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伊人憔悴是哪首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6:16:48 字数作文
伊人憔悴是哪首诗字数作文

篇一:61年毛泽东罕见三次致信秘书令他查找哪首诗的出处

61年毛泽东

罕见三次致信秘书令他查找哪首诗的出处

核心提示:1961年11月6日上午,68岁的毛泽东连续三次致信秘书田家英,非常急切地请他查找一首咏梅诗全诗及何人何时所写。这种情况十分罕见。后来查知,这首诗是高启《梅花九首》中的第一首。

毛泽东 资料图

本文摘自:《河南日报农村版》2013年12月25日第08版,作者:戈德,原题:毛泽东为何欣赏高启的咏梅诗

1961年11月6日上午,68岁的毛泽东连续三次致信秘书田家英,非常急切地请他查找一首咏梅诗全诗及何人何时所写。这种情况十分罕见。

后来查知,这首诗是高启《梅花九首》中的第一首。

高启是明代著名诗人,其诗富有才情。他的咏梅诗《梅花九首》中第一首写得最美。在查到这首咏梅诗是高启所作后,毛泽东对其大加赞赏,不仅重新书录了全诗,而且在诗前注:“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梅花九首之一。”在“伟大”旁,他还重重地画了一道线以示强调。《梅花九首》第一首全诗是:

琼姿(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诗人首先以疑问的方式起句,但又不见回答,寓答案于疑问之中,衬托出梅花的不俗气质和灵秀仙骨。诗人认为像梅花这样具有琼玉般姿容的花种只应留在上天神仙居住的瑶台之上,却不想仙家却将它栽向了山林秀美、人杰地灵的江南,从而突出了梅花的神奇身份。与高启同为明代诗人、写过“梅花香自苦寒来”佳句的韩冕曾正面作诗去言说“梅花本是神仙骨,落在人间品自奇”,而高启则是用疑问去衬托。用意虽同,但表达方式迥异,以疑问起句更有韵味,更能吸引人的关注与思索。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毛泽东对这两句也记得最清。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作为背景来映衬高士、美人,进一步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与清秀典雅的品格与风度。此两句是在写梅的风骨与气节。联想清代有学者曾竭力寻找出这两句当中的典故,说“雪满山中”出自东汉袁安困雪家中卧之典,“月明林下”出自隋朝赵师雄于月夜林中酒肆与梅花化作的美女相互饮酒之典。其实,这两句没有典故的限制反而会使梅花的品格显得更为圣洁与超逸。此两句分别构成了一幅美得令人心痴的意境,又何须什么典故来支撑呢?这两句的意境

也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曹雪芹《红楼梦》中写《终身误》的曲子,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之句,其构思恐怕也是受到高启诗句的启发吧!

五六句,诗人进一步用竹来烘托梅的清俊身影,用苔掩残香表达对梅之高尚品格的尊重。松竹梅乃“岁寒三友”,萧萧竹声中更显寒梅的固守清贫;漠漠青苔心甘情愿地承载着残梅的零落花瓣,并将残梅的清香融化在它的躯体中,使香保持得更久长些。

七八句则借抬高南朝诗人何逊的咏梅佳作来表现他的自负,告诉世人只有他高启才是梅地地道道的知己啊!

高启之前写梅之诗已众多,但他却能脱出前人的窠臼,用多方譬喻与衬托的手法写出梅的气节,突出梅的风骨与魂魄,这是很难得的。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词酝酿于1961年11月,成稿于1961年12月。联系11月6日毛泽东连写三信查高启的咏梅诗,说明毛泽东在酝酿《卜算子·咏梅》时,高启诗给他的启发或许并不亚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虽然他对陆游《卜算子·咏梅》非常熟悉,却不欣赏词中流露的驿外断桥边旷野怨妇般的自怨自艾、孤芳自赏。相比之下,高启的这首梅花诗,写梅之高贵,孤傲而不哀怨,大雪暗夜却不掩仪态万方。以毛泽东的审美趣味和革命家情怀,自然更加欣赏高启诗中透露的“梅之精神”。

篇二:刘国钧中学高二语文每日一诗小练

刘国钧中学高二语文每日一诗小练

命题者:臧铭勋

3.19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诗后的题目。

咏 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

3.前人称此诗“最有余味,真天才也”,请结合全诗说说此“余味”。

答:

3.20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感 遇①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②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①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②坐:深也。

①这首诗描写的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其“本心”是什么?

答:

②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答:

③有人说这首诗也隐隐地流露了诗人忧谗惧祸的心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答:

3.21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⑴你认为颔联的哪两个字用得好?并简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答:

⑵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

3.22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

3.23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池鹤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①。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销。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注:①风标,风度节操。

(1)诗歌里出现的乱鸡、鸬鹚、鹦鹉等形象,对塑造池鹤形象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

答:

(2)尾联“思何事”三字耐人寻味,你认为池鹤所思应为何事?本诗托物言志,据此理解,这一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学习反思:

3.26六、阅读下面这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颔联写船出三峡,视域开阔,平原旷野,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由此可以联想到杜甫《旅夜书怀》颔联类似的景物描写: , 。

(2)颈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3)清代人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答:

3.27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伊人憔悴是哪首诗)】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

答: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

答:

(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

3.28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 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

答:

(2) 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答:

(3) 最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

3.29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问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1)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请分点回答。

答:

3.30十、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⑴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答:

⑵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答:

学习反思:

4.2十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回

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注释] 梦回:梦醒。 林景熙:号霁山,宋末诗人。有气节,宋亡不仕。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分析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答:

(2)最后一句中的“未眠鸥”,可谓独具匠心,请赏析其作用。

答:

4.3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凤栖梧

王庭筠①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②。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王庭筠,金代书画名家,善诗文。官至翰林修撰,金章宗承安元年因赵秉文上书事被削职,降为郑州防御

⑴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说说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有哪些。

答:

⑵“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本词景与情是如何结合的。

答:

4.4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 阵 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①。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②。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①烟萝:草树茂密,烟聚萝缠。②沈腰:指人瘦,出自南北朝沈约给友人的信;潘鬓:指鬓发花白,出自晋代潘岳的文章。

⑴这首词的上阕写了“四十年来家国”的哪些景象?“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用了哪种艺术手法? 答:

⑵这首词中的对比体现在什么地方?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4.5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

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②,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③此事,

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香砌:指花坛;②欹:倾斜。③都来:算来。

1.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秋夜景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

2.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寒”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答:

3.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的?请简要分析。

答:

4.6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晚景

陈霆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

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篇三:刘国钧中学高二语文每日一诗小练

刘国钧中学高二语文每日一诗小练

命题者:臧铭勋

3.19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诗后的题目。

咏 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

3.前人称此诗“最有余味,真天才也”,请结合全诗说说此“余味”。

答:

3.20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感 遇①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②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①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②坐:深也。

①这首诗描写的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其“本心”是什么?

答:

②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答:

③有人说这首诗也隐隐地流露了诗人忧谗惧祸的心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答:

3.21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⑴你认为颔联的哪两个字用得好?并简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答:

⑵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

3.22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

3.23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池鹤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①。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销。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注:①风标,风度节操。

(1)诗歌里出现的乱鸡、鸬鹚、鹦鹉等形象,对塑造池鹤形象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

答:

(2)尾联“思何事”三字耐人寻味,你认为池鹤所思应为何事?本诗托物言志,据此理解,这一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学习反思:

3.26六、阅读下面这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颔联写船出三峡,视域开阔,平原旷野,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由此可以联想到杜甫《旅夜书怀》颔联类似的景物描写: , 。

(2)颈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答:

(3)清代人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答:

3.27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

答: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

答:

(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

3.28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 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

答:

(2) 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答:

(3) 最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

3.29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问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1)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请分点回答。

答:

3.30十、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⑴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答:

⑵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答:

学习反思:

4.2十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回

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注释] 梦回:梦醒。 林景熙:号霁山,宋末诗人。有气节,宋亡不仕。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分析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答:

(2)最后一句中的“未眠鸥”,可谓独具匠心,请赏析其作用。

答:

4.3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凤栖梧

王庭筠①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②。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王庭筠,金代书画名家,善诗文。官至翰林修撰,金章宗承安元年因赵秉文上书事被削职,降为郑州防御判官。②语出唐代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抒发宫女离家别亲,禁锢深宫的痛苦之情。

⑴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说说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有哪些。

答:

⑵“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本词景与情是如何结合的。

答:

4.4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 阵 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①。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②。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①烟萝:草树茂密,烟聚萝缠。②沈腰:指人瘦,出自南北朝沈约给友人的信;潘鬓:指鬓发花白,出自晋代潘岳的文章。

⑴这首词的上阕写了“四十年来家国”的哪些景象?“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用了哪种艺术手法? 答:

⑵这首词中的对比体现在什么地方?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4.5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

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②,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③此事,

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香砌:指花坛;②欹:倾斜。③都来:算来。

1.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秋夜景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

2.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寒”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答:

篇四:刘国钧中学高二语文每日一诗小练

刘国钧中学高二语文每日一诗小练

命题者:臧铭勋

3.19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诗后的题目。

咏 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

3.前人称此诗“最有余味,真天才也”,请结合全诗说说此“余味”。

答:

3.20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感 遇①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②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①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②坐:深也。

①这首诗描写的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其“本心”是什么?

答:

②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答:

③有人说这首诗也隐隐地流露了诗人忧谗惧祸的心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答:

3.21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⑴你认为颔联的哪两个字用得好?并简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答:

⑵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

3.22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

3.23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池鹤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①。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销。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注:①风标,风度节操。

(1)诗歌里出现的乱鸡、鸬鹚、鹦鹉等形象,对塑造池鹤形象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

答:

(2)尾联“思何事”三字耐人寻味,你认为池鹤所思应为何事?本诗托物言志,据此理解,这一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学习反思:

3.26六、阅读下面这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颔联写船出三峡,视域开阔,平原旷野,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由此可以联想到杜甫《旅夜书怀》颔联类似的景物描写: , 。

(2)颈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答:

(3)清代人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答:

3.27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

答: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

答:

(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

3.28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 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

答:

(2) 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答:

(3) 最后一句在写法上

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

3.29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问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1)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请分点回答。

答:

3.30十、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⑴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答:

⑵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答:

学习反思:

篇五:刘国钧中学高二语文每日一诗小练

刘国钧中学高二语文每日一诗小练

命题者:臧铭勋

3.19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诗后的题目。

咏 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

3.前人称此诗“最有余味,真天才也”,请结合全诗说说此“余味”。

答:

3.20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感 遇①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②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①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②坐:深也。

①这首诗描写的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其“本心”是什么?

答:

②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答:

③有人说这首诗也隐隐地流露了诗人忧谗惧祸的心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答:

3.21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郏炝涔室隆?/p>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⑴你认为颔联的哪两个字用得好?并简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答:

⑵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

3.22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

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

(2)诗的后

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

3.23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池鹤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①。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销。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注:①风标,风度节操。

(1)诗歌里出现的乱鸡、鸬鹚、鹦鹉等形象,对塑造池鹤形象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

答:

(2)尾联“思何事”三字耐人寻味,你认为池鹤所思应为何事?本诗托物言志,据此理解,这一联抒发

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学习反思:

3.26六、阅读下面这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颔联写船出三峡,视域开阔,平原旷野,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由此可以联想到杜甫《旅夜

书怀》颔联类似的景物描写: , 。

(2)颈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答:

(3)清代人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答:

3.27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

答: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

答:

(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

3.28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 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

答:

(2) 第二句

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答:

(3) 最后一

句在写法上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

3.29九、阅

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问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1)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请分点回答。

答:

3.30十、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⑴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答:

⑵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答:

学习反思:

4.2十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回

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注释] 梦回:梦醒。 林景熙:号霁山,宋末诗人。有气节,宋亡不仕。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分析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答:

(2)最后一句中的“未眠鸥”,可谓独具匠心,请赏析其作用。

答:

4.3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凤栖梧

王庭筠①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②。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王庭筠,金代书画名家,善诗文。官至翰林修撰,金章宗承安元年因赵秉文上书事被削职,降为郑州防御判官。②语出唐代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抒发宫女离家别亲,禁锢深宫的痛苦之情。

⑴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说说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有哪些。

答:

⑵“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本词景与情是如何结合的。

答:

4.4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 阵 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①。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②。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①烟萝:草树茂密,烟聚萝缠。②沈腰:指人瘦,出自南北朝沈约给友人的信;潘鬓:指鬓发花白,出自晋代潘岳的文章。

⑴这首词的上阕写了“四十年来家国”的哪些景象?“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用了哪种艺术手法? 答:

⑵这首词中的对比体现在什么地方?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4.5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