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高一,关于,童心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3:22:39 作文素材
高一,关于,童心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让高中作文“童心”闪耀

让高中作文“童心”闪耀

【摘要】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应让学生作文中“童心”闪耀。所谓“童心”,即青少年应有的一种纯朴、真实、积极、热烈的真实情感。这种情感由于种种原因而迷失,代之以一种不良的虚伪文风,必须培养符合青少年年龄特征的健康思想情感和朴素真切的文风,对不良文风进行彻底净化,让“童心”回归。作为教师不妨从两个途径入手来培养朴实真切的文风,让童心闪耀在作文之中。这两条途径是:一、提倡情境式作文教学;二、提倡多层次交流。

【关键词】高中作文;虚伪自我 净化自我 童心闪耀

读一位学生的作文《阳光蹦进来》,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拉开布帘,推开窗,阳光立刻像小精灵挥着翅,扑腾进来。它在防盗窗上绕了一个弯,一蹦,轻轻的落在书桌上,站定,对着我咧嘴笑。笑得很不自然,原来它被防盗窗硬生生地割成一块块,一片片。窗外的阳光,一团团,在草坪上打滚,时有笑声入耳。”多么纯真的语句,多么富有张力的文字,多么微妙的情感!我在感叹之时,突然生出一个强烈的冲动:让高中作文也“童心”闪耀。那该有多好啊!

1. “童心说”的时代内涵——纯真自我

所谓“童心”,顾名思义,就是童子之心。早在我国明代,文学家李贽就提出了“童心说”的文学主张。他在《童心说》译文中提出:“夫童心者,真心也;……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1〕 李贽所说的童心即真心,是未受过虚伪理学浸染的“赤子之心”。他认为凡天下最好的文章,莫不是童心的表现。文学写童心,其实质也就是表现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反对表现受儒家礼仪束缚的“伪情”。李贽的“童心说”,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新课标的饿“表达与交流”中有这样的要求,“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又提出“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2〕可见,对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而其中要求的“表达真情实感”恰恰与李贽“童心说”的内涵是一致的。我的而这种强烈的冲动,固然有学生作文的诱导因子,其实也是对当今学生作文存在弊端的深沉的反思,更是对李贽“童心说”的重新思索,当然,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即借用童心的普遍意义——天真纯朴的心,强调中学生真情实感的特殊性,那就是不失稚嫩和单纯;不受假、大、空道理的限制;不受颓废消极情绪的影响;是一种纯朴、真实、积极、热烈的真情实感,是青少年这个年龄段纯正的情感。而目前高中作文中正缺乏这样的童心,需要积极提倡。

2. “童心”缺失的文风——虚伪自我

高中阶段,是学生由少年转入青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思想由幼稚渐趋成熟。所谓的成熟,就是心智的完善和情感的丰富、细腻、深刻和稳定。真正的成熟是不失人的本真面目的,但是中学生的成熟是

以模仿、学习他人为基础的。在模仿和学习中,他们往往难辨是非真假、美恶善丑,因而产生了理解上的误区,于是许多稚嫩的心灵变为“伪成熟”。伪成熟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世俗化,即有意识的媚俗;一种是虚假化,即无意识的矫情。前者表现在作文中是为了取悦他人,说些冠冕堂皇的话,虽然凭直觉他们并不相信这些话;或者故作高深,讲些所谓的哲理性的话,以显示文章的与众不同。后者,则是在模仿他人的思维和文法中,失去了自我,把别人的思想情感认作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把别人的文法照搬到自己的文章中,失去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构思。

可以说,由于伪成熟,高中生缺失了本真纯洁的自我;由于伪成熟,他们在作文中表现的是虚伪的自我。这不仅妨碍了高中生真正的成熟,而且使他们形成了不良的文风;华而不实,讲大话空话;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真实的见解。

3. “童心”缺失的原因——迷失自我

高中作文失去“童心”形成虚伪自我的原因,是学生在某些社会不良文风和错误教学思想的影响下迷失了自我。

“各种文化风习以及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养育了人的精神生命。社会锻铸着人的灵魂,也复制人的观念形态。”〔3〕环顾当今社会,世俗化的思潮大行其道,文学也从神圣的殿堂内走出,渐渐地走向媚俗。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各种休闲文化、包装文化、快餐文化全

方位地向你涌来。特别是表现身边琐事、心中微澜的随笔盛行一时,而小家碧玉式的小女人散文则不停地传播伤感和闲适。报纸杂志上各类女性随笔专栏——诸如“谈心集”“风信子”“咸淡人生”“说三道四”;各类特色专栏——诸如“流行色”“追星族”“都市男女”;“诸如张爱玲式孤傲落寞的贵族文学,席绢式青春靓丽的冰激凌文学;还有流行音乐、歌词演绎、网络文学等等,用迷人的浅笑,用最普及、最有渗透力、最有穿透力的气势,把一种消磨生命激情的东西向人们——自然也包括中学生——包围过来”〔4〕。于是,面对这纷繁炫目的现象,经历单一、思想单纯、生活单调的中学生迷失了自我,沉湎于所谓小资情调的幻想之中,失去了青少年应有的纯净和热情。

另一方面,由于要训练学生的高考应试作文,语文老师们在教学中还脱离不离文以载道的路子,摆脱不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盲目追求学生的发展等级,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生存状态,用不切实际的要求去要求学生。譬如为了让学生的作文深刻化和哲理化,教师往往向他们灌输一些大道理,鼓励他们做一些哲学性的思考,增加思想的深度。这本来是不错的。殊不料,大多数高中生在理论方面缺乏相关学术著作的支撑,对所谓的哲学是一知半解,但他们知道,故作一下高深,来几句哲理性的语句,是可以获得大多数评卷老师的的青睐的。于是正如李贽所说:“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5〕没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说出来的只能是假话和空话,哪能写得出“童心”宛在的“至文”呢?

4. “童心”闪耀的作文指导法——净化自我

由此可见,为了让“童心”闪耀在高中作文中,为了让学生寻找自我,净化自我,回归纯洁、朴实、积极、热情,高中语文教师就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的作文,一时符合年龄发展特征的健康思想情感的培养,二是朴素真切的文风的培养。一个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两者兼顾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两个途径入手。只不过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必须先做到真实,然后是纯净。

第一,提倡情境作文教学。这种方法是先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再下笔作文。我们知道作文“写什么”先于“怎么写”。学生往往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无情可抒,获是想说的不多,情感贫乏,只好想到去胡乱地模仿。为了让学生在写作酝酿时期找回一个真实的自我,必须让学生找回真实的体验,必须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一种情感的激荡,触发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而且这种被触发想抒发的情感应该是健康纯正的。这样学生才能怀着一颗“童心”来写作。

该创设什么样的作文情境?我认为无论创设什么样的作文情境,都要让学生能去真切地体验他和家庭、社会的关系,从中挖掘出作文所需要的人情事理。该如何创设作文情境呢?我个人认为可采取“制造事件”和“参与事件”两种方法。

“制造”事件,就是让学生做作文前的课前准备,去特意创设情境。关羽这种方法,一位老师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子。有一次,他准

篇二:童心作文讲评

“童心”作文指导

【原题】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丰子恺认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菲尔丁说过“世界在失去伟大的孩提

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童心人皆有之,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慢慢被蒙蔽了。当今社会纷繁复杂,欺骗之风日盛,保留童心就很容易上当受骗,更会被人认为心智不成熟。

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有什么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

体不限(除诗歌外),题目自拟。

12、圈画关键词句,找出核心话题;3、根据不同材料,确定立意

(整体把握材料,立意“神似”材料内涵)

1

2、“话题童心”是什么?哪些人具有童心?

3、为什么世界会失去“童心”?(原因)

4、为什么要有“童心”? (结果)

5、怎么样保持“童心”?

6、最佳的立意?文体和行文结构?

1、“童心“是什么?哪些人具有童心?

①小孩子的天真纯朴的心;

②像小孩子那样的天真纯朴的心。赤子之心。

③童心,以儿童的心态(像儿童一样的心态)看待世间万物。

具有“童心”的人——金岳霖、季羡林、王世襄、赵元任??

2、 为什么世界会失去“童心”?

①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童年正在缩短。不仅枪械、毒品入侵了孩提王国,而且堂皇的“科技”

也在吞并人生的黎明,孩子已变成电脑的附件和善于算计的机器。

②生存竞争空前激烈。家长的焦虑和给孩子的压力透露出的信息仍然是“生存竞争”的信息。

人类童年的缩短,其原因首先是世界从意识形态时代进入经济时代(即全球化时代)之后,生存竞争空前激烈,从国家到个人,皆面临着被淘汰的威胁。这种势态与心态,反映在教育上,便是人为地拔高孩子,让他们从童年时期就充满竞争意识,进入竞争状态。

③家长的功利主义。家长和老师为了“光辉前途”的动机,便拼命给孩子加油、加码、加重

负担。使孩子们在童年时期就超负荷“运转”。

④中国传统教育中以培养“少年老成”,早懂事的孩子为目标。

⑤世俗经验。一个人的童心宛如一粒花粉,常常会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匹蟑

螂悄悄拖走??然后,花粉消失,人变成了蟑螂。”“生命终于变成了“成品”。一个个儿童排着长队,由教育者们领着,经过“学校”一级级甬道,走向“社会”这座热气腾腾的“孵化器”,终于,一队队的商人、官员、买办、得意者、失落者、挣扎者、蹒跚者、沧桑者、受难者??手执各种证件、卡片、履历、欲望计划??鱼贯而出。??什么样的人呢?冷漠、猜疑、嫉妒、地势,取代了平等、友爱、信任和友谊,温柔变成了粗野,轻盈变成了重浊,慷慨变成了吝啬??

生命变成了罐头。生命就这样开始,生活就这样臃肿而可耻的结束。” ——王开岭

⑥信仰的缺失。“岁月让我们变得对一切麻木,变得对一切冷漠,变得对一切无所谓,失去

了许多作为人的最纯洁的感动。”“我现在对自己的将来却毫无所知,而且不愿意去知道。就这样,让我们年轻的生命消逝在每天每时的平庸里,整天就这样飘来飘去,没有方向,漫无目标 ⑦人们对金钱、名利的无限欲望。

??

3、为什么要有“童心”?

① 留住了童心就是留住了快乐。

② 能让我们在纷繁杂乱的世界中守住本心,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③能让我们祛除社会上的物欲、烦躁的浊孽。

④回归童心,永远保持天真天籁,我们就会拥有内心的巨大力量去拒绝世故,就能够拒绝从利害关系去思考问题,而是用纯朴的赤子之心去直面事实和真理。

??

4、怎么样保持“童心”?(可与原因分析结合考虑)

儿童

成年人??

5、立意

⑴需要保留童心

(2)辩证看待童心——成年人不仅要保留童心,更要理性的思考。

【考场佳作】

种童心,得童趣

童心,这个上天赐予我们的最美的礼物,本应陪伴着我们从呱呱落地到步履蹒跚,却因我们太多的顾虑、太多的炫耀而被遗失。

为何不试着把童真种在心底?这样一来,即便我们过着成年人成熟理性的生活,也可以不时从内心深处的童真中获得快乐的力量。

于是,童心可以成为我们内心深处固有的品质,童心让我们在保留大人理性的同时用儿童温情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

著名的儿童读物作家杨红樱阿姨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所写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图书成为了儿童成长中不可不看的一套书。她用儿童的视角生动地将小说中主人公马小跳的故事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让小朋友们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个人物的血肉。甚至连大人读起她的书时也颇觉有趣。而杨红樱阿姨说她的成功来源于她的一颗童心,也因此她能读懂孩子们的世界,并为孩子们带来欢乐。她自己,更是乐在其中。

童心于文学能让人感到快乐,于科学也是如此。《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可谓是“明察秋毫”,“细察昆虫之纹理”。他用数年的时间俯身于自己的昆虫园中,竟像《童趣》一文中写到的一样细细观察昆虫并加以想象,终于完成了《昆虫记》。而他在所著书中的生动语言,让人们更简单地了解了昆虫的习性。他的童心成就了自己,授益于别人。

而近日新浪微博的热门人物“@谁家的可可”更是将童心表达的淋漓尽致。微博中发的大多是小朋友可可的爸妈用画笔为她记录的生活点点滴滴。微博的主笔者是可可的爸爸,他风趣幽默,是女儿心中的好伙伴。可可爸爸的童心让他体会到小可可的童趣,也把儿童的纯真带给了这个社会。

若不是种下一颗童心,孔子如何驻车与两小儿辩日,庄周如何在睡梦中化身为蝶?若能种下一颗童心,鲁迅笔下成年的闰土怎会没有一丝鲜活气息?若时间人人都种下一颗童心,善良和纯真如何能导致欺骗和伤害?

若种下一颗童心,用真情栽培,用爱心灌溉,用希望呵护,童心自会生根发芽,长为一颗参天的大树。如此,又如何不可得物外之趣?

【简评】:62分。本文以“从童真中获得快乐地力量”、“用儿童温情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入题,立意不俗,格调不低,以杨红樱的创作来展现大人的童真给儿童带来欢乐,证明“文学需要童心”、接着以法布尔《昆虫记》来证明“童心也能带来科学研究的快乐”,都比较贴切。

蒙尘的宝石

有人曾说过:“成长就是磨掉心的棱角,使之变得圆滑;成长就是为柔软的心包上一层厚厚的外壳,使之坚硬如铁。”可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往往丢失了童心。在许多人的眼里,童心就是不够成熟,因而对待它就像对待垃圾一样,急匆匆地想要把它丢弃在身后,以此来证明自己真的

“长大”了。殊不知,童心其实是蒙尘的宝石,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它的真正价值。

在喧嚣的城市里,我们匆匆忙忙地穿过人流,上班或者上学,到了夜晚,有迈着疲惫的脚步,拖着身子,走向回家的路。快节奏的生活,日复一日的机械式重复,使得许多人常常抱怨生活的枯燥无味,抱怨自己的不快乐,甚至陷入“亚健康”的状态。生活果真如此乏味吗?并不见得。我们每天总可以在街道上看见三五成群、欢声笑语着的孩子们。他们可以因一朵美丽的野花而微笑,可以因草地的柔软而感到放松,可以因鞋子踏到积水上发出清脆声音而感到新奇……孩子的快乐总是如此简单。我们总在感叹“小时候过得多么开心啊”,却从没有想过那是为什么,更没有想过学着找回童心,用孩子般纯粹的心灵去感受生活。其实,生活的乐趣永远就在那里,纵然时间流逝,也不会消失。只要怀抱着一颗童心,我们总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童心不仅能给予我们一双发现生活美好的眼睛,更能使我们在纷繁杂乱的世界里,守住本心,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李安,作为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获得者,在今天已享誉全球,但是他也曾有过“人到中年,让一事无成”的落魄时期。在诸多不顺之下,他仍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后,柴静在《看见》中对他进行了采访,他谈到,“即使在成长过程中不得不丢失了纯真,但是对纯真的怀念,我觉得是不能丧失的。”正是始终怀有一颗向往纯真的心,李安才能不被挫折、名利所困住,坚守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最终获得成功。这也正是童心的力量所在。

童心并不等于不成熟,而更多地是一种纯真和纯粹。放下包裹在心上的重重防备吧,学着用童心去生活,或许你会获得真正的成长。

【简评】:58分。以“发现童心的价值”为切入点,抓住生活的细节,在生活中寻找童心,表达出对童心的渴望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文章文情并茂,观察生活细致入微,情感的抒发不着痕迹,说理也有理有据,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

期待稚嫩的胜利

中英两国作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童真之可贵、纯粹。的确,童真在现代社会已变得弥足珍贵,在许多问题上麻木冷淡的成人判断,最终敌不过稚童那纯真的本能——善良、爱与纯真,这便是童真的所在,这也是场稚嫩的胜利。

童真是永葆思想纯净的馨花,用纯美的芳香祛除社会上的物欲、烦躁的浊孽。曾有不少大师被称作老顽童:国学大师季羡林,在80岁高龄,最大的乐趣就是与他的老猫玩耍,看到老猫在他的手稿上留下“梅花印”,却只是哈哈大笑;古玩大师王世襄,90岁高龄,爱玩蛐蛐儿,最后竟将蛐蛐的民间玩法研究成一门文化艺术;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精通33种中国方言、多种外语,只是“因为好玩啊!”

这三位老人在各自的领域都是顶级大师,都将童真寓于心,不被低俗的利益所惑,单纯的稚嫩让他们的学问更纯粹、人品更可敬。而在当下“大师已逝”的时代,能葆有童心的专家有几位?一部分人手中握着钱,嘴里滑着油,在对金钱与权力的追逐中,学问萎缩了,人格扭曲了。这就是成人的童心之殇,童心扔了,良心也难保,清澈的眼睛变得浑浊。这样下去,中国不仅无大师,甚至只剩下权钱的专业奴隶。试问,如果中国的专家们能葆有几分童心,钱老“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的世纪之问是否点眉目?

更为不幸的是,社会那急功近利的触手正伸向童真的主体——儿童,功利化的乌烟瘴气正侵害着那些稚嫩的心灵。中国的00后在微博上大呼“不再相信爱了”,英国杂志用14岁少女做成人时装封面模特,越来越多的儿童被注上“催熟剂”,被疯狂地拉入成人世界,稚嫩的他们过早地扮起成熟,用老成的眼光打量着这个世界。童心之殇已成了世界化问题,试想当有一天世界已无“童真”存在,那么这世界去何处觅得纯净,让人往那里去找寻思想的开端、好奇的来源呢?

幸运的是,一些有良知的大人们已经醒悟,采取行动去保护那难得的稚嫩。几年前,新加坡一位12岁神童因其高智商被南洋理工学院录取,可最后,无论该大学给出如何舒适方便的上学条件,他的母亲仍然拒绝,理由仅仅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应该过上普通的生活。在母亲的保护下,小男孩幸运地留住了童真与童年。这是一场稚嫩的胜利,童真的可贵最终敌过名利,成为理智的成人们悉心保护和追求的事物。

这是一个奇异的年代,80后大叔在追忆童年铁皮青蛙,00后孩子在装扮成熟。希望童真不要成为长大的悲伤忆曲,不要成为儿童们的无谓玩具。童真就是那可贵的纯粹,让我们期待下一场稚嫩的胜利吧。

【教师点评】70分。这是一篇令人击节赞叹的优秀作文,作者思维之开阔、思想之深刻让人叹为观止。作者在解读材料时就已经具有国际视野,甫一下笔便以“中英两国”开头,呈现出独特的视角。在联系当下的第4段,更分别以“中英”两国的例子加以回应,同时在第5段,跳出两

国的局限,将目光投向新加坡,使文章更具普适性。不仅在横向层面比较,作者还注重纵深层面的开拓,以季羡林、王世襄、赵元任等大师为例子,与“大师已逝”的当下作对比,加强了批判当下的力度。在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的交织下,此文有坐行千里、历经百年的广阔感。另外,作者对童心的思考,既着眼于儿童的发展状况,还着眼于“中国出不了大师”的忧虑,由教育延伸至社会,由此及彼,紧扣当下,将对童心的叩问推向深层。这样的大气之作,实属难得!)

素材积累:

名人童心童趣

“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所以我情愿做?老儿童?,让别人去奇怪吧!”

—— 摘自丰子恺《我与新儿童》

钱钟书:给女儿画个大花脸

喜欢钱钟书的人,不只是因为他学富五车,更因为他那孩子般的童心。钱钟书在清华工作的时候,养过一只非常聪明的小猫。小猫长大后,经常和邻居林徽因家的一只名为“爱的焦点”的小猫争风打架。每到半夜两猫打架的时候,不管多冷,钱钟书就急忙拿起自己早就备好的长竹竿,帮自己的小猫打架。

钱钟书的妻子杨绛也曾回忆说:“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帖,可是一个人写字很困,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蘸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为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回国后暑假回上海,大热天女儿熟睡,他在她肚子画一个大花脸……”

钱钟书与杨绛四十多岁的时候还会在果园里面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们完美的婚姻除了因为两个人都才华横溢、志趣相投外,感情中的童心童趣也是感情保鲜的一个添加剂。

臧克家:九十多岁的“孩子王”

近代杰出诗人臧克家生平有几大爱好,喜欢花卉、喂麻雀,爱收看新闻节目。诗人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那便是喜爱跟孩子在一块。

臧克家老先生即使到了九十多岁,依然童趣不失、笑声爽朗。以前每次散步,小朋友见到了他,总是老远就“臧爷爷”喊个不停。他们的臧爷爷也乐于和他们在一起捉迷藏或踢沙包,这时候,臧老也变成了“老天真”。当小孩有什么不快乐的事时,也乐意哭着找臧爷爷说个痛快。这时,臧老就边哄小孩边给他们些糖果吃。在孩子们中间,他成了“孩子王”,童心十足。他在散文《我和孩子》中写道:“我喜欢这许许多多的小朋友,自己好似变成了他们当中的一人。”

陈祖芬:用足球打扮漂亮娃娃

陈祖芬在文学圈里以童心烂漫闻名,每到一处,有一件事她必做:选购洋娃娃。她的先生也投其所好,每次外出,常会给她带回几个洋娃娃。陈祖芬每得到中意的洋娃娃,总是喜不自禁,“抱得美人归”。这些洋娃娃大多与陈祖芬的书籍相伴,真是书里书外,都有“颜如玉”。

有一天,陈祖芬觉得娃娃们的衣服不够时尚,缺乏想象力,于是开始自己动手给娃娃做起服装来。陈祖芬自己从来不做针线,但为了娃娃,却像个旧时女人,一夜一夜地为自己“心爱的人”缝制衣服。有一天,她突然冒出一个新奇的创意:把足球穿在娃娃身上!陈祖芬说,如果要让自己在写作与做娃娃时装中只选择一样,那么一定是做娃娃时装。

丰子恺:用童心呵护童心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艺术教育家,同时,他还是7个孩子的父亲。丰子恺对童心世界的推崇和景仰,使他成为了一个最懂得珍爱童心的好爸爸。

对孩子的爱,是丰子恺漫画创作的原始动力。在他的心里,儿童世界自由、纯洁、充满想象力,远胜过被种种节律和拘束桎梏得没有活力的成人世界。丰先生也善于教育孩子,他常常是唱着小曲哄孩子睡觉;有时候,画幅画逗不高兴的孩子发笑,有时也和孩子一起用积木搭高楼、造汽车;有时甚至和孩子们一起抢着看《新儿童》杂志,和孩子们坐在一起讨论里面的问题,玩里面的游戏……在家里,丰子恺名义上是孩子们的父亲,“实际上是他们的臣仆”,所以他绝对没有做父亲的架子,他可以跟孩子一起玩。他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条经验便是:保持童心,这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篇三:材料作文:守护童心

材料作文:守护童心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命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一个年轻妈妈带着5岁的儿子去公园玩,妈妈与熟人攀谈起来,小男孩蹲在桐花树下,不一会儿身旁便飘落成桐花的海洋。母亲叫儿子过去,小男孩却无法挪动脚步——只因不忍伤害满地的桐花。

[写作指导]材料的主旨是“童心”,写作时,可以从童心,童真,儿童的赤子之心入手进行写作。

[佳作展台]

童心之殇

蒋勋先生在《不忍伤害》中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妈妈带着5岁的儿子去公园玩,妈妈与熟人攀谈起来,小男孩蹲在桐花树下,不一会儿身旁便飘落成桐花的海洋。母亲叫儿子过去,小男孩却无法挪动脚步——只因不忍伤害满地的桐花。

童心是如此纯洁与美好,无论是皇帝还是平民都不忍舍弃。在电影《末代皇帝》中,溥仪回到昔日的皇宫,眷恋的并不是金碧辉煌的大殿抑或是万人称臣的壮观,而是龙椅下藏着蝈蝈的笼子。孩童的眼睛里看不到权力与名利,有的只是对自然的流连。

拥有一颗童心,不仅仅拥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还擦亮了人发现世界的眼睛,给他将来的创造奠定了基础。譬如沈从文儿时在湘西的学堂里读书时,便喜欢和小伙伴们爬上树枝捉蟋蟀,辨别各种植物,甚至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在自然里学到的东西比在学堂里多得多。”

是啊,如若没有这段经历——看似闲玩、无意义的经历,又怎会有《边城》中弥漫着水雾的湘西山城,又怎会写出那挤得出水的青春?

然而,现在的孩子们变了。十几岁的小女孩作为车模在人们面前搔首弄姿,毫无纯真可言。有些孩子恃宠而骄,对长辈大呼小叫,出言不逊。但更多的却是情感上的麻木,不懂得交流,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创造。

在文章开头的小故事中,妈妈对小男孩吼道:“死小孩,快给我过来。”破坏了男孩呵护美好的愿望。父母是孩子

高一 关于 童心作文

最好的老师,若每个大人都在利欲熏心的社会中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又怎能以身作则,带领孩子走向美好的明天?

有人说,老鹰将小鹰从悬崖上抛下,小鹰面临着死亡的危险便会努力学会飞翔,这种说法很美好,有一种坚韧的品质。但当父母争做老鹰,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便过多地输入成人化的教育,只会让小鹰因不适合生长环境,输

在终点线上。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说:“人生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两个词中——等待与希望。”等待孩子点滴的成长吧,切莫剥夺那美好如珍珠的童心,用自己的行动带给孩子们希望吧,他们的未来就是世界的明天。我们正饱含希望地等待孩子成长,莫出现童心之殇。

【点评】文章以故事转述为引子,引出对“童心”问题的讨论,立意正确。材料运用丰富是本文的一大亮点。全文用了名人的事例材料从多个角度论证童心的珍贵与保持童心的意义;用老鹰与小鹰的故事材料类比深化论证,对比手法的运用丰富了文章的结构,多种表现手法灵活运用,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文章的不足之处是入题稍显慢了些。

核心亮点:材料丰富 手法灵活

[佳作展台]

愿赤心长留

社会总是会慷慨地给予孩童一份特别的关爱,这关爱中又无疑杂着些许歆羡;看那些孩子,比起翁妪,甚至比起我们,他都有明亮的眼,有光洁的皮肤,有更纯洁的心灵。单纯、柔软、好奇并敬畏着世界,赤子之心却是如此,其珍贵亦在此。

然而这关爱、这歆羡恰恰暴露了我们的尴尬与不堪:我们的心,我们的千回百转计谋频出的心,已经不能被唤作“赤子之心”,亦无法成为孩童的表率。就像赫胥黎所说的“少男少女的心灵正在提前硬化”。童心已失,我们自然将走向沉沦。

不必费尽心力去寻找什么例证了,整个社会就是最好的例证:看着老者的无助,我们的视线是不约而同地弯着的;看着旁人无视信号灯穿梭于车流之中,我们的心肠是硬的。“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为何发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当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写下这句振聋发聩之语,他是否已经预料到了物质的洪流将不由分说地卷走我们珍贵的纯净的心?他是否想见了失去赤子之心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敬畏而充满了算计、无聊的沉沦之地?

是的,我们如此珍视孩童的以及像孩童一样的纯洁的心灵,但如此美好而脆弱的东西该如何在社会中,在这个肮脏的大漩涡中保持独立?不是人人都像叶芝一样,有勇气说出“我就要去了”的脱离世俗之语,有足够澄澈的心去“无论是车行道还是灰暗的人行道”却能听到远方的海浪。叶芝是幸运的,他呵护着自己的童心,也守护了一方的净土。可是谁会来守护我们的心,来柔化我们

的心呢?请先自己行动起来,拂一拂心上的尘埃吧!

我不能免俗,不能夸耀自己的心仍是纯净的,所以当我面对我的妹妹,看着她像所有孩童一样,直率地向世界发问并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看着她依旧敬畏着这个世界,我无疑是惭愧的。我们不需要更多没有感情的行尸走肉了,不需要更多试图去征服一切的狂妄之人了。如果无法改变世界的运行轨迹,就请守护身边的童心吧!它们的单纯与柔软,不设防备却拥有最好的感化力量,仿佛星星点灯,终会照亮黑暗。

童心之贵,贵在其真、其柔、其善。人的成长会失去许多,却不应失去最本真最纯净的赤子之心。就像埃斯蒂斯所说的:“我们不是要一下子拯救整个世界,但我们可以伸出手去挽救触手可及的部分。”我愿这赤子之心,可长存你我周围,更长存于你我心间。

【点评】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作者在深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围绕“童心之贵,守住身边的童心”的观点进行了充分的论证。论证中,紧密地联系了当下社会的现实,由表及里地剖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议论深刻,说理的层次清楚。文中综合运用了对比、比喻、引用等论证方法,丰富了文章内容。结尾呼应开头,照应标题,结构完整。

核心亮点:议论深刻 说理清晰

[佳作展台]

身畔是世俗,童心是天国

亲爱的孩子:

华灯已上,夜阑人静,而你还未归来,我提了笔,想写封信给你。此刻,我的面前正摆放着你六岁时的相片:扎着羊角辫,在花丛中天真地笑着。而就在不久前,你却涂着指甲油,化了妆,穿着时尚的紧身裤和同学们一起去舞厅跳舞庆祝你十四岁的生日。

我该说些什么呢?最是人间留不住,你的童心在渐行渐远。而这份过早的成熟却让我不知所措。蒋方舟十四岁出版《正在发育》,韩寒十七岁便写成《三重门》,这都透着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也许他们的妈妈会因此而骄傲,可我不会!我不愿孩子过早地成熟,正如我不愿你抛弃本该属于你的童真和童心。 美国作家菲尔丁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现在,看着你衣柜里成人化的衣服,听着你愈发世俗的语言,妈妈的心是无奈:你正准备摘下孩提王国的皇冠,跌跌撞撞地奔向成人世界?

孩子,你知道吗?如果说这纷繁人世是一幅包罗万象的水墨画,那么你们这群少男少女便是水墨画中不被沾染而又无瑕的留白,而童心则是留白处最引人注目的一滴墨。只是你不知道,这滴墨可以点染出属于你的那段纯真岁月的轮廓。

正如你曾一度很喜欢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所说的“身畔是世俗,童心是天国”。妈妈也知道,你终究会长大,你这只风筝会从我们追风筝的人手中挣脱,奔向远方。可是你能否走慢点,不要让高速发展的社会打乱了你的脚步,不要让红尘俗世带快了你的速度。可否牵着你的手,带你走过成长的小路,看应看的风景,摘应摘的果实?

不管这个尘世多喧嚣,孩子,妈妈只有一个愿望,希望你能保持你该有的童心。凡尔纳在二十几岁依旧童心未泯,将楼梯扶手当滑梯;台湾的一群“不老骑士”如同孩子般做着童年的梦,白发苍苍,却骑着摩托车游遍欧洲。他们依旧保持着童心。孩子,你又为何要拒绝本该属于你的那段童心呢?

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英国作家赫胥黎之问也正是我心中的疑惑,妈妈也希望你能好好思考这一问题,给我一个你这年龄的答案。

孩子,你一定要记住:身畔是世俗,童心是天国。慢慢走过属于你的那份春秋,那份岁月。

爱你的妈妈

年 月 日

【点评】文章用书信体的形式表达题意,格式正确,文体特征鲜明。作者对题意有着深刻的理解,紧扣题意阐释自己的观点,给读者展现了一位脱俗的母亲的形象,角度新颖别致。文中人物角色定位正确,语言得体自然,用第一、二人称的方式来传情达意显得情感真挚亲切;娴熟老到的语言为文章增添了不少色彩。文章也稍有遗憾,个别地方表达不够妥帖,如文中水墨画的比喻前后兼顾不够,造成语意的矛盾。

核心亮点:文体明确 情感真挚

[佳作展台]

心的衣裳

曾经有位作家说,人的心灵都是穿了衣裳的,孩童的心赤裸裸,少年的心笼着薄纱,青年人的心穿着布衣,有的人的心甚至穿着铁皮,真心丝毫不外露。在这物欲横流的城市里,你的心穿着什么衣裳?

孩童时,我们都看过一篇童话《皇帝的新装》,皇帝不着片缕地出城门,来展示他的一身“华丽的新衣服”,人们都不想自己被看成是一个愚昧的人,所以都假装自己看见了似的啧啧称奇,唯有一个孩子,他不解于大人在赞叹什么,只是小声嘟囔,皇帝根本没穿衣服嘛!他的一句话,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两个骗子的谎言才得以瓦解。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也许某些时候,只有这种清白无欲、不会转弯的目光,才能穿过重重衣裳,看到心灵的本质。

中国元杂剧里老旦上场,照例都要说一句“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知道听到的人内心悸不悸动,而浮士德,深究天人,却不知道童年是一段太好的时光,无法带沧桑的心重来一遍,不管以什么方式度过,都像是在浪费。 浮士德渴望回去。但太多太多的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我们的心渐渐穿上一层又一层的衣裳,埋身于书案前,我们久不曾像孩子一样好奇窗外的世界,我们在四面都是混凝土,没有一些光亮的地方感到了安全,我们久不曾像溪畔草地上挥鞭的牧童,我们久不曾像陇亩间嬉闹耕作的孩子,我们久不曾感受到脚尖触到青草时的喜悦,我们久不曾领会到鼻翼遇到花香时的悠闲。真的,我们怎么会痴呆到那么厉害!

菲尔丁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当我们被繁忙与纷乱扼杀的时候,当大街上到处都是因时代飞速发展而树立起的商碑,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声音来了,新的土层覆盖了原本的断面,新的流水冲刷出河床,新的花开在两岸,新的人面对新的世界,只有蓬勃野心,没有孩童性情。

而我怕的是,百年之后,大自然会嫌弃我这裹着钢筋水泥的心,我的肉体无处安息,我的灵魂永远在凄迷孤寂的草原上游迷??

博尔赫斯曾在南美荒芜的星空下思考人类这种趋恶的本性??博卢比圣殿,在安提瓜纳的印加神殿之外,他发出感慨:一切都源于邪恶贪婪的心,无尽的欲望,驱使他们的心披上神圣的道袍,却干一些杀人越货的勾当,且毫无忏悔。 太多的诱惑与欲望逼迫孩子的心穿上粗鄙丑陋的衣裳,有时,我真愿化为一片暗不透光森林里的一棵小草,一心一意地成长,永葆童心,永葆稚嫩,而不受外界那些过于风光的事物的诱惑。我真愿我的心,永远是赤裸裸的,不着片缕,让人的肉眼就能看到它火红的跳动的模样。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赤裸裸的做游戏的孩子,但愿他只是无故失踪,而不是随年华老去。

篇四:以“童心”为话题的作文(2013浙江高考作文)

浙江2013高考作文: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英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对不起,把你从梦中叫醒

孩提王国是一个梦的国度。梦的国度,没有不可能,只有可能;没有交易,只有创造。杨澜曾说:?孩子们是活在梦中的。作为成年人,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呵护他们的梦。?

当今社会的浮躁气息已然影响了孩子们梦的国度。功利化的教育倾向、远离自然的成长环境……现代社会的文化土壤难以孕育和支撑梦的国度。当我们的父辈对孩提时青草池塘边的童年趣事津津乐道时,在城市的钢筋混凝土地之间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在灰蒙的一线天空下,从未有机会体验一次数星星的乐趣,纵然有机会也失去了原来该怀有的兴致。不可否认,浮躁的社会像一针催熟剂,让孩子的心灵提前硬化。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成为多少家长的至理名言,由此导致多少孩子提前结束在梦的国度飞翔,暴露在残酷而真实的现实中。神童现象就是一个缩影。所谓的神童只是一个传说,但只有当光环散尽时,人们才发现它是一个悲剧。有记者采访教导神童的大学教授,令人意料不到的是,教授全然没有赞赏孩子的聪明绝顶,而是摇头叹息,这孩子少经历了太多孩子没有的生活,他是一个?残缺?的孩子。智力的超前发育,却造成了人格的提前萎缩、发育不良。为人父母固然是望子成龙,但如果目光如豆,被虚幻一时的光环所蒙蔽,到头来只能自食其果。

别把孩子从梦中提前叫醒。给孩子以足够的空间,让想象力像蘑菇般在梦的王国里肆意疯狂生长。给孩子以足够的时间,让童心的激情长久地如潮澎湃。呵护一个梦其实很简单,用耐心和爱心酵母让梦膨胀生长。塔莎杜朵曾说:?人如果只有在年轻时才拥有童心,真是一件可怕的事。?如果成年人不但保有不了自己的童心,还去侵蚀孩子的童心,那简直就是一种恶意、嫉妒与中伤。

闾丘露薇曾经去清华大学演讲,和那里的学生交谈时,她吃惊地发现:那些即将成年自立的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时就早早地规划好了自己的道路。闾丘露薇说,她并不强烈地质疑,只是感到莫名的悲哀。我想她一定也是发现这些早早地

被社会从梦中叫醒的孩子缺失了多少童真与烂漫。

或许,每个社会中的参与者都该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这一现象背后的黑手。轻轻地对那些揉着惺忪睡眼的孩子道一声:对不起,孩子,把你从梦中叫醒,歉意表达后,是不是该重新熄灯,哄孩子继续入睡?或许,硬化的心还有机会柔软。

点评

此次作文主题直指“童心”、“童趣”,并无悬念,但如何表现却大有文章可做。本文立意取材等没有什么新奇之处,贵在以语言表达取胜。语言风格契合迷离迷茫、感悟感叹的意象,委婉动人,表情达意显得协调合拍和谐。

遗失的童真

当暮霭沉沉之时,我们被劝说要相信楚天辽阔;当草长莺飞之时,我们被劝说要防备前方蜀道之难;当我们成长到每一个阶段时,我们都被提醒着完全不合时宜的任务。于是,童真就如那风铃,渐行渐远,消逝不见。

?孩子从卖气球的人手中牵走一个心愿?,多么可爱而美好的诗句,甚至可以想象那洋溢着灿烂的笑脸。而如今这样的笑脸在冰封冻结。本该童真的年纪,却一脸愁苦,为学业奔波。我们不应抱怨现在的孩子为何圆滑世故,我们应反省是什么造成了童真的遗失,又是什么加剧了这种遗失的势头。

反观社会,我们清醒地看到一个充满竞争意识,强调优胜劣汰的社会。当成年人大多在为金钱名利所奔波时,当与孩子共处时的谈资均为事业发展、利润亏损时,试问一张白纸又怎能不被沾染得墨迹斑斑?与此同时,将大人的不满足强加于孩子幼小的成长历程之中,狼爸、虎妈层出不穷的当下,一个孩子的童真不是被孩子淡忘,而是被一种恶性环境所扼杀。

记得汪曾祺描写金岳霖先生时,曾有金先生拿大石榴与孩子们斗鸡,上课上到一半时捉虱子的场景。这些童真未泯的形象,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学者、一个智者不应为虚浮名利钩心斗角忙碌终生,而应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积极的乐观情绪。

在一个鼓吹神童的时代,在我心里,不是童亵渎了神,而是神亵渎了童。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也正因如此,他能看到我们遗失的美好,他的创造、他的发问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童真的目光,或许就像是穿越时空的爱,能够照亮冰点以上的风景。

这份童真,这份初心,倘若一直坚守,如同守护一株鲜红欲滴的玫瑰,梦过于美好,守护也便更加沉重。天上人间,现实让人们知道自由不过是猎人与猎物之间的距离。但为什么现实让人们害怕得连一个梦的开端也不肯轻易地为孩子许下呢?

遗失的童真被一种潜在的暴力撕扯得支离破碎。最好的成长,不是小小年纪就考上了名牌大学,不是小小年纪就深谙世俗之法,不是小小年纪就挥毫千里、

琴声悠扬。我更愿看到?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无忧闲适之景。未来或许残酷,但心中有好奇、有想象、有创造,便不会畏惧。

有些事终要经历,那便到时深究,有些事如此美好,为何不好好珍惜?遗失的童真,带给了我们怅惘,但愿这番省悟能让天真无邪的笑声在风中散播得更久一些。

点评

一开篇就以诗化的语言定调,引人注目;或直抒胸臆,或旁敲侧击,激扬文字,畅快淋漓,读来竟似有扣人心弦、动人心魄之感;洞察,感悟,思辨,还能引领读者有所感有所得,堪称发人深省。

最是那初放时的安详

总以为满地的芦花不再绽放,总以为漂泊的白云找不到家,那澄澈的婴孩的瞳孔里,装不下太多的世界。那散发着麦香和乳香的童谣已随风逝去,惟有清浅的童年清浅地映在湖面上,清浅地照射出我初放时安详的模样。

孩提王国的童话光环不知何时被掷落在地,安徒生的天国花园大概早已沉入冰穹。我想走入那密集汹涌的人潮,只为寻找一双赤子透澈明净的眼睛。我为这年岁渐长,而心灵提前硬化的世界感到惶恐,我为这不再皓洁,蒙上尘埃的心灵之窗感到悲哀。

有时候,我站在人生嘈杂的街头,渴望寻求这人间烟火中不俗的一瞥,却只看到孩提时代的我拉起同伴的手奔走在春天的原野上,那样快乐,那样奔放,那样与世无争。

有时候,我坐在窗前静夜独思,却是书页翻卷的聒噪时时扰乱心绪。哦,那总在夏夜仰望星空,用童稚的思想一寸一寸掀开宇宙面纱的?我?已何处去了? 也许正如菲尔丁所言的那样,我们一旦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就是真正的沉沦。而我不,我要紧紧抓住童真的尾巴,将赤子的纯净朴实的底色留存永久。 那么,不妨就做一个不断?增岁?的孩子吧。让那些荣辱、悲欣、名利乃至容颜的消损都不再来打扰我们的赤子世界。只做一个孩子,像檐前呢喃的紫燕那样盼着冬去春来;做一个孩子,像屋顶上的明月那样保留着纯白的底色。

或者拿起笔,在某个微寒的深秋的早晨,记下第一滴晨雾落地的时刻;或者闭上眼,在幽香阵阵的花房里,用心聆听夜合花绽放的妙音。

做一个孩子,让眼里的纷扰与羁绊少一些,再少一些。

做一个孩子,让心灵与自然的距离贴近一些,再近一些。

我只愿成为一个不断长大的孩子,我有我的思想,我亦有我的童真;我不放弃纯粹,我亦追求缤纷。像那个诗人所言,我在我的世界里,保持着初放时安详的模样。听风涌起,待雨来过,我只是世间小小的婴孩。

点评

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切中肯綮,贴切自然,可见视野开阔、胸怀广阔。文中不时爆出富于哲思的警语,恰到好处的引用,有“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效果。

讲过真话的小孩子

?爸爸,那个人没有穿衣服!?在毕恭毕敬的人群中阵阵这样叫喊的孩子,有一天竟然走出了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来到了21世纪的现实中。

走在街上,他还来不及感叹现代化大都市的雄伟,一位老人跌倒在了不远处。他心里一惊,赶忙跑过去将老人扶起。几束意味奇怪的眼神落在他身上。一位阿姨神神秘秘地将他拉过,说:?一看你就不懂事,当心他敲诈你!?他摸摸脑袋,并不是很明白。?抓小偷啊!?看到有人鬼鬼祟祟将手伸进别人挎包时,他不假思索地大喊起来。人们闻声匆忙散开,那个小偷悻悻地抽回手,冲着他威胁地挥挥拳头,然后扬长而去,周围的人们噤若寒蝉,没人出声。他茫然地看着这一切,这回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他看着一座座桥倒塌,负责人说?要调查只能调查风?;他看着河里的水被工厂的污水染成触目惊心的红,环保局长说:?放一把红豆煮出来的水也是红的,红的不一定被污染了。?他看着黄浦江上万头死猪上演奇幻漂流大戏,专家说?猪是在春天被冻死的,水质没有问题。?他看着假话披着真理的皮横行霸道,真理却衣衫褴褛地缩在角落。他吃着旧皮鞋做的胶囊,喝着加了塑化剂的酒,心渐渐像旧皮鞋一般顽固,像塑料一样硬了,硬到容不下讲真话的细胞。

以说真话著名的小孩,终于失去了说真话的功能,一起出走的,还有?童真?和?善良?,他卸下这些碍事的包袱,换上一张冷漠的面具,活得仿佛轻松了许多。

他抄袭别人的论文,他到处托关系拍马屁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伪造报表套取公司的钱。他越走越轻,因为他扔下了一切在金钱与利益面前显得毫无用处的品格,他也越走越重。因为袋里叮当作响的钱币,还有他所犯下的那些罪孽,在每一个夜晚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听见呜呜的警笛声便不自觉地两股战战。他不会说真话,也怀疑别人对他所说的话。他不会付出真心,也不相信真心的存在。 终有一天,他又回到了那个童话世界,只是时间倒流了一点点,他看着在华盖之下赤身裸体的皇帝趾高气扬地走来,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欢呼,赞美

着皇帝的新装,小小的他坐在爸爸的肩头,咽了咽口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点评

写社会“污染”造成童心的异化,这是不少考生共同的选择。但本文把故事嫁接在安徒生童话之上,更易进入角色,又显得别具一格。以系列特写镜头写社会丑恶现象,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但又不夸张、不偏激,看得出考生的积淀和思考。

愿赤心长留

社会总是会慷慨地给予孩童一份特别的关爱,这关爱中又无疑杂着些许歆羡;看那些孩子,比起翁妪,甚至比起我们,他有明亮的眼,有光洁的皮肤,有更纯洁的心灵。单纯、柔软、好奇并敬畏着世界,赤子之心确实如此,其珍贵亦在此。

然而这关爱、这歆羡恰恰暴露了我们的尴尬与不堪:我们的心,我们的千回百转计谋频出的心,已经不能被唤作?赤子之心?,亦无法成为孩童的表率。就像赫胥黎所说的?少男少女的心灵正在提前硬化。?童心已失,我们自然将走向沉沦。

不必费尽心力去寻找什么例证了,整个社会就是最好的例证:看着老者的无助,我们的视线是不约而同地弯着的;看着旁人无视信号灯穿梭于车流之中,我们的心肠是硬的。?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为何发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当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写下这句振聋发聩之语,他是否已经预料到了物质的洪流将不由分说地卷走我们珍贵的纯净的心?他是否想见了失去赤子之心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敬畏而充满了算计、无聊的沉沦之地?

是的,我们如此珍视孩童的以及像孩童一样的纯洁的心灵,但如此美好而脆弱的东西该如何在社会中、在这个肮脏的大漩涡中保持独立?不是人人都像叶芝一样,有勇气说出?我就要去了?的脱离世俗之语,有足够澄澈的心在?无论是车行道还是灰暗的人行道?间却能听到远方的海浪。叶芝是幸运的,他呵护着自己的童心,也守护了一方的净土。可是谁会来守护我们的心,来柔化我们的心呢?请先自己行动起来,拂一拂心上的尘埃吧!

我不能免俗,不能夸耀自己的心仍是纯净的,所以当我面对我的妹妹,看着她像所有孩童一样,直率地向世界发问并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看着她依旧敬畏着这个世界,我无疑是惭愧的。我们不需要更多没有感情的行尸走肉了,不需要更多试图去征服一切的狂妄之人了。如果无法改变世界的运行轨迹,就请守护身边的童心吧!它们的单纯与柔软,不设防却拥有最好的感化力量,仿佛星星点灯,

篇五:话题作文之童心

2013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童心”度世界

作者:杜嘉暄

孩提在世界文化中,常被作为纯真的象征,也就是“赤子”。人类的历史是被“赤子”推动的。人类的美德也是被“童心”所标度的。

丰子恺有言:“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拐弯。”也正因为是直线,所以能看到是非曲直,能界定美德与暴行。然而在今天,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我们不再以纯真、正直的童心去衡量人生的价值。正

如赫胥黎和菲尔丁所担心的那样:“心灵被硬化,从而逐渐沉沦与物质地狱。”被标榜为文明的21世纪,却充斥着欺骗、窥视、监控、暴力、贫穷和犯罪。导致这些的,并非是生产力发展的滞缓,而是我们的目光绕过了美德,看向了财富和权力;是我们不在以纯真,正直的童心去标度社会,去界定美好与丑恶。我们正在失去了纯真与正义。试想,倘使我们失去了这些,我们还称得上是文明吗?

正如,古有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浩然纯净;也有文天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为上月星辰。??于人曰浩然”的赤子胸怀;今有梁启超之“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奇花初胎,矞矞皇皇”的真挚赞颂,也有贞德“与自由同在”的伟大胸怀??。他们如赤子一般澄澈如水,无私念,无杂念,以公理与真理为天理,以童心之纯真、正直为墨线,规范世界,使人类文明不误入歧途。所以说,人类的历史是被赤子所推动的。同样,也只有“童心”这种纯净得如同超导一样的胸怀,才能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所以说,美德是被“童心”所标度。“童心”代表着人们对至纯、至善的期望和向往,也代表着人们的往圣之愿。这种被“童心”所承载的对美好事物的期盼,对正直无私的敬意支撑着社会,也推动着社会前行。所以,唯有以“童心”支撑的社会才有真正的文明精神,才有宁折不弯的道德准线,才是真正伟大的社会。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