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真情实感作文40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2:31:03 字数作文
真情实感作文400字数作文

篇一: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学习几种使作文富有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2、写一章自己熟悉的事、记自己熟悉的一个人、抒一段激荡心胸的情。

教学重点:

如上1、

2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的主要教学模式为:

“教师讲解”+“投影展示材料”+“学生讨论、展示”+“教师小结”

一、互动学习与探究

1、教师讲解: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就越真实,越能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复杂和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给以适当的加工和组合,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我发现爸爸老了》是南通市的一篇中考优秀作文,作者写的就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

投影展示:“小时候,为了不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呆在家里,父亲将两条毛巾平铺在装满秧苗的筐上,用那根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扁担挑着我,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送走了我的童年。当时的父亲,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在村子里是数一数二的壮汉子;如今父亲那嘹亮清脆的号子声已失去昔日的雄壮,隐约间还夹杂着几丝沙哑。油亮的黑发现在已染上了霜色,红润的面庞现在已渐渐变得土黄,腰杆也略显弯曲??”

学生讨论:你认为这篇作文成功之处在哪里?

学生展示:(略)

教师小结:由于小作者写的都是亲眼所见,印象特别深刻,所以写出来就有真情实感。我们可以将他成功的经验概括为“述亲身经历”。

2、教师讲解:

真情实感离不开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

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 述,即使是亲身经历,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细节描写对文章表达作用不小。 《我喜欢童年的竹林》是荆州市的优秀中考作文,之所以说它有真情实感,就

是因为它有细节描写。

投影展示:“伸出手,扶住竹杆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地如天女散花般飘落下来,洒进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又如:有时,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从那秋千底下,摇出我心中的歌。”

学生讨论:你认为这篇作文感染力在哪里?学生展示:(略)

教师小结: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富有诗意。他的做法概括为“多细节描写” 。

3、教师讲解: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虽不能说凡具体,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具体的叙述往往更能让人信以为真。你简单地说某地发生一件抢劫案,听者不一定会信,假如你有鼻子有眼地说,把抢劫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单位或姓名

及被抢劫的数量等都说出来了,那别人就会相信。在作文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人,主要是单位、姓名、年龄、相貌、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为自己喝彩》是泉州市

的中考优秀作文,第一段是这样的:

投影展示:我坐在座位上,手捧着《简·爱》,心无旁骛。忽然不知谁传来消

息:“明天要体检了!”体检?我一愣,小心翼翼地探听:“测些什么?”同桌不以为然地说:身高、体重,这些都免不了呗。”啊,我,心里发虚,低头看看自己的“虎背熊腰”,想想矮小的个儿,听着后排那两个瘦如麻秆、身材苗条的女生半真半假地对自己的身段作着自我批评,真是欲哭无泪。

学生讨论:这里给我们举出了几要素?

学生展示:(略)

教师小结:这个开头,把谁、正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问些什么、想些什么等,都通过对话介绍出来了。因而,给人真实的感觉。所以作文一定要“明人事要素”

4、教师讲解:

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作文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有生活气息。用生活语言,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么样的就写怎么样,不要走样,不要变味。

《我喜欢童年的竹林》一文中用了不少象声词,仔细体味,你就会发现用得非常准确, 投影展示:用“哗啦”形容摇竹的声音;用“簌簌”形容雪花飘落的声音;用“咯咯”表示我们童年快乐时的笑声;用“沙沙沙”表示风吹竹林时的响声?? 教师小结:作者准确地描摹声音,让人读后自然就觉得亲切。用生活语言,还要特别注意人物语言,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语言结构和常用词汇,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语言结构和常用词汇,年青人当然也有年青人语言特色,比如,现在的小青年口中常常有“哇塞!酷、爽”等诃汇,而老年人口中一般就不会有这样的词。语言要符合人物身分,要根据人物的身分、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特点等来写。尽量写出个性,着叫做“用个性语言” 。

5、教师讲解: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有时,必须对自己经历的事作一定的加工和改造。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这能不能给人真情实感呢?应该说,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关键是要注意这样两点: 投影展示:“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经

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

学生讨论:请同学们想象后同桌交流:父亲巴掌下对我的爱。说说父亲动怒的

前前后后。

学生展示:(略)

教师小结: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样?如果写的是一位中年男子。那么,就不妨借助自己的父亲或伯伯。从他们平时的表现中想一想,假如他们在遇到这种事时会怎么对待?如果所写的是中年妇女,那不妨借助自己的母亲或邻居的大婶,根据她们平时的性格特性和行为习惯想一想,她们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模拟生活情景,转换人物角色,能使虚构的文章多一点真情实感。这种做法我们称它为“拟相应情景”。

二、课堂小结

总结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使作文富有真情实感的方法:

投影展示:

“述亲身经历”—“述亲身经历”—“明人事要素”—“用个性语言”—“拟相应情景”

三、写作练习

1、题目:

我永远不能忘

2、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有真情实感,600字左右。

篇二:真情实感是好作文的灵魂

真情实感是好作文的灵魂

【摘要】文章贵有真情实感。写文章的人若无真情实感,就不能打动读者。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写作与真情表达的关系问题,以期与广大师生共同切磋。

【关键词】作文写作;真情表达;感动读者

现在中学生作文中说套话、编假话、扯废话的现象屡禁不止。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我以我手写我口,我以我口言真情”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消除作文教学的一些误区,鼓励学生说真话

多年来,作文教学中存在着“重范文解读,轻生活感悟;重技法指导,轻人本体验”的现象。新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就是要革除这一写作教学的弊端。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综合性活动的实践,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学生的独特感受多了,“条条框框”少了,写出的文章才更真实、更感人。至于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可在“读写结合”或作文评语中加以指导。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的综合性活动是“走进大自然”,我在活动过程中,让孩子们利用双休日到本地公园、植物园、街心花园尽情观赏和游玩了一番。等到写作的时候,我没有给学生进行什么方法的指导,而是让他们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的事。由于我鼓励他们自主写作,倡导他们自由表达,所以他们写得更自由、更舒展,写出的文章也更

有生活情趣。近年来,中考的作文命题以“话题作文”为主,也是在鼓励学生写出真我,写出个性。“文无定法,重在习得”,因此,我们应该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加强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和实践性,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多亲近自然,多关注生活,多积累写作素材,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

2. 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言真情

平时,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写的日记、随笔等,如果说了真话,一般不愿给同学看,更不愿给父母亲朋看。这是因为青少年处于青春期,有一种天然的自我保护意识,有些真实的想法或情感,怕表露出来被人笑话,有伤自尊。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变化,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真诚地和学生做朋友,把作文作为师生心灵交流的天地。例如我在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综合性活动中,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1)“让我悄悄地告诉你”。每个同学在白纸上写下自己的烦恼,不必署名,然后全班同学在一起交流:“对于这些烦恼,我该怎么办?”(2)致“快乐的小天使”。每一位同学给快乐的小天使写一封信,尽情地诉说自己的苦闷、忧愁。(3)“大朋友信箱”。让同学给自己信赖的老师或亲朋写封信,倾吐自己的烦恼。以上三个活动的编排,由于尊重了学生的人格,保护了他们的“隐私”,深受学生的欢迎,他们在写作中既尽情地倾诉了心声,又陶冶了性情,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只要能真诚对待他们,用自身高尚的

人格去影响他们,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对他们进行熏陶和感染,相信他们一定会在“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下茁壮成长,一定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并能真切而有创意地表述自己对生活的见解。

3. 激发学生的“感悟点”,教会学生抒胸臆

我们一些同仁普遍感觉新教材的写作教学或话题作文的写作指导比较困难,因为这些设定的话题往往比较大,让人有一种“老虎吃天——无法下口”的感觉。如人教版的“单元活动”一般都有好几项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语文同仁一定树立正确的教材观,用教材“教”而不拘泥于教材。对于教材中的内容可以大胆的进行取舍,努力激发学生的“感悟点”,引导学生写真情。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的“综合性活动”是“黄河,母亲河”。这一活动对于黄河岸边或见过黄河的学生来说,是容易引起共鸣的,但对于其他地方的学生而言,要写出真情的确有些因难。怎么办?教师完全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编排,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家乡的山山水水,写一写家乡的大好河山,同样可以产生异曲同工的效果。再者,有的话题太大或太抽象,我们要教会学生“化大为小,化实为虚”。如“生活的启示”这一话题就比较大,学生一下子不知从何说起。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感悟点”。在一次作文课上,我拿来几块砖头,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由此及彼,使学生从中受到触发。一开始学生抓耳挠腮,无从下笔,经我一番点拨后,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发言。如有的同学由“砖与砖亲密无间,团结合作砌城墙”,联

想到同学之间要团结一心,携手共进;有的同学由“砖头要经过框、压、烧等过程才能变得坚硬”,联想到一个人的成才历程需要磨练,需要经受考验;有的同学由“砖头方方正正,有棱有角”,联想到做人要朴实等等。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树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又可以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感悟,使他们明白“汝欲要学诗,功夫在诗外”的深刻道理,使他们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写出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文字。

4. 全心投入调动感情

“观山则情满于山,看海则意溢于海”。一部作品语言朴实,真情流露,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便可称作佳作。其实,文章令人心动的不仅仅是巧妙的布局,华丽的辞藻,更主要的是内在情感的抒发。所以,文章只有有了真情实感,才能有妙笔生花的精彩。朱自清的《背影》非字字珠玑,却句句动人。那“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早已成为永久的画面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之中。如果你自己还未掀起感情的波澜,又如何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呢?一位学生的作文里曾这样写过:在寒风中,惨淡的月光平添了几分凄冷。我到了村口,远远的看到家门口的灯光中那个拉长的身影,飘动的衣襟却又看不分明。走近,迎着母亲那张熟悉的笑脸,我看到了却不熟悉的一双手,粗糙、干裂、布满血痕。我摘下手套,紧紧握住了那双冰冷的手……学生用心写出了母亲等候的情景。看着听者湿润的双眸,我相信这个作文写得很成功。

“真情是文之灵魂,不管是滔滔巨浪,还是涓涓细流,只有自然

而然地涌自心泉,才会引起人们的心灵的回音。”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作文其实是在教学生“做人”,只有善于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言真情,才能逐步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塑造他们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篇三:真情实感写作文——新课程写作教学浅谈

真情实感写作文

——新课程写作教学浅谈

各位老师: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要探讨的问题是如何走进新课改中的作文教学。作文教学,自有学校的教育以来,对语文教师而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如今,有关作文教学的流派也不少而本人的教学观点既没有入流,更不能妄称什么派。不过,今天能有幸和诸位一起来探讨新课程写作教学的问题,我已经是受宠若惊了,所说有不妥之处,万望海涵,并恳求指教。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借用古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形容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我认为是十分恰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出戏,曾被周恩来同志称之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有一段唱词——“梁兄送我出学堂,学堂前面粉壁墙,粉壁墙上画麒麟,麒麟头上顶凤凰,凤凰口吐七个字,状元、榜眼、探花郎,梁兄哥,待到朝中开科考,三篇文章作得好,一顶乌纱戴头上。”

这唱词中的“三篇文章作得好,一顶乌纱戴头上”就是对古时候的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的最好的佐证。社会发展到今天,虽说作文教学的地位已由旧时代学校教育的峰颠退居次要地位,但就语文学科而言,它仍然处在举足轻重的位置。因为要衡量一个人的语文水平的高低如何,只要看看他的写作水平就基本上能将其分出伯仲来。

前几年,全社会就语文教学的成败所进行的一场大讨论,其热烈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其言辞之尖锐也可以说是盛况空前——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各种宣传机器几乎是异口一声:什么大学毕业生不会写自荐信,什么研究生不会写请假条,什么博士生尽读错别字等非难;什么“少慢差废的教学是语文”、什么“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之类的恶语铺天盖地而来,让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惊惶失措,欲哭无泪。

诚然,在前几年关于学生语文水平之低的原因的探求过程中,各界人士不约而同地将责罚的八十大板都打在语文教师的身上,这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讲,是极不公平的。因为造成语文水平走低,其原因多得很:自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口号后,我们语文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了。时至今日,随着社会信息化和开放性的发展,计算机和外语成为最热门专业。母语水平高低,至少在表面上还不是能否成为热门专业人才的决定因素。专业发展的导向自然影响到对学科的重视程度和学习时间的分配。再说,随着电视的普及,伴着打电游、上网的走俏,中小学生们的业余时间,也差不多全被这些现代化的信息与娱乐所占有,留给学生看书的时间已是微乎其微了。虽说从大语文观这一角度看问题,看电视、玩电游、上网也可以学语文,但这与直接读书所能获得的信息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不过,话也得说回来,学生语文水平差,虽说个中原因不少,可人们不怪语文教师又怪谁呢?难道我们语文教师就一点责任也没有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就目前学生的作文情况分析,也确实令人痛心疾首。

由于不良学风、文风的影响,作文说假话早已成风。1998年某省的高考作文试卷,据抽样调查,竟然有不少作文都出现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之下“战胜脆弱”的假话,以至引起全社会的震惊和批评。其实,作文说假话,自古就有。我国古代训练写八股文,就要求不说自己的话,而是要“代圣人立言”。这种八股文是“假、大、空”的鼻祖。封建社会的这种作文训练,所培养的只是“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面现在,如果对作文说假话的现象熟视无睹,那么我们将会重蹈封建八股文教育之覆辙,不仅使学生养成假话连篇的不良文风,而且造成学生“作文是一套,内心是另一套”的双重人格,这与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目标,岂不是南辕北辙?因此,

我们必须要强调学生作文写真情实感,这样,就有利于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作文“假、大空”的毛病。

说得重一点,这种毛病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作文问题,而实质上是对青少年人格的扭曲,对其个性的健康的发展是极其有害的。

当然,这不等于说,学生在作文中所说的话,只要是真话就行,不需要正确的引导了。记得在1984年,我让学生写一篇题为“21世纪的我”的作文,有一个学生的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21世纪某一天清早,机器人把我从床上抱起来,帮我洗完脸,漱完口、喂好饭后,把我抱上小汽车??”无独有偶,据报载,前年某县初一学生作文统考,题目是“20年后的我”。近两千人中,除了少数学生选择当教师等职业外,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当县长、市长以及经理、老板,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轿车、住高级别墅,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把兄弟姐妹的工作安排好??”这些学生的确是说了里话,这些话过去是人们所羞于启齿的,现在他们公然堂而皇之地说出来了。但这样的“心里话”,能不注意正确引导行吗?这些例子生动地告诫我们,要密切关注学生作文的价值取向问题,对此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有人过于强调写作要完全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作如实的反映,却忽视了“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没有个人的主观感受就谈不上写作的个性化;也有人片面地强调写作就是自我表现,事实上切断了自我与生活的联系,这两种倾向都有其片面性。

如何才能有效地克服上述两种片面性呢?新课程《语文标准》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部分。

第一学段称为“写话”,其要求是: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称之为“习作”,其要求是:

1、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的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仍称为“习作”,其要求是:

1、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 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 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 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四十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和习作。

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其要求是:

1、 写作出了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得意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命题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

真情实感作文400

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和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我们初中阶段属于第四学段。《语文标准》对这一学段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相对于过去大纲仅“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等笼统提法,其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材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导向更为鲜明突出。

《语文标准》还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过去的各个大纲关于写作教学,提出了选择表达方式、安排详略、条理清楚等技术性要求,在初学写作时过多强调这些写作规范,反而冲淡了有创意的表达这一根本性要求。本着“我手写我口”的精神,《语文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就隐含着自由表达的意思。需要指出的是,有创意不等于胡思乱想,其前提是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以及观察的多角度,所以第三、第四学段分别作了这样的表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我们所接手的学生,已进入了第四学段,不过,毋庸置疑,他们目前的写作能力是没有达到《语文标准》所要求的标准的。他们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不少人往往是一提作文就头痛,认为没有东西可写。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为其补火。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一、引导学生回忆生活

大家知道,我们要学生作文无非是让学生把学生过去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见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生活还是不少的,特别是从间接获得的生活是极为丰富的。这些埋在记忆底层的生活能不能翻转过来,有的让它们由死生活变为活材料,有的则让它们把模糊的色泽变得鲜艳起来,这就是语文教师的功夫了。

过去的事,对于学生来说,虽然相隔不远,但学生回忆起来,往往无从下手。例如“童年趣事”这个题目吧,恐怕是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分男女,人人都写过的。有一位老师在要学生作文之前,就作了这样一些提示:他把童年的事归纳成20个小问题:

1、家在哪个村,村里有什么最有趣的事。

2、家里的成员中,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要求一件事反映一个特点 )。

3、 记忆中最早而且印象最清晰的事。

4、 挨过打吗?是怎么被挨打的?

5、 撒过谎吗?在什么情况下撒谎的。

6、 最喜欢到什么地方玩?那里什么吸引了你——或人或物或景。

7、 欺侮过别人吗?为什么事欺侮人?

8、 平时贪吃过什么东西?贪吃的经过怎样?

9、 受过别人的夸奖吗?是为什么事?

10、受过委屈吗?又是什么事?

11、第一天上学(幼儿园)的情景还留有什么样的记忆。

12、得到过老师的批评或表扬吗?是为了一件什么事?在什么场合?

13、还记得小时候玩游戏的情景吗?

14、有无最讨厌或最喜欢的同桌,让你最讨厌或最喜欢原因是什么?

15、栽树、种花、饲养小动物的事干过吗?

16、见过奇异的景象吗?你当时的心情如何?还别的人在场吗?

17、考试考得最好(或最糟)一次的情况还记得吗?

18、参加过社会活动吗?选一次活动谈谈当时的感爱。

19、参加过学校以外的劳动吗?选一次感受最深的说一说。

20、你上课有无严重开小差的现象?导致开小差的原因是什么?

二、引导学生提炼生活

上述20个小问题,用一个新潮流一点的话来说:就是要引导学生挖掘“写作的信息源”。学生找到了信息源,并将其挖掘出来,诉之于笔端,书写于纸上。当然学生由找到信息源到将其书写于纸上,其间还有一个筛选信息的过程,不是绝对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如果说找寻信息源的过程是再现生活的过程,那么筛选信息的过程就是提炼生活的过程。我这里介绍七种帮助学生提炼生活的方法,以供参考:

1、 提问题

a我最想探讨的是什么?

b我摊牌思考的是什么?

c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什么?

d我曾千方百计寻找答案的是什么?

2、 举现象

a突然给你启迪的现象。

b引起你长久思考的现象。

c使你大胆猜测的现象。

d使你产生发明创造设想的现象。

3、 描述情境

a催人泪下的情境。

b引人奋发的情境。

c叫人心碎的情境。

d令人心烦的情境。

4、 采掘强烈印象

a一个人的强烈印象。

b一件事的强烈印象。

c一件物的强烈印象。

d一段生活经历的强烈印象。

5、 搜求奇思

a一事引出的突发想象。

b一事引出诡异想象。

c一景引出的突发想象。

d一景引出的诡异想象。

6、 大胆推测

a解开一种世界未解之迷的假想。

b解开一道难题的几种预想。

c对一些同学未来发展的几种推测。

d对一地的未来发展的几种预想。

7、 提炼见解

a曾掠过心头的积极一闪念。

b生活或学习中豁然开朗的实例。

c事物对比中引出的想法。

d一篇文章突然开启我心中之窗。

三、指导审题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达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一目标,也就不能操之过急,还需语文教师不厌其烦地诱导。所谓诱导,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把你的方法渗透进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益。如今的学生见多识广,自我表现意识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这一特点,变以往教学中“要你学(写)变成我要学(写)”例如有一个教师在教《松鼠》一文时,根据教学要求,应该让学生摹仿课文写一段描写小动物的小文章。他在第一个班授课时是这么说的:“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已学完了,下面请大家摹仿课文写一篇描写小动物的小文章。”其结果是动笔者寥寥无几。在第二个班授课时,这位教师变上一堂课的命令式讲话为商量式的谈话——“同学们,我们已学完了《松鼠》这篇课文,大家一定觉得松鼠这种小动物很可爱。不知同学们是否也养过小动物?如果自己没有养,我想你的左邻右舍,亲朋戚友家里总有养小动物的。你所养的或所见的小动物有没有趣?能否给大家介绍介绍呢?”这么一说,全体同学兴趣就来了,不到两分钟的准备时间,要求介绍的人几乎占了一半。到了下课时间,都不肯下课,要求向同学们介绍。这一事例,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语的例证。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是说激发就能激发的,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采取合适措施,方能达到目的。这就是我们平时备课所要注意的。

说起作文的备课,这也是令我们语文老师十分头痛的问题。以往我们常常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写作文,第一课时我们主要进行作文指导,第二节才让学生作文。我们有的教师生怕学生写不好作文,作文备课是十分认真,如何指导学生审题构思,布局谋篇,如何遣词造句,都一一予以详细地指导,而结果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是全班五十多人同一个腔调。批阅者读一篇两篇,还可以,读多了就泛味。这种作文指导,就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指导。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我这么详细地指导,还有不少学生一节课写不出几个字来,不作详细指导,恐怕这类学生连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了。这种担忧,本人也曾有过。其实,这是对学生思维潜能的不信任。新课改的《语文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指导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将其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先后一致的联贯性,可操作性比较强,可我们将要接手教的学生不是一级阶梯,一级阶梯登上来的。就我所教学生的情况来说吧,一个班50多人,作文水平参差不齐,有少数人还像个小学毕业生写出来的文章,可有不少人写出来的文章就只有三

篇四:作文,离不开真情实感

作文,离不开真情实感

作者:孙亚梅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5年第04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正所谓言为心声,文章应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学生的作文不是抄袭便是借用,要么无病呻吟,要么千篇一律。前不久,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作文公开课,内容为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说出爸爸、妈妈的爱”。这是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会碰到的事情,我想老师执教这节公开课应该会很成功的。执教老师精心准备了三封学生写给爸爸妈妈的信,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我们这些听课老师也不由得为之动容,仿佛听到了那个乞求得到自由学生的呼声,仿佛听到了那个渴望多得到父爱、母爱孩子的哭声……孩子们也深受感染,猜到了信外这些孩子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当执教老师将问题转移到学生身上时,请他们也给爸爸、妈妈写封信,说说爸爸、妈妈的爱时,全班60多名学生,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都选择了生病时爸爸、妈妈的照顾,下雨时爸爸、妈妈送伞,似乎再无其他了。虽然执教老师一再引导学生说说其他的内容,但这些学生就是不开其口。我当时心里难受极了,是我们的课堂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他们不愿意从自身上去寻找原因,只愿从他人身上借鉴,这样下去,怎么可能写出一篇打动人的文章来?课后,听课的老师也是深有同感。

我怀着沉痛的心情走进我所执教的五(8)班,先向学生说了我听课的感受,并且告知他们如果这样写作文,那么永远写不出一篇打动人的作文来。随后,我读了一篇我精心准备的故事《金钱买不到的三袋米》。当我读到“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了,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时,我忍不住哽咽了,泪水也不争气地流出来了。我对学生说:“每次老师读到此处时,都会情不自禁,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也懂事地告诉我,因为那位母亲实在是太伟大了,为了帮儿子交学费,拖着病痛的残腿四处讨要大米。我告诉他们,还因为这是一件真真切切的事情。也许是受了我情绪的感染,随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父母对自己的付出、疼爱时,学生记忆的闸门和感恩的锁似乎被打开了。他们滔滔不绝地说起父母为自己做的事:好吃的留给自己;冬天的路上,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而父母的脸却冻得通红;夜里起来为自己掖被子……虽然不再是那些惊天动地的事,但却感人至深。说的学生眼泪盈眶,听的学生若有所思,于是我就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下爸爸、妈妈的爱。

批阅学生的文章时,我一次次被感动。可是当我读到班中一位学困生的文章时,我被震撼了。她的题目叫做《一天的爱》。文中她写道从她记事起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很少见到爸爸妈妈,心里总是很羡慕那些天天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孩子们。直到今年的夏天,她的爸爸妈妈才在家里过了几个月,那是她记忆中最长的时间,但很可惜,爸爸妈妈不是陪伴她的,而是因为妈妈生了个小妹妹。爸爸妈妈也是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间里照顾小妹妹。屋里不时会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她说在她听来,那是世上最最刺耳的声音。她多么羡慕小妹妹啊,可以拥有爸爸、

妈妈的陪伴。终于有一天,她实在受不了了,鼓足了勇气,对爸爸妈妈说了想说的话,并要求他们陪她一天,一天专属于她自己的时间。那天,爸爸妈妈带她去吃了好吃的,买了芭比娃娃、新衣裳,并且他们还一起坐了海盗船……在文章结尾,她说这一天是她十年中最快乐的日子。在那一天,她终于知道了被父母爱的滋味。

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个十岁的孩子怎能写出这样的打动人至深的文章?不就是因为她写出了真情实感吗?当我把这篇作文当作范文读给全班学生听时,她哭了,趴在桌子上哭了。学生也给她鼓起掌。由此,我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作文就应该写真事、述真情。让学生在文中畅所欲言、一吐为快,这样才能把文章的内容写深、写透,这样才能引起别人的共鸣。可见,写作文就要用心去写,一篇好的作文,离不开真情实感。

篇五:让学生作文拥有真情实感

让学生作文拥有真情实感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作文必须“出情”。情感的枯竭,必将导致文章内容的苍白,语言的贫乏,连自己都无法打动的习作,又怎能打动别人?因此,“真情实感”在学生的作文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语文老师应努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人生,用自己的真情去抒写人生。

一、引领学生阅读积累,领悟真情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既了解了客观现实、获得间接经验,又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品味得到情感的熏陶。培根说过:“读书可以怡情,可以博采,可以成长”。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蕴藏着灵性和深邃的思想,充满了人性的语言美,流露着作者无限的真情。“情动”而后才能“辞发”,只有有着背井离乡独自漂泊的孤独灵魂,才会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独特“思乡”感悟??这些优秀文学作品中真情的流露,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学生的心灵在大量的阅读中充实丰富起来,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领悟人世间的真情。心中有了“情”,才能真切感受生活中的真情,在笔下写出自己的真情。

二、帮助学生感受生活,点燃激情

作为教师的我们,平时要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留心周围的人和物。引导他们欣赏草木山水的绮丽,花鸟虫鱼的灵动,背亲离友的愁绪??对校园内的桩桩小事,家庭里的件件琐事,世

界上发生的大事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也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外出参观、帮助孤寡老人等。让学生从中感受生活。领悟人生,作文的内容也会由贫乏到丰富,由狭窄到宽广,构思就会如喷泉涌出,手中的笔就像骏马,任你纵横驰骋,感情真挚深厚。

三、指导学生互评互议。交流“情感”

习作的评议是学生情感的又一次交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说,找出别人作文中的优点,发现别人作文中的不足,学生评议后,教师要小结评议,既要提出自己的意见,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和鼓励。不要吝啬分数,抓住闪光点进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激励中进步。因为时间有限,不可能让每个同学起来朗读自己的习作,可让他们自由选择交流的对象,互评互议,这样一来,学生间交流了感情,增进了友谊。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所写的事物激情满怀,打开写作思路,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真情,走出心灵的荒漠,在“真情”的天空中飞翔。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盱眙县都梁中学)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