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密密的爱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4:21:34 字数作文
篇一:五年语文阅读练习卷5
上海市小学语文学科五年级抽样试卷
(时间:100分钟; 卷面书写、整洁:5%)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训练。15%
1、圈出括号中正确的字。4%
寒冬(腊 蜡)月 (换 焕)然一新
百(炼 练)成钢 排山(到 倒)海
2、 将句子划线的部分换成成语。4%
(1)四岁的嘉佳最爱看动画片,只要电视里播放动画片,他就会立刻安静下来,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电视。 ( )
(2)养蜂队得像马儿一样一刻也不停地前进,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
3、从下面一组词语中选择一个造句。3%
从“足智多谋 诡计多端”和“得意洋洋 兴高采烈”这两组词中各选一个造句。
——
4、听写句子。4%
二、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40%
(一)学写汉字的故事 21%
5岁那年,妈妈开始教我学中文。汉字的读和认并不难,没过多久我就能读认好多汉字了。但是我怎么也没能zhǎng wò写好它的技巧。我写的字( )上下脱节,( )左右分家,很难合到一块儿去。一天,妈妈让我抄一首唐诗——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她指着我抄的唐诗说:“看你写的,真成了‘相见时难’了。”
我总是把那些合体字拆得七零八落。这次还是这样,“相”写成了“木目”,“难”又写成了“又隹”,所有的部件都互不相让,各自为政。
“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写字时从不想着其它的部分。写汉字的原则是:要时时想
着它的邻居。就像这个“相”字吧,你写‘木’字时就不能把右脚伸得太长,因为它还有一个
邻居。”妈妈一边在纸上写,一边讲着这样的道理,“‘凡事替他人想’,这是我们zhōng huá m
ín zù的美德,写汉字也有同样的道理。”
我( )学会了写汉字,( )学会了如何去做个zhēn zhèng的中国人。
1、根据拼音写词语。3%
zhǎng wò zhōng huá mín zù zhēn zhèng
( ) ( ) ( )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2%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不是??就是?? 如果??就??
3、默写一首你最喜欢的唐诗。4% ..
4、填空。12%
(1)小时候学中文时,“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主要表现在常常把合体字写
得 , ;文中举的一个例子是:有一次
(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 、 、 等,
妈妈在教“我” 的同时,也教给“我” 。
(二)细细密密的爱19%
那一天,我在湘西的一家不起眼的小饭馆里,见到的两个来中国观光的外国人。男的大约
二十出头,身体健壮,女的头发花白,神态安详。我和朋友随意地在外国游客右侧的餐桌旁坐
下,眼睛却有意无意地落在他们身上。
只见每道菜端上桌,那外国青年都第一个拿起筷子品尝。试一下,喊一声“OK”,将菜盘移
到自己面前;试另一盘,又喊一声“OK”,却将菜盘挪到女士的面前。整桌菜摆好,两人开始吃:
女士只对准摆在自己眼前的三盘美味下筷子;而那青年不但大吃摆在自己眼前的那几盆菜,连
女士面前的三盘菜也照尝不误??
酒足饭饱后,在我向饭店老板打听当地风情时,外国青年走过来找我们攀谈。嗬,他居然
是中国通,汉语说得也算流畅。他竖起大拇指:“这里,非常美,人间天堂!”我的一位朋友性
子急,没等我和他闲聊几句就开口提问:“ 能问您一个问题吗?刚才您每个菜都先尝尝,有的
给那女士吃,而您却都能吃,为什么?”
外国青年怔了一会儿,张开口,有些无奈地指指自己的舌头:“我妈妈舌头受过伤,味觉跑
掉了,我先替她试试菜的味道。”
我并不满意他的回答:既然妈妈失去了味觉,那么替她品尝有什么用?而且他只允许妈妈
吃其中的三道菜,那又作何解释?
外国青年看出我有疑惑,抚着腹部说 我妈妈胃不好 吃辣 吃酸 吃烫都会疼
这下轮到我和朋友怔住了,两人面面相觑。我们猜一千遍也不可能想到,在那些极易引起
别人误会的动作里,竟藏着细细密密的爱??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
闲聊——( ) 同意——( )
2、在文中划线的句子处加上合适的标点。3%
3、判断(正确的打√)。2%
(1)“不起眼”的意思就是“没什么了不起”的意思。 ( )
(2)“面面相觑”的意思就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的意思。 ( )
4、将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2%
既然妈妈失去了味觉,那么替她品尝有什么用?
5、简要回答。10%(6%+4%)
(1)那位青年的动作会让人产生怎样的误会?他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联系实际,举例写一写你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细细密密的爱”。
(不少于50字的表述)
三、作文。40%
题目:生活中的乐趣
提示与要求:
1、小朋友的生活是快乐的,学习之乐,爱好之乐,创造之乐??请围绕此话题,选择一个写作
内容,
2、通过较为具体的一、两个事例写出自己的乐在其中。并注意把语句写通顺,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单项训练。
1、 腊 焕 炼 倒(每题1分)
2、目不转睛 马不停蹄(每题2分,错别字一个1分,扣完为止,不倒扣)
3、略
3、 大自然是神秘的,是令人向往的。当我们在尽情享受自然的时候,别忘了留一点爱给自然。
(错一字或标点扣0.5分, 扣完为止,不倒扣)
备注:
听记要求读三遍,标点不读。第一遍,整体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和记忆;第二遍,读一句要求学生记一句;第三遍,整体读,要求学生校对。
二、阅读。
阅读(一)
1、掌握 中华民族 真正(每题1分)
2、不是……就是…… 不但……而且……(每题1分)
3、略(错别字一个1分)
4、(1)把字写好或把字写得合在一起。(1分);上下脱节 左右分家(2分);我抄写古诗时,把“相”写成了“木目”,把“难”写成了“又隹”(4分)(2)尊敬长辈 相互谦让 为他人着想(3分); 学写汉字 凡事替他人想的做人道理(2分)
阅读(二)
1、攀谈 允许(1分)
2、 : “ , 、 、 、 。 ”(0.5分一个)
3、 × √ (2分)
4、既然你妈妈失去了味觉,那么替她品尝是没什么用的。
5、(1)青年的动作会让人觉得他把自己不吃的给妈妈,是个自私的人(或青年人只想到自己等)。(2分)
因为那青年知道妈妈的胃不好,吃酸的、辣的、烫的东西会胃疼;而她自己舌头受过伤,没有味觉,所以这位青年要亲自尝一下。他对妈妈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4分)
(2)略(4分)
三、作文。
篇二:细细密密的爱
细细密密的爱
那一天,我在湘西的一家不起眼的小饭馆里,见到的两个来中国观光的外国人。男的大约二十出头,身体健壮,女的头发花白,神态安详,我和朋友随意地在外国游客右侧的餐桌旁坐下,眼睛却有意无意地落在他们的身上。
只见每道菜端上桌,那外国青年都第一个拿起筷子品尝。试一下,喊一声“OK”将菜盘移到自己面前:试另一盘,又喊一声“OK”,却将菜盘挪到女士的面前。整桌菜摆好,两人开始吃:女士只对准摆在自己眼前的三盘美味下筷子;而那青年不但大吃摆在自己眼前的那几盆菜,连女士面前的三盘菜也照尝不误……
酒足饭饱后,在我向饭店老板打听当地风情时,外国青年走过来找我们攀谈。嗬,他居然是中国通,汉语说得也算流畅。他竖起大拇指:“这里,非常美,人间天堂!”我的一位朋友性子急,没等我和他闲聊几句就开口提问:“能问您一个问题吗?刚才您每个菜都先尝尝,有的给女士吃,而您却都能吃,为什么?”
外国青年怔了一会儿,张开口,有些无奈地指指自己的舌头:“我妈妈舌头受过伤,味觉跑掉了,我先替她试试菜的味道。” 我并不满意他的回答:既然妈妈失去了味觉,那么替她品尝有什么用?而且他只允许妈妈吃其中的三道菜,那又作何解释?
外国青年看出我有疑惑,抚着腹部说:“我妈妈胃不好,吃辣、吃酸、吃烫,都会疼。”
这下轮到我和朋友怔住了,两人面面相觑。我们猜一千遍也不可能想到,在那些极易引起误会的动作里,竟藏着细细密密的爱……
篇三:小学语文毕业班试卷和答案1
2010学年第二学期小学语文学科毕业班试卷
(时间:100分钟; 卷面书写、整洁:5%)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zhǎng wò zhōng huá mín zù zhēn zhèng ( ) ( ) ( )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2%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不是??就是?? 如果??就?? 3、默写一首你最喜欢的唐诗。4% ..
4、填空。12%
(1)小时候学中文时,“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主要表现在常常把合体字写
一、单项训练。15%
1、圈出括号中正确的字。4%
寒冬(腊 蜡)月 (换 焕)然一新 百(炼 练)成钢 排山(到 倒)海 2、 将句子划线的部分换成成语。4%
得 , ;文中举的一个例子是:有一次 (1)四岁的嘉佳最爱看动画片,只要电视里播放动画片,他就会立刻安静下来,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电视。( )
(2)养蜂队得像马儿一样一刻也不停地前进,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 3、从下面一组词语中选择一个造句。3%
从“足智多谋 诡计多端”和“得意洋洋 兴高采烈”这两组词中各选一个造句。 —— 4、写出一句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或者诗句。4%
二、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40%
(一)学写汉字的故事 21%
5岁那年,妈妈开始教我学中文。汉字的读和认并不难,没过多久我就能读认好多汉字了。但是我怎么也没能zhǎng wò写好它的技巧。我写的字( )上下脱节,( )左右分家,很难合到一块儿去。一天,妈妈让我抄一首唐诗——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她指着我抄的唐诗说:“看你写的,真成了‘相见时难’了。”
我总是把那些合体字拆得七零八落。这次还是这样,“相”写成了“木目”,“难”又写成了“又隹”,所有的部件都互不相让,各自为政。
“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写字时从不想着其它的部分。写汉字的原则是:要时时想着它的邻居。就像这个“相”字吧,你写‘木’字时就不能把右脚伸得太长,因为它还有一个邻居。”妈妈一边在纸上写,一边讲着这样的道理,“‘凡事替他人想’,这是我们zhōng huá mín zù的美德,写汉字也有同样的道理。”
我( )学会了写汉字,( )学会了如何去做个zhēn zhèng的中国人。 1、根据拼音写词语。3%
1
(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 、 、 等, 妈妈在教“我” 的同时,也教给“我” 。
(二)细细密密的爱19%
那一天,我在湘西的一家不起眼的小饭馆里,见到的两个来中国观光的外国人。男的大约二十出头,身体健壮,女的头发花白,神态安详。我和朋友随意地在外国游客右侧的餐桌旁坐下,眼睛却有意无意地落在他们身上。
只见每道菜端上桌,那外国青年都第一个拿起筷子品尝。试一下,喊一声“OK”,将菜盘移到自己面前;试另一盘,又喊一声“OK”,却将菜盘挪到女士的面前。整桌菜摆好,两人开始吃:女士只对准摆在自己眼前的三盘美味下筷子;而那青年不但大吃摆在自己眼前的那几盆菜,连女士面前的三盘菜也照尝不误??
酒足饭饱后,在我向饭店老板打听当地风情时,外国青年走过来找我们攀谈。嗬,他居然是中国通,汉语说得也算流畅。他竖起大拇指:“这里,非常美,人间天堂!”我的一位朋友性子急,没等我和他闲聊几句就开口提问:“ 能问您一个问题吗?刚才您每个菜都先尝尝,有的给那女士吃,而您却都能吃,为什么?”
外国青年怔了一会儿,张开口,有些无奈地指指自己的舌头:“我妈妈舌头受过伤,味觉跑掉了,我先替她试试菜的味道。”
我并不满意他的回答:既然妈妈失去了味觉,那么替她品尝有什么用?而且他只允许妈妈吃其中的三道菜,那又作何解释?
外国青年看出我有疑惑,抚着腹部说 我妈妈胃不好 吃辣 吃酸 吃烫都会疼
这下轮到我和朋友怔住了,两人面面相觑。我们猜一千遍也不可能想到,在那些极易引起别人误会的动作里,竟藏着细细密密的爱??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
闲聊——( ) 同意——( ) 2、在文中划线的句子处加上合适的标点。3% 3、判断(正确的打√)。2%
(1)“不起眼”的意思就是“没什么了不起”的意思。 ( ) (2)“面面相觑”的意思就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的意思。 ( ) 4、将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2%
既然妈妈失去了味觉,那么替她品尝有什么用? 5、简要回答。10%(6%+4%)
(1)那位青年的动作会让人产生怎样的误会?他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联系实际,举例写一写你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细细密密的爱”。 (不少于50字的表述)
三、作文。40% 题目:生活中的乐趣 提示与要求:
1、小朋友的生活是快乐的,学习之乐,爱好之乐,创造之乐??请围绕此话题,选择一个写作内容,2、通过较为具体的一、两个事例写出自己的乐在其中。并注意把语句写通顺,500字左右。
2
篇四:五年级阅读答案
五年级寒假阅读答案
第一课 (一)溪水与石头1、A 2、不会改变,粉身碎骨,挺身向前,前赴后继(其中任何三个均正确) 3、石头的棱角变秃了身躯变小了 4、C 5、溪水依然唱着歌儿,淙淙地流着。 6、第一段(1)第二段(2-4)第三段(5) 7、(1) (二)1.洁白的茉莉花。2.第一段(1):闻到花香。第二段(2—3):送给老师。第三段(4):浮想联翩。3.感想。比喻。4.学生们学好本领成为有用之才,老师的心血没有白费,因此老师将感到非常高兴和安慰。
(三)1.女清洁工。 2.全文可分三段:??年轻的女清洁工。‖??消失在晨雾中。‖??我尊敬你。第一段:清晨,我又看见了那个女清洁工。第二段:写她专心致志地打扫卫生。 第三段:抒发对女清洁工的尊敬之情。3.她戴着手套,不停地挥动着扫把。她披了一身密密的细细的小水珠,连眉毛上也是,被阳光一照,闪着五彩的光。4.她两眼明亮、坦然,对待工作专心致志,一丝不苟。
5.这篇短文通过描写女清洁工忘我劳动的情景,抒发了对劳动者的尊敬、赞美之情。
第二课(一)A1、少年鼓手。2、少年鼓手冒死送信的事,他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3、第一段(1):意大利军队被包围。第二段(2-5):
少年鼓手冒死送信。第三段(6):侵略军被打败。4、增援:增加人力物力来支援。落花流水:比喻惨败。
(二)自由与生命1.(1)孩子捉蝴蝶引起“我”回想童年时代的事情。(2)“我”捕捉到一只小画眉,把他关进笼子,听他歌唱。(3)母画眉用毒草莓毒死了小画眉。(4)“我”再也不捕捉任何生物关进笼子了。2.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曲调来。3.画眉妈妈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4.尊重生命。5.画眉不应关在笼子里,而应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三)故乡人1.ch^ng děi 2.L 方 六 3.意想不到的突然变化。4.最后一段中“说着亲切地拍拍我的头,蹬上车,走了。”这一细节描写,更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5.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单独旅行途中迷路受到别人帮助的故事,赞扬了“故乡人”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
第三课(一)1.按时间顺序。2.露珠。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珍珠,一颗、两颗、三颗??啊!像月光下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了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3.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又为人们喜爱的露珠。
(二)1.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忙的意思。安详:从容不迫,镇静的意思。
2.(1)(√) (2)(×)3.十分疲劳,想歇息一下;对遇到严寒折磨早有思想准备,所以不慌不忙,十分镇定;一心为了别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三)奇特的峨眉山1.奇特;先写峨眉山“跳身岩”的顶峰,再写云海奇观,最后写峨眉山的日落。时间先后。2.千山万壑、奇峰怪石、苍松翠柏、精巧玲珑、巨峰突起。3.(l)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2)精巧玲珑:形容精细、巧妙。(3)云海奇观:云雾中奇妙的景象。4.(1)比喻(2)拟人
(3)夸张
第四课(一)《将军和士兵》1、责备、威风、精神抖擞 2、B(√)3、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第二段(第二至第九自然段);第三段(最后一自然段)4、短文写了皮定钧将军和一位哨兵的对话。赞扬了将军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精神。 (二)1.考试。 2.第一段(1):一位美国教育家要做一个实验。第二段(2—6):小梅指挥两位同学先把小铅锤提出来。第三段(7—8):美国教育家赞扬小梅。 3.遇到危险要沉着,要先想到别人。
(三)任弼时、(一)略。(二)1、制造、拒绝、需要、同意 2、第一句话为一层,其他为第二层。总分关系。3、三件事。(1)他不随便用老乡的东西。(2)他遵守公园的制度。(3)不为妹夫介绍工作。4、任弼时同志的整个生活里渗透着原则性。
第五课(一)桃花1.,:“!!!,。”,。
2.① ③ 3.桃花结成桃子。 4.②
5.第一段:春天,所有的桃花都盛开了,把自己最好的花蜜送给蜜蜂,作为对它们传粉的酬谢。
第二段:写有一朵桃花非常自私,所有的桃花都结成了大桃子,只有它可怜地凋谢了,没有结果。
第三段:写自私自利和吝啬不仅失去朋友,也毁掉了自己。
(二)我爱牵牛花。2.乐于:对做某件事感到快乐。本色:本来面貌。坚忍不拔:形容意志坚强,不可动摇。游离:移动,离开。3.那翠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这句话中把花索比作彩带。4.偶尔被大风吹下来,她也不灰心,一有机会,就借助风的力量再次攀上去。5.第一段(1):我爱平凡的牵牛花。第二段(2—4):向高处攀登是牵牛花的本色。第三段(5):我爱牵牛花。6.总分总,奋力向上攀登,喜爱牵牛花,向高处攀登是牵牛花的本色。
(三)1.异口同声:胸有成竹:2.第一段(1):总写林巧稚的回忆。第二段(2—6):一堂生物课的经过。第三段(7):林巧稚悟出的人生道理。3.林巧稚上一堂生物课的故事;对于世界上的任何事情,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第六课(一)将军与卖油翁1.卖油老人用事实告诉将军熟能生巧的道理。2.将军表演射箭,每一发都射中红心。3.他把一个带孔的铜钱放在油瓶口,不用漏斗,就把油从孔里倒进油瓶。油倒完了,钱孔上没沾一滴油。4.短文通过将军射箭能百发百中,自以为了不起,卖油老人用事实教育将军的事,告诉了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抢险》2.清楚;安全 3.第一段(1):1961年5月的一天,刘少奇到武汉视察。第二段(2—3):刘少奇途中遇险,下令救渔船。第三段(4):渔船上的人全部得救。4.少奇同志斩钉截铁地说:“正因为是国家主席的船,就更应该救险!”
风筝与线
(三)1.略 2.第一段:风筝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高的。第二段:风筝责备线牵住了它,否则会比飞机更高。第三段:断线的风筝跌落在地。3.(2) 松树的风格
第七课(一)1.歌颂、崇高、敬仰、茁壮 2.①生命力强,要求于人的少,自我牺牲的精神。②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3.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落下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作者借松树比喻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4.我对松树总是怀有敬仰之心。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这段短文通过写松树的生长和用途,以物喻人,歌颂了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
(二)1.①B ②C;2.索然寡味、起飞、挖苦;3.聚精会神、五颜六色、惭愧;
4.讲人们对木匠前后评价的不同及羞愧心理。5.雕凤凰;6.(略)
(三)肖伯纳的感慨
1. , : “ 。”:“,。” 2.(3) 3.一个人不论有多大成就,他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逊。4.一个人不论有多大成就,他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逊。
第八课(一)1.略 2.指六个瞎子都说自己说得对,不停地争论。3.鼻子、脚、腿、背、身子、尾巴。4.省略了瞎子们争论时说的话。5.要点:认识事物不要以偏概全。6.盲人摸象
(二)成语与广告
1.刻不容缓、默默无闻、其乐无穷、一鸣惊人; 2.移花接木、堂而皇之、貌合神离、偷梁换柱; 3.指“蚊香”的宣传广告,用来指蚊香的驱蚊效果好。 4.第一种意见是蔑视,认为玷污了成语。第二种意见是赞同,认为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第三种意见是认为不合适,使成语之林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第四种意见是反对,认为影响小学生对成语的正确学习与运用。
(三)、无名花
1.(1) 2.第三自然段写无名花无私,第四自然段写无名花坚强。 3.第二自然段——拟人,第三自然段——比喻。 4.啊!朴实无华的无名花,我喜欢你,我尊敬你,因为你是无私、坚强的花。 对朴实无华的无名花和像无名花一样无私、坚强的人们的歌颂和赞美。 5.写无名花无私:色彩缤纷、万紫千红的花圃里没有它的身影,它不与各种名贵的花卉争奇斗艳,只愿与茫茫的野草作伴。它
不要人们的照料,只要在泥土里、雨水中吸取一点点养料和水分,来维持自己并不太长的生命。它完完全全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人们:它的花美化环境,它的叶、茎是牲畜的好饲料,当它的生命结束时,又把自己的身躯化作肥料滋养大地?? 写无名花坚强:人们从它的身上踩过,牲畜在它的身上践踏,它不委屈、不叫苦,仍然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为绿色的山坡增添色彩,为人们的生活编织锦绣??
第九课(一)我最不喜欢的人
我喜欢这样的爸爸。因为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始终把培养后一代的任务放在首位,对本职工作极端负责。所以我喜欢这样的爸爸。
(二)情谊
1.特别,不寻常。
2.分段 第一段:“昨夜??慢慢地朝学校走去。”段意:写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第二段:“教室里??玲玲。”段意:写第二天,我一进教室中队长方萍就将同学们送给我的学习用品的一个大纸包交给我。
第三段:余下部分。段意:写看着同学们送给我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听着一声声感人的话语,大颗泪珠禁不住地滚下来。
3.③√ 4.⑤√ 5.我家的一切都被一场无情的大火烧成了灰烬。缩句:泪珠滚下来。 6.看着/??听着/??我用力/??极力/??那大颗大颗的泪珠/??
(三)在饭店里
1.xīng√ jiàn√ pēn√ zàn√
2.(1)雨大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 (2)就 (3)没有任何办法
3.(商量) (赞许) (热情) (宽敞)
4.第一段(1-2)写一天中午放学时,天空突然下大雨,我与何菲来到幸福餐厅。
第二段(3—12)写一位老奶奶扶着盲人老大爷也来吃面,那位年轻姑娘不肯让座,而我与何菲不仅让座还端来面条给他们吃。
第三段(13—14)写我与何菲受到老人和顾客们的赞扬。
5.中心思想:文章通过我在幸福餐厅让座给两位老人的事,赞扬了社会主义还是好人多,从而教育了那位自私自利的年轻姑娘。
6.认识到自己这种自私的行为是错误的。
7.(1)王兰正在津津有味地听着解放军叔叔讲抗日战争的故事。
(2)妈妈生病了,我小心翼翼地推开房门,看看她好点了没有。
篇五: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十五篇
一.说宽容
①“宽以待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宽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 我国战国时期,蔺相如出色地完成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于是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一下激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他扬言说“吾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退让宽容的态度。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维护了赵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给后人流下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③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引车避匿”,而是来个“两虎相斗”,在那种形势下,势必给国家招来灭顶之灾,后人对他的赞佩,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包容万物的气量和美德。
④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时,因地界不清,与邻居发生争执。双方都仗着自己家人在朝做官,互不相让。当地官员也惧怕各家势力,无法公断。张英家人他修书一封,让他出面干预。张英接信后,当即赋诗一首答复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地三分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信后悟出其中道理,当即让地三尺,以示不争。对方了解此事后,也觉惭愧,也让地三尺,这便是“六尺巷”由来。
⑤张英的做法不仅教育了家人,也感化了对方,退让三尺,海阔天空。他的做法对我们不也同样有很大的启发吗?
⑥《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的一件事:一味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一个抬价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你看姑娘做得多好啊!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堪想象。得理也让人,大度而包容,它的感化作用有多大啊!
⑦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人却缺乏种胸怀和气度,遇事斤斤计较,寸步不让。譬如在大街上骑车,一不小心撞了别人;乘公共汽车,人多拥挤,不注意踩了别人的脚。这时不是你说对不起、他说没关系,而是互逞一时之愤,用不能形诸于笔的语言,恶语相向,大打出手,终至两败俱伤。朋友,好好想一想,何必呢?为什么遇事不退一步?为什么对别人不可宽容一下呢?
⑧当然了,我们所说的宽容是有原则、有限度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当有人侵犯党和人民的利益之时,应挺身而出,绝不能姑息养奸,苟且偷安。这是不在话下的。
⑨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对宽容气量的赞美。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⑧段阐述的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后人对他的赞佩,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包容万物的气量和美德。”中的“这种”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宽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宽容的原则、限度
3.他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退让宽容的态度
二. 一朵栀子花
从没留意过那个女孩子,是因为①她太过平常了,甚至有些丑-皮肤黝黑,脸庞宽大,一小眼睛老像睁丕开似的。成绩也平平,字写得东扭西歪,像被狂风吹过的小草。老师们都极少关注到她,她自己也寡言少语。
有一次,班里搞集体活动,老师数来数去,还差一个人。问同学们缺谁了,大家你瞪我我瞪你,就是想不起来缺了她。那时,她正一个人伏在课桌上睡觉。
她的位置,也被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靠近角落。她守着那个位置,仿佛守住一小片天,孤独而萧索。
某一日课堂上,我让学生们自习,而我则在课桌间不断来回走动,以解答学生们的疑问。当我走到最后一排时,突然闻到一阵花香,浓稠的,甜蜜的。窗外风正轻拂,是初夏的一段和煦时光。②教室门前,玉兰花都开了,一朵一朵硕大的花,栖在枝头,白鸽似的。我以为是玉兰花香,再低头闻闻,不对啊,分明是在我身边,一阵一阵的,固执地绕鼻不息。
我的眼睛搜寻了开去,发现一朵凝脂样的小白花,白蝶似的,正栖落在她的发际里。是栀子花呀,我最喜欢的一种花。忍不住向她低头去,笑道,好香的花!她当时正在纸上信笔涂鸦,一道试题,被她肢解得七零八落。闻听我的话,显然一愣,抬了头怔怔地看我,看到我眼中的一汪笑意,她的脸色迅速潮红,不好意思地抿嘴一乐。那一刻,她笑得美极了。
余下的时间里,我发现她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地做着试题。中间居然还主动举手问我一个她不懂的问题,我稍一点拨,她便懂了。我在心里叹,原来,她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啊。
隔天,我发现我的教科书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朵栀子花。花尚含苞,但香气却裹也裹不住地漫溢出来。我猜是她送的,走进教室,往她座位看去,便承接住了她含笑的眼。我对她笑着一颔首,表示感谢。她脸一红,再笑,竞有着羞涩的妩媚。其他学生不知情,也跟着笑。而我不说,只对她眨眨眼,就像守着一段秘密,她知道,我知道。在这样的秘密守候下,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变得活泼多了,爱唱爱跳,同学们也开始喜欢她。她的成绩也大幅度提高,让所有教她的老师,再不能忽视。老师们都惊讶地说,呀,看不出这孩子,挺有潜力的呢。
几年后,她出人意料地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在一次寄我的明信片上,她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我有个愿望,想种一棵栀子树,让它开许多许多可爱的栀子花。然后,一朵一朵,送给喜欢它的人。那么这个世界,便会变得无比芳香。
是啊,有时,对于一个人来说,无须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一朵,便足以美丽一生。
1.联系上下文,说说如何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或作用。
(1)中间居然还主动举手问我一个她不懂的问题,我稍一点拔,她便懂了。
(2) 我以为是玉兰花香,再低头闻闻,不对啊,分明是在我身边,一阵一阵的,固执地绕鼻不息。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以叙事、描写为主,记叙了“那个女孩子”成长的点滴经历,写出了“她”转变与成长的过程。
B.“一朵栀子花,,贯穿了全文,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也是文章材料的一个连结物。
c.那女孩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我俩共同“守着一段秘密”。
D.“有时,对于一个人来说,无须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一朵,便足以美丽一
生。”此句含意丰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答案:
1、(1 )强调这种变化是意料不到的,表现“我”的关爱对她产生的积极影响,促使她学习上发生了转变。 (2)是拟人化写法,突出了栀子花香的浓(强烈)
2、C
3.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 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的一个高屋上游玩,向北看,看到 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 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 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 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 去看过一次木兰。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 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 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 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 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 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 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 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 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 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自己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儿乡思,欣赏这一点儿乡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他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他们的时间愈远,他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他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儿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片段,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 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透现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要仔仔细细得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17.通过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 文章第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
——————————————————
答案:
16.A C
17.①并非无缘。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相思,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归终点。
4.灯 火 萧 萧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是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 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 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鸺糁蛭鞔耙话悖菩驹缴赵匠ぃ鸵眯〖舻都舫蓟哪切⌒∫唤兀猓透亮耍?/p>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②
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