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和平的祈祷作文8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0:17:37 字数作文
和平的祈祷作文800字字数作文

篇一:和平的祈祷单元写作学案

单元写作学案[学生用书P46]

天衣无缝巧变换——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题目展示】

(教材60页写作实践)前辈讲述往事,常能展现人生画卷与时代记忆,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之窗。以“记忆”或“岁月”为话题,记录那些曾触动你心灵的讲述,整理时尽可能保留讲述者的叙事语言。

【思路导引】

从作文要求来看,我们首先要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前辈讲述往事”,我们可以选择用第一人称记叙,即用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让作者在文章里以“我”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同时,也可以选择用第三人称——即局外人的身份进行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

在立意方面,要抓住话题的内涵,关键是写出新意。美国哲学家罗伊斯说:“希望和记忆不断促使我们延长,扩大自我,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极大的作用。”记忆是人类的朋友,扶助着我们一起走过生命的岁月。所以“叙述者”的记忆不应该是泛泛之谈,要重在其“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之窗”——对于我们的影响,也就是之于我们的意义。这样,写出来有实有虚,不但主题得到了有效的开拓,而且在表达的层次上也更为鲜明,“记忆”的魅力也就会从文字中散逸开来了。

【佳作赏析】

岁月留痕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源的精神。”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慧。”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与岁月的流淌之中。当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踪影。

【我的跟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文呈现】

南京的梧桐

记得那段日子,从网上看到南京梧桐树被砍的图片。曾经枝干挺拔、满树碧绿的梧桐只剩下了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地躺在冰凉的马路上。满地的断枝残叶,仿佛城市记忆的碎片。“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人和我说话”,看到这般伤感的留言,眼眶终不由得有些润湿,对这个城市的记忆涌上心头。

姑姑家在南京,所以经常去那儿。碧绿硕大的叶子摇曳着赏心悦目的青翠,为夏日火炉般的南京注入一潭诱人的清凉。粗壮挺拔的树杆,繁茂舒展的树冠,它似一条绿色的长廊,浓荫覆盖,苍翠盎然,生机无限,增添了南京都城的勃勃生机。齐齐向外张开的枝干仿佛一只只有力的臂膀,共同撑起这千年古城的浩荡长空。

梧桐与南京是一体的。梧桐,让我喜欢上了南京这座千年古城。

姑姑说,这些梧桐都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我记得作家苏童曾经说自己就是因为这满城的梧桐树才定居南京。梧桐与南京人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可是,这些年,南京的梧桐被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地铁,一座座摩天大楼。在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变化最大十大城市》中,南京位列第七。六朝古都被描述为“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我看见南京的网友在网上的留言,“梧桐在南京住了七八十年了啊,它们被‘斩首’了,剩下的我们这群南京人是不是也快了?”或许我这个外地人终不能有切肤的感受,只有那些在南京生活了几十年的老街坊有最深的感触。我看到网友们在网上大声疾呼,我看到南京人自发走上街头,在一条条枝干上系上绿丝带。

茂密高大的梧桐,是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的标志性符号,是南京无形的物质资产和精神财产,承载着历史、人文和情感内涵,它带给人们心灵的温润和滋养,是永恒的。我喜欢满街高大壮硕、葱郁如盖的梧桐树。梧桐树,是南京城市的标志,也是我对这座城市的精神寄托。梧桐,留下了不少。希望你能继续生根,发芽??

请你诊断病因:

上面的作文有多处不合理的地方,你觉得问题出在何处?请你来诊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标题大众化,不够醒目和传神。“姑姑”这一“有限视角”的第三人称的叙述过于粗略,因缺少生活细节的支撑而不能很好地表现出南京人对梧桐树的依赖和留恋。文中的第一人称叙述人“我”对梧桐的喜爱体现不够,倒数第二段只是对“网上大声疾呼”“一条条枝干上系上绿丝带”进行平淡描述而缺少必要的议论,使文章的情感浓度大大降低。结尾对梧桐的赞美与前文重复,以空洞的愿望收束全文,看上去寄意深远,其实苍白无力,影响整篇文章的表达效果。

【成功升格】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在古都南京,满眼碧绿的梧桐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苍翠盎然,生机无限,增添了南京都城的勃勃生机,很多人把梧桐树和对南京的美好印象紧紧联系在一起。(以人们熟悉的昔日南京的景色描写入题,自然顺畅;如此美好的事物被毁,也为下文的抒情和议论做铺垫)

然而有一天,我从网上看到南京梧桐树被砍的图片。曾经枝干挺拔、满树碧绿的梧桐只剩下了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地躺在冰凉的马路上。满地的断枝残叶,仿佛城市记忆的碎片。“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人和我说话”,看到这般伤感的留言,眼眶终不由得有些润湿。

姑姑家在南京,所以经常去那儿。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庄严雄伟的中山陵,也不是烟柳

繁华的秦淮河畔,而是那一棵棵挺拔秀美、矗立在街头两旁的梧桐树。(增添梧桐与“中山陵”和“秦淮河”的对比,表现出“我”对梧桐的情有独钟)碧绿硕大的叶子摇曳着赏心悦目的青翠,为夏日火炉般的南京注入一潭诱人的清凉。齐齐向外张开的枝干仿佛一只只有力的臂膀,共同撑起这千年古城的浩荡长空。

梧桐与南京是一体的。芳华既在之时,风姿绰约,潇洒不凡;芳华摇落之后,寂寞宁静,疏朗苍远。(添补对梧桐形象的描述,形象直观。用整句的形式写出,增加文采)梧桐,让我喜欢上了南京这座千年古城。

这些梧桐都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梧桐伴着南京,走过百年的沧桑,一起静看岁月的流逝。我记得作家苏童曾经说自己就是因为这满城的梧桐树才定居南京。梧桐与南京人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姑姑说,南京人喜欢春天到梅花山去看梅花,秋天到栖霞山去赏枫叶,冬天到玄武湖去看雪景,而南京的梧桐一年四季都有它独特的风景。春天它绿意盎然,使满城一派春色;冬天它挺拔兀立,漫天的飞雪让它自成另一番情致;尤其是夏天,以前没空调时,人们便坐在梧桐树下乘凉,或聊天或打麻将,人们的生活已经与它密不可分。(用“姑姑”这一人物的话语写出南京人与梧桐有关的生活习俗,有总括,有细节,更好地表现出梧桐之于南京人的意义)

可是,这些年,南京的梧桐被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地铁,一座座摩天大楼。在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变化最大十大城市》中,南京位列第七。六朝古都被描述为“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或许,一些东西终抵挡不了时代的滚滚潮流,可为什么站在繁华的新街口,我的心里会涌出丝丝淡淡的忧伤?(写出作者的感受,明确作者的感情倾向)

我看见南京的网友在网上的留言,“梧桐在南京住了七八十年了啊,它们被‘斩首’了,剩下的我们这群南京人是不是也快了?”或许我这个外地人终不能有切肤的感受,只有那些在南京生活了几十年的老街坊有最深的感触。我看到网友们在网上大声地疾呼,一条条灼热的微博包含满满的对梧桐的关切。我看到南京人自发走上街头,一条条枝干上飞扬的绿丝带,蕴含着南京人对自己城市的无限的爱。(对两种现象进行评论,表现南京人对梧桐的痛惜和不舍,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因为深爱,所以忧伤;因为伤痛,所以更爱。在这花开的季节,我唯愿人们的呼唤能留住你远去的脚步。因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名师指点】

叙述角度是指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即作者是以什么身份,站在一个什么位置上来进行叙述的。写人叙事,总是存在一个最佳的叙述角度。如《一个人的遭遇(节选)》,重点选用第一人称,在形象叙述索科洛夫的悲剧命运的同时,真实地展现了他内心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使读者深受震撼。

叙述角度通常可分为三种。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以局外人的身份展开叙述的,是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第二人称的叙述角度,相对比较特殊,建议可先不考虑运用。恰当选用叙述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理清作者、叙述人及叙述角度的关系。

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叙述人往往就是作者,即作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叙述他人的事情。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叙述人不一定是作者,如果是叙述作者亲历的真人真事,叙述人既是作者也是故事中的人物;如果作品中的“我”只是作者虚构创作的人物,那故事的叙述人就不是作者。如《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是故事的叙述人,但不是作者。其次,叙述人也不等于叙述角度,以“我”为叙述人的作品,可以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此时叙述人是作品的主要人物或作者;也可以是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如果叙述人仅仅是作品的次要人物。

2.以题材、体裁及叙述效果为依据恰当选用。

选用哪一种叙述角度,并非作者随意为之。从题材上看,真实而范围较小的题材,尤其是作者所亲历的事件多用第一人称;虚构或范围较广的题材多用第三人称。从体裁上看,日记、书信、自传、回忆录等叙述性散文常用第一人称,其余则以第三人称为主。就叙述效果

而言,第一人称能使文章自然真切,易打动读者;第三人称方便叙述,且几乎不受限制,但易使读者产生距离感。

3.应保证叙述角度的统一和清晰。

在文章中,要特别注意叙述角度的统一,因此最好选用一种叙述角度,否则出现叙述的头绪不清、脉络混乱等现象。确实需要交替使用叙述角度,也不能过于频繁,而且在角度转换时,必须用过渡句等方式交待清楚,以提醒读者。此外,在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中,若故事涉及两个以上的人物,最好不用人称而应直呼其名以免引起读者的混乱。

写作时要注意前后人称的一致和视角的转换,以免造成叙述角度的混乱,影响表达效果。我们在使用两种人叙述事件时应注意:①不得频繁改换;②改换时要交代清楚,不能打断叙述线索。

【写作练习】

1.请以“________无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和套作。

2.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错 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爱默生说:虽然我们走遍世界去寻找美,但是美这东西要不是存在于我们内心,就无从寻找。

请以“美在心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4.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文章的主题鲜明,内容清楚,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篇二:放飞和平作文800字

放飞和平作文800字

放飞和平作文800字

杭州十三中初一(8)班 陈蓉

我愿乘着风与云,将和平之光洒满天涯海角。

一题记

和煦的日光透过葱茏的树影洒在玻璃窗上,细碎的温暖洋溢了一身。路边有一个小女孩将手中的气球松开,斑斓的气球摇晃着向湛蓝的天际飞去,那个小女孩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它,那般诚挚纯洁的企盼在她眸光中闪动,漾开了希望的微光。

我也看着那个气球飞扬的身影,直到它消失在白云深处。我多想做那个气球,带着一个孩子最懵懂,也最圣洁的祝愿,飞越崇山峻岭,横穿浩瀚大洋,将这份美好与祈愿和平,带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世界上很多人都在呼吁和平,但战争仍不断上演,和平的主导权从来就不曾在我们手上,尽管我们对和平的渴望那样炽烈。从古至今,战火与硝烟从不曾在这片土地上消散,像一个深沉的梦魇,紧紧地缠绕着我们的心,没有半刻的松懈。从人类文明诞生之初,战火便不曾间断,征服、压迫、劫掠、反抗??就像一幕不断重演的话剧,给原本蔚蓝的天空蒙上了浓重的阴霾。

想打仗的,不是士兵,而是司令。战争,受益的是统治者,受苦的是人民。不去说那些湮灭在历史迷茫风烟中的那些无辜百姓的累累白骨,就说当下,思想文明空前发展的当下,利比亚战争、苏丹解体、马里政变??战争何尝远离过我们?那些饱受战乱蹂躏的人民如何不希望和平的降临,但现实逼迫他们拿起武器,冲向敌人。

有人说,战争是一个轮回,永无止境。我想不是战争永无止境,而是人性的贪婪永无止境。人总想得到更多,当面前的利益无法满足自己的私心时,便借着权势,利用手下人的生命和鲜血,去剥削另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将财富据为已有,然后理所当然地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奴役。不管初衷如何,所有发动战争的人都应该忏悔,因为百姓无辜,生灵涂炭之下那些枉死的冤魂的呻吟,你们可有听见?现在世界上资源越来越匮乏,能源之争屡见不鲜,这难保不会成为侵略者发动下一场战争的完美借口。

如今的世界,早已不是金戈铁马的时代,几架大炮,几艘战舰,就足以毁灭许多人的家园。都说刀剑无情,我想,那些面不改色下令发射这些冰冷无情的弹药的人,更无情。(>七年级作文 >)因为他们剑锋所指之处,便有千万生灵灰飞烟灭,而他们所得到的,不过是一块沾满鲜血的千疮百孔的土地,和日日夜夜良心的谴责。

有些战争,无法避免,那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土与尊严,但有些战争,纯粹是人性

中的劣根性作祟。我庆幸自己生在和平年代,至少在我生活的地方暂时是和平的,但在大洋彼岸的很多地方,战火依然纷飞。 “九一八”的炮声、 “七七”卢沟桥的枪声、南京大屠杀中30万死难同胞的呼告声犹在耳畔,我们从来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天阴了,灰蒙蒙的,像哭过了一样,这又是哪里飘来的硝烟,遮掩了光明?

铸剑为犁,一个最简单也最困难的向往,人们为了它祈求了千年,却始终不曾实现。我们所求的,不过是一份安宁而已。

刚才的那个小女孩又拿出泡泡机吹起了泡泡,那一个个近乎透明的泡影在她的周身萦绕,她旋转着,欢笑着,红色的衣裙如花般开落。阳光洒在泡泡上,泛着七色的光芒,带着易碎的梦想,摇摆着向空中飞去。

放飞一只和平鸽,白色的羽翼闪耀着希望与纯洁,振翅划过天际,承载着和平的渴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指导老师 周珏)

[何以攻玉]

一个少女对人类和平的向往,或者说是祈祷,是美好的。因为女性,不是力量和强权的象征。 “铸剑为犁,一个最简单也最困难的向往,人们为了它祈求了千年,却始终不曾实现。我们所求的,不过是一份安宁而已。”这就是她的话,她的感受,她对这个世界的批判。她的话也可以翻译成:暴徒们,走开!杀人的人,警醒!我们都来做天下最弱最弱的人,那我们就能达成世界和平了,为什么要好勇斗狠? 《放飞和平作文800字》

篇三:和平的祈祷

中华民族饱受战乱外祸,特别在近代,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惨重的灾难;回顾20世纪,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在现阶段,各国的发展都需要和平环境,青年一代需要对战争有理性的思考。战争的起因和性质不一样,但是最终造成的苦难都要由人民来承受。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历史是一份丰厚的遗产,人们记录历史,追踪历史,研读历史,总是想探究历史深层的隐秘之处,找寻到推动历史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也总是会引发种种感喟,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

鲁迅说过:“我们看历史,能够据过去推知未来”,历史记忆的内涵、风格和强韧性构成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即民族性。凡是有活力的民族,都是牢牢地记住自己民族的以及整个世界的历史的。寻绎历史发展的轨迹,并且不断进行反思,就能减少重复性的错误,把握未来。

所幸的是,十年时间,人们逐渐认识到战争的灾难,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积极倡导和平解决争端,反对战争,反对暴力。 2003年1月8日 ,美国反战组织“和平的明天”的部分成员来到1991年海湾战争中遭到多国部队轰炸的巴格达“阿美利亚”防空洞前举行烛光祈祷活动,反对美国可能向伊拉克发动的战争。“和平的明天”是由部分“9·11”恐怖袭击事件死难者家属发起的一个和平组织。巴以和谈尽管举步维艰,但总是走出了这一步;美伊对话尽管任重道远,但毕竟给人一线希望。

收回同情悲悯的目光,关照我们的身边。每天看着宁静的天空,看着悠闲的人群,和谐的街道,我们没有理由不坚守这片历经百年战争和十年浩劫的和平乐土。围绕着美丽的宝岛台湾、富饶的南沙西沙,围绕着敏感的克什米尔、复杂的朝鲜半岛,谈判在继续,对话在进行,谅解与宽容让这片酝酿着危机的土地依然和平、发展。当然,求同存异不是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宽容谅解也不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它需要问题双方都放弃贪欲,真诚的为人民着想,去寻求和平的希望。

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向600万犹太亡灵真诚忏悔;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宿敌”法国真诚道歉,因此赢得了法国的宽容,为法德和解奠定了基础,也为欧洲和平做出了贡献。 1985年5月8日 是德国投降纪念日,当时的西德总统魏茨泽克发表讲话,认为德国在战后四十年一直将这一天定为“战败日”是不妥的,“今天我们大家应当说, 5月8日 是解放的日子,它把我们大家从国家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中解放了出来。” 2005年5月,德国总理施罗德给俄罗斯报纸撰文,对纳粹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俄罗斯及其他各国人民造成的伤害表示道歉。德俄两国政府均强调,“绝对不要再有战争,绝对不要再有暴力。”无论是德国人还是俄罗斯人都有义务和责任“永远记住那场战争”,两国将共同为加强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安全与稳定而努力。一个勇于认错、敢于承担责任的民族能得到所有人的宽容与谅解,彼此间忘记仇恨、铭记战争的伤痛,就能够共同努力,让惨痛的历史不再重演。

守望和平 张莹

有人说,战争源自人们内心兽性的贪欲和人性的嫉妒。觊觎邻国的土地人口,垂涎友邦的财富国宝,眼红别人的幸福,嫉妒邻居的美满,于是,战争发生了。在每一次的战争之后,都会有人合掌而虔诚的向上苍祈祷和平,小民祷告,希望和平可以筑成万民无饥的天下粮仓。帝王则希望和平一世使江山万年固,皇家香火不息。不论是何种缘由,和平总是人们所期望的。

和平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和平用每一次的战争换取,而此后又会因为种种原因使人们决定再次战争去创造新的和平。战争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人们不得不发自肺腑的开始呼唤和平。中国的春秋战国,百年战争,人心思定,秦始皇应运而生,他振臂高呼,用战争一统中原,带来了久违的和平。秦末苛政好战,刘邦约法三章赢得观众百姓支持,带来汉家百年江山。美国南北分制,一场南北战争,映出一代强国的雄壮身影。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和平的祈祷作文800字)

但战争永远与死亡为伍,与灾难为朋。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痛苦的沟渠:街头号哭的孩子、绝望的母亲,废墟前无助的老人、疲惫的男人。战争可以实现统一,但统一是否一定要通过战争呢?

曾经的柏林墙,是横亘在德国人民心头的一道天堑,而今,东西德国早已已成为历史名词,没有战争,没有死亡,只有满怀的喜悦、彼此的期待。人们一心摆脱战争的阴影,忘记彼此的仇恨,本是同根生,理当同枝茂。曾经绞杀了无数生命的朝鲜半岛,在敌对了半个世纪后,朝韩双方终于在和平统一的呼声中再次走到了谈判桌前,让彼此都看到了和平的希望。

战争从来都是少数人的荣誉,多数人的毁灭。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费奈隆说过:“所有的战争都是内战,因为所有的人类都是同胞。”本是同根生,相煎又何必!这不禁让我想到关系紧张的台海双方。如果我们都能放弃成见,在和平统一的前提下进行真诚的谈判,平等的对话,是否可以避免许多不幸呢?我很反感那些动辄叫嚣动武的人,难道大海对面的人不是我们的同胞吗?难道把台湾炸得血肉横飞、一片废墟我们就称心如意了?我们怎能做这样亲痛仇快的事情?而且战争真的离我们很远吗?一旦炮火同样降临到我们的身上,我们也能处之坦然吗?漠视别人的生命就是漠视自己的生命。我始终认为,战争从来都是解决问题的最后办法,是下下策,是迫不得已的。如果可能,就要寻找一切希望制止它。

我相信,只要我们淡忘仇恨、摆脱成见,彼此珍惜、互信互谅,一定会和平地走到一起,相逢一笑泯恩仇的。

现在已是21世纪,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我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而盲目地仇恨只会激化矛盾,恶化局势,为和平发展制造障碍。我们不妨比照一下日本。二战时,美国投在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对日本人所造成的伤害并不亚于日本留给我们的。可是,日本是如何面对仇恨的?他们虚心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默默的发展,现在的日本已是世界

战争,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史从未彻底停止。每朝每代都从刀光剑影中走入历史,再茫然地走出:他们手持利刃、跨上战马、驰骋沙场,用野蛮摧毁前朝的文明之后,再苦心打造自己的文明,殊不知几世的荣辱沉浮之后,自己曾经的血汗又将融入支离破碎的辉煌,和断壁残垣的艺术一起被历史的波涛卷入岁月深海。每一次战争之后,都会有人合掌虔诚地向上苍祈祷和平,小民站在将士、马匹留下足印后野草丛生的田地里祷告,希望和平可以筑成万民无饥的天下粮仓;帝王领嫔妃、子孙、群臣朝南而跪,希望和平使皇家香火不息、江山万年永固。历史的每一页都有血腥的场景,在一代传一代的叹息与撰书历史者掉落的泪水中,我们体会到战争的代价实在太大了,所以,让我们记住战争的苦痛,带着和平的心愿放飞手中的白鸽,微笑地,看着它融入那湛蓝的天空!

关于战争的名言

1、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在你快乐时结束。 ——马基雅弗

2、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 ——肖伯纳

3、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 ——史文明

4、战争是帝王的娱乐。 ——英国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6、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 ——塔西佗

7、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 ——查?埃利奥特

8、战争是死神的盛宴。 ——民谚

9、战争一开始,地狱之门便打开。 ——民谚

10、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 ——民谚

11、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 ——亚里士多德

12、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 ——普坦汉姆

13、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 ——富兰克林

14、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勇敢,勤劳。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民族(当然其他民族也有他们可爱之处,我们决不忽视这一点),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15、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毛泽东

篇四:和平的祈祷答案

和平的祈祷(周末练习答案)

课前预习作业:

1、比较《一个人的遭遇》与《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异同。

(1)两篇小说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的两个阵营,一个为保卫祖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研读作品,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它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

明确:《一个的遭遇》是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的创伤;《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则通过一位青年学生在战争中的感受,写战争对人性的毁灭。两部作品都有很强的冲击力,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战争对人的摧残:不义的战争不仅摧毁了文明成果,也摧残了人的心灵;正义的战争虽然能铸就英雄业绩,但是同样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 索科洛夫只想过太平的生活,这个要求并不高,但是战争摧毁了他的全部生活;《流》中的“我”根本还没有长大,就被赶到炮火之中,战争夺去了他的肢体,也结束了他的青春。

(2)两篇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同样遭遇了不幸,但有所不同,请作比较。

明确:对参战目的的认识上――索科洛夫知道自己是在保卫祖国,《流》中的“我”受了欺骗,没能认清法西斯侵略的本质。

对遭遇战争不幸的态度上――索科洛夫是悲伤的,《流》中的“我”则显得比较麻木。在对生活幸福的珍视上――索科洛夫比《流》中的“我”更加珍视幸福。

(3)两篇小说都用了“自白”的形式,但又有不同,试作比较。

明确:不同之处是:《遭》中索科洛尼是在和别人交流;而《流》中“我”是内心独白,是在和自己的心灵世界交流。

2、《一个人的遭遇》中,索科洛夫的命运是悲惨的,他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向陌生的“我”口述自己的经历的?根据他的叙述,你能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吗?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

明确:(1)索科洛夫饱受战争痛苦,他的叙述始终是伤感的,然而又流露出积分逆来顺受、几近麻木的心情。

(2)他忠厚朴实,在苦难中坚忍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依旧善良。

(3)读懂了索科洛夫的故事,就能感受到最后一节文字的震撼力。在战争中,最不幸的还不是失去生命的战士,而是无助的孤儿寡妇。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与怜悯,因此也不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主人为什么会哭。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而凡尼亚的挥动着的小手触动了有良知者的悲悯之心。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得战争的残酷。

(4)“我”不想让孩子看到经历过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从而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

3、阅读《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完成以下题目:

(1)请复述故事情节,填充下面的空格:

“我”是一名_________,受了____伤,但“我”始终想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才意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又是一名________,“我”对“我”所在的位置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以确认:这里是“我”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我”是一名德国士兵,受了战伤,但“我”始终想知道“我到底受的什么伤?”

最终伤口的包扎被解开,“我”才意识到:“我”失去了双臂和右腿。此时的“我”“失声呼叫”等。

“我”又是一名中学生,“我”对“我”所在的位置进行了反反复复的内心斗争和确认,最终由“我”所写的铭文得以确认:这里是“我”三个月前学美术绘画的母校。此时的“我”“惊骇万状”“感到有什么东西震撼了我内心某个隐秘的角落”等。

(2)选择文本中“我”在母校生活的细节填空并体悟:

别说再用“我”那双手去绘画去写字,就说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说_______________,这些已经成为了永远的不可能,如果“我”还能活下去的话,这些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悟:战争留下的不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大的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别说再用“我”那双手去绘画去写字,就说再跑到楼下去喝一杯牛奶、去违禁抽一支烟,再说厌你,这些已经成为了永远的不可能,如果“我”能活下去的话,这些就是“我”一辈子的奢望了。

体悟:战争留下的不仅是肉体上的创痛,更大的却是心灵上的巨大阵痛!

(3)阅读文本最后一句话“‘牛奶。’我喃喃地说??”和文本中相关段落,按照“我原以为??没想到??”句式进行串写。

示例:①我原以为受重伤后,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哪怕是得到别人的安慰;没想到我多次因疼痛难当而叫喊,却无人理会,面对的却是别人的“冷漠、无情”,“仿佛他们抬着我穿过一座死城博物馆”“我失声呼叫,医生和消防队员愕然地望着我,可是医生只耸了耸肩膀”??

串写:

②我原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原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②我原以为为了那句话,我的名字可以刻到“竖着更大的金色铁十字,装饰着更大的月桂花环石雕”的纪念碑上,如此青史留名,没想到“纪念碑并无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处都一样,都是按一种格式成批生产的,需要时,随便从哪个中心点都可以领到??”

③我原以为听到的炮声是多么的宽慰、惬意、粗犷、高雅,“是图画书里打仗的模样”,没想到那是“熊熊大火”“红光和黑烟交织”,它吞噬了我的双臂和右腿,让我欲生不能,欲死不能。花季的年龄,却过早地凋零了??

4、阅读《安妮日记》,思考安妮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明确:安妮是—个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热爱生命、渴望自由,乐观自信、执著理想的花季少女。面对“白天夜里任何时候,都有可怜无助的人被拖出家门”“人人都心惊胆战”“整个世界都在战争”的险恶形势,身处密室的她只能“从一个房间徘徊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会唱歌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用身子撞那沉暗的笼子的铁条”,‘‘只能隔着积满灰尘的黯沉沉的窗帘观看大自然”。但是她“从来不绝望”,将躲藏在密室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将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在偷听了荷兰总理波克斯坦的广播演说以后,她萌生了当—名记者或作家的愿望,决定用自己的目记记录这场战争和自己的思考。她在日记中写道“我怀着非比寻常的勇气面对人生。我觉得自己很坚强,很能肩负重担,很年轻,很自由!初次领悟这一点的时候,我很高兴,因为这表示我能比较自如地抵抗以后人生里的打击”。正因为怀有这样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所以在这个“理想都被摧毁,人性最坏的—面主宰世界,人人都怀疑真理、正义和上帝的时代”,安妮

没有抛弃理想,而是“紧抱着它们”,因为她坚信“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为此,“我必须执著我的理想。也许有那么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始终乐观地看待生活、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个犹太少女为我们树立的榜样。

5、把握文章大概内容,思考“安妮的日记中反映了哪些主题”?

明确:对战争的痛恨、战后的憧憬、对小伙伴的思念、对自由的向往。

篇五:和平 话题作文范文

和平 话题作文范文

战争,请远离地球

你可曾记得,那一天硝烟滚滚,那一时不见天日;那一刻,哭声和喊声,眼泪和鲜血堵住了你的耳朵和眼睛?

你可曾记得,冰冷的武器,荒凉的废墟,被还原了的空旷,死寂的世界?

在这一切发生之前,我想你应该只不过是个普通人,有着平凡的妻子儿女,平凡的生活。

可突然间什么都变了。你站在伊拉克的战场上,你不懂为什么时间与空间转换的如此之快。你耳边女儿的娇唤忽然化成炮火声,枪弹声冲进你的鼓膜,那声音如此刺耳,在天空中纷纷炸裂,引出灰黑色的气体,落入大地,用生命作为陪葬。

那一刻,你所有美好的希望与神圣的信仰全部破碎,它们在这场景面前显得一文不值。在这里你所做的只是举枪射击,杀死那些黑色皮肤,与你无法交流的无辜人们。你看着这个似乎连上帝都无法拯救的地方,你好像突然明白这就是战争。

从此,生活流水线一样,没有改变过。每天都有射击声,轰鸣声。死亡,奇巧地成为一种习惯。你明白你的身份,你是一名士兵,你要代表你的国家来到这个地方光明正大的进行一场不光明的掠夺。你很少举起枪,却也杀过人。你常常处身于战场,你低着头,不敢直视这个国家人民的眼神。你越来越面无表情,我却能听得到你的灵魂颤栗的声音。

三年过去,你终于即将坐上返程的飞机,你并没有太多的喜悦。你觉得喜悦不能洗刷,亦不能救赎你,乃至于你们的过错。你站在被你亲自毁灭的国土上久久凝视。良久,流下泯浊的眼泪。

在我看到一个美军流泪的照片时,这些话猛然闯入我心房。

我始终讨厌战争,即使有些人告诉我没有战争便没有进步。我只能说,说这种话的人,应亲自去炮火体验它的残酷。

那,请允许我许愿:希望某一天,这种情形会在地球上消失得不留痕迹。

伊拉克女孩,你别哭了!

硝烟弥漫在昔日家园的上空,炮声轰鸣、枪林弹雨的爪魔在威胁。远处一个小黄土包上,伊拉克女孩跪着,双手托着下巴,红红的眼睛无助地望着污浊的天空,晶莹的泪花开满地??

伊拉克女孩,你别哭了!失去了的书本帮助不了你,不是还有和你一起玩耍、爱着你的兄弟姐妹吗?想想兄弟姐妹们,不要再哭了好吗?

伊拉克女孩,你别哭了!失去了的兄弟姐妹无法帮助你,不是还有依然深爱着你的父亲母亲吗?父亲母亲抚育你,爱护你,为你献出一切的一切。想想你的父亲母亲,不要再哭了好吗?

伊拉克女孩,你别哭了!失去了的父亲母亲无法帮助你,不是还有伟大的祖国吗?伟大的祖国,会尽全力帮助你,为你排忧解难,你只要真诚地爱着祖国,祖国也会真诚地爱着你,你看,伟大的祖国不是已经挺身而出了,浴血奋战,誓死保护着你吗?想想自己的祖国,不要再哭了好吗?

伊拉克女孩!不要哭了!就算祖国这个巨人倒下,他也会像那夸父――头发变为竹林,身体变为大地,眼睛变为太阳和月亮,手杖变为长河,为你重建家园!就在夸父倒下的瞬间,全世界又有多少个热爱和平的巨人站起!永远也不会倒下的巨人们啊,有着超乎想象的伟大的力啊!他们会拥抱着你,保护着你,把那豺狼饿虎,毫不留情地踏扁,踏扁,踏扁啊!到那时, 伊拉克女孩,你就可以永远不用哭了!

那个时刻是不会远的,到那时,伊拉克女孩,你就可以永远不用哭了!那个幸福的时刻就要到了,就要到了!你看,那冲破硝烟,从光芒里展翅飞来的白鸽,正叼着一根翠绿的橄榄枝,微笑地注视着你,在为你舞蹈呢!

今夜星光灿烂

今夜,星光灿烂!浩瀚的天际中划过一颗流星,我默默地许下了一个小心愿,愿世界永远和平! ——题记

团团黑黑的硝烟还围绕在你的身边吗?轰隆的飞机还盘旋在你头顶上的那一片天空里

吗?哦,

伊拉克女孩,

你那双纯洁的双眼噙着泪水,

你无助的眼神充满了恐惧。

你在想什么?

是在想爸爸妈妈吗?你多想他们呀,

你是在怪他们心太狠,

扔下你一人孤零零的吗?不,

女孩,是那罪恶的子弹夺走了他们,夺走了你亲爱的爸爸妈妈。他们飞向了那美丽的天国, 但他们又何尝不想留下来陪你?

是在想那只可爱的小猫吗?小猫多温驯呀,

它才出生没多久,

全身洁白,

好可爱呀。

是,小猫呢?那只惟一能带给你慰藉的小猫呢?它已成了硝烟的殉葬品。

是在想那曾经美丽的故乡吗?家乡多美啊,

潺潺的流水丁咚响,

鸟儿在枝头唱着欢乐的

歌儿,

花儿在风中跳着迷人的舞蹈。

可是现在,

展现在你眼前的却是一片片废墟,

一幢幢摇

摇欲坠的房子,一棵棵烧焦的树木。这还是那美丽宁静的家园吗?小鸟呢?花儿呢?溪水

呢?

你哭了,哭得好伤心,好令人心痛!

哦,伊拉克女孩,别哭了。看,世界上那么多的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都关注

着你,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为你祈祷,祝你平安。他们是那么热爱和平!

哦,伊拉克女孩,别哭了。你知道吗?我,一个十四岁的中国女孩,连同我的同胞——

无数热爱和平的人们在牵挂着你,因为我们都热爱和平,憎恨战争。

哦,伊拉克女孩,抬头看看星空吧,今夜,星光为你灿烂。看,流星,让我们真诚地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让世界永远和平!

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潘基文先生:

您好!

我是中国的一名中学生,能给您写这封信,我深感荣幸与骄傲。我主要想和您谈谈自己对战争与和平的一点看法。

今天,我看到了一组伊拉克儿童祈祷和平的图片。许许多多本应该生活得无忧无虑的伊拉克儿童,在和平夜,点燃手中的蜡烛,用他们稚嫩而虔诚的心,祈祷和平。从他们饱含忧虑和悲伤的脸上,,我揪心地感觉到,战争已给这些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戕害。我想,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忘不了3月20日上午10点30分,美英悍然发动了对伊战争。这个曾是人类文明发源之地的两河流域,在轰鸣的炮火中变成了“人间炼狱”。

纵观人类历史,血与火的战争屡屡发生,战争留给我们什么呢?古人早就有“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的诗句,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让我们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吧。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这些战争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灾难,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折合成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又3个半月。参加战争的有6个大洲的33个国家,卷入人口达15亿多人,交战双方动员的兵力达6000多万人,其中伤亡3000多万人,因战争而死于饥饿和其他灾害的达1000万人左右,各交战国经济损失约为2700亿美元。时至今天,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1994年,在卢旺达的部族屠杀中,有50多万人被杀;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调集了1100多架战机,在为期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致使2000多万平民丧生!海湾战争,使1614203人丧生。其中667773名是5岁以下的儿童!战争使繁荣成为一片废墟,使安定幸福化为泡影,代之已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留给人们心灵深处难以愈合的伤痛。

无数的事实说明:战争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世界需要和平,人类需要和平。。我身为一名中学生,已经深深的体验到生命是弥足珍贵的了。我们在安享和平幸福,但依然还有一些人饱受战争之灾。我真诚地希望联合国能够担负起维护人类和平的重任,让蓝天,碧云,白鸽,回到伊拉克小朋友的身边,让和平永驻人间!

敬爱的潘基文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国家,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让那‘和平之花’开得更鲜艳;让和平之鸟在每一片蓝天上飞翔,让它给世界带来和平,让它给世界带来希望

此致

敬礼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张卓然

2004年9月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当猎猎东风吹拂起周公谨的衣襟:当曹孟德对酒当歌,横槊赋诗时:当刘备与诸葛亮稳坐荆州,遥望江畔人马厮杀时,众人不禁赞叹“千古风流人物”、“乱石豪杰”辈出。

一夜大火烧毁了几十里营寨,八十三万人马存活者有几?失败的固是曹操,可是遭罪的不仅仅是曹操,而是无数的生灵!

在三国“英雄”们的眼里,百姓-—草民,只是一块块奠基石。君不见,董卓率众“出征”无辜的草民,“男丁斩首,妇女充当官妓”,君不见徐州城里冲天的火光,而其目的仅为一座城池;君不见,战争起时,动辄“火烧连营”,“水淹七军”:君不见敌人追来,留下饥民殿后,而敌将军无一不是“趁势掩杀”一番。可是,那些为人主者,或者说渴望为人主者,却依然能够全身而退,能够“卷土重来”,有道是“江东弟子多才俊”,可这些才俊不是用来建设国家,发展生产的,而是那些“人主们”踏上帝王宝座的一块块垫脚石。

人民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成就了“风流人物”,成就了一代代天之骄子”,可是他们又是怎样对待人民的呢?所谓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不过是一时的感慨罢了,之后还不是年年征杀?坐拥天下后,还不是歌舞升平,声色犬马?而民众,不过是由战时的炮灰,演变成“太平盛世”的一只犬而已,在没有战争的年代继续发出“苛政猛于虎”的喟叹罢了。

帝王的利剑在鞍上不停地抽响,兵士们箭在弦上。东方熹明,枕戈待旦的双方的士卒混战一片,还美名曰:捐躯疆场。其中又有多少人再见明日的朝阳,能再孝奉年迈的高堂,能抚慰孤苦的发妻与儿郎?

陈尸遍野的土地何时能再长出稻粮?

河流里的血色浪花何时再唱出欢乐的歌谣?

人们多么想弃剑从犁,多么想铸剑为犁,再造田园美丽的风光。

可贪婪的恶魔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战争,背弃了和平。

当“一战”的硝烟未落,“二战”的硝烟又起。

当“二战”的战犯审判还未结束,“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又敲起了战鼓。

1991年的海湾战争还未在人们的记忆中退色,1998年美英的飞机又再度飞临中东的上空。而今“二河流域”硝烟再起,战争的阴霾再次笼罩在古巴比伦的上空。生灵涂炭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海晏河清,人们世世代代的追求。可是,何时才能够海不扬波?合时才能够海水清流?何时世界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而不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

那些拨动国家机器的穷兵黩武者,放下你们手中的屠刀,让和平鸽飞遍世界,让橄榄枝插遍世界,染绿世界!

让我们铸剑为犁,让世界洒满和平的阳光,让人间充满爱意!

和平的钟声何时向渴望和平的人们敲醒!

战争,多么敏感的字眼;战争,人们痛苦的回忆。

世界上,发生了数之不尽的战争,从原始人赤手空拳到先进且杀伤力,毁灭性极强的生化武器;这都是因为战争而产生的;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沉重的;战争,更是无奈的!

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因为人类是自私的;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便会发动战争;而在一次次的侵略成功后,人类并没有就此收敛,而是变得更加贪婪;而被侵略的人类也不会就这样罢手,他们会采取报复,有一次次地反抗。所以,战争的硝烟就一发不可收拾,熊熊燃烧,烧去了人类最淳朴的人道,良知...............

战争,又会带来什么?既有利又有弊吗?但是在我看来,战争只会带来危害:所谓的战争可以促进科技的发展,那简直是废话。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促进了核的发展,使核技术快速的提升;但却因此制造了原子弹,有了原子弹,便可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也就标志着人类将面临更大的灾难!

战争,留下的又是什么呢?留下的除了无尽的伤痛,还是无尽的伤痛;只要是战争的硝烟所弥漫之处,无不是笼罩在哭声,火光,血泊,侵略者无恶不作————烧,杀,抢,掠,淫,残无人道!就如“英法联军”入侵中国,闯进圆明园一般,因为圆明园的富丽堂皇,金银珠宝太过耀眼,所以“英法联军”就将东方的幻想艺术圆明园的一切洗劫一空;更令人憎恨的是为了销毁自己犯罪的证据,又将圆明园一火烧尽..........还有日军侵略中国的南京后,任意妄为,造成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使30万的中国同胞遇难;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痛苦的回忆,使人们永远的被恐惧,阴霾所笼罩着............

战争,给世界造成惨重的损失,给人类留下了不堪的回忆;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爆炸声,远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就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发生了大小战争总共不下400次;在两次世界的战中,人类更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战争给人类留下的是语言无法形容的悲伤............

我们多么渴望和平啊,我们多么希望战争留下的碳火不在因风燃烧,那多好啊!什么时候才能听到和平的钟声向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呢?何时才能过上纯朴的桃园生活呢?又在什么时候世界才能做到真正的铸剑为犁呢?

让我们一起携手,丢弃武器,高唱和平之歌,放飞理想之鸽,共同创建一个理想的和谐的社会!

春望 改写

在此停留已半年有余了。曾经繁华拥挤的街上只留下一片孤寂;偶见几位衣衫褴褛的难兄难弟倚在古树边度日如年,探入口袋发现自己竟也是身无分文。罢了,说不定几日后,我

也和他们一样了,到那时,谁又来施舍于我呢?

建国时铺设的石板路已是破旧不堪,裂纹如蛛网般遍布,从裂隙中钻出几根多不多少不少绿不绿黄不黄的无名野草, 叶长长地匍匐在地,却又被逃难的脚踩踏成一片模糊。与草一样不堪却相伴甚久的就是路边门窗尽碎的民房了,外墙面尽黑灰,未烧尽的柴草还散落在墙角,黑的,微风一过,便粉碎了。屋里,更是狼藉,遍地碎砖破瓦,能拿动的东西都没了,拿不动的便成了一文不值的尘土。

城门是紧闭的, 几个凶神恶煞手持刀枪站在那里,虎视眈眈。

城内惟一可以登上远眺的是一座被洗劫一空的酒楼,于是,那儿就成了我半年来最常去的地方。可远眺又能眺到什么呢?无非就是那些血色半年未退的接天黄土,是红的,血红的。

至德是个多难的年代。

多难是否又是早已注定好了呢?

开 元 的 功 臣 玄 宗 也 是 个 罪人,李林甫也是,安、史更是。于是乎,几个罪人加在了一起,就之乎者也的天下四分了。即便是颜真卿、张巡、郭子仪再如何奋战,也终有了潼关失守、马嵬坡之变,也终于有了玄宗赐死杨贵妃的悲剧。

可想想自己,又能干什么呢?发簪早已摇摇欲坠,没剩几根的头发更是大有一夜全白的架势,可就

算是满头黑发,又能如何呢?

与家人失去联络已久。

在如此凄凉荒芜之地, 思乡之情就愈发浓重。 每每动情之时便愁绪满心头,泪,也就理所当然地落地了。 偶有几次落在杂草野花之上,便如朝霞般溅开。 此刻若有报告家人消息的书信,我宁愿用几万两黄金来换取。 可是,又哪来的钱呢?

路旁的草已有近半人高,风一撩过,就成海了。

或许,野草的生命是顽强的,可人不是。

连年的灾害让不少人死于非命,就连曾经“车辚辚,马萧萧”的军队也是流血成海,白骨无人收。可谁又能,又有能力来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呢?

若李世民看到这一切又会如何呢?

莫不是他也要感慨道只剩山河了?!"

守望和平

梦里依然是花开花落,我的花园依旧那般,荡漾着梦魇般的宁静。田间那片清澈的绿或许正是为这种寂寥的和平所庆幸,在风中轻轻地摇曳着,摇曳着??

忽然间,梦中的花,细细碎碎地落了,我的家园,已不再是那般平静。一群强盗闯入了家园,残酷的枪林弹雨打破了这静谧了五千年的和平。阳光,已不是往日的灿烂,如此暗淡。耀眼的青石板受着耻辱的践踏;一片青瓦红砖沉浸在火焰的洗礼中,用无声的痛苦诉说着屈辱。

石径旁,孩童们摇着小手号啕大哭,呼唤着失散的妈妈,或是母亲悲哀地嘶喊着那故去的亲儿;河岸边的小镇,飘来一阵阵凄楚的呜咽,那一片撕心裂肺的痛楚,那一声悲惨的啜泣。然而,那风中摇曳着的绿,已是燃尽的残烛;那寂寥的和平,早幻作凄楚的泪。

于是乎就有了一帮英豪。为了结束这场硝烟弥漫的浩劫,他们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建起坚固的围墙,去抵挡那冷酷的荷枪实弹。金戈铁马,沙场枭雄,多少千古佳话,流传至今;多少英雄儿女,战死疆场,那滚烫的鲜血换回了那沉睡多年的记忆——和平。强盗被赶走了,梦中坠落了的花嫣然绽放,我的家园重拾那失去的平静。

孩童时代的我们,不知如何去面对60年前的屈辱,只是依稀记得,老师的谆谆教导: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守住如今的和平生活,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别让屈辱再次践踏我们的家园。

我是一只和平鸽

在无数次地被人们作为和平的象征物放飞,我便承担起这个传递和平的责任,我是传递和平的使者——和平鸽。

有一次,我飞到了中国南京。这里硝烟、浓烈的尸臭与血腥迷漫了这座城市,黑暗与死亡笼罩着惊慌失措的人们。难民们不知所措的狂奔逃命,哭喊声,惊叫声,和那一双双失神的眼睛,饱受摧残的憔悴的面容,更给这城市増添了几分恐慌。我看见日本侵略者用以铅丝将那些南京难民捆绑,驱至悬崖,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看见他们还玩起了杀人游戏,挥舞军刀,一路砍杀,惨不忍睹。可是,我只能这么眼睁睁地看着,看着那些难民一个一个倒下,看着南京城尸体成堆、血流成河,我却无能为力。

在中国南京看到的悲哀的、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以让我身心疲惫,我便离开了南京,来到了南斯拉夫中的一个小城市——克拉库耶伐次。经过了长途跋涉,我已经十分疲惫,在加上“克拉库耶伐次”连绵阴雨,我的翅膀已经是了,飞不了多远,我只好早一处地方休息,可是找了好久也不见一点遮蔽之地,地上到处是瓦砾烧焦的木头,土地贫瘠,放眼望去,不见一块绿色,也不见一棵树木。飞过一个像是营地的地方时,我看见了一批批的“克拉库耶伐次”人民被一些纳粹士兵押了进去。我有些好奇,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就跟了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黑暗的、拥挤的集中营,难民们几百人住在一个营帐里面,他们没有东西吃,晚上没有毯子,有些人身上满是伤痕,衣衫褴褛,有些人脸色惨白,惊恐地望着四周。这时,有几个纳粹士兵进来了,他们似乎是命令这些难民出去。我本以为是要放他们出去,可是却看到有人在祷告、有人在拿着笔和小纸片在写着什么。出了集中营,我才明白刚刚那些人是在干什么,他们是在做临死之前的最后一件事情。这些要去赴死的人们中有工人、牧师、教师,甚至还有四五年级的学生。那些才刚刚体会到人生的乐趣的天真的儿童,此刻却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我流下了悲伤和愤怒的眼泪。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