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9:22:58 小学作文
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小学作文

篇一: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

1、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制定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

2、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

3、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浪费时间;

4、不准备工具书,需要查辞典字典时,还嫌麻烦,马马虎虎地应付学习;

5、爱面子,不懂不会也不问;学习时沉迷于空想;

6、快下课时就听不进去了,早早把书包收拾好,心中开始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

7、下课马上放松自己,从来不想想这堂课都学了些什么;

8、做作业前不看书,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答案才放心;

9、作业本、考试卷发到手,看看分数,扔到一边,不认真分析检查错题;

10学习时常说闲话;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

11、遇到好电视,就忘记做作业;边做作业,边听看电视;

12、学习完把书本胡乱一扔,再学习时现用现找,浪费时间;

13、平时不复习,考前开夜车;考得不好却不愿听批评;

14、喜欢哪科学哪科,偏科;

15、情绪波动大,因喜怒哀乐的情绪而影响学习;

16、基础没打好,变得灰心,自暴自弃。

篇二: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不做作业的,作业字迹潦草的,明明在课堂上刚刚讲的题做的还是错的,错字连篇的,上课开小差的……于是,我时常反思这个问题: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一是学生贪玩好动,不主动学习;二是家长督促不利,不会教育引导;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老师教授方法不对,促进了学习不良习惯的形成。

一、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也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对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就可以使他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多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如将游戏等趣味性活动引进课堂,寓教于乐,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活泼有趣。或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教学氛围,渲染气氛。或通过组织多种学习竞赛,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总之,通过各种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就能培养他们课堂上养成专注的习惯,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二、遵循认知规律

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正确分析和掌握小学生心理发展和习惯培养上的基本特点,使他们知道怎么学,对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以自读自悟为主体 语文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语文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在课堂中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的时间,给学生创造自由交流的平台。学生能读懂的,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则引导学生再读再悟,让他们试着讲;学生不懂的,教师在精细地讲。

2、以合作探究为导向

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提出的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要给予肯定,并倡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探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珍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学习。

三、严格规范训练

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习惯还具有模仿性和不稳定性,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时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脚踏实地,严格规范训练。

1、明确要求

开学初,教师应先拟定一个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具体要求,这个要求要定得细致些,可从写字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听讲的习惯、倾听的习惯等多个方面列出评价标准。然后利用特定的时间向学生讲一讲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益处,并讲清这些要求,使学生心中有目标,行为有准绳。

2、正面引导

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持久的训练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行为的反复,作为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以鼓励为主。如我在培养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上,一直是坚持以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因势利导,具体做法如下:开学初专门利用一节课给学生讲预习的好处及预习的相关要求,然后除了让组长认真检查预习时的批注和签字外,在课堂上总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抽查,表扬预习认真的学生,并奖励一颗星星,对于抽查不过关的的学生,要求课后补预习读书,经再读后能过关的学生再给以鼓励,直到学生已经养成一个自然习惯了,教师才可放手,但这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3、树立榜样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模仿的榜样,创设让学生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平日里,我抓住机会,选出班级里写字姿势好,认真听别人讲话,朗读课文有感情,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让其他学生观察他们是怎样按要求做的,然后对照着做,最后根据每个人不同程度的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学生情绪高,会更加努力,实际效果挺不错。

4、家长配合

最佳的教育效果与家长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除了在学校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行强化外,还应注重同家长的联系,最大可能取得他们的配合。利用家长会,跟家长讲清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训练重点是什么,在学校里训练什么,家长在家中抓什么;还通过家校联系本、打电话等形式调控,这样两方面共同配合,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也会有明显的改观。实践证明,教师只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要求,长期抓,反复抓,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定会逐渐形成

初一孩子最容易出现以下十大不好的学习习惯:

1、上课光听不做笔记;只顾做笔记而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2、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3、做题马虎,同类型题反复出错

4、学习浮躁

5、做题不爱写过程,直接写答案

6、做题喜欢用铅笔;几何作图喜欢用圆珠笔

7、方程题不用方程用速算

8、边吃东西边做作业;边看电视边做作业

9、上课时不时的拿出手机发发短信,看看网页,聊聊QQ等

10、不复习直接做作业

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下滑原因

1)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是造成学习成绩差异的根本原因

2)被动学习是造成学生学习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从初中开始要求每天自学占40%以上。

3)学习盲目是中游学生最困惑的问题。尖子生与中等生根本差别是什么呢?基础不差,主要是学习方法。尖子生就说:“小考之前小玩,大考之前大玩”。中等生考试前搞了考前突击也没考第一,原因是学习方法,基础知识并没有多大差别。

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是学习成绩的构成要素

学习成绩下滑后,家长给孩子找个辅导班,短期内学习成绩得到改善,实际上只是改善了孩子的基础知识,而学习方法在辅导班是学不到的。辅导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致命的摧毁。特别是初一年年级,是方法教育的关键一年。孩子学习如盖一栋楼,这栋楼第一层没盖好的话就会越盖越歪。

比如,孩子得了感冒,到了医院不管不顾就给插了一根很粗的管子,花很多钱,打最好的药,很快感冒好了,可结果发现孩子的抵抗力没有了。家长通过补习班补知识来补知识,可是丢了孩子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方法去改善基础知识

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系数,得到认知策略:小学三年级和高二的认知相关系数0.82,初一与高二成绩相关系数达0.90。也就是说:学生高二成绩在8年前有82%是可以预测的。看的就是学习习惯。一个学生在小学三年级

的习惯教育时是否养成学习习惯,在初一方法教育时是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直接决定高二的学习成绩。 还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25%变化有取决于非智力性因素:意志力是否坚强,是否喜欢学习,是否喜欢老师教的课等

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下滑原因:动机与兴趣

如果孩子表现为,学习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差、懒惰、贪玩、应付作业,那么他的学习成绩下滑原因就是动机和兴趣的原因。

初中生学习方法不当的六大成因

孩子上初中以后马上面临着青春期,青春期的特点就是逆反,你想让他这么做他偏不这么做,初一、初二的孩子是“油盐不进、刀枪不入”,几乎无法教育。但是如果问题解决不了,将来可能就是差生,差生走向社会是不会成功的。

一、学习方法不当的表现

(-)学习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二)不会科学利用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而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他们经常抱怨:“每天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这些现象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反映。

(三)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指不加思索地重复,多次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学习。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依赖这种方法的学生会说:“谢天谢地,考试总算结束了。现在我可以把那些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

(四)不能形成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序的组织状态。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二、学习方法不当的成因

为什么有的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呢?这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当然,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会对方法的形成有影响,智力水平高的学生更容易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但在现在的中小学中,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都不太大,因此,它对方法形成的影响是有限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认识水平、动机水平、意志状况等。

以上原因分析是从学生个体出发的,是造成学习方法不当的内因。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教师、家长。同学等各方面的外因都对学习方法的形成产生影响,也都是造成学习方法不当的可能原因。

(一)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不少学生在方法上听其自然,看不到科学学习方法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尝到正确方法所带来的甜头,以为磨刀误了砍柴工,因而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和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

(二)对学习特点认识不足

前面讲到学习方法具有适应性,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适应各阶段、各学科的学习特点。这就需要学生对目前的学习有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科学的方法。 较大的变化——初中的课程内容相对简单,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知识更加抽象、深入;初中生的学习对老师依赖性大,老师指导也很具体,而高中生的学习则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如果学生看不到这些变化,就有可能造成方法的不适应。

外语学习的特点——学习一门语言,需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记,而记外语单词又是一种机械记忆,这就和其他科目形成了区别。学习数学的方法就不适应于外语学习。

(三)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 学习方法除了要适应学习特点外,还要适应个体特征。

学习状况——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太好而妄自菲薄、过于谦单,认为自己一无所长、无可救药。也有的学生因为学习良好而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些不客观的认识会使学生在运用学习方法的时候发生失误。如自以为是的学生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往往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个性特征——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状况、生物周期等都有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个性。属于“百灵鸟型”的,可多利用白天;属于“猫头鹰型”的,可多利用晚上。

(四)学习动机缺乏

动机缺乏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其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表现在方法上,必然会死记硬背、投机取巧、没有计划。一个丧失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丧失深究学习方法的兴趣。因此,那些在学习中无精打采、大叫“没劲”的学生,十有八九方法不当。

(五)意志薄弱

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时,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别是纠正一些不良的、已经形成习惯的学习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有的学生有掌握科学方法的愿望,但在运用过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废,造成有目标无结果,有计划无行动。在学习上跟着感觉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学习效果也会糟糕得多。因此,学生在运用科学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家长或同学多鼓励、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持来克服意志的薄弱状态。

(六)缺乏指导与训练

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对什么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学习中也不能自觉地加以运用。即使有的学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大都是走了很多弯路之后形成的,并且是零散的。科学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很难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应该接受专门的指导与训练。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有关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课。作为学生自己,也应该多阅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积极主动地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

高中学习下滑原因:学习方法和基础的原因

高中的学习内容难度大、系统性和综合性增强、学习进度快,更加强调理解和运用能力,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跟初中课程有很大区别的,如果学生还沿用初中时的学习方式,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导致成绩越落越远,最终跟不上教学进度。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善,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也会越发感觉自己不知道怎么学习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学生进入高中后,没能充分认识高中学习的特点、及时调整

自己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的学习是一个非常系统的过程,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着力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学以致用。

作为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练习后的反思习惯、总结归纳以及守时、讲求效率等习惯。练习后的反思让孩子学会掌握解题规律、触类旁通;总结归纳让学生把分散的知识有机连接,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守时、高效能提高孩子在单位时间内学习的效率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类型的考试。

高一是学生建立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要充分信任并有效督促孩子建立好的习惯。

(1) 家长坚定的态度是前提

“态度决定一切”,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就要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孩子一起分析哪些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继续保持、哪些不良的习惯要克服、哪些习惯需要尽快养成。在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督促引导和善意提醒,以达到持之以恒,这些也是对家长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的一种考验。

(2) 孩子学习行为的独立性是核心

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相通的。在平时生活中很多家长总习惯于孩子学习时陪伴在身边,如孩子渴了给其倒水、学习文具家长代为整理等,这些虽然貌似小事,可时间久了就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和懒惰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更谈不上学习的独立性。其实,孩子也希望用自己的学习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家长就要适当放手,充分信任和尊重孩子,相信孩子自己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包括学习。

(3) 适时和适当的激励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强大动力

篇三: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

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

1、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制定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

2、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

3、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浪费时间;

4、不准备工具书,需要查辞典字典时,还嫌麻烦,马马虎虎地应付学习;

5、爱面子,不东不会也不问;

6、学习时沉迷于空想;

7、快下课时就听不进去了,早早把书包收拾好,心中开始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

8、下课马上放松自己,从来不想想这堂课都学了些什么

9、做作业前不看书,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答案才放心;

10、作业本、作文本、考试卷发到手,看看分数,扔到一边,不认真分析检查;

11、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

12、遇到好电视,就忘记做作业;

13、边做作业,边听收音机;

14、学习时常说闲话;

15、学习完把书本胡乱一扔,再学习时现用现找,浪费时间;

16、平时不复习,考前开夜车;

17、考得不好却不愿听批评;

18、喜欢哪科学哪科,偏科;

19、情绪波动大,因喜怒哀乐的情绪而影响学习;

20、基础没打好,变得灰心,自暴自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要合理安排自学时间,充分利用课前、节假日和平时的零碎时间进行自学。

2. 要处理好博览与精读的关系。精读为主,博览为辅。教科书、有关参考书要精读,其他读物要博览,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3. 自学时要多思考。真正做到:边读、边想,力求理解,提出问题,引向深入,把书读"薄",增进学识。

4. 要注意积累材料。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然后把资料归类,以便使用。

5. 处理好自学与从师的关系。坚持自学与从师相结合。在自学过程中必然产生许多问题,有时靠个人的能力是不能解决的。如能善于从师,请教师长或同学则可以少走弯路。在自学的基础上能有几个良师益友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启迪思想,这对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是大有帮助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荐的《十诀学习法》值得我们借鉴。一序:有浅入深,循序渐进;二勤:精于勤,荒于嬉;三恒:持之以衡,锲而不舍;四博:从精出发,博览群书;五问:不耻下问;六记:多动笔墨,多作笔记;七习:温故而知新;八专:专心致至,专心博广;九思:多加思考,学校运用;十创:触类旁通,敢创新路。

良好学习习惯有哪些?

n可以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n而且可以减少差错

1.勤于思考、敢于攻关的习惯

n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或父母寻求答案。

n家长不要代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神色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敢攻克困难

n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帮助孩子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孩子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n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2.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

n学校里的学习有严格时间规定

n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

n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形成一种时间定向

n放学后应先写作业后玩

n晚饭后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做功课

n使开始投入学习的准备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够很快地专心学习

n训练学生的专注能力,集中精力学习

回家八部曲

n放好书包换鞋衣

n讲究卫生把手洗

n一定喝水吃东西

n赶紧坐定先复习

n再做作业心有底

n检查对错需仔细

n明天学啥先预习

n收拾准备好欢喜

3.力戒拖延和磨蹭

n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不专注

n学习时摸摸这儿

n迟迟进不到学习状态中,

n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

n貌似学习,学习效果极低

“名模”(名磨=著名的磨蹭)恶果

n白白浪费了时光

n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

n会造成思维迟钝,注意紧张度降低

n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

n形成拖沓的作风,学习、工作都没有效率

家长检讨

n自家遗传是否就是“慢性子”?

n提前上学或能力不足或发育迟滞?(学习能力不成熟) n小学一年级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n孩子睡眠不够?(大脑兴奋程度不够)

n家庭环境过于复杂?(干扰因素太多)

n总是不断地催促与提醒?(不如规定时间)

n过细过问与监测?(破坏情绪、形成依赖)

n接无关话头?(分心)

n随问随答?(依赖、磨蹭)

n添加额外?(消极怠工)

解决策略

n激发快些的动机——写完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制度化、合同化

n解除额外负担——预防消极怠工

n协调好作业与兴趣的关系——适当限制、适当放松

4.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n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家长不要埋怨孩子为什么不懂,更不能加以斥责

n要鼓励孩子提出什么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切忌烦躁、死记硬背或放下不管。

n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5.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

n经常督促孩子按时复习当天课程,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是帮助孩子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为第二天上好新课打下基础的好办法

n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甚至没有学会,日积月累,在学校上就会产生积重难反的大困难

n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讲一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

6.做完作业细心检查的习惯

篇四: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 2007-9-17 22:04:00 | By: 沐春风 ]

5

推荐

一、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障碍。其表现有:

1、 杂乱无章:

学生的房间物品摆放无一定位置,书桌上乱七八糟。书包是学习用具与其他东西混在一起。于是,写作业时找不到本子,上语文课抓出一本数学书,该交作业了才想起它还在家里,各种资料东放一张,西放一张。因而找东西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长。

2、心不在焉

注意力很难集中,几乎每节课思想都会“开小差”。听物理课时想起天外来客,听历史课想到了少林和尚,于是一节课老师讲的内容听不到三分之一。听课效率低,又直接影响了作业和学习;日积月累,逐渐和专心学习的同学在学习成绩上拉开了距离。一心二用也是心不在焉的一种表现,看电视时写作业,吃着东西复习。于是很难安静下来专心地复习或学习,只要坐下来,就想打开电视、拿出零食、戴上耳机。

3、虎头蛇尾

做事有头无尾,拉开架式要读书,摊开一桌子书等学习用具,写了几页后想起了别的事,放下这一摊子就走;心血来潮要学计算机,书买了好几本,看了一半觉得没意思,丢在书架上,以后再也不提;报名参加“奥赛”,听了两讲觉得太难,从此不再登门,于是一大堆的书买来了却没有读,很多的机会放弃了,没有抓住,不少时间、精力浪费了却没有结果。

4、朝三暮四

目标难以确定。读了居里夫人的传记,便立志成为一名化学家,看到同桌的同学在做数学作业,自己也拿出了数学书;听到后面的同学讨论一道物理题,自己也翻开了物理书,猛然抬头看到黑板上写着:“明天交作文”,又开始琢磨该写点什么——于是,暮四朝三,朝三暮四,没有明确目标的推动,没有单位时间里较高的学习效率。

5、得过且过

做事喜欢拖拉。这份作业明天不交,可以先不做;这里有个问题没读懂,算了罢,以后再说;今天的日记还没有记,没关系,明天补上;这次考试没考好,“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下次一定能考好——于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6、抄袭作业

学习不实事求是,这道题不会做,抄同学的;这篇作文题目与上学期的一篇相似,把旧作文抄一遍;这次考试不严格,可以看别人的;今天的政治问答题,用小纸条抄好,以备考试之

需??久而久之,抄袭成了习惯,形成“不看别人的,心里难受”的心理。没有一次作业不和别人对答案,没有一次练习不看别人的??逐渐对自己失掉了信心,学习变成了一种取悦别人的行为,虚假的成绩成了自我安慰的精神鸦片。

7、知难而退

学习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精心准备了讲演稿,因为紧张、害羞而放弃了上场的机会;因为有点儿疲劳,该复习的一章就放在一边不看了;体育课测试1000米跑,跑到后来上气不接下气,马上停下来休息,??于是,稍一纵身可以摘到的果子没有得到,再坚持一下,就能成功的追求半路放弃了。

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

1、 计划与组织方面的不良习惯:如作业习惯不良的表现是作业前不复习所学知识;作业时不审清题意便下笔;不按规范作业、书写马虎;做作业时遇到困难不肯钻研,只会去问别人,或找到答案一抄了之;便做作业,便听音乐或其他声像制品,或看电视。有的还边做作业边看电视。

2、自我调节学习的不良习惯:学习用品乱堆乱放、经常找不到;再如不能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开学初,不安排一个课本上下册学习的衔接阶段,期中考试前,不安排两周左右的复习阶段,期末考试前,又不安排总结、巩固整个学期所学知识的时间。只是不分轻重缓急的忙于应付、不分昼夜的打疲劳战。 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与矫正

教育论苑 2009-09-22 00:33 阅读86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 潘建芬

习惯是指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形成需要的行动方式。一个人的品性与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习惯决定人生不无道理。因此,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不良习惯如不加以控制和矫正,对其健康成长和人格形成将带来不利影响。

一、中学生不良习惯的表现。

当今大多数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好的,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学生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不良习惯。不良习惯在中学生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就不良动作而言,有抽烟、嗜酒、赌博、迷恋游戏、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就处世和办事而言,有自由散漫、办事拖沓、讲话粗鲁、出口成“脏”等;就学习态度和程度而言,有态度不端正、厌学、怕学、精力不集中、懒得思考等。从心理学观点来看,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强化以至成为一种“动力定型”的结果。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使动作自动化的作用。所以,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习惯中受

益匪浅,也会因坏习惯而深受其害。

二、中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

第一、家庭是不良习惯形成的直接原因。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经济单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社会对人的影响是通过家庭发生作用的。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实际行动的影响实现的。所以,父母的不良行为习惯,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习惯的形成。比如有的学生张口脏话,伸手打人,经过耐心细致的教育,他们都会说:“在家父母就是这样教我的。”可见,家长的不良习惯直接或间接

地影响孩子。

第二、社会环境是中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在社会经济体制转轨但某些制度有不成熟、不完善的今天,社会上某些人存有重物性。一些商人因经济性的需要心理,时不时给什么都好奇的学生出售烟酒,有的网吧仅找中学生的钱,这样有令不禁,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就逐渐染上了抽烟、酗酒、迷恋网吧,甚至染上赌博等不良习惯,既荒废了学业,又影响学

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园地,更是学生行为习惯得以形成的重要环节,可眼下,社会上的某些物质性,赌博风给宁静的校园也带来了影响,再加上,某些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方法粗暴,久而久之,教师对学生的罚款、课堂上接电话、上

课迟到等等,都会使学生仿效,形成自由散漫、随心所欲等不良习惯。

第四、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其不良习惯形成的关键。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因素诸如情绪、情感、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处于急剧变化时期,情绪易失控,行为易反常和重复,好走极端,兴趣爱好广但无恒心,这样的行为和心理特点使他们是非不分,常在外界的刺激、诱惑和影响下重复错误的行为,难以用理智的闸门控制住自己的言行,日积月累便形成不良习

惯,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乃至走上不归路。

三、中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

第一、净化外界环境,帮助学生树造良好效果。

中学生处于身心急剧变化的时期,在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下,中学生的各种不良习惯虽有所表现但还未“定型”,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各负其责,形成教育合力,将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作为自己的重任,有计划,有目的地科学引导强化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 。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行为习惯榜样。俗话说“一个行动胜过一打语言”。孩子的习惯就是在父母有意无意的行为影响下形成的。正如中央电视台的一句广告

词所说:“其实,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

学校要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改变家庭教育方式;教育要切实提高职业道德素和转变教育观念,切不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加大对不良社会环境的治理和

监督的力度,对于少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与本质脱节的行为严惩不贷。

第二、指导学生掌握合理的矫正方法。

提高认识。要矫正不良习惯,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什么是不良习惯。因为如果学生不能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某些习惯是不良习惯,当然就说不上矫正这种习惯。 循序渐进。既然不良习惯是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那么,要清楚这种条件反射,也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清楚,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系统脱敏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它能把一件原先需要下大决心才能完成的事情,分成几个较小的决心就能完成的事情,这样,学生心理上就有一个逐步适应过程,因而,心理阻力小。以我班的杨某戒烟为例,初一就发现他吸烟严重,但他认为要突然戒已相当难,因此通过允许他在班委的监督下逐步减少每天吸烟的支

数,最终到初二下半学期就达到完全戒烟的目的。

持之以恒。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做事持多久,松懈只一次,很可能前功尽弃。正如詹姆斯所说:“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所以,要让学生明白坏习惯的改变必须持之以恒,在取得

彻底胜(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利之前,不能有丝毫松懈,否则,难免功亏一篑。

总之,不良习惯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回和健康都会产生难以意料的后果,消极影响不能低估。为了防止诸如马加爵事件,少数青少年暴死于网吧等悲剧再次发生,就得从

矫正中学生不良习惯做起。

篇五: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不做作业的,作业字迹潦草的,明明在课堂上刚刚讲的题做的还是错的,错字连篇的,上课开小差的……于是,我时常反思这个问题: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一是学生贪玩好动,不主动学习;二是家长督促不利,不会教育引导;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老师教授方法不对,促进了学习不良习惯的形成。

一、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也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对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就可以使他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多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如将游戏等趣味性活动引进课堂,寓教于乐,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活泼有趣。或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教学氛围,渲染气氛。或通过组织多种学习竞赛,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总之,通过各种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就能培养他们课堂上养成专注的习惯,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二、遵循认知规律

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正确分析和掌握小学生心理发展和习惯培养上的基本特点,使他们知道怎么学,对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以自读自悟为主体 语文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语文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在课堂中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的时间,给学生创造自由交流的平台。学生能读懂的,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则引导学生再读再悟,让他们试着讲;学生不懂的,教师在精细地讲。

2、以合作探究为导向

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提出的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要给予肯定,并倡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探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珍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学习。

三、严格规范训练

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习惯还具有模仿性和不稳定性,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时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脚踏实地,严格规范训练。

1、明确要求

开学初,教师应先拟定一个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具体要求,这个要求要定得细致些,可从写字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听讲的习惯、倾听的习惯等多个方面列出评价标准。然后利用特定的时间向学生讲一讲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益处,并讲清这些要求,使学生心中有目标,行为有准绳。

2、正面引导

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持久的训练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行为的反复,作为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以鼓励为主。如我在培养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上,一直是坚持以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因势利导,具体做法如下:开学初专门利用一节课给学生讲预习的好处及预习的相关要求,然后除了让组长认真检查预习时的批注和签字外,在课堂上总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抽查,表扬预习认真的学生,并奖励一颗星星,对于抽查不过关的的学生,要求课后补预习读书,经再读后能过关的学生再给以鼓励,直到学生已经养成一个自然习惯了,教师才可放手,但这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3、树立榜样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模仿的榜样,创设让学生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平日里,我抓住机会,选出班级里写字姿势好,认真听别人讲话,朗读课文有感情,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让其他学生观察他们是怎样按要求做的,然后对照着做,最后根据每个人不同程度的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学生情绪高,会更加努力,实际效果挺不错。

4、家长配合

最佳的教育效果与家长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除了在学校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行强化外,还应注重同家长的联系,最大可能取得他们的配合。利用家长会,跟家长讲清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训练重点是什么,在学校里训练什么,家长在家中抓什么;还通过家校联系本、打电话等形式调控,这样两方面共同配合,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也会有明显的改观。实践证明,教师只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要求,长期抓,反复抓,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定会逐渐形成

初一孩子最容易出现以下十大不好的学习习惯:

1、上课光听不做笔记;只顾做笔记而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2、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3、做题马虎,同类型题反复出错

4、学习浮躁

5、做题不爱写过程,直接写答案

6、做题喜欢用铅笔;几何作图喜欢用圆珠笔

7、方程题不用方程用速算

8、边吃东西边做作业;边看电视边做作业

9、上课时不时的拿出手机发发短信,看看网页,聊聊QQ等

10、不复习直接做作业

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下滑原因

1)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是造成学习成绩差异的根本原因

2)被动学习是造成学生学习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从初中开始要求每天自学占40%以上。

3)学习盲目是中游学生最困惑的问题。尖子生与中等生根本差别是什么呢?基础不差,主要是学习方法。尖子生就说:“小考之前小玩,大考之前大玩”。中等生考试前搞了考前突击也没考第一,原因是学习方法,基础知识并没有多大差别。

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是学习成绩的构成要素

学习成绩下滑后,家长给孩子找个辅导班,短期内学习成绩得到改善,实际上只是改善了孩子的基础知识,而学习方法在辅导班是学不到的。辅导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致命的摧毁。特别是初一年年级,是方法教育的关键一年。孩子学习如盖一栋楼,这栋楼第一层没盖好的话就会越盖越歪。

比如,孩子得了感冒,到了医院不管不顾就给插了一根很粗的管子,花很多钱,打最好的药,很快感冒好了,可结果发现孩子的抵抗力没有了。家长通过补习班补知识来补知识,可是丢了孩子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方法去改善基础知识

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系数,得到认知策略:小学三年级和高二的认知相关系数0.82,初一与高二成绩相关系数达0.90。也就是说:学生高二成绩在8年前有82%是可以预测的。看的就是学习习惯。一个学生在小学三年级

的习惯教育时是否养成学习习惯,在初一方法教育时是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直接决定高二的学习成绩。

还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25%变化有取决于非智力性因素:意志力是否坚强,是否喜欢学习,是否喜欢老师教的课等

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下滑原因:动机与兴趣

如果孩子表现为,学习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差、懒惰、贪玩、应付作业,那么他的学习成绩下滑原因就是动机和兴趣的原因。

初中生学习方法不当的六大成因

孩子上初中以后马上面临着青春期,青春期的特点就是逆反,你想让他这么做他偏不这么做,初一、初二的孩子是“油盐不进、刀枪不入”,几乎无法教育。但是如果问题解决不了,将来可能就是差生,差生走向社会是不会成功的。

一、学习方法不当的表现

(-)学习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二)不会科学利用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而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他们经常抱怨:“每天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这些现象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反映。

(三)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指不加思索地重复,多次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学习。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依赖这种方法的学生会说:“谢天谢地,考试总算结束了。现在我可以把那些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

(四)不能形成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序的组织状态。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二、学习方法不当的成因

为什么有的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呢?这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当然,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会对方法的形成有影响,智力水平高的学生更容易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但在现在的中小学中,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都不太大,因此,它对方法形成的影响是有限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认识水平、动机水平、意志状况等。

以上原因分析是从学生个体出发的,是造成学习方法不当的内因。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教师、家长。同学等各方面的外因都对学习方法的形成产生影响,也都是造成学习方法不当的可能原因。

(一)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不少学生在方法上听其自然,看不到科学学习方法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尝到正确方法所带来的甜头,以为磨刀误了砍柴工,因而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和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

(二)对学习特点认识不足

前面讲到学习方法具有适应性,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适应各阶段、各学科的学习特点。这就需要学生对目前的学习有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科学的方法。 较大的变化——初中的课程内容相对简单,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知识更加抽象、深入;初中生的学习对老师依赖性大,老师指导也很具体,而高中生的学习则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如果学生看不到这些变化,就有可能造成方法的不适应。

外语学习的特点——学习一门语言,需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记,而记外语单词又是一种机械记忆,这就和其他科目形成了区别。学习数学的方法就不适应于外语学习。

(三)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 学习方法除了要适应学习特点外,还要适应个体特征。

学习状况——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太好而妄自菲薄、过于谦单,认为自己一无所长、无可救药。也有的学生因为学习良好而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些不客观的认识会使学生在运用学习方法的时候发生失误。如自以为是的学生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往往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个性特征——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状况、生物周期等都有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个性。属于“百灵鸟型”的,可多利用白天;属于“猫头鹰型”的,可多利用晚上。

(四)学习动机缺乏

动机缺乏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其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表现在方法上,必然会死记硬背、投机取巧、没有计划。一个丧失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丧失深究学习方法的兴趣。因此,那些在学习中无精打采、大叫“没劲”的学生,十有八九方法不当。

(五)意志薄弱

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时,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别是纠正一些不良的、已经形成习惯的学习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有的学生有掌握科学方法的愿望,但在运用过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废,造成有目标无结果,有计划无行动。在学习上跟着感觉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学习效果也会糟糕得多。因此,学生在运用科学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家长或同学多鼓励、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持来克服意志的薄弱状态。

(六)缺乏指导与训练

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对什么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学习中也不能自觉地加以运用。即使有的学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大都是走了很多弯路之后形成的,并且是零散的。科学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很难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应该接受专门的指导与训练。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有关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课。作为学生自己,也应该多阅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积极主动地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

高中学习下滑原因:学习方法和基础的原因

高中的学习内容难度大、系统性和综合性增强、学习进度快,更加强调理解和运用能力,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跟初中课程有很大区别的,如果学生还沿用初中时的学习方式,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导致成绩越落越远,最终跟不上教学进度。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善,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也会越发感觉自己不知道怎么学习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学生进入高中后,没能充分认识高中学习的特点、及时调整

自己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的学习是一个非常系统的过程,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着力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学以致用。

作为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练习后的反思习惯、总结归纳以及守时、讲求效率等习惯。练习后的反思让孩子学会掌握解题规律、触类旁通;总结归纳让学生把分散的知识有机连接,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守时、高效能提高孩子在单位时间内学习的效率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类型的考试。

高一是学生建立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要充分信任并有效督促孩子建立好的习惯。

(1) 家长坚定的态度是前提

“态度决定一切”,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就要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孩子一起分析哪些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继续保持、哪些不良的习惯要克服、哪些习惯需要尽快养成。在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督促引导和善意提醒,以达到持之以恒,这些也是对家长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的一种考验。

(2) 孩子学习行为的独立性是核心

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相通的。在平时生活中很多家长总习惯于孩子学习时陪伴在身边,如孩子渴了给其倒水、学习文具家长代为整理等,这些虽然貌似小事,可时间久了就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和懒惰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更谈不上学习的独立性。其实,孩子也希望用自己的学习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家长就要适当放手,充分信任和尊重孩子,相信孩子自己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包括学习。

(3) 适时和适当的激励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强大动力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