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有关悲观人物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23:45 体裁作文
有关悲观人物的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2006年中考满分作文告别悲观

2006年中考满分作文:告别悲观

桌上有半杯水--这是事实。

桌上只有半杯水--说得没错。

桌上还有半杯水--我看到了你的微笑。

由此可见,不易改变的是这个世界,可以改变的是你的心态。面对同一扇门,有人悲观于门内的黑暗,有人却乐观于门内宁静;有人悲观于门外的风雨,有人却乐观于门外的自由。悲观与乐观,不同的心态,我要说:告别悲观。 实验失败了,有人说:1000次的惨败,你该收手了吧!爱迪生却告别悲观:1000次的失败起码告诉我1000种材料不能制作灯丝。终于在他的坚持下,灯泡发明成功了!他若没有告别悲观,那人类不知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年。 细胞衰竭老死了,有些人悲观地躺在床上自怨自艾,等待别人的照料。霍金却告别悲观,独自坐上轮椅,用僵硬的手敲打鼠标,探索着那未知的世界。他若没有告别悲观,又何来一位用意志创造奇迹的伟人呢?

受到别人嘲笑与羞辱了,有人独自停留在角落默默哭泣,而李阳却顶着骄阳大声地喊英语。他告别悲观,用这种近乎疯狂的行为创造了疯狂英语。 小草被狂风压弯了腰,可它告别悲观,风雨后重新振作,面向朝阳;鱼儿被江流冲离了港湾,可它告别悲观,逆流而上,最终在故乡快乐的生活;云朵被风儿吹散,可它告别悲观,重新聚拢,为大地降下甘霖----

面对同一扇门,你会再懦弱地无从选择、犹豫不前吗?你会再悲观得恐惧、不安吗?告别悲观吧!也许你无法改变世界,但你可以摈弃悲观的心态,直面挑战与磨练。

桌上还有半杯水,我们微笑吧----

点评:本文的优点显而易见:

1、立意很好,体现了青少年特有的朝气:告别悲观,我们只要乐观。

2、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开头三段通过巧妙地改换句式,就传达了题目所蕴涵的深意,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文中作者大量运用了修辞手法:运用对比,突出了告别悲观的胜利结果;运用排比,使告别悲观的主题显得铿锵有力;运用拟人,减少了说教成分,使得告别悲观的观点易于被人接受。3、结尾不但照应了开头,又用微笑再次隐晦地点明题目,使得文章浑然一体。

篇二:小人物作文

一、 议论文

1、 命题作文: 小人物 看题目选文体(议论文、记叙文) 看题目进行与自身经历的联想

看到《小人物》这三个字想起什么?

(1) 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平凡人,世界本来就是平凡人的天下。

(2) 人小志气大,

(3) 小人物大智慧、小人物大精彩、小人物大梦想

(4) 我愿做一个小人物,一个单纯、善良的小人物,就像一盏灯,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被点亮……

2、

3、

写作:

标题----画龙点睛之效

开头---先声夺人之势

结尾---回眸一笑之功

卷面---青春靓丽之态

动笔开写:

开头:开头6种开头技巧、这里可以采用开门见山式

———————————————————————————————————————————————————————————————————————————————————————————————————————————————————————————————

例子:

生活中,一些平凡的“小人物”却又不平凡,他们铸就了一个个的属于自己的小奇迹,赢得了成千上万人的敬重。这些“小人物”带给我们的感动,以及从他们身上反映出来的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的美德,让我们看到了满目光明。

中间部分:大体分为三段,前两段每段写一个例子,例子之后要进行评论发感慨。第三段也可以举一个例子,也可以举多个例子,注意多个例子时,例子的内容一句话带过重点阐述论点内容。例子一定要是大家知道的。

举例子(一定要符合中心论点,详略得当。例子的内容叙述清楚,突出论点的地方重点描写,其他可以一笔带过。

例子: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刘丽,一个给人洗脚的姑娘,除了自己吃饭租房的500元以外,把工资的百分之八十都捐给了贫困的孩子,她为的是让那些原本陌生的贫穷的孩子有书读,有上大学的机会。她在风云过后也许又是云云众生中的一位,但她带给我们感动,带给我们的思考,却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她像是风轻无月的夜晚里的那些闪烁自己光芒的星星中的一颗!

还记得在废墟中,一个母亲为自己的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支撑出一片“小天地”,那位母亲用手机写了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够活着出去,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孩子幸存了,那位母亲却离开了人世。那是汶川地震中无数感人故事中的一个。她只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她并不一定能培养出政界精英,商界巨子,但是,确定议论文论点---小人物感动中国 通过小人物的生存之痛,衬托他们身上带有的中国的优良品质。 选取2-3个符合中心论点的事例

她却给孩子留下了希望,生的希望,也给那些处于悲痛之中的人们重生的希望,更给了无数关注生命的人心灵的震撼。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因为她是平凡人,所以她伟大! 记得《伊索寓言》中老鼠和狮子的故事么,小老鼠弱小,最后却击败了狮子。这是因为它虽小,但却拥有狮子所不具备的品质意志,小人物同样如此。曹刿论战的故事大家一定了熟于心,一介平民却能以独到的视角解读战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终帮助实力不如齐国的鲁国击败对手,由此可见,小人物拥有大智慧! 结尾:

进行感慨,抒发自己的感情,结尾要再次点题,结尾字数不宜过多。3—4句话就可以。

例子: 我们也许都是芸芸众生之一,但是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只要我们懂得感恩,只要我们不畏困难,那么,我们也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小奇迹!

二,记叙文

看题目思考,1、描写小人物的生存现状,赞美他们表现的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记叙文有:写人、记事、咏物三种形式。重点环境描写、心理描写

例文:小人物 已经熟睡时,她们依然在流着汗水,她们就是大城市的小人物——清洁工。

那一天,我到楼下的超市买东西,顺便将家里的垃圾倒掉。当我从超市回来时,发现那个垃圾桶不知被谁弄倒了。垃圾散落一地,散发出难闻的臭味。这时,不少的行人路过这里,但都无动于衷,有的只是捂住鼻子快速离开;有的干脆从旁边绕过去;还有的年轻父母抱起孩子走得远远的;我也赶紧拎着东西捏牢鼻子,匆匆地走过去……就是没人去扶一扶,捡一检,都嫌这垃圾太脏、太臭,都抱怨哪个缺德鬼把垃圾打翻。

这时,一位清洁工骑着三轮车过来了。看样子大概四十岁左右,穿着一身洁净的工作服,头上还戴着一个帽子,与别的清洁工比起来,显得十分精神。当她发现打翻的垃圾桶,立马扶了起来,拿起夹子把满地的垃圾一点一点地夹起来。

过了一会,她发现不远的阴沟里,一些垃圾堵住了下水道(因为那个下水道的盖子没盖好),如不及时处理,下雨天会堵塞下水道导致水患成灾。于是她拿着夹子去夹阴沟里的垃圾,但因为这样太慢,她放下了夹子,戴上口罩与手套,用手去抓,只见她身上的衣服弄脏了。旁边的人向她投去了异样的眼光。

过了一会,垃圾全都被掏了干净,街道上又恢复了往日的整洁,大家都向她投去了赞许与敬佩的目光。街道虽干净了,清洁工的衣服却变得污秽不堪,但她也顾不上这些,照样骑着三轮车奔向了另一个目的地……

生活中还有不少像这样的小人物,她们虽不起眼,甚至被人歧视,但她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试想,如果没有了她们,整个城市就会变得脏乱不堪,失去往日应有的光彩!

大城市中的小人物,我爱你们!

《这里也有乐趣》 窗外,落日的余晖懒懒散散地洒在地上的每个角落,金黄的光芒像丰收的麦穗压在我的心头,闷闷沉沉的,让我喘不过气来。(环境描写沉闷的环境,奠定后面文章的感情基调)“数学两张试卷,物理两张试卷,还有化学一张卷子,语文还有……”我默默细数着自己的家庭作业,时不时还听到旁边同学低声的咒骂。是啊,又一个“充实”的周末,“哎!……”无奈的一声长叹。(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自从进入中考的备考阶段,我的生活再没有“乐趣”二字。(点题) 背着沉重的书包,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念念不忘的仍是下周的考试。每天回家,都要经过一座小桥,但每当我放学经过这里,会有一道夕阳照在上面,河面会倒映出绯红的颜色,也算别有一番景致。(从这里往下,感情基调变得欢快起来)下班高峰期,路上的行人车辆往来匆匆,一

阵喧嚣。但走到小桥下面的广场时,车辆的喧嚣总能被一阵热闹的音乐压制。傍晚了,这里的“夜生活”准时又开始了。平时走得快,经过这里时,总是两耳不闻,双眼不看的,今天不知怎的,被音乐吸引过来后,竟放慢脚步,驻足观赏起来。

小广场不是很大,被一些休息的长椅围成一个圈,每个休息长椅后面有一个小花坛,花坛中种着一些植物和小花,暖暖的夕阳洒在上面,颜色比白天略显昏暗。但这个意境和这里人物的活动确实格格不入的。这里聚集着一批年纪稍大的“舞者”,他们站成一个三排的方阵,方阵的最前面会有一个领舞的老师,这个老师穿着专业的方阵中的其他老人也都情绪饱满,节奏感极强。当然,也有技术稍差一些的:一个大概六十几岁的老爷爷,站在队伍的最后一排,好像是刚来的,因为舞步不是很熟悉,眼睛不时看着左右的舞伴,跟在节奏之后也跳得有模有怨自艾,忽视了拼搏生活中的乐趣,变得悲观消极。

篇三:小学作文:悲观者和乐观者

悲观者和乐观者

一天,小王和小刚并肩走在一起。突然,“扑通”一声,他们俩同时掉进了猎人为猎物设计的陷井。

小王和小刚,忽然觉得脚下一空,好似掉进了地狱,小王小刚同时往四周一看,全部是白色的墙,悲观者小王不禁哇哇大哭,一边大哭还一边埋怨:“我的命怎么那么苦呀!在路上你让我扛最重的树干,而你扛着树枝,还哼着歌,现在又掉进了猎人设计的大坑里,这可叫我怎么办呀!”

乐观者小刚安慰他说:“兄弟,也许还有办法,总之,我们一定会出去的,出去以后,上帝会给我们安排的好好的!”乐观者叫悲观者爬到他的背上,叫他爬出去,因为小王说自己命苦,所以他哪还有什么力气爬呀!

小刚抬头一看,正好发现有几根木头,短木头,还有一个锯子。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吗?猎人设计的陷井,要用木头支撑,他们一掉下来,木头也掉下来了,长木头是他们砍伐的。他们的伐木工人,身上随时都带着锯子。他转念一想:可以锯个梯子嘛!不一会儿,梯子造好了,他一咕噜爬上去,对着陷井喊:“兄弟,我已经把梯子造好了,你爬上来吧!”小王爬了上来,心里还是不高兴,因为这个主意不是他想的,怕他回家后会讲出实情,自己会丢脸,而小刚呵着,想:我以后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采取一个改变命运的实际行动,比一千个苦恼一万个牢骚都管用。

篇四: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

2007年高考作文苏轼篇

【苏轼材料通吃07高考十省市作文】

【苏轼解读】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走近历史文化名人之苏轼篇

同学们,还记得吗,在900多年以前,在浓密的山间树林中,有过一场并不特别的风雨?

还记得吗,就是在那片冷风凄雨之中,在那条崎岖难行的泥泞道路上,有这样一位老者,他脚着着芒鞋,手持着竹杖,阵阵的凉风吹过他苍白的发梢,冰冷的雨滴打落在他瘦弱的身躯上,而他却浑然不觉,依然悠然吟啸,缓步徐行;

还记得吗,在那个曾经烈火雄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古赤壁前,有这样一位老者,他面对着滚滚而逝的江水,回想起古之英雄的种种过往,不禁从胸中倾泻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美篇章,回首自己这风雨飘零的一生,他更是从心底翻涌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千古长叹!

是的,这个人,便是苏轼。

苏轼,中国文人心中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唐宋八大家之一,大书法家,大文学家,佛学大师,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是的,我们可以给他灌上许多诸如此类的名号,但是,无论我们如何的褒扬他,都绝不会显露出一丁点的过分与夸张。

他,不仅有着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和睿智的思想,更可贵的是,多舛的命运和人生路途的风雨飘零,并没有让他高尚的人格遭到一丝的磨灭,相反,在不可避免的痛苦之后,他依然还拥有着一分宁静如月,旷达如风的难得心境;

人生的风雨何其多,但是,即使路上的风雨再大,即使在他人都感到狼狈困顿之时,他却还依然能够吟啸徐行;惟大英雄能显本色,是真名士自然风流。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

风雨人生路,超然旷达情

回顾苏轼的一生,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个很关键的字——贬谪。是的,凭借骄人的文学才华进入到官场之中,对于苏轼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件什么难事,但是,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从不随波逐流的性格,却注定了他在今后的那条出仕之路上必然要走得格外的坎坷与艰辛——因为与朝庭大员政见不合,苏轼一次又一次的被卷入到此起彼伏的政治风波之中,成为朝庭内部权利斗争的牺牲品。他一次又一次的被贬谪,黄州,杭州,密州,湖州,惠州,一次比一次偏远,甚至在海南,我们也不难发现他的足迹。

一.被贬黄州,用极积应世的心态变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在不完美的人生中,重新找到自己人生的合适定位。

乌台诗案,苏轼差一点就被送上了断头台,后来,他被贬谪到了地处偏远的黄州,一住便是四年。虽然,苏轼并未因此丢失掉宝贵的性命,但这次事件无疑成为了他在漫长曲折的政治生涯中所遭遇的第一次沉重而冷酷的打击。我们甚至有些无法想象,从春风得意备受文坛大家欧阳修所推崇的科场奇才,到初出茅庐,踌躇满志,又深得仁宗皇帝赏识的青年才

俊,再到谪居他乡,失意落寞的戴罪犯官,这人生的巨大落差,会让苏轼的内心经历多大的痛苦与挣扎。在这之前,苏轼的求学入仕之路不可谓不顺畅之极,只是这时,我们却不得不有些担心————在现实与理想的激烈冲突之中,他还能从痛苦失意之中走出,重新给自己的人生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吗?

所幸的是,苏轼没有让我们失望!在黄州的四年岁月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怨天尤人,悲观消沉的苏轼—

有关悲观人物的作文

—一边是主持兴修水利工程,一边是奖励发展农业纺织———我们处处都可以看见他忙忙碌碌的身影。后来,黄州的百姓们十分感念这位父母官,还为他修筑了一座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

如果说,存在痛苦与挫折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那么,苏轼的人生也无疑是不完美的。但是,开朗乐观的心态和积极济世的人生态度,却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意义上的完美的苏轼——如何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之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并在这个位置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苏轼的种种言行,无疑为后世之人做了一个难能可贵的榜样。

二.数次登临赤壁,在对古人过往的沉思与对失意人生的深刻思考中,构筑起自己宁静如月,旷达如风般的精神家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一天,苏轼来到了黄州的古赤壁前,面对着滚滚而去的江水,他想起了那个曾在三国时期如火如荼的战火风云中谈笑自若,叱咤一方的大都督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拂去历史烟云的迷蒙色彩,英雄的颯爽英姿仿佛还鲜活可见,只是,面前这条滚滚而去的江水却将所有历史的繁华冲刷的干干净净,当年的英雄,身在何方?他们曾经立下的赫赫战功,今又何在?

苏轼沉默了,他不禁反问自己,难道自己不也正像那东吴的督都吗?在自己的心中,不也曾经如他般激荡着一腔指点江山,治国平天下的壮志豪情吗,而此时呢?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了沉思:时光流逝,岁月漫漫,历史的变迁,千百年来,便是如此,但是,当年那些战功赫赫的英雄志士们,他们如今又在哪里呢?——原来,一个人,无论他曾经拥有多大的功名,或者拥有多么显贵的地位,其实还不都是要注定被这滚滚而去的时间洪流所冲刷得干干净净吗,人生本就如一场梦幻啊,又何苦还让自己不能开怀呢?

于是,面对着滔滔的江水,苏轼不由得从内心发出了一声千古长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哪里是在凭吊古人,分明是在凭吊他自己那宦海沉浮,如梦如幻的人生啊。这是他历经风雨之后的坦然,更是他从痛苦失意之中获得超脱的真情告白。

也是在这同样的赤壁前,苏轼再次来到这里,这一次,是和他的朋友们,月光淡淡,清风徐徐,客人们饮酒高歌,欢愉无比,但这时,面对这眼前美景,无边乐事,朋友之中不由得有人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悲叹之语,然而,苏轼扬酒答到:“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宽慰客人不要感叹人生的虚无与短暂,告诉客人,世上万事万物都有它们自己存在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人也没法改变的,既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又何必为它再去感伤呢,不如忘记这些,好好的享受这眼前的无边美景,享受欢愉无边的人生呢?

苏轼的劝解宽慰是成功的,客人终于转忧为喜。我们知道,当时的苏轼,己经身遭贬谪,但他竟然能够用自己的感悟去宽慰悲伤的他人,试想,如果,苏轼本人没有获得对自己多舛人生,坎坷命运的清醒思考和认识,获得彻底的超然,又怎么能够做到这样呢?

有一位哲人,曾经问到过人们这样一句话,他问:“知道为什么每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上的吗?”人们作了很多的回答,但是答案却很出乎大家的意料,哲人说:“哭泣,是因为,他们早己预见到了人生的苦难。”

这个答案也许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他的确道出了我们过去,现在,甚至未来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真理般的事实。

的确,人生是痛苦的,一生之中,我们得经历很多的挫折磨难与打击,但是,我们却仍然拥有得到快乐的权利,毕竟,人生并非只有痛苦与悲伤。抬头看看吧,天是那么蓝,花儿是那么芳香鲜艳,头顶的阳光,那么温暖,天边的那轮新月,那么明亮,那么皎洁,我们也许失去了很多,可我们却仍然无条件的拥有它们,我们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

苏轼和我们一样,他的人生也有着许多的痛苦失意,但是,他并没有消沉悲观,他知道,无论境遇如何多变,无论他的人生失去再多,那轮明月,那阵徐缓绵长的清风,却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心灵宝藏,更是他疲惫灵魂得到安抚与慰藉的温暖家园。

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沉重,漫漫的人生之路,我们是否也应该如苏轼般,渐渐学会在自己的心中,为自己那个疲惫的灵魂建筑起一座温暖舒适的精神家园呢?

三.人生的风雨,当我们坦然面对时,它们一点也不可怕

对了,还记得文章开始提到的那场风雨吗,那是一场平常的风雨,并不特殊,但是,它却偏偏让苏轼——并且是被“乌台诗案”逼上了绝境的苏轼——赶上了。此时的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己有三个年头了,而且己经彻底的从痛苦沉沦之中解脱了出来,于是,一场再平凡不过的风雨与这位经历人生挫折却依然超然旷达的苏轼相遇,一首千古绝唱便又产生了: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词中的狂风暴雨,不就是苏轼所面临的严酷现实吗?这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淋湿了他的全身,但却使他清醒了:巨大灾难降临,只有无所畏惧,安之若泰,才能不被它压垮。即使终生湮没于“烟雨”之中,又有何惧哉?

被贬杭州: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又一次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的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掉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被贬海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做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地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境,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被贬密州:“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写作这首词时,苏轼己被贬谪到密州,与家人,与挚爱的兄弟己经六七年未曾见面,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必须自是难以排谴,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

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的一生得以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结语:回顾苏轼的这一生,几多风雨,几多坎坷,然而甚至在让他几乎丧命的逆境之中,他也仍然保持着坚贞的气节和独立的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即使被贬谪到再偏远的地方,他仍然尽到自己全力去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可证;总之,无论苏轼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

然而,更值得我们肯定和记住的是,在苏轼多次遭遇贬谪动荡不堪的一生中,即便是在身处绝境之时,他也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苏轼的确为后人修筑留下了许多的道路和桥梁,但是即便它们如何的结实牢固,也终会被风雨所侵蚀,最终化为只能供人瞻仰的历史遗迹;可是,苏轼的思想,苏轼面对人生风雨时超然与旷达的人生态度,却无疑为后世之人做好了一个永不磨灭的榜样!

苏轼,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不朽的苏轼!

全国甲卷:《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例文]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定风波

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啪啦的打在树木上,岩石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

方才还在树丛中跳跃的松鼠不见了,方才还在树林里聒噪的鸟儿不叫了,剩下的是一片人声喧哗??他们走在雨中,有的撩起衣襟,擦拭不断打在脸上的雨水;有的小心翼翼,生怕弄脏了早已遍是污泥的鞋子;有的大步疾行,忽的跌倒在地上,溅起一片泥水,引来一阵惊叫??

风雨来得太意外了,人们猝不及防,方寸大乱。

苏轼微醺,走在后面。这条沙湖道他已经来来回回走了无数遍,小路曲折、泥泞,全然不像汴梁城里的那些宽阔而平坦的大路。

汴梁,唉——他已经离开很久了。

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啪啦的打在房檐上,石阶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

方才还在厅堂里谈笑的朋友不见了,方才还在檐下吵闹的孩子不见了,剩下的是一片人声喧哗??他们大喝着他的名字,把仓皇走出的他一把抓住,推推搡搡弄上了囚车。

风雨来得太意外了,他猝不及防,方寸大乱。

乌台的囚室外,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街上的人却不少,人们要看一看他——这个曾经一举高中榜眼,曾经被皇帝大加赏识,曾经春风得意的苏轼。梁城里的宽阔而平坦的大路上,一辆囚车在穿行,雨在他眼前下着,雨水在他心中流着??

雨渐渐地小了一些,他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着风雨,叹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阳光,也就是另一种人生的必然了。

缓缓的走着,心情渐渐的轻松而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了起来。晚风习习,不觉间云已经散了,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

他回过头去,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意料之外的一场风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获。

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解说]

这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写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借自然界骤然而来的风雨象征现实的政治生活,词人通过三组形象(“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和“一蓑烟雨任平生”)来表现他履险如夷、不为外界一切侵扰所动摇的胸襟与学养。这里的烟雨与平生已经在词人身心深处得到了统一,它不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消极遁世思想,而是一种平和宁静、绝不激动的心态。

词的下片转而写对人生的深刻体会。所谓“回首向来萧瑟处”,即指刚刚经历的“风雨”、“微冷”、“斜照”,但它们都已经“归去”,也就是一切令人忧与喜的外界条件都不存在了,剩下的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好象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即使发生过,但对词人来说也无忧喜之别,一切都是无差别的境界。也就是说,只要自己对一切逍遥自得,安之若素,则世间的一切现象在自己胸中都是一样的,本无什么雨忧晴喜可言。这是一种多么放达的人生境界。

[作文点评]

这篇文章选材于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文章将词的意境具体化,写苏轼在沙湖道中经历了一场出乎意料的雨,暗示人生中的意外风雨,意外波折,又写苏轼在风雨中顿悟,他看透了世事,看透了人生的一种必然:以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任何人生的挫折都将成为过去。以苏轼的豁达而有此感悟是一种必然,是一种情理之中。

文章选材独到,构思精巧,对人物的性格及命运分析精准,因而在依托《定风波》原词的基础上可以游刃有余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文章的第一部分几乎就是原词的精装再现。作者将苏轼在沙湖道中的境遇具体细致的描绘出来,使读者身临其境。第二部分则完全是合理臆想,依托原词,对乌台诗案前苏轼被擒的场景进行大胆想象,使之与眼前的景象形成关联:人生的风雨与现实的风雨。由此引发心灵上的呼应,促成本文观点的形成。

细致的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这些描写细腻美好,深得原词的韵味;这些描写目的明确,词词句句无不为主旨服务。结构清晰是文章的另一个特色,两大主体结构既体现了原词的风貌,又形成了内容上的关联,深刻地揭示了主旨。

篇五:关于乐观与悲观的英语作文

A bottle had fallen down,with half of its water pouring out. To the scene, two men responded

differently, one man, feeling extremely sad, his hand covering his face, sighed ”All has gone!” The other seemed much more optimistic. He ran happily to raise up the bottle and said with great gratitude ”There is still some water left.”

Why did the two people have such distinct reaction? It is because they judged the situation from opposite perspectives. After the bottle fell, the pessimistic observer focused on the losses thereby thinking negatively, while the other observer noticed the remaining liquid and then had a positive opinion. Actually, the fallen bottle is a symbol of unfortunate circumstances in life and the two kinds of responses reflect two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misfortunes.

Misfortunes mean obvious losses; however , they still bring latest opportunities to people with optimistic m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ptimists, firing a career disaster , will be a reminder of the necessity for an urgent improvement in their personality or expensive sensing the signal for change, those optimists will strive to achieve personal growth, the growth which provides a guarantee to healthier career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Misfortunes are blessings in disguise and optimism can unlock the cover. Therefore, in the face of misfortunes people should adopt an optimistic attitude.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