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云南山歌搞笑对唱全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7:17:23 字数作文
云南山歌搞笑对唱全集字数作文

篇一:一曲山歌作情线

一曲山歌作情线,环山绕水三百年

——浅谈贵州山歌

作者:李怀

或许你在背《诗经》的时候,尝试着去想象几千年前河边的放浪公子去邀唱船上的风骚娘们儿,返璞归真追求山珍野味,觉得《诗经》无限好,只是记不牢。话又说回来,诗经如今已登高雅之堂,供大家玩赏、研究以及考试。那些年,古人们一起唱过的山歌,成就了如今我们看来风姿卓韵的《诗经》。固然,诗经曾经也只是流传于山间水畔的山歌、渔歌之类。我冒昧的将我所钟爱的贵州山歌和远古时代的民歌绑在一起,仿佛拽着得道之人的袍子,有寻求升天之意。我要讲的贵州山歌,和已经荣为高雅的先秦古调拥有颇多的相似之处。在曾经的贵州,尤其是乡村,放牛的孩子,喂奶的妇人,以及掉了牙在抽旱烟的老头都会时不时的来两句山歌。在偏远山区,比起“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山歌还是要更深入人心一些。 山歌在西南地带,尤其是滇黔桂一带的山上、河中、家门口四处飘扬。我对云南山歌了解有限,在此本来文章闲话就多,故不再谬误粗浅的赘述。至于广西山歌,也是清秀得像他们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诚然广西山歌亦是了得。天后级别的刘三姐名气堪比后来的张惠妹,在民间叫一个妇孺皆知。当然刘三姐的山歌跟广西民间的山歌还是有一定区别,毕竟在建国初期拍成的电影,抹不去的红色遮掩了很多真实可爱的东西。譬如真实流传于民间的山歌也好,其他艺术也罢,从某个特定的历史角度去说,确实俗不可耐,庸俗不堪,不堪入目等等。真实的山歌也如此,充斥着情爱,甚至还有情色。当然有所谓淫言秽语,毕竟这些艺术作品大多创作于农忙的田坎上,打鱼的小河中,以及放牛的山坡上,而作者大多无外乎是那些刚长起来或者还未老去的青年汉子们。这个年纪滋生出的情欲宛如春天的笋、夏天的蚊虫一样膨胀开来。

贵州山歌和其他民间音乐一样,像林间食虫的斑鸠,夜莺一样一代代的传唱。山歌来自古老的农村,大胆粗放得像野人。没有害羞之说,更没有羞耻之类。大多数山歌以在山上对唱而得名,是一种“野味”十足的原生态歌曲,有固定的调子。光从曲调的变化来说,山歌也没有什么值得去赏析的。但其重点便是调子固定,而去往里面填词。其实这个古代传于市井的词是一样的,有固定的词牌名。不同便是词有很多词牌名,唱法固然也多。一个地区的山歌就像一个地区的方言一样,尤其在贵州这种熔岩地貌交融高原的崎岖地域中,方言“五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山歌也这样,山这边的跟山那边的或许有些不一样,但是在同一个乡,或者同一县的调基本上是一样的,而总体的贵州山歌,调也就相差不离。

关于贵州山歌的起源,这个是没法考证的,最无赖,最无奈的解释就是,像春天的花夏天的虫一样自己生根发芽。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蛮夷之地的贵州,要进入都是提刀抡棒的冲杀进去的。我相信在这片所谓的蛮荒之地未被汉人踩踏之前,在竹林深处的苗寨的阁楼上,会有一个个别着歪梳的苗族姑娘,唱着没有被记录下来的歌谣;在猎猪回来的路上,打鱼靠岸的船中,会有着提短刀的布依族男子,面对夕阳,轻声吟唱。贵州这块湿润而被绿水环绕青山包围的世外桃源里,不会有人激昂和高亢。我想他们的歌谣里,片片的,丝丝的都是清脆的,悠扬的。后来汉人逐渐的走进山里,欺负少数民族,被少数民族欺负,再后来慢慢的和解,学习和尝试去欣赏。他们感受到少数民族的歌谣甚是动听,于是藏藏躲躲的,或者名正言顺的学习或者模仿,并用汉语传唱开来。

山歌大多运用起兴的手法。在未进入主题之前,先来个无关主题的几句试试嗓子,当然我这样无异于瞎说。跟别的艺术形式用到的起兴是一样的,山歌中会有诸如“大田栽秧行对

行”,“三月里来桃花鲜”等很有意思的起兴。经过破解成汉化版以后,山歌的歌词也讲究押韵。山歌是一段一段的,大多数时候是即兴发挥。在追求姑娘用于达郎情递妾意的时候,多是情歌对唱的形式。当然不像打仗一样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疲我打的架势。唱歌毕竟是文雅之事,讲究和谐。所以山歌在对唱的时候,是分段的,“你方唱罢我登台”,中间有间歇,但是有过渡。这些过渡会用一些敬称,譬如“仁义我勒(的)哥啊”,“仁义我勒娘(姑娘)啊”或者“我勒哥啊”“我的姊妹娘啊”等等这些称呼进行衔接。这些过渡都很巧,毕竟人不是每顿饭都吃山歌,肚子里也是山歌,很少有人文思泉涌。这些过渡是一个间歇,给歌者喘口气,酝酿一下下一段该怎么唱,怎么幽默,怎么押韵。当然,有些时候,唱歌不像幽会,要找黑灯瞎火的地方,孤男寡女一起唧唧我我的。山歌有时候唱得像部队里面拉歌一样,会有人助威,固然这种助威不是瞪眉鼓眼或者摇旗呐喊,而是和颜悦色。找一片叶子,吹出婉转的声响,帮忙编歌词,让主唱接着唱下去。

山歌起源于少数民族,口头传达间将赋比兴运用的宛若天成。活生生地体现了这一带民众的生活,爱情,以及大到历史的变迁。更古老的山歌固然已经失传,毕竟口头记录这样的方式丢失起来挺快的,也挺多的。

山歌的黄金时代是电视机普及前的事,大抵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前,因为市场经济体制在九十年代确立后,大多数贵州年轻男女,也就是那些本来创作和传唱山歌的主力军勇闯天涯去了,接触了流行和现代文化,山歌也就慢慢的淡出了他们的脑海。

我的父辈,甚至祖父辈,再久远就太遥远了,在此不议。那些年,陈老师的父母还互不认识;那些年,习主席还没有这么胖;那些年,斯诺登还没揭秘美帝入侵多国网络,网络甚至跟电没关系,提到网络人们只会想到蜘蛛或者打鱼之类。我称那时为“煤油灯时代”,煤油灯时代的人们是单纯的,可爱的,浪漫的。比较经典的现象譬如一群年轻男女一起压马路,“压马路”在这里很贴切,毕竟那时没有柏油路,砂石铺成的路经常走利于平整。对于年轻男女,最热闹的事便是“玩月亮”。所谓“玩月亮”便是晴朗的夜晚,晚饭过后,一个村寨的青年男女约在一起,一路唱着山歌,游走到别的村寨。这也是很多夫妇的婚姻前传。 那时的山歌,带着一些风情,带着一些激情,带着一些纯情,产生一些爱情。那时的青年男子开头唱的山歌带有一些挑逗,煽情以及戏谑,现例举几首来尝尝味道:

其一:

唱首山歌逗一逗,

看妹抬头不抬头,

马不抬头吃嫩草,

妹不抬头顾害羞。

其二:

高山竹子节节高,

做根笛子做根萧。

妹吹萧来郎吹笛,

三天还在空中飘。

其三:

妹是好花在园中,

哥是春风催花红,

春风搅得花心动,

花心一动惹春风。

其四:

说起对歌就对歌,

只有情妹怕情哥,

夜郎故里是宝地,

对不上来要跟哥。

有些山歌直白得夜晚的月亮见了都觉得娇羞,有些则粗野得让当顶的的太阳都流出汗来,不过也有小清新和文艺路线的,惹得好一阵风吹草动,红杏出墙。而很多山歌里,都包含了一个小故事,这些山歌品味起来很有意思。譬如“大田栽秧行对行,一对秧鸡来乘凉。秧鸡出来看秧水,情妹出来望小郎。”花了三句去说戏水的秧鸡,最后一句才由此道出主题,“啊,就像情妹你出来看我啊。”或者 “不会唱歌不要来,不如在家打草鞋(贵州方言中‘鞋’音同‘孩’);一双草鞋一碗米,十双草鞋一捆柴。”由此便可看出会唱山歌的重要性啊,现在很多教授专家要是到了那个时代的贵州去,就算不被饿死,也难娶到一个媳妇的。“小情哥来小情哥,路边凉水莫乱喝;喝坏凉水生错病,哪个服侍小情哥。”这样的好姑娘上哪儿去找啊。还有“久不唱歌忘记歌,久不打鱼忘下河;久不提笔忘写字,久不探花脸皮薄。”这句简直是人生哲理,看来以后不仅要经常练习唱山歌,还要经常去“探花”,要不等山歌唱得炉火纯青了,却害羞得不敢去追女孩子了。

贵州山歌不只是有四句的,是很多散句组合在一起,加上上文提到的敬称引渡给对歌者。事实上,山歌都是很长的对唱,一般而言四句为一段,多个段组成一个章,也就是一首完整的山歌对唱。贵州山歌也有非七言的,当然七言的山歌是主调,不过也有人不会墨守成规,所以像长对联一样的山歌便被创作出来,下面这一例名叫《疙瘩歌》的山歌就是如此:

哥在坡前坡后坡左坡右坡上坡下打野猫,

妹在楼前楼后楼左楼右三层楼上绣荷包。

青线蓝线红线绿线白线七色花线妹家有,

跟哥好好绣个双凤朝阳二龙抢宝花荷包。

妹家门前门后门左门右天井上面有蓬花,,

哥是半岩葡萄牵藤挂网结籽结果要来扒。

葡萄开花牵藤扭枝扭叶结籽结果树上挂,

哥要绕山绕水爬坡上坎行船靠岸来成家。

电视开始普及后,山歌经过当地一些著名的“土歌星”演唱,录制成光碟,摆在市面上卖,正版的当然很少。城市的街角,乡村的集市,杂货郎的篮子里,都装满了山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几十上百个山歌碟子。于是山歌便不再飘摇在山谷,不再野生,开始了圈养。一批山歌好手在唱片产业极度发达的时候,更是赚得盆钵满满,小楼房盖起来,外省媳妇儿娶回家,风光无限。那时的山歌碟风靡得堪比当初的刀郎的网络歌曲,在贵州,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除了文化水平比较高的那部分人中的一部分排斥它以外,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听山歌。 再后来,网络来了。有孩子的年轻人都在教孩子从小都说普通话,家境更厚实的,开始烧钱送去学外语了。方言都摈弃了,山歌自然也遭冷落。不过山歌毕竟是有根有种的,一部分人充耳不闻他也不会消亡。譬如泉水潺潺流出来,你堵了这条沟,他还会流走那道渠。只是贵州就算偏远的山区,沥青路也慢慢修到了,大卡车拉来建新房的钢筋水泥,拆掉之前的石板房,木房。大客车小轿车拉来不少外地游客,当然他们也能看到一些贵州民族歌舞的表演,不过像山歌这样的形式还是没有出现。这里最重要的原因是,山歌演唱者都用汉语唱,

从演唱方式和服饰来说对异地游客毫无吸引力。因为山歌最精华的地方是山歌的歌词,碍于方言之间的鸿沟,所以游客感受不了。再说贵州本土百姓对山歌的态度吧,近年来流行乐曲唱片业都在消亡的边缘了,山歌碟的生产不再像山洪泄地一样疯狂。

在农村,以前的人都是相互帮忙,谓之“换气”,每当一家人要插个秧,盖个房,来帮忙的人都是一群一浪的。人多力气自然大,所以大家干活很轻松,歇的时间多,你一言我一句的男男女女唱着山歌,不亦乐乎。而现在大家慢慢的有钱了,农业也成了副业或者甚至田土丢荒了,那样波澜壮阔的场景自然见不到了。不过要是逢着嫁姑娘娶媳妇生孩子,一般人家都会请人来唱山歌,不过听的人也多是带孙子的老头老太。现在的贵州农村,大多数年轻人都以东去浙江广东打工去了,剩下的空巢老人在很多时候也只能听听山歌来聊以自慰了。不过逢年过节还会有有村民凑钱请人来唱山歌,老太太们扛着小板凳去广场上听,又是热闹一把。

对于山歌,越来越少的人去唱它了,我也曾感到些许难受。不过后来想,没有人故意去抹杀它,甚至一度山歌碟片疯卖和现在当有喜有庆,逢年过节都有人连唱不休。这不是坏事,证明有人为之努力了。只是无人来和的悲哀和子期已故,伯牙毁琴的痛苦让人觉得痛苦。山歌不再躺在牛背上,不再挂在砍柴的山崖间,不再成圈的散在插秧的水田里。因为没有人放牛了,没有人砍柴了,没有人插秧了。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让山歌失去了育苗的土壤。

这个世界还是有执着的人,甚至固执的人不少。

所以我相信山歌跟那些固执的人一样,固执的存在夜郎山水中和淳朴浪漫的贵州男女的心中。就算无管无弦无人应,唱给山间草木听。

篇二:民歌名曲大全

民歌名曲大全

江南小调《紫竹调》

云南民歌《弥渡山歌》

湖南民歌《采槟榔》

台湾恒春民谣《思想起》

湖南民歌《浏阳河》

陕北民歌《赶牲灵》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

内蒙古民歌《送亲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

西北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我是中国人

我的中国心

七子之歌

难忘今宵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

歌唱祖国

东方红

春天的故事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山西河曲民间小调《走西口》 山西民歌《走西口》

山西民间小调《走绛州》

江苏民间小调《紫竹调》

陕北民歌《知道不知道》

辽宁沈阳民间小调《正对花》 苏南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 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洲》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江苏江都“秧田歌”《一根丝线牵过河》 浙江海宁山歌《夜夜盼》

江苏扬州民间小调《杨柳青》 江南民间小调《杨柳青》

内蒙古西部汉族民歌《阳婆里抱柴瞭哥哥》 陕北民歌《绣金匾》

江苏无锡民歌《绣荷包》

牡丹江民间小调《绣荷包》

江西兴国山歌

辽宁海城民间小调《新上茨山》 东北民间小调《新东北风》

吉林民间小调《小看戏》

云南汉族山歌《小河淌水》

云南弥渡山歌《小河淌水》

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

辽宁营口民间小调《小拜年》

河北民间小调《小白菜》

河北民歌《小白菜》

内蒙古西部汉族爬山调《想亲亲》

甘肃民歌《下四川》

黎族民歌《五指山歌》

台湾汉族童谣《天乌乌》

浙江嘉善山歌《五姑娘》

辽宁民间小调《五朵花儿开》

江苏民间小调《无锡景》

江苏民歌《无锡景》

安徽凤阳花鼓调《王三姐赶集》

山西河曲山曲《提起哥哥走西口》

江苏民歌《无锡景》

安徽凤阳花鼓调《王三姐赶集》

山西河曲山曲《提起哥哥走西口》

山西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

浙江嘉善田歌《踏车山歌》

广东梅县客家山歌《送人离别水东西》 青海情歌《四季歌》(《花儿与少年》) 台湾民歌《思念家乡》

浙江衢州民间歌舞曲《顺采茶》

吉林民间小调《生产忙》

回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黑龙江绥化民间小调《上茨山》

浙江临安山歌《啥人长,啥人短》

浙江泰顺民间曲调《纱窗外》

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

河北张家口民间小调《散花》

陕西绥德民歌《三十里铺》

山西河曲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 山西河曲山歌《人家都在你不在》

黄河大合唱

浙江平湖民间小调《七朵花》

辽宁民歌《瞧情郎》

辽宁盖县民间小调《瞧亲家》

浙江舟山普陀渔民号子《起锚》

河北南皮民间小调《茉莉花》

江苏民歌《茉莉花》

辽宁海城民歌《茉莉花》

河北晋县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传统民歌《孟姜女》

山西河曲山歌《眊你两回》

安徽大别山山歌《慢赶牛》

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

辽宁海城民间小调《妈妈娘你好糊涂》

内蒙呼伦贝尔盟传统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 浙江西部牧童山歌《李有松》

陕北民歌《兰花花》

江南小调《哭七七》

四川民歌《康定情歌》

山西祁太民间小调《看秧歌》

朝鲜族民歌《桔梗谣》(又名《道拉基》) 陕北信天游《脚夫调》

山西中部民间小调《交城山》

河北昌黎民间小调《捡棉花》

山西左权开花调《会哥哥》

安徽巢县田歌《喊秧歌》

黑龙江伊春森林号子《哈腰挂》

江南民间小调套曲《姑苏风光》

山西神池山曲《割莜麦》

云南民歌《赶马调》

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

皖北民歌《凤阳花鼓》

安徽民间小调《凤阳花鼓》

安徽民间歌舞曲《凤阳花鼓》

台湾高山族民歌《丰年祭歌》

黄河船夫曲

朝鲜族民歌《阿里郎》

云南山歌《放马山歌》

辽宁民间小调《放风筝》

河北南皮民歌《放风筝》

河北民歌《放风筝》

齐齐哈尔民歌《反罗嗦五更》

辽宁民间小调《反对花》

东北民歌《翻身五更》

浙江乐清山歌《对鸟》

山西宁武山歌《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 台湾民谣《丢丢铜仔》

内蒙古民间小调《打连成》

浙江宁波民间小调《春调》

大型号子联套《川江船夫号子》

台湾高山族民歌《除草歌》

辽宁长海民间小调《猜花》

云南儿歌《猜调》

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

安徽金寨民间小调《八月桂花遍地开》 革命军歌《八月桂花遍地开》 云南民歌《阿细跳月》

彝族民歌《阿诗玛》

藏族歌曲《阿玛勒俄》

青海撒拉族宴席曲《阿里玛》 维吾尔族歌舞曲《阿拉木汗》

篇三:耳边的中国之云南民歌

耳边的中国之云南民歌

民歌,人民之歌。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不其然会产生——类别人类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而社会学或大众俗称之为民歌/谣。中国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民歌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 覆盖生活的不同层面, 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让我们一起从民歌里去聆听中国吧!

云南民歌

云南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生活中的婚丧礼俗,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

云南民歌不仅是云南民族音乐的核心和基础,而且对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她不仅是民族歌舞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乐曲发展的胚胎,她不仅孕育了少数民族戏曲、曲艺音乐的形成,同时也为戏曲说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在各类民族曲乐和华灯、白剧、壮剧、傣剧、扬琴、大本曲等戏曲、说唱音乐中,大量的曲调至今还保留民族的原形或近似民歌的变体。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各民族民歌歌词本身就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民间诗歌。歌词可以变换,一般是乐手见景生情,随感而发,即兴编成歌词。

云南的汉族人民与众多的少数民族人民在包括文化、音乐在内的许多方面有长期而广泛的交往。因此,云南的汉族山歌更带有山野的泥土气息,曲调上也比四川、贵川的山歌都要丰富多彩。除了少数民族的影响之外,历史上曾有大量江南人迁徙至云南,因此云南民歌中又有江南风格与西南风格的混合因素。

云南民歌在线欣赏

云南民歌打秧鼓哈尼族http://mp3.hot1949.com/st-music/info/id-2960.htm 云南民歌阿细跳月彝族http://mp3.hot1949.com/st-music/info/id-2961.htm 云南民歌阿诗玛在哪里(电影《阿诗玛》插曲)

云南民歌阿着底是个好地方绣朵鲜花(电影《阿诗玛》插曲)

云南民歌蝴蝶泉边http://mp3.hot1949.com/st-music/info/id-2968.htm

云南民歌纯纯的爱情http://mp3.hot1949.com/st-music/info/id-2965.htm

云南民歌凤英生来花一朵http://mp3.hot1949.com/st-music/info/id-2967.htm 云南民歌放马山歌http://mp3.hot1949.com/st-music/info/id-2966.htm

云南民歌花儿呀花儿(电影《阿诗玛》插

曲)http://mp3.hot1949.com/st-music/info/id-2969.htm

云南民歌采云南http://mp3.hot1949.com/st-music/info/id-2964.htm

云南民歌孔雀飞来http://mp3.hot1949.com/st-music/info/id-2970.htm

云南民歌离别(电影《阿诗码》插曲)http://mp3.hot1949.com/st-music/info/id-2971.htm 云南民歌麻栗花http://mp3.hot1949.com/st-music/info/id-2972.htm

云南民歌月光下的凤尾竹http://mp3.hot1949.com/st-music/info/id-2983.htm

云南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http://mp3.hot1949.com/st-music/info/id-2982.htm 云南民歌绣荷包http://mp3.hot1949.com/st-music/info/id-2980.htm

云南民歌一朵鲜花鲜又鲜(电影《阿诗玛》插曲)

云南民歌长湖水清又清http://mp3.hot1949.com/st-music/info/id-2984.htm

云南民歌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http://mp3.hot1949.com/st-music/info/id-2973.htm 云南民歌山歌对唱跳弦来http://mp3.hot1949.com/st-music/info/id-2974.htm 云南民歌思念的心(电影《阿诗玛》插曲)

云南民歌思念调http://mp3.hot1949.com/st-music/info/id-2976.htm

云南民歌送哥送到竹子林(电影《阿诗码》插曲)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http://mp3.hot1949.com/st-music/info/id-2978.htm

云南民歌绣朵鲜花(电影《阿诗码》插曲)

云南山歌弥渡山歌http://mp3.hot1949.com/st-music/info/id-2985.htm

篇四:浅谈贵州山歌

一曲山歌作情线,环山绕水三百年

——浅谈贵州山歌

李怀 090112011031

或许你在背《诗经》的时候,尝试着去想象几千年前河边的放浪公子去邀唱船上的风骚娘们儿,返璞归真追求山珍野味,觉得《诗经》无限好,只是记不牢。话又说回来,诗经如今已登高雅之堂,供大家玩赏、研究以及考试。那些年,古人们一起唱过的山歌,成就了如今我们看来风姿卓韵的《诗经》。固然,诗经曾经也只是流传于山间水畔的山歌、渔歌之类。我冒昧的将我所钟爱的贵州山歌和远古时代的民歌绑在一起,仿佛拽着得道之人的袍子,有寻求升天之意。我要讲的贵州山歌,和已经荣为高雅的先秦古调拥有颇多的相似之处。在曾经的贵州,尤其是乡村,放牛的孩子,喂奶的妇人,以及掉了牙在抽旱烟的老头都会时不时的来两句山歌。

山歌在西南地带,尤其是滇黔桂一带的山上、河中、家门口四处飘扬。我对云南山歌了解有限,在此本来文章闲话就多,故不再谬误粗浅的赘述。至于广西山歌,也是清秀得像他们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诚然广西山歌亦是了得。天后级别的刘三姐名气堪比后来的张惠妹,在民间叫一个妇孺皆知。当然刘三姐的山歌跟广西民间的山歌还是有一定区别,毕竟在建国初期拍成的电影,抹不去的红色遮掩了很多真实可爱的东西。譬如真实流传于民间的山歌也好,其他艺术也罢,从某个特定的历史角度去说,确实俗不可耐,庸俗不堪,不堪入目等等。真实的山歌也如此,充斥着情爱,甚至还有情色。当然有所谓淫言秽语,毕竟这些艺术作品大多创作于农忙的田坎上,打鱼的小河中,以及放牛的山坡上,而作者大多无外乎是那些刚长起来或者还未老去的青年汉子们。这个年纪滋生出的情欲宛如春天的笋、夏天的蚊虫一样膨胀开来。

贵州山歌和其他民间音乐一样,像林间食虫的斑鸠,夜莺一样一代代的传唱。山歌来自古老的农村,大胆粗放得像野人。没有害羞之说,更没有羞耻之类。大多数山歌以在山上对唱而得名,是一种“野味”十足的原生态歌曲,有固定的调子。光从曲调的变化来说,山歌也没有什么值得去赏析的。但其重点便是调子固定,而去往里面填词。其实这个古代传于市井的词是一样的,有固定的词牌名。不同便是词有很多词牌名,唱法固然也多。一个地区的

山歌就像一个地区的方言一样,尤其在贵州这种熔岩地貌交融高原的崎岖地域中,方言“五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山歌也这样,山这边的跟山那边的或许有些不一样,但是在同一个乡,或者同一县的调基本上是一样的,而总体的贵州山歌,调也就相差不离。

关于贵州山歌的起源,这个是没法考证的,最无赖,最无奈的解释就是,像春天的花夏天的虫一样自己生根发芽。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蛮夷之地的贵州,要进入都是提刀抡棒的冲杀进去的。我相信在这片所谓的蛮荒之地未被汉人踩踏之前,在竹林深处的苗寨的阁楼上,会有一个个别着歪梳的苗族姑娘,唱着没有被记录下来的歌谣;在猎猪回来的路上,打鱼靠岸的船中,会有着提短刀的布依族男子,面对夕阳,轻声吟唱。贵州这块湿润而被绿水环绕青山包围的世外桃源里,不会有人激昂和高亢。我想他们的歌谣里,片片的,丝丝的都是清脆的,悠扬的。后来汉人逐渐的走进山里,欺负少数民族,被少数民族欺负,再后来慢慢的和解,学习和尝试去欣赏。他们感受到少数民族的歌谣甚是动听,于是藏藏躲躲的,或者名正言顺的学习或者模仿,并用汉语传唱开来。

山歌大多运用起兴的手法。在未进入主题之前,先来个无关主题的几句试试嗓子,当然我这样无异于瞎说。跟别的艺术形式用到的起兴是一样的,山歌中会有诸如“大田栽秧行对行”,“三月里来桃花鲜”等很有意思的起兴。经过破解成汉化版以后,山歌的歌词也讲究押韵。山歌是一段一段的,大多数时候是即兴发挥。在追求姑娘用于达郎情递妾意的时候,多是情歌对唱的形式。当然不像打仗一样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疲我打的架势。唱歌毕竟是文雅之事,讲究和谐。所以山歌在对唱的时候,是分段的,“你方唱罢我登台”,中间有间歇,但是有过渡。这些过渡会用一些敬称,譬如“仁义我勒(的)哥啊”,“仁义我勒娘(姑娘)啊”或者“我勒哥啊”“我的姊妹娘啊”等等这些称呼进行衔接。这些过渡都很巧,毕竟人不是每顿饭都吃山歌,肚子里也是山歌,很少有人文思泉涌。这些过渡是一个间歇,给歌者喘口气,酝酿一下下一段该怎么唱,怎么幽默,怎么押韵。当然,有些时候,唱歌不像幽会,要找黑灯瞎火的地方,孤男寡女一起唧唧我我的。山歌有时候唱得像部队里面拉歌一样,会有人助威,固然这种助威不是瞪眉鼓眼或者摇旗呐喊,而是和颜悦色。找一片叶子,吹出婉转的声响,帮忙编歌词,让主唱接着唱下去。

贵州山歌甚至是智慧的象征。山歌赤裸裸的来自于民间,叙事直白有趣,还穿插着谚语歇言。这里有一个关于山歌的小故事,未成年人请在家长的监督下等成年后再看。

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个财主的儿子,算是富二代吧。儿子逐渐长大了,也该给她找人说媒娶妻了。于是财主给儿子娶了个能歌善舞的姑娘。娶亲那天新郎大宴邻里乡亲和宾朋,高兴得像个吃到了后妈奶的孩子。喜宴散罢,新郎新娘进洞房,行造子之事。不一会儿,儿

子又急又气地回到堂屋,财主老爹问他何事,新郎说,那臭娘们儿尽耍怪招,唱了首山歌,要他接,接不上来就不开门,他试了半天一句也接不上,又不敢踹开门。大家都围着他问到底唱的是个啥,新婚大喜的惹人不痛快。儿子也不顾旁人说闲话,加之酒喝得三巡早过,便开口把新娘编的歌唱了起来:

爹妈给我一块田, 荒了十七八九年, 今夜有谁来开荒, 不断犁头断犁辕。

大家听后都被难懵了,都冥思苦想的对歌。父母已老,已经找不到这类题材的灵感了,旁人也拿不出主意,山歌平时唱的多,一到这个帮忙的节骨眼上便使不出劲儿。这时嫂子赶巧过来,看一堆人急的跟三伏里武汉的蚂蚁似的,忙问到底是怎么回事。新郎便又把之前的山歌唱了一遍,嫂子头微微一沉,然后昂首挺胸,眉开眼笑的对他说,记住了,你去就这么唱:

七斤毛铁八斤钢, 今夜我要来开荒, 九寸十寸挖下去, 扒开茅草就插秧。” 新郎若有所思的咧着嘴笑个不停,边跳边跑地唱着“七斤毛铁八斤钢,今夜我要来开荒……”屁颠屁颠地往新房跑去了。

抛开故事内容不说,看一下歌词里的遣词用句,“犁头”“犁辕”是犁的两个组件,“七斤毛铁八斤钢”“扒开茅草就栽秧”,这些内容的来源都是平日里的田间耕作。这些东西都反映了山歌来自于人们真实生活,蕴含着山间百姓的智慧和风情。

山歌起源于少数民族,口头传达间将赋比兴运用的宛若天成。活生生地体现了这一带民众的生活,爱情,以及大到历史的变迁。更古老的山歌固然已经失传,毕竟口头记录这样的方式丢失起来挺快的,也挺多的。

山歌的黄金时代是电视机普及前的事,大抵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前,因为市场经济体制在九十年代确立后,大多数贵州年轻男女,也就是那些本来创作和传唱山歌的主力军勇闯天涯去了,接触了流行和现代文化,山歌也就慢慢的淡出了他们的脑海。

我的父辈,甚至祖父辈,再久远就太遥远了,在此不议。那些年,陈老师的父母还互不认识;那些年,习主席还没有这么胖;那些年,斯诺登还没揭秘美帝入侵多国网络,网络甚至跟电没关系,提到网络人们只会想到蜘蛛或者打鱼之类。我称那时为“煤油灯时代”,煤

云南山歌搞笑对唱全集

油灯时代的人们是单纯的,可爱的,浪漫的。比较经典的现象譬如一群年轻男女一起压马路,“压马路”在这里很贴切,毕竟那时没有柏油路,砂石铺成的路经常走利于平整。对于年轻男女,最热闹的事便是“玩月亮”。所谓“玩月亮”便是晴朗的夜晚,晚饭过后,一个村寨的青年男女约在一起,一路唱着山歌,游走到别的村寨。这也是很多夫妇的婚姻前传。 那时的山歌,带着一些风情,带着一些激情,带着一些纯情,产生一些爱情。那时的青年男子开头唱的山歌带有一些挑逗,煽情以及戏谑,现例举几首来尝尝味道: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唱首山歌逗一逗, 看妹抬头不抬头, 马不抬头吃嫩草, 妹不抬头顾害羞。 高山竹子节节高, 做根笛子做根萧。 妹吹萧来郎吹笛, 三天还在空中飘。 妹是好花在园中, 哥是春风催花红, 春风搅得花心动, 花心一动惹春风。

说起对歌就对歌,

只有情妹怕情哥,

夜郎故里是宝地,

对不上来要跟哥。

有些山歌直白得夜晚的月亮见了都觉得娇羞,有些则粗野得让当顶的的太阳都流出汗来,不过也有小清新和文艺路线的,惹得好一阵风吹草动,红杏出墙。而很多山歌里,都包含了一个小故事,这些山歌品味起来很有意思。譬如“大田栽秧行对行,一对秧鸡来乘凉。秧鸡出来看秧水,情妹出来望小郎。”花了三句去说戏水的秧鸡,最后一句才由此道出主题,“啊,就像情妹你出来看我啊。”或者“不会唱歌不要来,不如在家打草鞋(贵州方言中‘鞋’音同‘孩’);一双草鞋一碗米,十双草鞋一捆柴。”由此便可看出会唱山歌的重要性啊,现在很多教授专家要是到了那个时代的贵州去,就算不被饿死,也难娶到一个媳妇的。“小情哥来小情哥,路边凉水莫乱喝;喝坏凉水生错病,哪个服侍小情哥。”这样的好姑娘上哪儿去找啊。还有“久不唱歌忘记歌,久不打鱼忘下河;久不提笔忘写字,久不探花脸皮薄。”这句简直是人生哲理,看来以后不仅要经常练习唱山歌,还要经常去“探花”,要不等山歌唱得炉火纯青了,却害羞得不敢去追女孩子了。

贵州山歌不只是有四句的,是很多散句组合在一起,加上上文提到的敬称引渡给对歌者。事实上,山歌都是很长的对唱,一般而言四句为一段,多个段组成一个章,也就是一首完整的山歌对唱。贵州山歌也有非七言的,当然七言的山歌是主调,不过也有人不会墨守成规,所以像长对联一样的山歌便被创作出来,下面这一例名叫《疙瘩歌》的山歌就是如此:

哥在坡前坡后坡左坡右坡上坡下打野猫,

妹在楼前楼后楼左楼右三层楼上绣荷包。

青线蓝线红线绿线白线七色花线妹家有,

跟哥好好绣个双凤朝阳二龙抢宝花荷包。

妹家门前门后门左门右天井上面有蓬花,,

哥是半岩葡萄牵藤挂网结籽结果要来扒。

葡萄开花牵藤扭枝扭叶结籽结果树上挂,

哥要绕山绕水爬坡上坎行船靠岸来成家。

电视开始普及后,山歌经过当地一些著名的“土歌星”演唱,录制成光碟,摆在市面上卖,正版的当然很少。城市的街角,乡村的集市,杂货郎的篮子里,都装满了山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几十上百个山歌碟子。于是山歌便不再飘摇在山谷,不再野生,开始了圈养。一批山歌好手在唱片产业极度发达的时候,更是赚得盆钵满满,小楼房盖起来,外省媳妇儿娶

篇五:云南弥渡山歌

弥渡山歌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哥 !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1947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小河淌水》优美的曲调在词曲改编作者尹宜公先生的口中轻声吟唱……而今,60多年过去了,《小河淌水》已成为享誉中外的“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发源地——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文献名邦”、“花灯之乡”、“民歌之乡”。以《小河淌水》为代表的弥渡山歌已成为云南旅游的又一文化名片。

弥渡地处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境内发掘的战国青铜鼓考证,2000多年前,滇西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从这里穿境而过。

当时的弥渡市 ,现如今的弥渡县城 ,已经是各省游民杂居之地,南来北往的马帮不仅给这里驮来了商业的繁荣,也给这里捎来了夜深人静时思亲的吟唱,于是用歌声释放赶马人的怀乡之情,用歌舞驱散飘流他乡的孤独,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也引起了常常经受着生离死别心痛的当地人的共鸣。从那时起,这里的人们便慢慢养成了用歌声倾诉喜怒哀乐的性格。弥渡山歌小调,口口相传。它就像一部长诗,记录着弥渡的时代变迁,抒发着各个时代人们的内心情感,倾诉着人们各个时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和爱憎。

“一送小郎 是 箱子边,箱子底下两吊钱:” 弥渡方言,“吊”为“千” 。《十送郎》细腻地描绘出了赶马哥上路时小俩口辞别的动人情景,淋漓尽致地唱出了情侣惜别的依恋之情。

流传至今的弥渡《赶马调》,民间流传着五、六个版本的唱法,没有人说得清它起源何时,但一听到这歌声,就知道那是从千里迢迢的驿道上传来的山歌小调。

云南弥渡山歌《绣荷包》:这首歌来源于马帮文化,其速度节奏是明快的,具有弥渡山歌的风格和那种勾人心弦的魂魄性内涵。由此可见弥渡女人非常聪明,一个小小的荷包就让哥哥把她的魂儿带走,走哪儿想哪儿,经济实惠,很有智慧!

《大风刮来树头歪》、《月亮出来亮汪汪》等山歌小调,旋律优美、委婉缠绵。一旦歌声悠然地飘起来,赶马人的生活,赶马人离别亲人的情形,被古道分离了的亲情,仿佛就会活生生地再现出来。

《十大姐》到了弥渡不想媳妇,这句流传了上千年的民间俗语,在云南无人不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弥渡的姑娘普遍长的好看,外来的人看了都会忘了自己家里的爱人。《十大姐》用歌声描述弥渡姑娘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情深意长。

一首歌是一个故事。听曲山歌小调,就是听一个完整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旋律,表现着激扬、高亢、平静的心情,描绘出一个个时刻、一个个季节的真实的情景。

“抬头明月光,低头思故乡。”弥渡“望月思情,以月寄情”的山歌小调比比皆是。《山对山来崖对崖》歌声中,皎洁的月光里蕴涵着的是心心相印的纯朴之情。

弥渡从遥远的古代中走来,经历了古驿站带来的喧嚣、兵家长期征战以及明代以后的屯兵、开疆移民活动。在深隧的历史隧道中滞留了人民的丰富情感,也沉淀着弥渡数不清的山歌小调。

“到了红岩坡,处处闻歌声”、“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小河淌水的地方――弥渡,正以充满地方民族传统文化韵味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