。

● 1917年,他在画家史蒂格文的印刷公司制作蚀刻版画。

● 1919年,入读Arnhem建筑与装饰艺术学院,在此期间他得到美术老师

Samuel Jessurun de Mesquita的鼓励,自此对装饰设计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是木刻版画。这时可以说是他职业生涯的发轫,因为从此以後,M.C.Escher的个人生活便与他的作品密切相联。

● 1922年 M.C.Escher毕业,在意大利和西班牙进行旅行。他对意大利的乡村风光和西班牙Granada的Alhambra城堡印象深刻。这是14世纪摩尔人的建筑,其平面镶嵌画的装饰风格令他深为迷恋。此後他一生中共创作了137幅平面镶嵌画。这些图案往往充满中亚装饰风格的繁复,至今仍常成为装饰设计师们灵感的来源。

● 1935年开始,M.C.Escher多数时间居于意大利。他在此地成婚,游历遍了意国各地,作了大量绘画与素描,以备版画创作之用。後来他以这些草图为基础素材,创作了大量平版画,木刻画和雕版画。在他的後期作品里,往往还能辨识出这些素材的影子[1]。

2艺术特色

形象化的数学原则和思想

说到埃舍尔,首先让人联想到的就是“迷惑的图画”。明明是向二楼上去的楼梯不知为什么却返回到了一楼,鸟儿在不断的变化中不知什么时候却突然变成了鱼儿,这些图画就是埃舍尔所描绘的幻想的异次元空间,它具有不可思议的魔力,征服着人们的心灵。他那特别稀有的画风在很长时间以来被美术界视为异端,后来数学家们开始关注埃舍尔的画面的高难度构成,接下来他的画又在年轻人中间大受欢迎,并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其不可动摇的地位。 1956年,埃舍尔举办了他的第一次重要的画展, 这个画展得到了《时代》杂志的好评, 并且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名望。在他的最热情的赞美者之中不乏许多数学家, 他们认为在他的作品中数学的原则和思想得到了非同寻常的形象化。因为这个荷兰的艺术家没有受过中学以外的正式的数学训练,因而这一点尤其令人赞叹。随着他的创作的发展,他从他读到的数学的思想中获得了巨大灵感,他工作中经常直接用平面几何和射影几何的结构,这使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非欧几里德几何学的精髓。他也被悖论和"不可能"的图形结构所迷住,并且使用了罗杰·彭罗斯的一个想法发展了许多吸引人的艺术成果。这样, 对于学数学的学生,埃舍尔的工作围绕了两个广阔的区域:"空间几何学"和我们或许可以叫做的"空间逻辑学"。 写实主义

中学毕业后,埃舍尔在父亲的建议下赴哈勒姆学习建筑。然而,那些物理、数学知识没有把他塑造成一名建筑师,却点燃了他心中对绘画艺术的热情。他在学院里结识了当时在荷兰很有影响的艺术家萨谬尔·马斯基塔,并在他的指导下学习和研究各种材料的版画技巧。 1923年至1935年,是他对生活充满热情的时期,在创作上表现为写实主义。他曾旅居意大利,为意大利南部的山庄美景所陶醉。他拼命地写生,拼命地创作,那些起伏的山峦、依山而建的城镇、充满生活情调的小巷……都在他的刻刀下收进了他的作品。

后来,他恋爱了,为爱情创作了一系列创世纪的版画,最后一幅是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他们结婚了,定居于罗马。然而,尽管这时他的版画技巧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罗马城中文艺复兴时期的古迹、巴洛克式的建筑却燃不起他的任何创作激情。他崇尚淳朴与自然,厌倦这座城市的霸气。法西斯政权崛起后,他惊诧地注视着狂热的人群,为世界的混乱而愤怒。从这时起,写实主义在他的作品中消失了。

3各年代作品

30年代末

绘画的手 1948

埃舍尔游览西班牙时,被摩尔人建筑上的装饰图案所吸引,那些规则的互为背景的彩色图案,看上去简洁明了,甚至略显得单调。但它在埃舍尔的脑子里却打开了具有无穷变换空间的版画世界的大门。他说,仅仅是几何图形是枯燥的,只要赋予他生命就其乐无穷。于是,在规整的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中,鱼、鸟和爬行动物们互为背景,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相互变换,成为他一个时期热中的创作主题,并成为他终身百玩不厌的游戏。那些变形系列、循环系列和他的《昼与夜》令他一下子闻名世界。但这还仅仅是他创作成就的一部分。

50年代至60年代

现实 1953

他的作品具有了更深的视野。他开始利用人的视觉错误,让他的作品在三维空间里游戏。他的《凸与凹》、《上和下》、《观景楼》、《瀑布》等作品,以非常精巧考究的细节写实手法,生动地表达出各种荒谬的结果,几十年来,始终令人玩味无穷。埃舍尔与毕加索属同时代的人,毕加索作品中那些变形的物体,既有对新画风的探索,也有艺术家对眼前扭曲世界的感悟。埃舍尔的后期作品虽然多为建筑或几何图形等抽象的主题,但其所揭示的规则、合理表象下的矛盾与荒谬,还有那天使与魔鬼互为背景的拼图,谁能说不是埃舍尔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呢?

埃舍尔多次表达数学上有趣的茂比乌斯带。当一条丝带被扭曲后,将两端连在一起,则丝带的正面和反面是相间地连接起来的。但这种曲面带的现象若由平面图画表达出来则毫不容易,1963年的《红蚁》便是这种题材的作品,也是一件稀有的埃舍尔套色版画。埃舍尔在他的著作中,指出特别偏好两色的外型结构,因为图形的本质需要,他才加上颜色。 60年代以后

1961年的《瀑布》是埃舍尔最后期的奇异建筑式图画,他依据彭罗斯的三角原理,将整齐的立方物体堆砌在建筑物上。这种不合情理的结构亦见于1958年的《嘹望塔》,作品中的建筑物和人物手持的立方体都是怪异的。埃舍尔的作品骤看起来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但其实当中蕴藏的幻觉事物是最引人入胜的。参观者每每把他们认识的真实世界,与埃舍尔的虚构幻像相混比较,而产生迷惑。例如作品《瀑布》的流水川流不息,完全违反地心吸力,所表达的图像是毫不合理的。

再来介绍一下画家的传世名作之[[手画手]]. 画面上有两只都正在执笔画画的手,初看平淡无奇,可是仔细看时,就会感到充满玄妙.一只右手正在仔细地绘画左手的衣袖,并且很快就可以画完了.可是,与此同时,左手也正在执笔异常仔细的描绘右手,并且也正好处于快要结束的部位.如欣赏家王丽丽所描绘的:"埃舍尔的画很美丽,可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他的荒谬.而恰恰愈是荒谬,对我们的吸引力也就愈大.太阳神阿波罗的光环固然诱人,可是埃舍尔那种荒谬透顶的完美则更值得推崇.''[[手画手]]的画面戛然而止,把无限的疑惑留给我们,究竟是左手画右手,还是右手画左手?我们无论如何去看,都无法分辨清楚.这两只手都很有立体感,都十

分准确,形象逼真,生动,就是两只手上的皱纹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可就在这样的一幅画上,荒谬和真实,可能与不可能交织在一起,使画面充满了思辨的意味.带出了现实的问题:谁是起点?谁是终点?谁是传统?谁是继承?等等.或许正是由于他对数学、建筑学和哲学的过深理解,阻碍了他与同道的交流,他在艺术界几乎总是特立独行,后无来者。他甚至至今无法被归入20世纪艺术的任何一个流派。但是,他却被众多的科学家视为知己。他的版画曾被许多科学著作和杂志用作封面,1954年的“国际数学协会”在阿姆斯特丹专门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这是现代艺术史上罕见的。

4人物评价

记录思想的探索者

埃舍尔博物馆

埃舍尔是一名无法“归类”的艺术家。他的许多版画都源于悖论、幻觉和双重意义,他努力追求图景的完备而不顾及它们的不一致,或者说让那些不可能同时在场者同时在场。他像一名施展了魔法的魔术师,利用几乎没有人能摆脱的逻辑和高超的画技,将一个极具魅力的“不可能世界”立体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他创作的《画手》、《凸与凹》、《画廊》、《圆极限》、《深度》等许多作品都是“无人能够企及的传世佳作”。

篇五:埃舍尔简介

埃舍尔简介 一、埃舍尔的生平与艺术

埃舍尔,荷兰画家,全名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M.C.Escher(1898-1972)。埃舍尔是一名无法“归类”的艺术家。他的许多版画都源于悖论、幻觉和双重意义,他努力追求图景的完备而不顾及它们的不一致,或者说让那些不可能同时在场者同时在场。他像

埃舍尔作品特点

一名施展了魔法的魔术师,利用几乎没有人能摆脱的逻辑和高超的画技,将一个极具魅力的“不可能世界”立体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他创作的《画手》、《凸与凹》、《画廊》、《圆极限》、《深度》等许多作品都是“无人能够企及的传世佳作”。

30年代末

埃舍尔游览西班牙时,被摩尔人建筑上的装饰图案所吸引,那些规则的互为背景的彩色图案,看上去简洁明了,甚至略显得单调。但它在埃舍尔的脑子里却打开了具有无穷变换空间的版画世界的大门。他说,仅仅是几何图形是枯燥的,只要赋予他生命就其乐无穷。于是,在规整的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中,鱼、鸟和爬行动物们互为背景,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相互变换,成为他一个时期热中的创作主题,并成为他终身百玩不厌的游戏。那些变形系列、循环系列和他的《昼与夜》令他一下子闻名世界。

50年代至60年代

他的作品具有了更深的视野。他开始利用人的视觉错误,让他的作品在三维空间里游戏。他的《凸与凹》、《上和下》、《观景楼》、《瀑布》等作品,以非常精巧考究的细节写实手法,生动地表达出各种荒谬的结果,几十年来,始终令人玩味无穷。

60年代以后

1961年的《瀑布》是埃舍尔最后期的奇异建筑式图画,他依据彭罗斯的三角原理,将整齐的立方物体堆砌在建筑物上。这种不合情理的结构亦见于1958年的《嘹望塔》,作品中的建筑物和人物手持的立方体都是怪异的。埃舍尔的作品骤看起来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但其实当中蕴藏的幻觉事物是最引人入胜的。参观者每每把他们认识的真实世界,与埃舍尔的虚构幻像相混比较,而产生迷惑。

过深理解,阻碍了他与同道的交流,他在艺术界几乎总是特立独行,后无来者。他甚至至今无法被归入20世纪艺术的任何一个流派。但是,他却被众多的科学家视为知己。他的版画曾被许多科学著作和杂志用作封面,1954年的“国际数学协会”在阿姆斯特丹专门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这是现代艺术史上罕见的。

二、埃舍尔的艺术思想与老子

埃舍尔的矛盾空间来源于图形上的巧妙变换。这种变换有其数学上的考量,但同时我们可以看出来这种变换是渐变而非突变的。渐变的结果是优雅,而突变往往带来对立。正如自然界中,嫩芽会慢慢长成大树、绿叶会渐渐变得枯黄,所谓一夜间“千树万树梨花开”,也是自然积蓄了能量后普降瑞雪的效果。埃舍尔的精巧构图则是让人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陷入“圈套”,太极图的视觉冲突给人的常常是震撼;埃舍尔这种渐变的造型来自于对造物主的内模仿,而太极图案则是反应出渐变前后两个极端的结果。从这一点上看,埃舍尔的作品不仅体现了老子的变化思想,同时也暗合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念。在设计界,对老子思想最为推崇的可谓是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赖特,他设计的流水别墅——最为体现他

有机建筑思想的作品——建在匹兹堡市郊熊溪河畔的一处瀑布上,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石材就近采取,颜色、质地都与构成小溪河床的岩石类似。地面由形状各异的石板铺成,行走其上?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鹄吹较吆影丁?吞辈嗍谴质龀傻那奖冢诼呱系囊豢樘烊痪奘且?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注目。赖特认为,有机建筑的本质之一就在于它生于斯,长于斯,与所在地紧密相连,而地表本身也是建筑的基本构成部分之一。这种设计手法与埃舍尔一样,同是一种始于自然的渐变,最终形成了自然的建筑。而这种有机设计思想,和徐教授“生长造型理论”亦是不谋而合的。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