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梅兰芳表演的京剧名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9:19:38 初中作文
梅兰芳表演的京剧名段初中作文

篇一:让我感动的京剧名人——梅兰芳

《让我感动的京剧名人——梅兰芳》

北京市顺义区光明小学五年级四班 周晟萱

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大师,生于北京,曾担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梅兰芳出生于梨园世家,从其祖父梅巧玲到梅兰芳已是三代京剧旦角。梅兰芳8岁学戏,11岁登台,在五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大量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被誉为“美神”。从1919年到1960年,他多次出国进行访问演出,并被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学院授予“文学博士”学位,是第一位将京剧艺术推向世界的人。梅兰芳开创的“梅派”戏剧表演艺术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梅兰芳在京剧艺术方面是宗师级人物,在为人方面也堪称楷模。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蓄须明志”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

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事爆发。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闻名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要他为日本“天皇”服务。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诡计后,便决定举家南迁,赶赴香港,摆脱日寇纠缠。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要外出演戏,一边携带家眷星夜乘船赴港。梅兰芳来到香港后,深居简出,不愿露面。他除每天练太极拳、打球、学英语、看报读书外,把主要精力转移到绘画上。梅兰芳这种幸福的生活才过不到半年,就又失去了。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担心日本人再让他唱戏,最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留蓄胡子,罢歌罢舞,退出京剧界。可是,日本人却强行要求梅兰芳演出。梅兰芳只得坐船返沪,回到阔别三年的上海老家。

梅兰芳坚持不为日本人演出,蓄须明志的故事,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日的决心。梅兰芳先生的这种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敬仰,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

篇二: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

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期间,留居港沪,为了坚持民族气节,不顾敌伪威胁,蓄须明志,坚拒演出。

他的胡子是怎么留起来的呢?

那是1941年冬的事。那时梅兰芳住在香港。12月8日清晨,他忽然听见猛烈的高射炮声,后来知道是日军向香港展开全面进攻了。他对一个朋友说:“糟啦!早走一步好了。香港是个孤岛,我瞧是守不住,早晚要被日本人占领。我一向离着他们远远的,这回可难免要碰上了。”

日军围攻香港十八天,每天炮声隆隆,飞机“光顾”。梅兰芳躲在一栋楼房的地下室里,算是临时的防空洞。

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梅兰芳总是默不作声。但是,胡子是照样要天天刮的,因为他是旦角演员,养成了这个习惯。

有一天,他突然不剃胡须了,而且好几天都没去刮它。他的朋友奇怪地问:“莫非你有留须之意?”

这时,梅兰芳严肃地指着上唇回答说:“别瞧这一小撮胡子,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用处。日本人假定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他们还懂得一点礼貌,这块挡箭牌,就多少能起点作用。”

自此,梅兰芳就留起胡子来了。

篇三:梅兰芳-艺术概论

传统与变革双重视域下的梅兰芳

摘要:

本文从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出生世家讲起,综述了梅兰芳终其一生取得的成就。着重从其代表作品出发,结合作品解析他对艺术的理解,与对京剧的改革。

关键字:悲剧艺术;黛玉葬花;旧戏改革;出国访问。

正文:

这张照片展示了京剧最华丽的一面,京剧舞蹈是上世纪初创造的,它改变了中国人只听戏

不看戏的习惯,也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认识。这

种纯粹的中国之美,和上个世纪初中国连年的战争灾

难一样让世人动容,它形成了一种流派一种审美,它

流传到了今天甚至成了国宝,现在我们透过这富丽堂

皇之美,能看到中国人千年不变的对美的追求,也能

依稀看到在近百年之前它所产生的号召力迄今无一能

超越。创造这种神话的人就是梅兰芳。

1894年10月22日( 清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梅兰芳出生于北京李铁拐斜街一户梨园世家,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曾是慈禧太后大为赞赏的伶人,在梅兰芳出生时祖父已经不在人世,父亲梅竹芬为了维持生计在梅兰芳4岁时劳累过度去世,从此梅兰芳成了振兴梅家唯一的希望。梅兰芳在8岁时跟

随第一个老师学戏,但教了一段,老师请梅家另请高明,说是祖师爷没赏这口饭吃。谁也想不到这个被说是没天分的孩子最后几乎成了中国京剧精神的代名词。梅兰芳为了弥补自己先天上的不足,他经常观摩梨园之王谭鑫培,梨园汤母王瑶青以及杨小楼等名角的演出,使得梅兰芳在不知不觉间融汇百家。这样的学习给他带来一种创新机会,并且这种创新等于在梅兰芳后来的艺术里埋下了一个根,这也注定他以后走的是一条创新的路子。后来他把青衣,花旦,刀马旦几个行当用自己的领悟融为一体,并且不断研磨终于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花衫行当。

在上世纪初戏曲行当里人才济济,如果梅兰芳只是唱得好就不可能是时至今日人们眼中的“京剧精神”“五四”时期,一些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曾以极端的方式,对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进行了猛烈的批判,甚至主张“旧剧应废”。但诡异的是,那个时期乃至整个20世纪,梅兰芳戏曲艺术不仅没有被废除掉,反而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即便到了国外,同样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和赞誉。梅兰芳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表演艺术家,更重要的是,他所主演的剧目,将 丰厚的中国古典美学底蕴与浓郁的现代意识和人文情怀完美结合,在坚守中国传统戏曲美学原则的前提下,传达出了人类共通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情感。

众所周知,梅兰芳在早期主演了诸多题材广泛、风格各异的戏曲剧目,其中,《天女散花》《嫦娥奔月》《贵妃醉酒》《霸王别姬》《黛玉葬花》以及为他赢得四大名旦头衔的《太真外传》等,可视为代表作。在这些作品中,作为“旦”行表演艺术家的梅兰芳,在戏曲舞台上塑造了多位游离于中国封建的伦理道德之外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独异之处,首先表现为对真爱的追求。主动选择、追求真爱对几千年来的中国妇女而言,始终是一种美丽的梦想,然而,这一梦想在梅兰芳的戏曲舞台上却被演绎的荡气回肠、如歌如诉。从审美角度看,梅兰芳主演的剧目最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在于渗透其间的浓郁的悲剧意识。

例如《黛玉葬花》更是将人类的生存悲剧提升到一个哲理层面。黛玉的第一次出场就带着无限的哀愁与凄凉:“孤苦伶仃,一腔心事向谁论!”何况在“暮春天

气,处处花飞”的时节,自己的愁绪与落花的处境就自然的联系在一

起。所以,与其说她担心落红无主,将其掩埋,倒不如说她是因自己

命运飘零、无限伤痛,借着葬花提前祭奠自己在不断逝去的好年华。

其间《西厢记》的“淫词艳曲”深深地拨动着她那浸满春愁春绪的心

弦,恰值远处飘来幽怨的笛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推己及人及古人,此时,林黛玉由葬花联想到自己易逝的青春,再由悼念青春的诗句,演绎出千古同情的女儿心。她的孤独感、漂泊感和个体存在的虚无感充溢着整个戏剧舞台。谁能说这仅仅是一个妙龄少女的伤春之作,难道这不是整个人类生存的真实境遇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剧作的悲剧感染力是撼人心魄、入骨入髓的。

1949年,梅兰芳针对旧戏改革,前后提出了两个看似矛盾的基本原则:即“移步而不换形”和“移步必须换形”。从戏曲艺术本体的角度看,两个基本原则都贯穿他艺术生涯的始终。在这里,“移步不换形”的“形”则应该理解为戏曲的本质特性,而“步”则包括“思想内容”和“技术表现”两个层面。也就是说,戏曲的思想内容和技术表现无论如何变革都不要离开戏曲艺术的本质特性。纵观梅兰芳一生的艺术实践,他之所以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成为一颗傲然挺立的常青松,与他“移步不换形”艺术理念不可分割。

举个简单的例子,上世纪初电影的流入开始冲击舞台艺术。但是梅兰芳似乎并不在意,甚至喜欢上了这种新的表演艺术。更是将自己的剧目拍成电影,但在当时这强大大冲击力并没影响到梅兰芳的演艺生活,他不断地汲取创新,不断拿出新鲜的好玩意儿,不断给观众以新的惊喜。

谁都希望看更漂亮更新鲜的东西,但梅兰芳改良京剧的魂没变,该唱唱,该表演表演,但利用新的手段烘托起来,所以“移步不换形”的“形”就是京剧的魂,何尝不可呢?他就是这种想法。

梅兰芳后来主演的时装新戏,多是由他自己和从少年时期便为他在便为他在表演上献智献计的忘年交齐如山共同编写。同样多半是破除封建婚姻制度和封建迷信的故事,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台词中加入了许多白话对白。在京剧现代演艺中做了最早的尝试。之后更是真正意义上为京剧在社会巨大变革中指明了方向。

1915年10月,梅兰芳的武装新戏《嫦娥奔月》在北京吉祥戏院上演。在这部戏中,梅兰芳打破了以往旦角的界限,剧中的嫦娥载歌载舞,美丽传神,令人激动不已。之后梅兰芳在曲目《天女散花》中创造了绸舞,天女散花中的绸舞可以说是为京剧旦角的发展开创了一篇新的天地。

最令人惊艳的是《霸王别姬》中梅艳芳通过观摩借鉴,并结合古典文学和仕女图的一些女性特点,摈弃的以前唇部一点红的,改成了涂抹口红,头发由从前的矫形改成圆形,眉眼吸收了

上海演员的化妆方法家中了眼部黑色轮廓,使得旦角的角色更加丰润。这一改变一直沿袭至今。

在华美的外形上凸显悲恋的心境。唱腔的设计运

用了自己编创的新腔南梆子,声调哀婉悲凉,并

在节奏上加以变化,渲染了古战场的清冷夜景。

无论是改进白娘子的传统扮相或创造林黛玉、虞姬、洛神的新式扮相,都是对这些人物优雅的风度、意志的力量、性格的魅力的诗意再现和极度张扬。“他对传统的穿戴规制,既不把它当

篇四: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1],祖籍江苏泰州,清光绪二十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 生平[编辑]

梅兰芳出生于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梅家老宅,祖父是京城著名青衣花旦演员梅巧玲。梅兰芳父母早亡,由当京剧琴师的伯父梅雨田抚养,八岁开始学戏,十岁(1904年)登台。1907年搭叶春善“喜连成班”演出。1913年赴上海演出《穆柯寨》,轰动上海,一举成名。

少年时期的梅兰芳,听从了良师益友齐如山的建议,继承了优良传统的京剧的华丽与身段,并针对京剧过往只重形式,缺乏情感灵魂表演的缺失加以修正,配合词曲韵律之和谐,注入更充沛的情绪感情于表演之中,此外更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大量的优秀剧码,发展并提高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

梅兰芳在1919年首度访问日本演出引起轰动,曾有评论“有此双手,其余女人的手尽可剁去”。1924年因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他为了赈灾义演而受邀再次赴日演出,期间突患急性肠胃炎危及生命,而被日本医生医治。这位医生并未收费,仅要求他给予一颗景泰蓝袖扣。他在1930年前往美国并在西雅图、芝加哥、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引起轰动,美国波摩拿学院、南加州大学分别授予梅兰芳文学荣誉博士学位。梅兰芳在1932年迁居上海,然后在1935年造访苏联,最后在1938年迁居香港。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拒绝为日军演出而“蓄须”,导致八年之间并无任何演出而断绝经济来源,之后靠着贩卖字画和奖杯维持家人和剧团生活。他在1942年夏季返回上海,杜门谢客。直到1945年10月,梅兰芳才重新登台。1951年7月梅兰芳迁回北京,定居护国寺街1号(现梅兰芳纪念馆)。1952年,他第二度访问苏联进行演出。他在1956年第三次访问日本再次引发轰动,同时履行30多年前承诺。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1年8月8日凌晨5时,梅兰芳病逝于北京。

影响与评价[编辑]

北京梅兰芳纪念馆内的梅兰芳半身塑像

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清末以及中华民国成立后文化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不但有精妙的艺术,更有高尚的品德。梅兰芳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是中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以他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塑造了众多的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其幼子梅葆玖是当今梅派的著名传人。在国外演出期间,他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 梅兰芳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梅兰芳居其首位。

私生活[编辑]

1910年,梅兰芳与出身于京剧世家的王明华结婚。婚后王明华生了一双儿女后做了节育手术,后来儿女不幸夭折,后因王明华身体不好在天津养病。1921年梅兰芳娶旦角演员福芝芳为平妻。福芝芳和梅兰芳共生有九个小孩,但只有四个长大成人,分别是梅葆琛、梅葆珍、梅葆玥、梅葆玖。1925年,梅兰芳与京剧名老生孟小冬同居,5年后两人分手。他的女儿梅葆玥唱老生,小儿子梅葆玖继承梅派京剧艺术。

家庭

嫡妻 王明华 第一子 大永 第一女 五十

平妻 福芝芳 第一子 大宝 第一女 第二子 葆琪 第三子 葆琛 第四子 葆珍 第二女 第三女 葆玥 第四女 第五子 葆玖

著名梅派剧目 《太真外传》 《贵妃醉酒》 《霸王别姬》 《宇宙锋》 《生死恨》 《廉锦枫》 《穆桂英挂帅》(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特别献演的新编戏,音乐指导徐兰沅,琴师姜凤山,鼓师庚金群) 梅兰芳主演的京剧、昆曲电影[编辑]

中华民国(1949年以前)[编辑]

《春香闹学》(1920年,昆曲) 《天女散花》(1920年)

《生死恨》(彩色,剧艺顾问王少卿,场面领导王燮元,费穆执导,194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洛神》(1955年,吴祖光执导)

《梅兰芳舞台艺术》(1955年,彩色,含梅兰芳艺术生活纪录片和《白蛇传·断桥》、《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4部戏,吴祖光执导,《断桥》是昆曲)

《游园惊梦》(1960年,昆曲,彩色,许珂执导)

英国[编辑]

《上元夫人》(1923年,在北京拍摄)

英属香港[编辑]

《西施·羽舞》、《霸王别姬·剑舞》、《上元夫人·拂尘舞》、《木兰从军·走边》、《黛玉葬花》(1924年,在北京拍摄) 日本[编辑]

《虹霓关·对枪》(1924年) 《廉锦枫·刺蚌舞》(1924年)

梅兰芳表演的京剧名段

2部片都是()电影公司在日本国内拍摄。 美国[编辑]

《费贞娥刺虎》(1930年):派拉蒙电影公司在纽约拍摄。 苏联[编辑]

《虹霓关》(谢尔盖·爱森斯坦执导,1935年)

学生[编辑]

他的学生(门下弟子)有程砚秋、张君秋、魏莲芳、章遏云、李世芳、毛世来、刘元彤、李玉芙、言慧珠、顾正秋、陈永玲、秦慧芬、杨荣环、杜近芳、陈正薇、杨秋玲、关肃霜、胡芝风等,超过100人。

生平纪录影片[

编辑]

位于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的梅兰芳雕像

生前[编辑]

195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梅兰芳舞台艺术》彩色电影时,由吴祖光执导了第1部彩色的梅兰芳艺术生活纪录电影片,配上王震亚作曲的管弦乐,在同1部电影的昆曲《白蛇传·断桥》前面播映。

身后[编辑]

2000年,纪录片《梅兰芳的世界》,陈玫君执导 2004年,10集电视纪录片《梅兰芳》等

2006年,电影纪录片《又见梅兰芳》,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做艺术指导

2008年,电影《》,执导

影视作品[编辑] 2001年,大陆电视剧,《大宅门》宋小川饰万筱菊

梅艳芳

梅艳芳(Anita Mui,1963.10.10-2003.12.30)出生于香港油尖旺区,祖籍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大中华区已故著名歌手、演员,香港演艺人协会的创办人之一及首位女会长。

少时家境拮据,四岁半已登台演出,以醇厚低沉的嗓音和华丽多变的形象著称,被称为““百变天后”和“东方麦当娜”。她是大中华地区首位在同一个演唱会换多套歌衫、在不同专辑封面和音乐录像带有不同造型的歌手,曾引领粤港地区的时代潮流,是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和“中国金唱片奖艺术成就奖”的最年轻得主,至今保持着华语女歌手全球演唱会场次的最高纪录。梅艳芳同样蜚声影坛,荣获过两岸三地的影后,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她一生致力公益慈善,推进大中华演艺事业的交流合作,被誉为“香港的女儿”。

中文名梅艳芳

外文名Anita Mui,アニタ ·ムイ

别 名何加男(契父何冠昌所起)qì fù解释义父,养父。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星 座天秤座 血 型B型 出生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油尖旺区

出生日期1963年10月10日 逝世日期2003年12月30日

职 业歌手、演员、慈善家等

主要成就 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手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最高荣誉金针奖 CCTV-MTV音乐盛典特殊贡献奖

中国金唱片奖评委会艺术成就奖 中国原创歌曲奖杰出贡献奖

乐坛称号“百变天后”,“乐坛大姐大”

音乐代表作似水流年,似是故人来,女人花等

电影代表作胭脂扣,男人四十,半生缘等

个人基金《梅艳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会》

祖 籍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

早年经历编辑

少年影像(20张)

梅艳芳,1963年10月10日出生于香港旺角,家中两兄一姐,她排行最小。梅艳芳的父亲早逝,其母独力供养四名子女,全家仅靠母亲经营破旧的“锦霞”歌舞团维持生计,家境十分窘困。小小年纪的梅艳芳深受影响,加上本身具有音乐天分和表演欲望,四岁半便踏上舞台,与姐姐在香港荔园游乐场登台表演,从此与舞台结下不解之缘。 梅艳芳未曾正式拜师学艺,少时四处登台,打下扎实的演艺功底。对于此种表演生涯,她起初并未感到不妥,但随着年龄渐长,梅艳芳既要表演又要兼顾学业,十分不易。而令人向往的校园生活也没有给她带来欢乐。在那个年代,像她这样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并不被人们认同,相反,她会唱歌却遭到同学的耻笑,说她是个“歌女”,是个没出息的孩子。她曾回忆:“以前艺人不受尊重,被人们呼为?歌女?、?戏子?。在他们眼中?歌女?是个不正经的行业,于是便阻止了同学与我来往,看着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自己永远是一个人,感觉十分孤单。”

梅艳芳我们永远怀念您(16张)

梅艳芳曾谈到,她为赚钱养家丧失了宝贵的童年,少年时出入最多的地方并非学校,而是大小歌舞厅,有时甚至在街头献唱。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她坦言希望多读书,不用一颗小小心灵便担忧挨饿。梅艳芳少年时期历经坎坷,姐妹两人表演常遭白眼和欺侮,时常忍冻挨饿。后来母亲的歌舞团遭遇火灾,欠了债款,梅艳芳便被迫辍学。然而,少年时期特殊的“跑江湖”卖艺经历造就了梅艳芳侠义豪爽的性格和大气沧桑的气质,深深影响了她日后的人生道路。 演艺经历编辑

初出茅庐

出道时的清纯形象

1981年,第一届香港新秀歌唱大赛(现名全球华人新秀歌唱大赛)拉开帷幕,梅艳芳为自己和妹妹报了名,然而最终只有梅艳芳晋级决赛,姐姐便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她身上。梅艳芳回忆当时的自己只想争取个好成绩,不让姐姐失望。1982年,她以一曲《风的季节》夺得大赛冠军,其低沉磁性的嗓音和沉稳大气的台风给评审留下深刻印象,著名作曲家黄沾给了满分,顾嘉辉则以艺术无满分为由硬扣一分,媒体报道“分数胜亚军几条街”。就这样,19岁的梅艳芳崭露头角,不久后便签约当时的唱片业巨头华星唱片公司,推出了第一张专辑《心债》,正式踏入歌坛。

1983年,梅艳芳推出第二张唱片《赤色梅艳芳》,其中主打《赤的疑惑》一炮而红,唱片也拿下五白金销量。著名形象设计师刘培基为其精心打造的形象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令她丢掉了初出道时“徐小凤第二”之名。就这样,一代巨星冉冉升起,梅艳芳伴随着香港流行乐坛辉煌时期的到来而越发红火。

百变歌后

20世纪80年代,以粤语为主的香港本土音乐迎来黄金时期。梅艳芳在粤语歌坛的华丽盛世大红大紫,舞台形象从早期的一反传统到后期的高贵华丽,期间不断创新求变,凭借精湛的歌艺、多变的装束、夸张的浓妆和大胆的表演,引领粤港地区一个时代的潮流,开启了华语流行乐坛“百变形象”的先河。以往的华语乐坛,歌后以周璇、邓丽君等甜美细腻的风格为主流,梅艳芳的出现打破传统,凭一身时尚不羁的形象和大胆前卫的表演红遍香江。梅艳芳出现之后,歌手的表演不再限于“听”,而从此多了“看”。她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流行时代,虽基于粤语的地域性,梅艳芳的歌曲传唱度有所局限,却无可掩盖其独辟蹊径的卓越贡献,成为华语流行乐坛“包装时代”的先行者。

“梅艳芳是香港八十年代最红的女歌手,也是香港重要的流行文化标志之一:她唱过《坏女孩》的叛逆,也唱过《似是故人来》的典雅;唱过《烈焰红唇》的性感,也唱过《梦里共醉》的传统。她的风格是中国与西洋的结合,仿佛香港这座城市的时代文化缩影。”(乐坛人物评价)

篇五:梅兰芳xueyi

《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

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 杨雪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三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要苦练基本功。 教学重点:

字,词,朗读课文,懂得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难点:

从梅兰芳学艺的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确自己应怎样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曲吗?那你们喜欢听戏曲吗?普及戏曲的种类,如:京剧、评剧、吕剧、豫剧、黄梅戏等等。

2.京剧是国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提到京剧,就不得不提“梅兰芳”大师,他是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3.出示幻灯片,简单介绍梅兰芳的情况。这位面容秀丽,温瑞儒雅的男士就是梅兰芳。在以前女人是不允许演戏的,所以女性角色多由男人扮演,称之为“男旦”。梅兰芳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后来他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称为“梅派”,他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梅兰芳,看看他小时候是怎样学艺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习一类字

(1) 借助拼音自读。

(2) 指名读。

(3) 全班齐读。

同样方法学习二类字

三、整体感知,找“眼神”

1. 看剧照,说说这些京剧演员那些地方吸引你?梅兰芳的眼睛也很有特点,课文里面也多次写到了他的眼睛。

学生自由读文,找找看课文有几处写到了梅兰芳的眼睛。用笔圈画出有关内容。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下面几句话。

(1)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2)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

(3)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3.引导质疑探究:为什么小时候没有神儿,长大了却会说话呢?

四、精读体验,悟“眼神”

1.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紧盯”、“注视”、“常常”等词语感悟梅兰芳苦练眼神儿的辛苦。

学习重点句:“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1)“盯”字是什么偏旁?跟什么有关?那“紧盯”是怎样地看呢?

(2)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也表示看,找找是什么。“注视”又是怎样地看,请小朋友注视老师。

(3)谁来练练眼神,紧盯这句话,注视这些文字,读一读。指导朗读。

(4)天上的鸽子可不像我们文字排得那么有规矩。我们也来做一回梅兰芳,练一练眼神吧!老师手里有一只小鸟,注意了,眼睛要紧盯住不放哦。看,小鸟飞起来了,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小朋友的眼睛可要密切注视啊!小鸟飞到我们的头顶上,在我们的头顶上转圈圈呢!你们的眼睛可千万别眨呀!

(5)小朋友们刚才的眼神就像是一个个小梅兰芳在练眼神,愿意做梅兰芳吗? 采访小“梅兰芳”:

拟定话题一:你为什么要紧盯鸽子和鱼儿,不看别的东西呢?

话题二:练眼神的感觉怎么样?

话题三:你平时是练这么一小会儿吗

学习重点句:“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1)你们猜猜看,他练眼神练了多长时间?告诉你们吧,梅兰芳练眼神就用了十年多。谁来读读,让人感觉苦练的日子过了很长很长。

(2)经过勤学苦练,他的眼睛有神了。老师这里有一张梅兰芳的照片,你看他的眼睛自如透亮,看看他的眼睛,好像在说什么。

出示: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想我们遇到的一些困难,再看看他通过勤学苦练得来的眼睛。老师发现了一个秘密,你仔细盯着这位大师的眼睛看,他好像在和你说话呢!

出示: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好像在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桌先交流再指名汇报交流。

2.学习课文第三段。补充图像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由于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1)谁能用课本里的话告诉大家,梅兰芳苦练的结果?(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你从“终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你能用上“终于”说句话吗?

(3)我们来欣赏这位大师在舞台上的风采(欣赏梅兰芳表演的京剧片断)。

(4)梅兰芳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光靠练眼神是不够的。从你刚才欣赏的京剧片断中你知道还要练什么?(练身法、练唱功等很多基本功)

教师介绍:梅兰芳8岁开始学艺,11岁登台演出,一开始就注重唱、做、念、打各方面基本功的训练。在成名之后,他也没有间断过练功。为了演好女英雄梁红玉,他反复研究梁红玉的击鼓动作。剧团的同事们都休息了,他还用自己的大腿当作鼓,两手在腿上不停地敲打,竟把大腿都敲红肿了。

再次指导朗读第三段。

(5)梅兰芳在舞台上表演了50多年,扮演了《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霸王别姬》中的虞姬、《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等角色,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梅兰芳把京剧带给了外国的朋友,全世界很多人一提到中国,就知道京剧,就知道有个梅兰芳,这就是“世界闻名”。

五、迁移运用,拓展升华

今天梅兰芳学艺的故事给小朋友和老师共同上了一课。老师看到了课文后面有一幅梅花图,想起了一句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兰芳就是一把宝剑,就是一朵香飘万里的梅花。你能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夸夸梅兰芳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功夫不负有心人。天才来自勤奋。) 附:板书设计

14.梅兰芳学艺

常常 紧盯 注视

没有神儿——————————有神儿

勤学苦练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