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非语言沟通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2:37:19 作文素材
非语言沟通论文作文素材

篇一:非语言沟通论文

非语言沟通的学习

小张是一家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主管。他所在公司需要招聘一名文员,要求英语专业的女性。作为一家全国知名公司,招聘消息在网上发布后没多久,就接到了大量的求职信。 经过层层考核,留下了三个实力相当的应征者,小张让这三个人写一篇800字以内的中文作文,一方面考察她们的文字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他要通过分析笔迹来判断谁最合适这个岗位。

A小姐:英语水准和中文表达能力都极其出色,而且由于她看过很多书,谈吐非常得体。在面试时,小张对她的印象很好,已经把她作为第一考虑人选。但通过仔细研究她的笔迹后小张发现,她的字体非常大、棱角过于突出,经常有一些竖笔画划到下一行的现象。通篇有一种不可一世、压倒一切的霸气。经过分析,小张认为她是个很有才气同时又很有野心的女孩,她不会安心于终日做一些琐碎日常的工作。而且由于她自信心极强,她字体反映出的不可一世,让她也不可能很随和地与部门的人相处。而且作为经理,会非常难领导这样的下属。有这样字体的女孩子更适合做行销、业务等能带来高度挑战感的工作。所以小张选择了放弃她。

B小姐:人长得非常漂亮,口齿伶俐,在面试时的一问一答都反应机灵而敏捷。她的英语口语非常出色。但小张在研究她的笔迹后发现,她的字体非常小而粘连,弱弱娇娇,字没有一点骨架,有很强的讨好别人的谄媚之相。研究后小张强烈地感觉这是个心胸很小、娇滴滴的、吃不了一点苦的而且还有极强虚荣心的人。

C小姐:表面看她没有任何优势,她是通过英语自学考试拿到的英语本科文凭,无法与其他人光鲜的大学背景相比。虽然通过考试发现她英语口语和写作都不错,但由于人长得非常不起眼,而且说话很少、声音很轻,刚面试时她没给小张留下什么印象。恰恰是她的字让小张立刻注意了她。她的字写得娟秀清爽整齐,笔压很轻,通篇干干净净,字的大小非常均匀,而且字体中适度的棱角让字体很有个性,但这种棱角又没有咄咄逼人的压迫之气。从她的字可以判断出来她做事非常认真仔细,自律意识很强且安心做日常琐碎的工作。她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但又不至于没有团队精神。

在笔迹分析的帮助下,小张选择了C小姐作部门文员。半年过去了,事实证实她的性格走向完全与小张当初的判断相符:她敬业且高效,严谨且认真,她将部门的日常工作处理得非常好。

正如案例中所显示的那样,没有语言并不意味着没有沟通。字迹也可以成为一种非语言沟通的形式,传递更多的、更加真实和客观的信号。

事实证明,对信息的理解经常不光需要听口头语言的,实际上,非语言提示比语言提示更加有力。这些提示包括目光的沟通、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空间、时间、距离和外表等。所有这些提示都会对接收者如何解释或解码信息产生影响。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非语言文字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非语言沟通是相对于语言沟通而言的。人们利用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距离、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实物标志、色彩、绘画、音乐、舞蹈、图像和装饰等来表达思想、情感、态度和意向。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往往会发现,有时非语言沟通可以起到语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一个人的手势、表情、眼神、笑声等都可以说话或传情。所以,非言语沟通不仅是利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补充,而且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是人的情绪和情感、态度和兴趣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感应。在沟通中,信息的内容部分往往通过语言来表达,而非语言则作为提供解释内容的框架,来表达信息的相关部分。因此非语言沟通常被错误地认为是辅助性或支持性角色。

非语言沟通的方式:

1、标记语言。

如聋哑人的手语、旗语,交通警的指挥手势,裁判的手势,以及人们惯用的一些表意手势,如“OK”和胜利的“V”等。如基督教的十字,伊斯兰教的新月,美元的$符号以及许多现代企业的标识。

2、动作语言。

例如,饭桌上的吃相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一位顾客在排队,他不停地把口袋里的硬币弄得叮当响,这清楚地表明他很着急。在柜台前,拿起又放下,显示出她拿不定注意。

3、物体语言。

总把办公物品摆放很整齐的人,能看出他是个干净利落,讲效率的人;穿衣追求质地,不跟时尚跑,这样的人一定有品味有档次。

非语言沟通的特点:

1.普遍性。在人类沟通过程中,几乎每个人从小就自觉不自觉地学会了非语言沟通的能力。据考证,这种沟通能力的获得是人类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本能。人类产生以后,就开始了人与自然界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活动,这种非语言沟通是人们在语言符号产生之前就已是最重要的沟通形式了。随着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人们的非语言沟通能力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种非语言沟通能力不仅中国人有,外国人也有。不过,由于各国文化的不同,这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就一般意义上来讲,与各国各民族所用的语言比较起来,非语言沟通的信息共享更强一些。国际音乐节和舞蹈节邀请了许多国家的歌唱家一起同台演出,有时并不需要说同样的语言。音乐和舞蹈可以跨越语言障碍进行人与人之间的非语言沟通与交流。

2.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决定了其特有的非语言沟通符号。例如,在我国的侗族,如果不会唱侗族大歌就几乎被人视为残废;比较典型的人际沟通例子是人们通过握手、拥抱和亲吻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欢迎和爱抚。在欧洲一些国家,亲吻、亲鼻是一种礼节,是一种友好热情的表示,尤其是对女性而言。但中国人往往不太习惯,而更习惯以握手的方式来表达同样的感情。

3.社会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人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都对非言语沟通产生影响。社会中的不同职业角色,不同阶层都对非言语沟通有着较细微的规定性,如有些年轻人喜欢以相互用手拍肩膀以示友好或表示“哥们儿”。然而,如果用同等方式去向父母亲或年龄较大的长辈使用同样的方式来表达友好就显得缺乏礼貌了。

4.审美性。非语言沟通所表现的行为举止是一种美的体现。对此类行为的认同的基础是人们的审美观念。人们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年龄、经历有着很大关系,例如人的仪表美就是一个有争论的题目。对女人梳妆打扮、抹胭脂、搽口红、戴首饰等是一种美的表达,但也有可能给别人传达一种过分轻浮的信息。如果沟通的参与者意见不一致,对外在美所体现的心灵美看法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际沟通。

5.规范性。这种规范性是指一个社会群体或一个民族受着特定文化传统的影响,长期以来对非语言沟通所产生的社会认同。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有着被大家承认的行为举止准则,在运用非语言符号时,要考虑沟通对象的文化因素、民族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因素、心理因素、社会道德因素等等。一旦忽略了某种非语言符号所特有的规范性,便会造成误解和障碍。

6.情境性。非语言沟通一般不能够单独使用,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条件、环境背景、包括与相应语言情境的配合。只有那些善于将非语言符号与真实环境背景联系起来的人,才能使非语言符号运用得准确、适当。

非语言沟通的作用:

长期以来,非语言符号可用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这些已被人们所熟悉。有人估计,人的脸部能表现出约25万种不同的信息,教室内可以有7000多种课堂手势,这些非语言符号都有着丰富的含义。在特定的场合,非语言符号都可起到特有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种:

(一)表情答意作用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普遍运用较多的非言语工具是目光语和手势语,目光语和手势语等非言语在许多情况下具有语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表情答意作用。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能明显、自然、准确地展示自身的心理活动。眼神是传递信息十分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不同的眼神可起到不同的作用。在人际沟通中,目光语可以表现多种感情,根据情境不同,即可表示情意绵绵,暗送秋波;也可以表示横眉冷对,寒气逼人等。目光语通常有以下几种作用:提供信息;调节互动;启发引导;告诫批评;表达关系。如护士在为服务对象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手术后病人投以询问的目光,对年老体弱者投以关爱的目光,对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的病人投以鼓励的目光,而对神志清醒的不合作的病人投以责备、批评的目光。此时虽没有语言行为,但却更能使病人感到愉快,得到鼓励,或产生内疚。同样,病人一个赞许的目光,可使护理人员消除身体疲劳,感受到自身工作的价值。

手势是有声语言的延伸,是非言语中重要的表达方式,富有极强的表情达意的功能,表达的信息丰富多彩。如病人刚入院时,护士手掌心朝上,引导病人到床边,表示礼貌;病人出院时,挥动单手表示辞别、再见;儿童接受注射治疗后,竖大拇指表示好样的、棒极了;术后病人示意下床活动时,OK手势表示支持和允许;如病情不允许离床活动,则摆手表示不同意;当学生在犯错误后及时承认错误并积极改正,老师拍拍学生的肩予以肯定;或者学生在回答出自己提出的问题后能竖起大拇指,得到的效果胜过口头表示。但手势语可因民族、国家、地区的不同所表达的含义不同。因此,如医院有外宾时应谨慎使用。

(二)表达友善与鼓励

一个和蔼亲切的表情向他人传递了相互友好的关系,而一副生硬的面孔则向他人传递着冷漠和疏远的关系信号。在现实生活中,微笑是礼貌待人的基本要求,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微笑是一种知心会意、表示友好的笑,是在社交场合中最有吸引力、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既悦己又悦人。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找100人作为受试者,让他们根据陌生人的照片进行判断,说出对哪些人的印象最好,哪些人的品德和能力更强。结果90%的受试者指出面带微笑的人的能力、品行最好,给人留下最好的印象。由此可见,微笑对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面试中,应聘者应把微笑贯穿于面试的全过程,以真诚的微笑向面试官传递出友善、关注、尊重、理解等信息,建立在面试官心中的良好形象,进而增加面试成功的概率。对面试官来说,适时的微笑也有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围,适度的微笑往往给予初次面试的应聘者莫大地鼓励,从而有助于面试的顺利进行。

面部表情是有效沟通的世界通用的语言,不同国家或不同文化对面部表情的解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如日本人在任何时候对客人总是笑脸相迎和相送,哪怕是家人去世,而国人就明显不同)。人类的各种情感都可非常灵敏地通过面部表情反映出来,面部表情的变化是十分迅速、敏捷和细致的,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感情,传递信息。

(三)逼真的替代

在非语言沟通中有一种有声沟通在日常生活、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广泛,它是通过发音器官或身体的某部分所发出的非语言性声音而进行的沟通方式,主要表现在人们说话时的声调高低、强弱和抑扬顿挫的掌握上或说话的停顿和沉默会产生言外之意的效果。在噪声较大的工地或停车场,人们无法听见对方的讲话,便可以用手势来指挥吊车的工作、停车的位置和

距离;在实弹射击场要求要有紧张、严肃的氛围,老师在学生射击过程中,除在射击前和射击结束时下达正常的口令外,在射击过程中不针对单个或部分学生下达口令,只是简短提示,以免惊吓其他学生而发生意外事故。

在一定的场景下,我们会发现,即使对方没有说一句话,但我们从对方的表情上已经了解到对方的意思。当一个人不能听或者说时,非言语符号常常代替言语来表达意思。这种替代是有条件的,即一定是同样文化氛围或者是普遍被人们认同的规则下才能应用,否则便容易引起误解。

(四)相互了解,增进感情

在沟通过程中,倾听和讲话一样具有说服力。因为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话,则表示倾听者对讲话人的看法很重视,能使对方对你产生信赖和好感,使讲话者形成愉悦、宽容的心理。在大多情况下,听一番思想活跃、观点新颖、信息量大、情感波动较大的谈话,倾听者甚至比谈话者还要疲功,这就需要积极的倾听。要求倾听者聚精会神,积极调动知识、经验储备及感情等,使大脑处于紧张状态,接受信号后,立即加以识别、归类、解码,做出相应的反应,表示出理解或疑惑、支持或反对、愉快或难受等。适当的倾听对对方的一种尊重和可获得对方的信任。

在复杂的商场上,倾听使你更真实的了解对方的立场、观点、态度,了解对方的沟通方式、内部关系,甚至是小组内成员意见的分歧,从而使你掌握谈判的主动权。不能否认,谈话者也会利用讲话的机会,向你传递错误的信息或是对他有利的情报。这就需要倾听者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不断进行分、过渡,确定哪些是正确的信息,哪些是错误的信息,哪些是对方的烟幕,进而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使对方变得不那么固执己见,更有利于达成一个双方都妥协的协议。监狱警察在与服刑人员初次建立了良好印象后,监狱警察便成了部分服刑人员在临时环境中的倾诉对象。而作为听者不是简单的“听”,其中的技巧若能掌握适度,不仅仅是得到服刑人员的信任,对方也认为获得了尊重,双方之间的距离必然会拉近,倾听者更能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部分家庭情况及其思想动态,在沟通过程中还可以发掘重要线索,有利于公安机关及时给予他们所需的疏导和帮教。

总之,非语言行为是伴随语言行为发生的,是深动的、持续的,它可更直观形象地表达语言行为所表达的意思,比语言行为更接近事实。特定环境下的非语言行为具有特定的意义,它能够稳定对方的情绪,改善对方不良的心理状态,增强对方的信心,使交流的氛围更和谐,使对方得到关爱、体贴,更多一份理解和同情。交流双方可通过观察对方的表情、动作、手势等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满足对方的生理及心理的需要。由此可见,交流双方恰到好处的应用非语言沟通,能弥补某些状态下语言交流的不足,促进双方沟通,提高交流质量。通过学习,今后应多应用非语言沟通,更多认识了非语言沟通带来的益处,应该好好利用。

篇二:非语言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论文

浅谈非语言沟通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非语言沟通在课堂教学中有着特别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表情、目光、声音、姿势、空间和物体等六个方面介绍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非语言沟通;课堂教学;应用

非语言沟通是指除语言以外的信息传递方式,主要指通过表情、目光、姿势和手势、空间距离、外观等表达信息的视觉通道和通过音量、声调、语速、节奏等表达信息的类语言通道。通常情况下,课堂教学中非语言沟通的有效运用,有助于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非语言沟通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加强教学信息反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mehrabian通过实验发现:一个信息的总效果=7%的言词+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即信息沟通总效果的93%是靠非语言沟通来实现的。当非语言沟通应用于课堂教学时,可以突破语言沟通的局限性,传递丰富的信息,无论是教师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还是语音语调都可以对课堂语言沟通起着深化和补充作用。

2、集中学生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效果与学生的注意力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抑扬的语气语调、得体的肢体动作、恰当的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沟通的合理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的语言表达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

具影响力和感染力,可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3、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营造和谐氛围

课堂教学双边活动中,师生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同时也进行着情感的交流。教师通过非语言沟通,可将较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微妙的情绪情感传递给学生,同时也能通过学生的非语言行为感知其学习的状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认识和情感产生共鸣和互动,促进构建教与学的和谐局面。

4、发挥教师示范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与技能传播的阵地,更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心灵交融的舞台。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或是一种表情,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潜能,甚至触动学生的心灵,可能会影响改变学生对人生的看法。因此教师应注意发挥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通过无言的身教,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非语言沟通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表情沟通。

表情指人们表现在面部的思想感情,人的情感活动经常有意无意地通过面部表情显示出来。课堂教学中,当教师面带微笑,呈现给学生热情开朗、和蔼可亲的表情时,可以激励鼓舞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融洽的气氛,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行为。但在教学沟通中,教师应注意表情不宜过于随便或严肃,要根据教学内

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表情,让学生感受到鼓励或接受良性暗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

2、利用目光沟通。

心理学研究表明:眼睛是心灵的镜子,最能反映内心的真实世界。教师通过目光与学生进行沟通,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同时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目光、表情、动作等不同反应,可以及时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当学生心不在焉时,教师可以通过真诚的目光沟通,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用目光交流时,要注视到每一个学生,同时要注意把握目光沟通的时间、程度,以便正确传达不同的信息。

3、利用声音沟通。

研究表明40%的学生对声音敏感,容易被抑扬顿挫的语调吸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通过声音沟通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注意语音高低适中,语调抑扬顿挫,语速急缓适度,并通过停顿、重音强调重点,这样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师语言表达,准确地传达教学的信息。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声音洪亮,情绪饱满,就有助于激发感染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音调平淡,声音较小,就容易使学生倦怠。

4、利用姿势沟通。

姿势沟通具有简单明了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教师的精神状态和文化修养。课堂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教师要特别注意身教重于言教,从站立、行走、稍息等姿势应体现教师的素养、

气质与风范,令学生尊敬、信赖,给学生以鼓舞。同时,注意通过身体姿势的变化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如教师身体轻微前倾,轻微点头,利用适当的手势等辅助语言表达,学生会在无形中受到鼓励,增强自信心,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5、利用空间沟通

人类学家霍尔把人际空间分为私密空间、个人空间、社会空间、公共空间四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合理把握师生间的空间距离,可以通过变换自己在教室内的位置,产生不同的沟通效应,如教师站在讲台前,可暗示学生集中精力,注意听讲;教师站在座位通道,周围学生就会有所收敛;教师走近某学生身边暗示批评时,既能达到警示的作用,又能顾及到学生的自尊,比在讲台前直接点名批评效果更好。但要注意在教室内移动的频率与速度要适中,不能过频过快。

6、利用物体沟通。

技工院校的课学教学不仅传授基础知识,更是基本技能提升的场所。借助于模型、实物等非语言沟通,可更直观形象地传递知识、技能、情感的信息,比语言沟通更接近事实。尤其是实训示范演练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展示并利用物体的直观性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学生学会观察,教学生学会操作,教学生学会思考,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

三、课堂教学中非语言沟通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选择符合教学情境的沟通方式。

教师的非语言沟通不同于舞台表演,必须与教学内容、课堂气氛、课堂具体教学情景和学生个体情况相协调。首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服从课堂教学的需要,突出非语言沟通的主要意图;其次应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适度运用非语言沟通表情达意。教师要注意用真面部表情、用准目光语言、用活姿势语言等,才能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非语言沟通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注意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个性特点不尽相同。运用非言语与学生沟通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学生的情感、认知等方面的需求,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只有实施因材施教的非言语沟通方式,才能确保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注意师生非语言沟通的双向交流。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非语言沟通的合理应用,更要注意及时捕捉、辨识学生的表情、动作、手势等非语言信息,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把握课堂教学的动态变化,适时调整教学的节奏。通过师生互动的非言语沟通,有利于实现教师的主动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有效沟通,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4、注意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的有机结合。

研究表明,语言和非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是最有效的信息传递。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沟通往往伴随着语言沟通发生,特定环境下

篇三:论非言语沟通的作用(农大传播与沟通课程论文)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02 传播与沟通

论文题目:论非言语沟通的作用

学生姓名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2012年2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摘要:本文从非言语沟通的概念及特点入手,详细阐述非言语沟通在实际交流中的作用。告诉人们要学会运用自己的仪表、动作、面部表情等来表达思想感情。适时准确地运用非言语沟通技巧,对于协调双方关系、提高交流质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非言语沟通 交流 特点 作用

目 录

1非言语沟通的概念 ········································································ 1 2非言语沟通的特点 ········································································ 1

2.1无意识性 ··················································································· 1

2.2情境性 ······················································································ 1

2.3可信性 ······················································································ 1

2.4个性化 ······················································································ 1 3非言语沟通的作用 ········································································ 2

3.1丰富讲话内容,强化表达的效果 ··················································· 2

3.2替代语言表达意思 ······································································ 2

3.3表达情感的作用 ········································································· 3 4 结论 ······························································································ 4 参考文献 ·························································································· 4

1. 非言语沟通的概念

非言语沟通是相对于言语沟通而言的,是指通过非言语文字符号进行信息交流沟通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利用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距离、触摸行为、声音暗示、服饰、实物和符号标志、绘画、舞蹈等来表达思想、情感、态度和意向等信息。

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会发现,有时候非言语沟通可以起到语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一个人的手势、表情、眼神、笑声等都可以说话或传情。所以非言语沟通是人们经常应用并且不被人们注意的沟通表达方式,它比语言沟通更常见,也更富有表达力。

2. 非言语沟通的特点

2.1无意识性

一个人的非言语行为更多的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基本都是无意识的反应。例如: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站在一起时,保持的距离比与自己喜欢的人要远些;生气或不高兴时会不自觉得皱眉、叹气。

2.2情境性

与语言沟通一样,非言语沟通适用于特定的情境中,它一般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环境背景及相应语言情境,情境左右着非语言符号的含义。相同的非语言符号,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同样是拍桌子,可能是“拍案而起”,表示怒不可遏;也可能是“拍案叫绝”,表示赞赏至极。只有那些善于将非语言符号与真实环境背景联系起来的人,才能使非语言符号运用得准确、适当。

2.3可信性

当某人说他毫不畏惧的时候,他的手却在发抖,那么我们更相信他是在害怕。由于语言信息受理性意识的控制,容易作假,人体语言则不同,人体语言大都发自内心深处,极难压抑和掩盖。英国心理学家阿盖依尔等人的研究发现:当语言信号与非语言信号所代表的意义不一样时,人们相信的是非语言所代表的意义。

2.4个性化

一个人的肢体语言,同说话人的性格、气质是紧密相关的,开朗敏捷的人同内向稳重的人的手势、动作和表情肯定是有明显差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肢体语言,它体现了个性特征,人们时常从一个人的非言语表现来解读他的个性。

3. 非言语沟通的作用

美国口语学者雷德蒙·罗斯(R·Rose 1986)认为,在人际传播活动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中,有65%的信息是非语言符号传达的,其中仅仅是面部表情就可传递65%中的55%的信息。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信息冲击力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的语调+38%的声音+55%的表情。由此可见非言语沟通的在人类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丰富讲话内容,强化表达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通常用语言来沟通思想,表达情感,但有时却有词不达意或对方听不清楚的时候,因此就需要使用语言沟通的同时附带有相应的表情或其他非语言符号来帮助沟通,对语言的内容加以说明、强调,使自己的意图得到更充分、生动、具体、完善的表达。

例如:我们在用语言夸奖别人的同时,还向对方竖起大拇指,借以增强这种赞美的意思。

幼儿老师在教学生cold、hot等词时,可以做出很冷、很热的样子,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激发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3.2替代语言表达意思。

语言符号在信息传播时,由于受到时间、空间及某些特别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或限制,需要非语言符号进行替代,才能够完成信息的传播与相互沟通。这时候,非言语沟通就起到了代替言语沟通表达意思的作用。例如:在噪声较大的厂房里,人们无法听清操作工的讲话,这时便可以用手势来指挥吊车工作及相互交流。又如:聋哑人的手语、交通警察的指挥手势,裁判的手势等,都形象逼真地替代语言达到有效的沟通效果。

在一定条件下,作为非语言符号中的肢体语言不但能取代言语沟通,而且能起到无法被言语沟通所取代的独特作用。如我国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面对司马懿15万大军临城下,命令打开城门,让一群老弱残兵清扫街道,而自己却稳坐城楼之上饮酒弹唱,神态自若,曲调悠扬,笑容可掬。司马懿反复观察,思考

篇四:非语言沟通及其作用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语言并非是人类唯一的交流沟通方法,其实非言语沟通也是人们经常在应用的,并且是不被人们注意的沟通表达方式,他比言语交流更为常见,也更具有表达力。本文通过对非言语沟通的概念、重要性的介绍,以及相关理论、实际操作的探讨,概述了非语言沟通在当今整个社会交涉活动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非言语沟通;交流;专注度;首因印象;镜面效应;高姿态

在当今这个发展迅猛的信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非仅仅只局限于通过语言和 文字这种单一的沟通方式来进行,而是更多的利用大量非语言文字的形式来进行信息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传播。所谓非言语沟通就是指通过非言论、文字、符 号、的形式进行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包括:人类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距离、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实物标志、符号标志、色彩、 绘画、音乐、网 络、舞蹈、图象和装饰等等,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态度和意向。

非言语沟通具有六个特点,分别为:普遍性、民族性、社会性、审美性、规范性、情境性。

二.重要性

非言语符号在沟通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用来进行交流情感,沟通思想、传递信息,在特定的场合,非言语符号都可以起到特定的作用

1.首因效应:不可忽视的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是交际心理中较重要的名词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

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是面带微笑,这样可能获得热情、善良、友好、诚挚的印象;其次应使自己显得整洁,整洁容易留下严谨、自爱、有修养的第一印象,尽管

这种印象并不准确,可对我们的推销总是有益处;第三使自己显得可爱可敬,这一必须由我们的言谈、举止、礼仪等来完成;最后尽量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在对方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会左右对方未来很长时间对您的判断。

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您的硬件完备。这就需要你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

2.总体归纳起来,非言语沟通可以分成以下几种功能:(一)重复或加深印象、(二)替代言语、(四)调整或控制言语。

长期以来,非语言符号可用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这些已被人们所熟悉。有人估计,人的脸部能表现出约25万种不同的信息,教室内可以有7000多种课堂手势,这些非语言符号都有着丰富的含义。[2]在特定的场合,非语言符号都可起到特有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种:

二、实际操作

镜面效应

当今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讨的一个的基本假设是:员工的心态与贡献决定企业经营的绩效与盛衰,企业的发展与业绩决定员工的稳定与开发。在倡导“以人 为本”的理论与实践中,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几乎不存异议,但是,是否良好的企业发展态势必然造就和开发出稳定且高绩效的员工队伍,基于以下实例和相 应理论分析,不敢苟同。

“镜面效应”影响着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要消除“镜面效应”,除了全面寻求其形成的原因以外,就必须“对症下药”,顺应企业发展的方向,牢牢抓住员工心理,持续且最大限度激发地员工的贡献热情,使员工与企业紧密联系为一体。具体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持续激励,及时回报

二、重视沟通,显示尊重。

三、澄清误解、主动规划。

四、放眼四周、斩尽诱因。

专注度,决定你是平庸还是出色

第一种,是“站卫兵型”。他只站在定点上,一定要等别人过来发问,才开口回答。

第二种,是“蛙人型”。这就比较积极了,属于会主动出击的两栖部队。

第 三种,是“刺客型”。到这种程度,即使有人无声无息地站在附近,他都能自动察觉,解决客人的问题。

当 然,要每分每秒都维持极高的专注度,必须通过训练再来,

专注度是决定专业非常重要的元素。工作同时,要掌握到人、事、物等各种细节的差异的技能。 其 实不管什么工作,只要想做好,都需要专注度。专注度的强弱,决定了最终你是一名平庸还是出色的工作者。

指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他人抱有宽容、谅解的态度。

三、结语

总之,非言语行为是伴随语言行为发生的,是深动的、持续的,它可更直观形象地表达语言行为所表达的意思,比语言行为更接近事实。特定环境下的非语言行为具有特定的意义,它能够稳定对方的情绪,改善对方不良的心理状态,增强对方的信心,使交流的氛围更和谐,使对方得到关爱、体贴,更多一份理解和同情。交流双方可通过观察对方的表情、动作、手势等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满足对方的生理及心理的需要。由此可见,交流双方恰到好处的应用非言语行为,能弥补某些状态下语言交流的不足,促进双方沟通,提高交流质量。

篇五:跨文化沟通论文

谈蒙汉间语言和非语言的跨文化沟通

【摘 要】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因文化背景是不同的,其在语言和非语言及文化影响也各不相同。本文从语言和非语言两方面来分析蒙汉间的跨文化沟通的问题,试图从中找到最好的跨文化沟通方式。

【关键词】蒙汉 语言与非语言 跨文化沟通

一、沟通和跨文化沟通的定义

沟通就是信息传与受的行为,发送者凭借一定的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

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是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包括声音语气(比如音乐)、肢体动作(比如手势、舞蹈、武术、体育运动等)最有效的沟通是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结合。

跨文化沟通(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通常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发生的沟通行为。因为地域不同、种族不同等因素导致文化差异,因此,跨文化沟通可能发生在国际间,也能发生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

二、跨文化沟通的语言和非语言的含义

在跨文化沟通方式上,有着语言和非语言的差别。

(一)语言

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和表现形式;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

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

语言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逐渐在增多的跨文化交流方式之一,即为找到共同的语言;

(二)非语言

非语言沟通是相对于语言沟通而言的,是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在沟通中,信息的内容部分往往通过语言来表达,而非语言则作为提供解释内容的框架,来表达信息的相关部分。

非言语行是我们的文化常识——我们的看法是适当的,正常的、有效的沟通———使用不同的系统关系的理解手势、姿势、沉默、空间关系、情感表达、触摸、外貌、及其他非语言的暗示。

三、蒙古语和汉语的差异

(一)蒙古语

蒙古语是古老的民族语言之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古语属于黏着语,主要特征有:在语音方面有严格的元音和谐律,即按照元音舌位前后或圆唇不圆唇进行和谐。

蒙古语句子中的语序有一定的规律,通常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谓语在宾语之后。

(二)汉语

汉语属于独立语,分析语,书写方式是一种象形文字的汉字。

汉语无任何时态变化,动词、形容词也无变化,无连读,语言简练,发音清晰,语速缓慢。

汉语的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声调3部分。打头的音是声母,其余的部分是韵母,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把声调也看成音节的组成部分,是因为汉语的声调是辨义的。

(三)差异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蒙古语和汉语在发音方式和语序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系统,两则在古代乃至近代社会都很少有共同的语言。仅仅在少说胡人时期,少量的蒙古语传入汉语系统,被汉语吸收,如:胡同,饺子等词语。

更多的是,两则在不同的系统中有各自的发展,并在历史中有着互补的现象。近当代时期,许多新名词出现,蒙古语依吸收了很多汉语词汇,比如手机、电脑等词语。可是这些词汇在蒙古语中数量很少很少,基本上对于蒙汉跨文化沟通起不到什么作用。

四、蒙汉间跨文化沟通的一些障碍

以下从文化的角度的七个方面来谈蒙汉间跨文化沟通有哪些障碍。即,交流与语言、自我意识与空间、衣着与打扮、食品与饮食习惯、时间与时间意识、季节观念、信仰与态度等。

1.交流与语言:蒙汉间在交流的时候,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因为一个是蒙古语,一个汉语,两则几乎是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很难能够听懂对方的语言,尤其是汉族人进入蒙古族内部的时候更是难以交流,几乎是没有办法交流。

2.自我意识与空间:由于文化大背景的不同,导致自我意识上会有一些差异。蒙古族的自我意识和空间与草原有着密切的联系的,草原的辽阔和人烟稀少给了蒙古族宽广的胸怀,自己也就认为能够和草原融为一起;汉族的自我意识很小,生活的空间范围也狭小,导致了一些内敛的胸襟。两则不同其差异主要原因是因为生产方式不同。

3.衣着和打扮:这方面在民俗活动中体现的最为明显,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就是蒙古袍,靴子,而汉族就只有汉服了。不过在当代都已经融合在一起了,但是在打扮方面可能会有不

同了,一方面蒙古族给人的感觉是打扮的豪放,而汉族是婉约类型的,这是因为心态的不同,会反映在服饰上。

4.食品与饮食习惯:这点更是不同了,蒙古族喜欢吃羊肉,吃牛肉,喝奶茶,喝高度酒;汉族是喜欢面食或者大米,不喜欢吃很多羊肉(上火),喝酒的量不行,更不习惯于喝奶茶了。很多汉族人认为蒙古族很能喝酒,事实上,确实比汉族能喝酒。

5.时间与时间意识:我个人认为蒙古族的时间是这样的,晚上的活动比较少,可能是由于天气或者其他原因,比如呼市的很多街道商业区晚上很早就关门了,而且在第二天早上很晚才开业,我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

6.季节观念:蒙古族这边主要位于中国北部的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受地理环境影响,冬季漫长,春季短暂,夏季炎热多雨(相对于其他季节),秋季也很短,直接进入冬季,几乎一年就是冬季和夏季。而汉族的季节意识是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度都有三个月,很均等。

7.信仰与态度:蒙古族信仰图腾信仰英雄,几乎所有的蒙古族人都信仰“成吉思汗”。而汉族人信仰的神,是老天爷和观音以及祖宗。

以上七个方面在蒙汉间跨文化沟通的时候有时候成为很大的障碍,而这些差异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是两则地理环境的差异,因为地理环境的

非语言沟通论文

差异决定了生活方式的差异,而生活方式的差异又决定了文化的差异,而文化的差异成了沟通的障碍。

五、蒙汉间怎样进行跨文化沟通

蒙汉进行跨文化沟通,最重要的是要对对方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能够在沟通中进行相同的编码和解码过程,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沟通。

语言,这一块是蒙古族人的优点了,很多蒙古族人都能够说一些汉语,能够和汉族人进

行简单的交流沟通,而汉人几乎很少有听懂或者能够说蒙古语的。

语言,当中最适合用的就是汉语普通话,因为普通话在中国已经很普遍了,无论那个满足都已经在中小学进行普通话学习了,因此来说对于蒙汉的跨文化沟通汉语普通话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蒙汉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非语言,包括目光接触,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和肢体语言,身体接触,空间距离等。这些是在语言进行的前提下更加有效的沟通,能够帮助彼此明白对方在想表达什么,在说明什么。

非语言,具有情境性,具体来说就是在双方沟通的情景中,综合运用非语言。有时候非言语符号更能够起到代替言语符号表达意思的作用。

最后,蒙汉间跨文化沟通最主要的问题是文化背景的了解,入乡随俗就是对这话最好的解释。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