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蜗牛的体外有一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0:32:36 字数作文
蜗牛的体外有一个字数作文

篇一:2.1 生物与非生物学生学案

2.1 生物与非生物

一、课前预习与疑惑

1. 观察蜗牛的工具是________。

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与评价

1. 蜗牛没有的感觉是( )

A.触觉 B.视觉

C.听觉 D.嗅觉

2. 蚯蚓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久就会死去的原因是( )

A.蚯蚓是穴居动物,怕光

B.神经系统受到损害

C.循环系统受到损伤

D.不能呼吸,窒息而死

3.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恐龙骨骼化石 B.会笑的洋娃娃

C.爬山虎 D.钟乳石

4. 分类是学习科学的一种学习方法。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进行足球比赛的智能机器人

B.地层中挖掘出来的各种生物化石

C.通过网络传播的病毒

D.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

四、课后作业与测控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体的是( )

A.大熊猫 B.机器人

C.电脑 D.月亮

2.下列物质不属于生物的是( )

A.病毒 B.河水

C.蘑菇 D.鱼

3.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珊瑚

C.发光水母 D.水稻

4.蜗牛爬行时会留下痕迹,主要是由于什么器官能分泌黏液( )

A.壳 B.眼

C.触角 D.足

5.下列关于生物和非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生长,非生物不能生长

C.生物能繁殖后代,非生物不能

D.生物要呼吸,非生物不呼吸

6.蜗牛四处爬行的主要目的是( )

A.寻找食物 B.逃避天敌

C.繁殖后代 D.锻炼身体

7.下列哪种现象不能表示生长现象( )

A.植物的种子萌发

B.甘薯长出新叶子

C.糖水蒸发后产生糖的晶体

D.家中的鸭由0.5千克增加到2.5千克

8.公鸡早晨会啼叫,这种现象属于( )

A.生物的繁殖

B.生物的生长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9.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些选项不能作为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A. 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

D.能对坏境的变化作出梧应的反应

10.使用下列仪器观察蜗牛的外形,你觉得适当的是( )

A.放大镜 B.望远镜

C.显微镜 D.玻璃板

11.根据你对蜗牛的认识,觉得蜗牛生活的环境是( )

A. 干燥温暖 B.潮湿温暖

C. 潮湿寒冷 D.干燥寒冷

12.放大镜可以扩大视野范围,通过放大镜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被观察物体的( )

A. 放大正立的像 B.缩小正立的像

C. 放大倒立的像 D.缩小倒立的像

(二)、填空题

13.自然环境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________和没有生命的________。________对刺激有反应,________对刺激没有反应。

14.蜗牛身体中,体外有________,头部有两对________,两只________,一个________,腹部是________,是蜗牛的________器官,其内有________,能分泌________。

15.生物和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生物在地球上一般不会灭绝,这是因为生物能________________。生物能从幼小的个体变成较大的成体,这是因为生物能________。

(三)、实验、简答题

17.星期天小明在秋游的时候捉到了一只蜗牛,他想知道蜗牛的结构。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之后,他终于有了一定的了解。

(1)请你帮助他把图填完整。

(2)通过实验可知,蜗牛在________情况下会缩进壳里

去,这说明壳对蜗牛具有_______作用。同时也说明蜗牛

对外界刺激会________。

(3)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可知,蜗牛具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感觉。

18.假设蜗牛有视觉,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的假设。

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学后记与心得

2.1 生物与非生物

答案

【课堂学习要点】

1.放大 正2.壳 眼、口和两对触角 黏液 腹足 运动3.视 触 嗅 味听

4.是否有应激性、能否生长、是否需要营养、能否繁殖、能否呼吸、是否进行物质交换等。

三、课堂练习与评价

1. C 解析:蜗牛的神经系统比较发达,触觉比较灵敏,尤其是触角最灵敏;在较长一段触角的顶端生有眼,有感光功能,该触角还有嗅觉功能。蜗牛没有听觉。

2. D 解析:蚯蚓呼吸是利用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的氧气,若环境干燥,体表干燥,蚯蚓就无法进行气体交换,就会窒息死亡。这也是蚯蚓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原因。

3. C 解析:恐龙骨骼曾经是生物体的一部分,但是形成化石后已经不具备生物的特征,所以不是生物;洋娃娃会笑是因为笑声装置发出的笑声,没有生物其他的共同特征;钟乳石尽管也能不断地“生长”,但是没有生物其他的共同特征,也不是生物;只有爬山虎这种植物具有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4. D 解析:机器人、生物化石、网络病毒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不能生长,不需要营养,不能呼吸等等,他们是没有生命的,是非生物,而HIV病毒是微生物,是有生命的。

四、课后作业与测控

1.A 2.B 3.A 4.D 5.A 6.A 7.C 8.C 9.C 10.A ll.B l2.A

l3.生物 非生物 生物 非生物l4.壳 触角 眼 口 足 运动 足腺 黏液

15.是否有生命l6.繁殖后代 生长发育l7.(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填:壳 眼 触角 口 足(2)受到外界各种刺激 保护 产生反应(3)视觉 触觉 嗅觉 味觉

篇二:观察蜗牛

观察蜗牛?

??????蜗牛的身体由壳、头、触角、眼睛、嘴、腹和尾等部分组成?

?????蜗牛体外有一个坚硬的贝壳;贝壳螺旋分数层,由顶层到底层有规则的变大,有各种颜色和斑纹。整个体躯成圆锥形,柔韧,休息时缩藏于贝壳内。头部有两对伸缩自如的触角,前面的一对比较短,能够触探土和食物,有触觉作用,后面的一对比较

长,顶端的眼能够辨别光线的明暗,并且有嗅觉用。??????蜗牛的口在头部的腹面,适于在爬行时取食。蜗牛的腹足宽大、肌肉发达。?

??

篇三:蜗牛1

《蜗牛》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新课标下的内容标准:

"生命世界"的内容标准的确定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和概念,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一)教材分析

《蜗牛》是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我所知道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运动,饲养蜗牛。本课内容学生在学习前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有所了解,如果还按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根据农村学校的条件,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处理,

(二)学情分析

蜗牛是一种常见的小动物,容易捕捉.易于饲养,好观察。有的学生从小就很喜欢,经常捉来玩。而且学生在小学三年级科学中已经过学习蜗牛的一些知识,有不少关于蜗牛的感性认识。了解蜗牛的外部形态结构,如蜗牛身体柔软,体外有硬壳,头上有触角,还可能了解蜗牛触角的作用,运动方式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进行有效教学,防止“零起点。”并且学生已初步具有使用放大镜的技能,对动手操作、探究也充满浓厚的兴趣。因此,本节教学重难点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并能进行探究实验。

(三)条件分析

本节课是基于小组活动的教学设计。将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直观、明了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四)教学思路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遵循开放性原则,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研究,教师除提供材料外,尽量不对学生的研究指手画脚,只是学生研究实在有困难时只提供适当的方法上的指导,活动过程始终向学生渗透“学科学是你们自己的事情,老师只不过是给你们帮帮忙而已”的观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的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实验验证——交流研究成果——课后延伸。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观察蜗牛的过程,学会用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实践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小动物,对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五)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蜗牛、放大镜、绳子、玻璃、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蜗牛

研究的问题 实验结论

1、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 蜗牛吃菜叶、树叶,不吃面包、鸡蛋。

2、蜗牛是怎么爬行的。 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

3、蜗牛是怎么躲避危险的。 蜗牛遇到危险时会躲到它的壳里。

六、参考文献

[1]郝京华.小学科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5年. [3]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4]马云鹏.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东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篇四:七年级科学上册 2.1 生物与非生物导学案

2.1 生物与非生物

学校 七( )班 姓名 组别

一、课前尝试

自然界的物体可分为 和 两大类。

分类依据是 。

二、新知尝试

1、物体的分类

尝试一:你能列举一些生物与非生物吗?填在方框中

得出结论:生物特征 非生物特征 。

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

2、生物的特征

尝试二:观察课本34页图2—2,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填在方框中。

思考与讨论:除图2—2中的生物特征外,你还能说出那些生物特征?

完成生物与非生物比较表

3、生物分类

思考与讨论:小狗要通过进食获取能量才能长大,小草长大需要吃东西吗?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结论:生物分为 和 两类,根本区别是 不同。

三、同步尝试

1.自然环境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________和没有生命的________。________对刺激有反应,________

对刺激没有反应。

2.属于生物的有 属于非生物的有

①间蜂猴 ②含羞草 ③彩虹 ④大雁 ⑤流星 ⑥洗衣机 ⑦珊瑚 ⑧火箭

⑨蚱蜢 ⑩落下的树叶

3. 生物在地球上一般不会灭绝,这是因为生物能________________,生物能从幼小的个体变成较大的成

体,这是因为生物能________。

4. 下列关于生物和非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生长,非生物不能生长

C.生物能繁殖后代,非生物不能 D.生物要呼吸,非生物不呼吸

5. 下列哪种现象不能表示生长现象 ( )

A.植物的种子萌发 B.甘薯长出新叶子

C.糖水蒸发后产生糖的晶体 D.家中的鸭由0.5千克增加到2.5千克

四、变化尝试

6.公鸡早晨会啼叫,这种现象属于 ( )

A.生物的繁殖 B.生物的生长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7.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些选项不能作为这些小颗粒是生

物的依据? ( )

A. 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 D.能对坏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五、综合尝试

8.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 ( )

A.种子萌发,长出幼苗 B.人体出汗

C.蛇的冬眠 D.石灰岩洞中的石笋逐渐长高

六、归纳尝试

知识归纳: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2)

学校 七( )班 姓名 组别

一、课前尝试

1. 观察较小的物体,常要借助仪器

2.生物有哪些特征?

3.课前准备: 蜗牛 放大镜

二、新知尝试

1、放大镜的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工具)

尝试一:观察放大镜,并用手摸镜片

放大镜构造:放大镜是中间 边缘 的凸透镜,一般用玻璃做成。

尝试二:将物体放在放大镜的后方,前后移动物体,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象。如果所要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可以同时移动观察者的头部和放大镜,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放大镜功能:具有 被观察物体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是 (“正立”或“倒立”)的 (“放大”或“缩小”)的虚像。

2、观察蜗牛

尝试三:把蜗牛放在玻璃板上,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在课本图2-3中标出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

得出:(1)蜗牛的外形特征

壳:体外有一个 状的外壳,它具有 作用。 触角:有 对,前一对较 ,后一对较 。

头部眼:着生在 ,具有视觉作用。

口:着生在触角的下方,具有 的作用。

腹部是较肥大的足,是 器官。

3、观察蜗牛的运动特点

尝试四:观察蜗牛爬过的地方

(1)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吗?由什么分泌?有什么作用?

粘液由 分泌,有 等作用。

(2)蜗牛为何要四处爬行?

4、 蜗牛的各种知觉

尝试五:(1)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

蜗牛将怎样行动?

(2)用铅笔头分别轻触蜗牛的触角,足和壳等部位,蜗牛有反应吗?哪个部位最敏感?

(3)在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米处,用力鼓掌,观察蜗牛有没有反应。

(4)用棉花分别蘸一点米醋和几滴蔗糖在蜗牛前方,看蜗牛将怎么行动?

得出:蜗牛具有 觉、 觉、 觉,但没有 觉。

5、蜗牛的生活习性

请找到蜗牛的同学谈谈,是在哪里找到蜗牛的,请没有找到蜗牛的同学谈谈,他是

在哪里找蜗牛的?

得出:蜗牛喜欢栖息于温暖 的环境中,

主要以 为食物

三、同步尝试

1.蜗牛身体中,体外有________,头部有两对________,两只________,一个________,腹部是________,

是蜗牛的________器官,其内有________,能分泌________。

2. 使用下列仪器观察蜗牛的外形,你觉得适当的是( )

A.放大镜 B.望远镜 C.显微镜 D.玻璃板

3. 根据你对蜗牛的认识,觉得蜗牛生活的环境是( )

A. 干燥温暖 B.潮湿温暖 C. 潮湿寒冷 D.干燥寒冷

4. 蜗牛没有的感觉是( )

A.触觉 B.视觉 C.听觉 D.嗅觉

5. 蜗牛四处爬行的主要目的是( )

A.寻找食物 B.逃避天敌 C.繁殖后代 D.锻炼身体

四、变化尝试

6. 放大镜可以扩大视野范围,通过放大镜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被观察物体的( )

A. 放大正立的像 B.缩小正立的像

C. 放大倒立的像 D.缩小倒立的像

7. 蚯蚓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久就会死去的原因是( )

A.蚯蚓是穴居动物,怕光 B.神经系统受到损害

C.循环系统受到损伤 D.不能呼吸,窒息而死

五、综合尝试

8.星期天小明在秋游的时候捉到了一只蜗牛,他想知道蜗牛的结构。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之后,他终

于有了一定的了解。

(1)请你帮助他把图填完整。

(2)通过实验可知,蜗牛在________情况下会缩进壳里 去,这说明壳对蜗牛具有_______作用。同时也说明蜗牛对外界刺激会________。

六、归纳尝试

知识归纳: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1)

1.生物 非生物 生物 非生物 2. ①②④⑨ ③⑤⑥⑦⑧⑩

3.生殖 生长 4.A 5.C 6.C 7.C 8. D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2)

1.壳 触角 眼 口 足 运动 腺体 粘液 2.A 3.B 4.C 5.A 6.A 7.D

8.受外界刺激 保护 做出反应

篇五:第2课时2.1 生物与非生物(二)

第2课时2.1 生物与非生物(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使用放大镜。

2.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蜗牛,发展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蜗牛感觉的实验,发展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

性。

情感文化目标

1.通过观察蜗牛,进一步认识大自然,并树立爱护小动物的和谐的自然观。

2.通过探究实验和课堂互动,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 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蜗牛的形态结构。

3.蜗牛的感觉。

难 点 蜗牛的结构和感觉。

课堂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第一章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长度、体积、温度这些科学量,并且也知道了

测量这些科学量的工具以及掌握了如何使用这些工具。现在请同学们来回答一下科学量的测

量工具以及这些科学量的符号。

生:长度(L)——刻度尺,体积(V)——量筒,温度(℃)——温度计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另一种实验工具的使用。

首先,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要知道蚂蚁、苍蝇、蚊子等微小生物的身

体结构,比如它们是否有眼睛、口等,分别长在什么地方,那我们该用什么工具去观察并了

解它们呢?(引出放大镜)

生:放大镜

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放大镜吧。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放大镜的使用

同学们的桌面上已经有了放大镜了,现在请你们把它拿出来,然后2个人一组,观察一

下你们手上的放大镜,同时看PPT上的填空题,把你们认为正确的答案填上去。(一般用玻

璃制成,用手摸可感觉到它是中间厚、边缘薄。)

蜗牛的体外有一个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活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下铅笔、头发、指

甲等,看看放大镜中的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总结出放大镜的作用和特点,以及它的

使用方法)

生:(观察活动)

放大镜的作用和特点:能将观察对象放大,看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像。放大镜的使用

方法: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放大镜不能与被观察的物体离得太远,观察时,可将放大镜在

物体与人眼之间适当移动,使看到的物体较清晰为止。(强调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用放大

镜观察物体,属于间接观察”)

那么,什么是间接观察呢?

引导:当我们用感觉器官直接进行观察时,我们把这种观察叫做直接观察。而当我们用

放大镜进行观察时,是不是借助了放大镜这个工具啊,所以我们把借助仪器进行的观察叫做

间接观察。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放大镜与观察物体间的正确距离是靠近观察物体。(解释:“为什

么不能贴着物体或远离物体进行观察?贴着看,无放大作用,且可能污染镜片;离得太远,

观察对象不在视野内,无法观察。”)

例1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放大镜与观察物体间的距离正确的是 ( )

A.贴着观察物体 B.靠近观察物体 C.远离观察物体 D.随便怎样都可以

解析 放大镜使用时为了能清楚地观察到放大的物体,必须将放大镜靠近观察物体;贴

着看,没有放大作用,且可能会污染镜片;离得远了,观察到的物体有可能是倒立的。所以

正确答案应选B。

练习1 观察蜗牛时应用 ( B)

A.显微镜 B.放大镜 C.照相机 D.录像机

二、观察蜗牛

1.蜗牛的外形特征

(1)体外有一个螺旋状的外壳,它具有保护作用。

(2)头部

触角:有两对,前一对较长,后一对较短,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

眼:着生在长的一对触角的顶部,具有视觉作用。

口:着生在触角的下方,具有摄取食物的作用。

(3)腹部是较肥大的足,是运动器官,足内有足腺,能分泌黏液,所以蜗牛在爬行过

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2.蜗牛的生活习性

陆生,有冬眠和夏眠的生活习性,常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喜欢夜间活动,主要食

物是一些植物的叶和嫩的叶芽,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作用,是一种农业害虫,因此农民不

太喜欢它。

思考蜗牛在爬行时,足腺分泌黏液,而在爬行时留下痕迹,这有什么作用?

【结论】蜗牛在爬行时在地面上留下痕迹,这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减小爬行

时与地面间的摩擦,二是还可以传递某些信息。

思 考 蜗牛为什么要四处爬行呢?

【结论】蜗牛在四处爬行时,一方面可以寻找食物,另一方面可以寻找配偶,进行交配

以繁殖后代。

3.蜗牛的生理特征(边活动边播音乐,融洽气氛)

我们知道正常的人一般都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种感觉,那蜗牛呢?它们

有没有这五种感觉呢?(适当停顿)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一些活动,探究一下蜗牛的感觉。

大家把书本翻到P33,然后仔细看一下书本上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分组:先一起做活动;再是一、二组做活动二和活动三,三、四组做活动四;然后是一、

二组做活动四,三、四组做活动二和活动三。(注:活动过程中进行指导;四个活动都做完

后,先请学生回答,然后再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总结。)

【活动一】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适当环境),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

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蜗牛会怎样行动?(爬向阴影。说明有视觉。)

【活动二】用铅笔头分别轻触蜗牛的触角、足和壳等部位,蜗牛有反应吗?那个部位最

敏感?(有,触角最敏感。说明有触觉。)

【活动三】在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米处,用力鼓掌,观察蜗牛有没有反应?(没有

反应。若停止爬行,可能是感受到空气的振动或其他原因。)

【活动四】用棉花蘸一点米醋,放在蜗牛前面约3厘米处,蜗牛有反应吗?在蜗牛前方的玻璃板上滴几滴蔗糖溶液,蜗牛会怎样行动?(不会爬向醋,而爬向

蔗糖。说明有嗅觉和味觉。)

思 考 通过上述实验,你知道蜗牛有哪几种感觉?(学生回答再小结)

生:有视觉、嗅觉、触觉,没有听觉,??

那么,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呢?它吃什么?

生:害虫,吃植物,??

思 考有人说:“蜗牛是农业害虫,所以我们要消灭它。”你觉得这话说得对吗? 生:不对,因为??

(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种生物及其变化会影响到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如萤火虫最主要的食物是蜗牛,如果蜗牛灭绝,就会影响萤火虫的生存。萤火虫会分泌一种毒素,将蜗牛毒死,然后再慢慢享用。)

而且,蜗牛还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早有以蜗牛治病的记载,近代中医学也公一认蜗牛具有清热、解毒、消水肿、消渴等作用。另外、蜗牛还是世界四大名菜之一,在国际上有“软黄金”之称。)

例2 蚯蚓和蜗牛都没有听觉,但当人走近蚯蚓洞穴时,它会迅速钻入洞穴中;人触动蜗牛的触角,蜗牛会把身体缩到壳中。这是因为 ( )

A.蚯蚓和蜗牛都有视觉功能 B.蚯蚓和蜗牛都有触觉功能

C.蚯蚓和蜗牛都有味觉功能 D.蚯蚓和蜗牛都有嗅觉功能

解析 蚯蚓的前端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并且前端有嗅觉和味觉功能,但人走近其洞穴时与这些感觉无关,是人走路时地面的震动被蚯蚓感触到了,而躲进洞穴。同样,蜗牛把身体缩进壳中,也缘于此。答 案B

练习2观察蜗牛时,在蜗牛前方3厘米处,放上蘸有酒精的棉花,我们会发现蜗牛会向远离酒精的方向爬行,这说明蜗牛具有 (D)

A.视觉 B.味觉 C.触觉 D.嗅觉

【课内练习】

1.如图为蜗牛的外形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请在图上标出名称。

(2)蜗牛的眼位于第2对触

角上。

(3)蜗牛爬过的地方的痕迹是足上的腺体分泌的黏液形成

的。

2.通过对蜗牛生理特征的

实验,我们知道蜗牛具有触觉、

视觉、嗅觉和味觉,没有听觉。

3.蜗牛的食物是 ( B)

A.腐烂的食物 B.植物的茎、叶 C.小动物 D.植物的幼根

【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放大镜的使用、蜗牛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放大镜是用来观察较小物体的工具,使用时要注意使用事项。

2.蜗牛的身体由壳、触角、眼、口、足等部分构成,应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3.蜗牛的生理特点是具有触觉、视觉、嗅觉和味觉,没有听觉。

常考易错典型例题解析

例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

A.机器人B.珊瑚 C.海蜇头 D.水稻 错解和易错分析选择B的不少,本题错误主要 是对珊瑚不了解,其实珊瑚本身不是生物,是由一种 叫做珊瑚虫的动物分泌的物质及其死亡后的遗体形 成的,所以珊瑚可以长大,当然它的“生长”不是一般 意义的生长,而是珊瑚虫一代代地繁殖下去才形 成的。

正解D

例2 下列物体中不是生物的是 ( )

A.蕨的化石 B.冬眠的种子

C.病毒 D.休眠的种子

错解和易错分析 选择C的很多,主要是因为对 病毒的了解很少,误认为病毒只是一种没有生命的有 毒物质,造成错觉。生物是一种能够生长、呼吸、需要 营养、能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特征的物 体。蕨的化石不具备以上特征。冬眠和休眠是生物 对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

正解A

期末统考、中考考题链接

1.(湘西中考)下列哪个物体是生物 ( )

A.珊瑚 B.病毒

C.机器人 D.钟乳石

答案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能运动的、能由小长 大的物体不一定是生物”。

2.(新昌期末统考题)某班同学在做“观察蜗牛” 的实验时,第四小组有以下研究过程: ( ) ①小王看到实验桌上有一瓶醋,突然说道:蜗牛 喜欢喝醋吗?

②旁边的小明马上说:它应该不会喜欢的。

③小王说:我们可以试一下,在玻璃板的一侧放 上几滴醋,把蜗牛放到这几滴醋的旁边,如果蜗牛不 喜欢,那么它会远离醋。

④实验后发现:蜗牛真的远离醋了。

⑤小明笑着说:蜗牛真的不喜欢喝醋。 下面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是“提出问题”,②是“得出结论”

B.②是“建立假设”,③是“收集事实与证据”

C.③是“设计实验方案”,④是“得出结论”

D.③是“设计实验方案”,⑤是“得出结论” 答案D

解析①为提出问题,②为建立假设,③为设计 实验方案,④为收集证据,⑤为得出结论。

3.(上虞市期末统考题)生物小组在“探究影响 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活动中,做出了如下设计 方案:

[提出问题]光照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吗?

[作出假设]光照能够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实施方案]

(1)请你在表格中完善实验方案中乙组的环境 条件。

(2)分析该实验结果,你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一O

(3)该实验设计存在明显的缺陷,缺陷是: 。 答案 (1)遮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光照能够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3)只选取l株小麦幼苗

解析 (1)研究光照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光照 是唯一变量,所以乙组除了光照不同,其他都应相同,

(2)根据实验结果,甲组小麦叶片颜色为绿色,乙为 黄白色、缺少叶绿素,(3)只选用一株植株,实验结果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