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21:35 字数作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字数作文

篇一: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翟耀春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上营小学 翟耀春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一、揭题导入

1、板书:柳 古人说“柳者,留也”,朋友分别时人们常常“折柳赠别”。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对柳树情有独钟,写下了很多关于“柳树”的古诗,你知道哪些呢?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现代作家(板书:陈忠实)也写了一篇关于柳树的文章,板书:青海高原一株柳 一起读一读,读时你想强调什么?

你了解青海高原吗?(简介:青海高原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在三、四千米以上,高原上长年是冻土,那里稀薄的空气和贫瘠的土壤使任何植物都难以生存。)

过渡:在作者眼中,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是怎样的一株柳树呢?今天,就让我们登上开往青海高原的列车,一睹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风采。

二、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课文比较长,词语丰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书莫放“拦路虎”,我们一起来解决阅读中的障碍。

出示词串:

广袤无垠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 铺天盖地的电击雷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

粗实 坚硬 苍郁 深沉 巍巍然

艰苦卓绝 起死回生 没有抱怨 没有畏怯 顽强 毅力 韧劲

(1) 自由读,指名分三组读。

(2) 默读:思考一下这一组一组的词语分别描写了什么?

第一组写了青海高原的气候、环境。——恶劣

第二组写了这株柳树的外形。——独特

第三组写的是这株柳树的精神。——顽强的毅力与韧劲

板书:环境恶劣

外形独特

精神顽强

4、默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分别描写了这些内容?

环境恶劣(3-4) 外形独特(5) 精神顽强(6-9)

5、自由读课文,选择最让你感动的一部分读一读,待会儿请你们读。

6、指名分小节朗读3-9小节。

引读:谁带我们进入荒芜、苍茫的青海高原?(读3-4)

谁给我们描述这独特的高原之柳?(读第5小节)

谁让我们感悟这高原之柳的生命伟力?这一部分比较长,我请两人合作读。(分别读6-7、8-9小节)

7、引读1、2小节:读到这里,我们发现这是一株柳,一株在—— ,这是一株神奇的——神奇到——(相机板书:神奇)

过渡:这株神奇的柳树生长在怎样恶劣的高原环境之中呢?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找出相应的句子。

三、重点研读3、4小节

(一)这株柳生长在怎样的青海高原上?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出示:(1)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的、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1、师看图片讲述,面对这样的青海高原,你有什么感觉?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表达。(荒无人烟、荒凉、死气沉沉)

2、作者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

3、古典边塞诗词你读过吗?谁能背一背?

4、老师这里也有两首,谁来读一读?出示两首边塞诗词: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青海高原的悲壮、苍凉。

2、让我们通过读来感受。齐读这段话。

3、在如此苍茫、悲凉的青海高原上,我们的眼前突然出现了这样一株大柳树,你是什么感觉?(惊讶、半信半疑、激动)

4、作者的这种感觉在文中是怎么表达的?谁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哦”是个很普通的语气词,但却是个多音字,有三个读音,当它表示疑问、惊讶的时候读第二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为什么作者会不由得发出这一声惊叹呢?因为这是他在高原上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

出示:(2)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

1、指名读。

2、相信现在你一定对这个“哦”字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谁来说?(是啊,“哦”一词,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在荒凉的高原,能见到一株绿树,人们一定会为之兴奋不已,那是生命的颜色,生命的象征啊!)

3、难怪作者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引读:出示句子: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更难怪他在开篇就说这是一株(指板书神奇)——的柳树。

4、思考:作者是写柳树的,却花了不少的笔墨写了青海高原,你觉得有必要吗?为什么?(是的,作者花这么多的笔墨写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就是为了突出柳树坚强的品格。所以这里的环境描写起的是烘托的作用。板书:烘托)

四、总结全文

走进青海高原,每个人都感到苍茫、悲凉,但恰恰是在这片土地上,偏偏有一株柳树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这是为什么?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 青海高原一株柳 陈忠实

环境恶劣 (烘托)

外形独特 神奇

精神顽强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一、回顾环境导入:

1、师: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是异常的苍茫、恶劣,课文中用了许多词和短语来描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悲壮和苍凉

2、可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却生长着一株柳树。这真是一株怎样的柳树?(神奇)

二、感知柳树的外形

1、神奇不神奇?看看就知道,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棵神奇之树!

出示一段文字: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2、这是一棵树吗?有同学会说,这不是树,这是一段文字。它就是一棵树,这棵树躲在语言文字的后面,读着读着,这棵树的奇异之处就会从语言文字中显现出来,先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

3、交流

A、一奇: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生铁铁锭

男生读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B、二奇: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粗壮高大 齐读

C、三奇: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绿得苍郁,绿得深沉――嫩绿,草绿,鲜绿,但这株柳树却绿得那么苍郁,那么深沉,奇怪吗? 齐读。

过渡:

师:柳树是这样的高大粗壮,所以课文中说它是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板书:撑立 这个“撑”字,手掌用力就是撑。难道这个“撑立”仅仅是写柳树在高原上高大粗壮的样子吗?别急,我们再来读书,这一回,我们快速默读课文的六、七两个自然段,读完之后,你对“撑立”会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三、想象感悟释疑:(六、七自然段)

1、师:读了这两段之后中,你觉得柳树在高原上撑立容易吗?从哪些地方看出不容易呢?拿出笔来,把重点的句段划下来。可以在边上写写你的读书感受。

2、交流

(出示)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师:说说你读书的感受。(生:柳树生长要面临的两大困难是:持久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

师:你们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吗?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棵留下来了,我们真替他庆幸,好好读读这句话。

师: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它撑立的不容易?

(出示)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交流感受

师:残酷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没有体验过,你们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你们听(播放雷轰电击视屏)。

篇二:青海高原一株柳公开课教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

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读题

请注意这是青海高原唯一的一株柳,再读题。

二、感受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

上节课,我们一同走近了苍茫的青海高原。下面让我们读读这些词语,再次去感受那来自于这青海高原苍茫的气息。

出示:

读这些词,我们的语速应该放慢些,再读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似乎看到了青海高原,那里只有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只有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只有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目力所及,没有任何一棵树,苍茫的青海高原成了生命的禁区。

然而就在这干旱而又寒冷的青海高原上,却有着一株柳,【指课题】一株作者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柳,一株让作者发出这样感叹的柳: ..

【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一起读。【齐读】——你们突出了什么关键词?(“神奇“)【红色标出】——重读它,再读这段话。

过渡:是呀,它的“神奇”体现在哪儿?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株柳树,用明亮的眼睛看,用敏锐的心来感受。轻轻打开课本。快速找出文中直接描写柳树形象的小节。

三、图文结合,想象画面,品读文字,从形态上感悟高原柳的神奇。 那么,它外形上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请大家细细默读第5小节,抓住其中关键的词句,想一想,如果有体会也可以在旁边做一做批注。

1.学生默读课文,作批注。

2.这株柳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谁来挑一处读一读,说一说。

3.交流:

高大粗壮——

(1)指生交流“两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

(2) “两合抱粗从”和“百十余平方米”看出它的高大。——“两合抱粗”到底有多粗?来,我们两个演一演。

(3)这么粗的柳树你们见到过吗?而且,你看,“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那树冠得多大?(三个教室那么大)你再试试?指生读,齐读。

(4)你还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了它的高大?(板书:高大粗壮)交流:“巍巍然撑立”

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读出顶天立地的气势来!指生读。

(7)多么高大伟岸的身躯啊,一起读!

﹡枝干坚硬——

(1)学生交流。

(2)我们平时看到的柳树枝干有这么坚硬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多么柔顺啊,而青海高原上的这棵柳树的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定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太神奇了。

(3)硬到怎样的地步?(刀都刻不动的地步,像铁一样)——你从哪里体会到的?(生铁铁锭的色泽)——在作者看来,那粗壮结实的枝干就是一块经过大自然锻铸的铁块,敲一敲,似乎能够听到“铮铮”声。谁来读读这句话?指生读。谁来读?指生读,齐读。

﹡叶绿如墨——

(1)学生交流,点出“苍郁”“深沉”。

(2)大家见过那么多绿的叶子吗?——那你看到的柳树的叶子是?——是啊,这株柳树的叶子少了一份青翠,少了一份鲜活,多了一份苍郁的深沉。这是一种多么奇特绿啊,一起读。

7. 同学们作者就是一个画家,他把文字当成画笔给我们勾勒出这株柳树形象,

看,深沉的绿叶,坚硬的枝干,高大的形态,在茫茫高原的映衬下,处处显露出它的奇特。一起来读好这部分内容。

8.齐读第5小节。

9.这株柳树这么神奇,所以作者在高原上一眼瞅见它的时候,不由得(出

10.所以,作者对这株柳树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齐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人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11.

“畏”是畏惧、害怕的意思吗?不是,而是“敬畏”。12.同学们,看,放眼望去,茫茫一片,独有这株柳树,苍郁挺拔,傲然伫立在天地之间,作者内心惊叹之余,更多了一份敬畏。让我们随着作者,怀着同一种情感读好这段话。再次齐读第5小节。

四、生长过程之艰辛

那么在这广袤无垠,寸草不生的高原上能伫立着这样一株巍巍然的柳树,面对这样一株神奇的柳树,怎能不令作者浮想联翩 这株柳树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怎样的磨难呢?读6-7节

第6自然段中告诉我们哪些?

交流.出示课件读这段话

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这长到这样粗的柳还会遇到什么磨难?

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师:

师残酷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没有体验过,你们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你们听。

师放录音。

师: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大雪纷风,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仿佛看到这株柳树你脑海中的柳树正在经受着怎样的摧毁?

生交流 干旱,寒冷,高原风雪,雷轰电击,每一次都会给予这株柳树致命的打击,在如此的危险和艰难面前,他表现得这么的顽强。难怪作者会不由自主地从内心发出这样的赞叹——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指名读,齐读)

过渡:此时的作者文思泉涌,笔走如飞,不禁写到了家乡灞河的柳树。

五、自主阅读,学习“对比衬托”

快速浏览课文第八小节,思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树?多余吗

(预设三)对比衬托的写法

家乡的柳树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根,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为了保存生命,却要与干旱寒冷高原风雪雷轰电击搏斗

师:是啊,作者愈是写灞河的柳极易生长,风情万种,就愈反衬出青海高原上的那株柳为了生存而付出的努力,就愈体现出青海高原上那株柳的顽强与坚韧。作者在这里采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

师:读到这儿,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再次面对这株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的柳树,(图片)此时你的眼中和心中还仅仅是一株柳树吗?你想到了什么?

这里作者采用的又是一种手法叫做借物喻人

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棵神奇的柳树,从她的身上我们学到了一种顽强的精神

作业

我要做这样的一株柳——读《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 板书: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神奇 望而生畏

顽强

篇三:《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苏教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

3.体会咏物明理、侧面描写的好处,并在学习中尝试应用。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体会咏物明理、侧面描写的好处,并在学习中尝试应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命就像大自然中的天籁,令人敬畏。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走进青海高原,跟随作者陈忠实一起欣赏一株具有特殊生命力的柳树吧。(出示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导学案)

1.同桌互查词语认读

锻铸 虐杀 摧毁 吟诵 韧劲 艰苦卓绝

深邃 凝滞 萌发 一茬 畏怯

2.小组抽查课文朗读(5、7自然段)

3.教师抽查课文朗读

4.了解文意

课文主要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 )的柳树,经过( ),( ),却仍然( )在青海高原上。

三、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

导入:这株柳树究竟“神奇”在哪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多角度地认识它。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这株柳树很神奇?

方法指导:

①画出文中相关的词句,简单写体会。

②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2.合作探究

四、师生研讨

师:你从文中什么地方体会到这株柳树很神奇?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看法。(学生的汇报无固定顺序,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1.汇报3——4自然段

①学生体会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感悟高原柳的神奇。

②课件出示“青海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更直观地感悟。

小结:这就是青海高原。这里的原野——(广袤无垠),这里的山峰——(青石嶙峋),这里的蓝天是——(深邃的),这里的云团是——(凝滞的),来到这里,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我的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这里看不到一棵——(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所以,当我在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一眼瞅见这株大柳树时——(不由得“哦”了一声。)

是啊,在如此贫瘠荒凉的高原,居然能有这么一株柳树,真是——【板书:神奇】! (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学生朗读。

2.汇报第5自然段

①抓住“两合抱粗、百十余、生铁铁锭、粗实、苍郁”等重点词句,体会高原柳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的独特姿态,感悟高原柳的神奇在于强大的生命力。

(指导朗读,读出这株柳树的强大生命力。)

小结: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这株柳树居然能长得这么——(粗实),这么——(坚硬),它的叶子居然能长得——(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这真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3.汇报6、7自然段

①根据作者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感悟高原柳的神奇在于顽强的生命力。

重点词句:

A. 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B. 熬

C. 这株柳树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D.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多种形式地读这几句话,读出它的神奇。)

教师随机补充:

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称为世界屋脊,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有的地方夏秋两个季节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在青海高原,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滴水成冰,那儿的土被称为冻土。 干旱和寒冷决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然而,这株柳树就是在这样干旱,这样寒冷的环境下熬过了一年又一年,这让作者不得不说—— (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4.汇报第8自然段

①学生谈感受。

②作者为什么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用家乡灞河边的柳的衬托、比较,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这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小结:这株柳树却没有抱怨??(引读两遍)。

五、作业

推荐阅读:《白杨礼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篇四:《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尤其理解“锻铸”的词义。

2.初读课文,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受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生长的恶劣环境。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外形的高大、粗壮及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悟柳树在青海高原上生长的神奇及作者对柳树顽强生命力的赞叹。

教学难点:

能基本读懂“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在全文的蕴涵之义。

教具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一株柳

1.出示图片:这是我们都认识的树:柳树。

2.板书:一株柳。

3.看到这一株柳不禁让我们想起了贺知章的一首诗-----《咏柳》(生背)。

4.(出示、齐读)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

树。

5.这儿也有一株柳树。(图片)

出示文字: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1)指名读。

(2)这株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交流:扣住“两合抱粗” 学生演示体会其粗壮 板书:粗壮 (练读)

“百十余平方米” 结合教室感受其高大(教室不到五十平方米,也就是说有两个多教室这么大的树阴) 板书:高大 (练读) “粗实而坚硬”学校的大门,它跟铁锭是“同胞兄弟”,看看它的颜色(暗淡,发黑),感觉它的质地(坚硬)。 这同样是写它的粗壮。(练读)

而我们平原地区的柳树坚硬吗?我们通常在“柳”前加一个什么字?(柔)

说明我们这里的柳以“柔”著称,可这株高原柳却这么硬,谁再来读读这一句? “绿得苍郁,绿得深沉”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绿?板书:苍绿 (练读)

我们这儿的柳是什么绿?(嫩绿、翠绿、鲜绿)但这株柳树却绿

得那么苍郁,那么深沉,谁能把描写叶子的句子再来读一读。

(3)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棵树!

6.补全第5段的文字,教师接读: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1)这生命颜色为何如此独特?(高寒和缺水 锻铸)

理解:锻铸(锻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用锤击等方法改变金属的尺寸和形状,大家一定能想象到铁匠铺的火红的形象了吧。铸,铸造,就是把金属材料在高热的熔化的时候倒入模子里,冷却以后形成需要的器物。这两个字组成了一个新词,都是形容对金属千锤百炼的,用在这株柳树上合适吗?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饱经风霜”这个词)

(2)众所周知,柳树生长在温润潮湿的江南,而这棵树又为何面临着高寒和缺水呢?(它在青海高原上)

7.补全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

8.齐读课题。(相机介绍:青海高原位于世界屋脊东部,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高原上常年是冻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几度)

9.面对高寒和缺水,它居然长得这么好。这是一株—

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生齐读)(板书:神奇)

过渡:这株柳,它生长在一片怎样的天地中,它的神奇究竟在哪?

(二)感受青海高原

1.轻声读3-4自然段,感受青海高原。

2.读了课文你眼中的青海高原是什么样的?

扣句:

(1)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的、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a. 学生谈感受 出示词语

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悲壮和苍凉

b. 出示边塞诗词《从军行》《凉州词》等,配乐自读感受。 c.指名选择读诗句,谈感受,体会青海高原的悲壮、苍凉。

(2)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

a.学生谈感受

b.扣住“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 (唯一)

3.这是一片怎样的荒原啊!齐读两段话。

4.是啊,这苍茫、悲凉的土地,怎适宜树木在此安家落户?但恰恰是在这片土地上,偏偏有一株柳树,一株只适宜在——江南生长的柳树,一株——(指板书:高大、粗壮、苍绿)的柳树。

5.出示句子: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1)出示,女生读句。

(2)理解:撑立 (手掌用力就是撑) 男生再读!

(3)让我们再次感受这株柳 齐读第五自然段

6.难道这“撑立”仅仅写出了柳树在高原上粗壮的样子吗?我们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将会对“撑立”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通过下节课的学习我们也会更清楚地明白作家陈忠实对柳树的望而生畏。 作业:1.抄写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粗壮

青海高原一株柳 (神奇)样子 高大 唯一

苍绿

篇五: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