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怎么捉田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19:52 作文素材
怎么捉田螺作文素材

篇一:捉田螺

捉田螺

五(1)班李美星

我以前总是认为田螺是人工哺养的,但是想不到这一次在河边也可以看到田螺,真让人喜出望外。

记得在我六岁的一天,阳光明媚,我和几个好朋友去河边玩耍。我们在河边上着、跳着,吵闹声,嬉笑声响成一片。突然,我的脚不知踩到了什么,咯哒的一声。我伸开脚一看,原来是一只田螺。我心里想:这里怎么会有田螺的呢?我四处张望,只见河里隐约布满了田螺。这对于爱吃田螺的我,实在是喜从天降。我立刻把矿泉水瓶里的水都倒掉,在河里上拾起田螺来。我一边拾一边数,心里却像吃了蜜一样。拾了三十多个田螺后,我抬起头,想看一看小伙伴拾了多少。我的头却晕得不得了,仿佛在晕船一样,一不心,脚一滑,重心不稳,整个人摔了下去,弄得满身湿漉漉的。小伙伴见了我狼狈的样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但我看到自己捉的一大堆田螺,哪里还有不高兴的道理,也跟着他们笑起来了。为了拾到更多的田螺,我又俯下身,伸手到水里继续捉起田螺来。直到太阳悄悄地收起它的脸时,我们才唱着欢快的歌儿满载而归。

回到家后,我用一个装满水的大盆把田螺养了几天。这几天里,我发现田螺也有小小的呼吸,它们在水里,水面上也偶尔会吐小水泡,姐姐说这是田螺在呼吸。

那次捉田螺真有意思,它让我的金色的童年变得丰富多彩。

篇二:捉田螺

捉 田 螺

沙湾小学四二班 李滨航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乡下奶奶家玩,准备到沟里去捉螃蟹,沿着水沟走了很远,我们连螃蟹的影子也没发现。

正在我们失望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大大的藕田,里面的一片片荷叶就像一把把大伞一样,十分漂亮。当我摘下一片荷叶的时候,看到田里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我问爸爸:“这是什么呀”?“这是田螺。”爸爸说。我捡起田螺一看,就像蜗牛一样,但它比蜗牛大,壳更坚硬。我问爸爸:“田螺对庄稼有没有危害”?爸爸说:“当然有。”我又好奇的问:“那田螺可不可以吃呢”?爸爸说可以。我激动极了,对爸爸说:“我们捉田螺回家吃吧。”“好呀。”说干就干,我马上去摘了几片又大又圆的荷叶,准备大干一场。

我们开始分工,我和妈妈负责捡大的田螺,而爸爸呢,就为我们做后勤工作,比如为我们找一些树枝啊,把捡到的田螺分类(小的不要)等。开始捉田螺了,我在藕田的左边寻找着,妈妈在右边巡视。我看见许多田螺在藕田的边缘上,好像正等着我去捉它们呢!我捉起一只田螺的时候,没看到肉在哪里,便问妈妈:“田螺的肉在哪里啊”?妈妈说:“螺丝有肉在肚里,你把螺壳抠开看看不就明白了吗?”我捡了个大田螺,抠开一看,这田螺果然谦虚,肉全部包在壳里。我们捡啊捡,妈妈突然大叫起来,“你们快看,我捉到了田螺王了。”我跑过去一看,真的很大,像个小地瓜一样。不一会儿,田螺就把荷叶装得满满的,爸爸说:“够吃了,回家做田螺吃。”于是我们带上战利品,哼着歌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到家休息了一会儿,奶奶就把香喷喷的田螺肉端上了桌子,我奇怪的问:“这田螺肉怎么这么少啊,我们明明捉了很多的嘛?” !奶奶笑了:“你不知道吗?田螺是壳多肉少,你看,螺壳堆了那么一大堆。我可不敢偷吃啊!”我们哈哈大笑起来,嘴里吃着美味的田螺肉。

晚上我回到城里的家,心里还在惦记着那美味的田螺肉。捉田螺不仅好玩,还能一饱口福,以后,我还要去捉田螺,吃田螺!

篇三:怎么养殖田螺

怎么养殖田螺??

最佳答案

农户利用小水面或稻田养殖田螺,可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将田螺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田螺养殖场地选择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

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1、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3、水质调节。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人工田螺养殖技术

田螺是我国生长的一种淡水螺,属上等保健食品。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田螺应该如何进行人工养殖?四川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水产系教授张玉贵作了以下详细介绍。

目前我省部分地区已开始人工养殖,特别在自贡等地已进入规模化养殖。不少农户把养殖田螺作为一项创业门路,甚至作为增收而大力发展的一个产业。总体来看,我省的自然条件比较适宜养殖田螺。

生活习性

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常见的有中国圆田螺、方形环棱螺等。田螺喜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鲜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喜欢栖息在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中,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细菌和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田螺在水温15摄氏度左右开始活动与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摄氏度,30摄氏度以上时,田螺会将肉体缩入螺壳内停止摄食,群集于荫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水温超过40摄氏度时田螺会死亡,水温低于8摄氏度时田螺便潜入泥穴中冬眠,来年开春水温回升到15摄氏度左右时,田螺才重新出穴活动和摄食。

繁殖习性

田螺雌雄异体。区别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右触角形态。雄田螺的右触角向右内弯曲(弯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150只仔螺。 种螺放养

一般3月下旬开始可陆续投放种螺。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泼洒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种螺可从集市选购也可自行采捕。每平方米放种螺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鱼。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螺应选择色泽淡褐、壳薄

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水质调节

养殖池中的水质好坏是养殖田螺成败的关键之一。首先要保证水质优良,凡含有大量铁质和硫质的水,绝对不能使用。因为含铁量过高的水,放养种苗后死亡率很高,能成活的螺壳上也附着红锈,甚至螺肉也呈现红棕色。硫磺水质同样使用螺具有硫磺臭味,不堪食用。养殖用水以稍混浊的河川或池塘天然水体最佳,不要过于清澄透明,水体应含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和充足的氧气。由于田螺对水中溶氧量非常敏感,当溶氧量在3.5毫克/升时,就不太摄食,降至1.5毫克/升时,就会死亡,所以养殖用水必须清新,能用半流水式养殖较为理想。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保持30厘米左右。

饲养管理

最初的三至四个月成长最快,以后逐渐缓慢,以至二年后则不再成长。因此,田螺在人工养殖期间要抓住时机,充分投饵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长成,这样螺肉大且柔软味美,为天然者所不及,产量也较高。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脏等下脚料。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它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按田螺总重的1%-3%计算,二、三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投饲不必定位,并要多设投饲点。水温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时不需投饲。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怎么捉田螺)等饲料。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摄氏度),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当水温在15-20摄氏度、28-30摄氏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则少投或不投。田螺在天然状态下,当年能长至6-8克的个体,而人工养殖的个体重可达12-15克。

日常管理

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越冬管理

当水温下降到8-9摄氏度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的田螺用壳顶黏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田螺在越冬期间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换1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收获与运输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投放的幼螺可达10-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

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篇四:怎么养殖田螺

怎么养殖田螺??

最佳答案

农户利用小水面或稻田养殖田螺,可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将田螺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田螺养殖场地选择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

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1、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3、水质调节。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人工田螺养殖技术

田螺是我国生长的一种淡水螺,属上等保健食品。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田螺应该如何进行人工养殖?四川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水产系教授张玉贵作了以下详细介绍。

目前我省部分地区已开始人工养殖,特别在自贡等地已进入规模化养殖。不少农户把养殖田螺作为一项创业门路,甚至作为增收而大力发展的一个产业。总体来看,我省的自然条件比较适宜养殖田螺。

生活习性

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常见的有中国圆田螺、方形环棱螺等。田螺喜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鲜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喜欢栖息在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中,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细菌和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田螺在水温15摄氏度左右开始活动与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摄氏度,30摄氏度以上时,田螺会将肉体缩入螺壳内停止摄食,群集于荫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水温超过40摄氏度时田螺会死亡,水温低于8摄氏度时田螺便潜入泥穴中冬眠,来年开春水温回升到15摄氏度左右时,田螺才重新出穴活动和摄食。

繁殖习性

田螺雌雄异体。区别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右触角形态。雄田螺的右触角向右内弯曲(弯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150只仔螺。 种螺放养

一般3月下旬开始可陆续投放种螺。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泼洒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种螺可从集市选购也可自行采捕。每平方米放种螺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鱼。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螺应选择色泽淡褐、壳薄

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水质调节

养殖池中的水质好坏是养殖田螺成败的关键之一。首先要保证水质优良,凡含有大量铁质和硫质的水,绝对不能使用。因为含铁量过高的水,放养种苗后死亡率很高,能成活的螺壳上也附着红锈,甚至螺肉也呈现红棕色。硫磺水质同样使用螺具有硫磺臭味,不堪食用。养殖用水以稍混浊的河川或池塘天然水体最佳,不要过于清澄透明,水体应含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和充足的氧气。由于田螺对水中溶氧量非常敏感,当溶氧量在3.5毫克/升时,就不太摄食,降至1.5毫克/升时,就会死亡,所以养殖用水必须清新,能用半流水式养殖较为理想。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保持30厘米左右。

饲养管理

最初的三至四个月成长最快,以后逐渐缓慢,以至二年后则不再成长。因此,田螺在人工养殖期间要抓住时机,充分投饵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长成,这样螺肉大且柔软味美,为天然者所不及,产量也较高。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脏等下脚料。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它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按田螺总重的1%-3%计算,二、三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投饲不必定位,并要多设投饲点。水温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时不需投饲。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摄氏度),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当水温在15-20摄氏度、28-30摄氏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则少投或不投。田螺在天然状态下,当年能长至6-8克的个体,而人工养殖的个体重可达12-15克。

日常管理

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越冬管理

当水温下降到8-9摄氏度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的田螺用壳顶黏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田螺在越冬期间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换1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收获与运输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投放的幼螺可达10-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

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篇五:怎样田螺快速吐出体内的脏物

怎样田螺快速吐出体内的脏物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