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与春天有关的交响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3:28:47 作文素材
与春天有关的交响乐作文素材

篇一:我听舒曼春天交响曲

我听舒曼《春天交响曲》

张XX 509030XXXX

要想听懂、享受一部经典音乐作品,首先要了解作者和作品的背景。应该说,对于我们这些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舒曼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而他的这部交响曲相对不太熟悉。所以,我今天的论文首先从介绍背景开始。

和一生未组成过家庭,命运多舛的“乐圣”贝多芬相比,德国音乐史的传奇人物舒曼的境遇可以说与贝多芬有着天壤之别。作为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人物,舒曼的感情生活虽然遇到阻碍,但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也促成了他空前高涨的创作热情。遗憾的是,由于少年学习钢琴急于求成,造成他手指受伤,从此无法再弹奏钢琴,世间少了一位钢琴大师。然而,老天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开启一扇窗。他专心与艺术创作,把自己的浪漫主义的情怀和民主主义思想相结合,创作出了一些列代表作品。

这部春天交响曲,正是舒曼在冲破重重阻碍,在感情上春风得意时的作品,不难猜想,作品的风格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洋溢着春日美景和和煦春风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是对婚姻美满的憧憬和享受。从邵奇青对舒曼《春天交响曲》的漫谈中,我进一步了解到这一点。他再次将舒曼和贝多芬对比,一个情感落寞,终了一生,一个春风得意,风头正劲,所以说,对于舒曼来说,这部春天交响曲里,真正的春天不仅仅是万物复苏的美景,更是他苦苦等待了7年,又历经阻隔之后的妻子——克拉拉。将春天拟人化,这一种在文学创作中经常采用的手法,在音乐创作中同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我想,出了春天本来就无限明媚,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之外,他也暗示了寒冷的冬日已经过去,新的希望即将开始。舒曼的希望已经到来,他的作品将我们带入了他那多愁善感而又如诗如梦的内心世界。

这部《春天交响曲》一共分为四个乐章,可以说大的方面还是以春的发展为主线,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如痴如醉,春带给我们的永远是这样美好而浪漫的感觉和享受。

第一乐章。乐曲一上来我感觉铺垫的部分不多,可以说是直奔主题,我想这也和那时的舒曼无比欢快的心情有关吧。随着强烈的节奏感,我们感受到得是春带给万物和人的震撼,冬日的冰冷已经在这震撼中过去,没有什么在能够阻碍大地的复苏了。随后,音乐突然来到了略显低沉的气氛,放佛在预示着什么,让人

浮想联翩的同时也静静期待着。突然,又是强有力的节拍,这时的我们突然明白了:原来是春的脚步的临近,在渐渐的渲染着生活的一点一滴。随后,音乐的气氛维持在这种节拍上,破土而出的青草、展翅飞翔的鸟儿、复苏之后的涓涓细流、和煦的阳光照耀下万物闪亮清脆的样子随着音乐的进行浮现在脑海中,仿佛一位伟大的诗人在诗意正盛时创作的一首春景图,又像是一位画家在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美轮美奂的春日美景。而在创作手法上,以贝多芬和舒伯特的抒情交响乐创作传统为基础,为我们奠定了整曲的感情基调——清新和煦而又激情欢乐。最后,慢慢的,随着乐曲发出的一次次强有力的呼唤,仿佛排山倒海之势,大海在拍打着海岸,春风在吹拂着树梢,没有什么可以阻止这一切的到来了。当然,从情感的角度看,我认为这也包括舒曼对于他个人爱情的坚定不移,他的爱像势不可挡的春日降临般,给他的生日带来了阻隔之后的新的震撼和希望,仿佛在向世人昭示着自己的信仰和对爱始终不变的追求,令人深受感染。

第二乐章。春日里不光有激情复苏,还应该是婉转悠扬的。在春日的夜晚,这一切被这一乐章完美的诠释。没有了第一章的激情和热烈,春的细腻和甜美的一面被乐声展现出来。说实话,当我把全部四个乐章听完之后,总感觉这一章和其他三章有些格格不入,当作者极力要渲染一种欢快和热烈的气氛时,为何对这静谧和慢板的节奏又情有独钟。但当联系到当时作者的创作背景,也就不难理解了。爱的表达,不仅仅有奔放的一面,更应该展现其柔美和细腻的一面,这样的爱,这样的春,才是饱满而有力的。正如邵奇青评述里所讲,“它之特色不仅在于舒曼把他对克拉拉的一往情深表达的那么含蓄而又酣畅,更在于作者为表达内容所使用的高超技巧,而这些技巧极具创造力和开拓性”。再次聆听这一乐章,我觉得他的创造性或许就在于当世人都认识到春的激情澎湃的时候,他却不忘静之美。乐曲在小桥流水的氛围下,我看到的是舒曼对新婚妻子的细致入微的呵护和疼爱,忘掉一切过去的痛苦和等待,忘掉一切烦恼,只是在这春之夜静静的享受着微风拂过脸庞,青草“刷刷”的佛动,以及一切春之夜所该有的由动到静的美。这种充满层次感的旋律,不正是舒曼此刻感情的写照吗。

第三乐章。重新恢复了欢快和活力。只是在我看来,这种生气和第一章时的又略有不同。第一章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希望与活力,而经过了第二章的细腻,到了第三章时,人们仿佛开始从激情中渐渐适应并开始思考了。乐曲的节奏更加

饱满有力,更加沉稳大气,这也预示着世界已然适应了这样一种春带给世人的视觉和心灵的冲击,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这在乐曲曲调的一次次重复着旋律可以看出。再次透过背景看到作者的情感,此时作者经过了新婚的激动和热烈,经历了平静之后的思考,显得更加的成熟和果断,他用坚定的声音告诉世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动摇这一切的了。演奏技巧上,这可以说是“海顿小步舞曲与贝多芬诙谐曲风格的结合,像一阵欢乐的旋风”(摘自网易博客)。的确,我们已经无法不陶醉在这完美的世界了,就像被春的伟岸所感染和调动一样,爱情的伟大已经超越了自然的成为永恒。在面对阻挠的时候,舒曼表现的正像春之动,坚定而震撼;当爱情终于取得应有的结晶时,舒曼又表现出细腻和沉稳的一面,最终向我们展现了在历经苦难之后的新的腾飞。

第四乐章,也是作品的最后一章。乐曲一上来就发出欢庆胜利般的呐喊。然而紧接着,我感觉笔锋一转,又恢复了沉稳,但其中却又不乏激情。可以说,乐曲到了这个时候,就仿佛春的铺垫已经完全展开,万物享受春的胜利和美景,我们似乎已经忘却了是如何从冷酷的冬日急迫的迎接春日的那种狂热,而是学会了欣赏大自然最用心的杰作。柳树开芽、溪流涓涓、莺啼鸟鸣、暖风习习,春的力量尽情的释放,聆听着感受着胜利者的喜悦。当然,一切景语皆情语,舒曼借助最后的春的释放,依旧在向世人昭示:爱的果实虽然需要历经磨难,但只要坚定和勇敢,终将走向伟大的胜利。而这胜利的取得,则再一次让舒曼平复的心情激动不已。可以说,这也是一种首尾呼应的表达,但我认为,形式上可以理解为首位呼应,但内涵和情感上却不仅仅是呼应,而是升华。从一个感情的追求者,到坚定胜利信念不放弃,再到最后终于尘埃落定,激情和活力依旧,静谧和细腻仍在,这才是作者最后真正的情感升华。歌舞升平的表象下,是那颗已然经历了世事和坎坷之后享受喜悦和胜利,直面现实,怀揣理想的心。“舒曼向陶伯特说过,他在这一乐章中确是‘想象向春天告别’,并‘希望不要太轻佻的对待他’”(摘自邵奇青《谈舒曼的〈春天交响曲〉》)。乐曲结尾适度而不过度,激情而不失细腻,欢快而不忘收缩,让聆听着听后依然久久难以忘怀,我想这也正是这部作品长盛不衰的原因吧。

欣赏完这部作品,已然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再静下心来写感想,内心有好多的话语想要表达,但限于自己的阅历和文笔,无法更加贴切的表达自己内心的全

部所想。当然,乐理知识的缺乏也使得文章并不很专业。但我想,真正的音乐也不是只给那些专业的人而写的,只有真正能打动每一个普通观众的心,使我们这些人产生共鸣,才是真正的可以流传千古的作品。最后,感谢这门课,感谢金老师,让我在繁重课业之下,能每周都欣赏到触动内心的好作品,包括这部经典的《春天交响曲》。

篇二:四季交响曲——春

四季交响曲——春

夏天过了,春天来了。现在真不失为是个春游的好季节。今天我和同学决定去郊外春游,我开心极了

我们来到了草地上,我们放起了风筝,别提多开心了。我们追着,闹着,跑着,跳着我们又搭起帐篷来,我和同学门拾来木条燃起了火,吃了饭。我们便又去玩了。我们来到了草地上我们的脚踩在草坪上,就好像在一座钢琴上演奏着动人的音乐一样。

接着我们来到了河边,河水很清澈,映出了我们的影子。我们把脚放进水里,鱼儿很是欢迎我们。都来亲吻我们的脚趾。舒服极了。后来我们一起来到了山上,俯首望去,山上的桃花,梨花都开了。

远远望去就好像是一副美丽的山水画。

接着我们回家了,走在乡间小路上,我心里似乎很宁静,很宁静 贵州铜仁地区铜仁市许家坝镇三溪中学初一:张为太

篇三:四季交响曲——春

四季交响曲——春

夏天过了,春天来了。现在真不失为是个春游的好季节。今天我和同学决定去郊外春游,我开心极了……

我们来到了草地上,我们放起了风筝,别提多开心了。我们追着,闹着,跑着,跳着……我们又搭起帐篷来,我和同学门拾来木条燃起了火,吃了饭。我们便又去玩了。我们来到了草地上我们的脚踩在草坪上,就好像在一座钢琴上演奏着动人的音乐一样。

接着我们来到了河边,河水很清澈,映出了我们的影子。我们把脚放进水里,鱼儿很是欢迎我们。都来亲吻我们的脚趾。舒服极了。后来我们一起来到了山上,俯首望去,山上的桃花,梨花都开了。

远远望去就好像是一副美丽的山水画。

接着我们回家了,走在乡间小路上,我心里似乎很宁静,很宁静……

贵州铜仁地区铜仁市许家坝镇三溪中学初一:张为太

篇四:舒曼《春天交响曲》

我听舒曼《春天交响曲》

在听舒曼的《春天》的时候,我先了解了一下作者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惊人的是,这个大作品竟然在一个月内全部竣工!原来,作者创作《春天》也正是由于其生命的春天的到来——1840年,舒曼与他深爱已久的恋人克拉拉冲破重重阻力,在莱比锡结婚,从而开始了“如诗如花般的生活”。舒曼的春天来之不易,克拉拉的父亲维克曾极力阻止他们俩的婚事,甚至还威胁过舒曼,不过,最后还是靠法院的判决,舒曼才如愿以偿,结束了他生活中动荡不安的阶段。因此,这首《春天交响曲》让我感受到更多的是爱情的旋律,而不同于舒曼以往细腻、略带忧愁的创作基调。

《春天》第一乐章活泼而欢快,体现了春天到来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大地回春的动人画面。乐曲一开始由小号和圆号引出,仿佛是春天的号角在山谷中回响,又宛如高亢的对苏醒的呼唤,仿佛到处都开始变绿。跟着在欢快的节奏中,两只蝴蝶徐徐飞来,好似在迎着春天的旋律翩翩起舞,将一切生机渐渐聚拢来。这都是长笛和单簧管演奏的效果,它们相继吹出的那两串短短的晶莹的音符惟妙惟肖地描写了翻飞的蝴蝶的姿态,点亮了整个交响乐。我能够听到,舒曼在生命的春天里与克拉拉正陶醉在新婚后的欢快之中。虽然还是寒冷的初春,但是他们爱情、热情、激情让他们已经畅游在了春天那种神魂飘荡的景色之中了。正如克拉拉在日记中写道:“那些花蕾、紫罗兰的芬香、绿叶的清新、鸟语嘤嘤,我永远也说不完,人们所听到的这一切在青春的力量中活跃激动。”在笛子、小提琴创造出来的短促的音符中,我仿佛看到作者哼着小曲,与爱妻漫步于绿色之中。遍地的野草,幽伏在地上,每一朵花都映照着克拉拉的笑容。嫩绿的柳条,受了微风的吹拂,显出袅娜窈窕的姿态,妩媚地谈笑。小溪里的水也被晨风吹得微荡着,起了细微的涟漪。在第一乐章快要结束时的舒缓,仿佛是舒曼与克拉拉坐于树下休息,欣赏景色。春天,生命的春天,给了作者无穷的源泉,在乐章结尾的澎湃中,我看到了舒曼对爱情生活的满足与幸福。

第二乐章舒缓而感人,像是一首小夜曲,或者是一首深情的恋歌,优美而华丽,虽然略带伤感,却也有一种愉悦。我觉得它是《春天》中最有特色的一个乐章,它描述的是一个夜晚的宁静与美好,晚星明灭,爱情激荡,含蓄而酣畅表现了舒曼对克拉拉的一往深情。这个乐章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以及他对情感细微的种种变化的扑捉。在小提琴、单簧管等的纯净清澈和大提琴的浑厚深沉的曲调中,我仿佛置身于夜的山村,一轮圆月静静点亮,皎洁的月光轻轻流泻下来,撒在松软的乡间小路上,整个乡村显得格外宁静、清幽。而此时作者的心情应该还是平静中带有微微的激荡,也许作者独坐沉思,浮想联翩,思绪万千,或者与克拉拉促膝而坐,凝视对方,此情此景,配上旋律的温婉柔和,平静舒缓,使人不禁心醉沉迷。乐曲时不时的波澜仿佛是心的震颤,与总的宁静美好的基调完美融合,表现了作者对克拉拉的挚爱之情。

第三乐章又恢复了第一乐章的活泼的快节奏,它激昂、果敢的进入打破了前一乐章的静谧,仿佛是新的一天的开始,阳光又开始普洒大地,鸟语花香仍然美好欢快。乐曲在弦乐和木管乐器的和弦中跳跃着流淌,节奏甚快,好像作者对昨日的景色意犹未尽。柔和而丰润

的和声充分表现着舒曼的浪漫的乐风,结尾再现了基本主题的一个乐段,像是在连绵不绝地叙述着这个乐章的精彩,让人回味无穷。

第四乐章是充满了戏剧性的快节奏,是一个活跃欢愉的乐章,具有节日的喜庆气氛。曲中提琴奏出很活泼可爱的主题,乐曲的引子渲染出这个乐章的热烈氛围,并贯穿此乐章的始终,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一派欢歌起舞的繁荣景象。在这个活泼可爱的舞曲曲调中,我仿佛看到了作者与爱妻优美跳起舞来,在春天的大地上享受着甜蜜与幸福。然而这一乐章中,欢快的节奏也伴有一丝的庄严,好像作者心中有一种莫名的伤感,或者是对自己的重新思考?我想,他们也许在这生命的高潮之时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新的思考,对幸福、对时光、对爱情重新审视,不禁感慨万千吧。这种感情隐约不好揣测,不过我不禁想起了我小时候春游时的情景,我们小伙伴都是在春游前一天最兴奋,在春游中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游玩就要结束,也就在大家回去的前一两个小时吧,我们心头也是有一种莫名的感伤,虽然玩的愉快,但毕竟是要回去了,欢笑总是短暂的。虽然作者不一定是和我一样,不过可以猜测,作者大概是感叹着春天的短暂,一切美好事物都是盛极生衰的,从而有一种近乎于乐极生悲的感情吧。我这里引用舒曼向陶柏特说的话,他说在这一乐章中确是“想象向春天告别”并“希望不要太轻佻地对待它”。告别,的确,美好的爱情生活并不会始终一帆风顺,人生不仅是春天,达到顶峰之时往往就是衰落的开端,所以,作者的情愫,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总的来说,舒曼的《春天》,是一首音乐化了的抒情诗,不仅展现了是春天自然的景象,也表现了心灵的美好景象。更准确地说,《春天》是大自然与作者的心境交互作用而生成的旋律,听起来变化丰富,动人心扉。

篇五:交响乐作业

交响乐名著欣赏

——如何欣赏“标题“与无标题”交响音乐 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交响乐这一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之时,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15、16 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话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与春天有关的交响乐)曲及间奏曲。18 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在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序曲,以它特有的“快———慢———快”三个段落而成为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雏形。到了18 世纪中叶,德国曼海姆(德国南部的文化中心)乐派的作曲家们,以一系列积极而富有创新性的创作,使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得以进一步的完善。但是这还是不是现在的形态,发展至成熟是经过三位音乐大师之后,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之后贝多芬更是把交响乐的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交响乐的概念就在这个时候形成了。

交响乐在众多的音乐形式中,表现力十分的丰富,但是相对声乐作品来说相对而言较难理解,其艺术形式的确比较复杂,如果没有一定的欣赏能力,那整个音乐欣赏活动肯定不具备操作性。交响乐有着很明显的两个特点,首先是这类音乐的体载和形式,即交响音乐是一个乐队较大型的作品具备一定的演奏形式。然后就是这类音乐的艺术特性是具有交响性质的音乐,所谓的交响性质,说白了就是音乐的戏剧性,就好比一个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人、事、物一样,有事件的起源经过结果,有人的情感迸发。同时它又需要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因此涉及的乐器种类繁多,作品结构复杂,产生的音响色彩丰富,对听众产生听觉和心理上的影响皆非其他音乐形式可比。而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欣赏上的难度,那我们应该如何欣赏交响音乐呢?

有些人认为交响乐高不可攀,无法理解。殊不知,它像文章一样,也有深浅之分,只要懂得欣赏方法,入门是不难的。因为它所反映和描写的毕竟是人类的生活和人类的思想感情,普通的人,入了门,就可由不懂到懂,由知之不深到渐入佳境。当然在欣赏较高深的交响乐时,需具备一定的、相应的生活经历和较高的文化水平,“必须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的积累去补充,只有这样再能使听众真正懂得交响乐的情感,了解交响乐,才会享受交响乐。因此在我们刚开始接触交响乐的时候,应该选一些有标题的交响乐来进行欣赏。

首先我们说一下交响音乐的标题(曲名):音乐创作经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古典主义时期,到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认为,他们力求把各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希望把文学、美术、戏剧等各种因素结合到音乐创作中,在贝多芬、舒伯特去世后,柏辽兹使音乐与文学更加接近起来。他力图把文学中所描写的生动具体的形象,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他的音乐作品象用音乐写成的小说,摆脱传统交响乐套曲形式,它的结构是由内容来决定的。为了使曲子的内容更易为听众正确理解,他在交响乐的前面和每一乐章前面都加上标题。1829年柏辽兹创了一部附有标题说明的《幻想交响曲》,以此确立“标题音乐”,来区别古典时期的纯音乐、,音乐创作中标题音乐的旗帜得到确立,创作演奏、欣赏都有意识地把音乐分为标准音乐和非标题一音一乐,标题音乐既作曲家按标题构思创作,欣赏也是以标题的角度来理解、无标题音乐既纯音乐,作曲家在创作时,尽力摆脱标题及文学方面的束缚,音乐的表现不借助于文学及标题内容,作曲家只是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

标题音乐是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器乐曲。这种说明作品主题思想的文字,就是标题。标题音乐常取材于民间传说、小说、戏剧、诗歌和绘画。作曲家根据标题进行创作,并把标题告诉听众,让听众也按照标题的指示来欣赏和理解音乐。李斯特为标题所下的定义是:“作曲家用使人易于理解的文字写成的序言,放在一首器乐曲的前面,用以防止欣赏者错误的解说,而使他注意到全曲或曲中某一部分的诗的境界。”简单地说,标题音乐是有标题的音乐。

但是标题并不等于题目,因为有些题目只是说明作品的体裁,如“进行曲”、“圆舞曲”、“小夜曲”、“浪漫曲”;有些题目只是说明作品的体裁和形式,

如“变奏曲”、“回旋曲”、“奏鸣曲”、“交响曲”。我国民族器乐曲的有些题目,也只是用来说明曲牌和板式的,如”柳摇金”、“夜深沉”、“十六扳”、“老六扳’。这些题目和乐曲内容无关,都不能算是标题。也有些器乐曲的题目和内容有关,但说明的只是作品的一般的气氛和情调,而不是具体的内容,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的标题。如舒曼的《春天交响曲》、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等。但是,也有许多作品的题目同时也是标题,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序曲》。因为“梁祝”代表了一个具体的民间故事,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代表了莎士比亚的一部悲剧。

那我们该如何借助有标题的交响乐来进行欣赏呢?有标题的交响乐是由作曲本人标注的标题。如李斯特的交响诗《塔索》、柴科夫斯基的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标题音乐是浪漫主义作曲家将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其他姊妹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又一综合性音乐形式,这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这种说明主题思想的文字,就是标题。因此这些标题不是任何人任何出版商标注上去的,这比任何人来标注都更有权威性。

然而我们所熟悉的作品像海顿的交响曲《时钟》、《惊愕》,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月光》、《热情》等作品虽有标题但却不是标题音乐,这些作品的标题是出版商、评论家后来加上的,标题只是启发听众的想像力,引导听众的思路,对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稍作揭示。判断一部作品是否是标题音乐的首要标准是看作品是否表现文学性、绘画性内容。标题音乐与文学、绘画联系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作品内容直接取材于文学或绘画,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乐《天方夜谭》、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我的祖国》用;二是音乐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或进行风景描绘,如柏辽兹的交响乐《幻想交响曲》、贝多 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另外,标题音乐专指器乐作品,声乐作品不包括在内。标题音乐的标题一般为作者所加,标题与音乐有紧密联系,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概括,是作者创作意图的展示。

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创作该音乐的作者对自己的音乐是十分了解的,音乐是作者通过一定的情景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作者本人的标题比任何人都来的有权威性。而对于刚开始接触交响乐的我们可以通过对标题的正确解读,尽情的欣赏该交响音乐,所以对我们来说,标题就像是旅行中拥有指南针一样,通

过标题与作者共鸣,了解他的意图,这样我们可以顺利的到达终点。当然我们不能依托于标题从而被其限制,被他束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欣赏经验,对音乐进行快速的定位,立体、丰满的去进行欣赏,当然这是更深层次的要求了。

当然有标题的交响乐可帮助大家理解作品形象,那么怎样去理解“无标题”交响音乐呢?这就需要从人的心里状态和感情上去理解。标题交响乐和无标题交响乐的特征表现为:标题音乐指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音乐的构思是和某一特定事物相联系,作品不受曲式段落的约束,音乐完全是根据这一特定题材来抒发情感的。标题音乐最典型的特征是用文字来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思想内涵。标题音乐形式在中国和西方自古就有,中国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标题音乐是琴曲《幽兰》,此曲描绘了深谷幽兰的清静,作者借物抒情,表达了忧郁之情。西方最早的标题音乐是古希腊“皮底亚节”上描绘阿波罗战胜蛇神的阿夫洛斯管独奏比赛的曲子。另外,还有一类音乐作品虽然没有明确的标题,在谱面上也看不到任何文字性的标题,但在创作过程中作曲家是根据某一特定的题材来构思的。

无标题音乐指不借助任何文字性的手段,只是以音乐自身来抒发情感的“纯”音乐形式。相对于标题音乐来说,无标题音乐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明确的标题性文字,如《第几交响曲》、《第几奏鸣曲》、《第几弦乐四重奏》等,这些曲名与内容并无直接的联系,因此,人们称这些音乐作品为无标题音乐。另外,在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的界定上也不能以点盖面,有明确标题的并非全部是标题音乐,如海顿的《惊愕》交响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虽然有明确的标题,但它只是依据作品中的某一动机或作曲家的主题思想而命名的,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标题音乐。因此,当人们在界定一首作品是标题音乐还是无标题音乐时,不能简单地从作品表面来判断,应深入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从各个方面搜集相关的资料,这样才能准确下结论。

无标题音乐所采用的题材更多的是作曲家对人生或某一事物概括的想法,它不以表达某一特定的人物、事件为题材和内容,音乐不具有描绘性的情节。譬如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这“命运”标题是人家给加上的。音乐中“命运”主题,有人解说它是反面形象,是凶恶残暴阴森的命运的形象。但也有人把它说成是贝多芬对封建势力的挑战,是怒吼的贝多芬,是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贝多芬,是一个正面形象。这不是截然相反吗?总之,这个主题体现了作者自己的感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