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云南游记随笔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3:26:10 字数作文
云南游记随笔散文字数作文

篇一:散文随笔两篇:人生·茶

散文随笔两篇:人生·茶

散文随笔两篇:人生 · 茶

1.人生如茶细细品

博友千里迢迢赠我茶叶,而这茶叶恰好就是我平时最爱的“安溪铁观音”珍品,既然是负载浓重的友情的雅品,就需要心平静气的细细品尝体味,正逢近两天竟日大雨,杂事不能侵扰,正好写博品茗,在茶气清香四溢的氛围中享受时光。

平时就爱喝茶,有时浅斟细品,有时就象在海南云南旅游时人家茶庄姑娘演示功夫茶时所说的那样“牛饮”。倒不是自己行为粗犷乖张,耐不住性子,而要的是一种豪爽飒劲。喝功夫茶是我的老兄陈晓感染上瘾的,老兄是书法名人,风流倜傥,天马行空,经常邀我到他家的竹林里,面对满目青绿摇曳婆娑的竹子,临坐石桌,品茗清谈。耳濡目染,便喜欢上斯文行当,每日以茶为友,咂摸世事,琢磨人生。

泡清茶时爱用一只玻璃杯,开水不能太热(80左右为宜),可以采取先倒开水后投茶叶的方法,看见清清的茶叶在水中翻腾沉浮,最后一旗一枪尖尖向上,犹如芊芊莽莽的攒簇的竹林,情趣妙曼不可言表。最忌就是滚烫热水泡茶,清茶娇嫩的叶子被全部“泡死”,第二遍再冲开水,色香味俱失,索然无味。

可我的最爱就是“铁观音”,清茶只适宜夏季,而铁观音四季皆宜。清香馥郁持久,滚滚烫的开水洗壶洗茶具,放入适量茶叶,滚水注入紫砂壶,溢出为好,加盖后劈头淋浇开水,壶里壶外一并受热,奇香透过茶壶氤氲开来,小杯浅啜,嗅嗅茶香,是为茶文化,在我这也算是附庸风雅之举罢。

记得《红楼梦》中妙玉曾有高论:“一杯为品,二杯为饮,三杯是解渴的蠢物了。”说的是品茶的要领和心境。才子佳人,儒雅大亨,清谈莫论,纳凉赏景,需要品茶应景。缓缓举杯浅浅饮,轻轻嗅闻细细品。牛眼小盅分作三口,细细品出其中的滋味,如若一口囫囵吞下,便辜负了茶中珍品香茗了。这是最上等的品茶之为了。

古人在《清稗类钞·某富翁嗜工夫茶》记载一段趣事,说的就是嗜茶如命,以茶为生的最高境界。“潮州某富翁好茶尤甚,一日,有丐至,倚門立,睨翁而言曰:‘闻君家茶甚精,能見赐一杯否?’富翁哂曰:‘汝乞儿,亦解此乎?丐曰:‘我曩亦富人,以茶破家。今妻奴犹在,赖行乞自活。’富人因斟茶与之。丐饮竟,曰:‘茶固佳矣,惜未极醇厚,盖壶太新故也。吾有一壶,昔所常用,今每出必攜,虽冻馁,未尝舍。’索观之,洵精绝,色黝然。启盖,則香气清冽,不觉爱慕。假以煎茶,味果清醇,逈异于常,因欲购之。丐曰:‘吾不能全售。此壶实值三千金,今当售半与君。君與吾一千五百金,取以布置家事,即可時至君斋,与君啜茗清谈,共享此壶,如何?’富翁欣然喏。丐取金归,自后果日至其家,烹茶对坐,若故交焉。

”你看这样茶客,端的不会辜负这高雅的品茶人生。

品茶是闲情逸致的最高形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沉淀,是一种人生的境界。爱之,才能乐此不疲。品之,才能有所感悟,有所裨益。人生苦短倏忽而过,只顾匆匆赶路便无暇欣赏沿途的绮丽风景,错过叶萌花开的壮美景色。须知人生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是一条缓缓流淌而逝的河流,旅途鞍马劳顿奔波,累了就品茗休憩,收拾散落的情愫,调整纷繁的心境,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坦然逍遥于世矣。人生如茶细细品!

2.人生若茶细细品

习惯上,人们往往把人生分为四个阶段:懵懂无知的童年、朝气蓬勃的青年、沉稳坚韧的壮年和暮色苍苍的老年。段段人生路,各有其特点。从地平线上第一缕晨光初显出发,沿着坎坷崎岖的路途艰难行进,最终走向残阳如血和蓦霭沉沉。这似乎显得有些悲壮,但我们每个人确实就是这样完成着一生的行程,最终消失在群山的背后。

其实,就人生而言,孔子站在滚滚东流的黄河水边曾感慨万千地说过: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这句话有些寒气逼人!时光流,倏忽而逝,对短暂的一生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令人感到有握住它的必要;否则,当所有的时日从身边悄悄遛走,满脸皱纹的我们定然哀叹不已。 孔子恪守着对日月的承诺,一步步走向他人生的巅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以后呢,孔老夫子没有再往下说,因为他“寿终七十三”。你看,孔子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多么充实,多么豪迈,多么令人感慨不已啊!我们中的哪一个位又能像他那样执着地迈进坚实的步伐,去步量苍茫的人生呢?

人生若茶,耐心品味,定会气象万千。假如我们能在尘世生活八十年,那么大可以把这段黄金般的日子从中间一分为二。前段时光,我们会怀揣着童稚和信念,向一座巍峨屹立于远方的高山出发。沿途我们看取鲜花铺地,万紫千红;聆听群鸟鸣唱,嘤嘤成韵。突如其来的骤雨和漫天的雷鸣激越着灵魂,越发使你感到宇宙的苍茫和责任的神圣。终于,在一个如期而至的午后,你登上了那座令你向往好久的高山。这时的你已经捡拾到了幸福、财富、爱情和青春,你高傲地把磨难、痛苦、挫折和泪水通通抛弃于山下。站着群峰之巅,你庄严地向世人诏告自己的誓言,你说,人是多么伟大的精灵;你说,你已经征服了世间的一切。然而,在山巅停留不久,你开始下山。陡峭的山路和坚锐的石子销蚀着你的激情,纷纷扬扬的大雪让你不寒而栗。走走停停,条条纹路爬上额头,霜雪渐渐染上两鬓,眼光开始昏花,这时,你突然对着空旷的山野说出一句让自己都大吃一惊的话,“我老了吗?”你爬下大山,又重新回到出发的起点。你多么想重新再走一遍这条布满鲜花和荆棘的征程,但时不我待,你带着无数的遗憾和浊泪,躺倒在暮霭沉沉的暗夜,大地又恢复了旷日的宁静。

漫漫人生路,还可是如是观。当晨鸡朝着曙光啼唱或者群星灿烂百凤唱晚之时,你匆匆来到人间。一个巨大的声响开始鸣起,那是人生计时器正在为你计量着美好时光。起初,你只是感受到无限的美好。春光袭人,桃红柳绿,小鸟啁啾,溪水浅浅,游鱼细石,看不足的胜景,你蹦蹦跳跳地穿梭于大自然之中。你对所有世间的东西充满了好奇,睁大眼睛,浏览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景致。你好想,永远永远沉浸在这种心旷神怡之中。可是啊,我的朋友,你忽然就跌跌撞撞地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求知。父母殷切的目光,师长的谆谆告诫,同辈的无声激励,你无法停下脚步,只能一往无前地奔向前方。朝露打湿了你的双手,晚霞染红了你的面庞,捧着一本知识的书卷,一直走到暮年。站在岁月的门槛,你感慨万分,人生啊,自己在懵懂和求知这两个阶段,什么时候才收获了累累硕果呢?

人生,其实就是四季。春天,我们开始蓄积着希望,打点着行装。把一颗颗粉红色的种子装入心田,背着鼓鼓的布囊,在一个春雨飘洒的早晨悄然出发。在未曾开垦的处女地上,你把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撒在脚下,然后匆匆而去。你不断感谢着阳光、空气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源。疲倦了,劳累了,你坐在一块青石板上,擦拭着额头的汗水,看艳丽的阳光从高空如瀑般地流下,你瞬间感到夏季的来临。回头看,万木葱绿,大地盎然,你的辛勤换得了人间绿色。这是多么令人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啊!你满脸漾着喜悦,开始继续前行,这一次你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不过瑟瑟秋风渐起,满目一片金黄,收获的季节来到你身边。你停下脚步,捡拾沉甸甸的麦穗,一直把自己的大车装得满满当当。北风骤起,漫天飞雪,天地间一片苍茫。你躲进暗室,喝着浊酒,唱着悲怆的歌谣,想着盛年的种种温情,你知道,你老了。

人生,是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你哪里知道,来到这个世上,注定要有一个他(她)在遥远的溪流边翘然以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岁月的流逝,你忽然渴望得到理解,忽然感到有无数的话语向知心人倾诉。你四处张望,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无人驻足向你微笑,你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难耐。你喜欢顶着北风冒着狂雪沉吟,你喜欢对着满山的枫叶流泪,你渴望在淅沥的雨中撑着雨伞独步,你愿意在静寂无人的地方看日升日落,你期盼遇着一位让你

怦然心动的人儿。终于,你蓦然回首,看到在阑珊的灯火处,在清清的溪流边,一个人在默默地等你。你的心狂跳不已,忘记了世间的一切,飞奔而去??从此,人生就有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不再孤单,不再流泪,只有玫瑰色的梦幻??

人生啊,就是一杯酽茶,端好它,在寂然的夏夜,坐在疏朗的夜色中,拿一本古卷,边读边品,品茶,品书,品人生。听耳边万籁有声,看天际流星飘飞,你说,人生美好吗?我亲爱的朋友。(孙守名)

篇二:文言文游记随笔散文赏析

文言文游记随笔散文赏析

1、浣花溪记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 、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色如鉴 鉴:明鉴

B.稍断则复见溪 断:断流

C.各不相袭 袭:重复、相同

D.可以应世 应:应对、应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 B. 过此则武侯祠

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西折纤秀长曲 D. 出城欲雨

骊山北构而西折 云青青兮欲雨

3.下列句子都能反映浣花溪特点的是( )

①西折纤秀长曲 ②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

③冠盖稠浊,磬折喧溢。 ④出城欲雨,顷之霁。

⑤溪周之,非桥不通。 ⑥浣花清远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②⑥ D. 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题为“浣花溪记”,以“浣花溪”为中心,综合运用了描写、叙述、说明来丰富浣花溪。

B.文章第一段用工笔细描来表现“浣花溪”“纤秀长曲”的特点,主要是善用比喻,展开丰富联想来突出其“曲”。

C.文章在描写介绍浣花溪时写到了与之有关的诸葛亮、杜甫等两位历史人物,作者借此表达了对他们由衷的怀念和敬意。

D.本文于游记的同时对杜甫在穷愁奔走中犹能择胜而居的安详表示了赞赏。 (附参考译文)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像开

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里。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阴森森,一直廷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澈,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以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许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吧。

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又重新展现在眼前。像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和蓠墙,很是齐整。桥的尽头,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过了这里就到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像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惟妙惟肖,但想到杜甫应该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柯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碑文都没法读了。

钟子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地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天意是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变换服装,安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像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云开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像石磐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楚人钟惺作记。

2、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段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

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家灵壁 家:安家

B、岸谷隐然 隐:隐约

C、舟车冠盖之冲 冲:行驶

D、则跬步市朝之上 跬步:行走出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取山之怪石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 ①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 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

D、 ①其深可以隐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3、下列四项中不能说明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理由的一项是

A、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

B、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C、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

D、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二年赴任途中,经过汴水北岸的灵壁张氏园亭时,应张硕的请求而作的一篇游园记。

B、文章开关详细地描述了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环境风貌、景物构筑、物产养殖等,突出“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C、张家世代显赫,张氏先人不仅为个人计,而且为子孙计,构筑了张氏园亭,其后五十多年,规模日益扩大。

D、苏轼从张氏园亭得到启发,围绕仕与隐这一中心生发了一通议论,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之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

[附参考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馀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处。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馀荫。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3、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翁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千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计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划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单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与人乐乐

B.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盖亦反其本矣

C.尝以周师破李计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 能以足音辨人

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其日牛马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丰乐亭所在地滁州“山川美”和“风俗美”的一组是

A.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 而故老皆无在者

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而喜与予游也

C.向之凭恃险阻,划削消磨 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绵清凉。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窈然”“翁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用“掇”“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附参考译文

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饮到滁州一处泉水,甘甜无比。向滁州人打听,在州城南面约百步远的近处找到了泉源。那儿上面是丰山,高耸而突兀;下面是幽谷,幽静而深藏;两者中间有一道清冽的泉水,翻滚着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看,很喜欢这里的风景。于是疏通泉水,凿开岩石,开辟出一块地方来建造亭子,从而同滁州人一道来这里游乐。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过去,太祖皇帝曾率领后周的军队在清流山下打败李璟十五万兵马,在滁州东门之外活捉了他的将领皇甫晖、姚凤,从而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查对过滁州的地图和记录,又登上高处眺望清流关口,想找到皇甫晖、姚凤被擒的地方。但是,经历过战乱的老人都不在了。因为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 自从唐代政治颓败,天下四分五裂,英雄豪杰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都是敌对政权,哪能数得清呢!到了宋朝承受天命,圣人一出天下就统一了。过去凭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有的被铲平,有的自行消亡了。百年之间,寂静无声,只见青山依旧高耸,河水依旧清澈。想打听当时战争情况,可是经历过的老人都早已去世了。现在滁州位于长江和淮水之间,乘船坐车的商贩和四面八方宾客都很少来到这里。百姓一生中接触不到外面的事情,安心地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快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谁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阳光普照已达百年之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地方僻静而且公事清简,也喜欢当地的民风安闲。既然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就天天同滁州人在此有时昂首观青山,有时低头听流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茂密的大树下纳凉,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的刻峭裸露,春夏的清爽秀丽,一年四季的景色,没有不可爱的。我又幸运地遇到当地百姓为年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我为他们描绘这里的山水(或“根据这里山河的特点”),说说这里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有幸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宣扬皇上的恩德,并和百姓共享欢乐,这是知州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写下“丰乐”二字来给这座亭子命名。

4、黄州快哉亭记(节选)

苏 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冬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揖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盂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

篇三:怎样写好游记散文

怎样写好游记散文

批改学生游记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按旅游图的介绍,一处不落地一一叙述,既无详略处理,也无自己的真切感受,更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思想。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我以为主要是学生不明确游记这种体裁的特点,游记究竟该写些什么?怎样才能把游记写好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作些努力。

一.写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感受来。

游记散文不能写成流水帐,关键是写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要写出游时的“味”来。比如同样是泰山,不同的人去登感受是不一样的。清朝桐城派散文家的姚鼐的《登泰山记》,写的是雪天登山之感,全文行文时带上了许多关于“雪”的描写,无论是上山道路,还是到山上以后的所见,都与“雪”有关,他个人的体验也与“雪”有关。而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则是写雨中登泰山的情景。全文紧扣“雨”字,描写雨中别具情趣的“水淋淋”的景物和“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两人的文章各有千秋。同一座泰山,在不同的时代,在不同的季节,在不同的人笔下,所具有的情韵是不一样。如果我们也到泰山去,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想必我们的笔下一定会是另一番景象。就算是两个人在同一个季节,同一天去同一个地方,两人所获得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两个人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个人爱好都不一样,我们的游记散文就是要把这不一样的体验写出来。

二.选自己感受最深的、心灵受触动最大的点去写。

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1928年在俄国旅行,拜谒世界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墓,看到的竟然只是野地里一个长方形的小土堆,而且听说这是按托翁生前遗愿安葬的。他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联想到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等人的有着奢华装饰的墓地,就写下了散文名篇《世界最美的坟墓》。他认为保护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除了围在四周的稀疏的不关闭的木栅栏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这篇文章之所以成为名篇,之所以震撼人的心灵,主要是因为作者是用“心”在写,真正写出了自己真切感受。我们在游记散文的写作中,一定要试着去捕捉那些撼动我们心灵的东西,捕捉那些刹那间产生的思想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

三.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巧妙表达自己的思想

散文讲究借物寓意、托物言志,从而把人们的思想引向一个丰富而深邃的境界。游记散文也应如此。有些游记散文主要描写祖国的壮丽山河,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豪情,有些文章则通过一定的事物或游历传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某种人生哲理。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主要描绘了轮船穿过三峡时所见的瑰丽奇特的景象,作者把五彩缤纷的自然景物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融合在一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感。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则通过游山的经历来表达“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朴素的生活哲理;苏轼《石钟山记》在字里行间告诉我们不能轻信旧说、有疑必察的重要性。这些文章中作者都能在游山玩水之际,通过一定的物或事来表达一定的

情感,寄寓一定的思想, 这正是我们在游记散文应该做到的一点。

四.游记类散文要有一个合理的序。

任何文章都要有一个合理的序,游记文章的序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可以是地点的转移,也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如《雨中登泰山》就是以地点的转移为序,从岱宗坊出发,一路写到南天门,各种景物依次展示,有自然景物,有人文景观,井然有序,这样写就使全文条理清晰。而刘白羽的《长江三峡》虽然也以航船行进为序,但更有一句“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统摄全文,全文始终洋溢着作者在母亲河上航行的兴奋、激动的情致。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写的同样是船过长江三峡的情景,但作者却紧紧扣住“第一个”去漫想,思路由第一个过三峡的人展开,想到人类历史上各个领域中的无数“第一个”,从而讴歌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行文非常自然,条理非常清晰。

五.游记类散文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去写景状物。

在游记散文中,有时为了逼真地表现事物,也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去写景。如朱自清的《绿》中,把“平铺着的、厚积着的绿”比作“少妇拖着的裙幅”,比作“鸡蛋清”,比作“温润的碧玉”,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丰富“绿”这一形象,这些生动的比喻,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增添了散文的诗意。散文中的这个“联想”还可指调动大脑中已有的信息,跟眼前的事物形成对照,通过比较来加深对当前事物的认识。在《绿》中作者以丰富而美妙的语句细腻地描绘了“绿”之后,觉得还不够,就进一步调动自己的“库存”展开横向联系。把“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拈来与眼前的“绿”比较,以突出眼前这“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恰到好处。是联想使得散文更具有魅力,没有联想就不可能有好的散文。

六.游记散文可以插入一些有文化底蕴的东西,如神话传说,前人诗文,名人轶事等。 游记散文写时总要涉及某一个地方,而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定的历史。游记散文不能纯粹是写这个地方有哪些事物,还可能牵涉到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神话传说、英雄人物、天文地理等方方面面的东西,这就需了解这个地方的一些人文知识,风俗习惯等,然后巧妙地根据文章中心表达的需要选择插入的内容。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一文中有巫山神女峰的传说、屈原的传说,有杜甫的诗句,有古时的歌谣、颜语。这些东西的插入为文章增添了无穷的诗情画意,为三峡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创造出神奇美妙的意境。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文化”味很浓,主要就是作者在历史与现实中注入了许多这样的有底蕴的东西。我们平时每到一处,既要留心观察,收集一些文字材料,也要注意倾听导游或当地人的介绍,以更多地了解某一个地方的底蕴,为写文章提供尽可能多的素材。

总之,游记散文有写法多种多样,但关键是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真切感受。

邮址:浙江省平湖中学语文组 柳岸 邮编:314200

篇四:散文随笔两篇:人生·茶

散文随笔两篇:人生·茶

散文随笔两篇:人生 · 茶

1.人生如茶细细品

博友千里迢迢赠我茶叶,而这茶叶恰好就是我平时最爱的“安溪铁观音”珍品,既然是负载浓重的友情的雅品,就需要心平静气的细细品尝体味,正逢近两天竟日大雨,杂事不能侵扰,正好写博品茗,在茶气清香四溢的氛围中享受时光。

平时就爱喝茶,有时浅斟细品,有时就象在海南云南旅游时人家茶庄姑娘演示功夫茶时所说的那样“牛饮”。倒不是自己行为粗犷乖张,耐不住性子,而要的是一种豪爽飒劲。喝功夫茶是我的老兄陈晓感染上瘾的,老兄是书法名人,风流倜傥,天马行空,经常邀我到他家的竹林里,面对满目青绿摇曳婆娑的竹子,临坐石桌,品茗清谈。耳濡目染,便喜欢上斯文行当,每日以茶为友,咂摸世事,琢磨人生。

泡清茶时爱用一只玻璃杯,开水不能太热(80左右为宜),可以采取先倒开水后投茶叶的方法,看见清清的茶叶在水中翻腾沉浮,最后一旗一枪尖尖向上,犹如芊芊莽莽的攒簇的竹林,情趣妙曼不可言表。最忌就是滚烫热水泡茶,清茶娇嫩的叶子被全部“泡死”,第二遍再冲开水,色香味俱失,索然无味。

可我的最爱就是“铁观音”,清茶只适宜夏季,而铁观音四季皆宜。清香馥郁持久,滚滚烫的开水洗壶洗茶具,放入适量茶叶,滚水注入紫砂壶,溢出为好,加盖后劈头淋浇开水,壶里壶外一并受热,奇香透过茶壶氤氲开来,小杯浅啜,嗅嗅茶香,是为茶文化,在我这也算是附庸风雅之举罢。

记得《红楼梦》中妙玉曾有高论:“一杯为品,二杯为饮,三杯是解渴的蠢物了。”说的是品茶的要领和心境。才子佳人,儒雅大亨,清谈莫论,纳凉赏景,需要品茶应景。缓缓举杯浅浅饮,轻轻嗅闻细细品。牛眼小盅分作三口,细细品出其中的滋味,如若一口囫囵吞下,便辜负了茶中珍品香茗了。这是最上等的品茶之为了。

古人在《清稗类钞·某富翁嗜工夫茶》记载一段趣事,说的就是嗜茶如命,以茶为生的最高境界。“潮州某富翁好茶尤甚,一日,有丐至,倚門立,睨翁而言曰:‘闻君家茶甚精,能見赐一杯否?’富翁哂曰:‘汝乞儿,亦解此乎?丐曰:‘我曩亦富人,以茶破家。今妻奴犹在,赖行乞自活。’富人因斟茶与之。丐饮竟,曰:‘茶固佳矣,惜未极醇厚,盖壶太新故也。吾有一壶,昔所常用,今每出必攜,虽冻馁,未尝舍。’索观之,洵精绝,色黝然。启盖,則香气清冽,不觉爱慕。假以煎茶,味果清醇,逈异于常,因欲购之。丐曰:‘吾不能全售。此壶实值三千金,今当售半与君。君與吾一千五百金,取以布置家事,即可時至君斋,与君啜茗清谈,共享此壶,如何?’富翁欣然喏。丐取金归,自后果日至其家,烹茶对坐,若故交焉。

”你看这样茶客,端的不会辜负这高雅的品茶人生。

品茶是闲情逸致的最高形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沉淀,是一种人生的境界。爱之,才能乐此不疲。品之,才能有所感悟,有所裨益。人生苦短倏忽而过,只顾匆匆赶路便无暇欣赏沿途的绮丽风景,错过叶萌花开的壮美景色。须知人生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是一条缓缓流淌而逝的河流,旅途鞍马劳顿奔波,累了就品茗休憩,收拾散落的情愫,调整纷繁的心境,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坦然逍遥于世矣。人生如茶细细品!

2.人生若茶细细品

习惯上,人们往往把人生分为四个阶段:懵懂无知的童年、朝气蓬勃的青年、沉稳坚韧的壮年和暮色苍苍的老年。段段人生路,各有其特点。从地平线上第一缕晨光初显出发,沿着坎坷崎岖的路途艰难行进,最终走向残阳如血和蓦霭沉沉。这似乎显得有些悲壮,但我们每个人确实就是这样完成着一生的行程,最终消失在群山的背后。

其实,就人生而言,孔子站在滚滚东流的黄河水边曾感慨万千地说过: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这句话有些寒气逼人!时光流,倏忽而逝,对短暂的一生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令人感到有握住它的必要;否则,当所有的时日从身边悄悄遛走,满脸皱纹的我们定然哀叹不已。 孔子恪守着对日月的承诺,一步步走向他人生的巅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以后呢,孔老夫子没有再往下说,因为他“寿终七十三”。你看,孔子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多么充实,多么豪迈,多么令人感慨不已啊!我们中的哪一个位又能像他那样执着地迈进坚实的步伐,去步量苍茫的人生呢?

人生若茶,耐心品味,定会气象万千。假如我们能在尘世生活八十年,那么大可以把这段黄金般的日子从中间一分为二。前段时光,我们会怀揣着童稚和信念,向一座巍峨屹立于远方的高山出发。沿途我们看取鲜花铺地,万紫千红;聆听群鸟鸣唱,嘤嘤成韵。突如其来的骤雨和漫天的雷鸣激越着灵魂,越发使你感到宇宙的苍茫和责任的神圣。终于,在一个如期而至的午后,你登上了那座令你向往好久的高山。这时的你已经捡拾到了幸福、财富、爱情和青春,你高傲地把磨难、痛苦、挫折和泪水通通抛弃于山下。站着群峰之巅,你庄严地向世人诏告自己的誓言,你说,人是多么伟大的精灵;你说,你已经征服了世间的一切。然而,在山巅停留不久,你开始下山。陡峭的山路和坚锐的石子销蚀着你的激情,纷纷扬扬的大雪让你不寒而栗。走走停停,条条纹路爬上额头,霜雪渐渐染上两鬓,眼光开始昏花,这时,你突然对着空旷的山野说出一句让自己都大吃一惊的话,“我老了吗?”你爬下大山,又重新回到出发的起点。你多么想重新再走一遍这条布满鲜花和荆棘的征程,但时不我待,你带着无数的遗憾和浊泪,躺倒在暮霭沉沉的暗夜,大地又恢复了旷日的宁静。

漫漫人生路,还可是如是观。当晨鸡朝着曙光啼唱或者群星灿烂百凤唱晚之时,你匆匆来到人间。一个巨大的声响开始鸣起,那是人生计时器正在为你计量着美好时光。起初,你只是感受到无限的美好。春光袭人,桃红柳绿,小鸟啁啾,溪水浅浅,游鱼细石,看不足的胜景,你蹦蹦跳跳地穿梭于大自然之中。你对所有世间的东西充满了好奇,睁大眼睛,浏览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景致。你好想,永远永远沉浸在这种心旷神怡之中。可是啊,我的朋友,你忽然就跌跌撞撞地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求知。父母殷切的目光,师长的谆谆告诫,同辈的无声激励,你无法停下脚步,只能一往无前地奔向前方。朝露打湿了你的双手,晚霞染红了你的面庞,捧着一本知识的书卷,一直走到暮年。站在岁月的门槛,你感慨万分,人生啊,自己在懵懂和求知这两个阶段,什么时候才收获了累累硕果呢?

人生,其实就是四季。春天,我们开始蓄积着希望,打点着行装。把一颗颗粉红色的种子装入心田,背着鼓鼓的布囊,在一个春雨飘洒的早晨悄然出发。在未曾开垦的处女地上,你把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撒在脚下,然后匆匆而去。你不断感谢着阳光、空气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源。疲倦了,劳累了,你坐在一块青石板上,擦拭着额头的汗水,看艳丽的阳光从高空如瀑般地流下,你瞬间感到夏季的来临。回头看,万木葱绿,大地盎然,你的辛勤换得了人间绿色。这是多么令人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啊!你满脸漾着喜悦,开始继续前行,这一次你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不过瑟瑟秋风渐起,满目一片金黄,收获的季节来到你身边。你停下脚步,捡拾沉甸甸的麦穗,一直把自己的大车装得满满当当。北风骤起,漫天飞雪,天地间一片苍茫。你躲进暗室,喝着浊酒,唱着悲怆的歌谣,想着盛年的种种温情,你知道,你老了。

人生,是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你哪里知道,来到这个世上,注定要有一个他(她)在遥远的溪流边翘然以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岁月的流逝,你忽然渴望得到理解,忽然感到有无数的话语向知心人倾诉。你四处张望,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无人驻足向你微笑,你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难耐。你喜欢顶着北风冒着狂雪沉吟,你喜欢对着满山的枫叶流泪,你渴望在淅沥的雨中撑着雨伞独步,你愿意在静寂无人的地方看日升日落,你期盼遇着一位让你

怦然心动的人儿。终于,你蓦然回首,看到在阑珊的灯火处,在清清的溪流边,一个人在默默地等你。你的心狂跳不已,忘记了世间的一切,飞奔而去??从此,人生就有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不再孤单,不再流泪,只有玫瑰色的梦幻??

人生啊,就是一杯酽茶,端好它,在寂然的夏夜,坐在疏朗的夜色中,拿一本古卷,边读边品,品茶,品书,品人生。听耳边万籁有声,看天

云南游记随笔散文

际流星飘飞,你说,人生美好吗?我亲爱的朋友。(孙守名)

篇五:给你一万个去云南寻梦的理由

给你一万个 去云南寻梦的理由

盛夏,带着沉寂了多年的梦想,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着…踏上了这块神秘的土地-----“彩云之南”。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彩云之南”是人们在脑海中对五彩斑斓的云南的想象,然而,当你亲临这片土地时,却发现这里的一切又是那么纯净、质朴。 这块多彩的土地上聚居着彝、白、哈尼、傣、纳西、瑶、景颇、水、布依等25个少数民族。走进云南,你就在不经意间走进了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走进汇集了神话、歌舞、绘画、古乐的民俗风情。

走进---阿诗玛的故乡

按照既定的行程,上午九点我们驱车赶往“石林”。一路上,下了三次雨,出了三次太阳…导游说在云南这种天气很正常。导游小姐很热情,主动介绍说:自己和师傅都是山东人,来投奔亲戚十多年了。还介绍说:在内地我们可以称呼女士为小姐,男士为先生,但是,云南每一个地区对姑娘、小伙的称呼都不一样。在“石林”,女孩子叫“阿诗玛”,男孩子则统称“阿黑哥”,之所以用“统称”,是因为还有代表好吃懒做的“阿白哥”和花

心大萝卜的“阿花哥”,但为了表示对人的尊敬,男子都被叫做勤劳善良的“阿黑哥”。

我们边坐车边听导游阿诗玛做简介:在云南旅游,必需配备三样东西——外套、雨伞、防晒霜。云南省,海拔在1800—6000米之间,紫外线强度高,云南的气候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早上和中午温差12--20度左右。这也应了云南十八怪其中的两怪:“四季衣服同穿戴,十八的姑娘像老太”。

在云南季节不分明,一套衣服可以四季穿戴——冬季最冷温度不低于零度,夏季最热也不高于27度。由于紫外线强度很高,姑娘们一年四季都被阳光照射,皮肤晒得黑黑的,老化严重,所以说:“十八的姑娘像老太”。

“石林”景区距省会昆明约78公里,始建于1931年,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大约在两亿多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不同时期的地壳变化,岩石露出了地面。在石灰岩的溶解作用下,石柱彼此分离,经过常年的风雨侵蚀,无数石峰、石柱、石笋拔地而起,形成了今天这种千姿百态的“石林”。

进入景区,导游指着桥下的流水向我们介绍说:1962年周总理陪同外宾来“石林”,看到这么好的山石没有水,提议说:有山,就该有水。于是便有了这个,当地老百姓称为:“恩来湖”的水域。

拾阶而下,先游览“大石林”,在一根巨大的石柱上,“石林”两个鲜红大字出现在眼前,据说,这两个字是当年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亲笔题字。在他任职期间,于1931年创建了石林公园。文革时期康生来此,说龙云是大军阀,提出将“石林龙云题”全部铲去,并交代把他自己书写的“石林”二字刻上。交办人员认为康生所书二字不怎么样,只将“龙云题”三字铲去,而今“龙云题”三字,是龙云的儿子龙绳文书写补拓上去的。穿过天访屏风后的“桂花林”,更有无数巨石顶天立地,巨石上留下很多名人墨宝。其中“群峰壁立,千嶂叠翠”八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1962年6月朱德委员长挥毫题写的。

继续沿游路前行,在一间内凹进去的石屋里,设有石床、石桌、石凳,石壁上书“且住为佳”四字,当地人传说只要在石床上一坐就可百病全消。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们看到了“排山倒海”,一排倾斜的石山,看到了“千钧一发”,是由于地震,一块大石头卡在两个石山之间,仿佛风一吹就能掉下来。

正走着前面的游人都停了下来,导游介绍说:前面的景观叫“良心石”,只有心眼好的人才可以通过,心眼不好的人就会被卡在里面。走到近处才知道,在两座山峰中间,有两块交错的岩石中间的缝隙,刚好是一个人的脖颈的距离。前面的一位女士害怕出丑,从下面钻了过去…挺胸、抬头顺利通过,看来世间还是好人多啊……

翻过一道坡,前面出现了一个低矮四方的山洞,行人只能低头、弯腰通过。导游风趣地说:“如果不低头、不弯腰怎么才能过去呢?”紧接着示范地走过去,嘴上还说着:“屈膝通过啊”。

经过一个山洞,洞内有一块石头,很像人的心脏,人们叫它心脏石,它旁边的一块石头,很像人的肺,不知为什么起名叫“狼心狗肺”。

攀援过天桥,再蹬莲花峰。只见,石片叠翘,瓣瓣向心,簇成盛放的素洁莲花。素闻“巧夺天工”,其实天工之巧,又岂是人力所为?自峰底向前,曲径通幽,移形换影间,有双鸟渡食、羔羊跪乳…有妙趣横生的“钟石”,游客叩击时,回响着悠远的钟鸣……

登上高亭,只见蓝天白云,峰簇峦刀,长剑指天,游廊迂回,石桥横跨,天光云影,群峰秀色,尽收眼底。

继续前行,到了“小石林”。只见这里地势平坦,四周奇峰壁立,若兽伏,若菌丛,花簇草茵,顿使人心情开朗、心绪澎湃…幽池边,垂柳依依,新绿点点,令人迷醉……

电影《阿诗玛》就是在这儿拍摄的。传说,美丽的彝族少女阿诗玛,不愿意嫁给财主热布巴拉家的少爷,就与阿黑哥一起逃出了家乡。财主热布巴拉不肯罢休,追到了悬崖边,勾结崖神用洪水淹死了阿诗玛…洪水退去后,石林里就出现了一座状如少女的石峰,据说“玉鸟池”峰顶上的淡红便是阿诗玛的头帕。远远

望去,她曲线玲珑,背挂竹篓、怀抱小鹿,仰望着远方…充满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在“小石林”后门出口处,一石峰高约3米,端庄的僧帽,毕恭毕敬的神态,仿佛一位合掌打坐的高僧。另一石形似沙僧,紧守护着师父唐僧。附近的悟空石、猪八戒睡懒觉石相呼应,构成了唐僧师徒西行的画卷。

回想人生,不就象走在取经的路上一样吗?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要遇到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要遇到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要取得真经就得克服千难万险坚持走下去。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游魅力大理---圆蝴蝶之梦

大理城位于闻名遐迩的洱海之滨。只见平湖如镜,一望无际,远处含翡带翠的苍山延绵高耸,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与水光粼粼、烟波浩淼的湖面相映衬,构成山、湖、城一体的奇特景观。

电影《五朵金花》无疑成了大理的宣传片,在这里男的都称“阿鹏”,女的称“金花”,表演的歌舞也都是表现男女谈情的情景。他们表达爱情的方式,大胆直白,但却不失情趣、浪漫。

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2公里的苍山峰下,原有崇圣寺(即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所云“天龙寺”。原来,金庸笔下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