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身边的奇人奇事,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5:28:05 作文素材
身边的奇人奇事,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世界杯主题征文:我身边的奇人奇事

世界杯主题征文:我身边的奇人奇事

世界杯征文:我身边的奇人奇事

援藏期间,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巴西世界杯。我们援藏的地点是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的xz那曲地区,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行政区域,平均海拔4600米,常年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47%,严重缺氧导致呼吸艰难,被称为“生命禁区”。就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援藏的兄弟们依然坚持观看世界杯,一不小心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球迷。

那曲地区没有酒吧等场所可供狂欢,再说由于高原缺氧,喝酒会加快血液循环,增加氧气消耗,所以我们也不可能敢与世界其他各地的球迷一样边喝酒边看球赛。援藏干部公寓会议室没有电视机又没有供氧,所以只好三五球友挤在我的宿舍里看电视直播。开幕式那夜,观看巴西与克罗地亚首场比赛,球赛开始后,大家还凝神屏息,生怕多说话耗氧,但随着球场进入激烈比拼,也按捺不住开始大声喊叫欢呼。一会儿,叫得最欢的那哥们开始张口发不出声,大家转头一看,见这哥们嘴唇已经发紫,呼吸急促。我连忙给找来氧气瓶,给他接上氧气。他大口吸了好一会,才缓过神来,吐出一句话:狗日的足球!狗日的缺氧!把大家笑得直气喘,纷纷要他赔偿氧气。

吸取了这哥们的教训,大伙看球兴致虽然不减,但也自动尽量减轻了呐喊和议论的音量。但那天晚上荷兰与西班牙的比赛过于刺激精彩,尤其是范佩西、罗本双双梅开二度,橙色军团竟然以5:1的悬殊比分踢翻了斗牛士,几乎谁也预料不到。每次的精彩进球,大家都准备欢呼雀跃,嘴巴大张着,但听到的却只是轻轻地惊呼,想喊却不敢喊,脸色却憋得通红,显得既滑稽可笑又令人心酸,他们无疑是世界上最文明最斯文的球迷啦!这对没有到过青藏高原的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但对于驻扎在青藏高原之巅从事援藏工作的我们来说,说话轻言慢语,行动缓步慢走却是减少氧气消耗、适应高原环境的常识。他们憋着气看世界上最疯狂最奔放的球赛,真正 体会到了那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尽管憋得难受,但再也没有人因缺氧而差点晕厥。

那曲地区海拔高,6月份极端低温还常在零度以下,雨雪冰雹天气常见,抽水马桶经常冻上无法使用,必须到公寓外面的旱厕去上厕所。昨夜零时阿根廷对尼日利亚,有位援藏兄弟是阿根廷队的死忠球迷,尤其崇拜梅西。球赛刚一开始,这家伙却突然内急,原来他每天都在这时候上厕所,已经形成了规律,他本想忍住,但最后还是“输”给了肚子。一看我卫生间的抽水马桶不能用,他以单刀射门般的速度跑了出去,并祈祷十分钟内不要进球。可偏偏在他跑出去不到两分钟,阿根廷的迪马利亚杀入禁区小角度射门,被尼日利亚门将恩耶亚马挡了一下后,被梅西快速跟进大力补射破门,踢进了他本次世界杯的第三粒进球。过了不到一分钟,尼日利亚穆萨禁区左侧大力抽射,皮球飞进右下死角,把比分扳成了1:1。过一了会儿,这哥们带着一身臭气回来了,也不管兄弟们厌恶地捂着鼻子,只是一脸难以置信地盯着电视荧屏上1:1的比分,大叫一声“这怎么可能”!等我们跟他介绍双方进球的过程后,他懊恼得直捶头顿足,喊出来的话变成“都怪我的屁股不争气呀!都怪我的屁股不争气呀”!大伙被他逗得忍俊不禁在我的床头直打滚,笑得直不起腰来。尽管有些懊丧,但后来梅西的再次进球梅开二度,并最终率阿根廷以3:2战胜尼日利亚队顺利出线,总算让他心满意足,弥补了刚才的遗憾。 虽然处于“生命禁区”,激情无法尽情释放,但并不妨碍我们与全世界球迷一道共赴这道不分民族、不分地域、不分海拔的盛大狂欢。共享欢笑与泪水,感受激情与失落,这是世界杯带给我们高原人最酣畅淋漓的情感燃烧。

在高原之巅看球,真是一种让我们终身难忘的奇特体验!

篇二:奇人异事

发生在四川阿坝的3次灵异(奇异)事件(转自湖心亭看雪客 居士)

1、 众多人车集体消失?

前天晚上,上师嘎玛仁波切与十多个弟子座谈聊天,一位CCTV工作的师姐就他个人经历的一次奇异事件请教上师,当时听得我们有点头皮发毛。

那是3年前,师姐与两位摄像去四川阿坝出差,开着一辆吉普车,车上加司机共四人。车开到某处(具体地点我没记住),省道遭遇严重堵车。由于前后被堵的车看不到头尾,长时间不畅,四人决定从边上小道饶行。乃下到土路,路上遇有不少摆摊卖菜的村民,颠簸着爬上一个很陡的土坡,前面路断了,只能倒车回去。由于坡很陡,他们担心翻车,师姐便念了“莲师七句祈请文”,祈请莲花生大师保佑车子平安下坡。车的确平安倒下了坡,但当他们往省道上返回时,发现路边那些卖菜的村民全不见了,回到大路,原来堵的水泄不通的路上竟然只有偶尔的车经过,而他们只经过了几分钟的时间,那么多人和车哪里去了,他们感到大惑不解并惊恐,只是,之后便一路顺畅。

上师听完,开示说,这应该是当地存在所谓的“第三度空间”(美国电影名)的众生(鬼道)在这里设了个局,试图给他们制造很大的麻烦,但被莲花生大师所阻。若没有念“莲师七句祈请文”,很可能之后会有更大的麻烦。接着,上师讲了另外几个类似事件,现摘录两个如下。

2、 人车开到空中后下挂悬崖边

也是在前两年,上师一位在当地某机关工作的弟子,其妻子在某个晚上突然坚持要去九寨沟买套房子。实际上他们有房子,而且工作单位离九寨沟非常远,但妻子大吵大闹,必须第二天就去九寨沟。

第二天早上,他们两个人开车去九寨沟。路上,行至某处,突然车子进入了空中,如飞机一样,他们大为惊恐,这位弟子心中就闪了一下上师的形象,车瞬间坠落于地,并挂在一个悬崖边,夫妻二人小心翼翼从车中出来,竟然都没有受伤,但往回一看,已经离公路非常远了,而且根本没有可开车的路,他们非常不解车是怎么过来的??

3、 复员军人被鬼捉去干苦力

上师嘎玛仁波切还提到了他小时候经历的一次奇异事件。

那是上世纪70年代,上师还是个10来岁的小孩。有天傍晚,村里一位经常在附近(没有森林,只是较低的草树)放羊的复员军人(藏族)突然不见了,许多人打着手电呼喊寻找了很长时间没有下落。上师去找他师父(土登曲吉扎巴仁波切)帮忙,师父却对上师说:“不要管他,睡觉吧。”

第二天早上,那位复员军人却坐在了他放羊的地方,已经衣衫褴褛,神志不清,身体极度虚脱,硬而厚的军鞋鞋底已经磨得很薄很薄了。家人把他抬到了上师的师父那里,师父将他神识唤回后,问他的经历,他说是被一帮凶恶的汉子抓去干活了,搬运石头,没吃没喝,他亲眼看到那么多村民呼唤着从他身边经过,但他自己怎么呼喊回应村民却听不见。接着,这位复员军人领着他们去了那个地方,那是一处悬崖,他就一直在悬崖上干活,但悬崖上没有任何痕迹。当地不少村民说,经常会在白天或晚上在悬崖下听到各种喊叫声,却没有任何影象。

上师认为,六道中的鬼道,应该就在我们周围,只是空间维度不同,我们无法以五官感觉到。就如二维空间的生命无法知道三维空间的生命一样。

篇三:奇人奇事

奇人奇事陈晓明

蒋巍(报告文学)

刊发时间:2008-09-20 10:29:52 《光明日报》

一奇人。

年轻的生命已经做得那样慷慨悲歌、壮怀激烈、牺牲巨大,却出奇的宁静而安详。 静静的微笑,静静的话语,静静的眼神。

我必须承认,以一个在繁华都市红尘滚滚生活久了的俗人心理,理解他有点难。以一个走南闯北、阅人无数、见识够广的作家角度,理解他也够难。

唯有敬意。

此刻,在键盘上敲击他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在努力敲击他的情感、思想和灵魂,仔细倾听着里面的回响,想找寻出理解他的路径与答案。

陈晓明一定会看到这篇文章,看到本文中的自己。他可能会偷着乐,可能为自己保持的特立独行和神秘感而深感骄傲,或者对外界的任何评价都不想感知什么,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宁静。那是一种高原平湖般的宁静,与生俱来的宁静,无以摧毁的宁静。告别时,他郑重地对我说,他不想出名,只是在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听说你是个作家,我是喜欢文学和思考的,所以才走了9个多小时的山路来见你,主要是想看看作家是什么样的?既然你想写我,就希望写一个真实的我。如果写得很假,我会不高兴的。”

本文原本拟就的题目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思想者”。想来想去,不够解气,不够狠,不足以让读者都来仔细地阅读他研究他思考他,于是换成现在这个勾人的题目。

小伙子戴一副眼镜,身材颀长,面容清秀,文质彬彬,玉树临风,静静地立在那里,你会觉得有一种内在而充沛的文化气息从他的灵魂深处透射出来。第一眼见他,我就禁不住脱口而出,哦,小伙子很帅么!

他静静地笑,不言语。

陈晓明,26岁,来自江苏盐城的大学生,现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县计划乡摆王村的西部志愿者,决定终身在那里支教的青年教师。

第一奇,在他潜入蛮荒的秘境

月亮山和雷公山雄奇壮丽,郁郁葱葱,直插云霄,是贵州东南部两座神秘的大山。月亮山系横跨黔桂两省,深藏于苍茫的十万大山之中,两千多平方公里的林海如大海雄涛,起伏连绵。月亮山主峰从中拔地而起,孤傲奇绝,其支脉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八十多座,终年云雾缭绕,覆盖着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深藏着许多神秘怪诞的故事和骇人听闻的传说。 在月亮山,男人出山进山都要背一杆猎枪。2006年,陈晓明回江苏探亲归来,独自一人在山中走迷路了——不,那里根本没有路。他在大山里转了十几个小时,从上午7时走到晚9时,还是找不到回村寨的方向。幸好山很高,手机有信号,他给校长打了求救电话。校长立即召集人漫山遍野到处找,大声喊。当陈晓明临近村口时,远远看到成百的村民和学校师生,都打着火把站在那里等他,随着一阵欢呼,孩子们潮水般向他涌来。那一刻,他落泪了?? 陈晓明支教的村寨属计划乡,从乡政府所在地“加两村”到“计怀村”,约两个小时车程,出“计怀村”就开始爬高山穿林海过悬崖,有的“路段”只有巴掌宽,只能侧着身子贴着峭壁慢慢移过去,经过八九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才能到达“摆王村”的“污讲”(苗语:通水的意思)苗寨。陈晓明就在“污讲小学”支教。

黔东南州团委书记龙安跃说,2007年10月,他曾带着一位来自江苏的青年志愿者高瑞、州电视台女记者巴文燕等人去污讲小学看望陈晓明,大家拄着棍整整走了9个小时,累惨了,

1

巴文燕是个年轻文弱的城市女孩,好几次在草丛里一脚踩出噌噌乱窜的蛇,吓得哭了起来。走到途中,高瑞一不小心从山崖边摔了下去,滚下十七八米的陡坡,头部被石头撞裂,鲜血直流,眼镜也飞了出去。龙安跃急忙滚下去救他,见他头朝下、脚朝上,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休克了,流出的鲜血把下边水坑都染红了。龙安跃抱着他失声痛哭,一连声地喊,高瑞,你醒醒,你醒醒!十多分钟后,高瑞渐渐清醒过来,龙安跃要他摇摇脑袋,能动!哦,颈椎没事儿,有救!随行同志迅速跑到附近村寨叫来几位老乡,能走的地方用滑竿抬,不能走的地方就背,上午9时摔的,抬到首府凯里市医院,已是次日凌晨3时。龙安跃说,治疗后没什么后遗症,幸亏他摔下去的时候,脑袋虽然被石头撞出一道口子,但肩膀也被那块石头顶住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天,大家往回返,过那些悬崖峭壁时,巴文燕实在走不动、也不敢走了,龙安跃找了个老乡,背她走了近5公里。

陈晓明每进出一次大山,走的就是这样的“路”。

第二奇,看看陈晓明究竟放弃了什么

江苏自古为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多水。父亲有一手扣水泥船的绝活儿,于是雇了一些工人,开了一家不大的造船厂,生意络绎不绝,家境也就相当殷实,晓明是独生子,1982年生,天资聪颖,好学上进,喜爱读书,尤其喜欢文学和哲学类的书,放了学,就文文静静待在家里,从不跟野小子出去疯淘。这样好的儿子,自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要什么给什么,想要天上的月亮星星,父亲发愁的是摘不下来,能摘也给了。

2004年,陈晓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而且英语过了6级。以其学业资质、形象气质,再加上父亲广泛的人脉,找一个不错的白领职位是没多大问题的。在大学,还交了一个活泼秀美的女友,两人堪称金童玉女。好运似乎把他需要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他伸手去拿,犹如桌上的一只红苹果。

但是,晓明自有一个深沉的内心世界。面对繁华都市滚滚红尘,看着人们熙熙攘攘、手忙脚乱地争利于市争名于朝,他有些烦,不想一头扎进那波诡云谲、竞争残酷、无尽无休的大市场里争什么,争的结果,胜者败者都有伤。读书读惯了的他,觉得还是活得清静恬淡一些好。

他的心在很远很静的地方。那就到最远最静的地方去吧。

别看他一副弱冠书生的模样,内里骨头极其刚硬,想定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不管父母怎样的哭哭啼啼,软硬兼施,或劝或喊或骂,他还是决定到西部支教。如花似玉的女友也不同意,娇滴滴哭了几次,晓明说那就拉倒吧。

晓明说,他没有那种自以为是“救世主”的情怀和来拯救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他只想“图个清静,做一点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扛起背包,他来了,走进贵州苍茫的大山深处。

他成了月亮山主峰下第一个青年志愿者,先在榕江县“计划乡”乡政府所在地的“加两小学”教了一年书。既然来了就是准备吃大苦耐大劳的,他还嫌“加两小学”不够苦不够远,又知道高山之上、孤悬云海的“污讲小学”缺教师,村寨里文盲很多,求知的孩子们嗷嗷待哺。2006年,同来的伙伴都结束了一年的支教任务,回家了。他却主动申请,来到坐落在月亮山主峰的摆王村“污讲小学”。

第一次来污讲,没人当向导,孤身一人背着行李在密林里绕了几十里冤枉路。早晨6时动身,到污讲已是晚8时,整整走了14个小时,又饿又累又困,脚底磨出一层血泡,骨头快散架了。

高山之上,云雾缭绕,污讲小学堪称是“云中的学校”。

在来贵州省的全部支教志愿者中,晓明成了居住最偏远、所处自然条件最差、生活环境最艰苦的一个。

云海里一只奋飞的孤雁。

2

摆王村是苗寨,这里的村民被称为“红苗”,其他苗族村寨都是“黑苗”,风俗、服饰、语言都有很大的区别。污讲寨是摆王村下属的一个自然村落,村小学是一幢两层木楼,有6间教室,二层的教室中间隔了一间小屋作为学校唯一的办公室。全校8个班360多名学生,因为路途太远,孩子全部住校。早自习2节课,上午4节课,下午4节课,晚上2节自习课。学校只有9名老师,每位老师每周平均要承担38节课程。

这是一群最可敬的现代文明的坚守者和传播者。

驱车从贵阳出发,在茫茫群山里钻了十多个小时,我到了计划乡,掩映在浓密绿荫中的一片村寨。寨子里很静,古老而悠远,连鸡们狗们都不出声,散漫地卧着或者走来走去,我们来了才引起一阵喧哗。

计划乡是贵州省100个一类贫困乡之一,高山之上的摆王村是计划乡的一类贫困村。贫困加贫困,我们就不难想象“污讲小学”的模样了。教学楼和学生寝室都是历史悠久的“文物级”木板建筑,破败老朽,走在上面吱嘎作响。幸而黄泥地面的操场上还有一面褪了色、飞了边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说明这是咱共和国的学校。好在通电了,说明当地政府还是很努力的。山里的学生们显见营养不足,个子普遍矮小。衣服单薄,盖的被子也单薄,大都没有褥子,就睡在没有垫絮的硬木板上。山里人骨头硬,大概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为了照顾陈晓明,学校在学生寝室楼上给他腾出一个小房间,屋子数米见方,一张小木桌,一张床,屋角有个箱子,杂物放在箱里,箱上堆着书,一走动全楼都响。

山高林密,远离尘世,形同隐士。陈晓明却笑着说,他照样可以“胸怀世界”。这里手机信号极其微弱,但收音机的效果却出奇的好,从中央台到地方台,乃至美国之音什么的一大堆外台,都听得清清楚楚,不仅全球哪个角落发生的事情他都能及时知道,英语水平也得以保持。

陈晓明开始上课了。

出奇的难。难以想象的难。晓明说,一年级的小学生刚来上学什么也不懂,必须要教他们削铅笔,学着握笔,如何翻书。有的孩子把书拿倒了,也能跟在他后面煞有其事地朗读半天。孩子们不懂普通话,最初,晓明得比比划划,摆弄各种手势来说明他的意思。吵吵闹闹中,有的孩子好不容易写了几个字母,下面又有几个小孩突然打架了。把他们制止后,别的地方又传来了“老师,我要小便”,“老师,我的铅笔断了”的呼喊。好不容易把所有孩子安顿好,坐稳了,没讲几句,下课铃响了。

晓明曾对校长开玩笑说:“用大刀来杀敌尚可,如果用来切菜就是大材小用了。” 校长说:“多好的大刀到这儿也只能当镰刀使,只能委屈你了。”

陈晓明当了六年级班主任,承担了一年级和六年级语文,五年级2个班和六年级英语的教学,是课程最重的一个,一周只有一节课休息时间。

还有一难,是吃饭。

他只能跟着学生吃食堂。住校学生每天的饭费是1.7元,早餐是青菜加米熬成粥,粥里再放点猪油、辣椒和盐巴,每人一勺,一勺装一海碗。中餐、晚餐与早餐的唯一区别是把米和青菜分开,米做成干饭,青菜煮成汤,平时基本见不到肉。每餐能吃上一角钱青菜的学生还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那些穷孩子连青菜都吃不起,全靠从家里带来的腌菜、辣椒拌饭吃。每逢双休日,学生回了家,食堂熄火,陈晓明的饭就没了着落,只好自己瞎对付,在家娇生宠养,横草不动竖草不拿,哪会做呀,稀里胡涂填饱肚子算完事。偶尔下山的时候才能吃上肉,人也就越来越瘦得清俊起来。

他笑着说,那些想当世界名模的女孩子,最好到这里来支教两年。

放着江苏锦衣美食的好日子不过,他偏偏就能安安静静守在这里,守着这些穷孩子。

3

第三奇,听收音机时,他是“全球化”;关掉收音机,他就彻底“本地

化”了

陈晓明自称是语言天才,确实是。来到月亮山不到一年,他已经会说一口流利的榕江本地方言了,不仅如此,给学生上课,他讲的是纯正的普通话,但与其他教师或村寨里的老百姓交流时,他用的竟然是苗语,而且烂熟得就像苗民说自己的母语。

龙安跃跟我说,陈晓明是黔东南州第一个会讲本地苗话的志愿者。说到这儿,英语过了6级的陈晓明又让我一震,他轻描淡写地说,我不仅会讲“红苗”话、“黑苗”话,还会讲水族话,“因为我教的孩子有红苗、黑苗,还有水族。当然,学什么东西关键要有兴趣,我不喜欢的东西就老是学不会。”

因为语言相通,可做的事情就多了。看到摆王村很多青壮年是文盲,他主动向校长建议办个夜校扫盲班,每天晚上8时至10时,给50多名青年农民上课,顺便教给他们一些科学种植养殖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三个月之后,扫盲班55名学员有51人考试合格,合格率为93%。 晓明最心疼的,是那些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孩子。有两个学生叫麻秀利、石秀成,辍学之后,他走出几十里路到家里做工作,两个孩子终于重新回到课堂。

在如此偏远艰苦的地方教书一年,支教任务就算完成了。2006年,完全可以回到江苏家乡,去享受他的“公子哥儿”般的美妙青春和都市生活了,晓明也真回到了父母身边。在西部,一切该做的做过了,该经历的经历过了,心里也平静了许多。父母热火朝天地准备帮他开拓新的生活道路,补充营养啊,张罗对象啊,谋取一份白领工作啊??

他淡淡地等待着繁华似锦的未来。在山里清静惯了,不喜欢出门,不喜欢熙熙攘攘的闹市感觉,只在家里默默读书,默默上网,过了些日子,那种无所事事的空虚感和无聊感,又灰尘似的布满他的生命与灵魂,漫无边际,却又尖锐得让他感觉消沉和疼痛。又找不到自己活着的意义和目标了。陈晓明说,后来他的精神几近崩溃,烦躁得不行,整天横着眼睛发脾气。尤其想到在月亮山和那些村民和孩子相处的日子,虽然艰苦,却觉得活得有意义也有意思。村寨的贫穷,村民的勤劳、善良、恬淡和与世无争、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让他想起来就感动,感动中浸着淡淡的忧伤。他还清晰地记得,走的时候,师生们送他到山口,孩子们哭成一团,小脸抹得脏黑,恋恋不舍围着他,扯着衣服不让走??

那里的孩子需要金钱,但更需要知识,村寨需要富足,更需要师资。他能够做到的,就是教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学有所成,懂得感恩天地,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将来为月亮山带来希望和幸福。

他决定,还是回月亮山。

对陈晓明来说,这不需要做多么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是一个善于思考并且能够付诸行动的人,一个善于决断并且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爹妈流了那么多眼泪,都没有用。 爹妈甚至不知道,儿子已经做出一个更让他们吃惊和难于理解的决定。

第四奇,他决定终身在月亮山执教

如期结束西部志愿者的支教使命,按规定,服务期满,国家发给的每月600元补贴就没有了。可是,陈晓明主动给团县委写了一份申请,要求终生留教污讲小学,并说明可以不要报酬,自己业余时间种点地,有些收成就可以了。

心疼儿子、渴盼独生儿子归来的爹妈当然坚决反对,不给他提供任何经济来源,乡里就按代课教师待遇标准,每月发给他300元钱。

2007年9月,榕江县招考公办教师,这对于拥有本科文凭的陈晓明来说,是转为公办正式教师、提高工资待遇的一次机遇,而且是轻松一个小动作。同事们都动员陈晓明去参加考试。

4

他淡淡一笑,其答话令所有同事啼笑皆非:“考什么呢?工资拿多了有什么用?我领这点工资还嫌多哩,够用就行了,何必浪费国家的钱?”

在月亮山,他的话也对。那里根本没有花钱的地方,或者有钱也买不到什么东西。月工资那么少,现在陈晓明的抽屉里竟然扔着四五千元,底下的票子甚至有些发霉了。

陈晓明过着平静的日子,除去繁累而充实的教学,孩子们在的时候,他快乐地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孩子们带他到山里、树林里或者河溪里玩。大山里没人,他和孩子脱得一丝不挂,站在瀑布下面冲澡,快活得大喊大叫??

身边的奇人奇事 作文

月亮山确实出奇地美丽,那是他看不够的一道诗意的风景。村民的生活虽然贫困,却自得其乐,少数民族节日也多,到时候锣鼓喧天,载歌载舞,青年男女的对歌响彻云天。那一带寨子里,百岁以上的老人有五六位,一位老妇活到116岁,2006年才去世。

夜里,孩子们睡了,或者周末,孩子们放假了。除了听收音机,陈晓明喜欢做的就是读书和思考,偶尔写点古体诗词什么的,都记在日记里。交谈中,能感觉到他读了很多书,特别是哲学方面的书,从马克思、黑格尔到尼采、叔本华,他都很熟悉。他说,最近几个月读了明代大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书,很喜欢,因为很贴近他的心境。

陈晓明在寝室门上写了“静求居”三个大字,又在墙上贴了两句话:“人生在勤,不思何获。”

在月亮山,在这间小屋里,已经堆起一尺来厚的日记本。

有位记者写了陈晓明一篇报道,其中摘了他日记中的一段话,足以看出他诗一样的感觉:“下了一夜的雨,屋顶有的部位漏雨较厉害,不过都离我的床较远。我坦然地睡着,享受着美好的梦。今天是星期五,喧闹了5天的男女寝室此时特别安静,托腮凝听,山沟里的蛙噪虫鸣传入耳际??”

第五奇,娶了一位苗族女孩做妻子

令人吃惊的是,女孩没读过书,不识字,也不会讲普通话。我没见过,据龙安跃介绍,女孩皮肤黝黑,长得一般般,不漂亮。

两人相处了一段时间,最初,女孩的父母激烈反对,认为陈晓明怎么可能爱上自己的姑娘,肯定是骗子,玩闹一阵就完了。女孩的父亲对陈晓明吼道:“你是天堂,我女儿是地狱,不要耍人玩了!”

陈晓明坚定不移。有记者来访,也怀疑地问到这件事:“你打算和你女朋友结婚吗?” 陈晓明有些愠怒了:“怎么会不结呢?我不但要和她结婚,还要和她生一个孩子。将来我就留在月亮山,买一块土地,盖一幢房子,让她耕地干活,我教书育人。我已经下定决心在这儿呆一辈子了。”

我问得更尖锐:“你爱她吗?”

陈晓明说:“肯定没有城里人想的那么浪漫。她很质朴单纯,是一个非常透明、可爱的女孩子。我既然决定终生留在这里,就要在这里找一个妻子,我就相中她了。”

我明白了,别人可能为爱情远走他乡,赴汤蹈火;陈晓明是为自己在山区终生留教而选择了爱情。

结婚前,陈晓明决定带女孩回江苏老家看看父母,两人一起下山到了首府凯里市,在团州委办公室落了脚。龙安跃看女孩一身黑苗民族服装,银饰,短裙,盘着高高的发髻,因为不会说汉话,默默坐在那里。龙安跃有些吃惊,找个没人的地方劝晓明说,你可不能把这个女孩子带到家里!搞不好你父母会气背过去。

陈晓明淡定地说:“我必须把女孩带回去,一是要认识认识老人,二是如果不带女孩回去,我就回不来了!”

5

篇四:身边的感动作文800字时间

身边的感动作文800字时间:2013-06-14 18:12来源:未知 作者:情话王子 5

篇一:身边的感动

在我们的世界里,有不少高尚的人,有日夜为学生操劳的老师;有为国家贡献英勇的身躯的警察;有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清洁工??这些都是我身边高尚的人。但我觉得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拾金不昧的人才是高尚的人,这种人在我们身边有多少个呢?

这样的人不少,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梁某某,她本来是和我同一班的,但现在我们已经分班了,虽然联络少了,但我们也会偶尔找对方出来讨论学习上的问题?? 记得有一次,我和她去逛街,我才发现她是个高尚的人。我们要坐公共汽车去逛街,那时,车上的人很多,我们上车后,好不容易才找到位置坐下来,但她看见了一位孕妇,她就立刻站起来,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那位孕妇。下车前,那位孕妇亲切地对着她说:“谢谢你。”她望着那位孕妇点了点头,微一微笑就下车了。

在逛街的时候,她看见了前面一位年轻的姐姐在拿手机的时候掉了一张一百块,就拣起掉在地上的一百块,跑上去给回那位姐姐,那位姐姐看见了我们就摆出一副怀疑的样子,说:“你们不会是骗钱党吧?”她就说:“我们不是骗钱党,而是你掉了钱。”那位姐姐看看自己的手袋有没有少了钱。那位姐姐看完自己的手袋后,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啊,小妹妹,我不应该怀疑你们的,真是不好意思啊。因为最近有很多骗钱党,所以??”她用亲切的声音回答说:“没关系,如果这些钱是你要紧的话,那你就会很伤心拉,是你的毕竟是你啊。”那位姐姐说了数声谢谢就走了。那位姐姐走后,我问她为什么自己不要?她回答说:“要是你掉了一百块钱会怎么办啊。如果你有急事,必须要这些钱,你该怎么办啊?我听了她的回答后,就没有说话了。

在我们回来的时候,要坐公共汽车回家,上车的时候,虽然人不多,但已经满座了,和我们一起上车的那位领着自己孙子的老婆婆,那位老婆婆上车后看了看。这时又被她看见了,拉着我一起站起来让座了。

当她每次帮助别人的时候我被深深感动了,她是那么高尚啊!

篇二:身边的感动

翻书的时候,一片银杏叶悄然滑落。

我弯腰,拾起,惊觉这是初中毕业时同桌送给我的,背面上写着“珍重,朋友!”不记得当时是否有种想哭的冲动,只是现在,枯黄的叶片上早已是滴滴泪痕。想起,这世上还有一种心情叫感动。

很长一段时间,我似乎已经忘了感动的滋味,是我心已冷漠,还是我的心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充斥得没有了空间?

曾有朋友写给我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会擦肩而过,不是因为无缘,而是我们的生活中少了两个字——感动。”的确,我们的心因此不再敏感,我们不再用心收藏起身边的一丝一毫感动,只有当我们错过它,再回首时,才发现原来我们真的失去了很多。

总有人抱怨这世上可感动的事情越来越少。可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读书累了,父母为我们削个苹果,是感动;口渴了,朋友帮你打回一杯水,是感动;沮

丧时,得到一句宽慰的话,是感动;高兴时,有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是感动;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祝福,哪怕只是一片花瓣,一片树叶,也是感动??

人啊,每天被多少平凡的事情感动着!或许,有时正是由于它们的平凡才让我们视而不见。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他生活在爱之中。”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让庸碌蒙住我们的眼睛而无法感受感动的滋味呢?

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

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

这个世上已无感动的足迹的时候,那它也就随之成了一个冰封的天地。冷酷,亦无情。 朋友,请把心从泥淖中拔出来吧!请腾出一点小小的空间来承载这足以让我们回味一生的感动吧!

篇三:寻找身边的感动

在我印象中,感动似乎只是大难的携带品。然而平凡生活中,感动是否也无处不在? 每天中午,路过省泰中高中部时,马路边上一排排整齐秀丽的粉笔字,走到那里总想走到这粉笔字的源头及写它的人,想看一看是谁这么有闲情逸致竟能在马路上写字。可惜,很难如愿。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就在我快淡忘这个粉笔字的时候,我却看到了这个“奇人”。但我一看见他的那一瞬间我怔住了。他是一位残疾人,没有双腿,在他所“坐”的平板车上有一台音响,我起初以为他是卖磁带的,可看见他手上的粉笔后才知道,他就是我一直想找的“奇人”。突然,路边的树上潇洒的飘下几片深黄的叶子,这是我才觉得有些凉意。 他的音响里放的不是什么流行歌曲而是黄梅戏!听了顿觉有点伤感。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那位残疾人正在写到粉笔字,且字字端正,他旁边站着不少围观的人,我大致看了一下他写的内容,全部是戏词!那么多,那么长!全是手写的!旁边有人看不下去了在他的车上放了几十元钱,并随口问道:“累不累啊?写这么多!坐下歇会儿吧。”此话一出,一位老大爷推了他一下。我本以为那位残疾人会说出什么悲伤的话,或怨天尤人。可我错了。

他微笑着说:“谢谢你,但对我来说,我无时无刻不在休息,又何谈‘累’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确实不需要休息。如果你站累了??”话未说完,他艰难地往车边上做了点儿,还拍了拍车,接着说:“就坐我车上吧,别嫌脏啊!”我听了他的话后,匆匆的走了,我怕自己会忍不住哭出来??

我这绝不是多愁善感,也绝不是娇揉做作。只是在这个“人人为我”思想影响着我们时,竟有如此朴素的人!他虽然身体残疾,但他的心灵是美丽的。正如英国着名哲学家培根所说的“美德好比宝石,他在朴素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我虽只用一件事来证明我的疑惑,可这足以证明,生活中的感动真的无处不在!

篇四:我们身边的感动

还记得我儿时有一个很好的玩伴——小雅,她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在她五岁的时候,母

亲就得了绝症,她那时并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当她得知母亲的寿命只剩下一个月的时候,她更加爱自己的母亲。

每天放学后她都央求爸爸带她来医院看妈妈,每当她看到妈妈憔悴的面容,泪水就不由自主的涌出来,她强忍着泪水,每次都以微笑面对母亲,她从不会在母亲面前掉一滴眼泪,让妈妈增加负担。而母亲却认为自己是小雅的累赘,每次看到小雅都躲着她,自己却在悄悄地落泪。眼看已经过去了一周,小雅再也忍不住母亲对自己的躲避了。有次中午,小雅自己偷偷地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后看到妈妈正在睡觉,她一声不吭,静静地守着母亲。妈妈出汗了,她给妈妈轻轻地用毛巾擦汗,整整一下午她都握着妈妈的手,陪在妈妈身边,到了护士叫醒妈妈吃药的时候,小雅把在纸上写好的“小雅爱妈妈”五个字放在妈妈枕边,悄悄地离开了。可妈妈不知什么时候早就醒了,她叫住小雅,把小雅紧紧地抱在怀里再也不肯松手,母女俩哭成一团。之后的日子里,小雅的妈妈身前总有一个忙碌的小身影——小雅。她终于明白了小雅需要自己的爱,她心里不再是想着早点离开这个世界,而是对这个世界充满遗憾,她舍不得小雅,一刻都不想离开小雅。

在那之后,小雅的母亲有了一个念头,她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她的,一点是能够使别人重见光明,而更重要的是希望这个用自己的眼角膜重见光明的人能够代替自己看着小雅。小雅的妈妈在“人体器官捐献同意书上”签字的时候,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小雅的妈妈虽然走了,但是她留下了眼睛守候小雅。人死了,眼睛却“活着”,为自己的女儿活着。 神圣的母爱,像阳光一样,能够照耀到人生任何的角落,薄冰挡不住母爱,亲情在灵魂深处复苏。因此,亲不要辜负母亲的爱,用心去体会。因为过去了,就永远追不回来了! 感动,就在你我身边??

篇五:身边的感动

感动是什么?字典里给的定义是: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身边的感动是什么?是发生在身边的、使人有所感悟的事。

在我的生活中,就有许多让人感动的事:累了,父母削个苹果;渴了,同学帮你打水;伤心了,朋友替你分忧??人,往往是最容易被感动的生物。

我每天中午放学后都要坐公交车回家。今天在站牌下等了好长时间,才有一辆珍惜动物般的一路公交车驶来,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往上挤。我凭着娇小的身材和敏捷的动作,成功地抢到了座位。我得意洋洋的看着为数不多的座位和拥挤的人群,心里想着这些座位上的人会是什么样的面孔。不一会儿,原本空空的车厢就挤满了人:有学生、年轻人、老师、工人??最后,缓缓地上来一位年过花甲、满头白发、双手提满了菜的老奶奶。车上昏昏欲睡的人们闻到了新鲜的蔬菜味儿夹杂着清新的泥土味儿,一下子都转过头来看着这位气喘吁吁的老奶奶。紧接着司机一踩油门,老奶奶站立不稳,一个趔趄倒在了地上。旁边站着的人把老奶奶扶了起来,坐着的人无动于衷。我想: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给这位老奶奶让座吧!可又转念一想:从学校到家有很长一段路,站着还不把人累死啊?可是,这个老奶奶也是站着且双手提满了菜,她比我更累啊!我正在“让”与“不让”之间徘徊,忽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了起来:“老奶奶,您坐这儿吧!”喧闹的车厢顿时安静下来,几十双眼睛一齐向发出声音的方向扫去,原来是我的同学小昊。可那个老奶奶哪里肯坐?他们推让了半天,老奶奶才一边笑着夸他一边坐下。此时此刻,车上的人都看着他们,眼里流露出赞许的目光。咦?一向霸道的小昊今天怎么一反常态,不为座位大打出手、袖手旁观呢?正当我们郁闷时,车到站了,他若无其事地拂袖而去。在座的人们看着他的背影都被感动了,好一阵车厢内鸦

雀无声。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感动,而是缺少一颗会被感动的心。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篇六:身边的感动

童年的记忆是多么美好,记忆好比一朵朵五彩斑斓的花朵,摘一多粉红的康乃馨,一起品味它的芬芳??

我有一个好朋友,她正巧和我在一个小区,正巧在一楼养了一只我喜欢的鹦鹉,正巧我每天上学、放学都能经过那里来看看那只可爱的鹦鹉!

瞧!它那可爱的样子——乌黑的羽毛、水汪汪的眼珠子,大家都知道,鹦鹉是有一种特异功能的,对,就是说话!都说“鹦鹉学舌”可是,几乎每一只鹦鹉都不大爱说话,而这只是聪明而又灵活的,所以经过了我的培养,成为了一只擅长说话的鸟!

每当放学是,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在这停一停,拍拍手把黑黑的注意力转回来,对它说“你好,你好!”每天我都坚持着,哪怕是刮风下雨也无法阻挡!一开始,黑黑压根就不吭声,可是也蛮争气的,几星期后奇迹般地学会了!此时,我越发喜欢它了!过了一年,它经过了我的淳淳教导经学会了“你好,我爱你!哈哈!”等词了!它的主人也是我的同学与我的关系也从普通朋友一下变为了要好的朋友,从此我们形影不离!

一天天过去了,黑黑不问自说,每当我经过那,总会对我说:“你好!我渐渐明白了:原来鸟类也有情感!

好景不长!突然有一天,黑黑失踪了,我原来丰富的生活突然间化为灰色,那个朋友似乎怀疑是我害死了它,对我沉默,经常碰面但好想视而不见,我的心快要碎了!她竟然还对我骂道:“你不就是个小偷吗!”从此我们像互不相识一样!

但又发生了转折,彻底改变了我俩的关系!那天我们恰巧遇见了一片黑色的羽毛,旁边是一摊血!过了半天我才明白:这是黑黑,一直通人性的鹦鹉!当时她伤心地跑开了?? 第二天,我在家门前偶然发现了一只白鹦鹉和一封信,写道:sorry!我错怪了你,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我难以接受眼前的一切!

朋友虽然难免会有错怪,但是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承担负责一切!这种友情令我感动,令我记忆犹新,这种友谊一直到永远永远??这友谊是触动心灵的一点光明!

处处留心皆感动,风雨中的小树就能感化我的心灵,给予我希望和梦想,激励我不因危机的面临而放弃永生的信念。让我们多留心周围的人和物吧,只要你是一个细心的人,是一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原来感动就在我们的身边,温暖就在我们之间。

我也曾经有一段时间经常抱怨生活的枯燥无味。一直到最近,我才发现,原来在生活中到处都有着令人感动的事情。

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家做作业,忽然天色一下子暗下来,我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只见天上布满乌云,还拌着一道道闪电,一阵阵雷声。地上的行人都纷纷加快脚步,躲避即将到来的大暴雨。一会儿,粗大的雨点儿落下来了,打在玻璃窗上叭叭直响。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街道上连一个人影也没有,白花花的全是水,简直成了一条流淌的河,上面争先恐后地开放着无数的水花。

我饶有兴趣地看着,忽然一棵小树映入我的眼帘。小树在风雨中摇曳,一次又一次被风吹弯了腰,一次又一次坚强地挺起,利用自身的韧性巧妙地渡过难关。风越刮越猛,雨越下越大,小树没有一丝的退缩,依然顽强地战斗着,毫不气馁地寻找着生机。小树触动了我的心灵,它面对危机时顽强求生的精神感动了我。它让我看到一个人面对困难时所必须具有的勇气、毅力和极好的柔韧性,它用它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什么是坚强,什么是处理困境时的最好方法。

感动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感受的话,就一定可以感受得到平凡人的世界 没有头衔

更没有开场白

(一)罗平林

罗平林出生于安徽省的一个小山村里,与所有农村里的孩子一样,当她刚学会走路后,她就天天上山捡拾柴火、拔黄花菜、採蘑菇,放牛??帮家里分担家务,同时照顾好弟弟妹妹。之后,罗平林成年了,因为老家很穷,19岁的她,远离家乡来到上海打工。一本皱巴巴的上海地图,一双布鞋,成了她全部的家当。风餐露宿,躲城管,睡外滩。初入大城市的她,什么都不会,当洗碗工,当配菜工,“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她一直都懂。 摆地摊,做餐饮,做过挡车工,当过质检员??罗平林开玩笑地说,除去小偷,她什么行业都做过。26岁那年,罗平林嫁给了上海青浦郊县的一户本地人家,她也终于在当地一家毛纺厂里,获得了她的第一份正规工作。2009年,受行业影响,原单位效益不好,她也成了下岗女工中的一员。听闻上海中福会养老院正在招护理员,她再次转行,接触到养老护理员这份彻底陌生,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

山里的妹子,老实、本分、踏实、肯干。罗平林最为显著的性格,便是在于她那份自小养成的质朴、勤劳与坚毅。山里人的那份纯真,始终没有被城市化的喧嚣所侵蚀。在她的精神世界里,所有的事情总是那么的简单和纯粹,她有一颗孩子般晶莹剔透的心,把老人的怪脾气看得简单些,把老人的过重的话想得淡一点,把周遭的闲言碎语当做是不经意间的一阵微风。

罗平林在刚做护理员时,简直是养老院的“问题大王”,面对老人的不同性格,她不知道差别化、个性化的对待原则。文化程度同样影响着沟通的水平,硬碰硬的交流方式,经常会导致老人的投诉。记得有一次,她给卧床老人喂餐,由于缺乏经验,没有注意到食品内部温度,滚烫的鸡蛋顿时把老人的嘴巴烫了一个大包。

她不聪明,但她知道笨鸟先飞的道理;她虽然不善于交际,但她总是习惯于感恩。她虽然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是肯下苦工,敏而好学。别人不愿意吃的苦,她愿意主动承担。有时候,和她对话时,你会在她简单的词句中,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

她曾利用一个周末,从市郊青浦挤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去上海书城淘一本养老护理的书籍,认真学习并与其他护理员分享。她在钻研如何照顾好老人的同时,也教会班组中的姐妹们使用巧力,保护老人和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不受伤害。每当她发现书里的一个护理技巧,她总是认真琢磨,仔细推敲,在服务老人的过程中试着实践与探索。虽然说,她不算聪明,但她却是最好学的。因此,她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

几年后过去了,看看如今的罗平林,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反而给她带来了人生的财富。她的交班记录是记得最详细、最规范的。同时,她的夜班巡视总是做得最深入而到位的。细致的服务标准流程,她已经牢记在心,工作记录和规范化的操作,降低了她犯错的可能。有时候,别人会说她“笨”,说她不懂得偷懒。而她却不这样认为的,她一直把小时候父亲的话牢记心中——“人可以穷、可以没有文化,但一定要诚实。”她有一颗全心全意、设身处地关爱老人的心,她也有一颗坦然面对老人、任劳任怨的习惯。

有一次,院内一位老人得了急病,被送往市区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子女都在海外,老两

篇五:俗世奇人读后感800字

俗世奇人读后感800字(一)

《俗世奇人》这个书名起得太妙!这本小册子隐去了帝王将相、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等上层人物的身影,把触角伸向了最底层的市井人物和市井生活。本是水陆码头的天津卫--一个曾经的货物集散地,南来北往的商贾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造就了当时经济的空前繁荣。随之催生了错杂的街道、林立的酒肆,遍地的商铺,热闹的戏院,奢华的青楼??,这里有接骨的、拔牙的、刷墙的、偷盗的、钓鱼的、卖古玩的、做小吃的、靠吃家产的、为人算命的、替人打官司的??三百六十行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存空间;做正当买卖的,干非法勾当的,都有自己的一套生存行规,“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沿着各自的生命轨迹或平行或交叉。

这里其实并不是什么太平盛世的地方,鱼龙混杂,三教九流出入其间,为了养活自己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时时上演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或是血淋淋的聚众斗殴;但这里更多的是靠本事吃饭的规矩人,这些真实的存在造就了当时天津卫无限的丰富。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市井生活的画卷,刻画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底层人物。此谓“俗世”。

何谓“奇人”?天津卫并不是遍地黄金,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并不适应与世无争的“出世者”,在一次次关涉自身的贫与富、贵与贱、生与死的博弈中,淘汰掉太多不适应这种生存法则的“劣币”,留下的是“吹尽黄沙始到金”的“良币”。这里崇尚强者,崇拜能人,你只要有一手绝活,在你这行是公认的NO.1,自然能受到艳羡,也自然有后人为你树碑立传。所以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的故事流传至今。能人都有“奇招”。

“奇人”奇在有过硬的本事。苏七块可以以让病人丝毫感觉不到疼痛的速度接好断骨;刷子李刷墙的动作简直就是艺术家的表演,干完活身上的黑衣没有一星白点;贺道台可以把鸟儿训得服服帖帖;大回可以几天把坑里的鱼钓得“片甲不留”??这些本事令人叹为观止,如能搁到现在,一个个都会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就是凭借这些让人啧啧称奇的技艺,他们衣食无忧,并且受到别人的尊敬和追捧,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超群的技艺似乎又促成了这些人行为古怪、举止奇特,而这又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原因。苏七块接骨不管穷人富人一律七块大洋,哪怕穷人借钱看病他再还回去,这就是他的规矩;刷子李刷完一面墙必抽一袋烟,喝一碗茶;“文混混”刘道元为了想看看别人对他的交情,上演了一出“活出殡”的闹剧,让人忍俊不禁,又感到事态炎凉??高超的本领再加上独特的个性更增添了他们身上的传奇色彩,于是越传越奇,越传越神。听他们的故事,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更是现实中不能满足的需要此时得到了一定程度虚幻的实现。谁不想做一个受别人仰慕的富有个性的能人呢?

上文说了,天津卫不都是守规矩的手艺人和买卖人,坑蒙拐骗的事情天天发生,靠着奸诈的“聪明”巧取豪夺往往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胆子之大,方法之“奇”让人不由拍案叫绝。《绝盗》讲到一老二小三人,踩着三轮车,一路气势汹汹、骂骂咧咧地来到一对新婚小夫妻家,老的口称是新郎官他爹,两个小的是他弟弟,说不孝之子私奔到此,却不管快咽气的老娘,听者也义愤填膺,接着三人把能搬的全部搬走,不能搬的砸光后扬长而去,小两口回来后有人告诉他们这事,新郎官哭笑不得,说:“我哪还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有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这可成为“史上最牛的盗案”了

吧!蔡二少爷用低价买进古董再高价卖出,让自视为占了便宜的毛老板有苦难言,也让人啧啧称奇。生活中假恶丑的东西不是主流,但它却是客观的存在,作者采用不隐恶的态度让读者自行评判,因为这也是生活真实的一部分。

当然,奇人们人性闪光的一面也是比比皆是。泥人张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让狂妄的海张五丢尽颜面。他告诉我们:社会地位再低下,也要保持自己的一份尊严;金鳌的仗义让小杨月楼的戏班子起死回生,他也投桃报李,在金鳌的请求下,义演三天救了上千码头工人的命。金鳌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侠义,小杨月楼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仁义,都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们并不是鲁迅笔下麻木愚昧的国民,而是“仁”字当先、善良博爱的性情中人。他们身上散发的人性的光辉会让我们感动、追随。

而《俗世奇人》恰恰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底层的、平民的视角。冯骥才以极具韵味的天津方言,诙谐的文笔,毫不拖泥带水的简洁凝练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当地最底层人民的生活,让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发现了他们真实的个性特点、生活状态、思想动态、精神追求,这样才能对所处的时代有一个最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还原时代的真实,消除狭隘的偏见和“想当然”的错误。所以,要做一个明白人,我们既需要放眼宏观,也需要把握微观!

无论语言艺术还是故事内容、思想深度,这都是一本好读、好看、好玩又能掩卷沉思的好书!值得推荐!

俗世奇人读后感800字(二)

最近,我在看一本书--《俗世奇人》。《俗世奇人》是着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俗世奇人》中,有许多让我敬佩的人物:“认钱不认人”的苏七块;技艺高超的刷子李;力大无穷的张大力;足智多谋的杨巴;以牙记人的华大夫;(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还有钓鱼很好的大回等,都让人无比佩服。书中也有很多令人发笑的“奇人”:明明是女的,却留男人才留的背头的杨家二小姐;原本精通辨画,却让人忽悠的蓝眼;因为想看看人死了会怎么样,所以没死装死的刘道元;还有让八哥说“漏嘴”而气得半死的死鸟等,让人一看捧腹。这些人物各有各的特点,经过作家冯骥才画龙点睛之笔的勾勒和渲染,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跃然眼前,令我赞叹不已。作家的描写太精彩,令人不忍释手。

在这本书里,我最佩服的是两个人--治牙的华大夫和苏七块。他们的故事让我看了还想看了还想看。先说说治牙的华大夫吧,他的治牙技术非常高超只要张开嘴,不用说那个牙怎么了,他瞅一眼,全部知道了,一天下晌,两个便衣侦探过来找一个通缉犯,长相是络腮胡子,肿眼泡儿,挨着右嘴一颗大黑痣。华大夫有健忘症,早上才看了六个人,便忘记了。晚上在一壶春酒楼吃饭时,认出了他的长相,但不敢确定,最后看见他的虎牙就确定了,写出了华大夫认牙不认长相。他“钻”到了这个牙里,才会这样,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一定付出了很多,才会保持三代都行医。

在这么多身怀绝技的人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苏七块》,看了这题目的人都知道他姓苏,可为什么叫他七块呢?原来他是位医生,每次给人看病都要七块银元。有一天苏七块去与人打牌,牌打到一半,门外来了一车夫张四,张四的一个胳膊断了,要苏七块治,可车

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而且我听爸爸说七块银元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牌友华大夫是出了名的心善,他推说去上厕所,其实偷偷塞给了张四七块银元,张四将七块银元交给苏七块时,苏七块就帮张四接好了骨头,还送了张四许多药。晚上别人走光了,苏七块取出七块银元还给了华大夫,说:“不要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是我定的规矩不能改。”我这才知道苏七块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看出了当时,艺人是靠本领说话的,有了高超的技术,便有了规矩,使自己精益求精,本领越来越高超了。

啊!《俗世奇人》,真是一本有趣又生动的名着啊!

俗世奇人读后感800字(三)

这几年,我订过杂志也买过很多书,我最喜欢的当属《俗世奇人》。

开始,我只是在五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中学过一篇《俗世奇人》里的一篇文章《刷子李》,文章后面还有这本书的介绍,它是消遣性的读物,一般这类书读完一次就扔了,但我对它特别钟爱,因为它情节有趣而不低级,高雅而不低庸,所以使我急切的让爸爸买给我看,爸爸在我的强烈要求之下,第二天就给我买回来了。

这本书作者是冯骥才,他将每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书的封面很朴素,有着淡蓝色的底,上面有一个长方形的花边,“俗世奇人”四个黑色楷体大字,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我一拿到这本书,一看到封面就喜欢上了它,就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这本书语言风趣幽默,这让整天奋战在学海里的我很放松,这高雅通俗的文笔无疑使我注入了一支清爽剂,让我全身的细胞跳跃起来得到放松,并且,让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平凡的人用他们平凡的双手创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这本书中总共介绍了十八个人物,如:酒婆、蓝眼、泥人张=绝盗、刷子李等。酒婆是指一个奶奶每天都到酒楼喝酒,酒量惊人,但她侠肝义胆,爱打抱不平,所以深受当地居民的爱戴;蓝眼是一个古玩店老板,一眼就能看出任何古玩的真假无一差错;泥人张的拟任则是打遍天下无敌手,还经常送给家里很穷的小朋友一些泥人;绝盗是一个团伙的人每一次都冒充被盗人家属,说被盗人不孝顺,所以去他家偷东西。

书中所有的人我最佩服刷子李,因为他苦练刷墙技术,最终他刷墙要穿一身黑衣服,但白浆从未滴到他的衣服上,而且他刷的墙非常均匀。刷子李刷墙的浆是他自己研发的,不稠也不稀,颜色也适中,让人一看就心旷神怡,仿佛到了仙境。人们看到刷子李刷墙那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因为他刷墙的声音像大师演奏的乐曲一样格外优美。

夜晚,群星闪烁,月光皎洁,我仰望着繁星点点的天空,回味着刚刚读完的《俗世奇人》,依然感到它韵味无穷。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