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最后的晚餐作文50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8:16:22 单元作文
最后的晚餐作文500单元作文

篇一:最后的晚餐作文

最后的晚餐作文

最后的晚餐作文(一)

《最后的晚餐》无疑是世界名画——达芬奇所画的一幅宗教画。

这幅画主要说了了圣母玛利亚的儿子——耶稣拥有十二个门徒,其间有一个背叛了他。于是,耶稣为了查清楚那一个是叛徒,便和他们举行最后的晚餐。

画中的耶稣双手平举,似乎要请大家一起做糕饼。他说:“徒弟们,你们之间有一个背叛了我??”门徒们都疑惑了起来,开始议论。

达。芬奇把耶稣的微笑刻画得尤其生动,那难以捉摸的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耶稣似乎笑里藏刀,已经找到了叛徒,有时让人觉得耶稣这笑似乎非常尴尬,在为门徒们的反应大惑不解。

那十二个门徒也刻画的栩栩如生,他们都在互相谈论,而表情也大概相同,实在难以看出哪个是叛徒。但仔细发现,左边开始第十个,手里拿着钱包,眼神里有点阴险,鬼鬼祟祟的举动。由于整幅画几乎就是一种褐黄色,而窗外的背景似乎有山峦河流。于是,窗外宁静的气氛与室内喧闹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的晚餐作文500

虽然至今我还没有了解到达。芬奇画这幅名画的意图是什么,但对这幅画我还是充满了喜爱之情!它让我了解到更深一层的艺术境界。

为让我自己更能欣赏到艺术的美,我还要继续追求!

最后的晚餐作文(二)

今天我看了着名宗教画家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

这幅名画上的人物刻画的十分细致,把人的动作、姿态、表情刻画的十分清楚。最后的晚餐这幅画的>故事十分具有神话色彩,达、芬奇选择的瞬间是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跟众弟子在愈越节的晚上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耶稣入座后即席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弟子一阵骚动,众弟子中有的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忠诚;有的要求追查是谁;有的向长者询问,整个场面陷于不安之中。

经过达、芬奇细心的观察,细致的刻画,所以《最后的晚餐》这一幅画因刻画细致而出名。我今天也荣幸的看到了这一幅图画。我久久地望着这一幅画,好像总看不完,眼睛总是应接不暇。特别是餐桌上华丽的饭菜,哈哈!

犹大做坏事后的表情在这幅画上表现得清清楚楚,似乎好像真的像怕自己所做的事

情败露出来,本能反应地把自己的钱包捏的紧紧的,达、芬奇把犹大这个神情和动作画的清清楚楚,他的画笔很灵巧的反映了当时每个人物的神态。

通过这一幅画,我认为,人应该循规蹈矩的做事,踏踏实实地做人,在人前面不应该爱慕虚荣,为求利益做一些违背良心的事。

最后的晚餐作文(三)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名画,它所描绘的是耶稣赴死前与十二使徒和门徒进食的场景。但,“最后的晚餐”也可以是一年里最后的年夜饭。

餐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菜,但最吸引大家眼球的是伯母第一次做的酸甜鱼。这道菜端上来的时候正冒着热气,鱼的上面铺着切成一块一块的西红柿和汤汁。鱼肉被切成一条一条,没有切断,有些汤汁就渗进了鱼肉的缝隙里。这道酸甜鱼一端上来,就有几双筷子争先恐后的向它扑去。美味的东西,自然是逃不过人们的嘴。这条鱼在热气腾腾的时候,就只剩下骨头了。

这道酸甜鱼虽然美味,可我喜欢 的并不是它,而是我从小吃到大的软饼和韭菜粿、小米粿。软饼的特点就在于它白、圆,在整个饼的中间有一点红。这一点红,会悄悄地告诉你它的正反面。软饼没有一点缺口,让你找不到往里面放馅的地方。软饼给我的感觉是滑、嫩、甜,滑的像小溪里的鱼,到了手上又要滑下去,嫩得像刚出生的婴儿柔软的皮肤,甜的像嘴里塞满了蜜似的。

韭菜粿是青绿色的。一般的韭菜粿煎好以后,在它的中间都会有点焦,这使得韭菜粿的外皮外脆里嫩,非常诱人。小米粿是五瓣梅形的,小巧玲珑。它的外皮是透明的,可以看见里面的馅。它的名字里有“米”这个字,可里面却一点也不见米的踪影,里面有:肉末,剁碎的鸡蛋、萝卜丝、虾米,还有一样最重要的调味料五香粉。

餐桌上不仅仅只有这些菜,还有酒杯碰撞的声响,大家的欢笑声,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辞。这些声响和这“最后的晚餐”预示着人们新的一年快开始了。

篇二:《最后的晚餐》作文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此作是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作品。

作品题材取自圣经故事。最后的晚餐发生在预备犹太人逾越节的晚上,它 是犹太民族的一个神圣时刻,为了纪念神在埃及将犹太人从击杀头生儿的死亡灾难中拯救出来。耶稣有目的地安排了晚餐,指示门徒在那里设宴。十二门徒在晚餐时和晚餐后都跟耶稣在一起。就在这里耶稣预言彼得将在鸡叫之前三次不认主,后来应验。耶稣还预言门徒犹大将出卖他,这也应验了。最后的晚餐是基督被捕和受难之前同门徒的最后一次聚会。

达·芬奇此作就是基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画家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基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莱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篇三:材料作文

一、【知识要点】

一、审题立意偏离材料主旨。材料作文,首先必须读懂材料,读透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根据材料中心准确立意,是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一定要全面考虑材料,分清主次,抓住精髓,多角度联想,选准最佳角度,确立中心后方可动笔。千万不可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偏离题意或完全脱题。

如下面一则材料:

有一天墨子有事到染坊里去,看见染色工人在染各种颜色的丝。他看了一阵,叹息说:“丝原来是白的,但是,把它投进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的了;把它投进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的了。”

有的同学读了之后,说墨子思想保守,丝只有一种颜色有什么好,五颜六色有什么不好,世界需要多种颜色。很显然这位同学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他没有抓住这则材料的主旨,墨子所叹息的是染缸对丝的影响太大了,而并非叹息工人们把丝变成了其它颜色。也就是说墨子从中看到了环境对丝的决定作用,墨子在那一刹那想到的是环境对人的作用。

二、对原材料不作处理。材料作文最基本的写作思路是“引—议—联—结”。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原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看似简单的“引”,操作起来也不太容易。什么地方引,引多少,怎么引都必须明确。有的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让人莫名其妙;也有的文章根本无视材料的存在,不引述材料,另起炉灶写作;也有的文章不动一字,照搬照抄原材料等等,这些都是不符合材料作文写作要求的表现。正确的方法是在文章开头,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材料,并分析提炼出观点。只要把原材料的主体内容说清,并尽量把要立论的东西说明白即可。

三、对原材料不作任何分析。有点学生引述了材料后,马上说我们从中看到了某个道理,且不说这个道理正确与否,在一则材料后突然冒出一个道理,让人感到非常突兀,有前后脱节的感觉。如墨子的那则材料,有同学引述后马上说,可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然后就滔滔不绝地说起理来。这是不大妥当的。至少你应该分析一下,墨子为什么叹息,墨子的叹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然后才能说这里反映出什么问题,有什么道理。缺了这一环节,上下文就不太连贯。

四、角度选择不当。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提供了多种写作角度,打开思路之后,就要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写作角度进行议论,这和命题作文选择写作角度的道理是相同的。怎样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呢呢?关键是要从自我出发,选择能深刻揭示题意、有社会价值、自己有真切体会并能给人以启迪的写作角度。

如下面这则材料:

历史上“一举成名”的事不少,但韩愈却一举未成名,再举方得中。头一次,主考官是陆贽,试题是《不迁怒,不贰过论》。韩愈精心构思,自信考得不错,岂料陆贽看不中,韩愈于是落第。过了两年,韩愈再次应试,主考还是陆贽,试题也跟上次一样。韩愈不假思索,按照上次做的重抄一次交卷。陆贽又仔细

看了,这才发现文章的妙处,便发现了韩愈并且取他为头一名。

有同学写作时,选择了“韩愈落第”这个角度,推出了韩愈落第是缺乏毛遂自荐的精神的观点,也有同学推出了第一次考试高手多,韩愈“考”不逢时的观点;还有同学选择了考官陆贽这个角度,说他不负责。这些同学思路放得很开,但没能总体把握材料,选择的角度不当,把自己引向了死胡同。

其实,上面这则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一从韩愈角度:可贵的自信心;坚持自己的正确见解的品德;自信与实力。二从陆贽角度有:实事求是;勇于纠错的胆识;知错必改。三从整体角度:是人才终会被发现;真金不怕火炼等。只要在这些角度中对比一番,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时代意义的一个去立论,写好文章就有了一个前提。当然,角度的选择应尽量在小、新、深方面作一番努力。

五、就事论事,不联系现实。议论要出新意,需要我们有深刻的思想。议论文要求作者在文章的思想内容上必须显出思考的深度,能够跳出人云亦云和就事论事的窠臼。墨子那则材料作文,我们读到最多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虽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论据的贫乏,思路的闭塞,使得有许多同学望了该怎样联系现实。其实小到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大到社会环境,无一不是可谈的内容。动物园里的动物因为环境改变而失去生存的竞争力,大锅饭使得企业失去了活力,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中国加入WTO的大家庭,信息社会大环境下的人们如何生存,如何发展,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现在提出的三个文明建设等,随便取一样往深处思考,都会闪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如果能突破就事论事的框子,扩展材料的意义,赋予材料广阔的背景,关心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样,从宽阔的背景上审视上述材料,无疑会触发更多的联想,也才能写出思想深刻的议论文来。

那么,该怎样科学地使用这些材料呢?一般说来,材料的使用在作文中主要体现在这么三个方面。 一是用于审题立意,体现在文题与首段对材料的简述中。虽然眼下作文文题自选,但考生通常所作的还是议论性的散文。为增加作文的透明度,提倡拟论点型的文题,而首段作为引论,也应以简述文题提供的材料然后以此提出论点为宜。否则,对于大多数写作手法还不高明的考生,很可能会有离题之嫌。当然,材料绝对不可全部照抄,你只需有选择地简述,简述的目的也只是为引出论点。就上面的作文题,有一篇《以累为乐》的高分作文,首段是这样写的。

有所欲便有所求,有所求便会有所累,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累。有人累得慌,有人却累得快乐。以累为乐者在追求之路上能走得很远,而天天喊累者往往举步维艰。“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面对累,还是乐观旷达一点为好。

二是可将材料作第一论据,宜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即在本论的第一段作具体论述。如果说你在第一段引述材料只是为了引出论点,回答“是什么”的问题。那末,你在这一段所作的如何由材料得出论点过程的阐述,则是在以材料为论据作着“为什么”的有力论证。那些以故事作材料的作文题,此处的论述不可或缺。

三是还需将这个材料在文中尤其在篇末用于点题和呼应。这一举措,无疑优化了文章的结构,更是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整体印象,不失为获取高分的上等策略。

有一个以“心事与差事”为话题的作文题,说的是著名画家达?芬奇30多岁时倾尽了自己的所有力量为

某修道院的一个饭厅画装饰画的事,“一个无足轻重的活”500年后才被人们发现,便是名画《最后的晚餐》。一考生作这篇作文时,用下面这句话收束全文:“我们若能像达?芬奇那样,做每一件事都能倾尽力量,认真对待,那么,我们的人生晚餐必然丰盛。”篇末如此点题呼应实在高明,据说阅卷老师因此还给这篇作文打了一个颇为丰厚的分数。

一、题目: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后,有外国记者问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教授:“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潘教授回答:“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

请以“反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

二、话题分析:

.首先要弄清楚话题的内涵。什么是反对?反对就是不赞成,不同意。可向自己提一些问题:如生活中有哪些反对?反对好不好?生活要不要反对?如何去反对不良现象?如何对待别人的反对?你有没有反对的经历?你会不会反对?你是否能区分善意的反对和恶意的反对?……在一连串的发问后,自己的思维不再闭塞,这时可选择自己有材料可写、有深意可挖的一个角度去构思。

三、话题作文可选择角度:

1、做敢于反对的人。生活中总有丑陋的现象,总有不正之风,总有陈旧的观念,这时就要求我们敢于去反对。要创新就要有反对,要发展就要有反对,反对推动历史的发展。这个角度能体现出创新时代的风貌,应该可以写出顺应时代需要的好文章。

2、勇于面对别人的反对。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要随时准备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麻烦,其中有一点就是别人的反对。没有一个时代的改革不遭遇阻力,我们要勇敢地迎接挑战,直面别人的反对。在别人的反对面前不退缩,逆流而上。

3、善待反对你的人。别人的反对有很多种情况,有的善意的,有的是恶意的,我们应该区别对待。当别人为了把事情办好而反对你时,你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要认为别人反对你就是和你过不去。即使别人的反对意见并不正确,也应该以一颗包容之心去对待。

4、感谢反对你的人。在话题中,潘教授说反对者功劳最大,顺着这个思路去思考也应该可以写出较有新意的文章。潘教授为什么这样说?难道三峡工程的决策者、领导者、设计者、施工者以及库区的老百姓功劳就不大?这些又是怎样的反对者呢?反对者有没有道理,我们从他们的反对中得到了什么?越往下思考,深层的意蕴就显示出来了。

四、考场失误列举:

考场作文中的问题主要有这样几类:第一类是严重偏题离题。第二类是认识肤浅。第三类是思路闭塞。第四类是浅尝辄止。第五类是材料匮乏。

二、【例题分析】

二、电视连续剧《水浒传》鲁智深的扮演者臧金生,为了更好的塑造人物而采取了紧急增肥的办法。在短短两个月里他的体重增长了 23公斤。有人告诉他,这种非正常增肥会折损寿命。可他并不后悔,他说:“一要对得起古人,老祖宗留下那么好的文化遗产;二要对得起‘上帝 ',尊重观众得拿出实际行动;三

要对得起艺术家的良心,这是咱自己的事业吗。”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的文章必须从所给的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思路点拨:本题为材料作文,完成好此题,应先读懂材料,把我材料的核心,然后从中选定一个恰当的角度来写作。本材料的核心应落在追求理想和事业,应无怨无悔,不怕牺牲上。对材料的处理可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以材料为引子,二是只选取材料的中心思想。切忌不拟题目,偏离材料另写一套。

三、一名中学生总是因为自己的成绩低而苦恼。一天晚饭后,父亲与他一起走进一座高楼,并领着他沿着楼梯一步一步走向楼顶。看着脚下迷人的夜景,父亲说:“学习和人生的道路上没有电梯只有沿着台阶一步步登上顶点,才会见到最壮丽的风光。”这个孩子顿有所悟。后来,他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上面的材料,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父亲教诲孩子的话语,孩子取得进步的原因??是否给了你一些启示呢?

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写的文章必须从所给的材料中提炼,但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思路点拨:为材料作文,要从材料中提炼主旨、主旨可以从下列角度去选择:1、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

2、学习和人生道路上没有捷径,唯有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获取成功;3、孩子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恰当的教育方式等等。

答题时注意审题不能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

二、【例题分析】

一、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后,有外国记者问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教授:“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潘教授回答:“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 请以“反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二、电视连续剧《水浒传》鲁智深的扮演者臧金生,为了更好的塑造人物而采取了紧急增肥的办法。在短短两个月里他的体重增长了 23公斤。有人告诉他,这种非正常增肥会折损寿命。可他并不后悔,他说:“一要对得起古人,老祖宗留下那么好的文化遗产;二要对得起‘上帝 ',尊重观众得拿出实际行动;三要对得起艺术家的良心,这是咱自己的事业吗。”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的文章必须从所给的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三、一名中学生总是因为自己的成绩低而苦恼。一天晚饭后,父亲与他一起走进一座高楼,并领着他沿着楼梯一步一步走向楼顶。看着脚下迷人的夜景,父亲说:“学习和人生的道路上没有电梯只有沿着台阶一步步登上顶点,才会见到最壮丽的风光。”这个孩子顿有所悟。后来,他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上面的材料,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父亲教诲孩子的话语,孩子取得进步的原因??是否给了你一些启示呢?

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写的文章必须从所给的材料中提炼,但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篇四:《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

——耶稣之死

达芬奇于1495年接受了米兰.圣玛利亚·格雷契修道院的订约,开始创作《最后的晚餐》壁画,直到1496年才告完成。

《最后的晚餐》是表现耶稣已经知道自己的不幸将临时,在与门下众弟子共进最后的晚餐宴席上,宣布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刚说完,就在十二个门徒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画家着意刻画弟子们瞬间所表露出来的极其复杂的、各不相同的心理反应。画家赋予画中每个人物以鲜明的性格气质,紧紧扣住每个门徒对基督的话做出明白的、毫不含糊的表态。

全画总共十三人,基督居于面面中间位置,其余十二个门徒分四组平均对称排列左右,这些组合是由每个人的心变化和感情联系自然结合在一起的,画中人的情绪造成画面的气氛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我们如果来探究一下画幅中每个人物的性格和情绪发展是很有意思的。基督在说完“你们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以后。神色镇静而又慈祥,很自然地摊开两手,微微低垂着头,毫无恐惧之色,为刚才所说的那句话似乎还有点不甚感慨之情;门徒中反应强烈、显得特别激动的是坐在基督左手边的那一组三个人,他们各具有一个表达情感的动作。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年轻的、具有火爆性格的菲利普突然按捺不住地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带着不可捉摸的疑问转向基督,想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用手捂着胸口,欲向基督表白自己对老师的真诚与纯洁,那个老雅各极度愤慨,用力地摊开双手,身子因失去重心而稍向后仰,好像在向同伴表示:我实在不知道,竟然出了这么大的事,简直不可思议;在他们后面站着的是多马,他尽量按下性子,向基督举着食指向上,哆嗦的说出“真的?天晓得,事情怎么会是这样?”他实在弄不清楚刚才发生的事情。在靠近基督右边的一组三个人中充满着一种复杂情绪,显然处于克制状态。那个告密的叛徒犹大就在这一组里,当他听了基督的话以后,做贼心虚地急速扭动身子,惊恐万状的想远离老师,并且慌忙地握紧告密所换来的钱袋,战栗而极端害怕地斜视着威严的基督,他阴沉而丑陋的,又显得特别粗鲁的脸皮,被善良貌美的约翰和坚强勇敢的彼得面孔衬托,对照得更加鲜明突出,约翰优柔地把头垂在一边,搭拢双手,神志焦虑,不知如何办是好,在倾听彼得细言。彼得的头在约翰和犹大之间显得特

1 《最后的晚餐》

别突出,他勃然大怒地站起来弯身前倾向着约翰,并把左手按在他的肩头,紧贴耳边,似乎在低声讯问约翰:“你知道是谁出卖了我们的老师吗?”此时他的左手还紧捏着—把刀,好象正在表示,要是我知道是谁告的密,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来为我们的老师报仇,这是一个急性而富有正义感的人。在靠近彼得右手边一组是张开双手的、显得震惊而又沉着的、上了年纪的巴多罗迈,他的手势似乎表明要大家不要惊慌,他自己严肃而冷静地凝视着基督,在这危急关头想拯救老师。搂住巴罗多迈的是小雅各,他紧张地望着基督无能为力。站在桌子顶端的、身强力壮的是安得烈,他扭身向前,颇有冲上前去之势,这一组的三个人都凝神注视着基督,把欣赏者的视线完全引向了基督。最左面一组的另外三个人是达太、西门和马太,马太虽然脸向左边的老达太,可是双手却伸向基督,好像在讯问有经验的老人,刚才老师讲的话到底指的是谁呢?从老达太摊开的双手看,表示自己也正为这件突如其来的事纳闷,好像在十分疑惑地告话他。我真的什么也不知道。西门也在苦苦思索这从天而降的大祸,但是毫无结果。到此为止,画里十三个人的外貌,情绪和性格特征,活灵活现地印入我们的脑子里,观赏画的人好像随画中人经历了这一严重时刻。画面具有戏剧冲突的舞台艺术效果,它是一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情节性历史画,这个题材曾为达芬奇之前的不少画家所描绘过,但唯有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空前的杰作。

《最后的晚餐》在艺术形式的处理上也是极为完整和成功的。大师把耶稣安排在既是画面小心、又是视觉中心的位置上,用背景中大门的透光,更加清楚地衬托出耶稣的形象,并且有意识地把两侧的门徒和耶稣分开,初看似乎耶稣很孤立,实际上内在的情绪和感情,以及事件把他和门徒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画家将十二个门徒三人一组平均对称地分配在基督的两边,以其各自的动作和表情与基督发生联系和呼应。这些独具匠意的艺术处理,使艺术语言显得高度精炼,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五百年过去了,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巨人”的伟大作品,对于我们中国的画家和观众,仍然具有极大的魅力,艺术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最后的晚餐》这幅画虽然歌颂的是基督教的主题,我们并非赞美基督教的精神的伟大。但画家笔下所描绘的不是神而是人,是人类社会中真、善、美的化身,是人类善恶的对比写

《最后的晚餐》 2

照。大师所歌颂的不是神的力量,而是人的善良、正义的美德;斥责的是卑鄙和丑恶的叛徒行为。因此,这件杰作在历史上永远是不朽的,它不仅属于意大利人民,也属于全世界的人民。

《最后的晚餐》 08艺术设计一班 0803110430 聂 文 倩 3

篇五:最后的晚餐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于1495-1497年费时三年为一所修道院的餐厅所作的壁画。这幅画描绘的是,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12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餐桌旁共13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这场晚餐结束后,耶稣就因被犹大出卖,被耶路撒冷的当权者逮捕,第二天被钉在十字架上。

这幅画着重刻划耶稣的门徒在听到主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的时候,所表露出来的不同的心理反应。当你看到“最后一次晚餐”中的一切,你对阶段性的“最后一次”的含义有什么感受和领悟?请以“最后一次”为题按高考作文常规要求写一篇文章。

【点拨】

本次作文为“材料+标题”的形式,这种给材料的命题作文首先要围绕题目对材料进行仔细的解读,因为材料是对题目的解释,它指出写作内容、写作范围、写作角度。分析材料有助于打开思路、确定立意。注意作文的中心必须根据材料和标题立意。

无论是作为个体的人来说,还是作为集体的单位来说,“第一次”是“起点”, “最后一次”是“终点”。人生也好,单位也好,在漫长的跑道上,在每一次转弯的“拐点”,在改变跑道的“节点”,不都有新鲜的“第一次”和阶段性的“最后一次”吗?

一般来说“第一次” 是“起跑”,是“从头越”,给人新鲜感,给人激励,如幼儿第一次叫爸妈,第一次学走路;刘翔第一次夺奥运金牌;莫言出版第一本小说;报纸公开发行第一期??尽管“第一次”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总充满光鲜的亮色。就个人而言,觉得人生多么灿烂,充满希望与未来;对单位来说,使人感到风光无限,前景兴旺发达。

不过,有一天,你会忽然发现,“第一次”不知不觉间减少了,相对增加的是“最后一次”。如中学毕业前听最后一课;老师退休前最后一次话别;年迈长辈仙逝前最后一次诀;刘翔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退赛;李宁最后一次参加奥运比赛失利;报刊编辑发行最后一期??较之“第一次” 的充满光鲜,“最后一次”往往带上了灰暗色的辉光。恰如《最后的晚餐》中,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但这毕竟是耶稣与门徒诀别的最后一次晚餐,餐厅是灰暗的,耶稣脸是阴沉而无可奈何的淡漠表情。

本次作文材料中关于“最后一次”的关键性句子有:你对阶段性的“最后一次”的含义有什么感受和领悟。据此,可有如下几种立意:

1、“最后一次”的辉煌和反思。

2、站好最后一班岗,迎来人生第二春。

3、品味最后一次的酸甜苦辣咸,重视过程。

【佳作展示1】

第一次和最后一次

西汉开国在未央宫,这是第一次,清帝退位在太和殿,这是最后一次;“哥伦比亚”号升空,这是第一次,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圆满完成“双百”的最后一次;葡萄牙士兵晒货入澳门,这是第一次,葡国旗在澳门降落,这是最后一次??

历史有很多阶段首末,人生有很多拐弯首尾,但有一点贯穿始终的理念:第一次要做好,最后一次才完美! 当泰勒斯观天象时,掉进坑里所说的,这是第一次,但不是最后一次;他不再掉入坑里时,他使最后一次完美了,他成为古希腊的著名的天文学家。而他人生的哲理也彰显于世,经久不衰,影响至今。即苦思的第一次使最后一次至臻完美。

黑格尔曾说,只有那永远躺在坑里的人才不会掉入坑里。第一次掉入是因为苦思,最后一次掉入却是睿思!做好了第一次,使最后一次完美了,泰勒斯不就是这样的睿智的人吗?

太史公第一次遍访山河,最后一次著成《史记》;陶仪先生第一次树叶记事,最后一次完成《南村辍耕录》;李时珍第一次尝药百种,最后一次终成《本草纲目》;班超第一次投笔,最后一次名成都护,他们是历史上的彪炳,是历史画廊的人杰。但他们都看重第一次,做好第一次,从而使最后一次完美了!

历史人物事业的成败,不决定于任何外在因素,主要起作用的是内在因素,正因为他们自己能在第一次做好,使最后一次完美,终成为史书上光彩照人的人杰!

孔子第一次杏坛而讲,最后一次成其至圣;王羲之第一次洗墨,最后一次成其名家;吴道子第一次摹画,最后一次功成名壁;齐白石第一次手篆,最后一次遂为大家。历史上,他们已无疑成了卓尔不凡的闪光符号,符号上烫金的字成了永远的辉光,只因为他们坚信,第一次做好,最后一次才完美。

有人曾言,做大家者,虽不拘小节,但一定要有贯穿始终的信念。信念是一种态度,不可空有飞腾的起跑,却中途而废,最后一次成为黯然!而将第一次视作最后一次,不再干第二次,是怯懦的表现。这种人不敢面对困难,见难而退,是永远不会成器的。我们应有这样的理念:即使第一次失败,仍要努力继续做下去,最后一次才得完美!因为,第一次或好或坏,并不是最终结果,只有在做一个个“下一次”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才能将最后一次做完美!

【佳作展示2】

我们的灵魂没有一丝白发

暮色又深,冬寒复至。轻推书窗,静拭尘嚣,慢拾心情。然后,缓缓坐上书桌。此时,书窗上台灯荧光闪闪,辉映着桌上的一本书稿。今夜,我要对这部书稿的“最后一页”作“最后一次”改写。

子夜的星空很美,星空下是别样的景观,窗下的夜市是一个比白天更加喧嚣的世界。也许一切都是心有灵犀的吧,当我捉笔行走浅斟低酌时,回忆的箭,“嗖—”的一声飞向了记忆的远方。

忘记的和没有忘记的一一浮现在眼际。我想,往事可以怀念,但不应该再悲伤。我静静地回忆着,毫不停息,往事奔腾咆哮,时而却又沉默无声。黑暗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可以让你回到多年以前。我敲打着键,润色着下面这“最后一页”:

“我之所以写这本书,与我的教师背景,与我的写作爱好,与我苦难厚重的乡村生活是分不开的。我无论是在酷暑夜里,还是在严寒晚上,都像一个饥渴的人仆在水溪边狂饮一样,伏在桌上奋笔疾书。那时节我又不会电脑,只有靠手写,当时觉得不用电脑省事。后来被逼学会电脑,才知用手写,不知冤枉花费了多少精力和时间,既辛苦又效果差。真悔之晚矣。

我写这本书喜欢边思边改,我追求文字圆润,灵动,生机勃勃。努力将一章一章文字,雕刻成一件件七窍玲珑的艺术品,处处闪现出聪慧颖悟。我希望读者读我改好的文章,就像是走进了古典的园林,我要让园中的每一处假山池沼,每一片林木花墙,对他们的视觉都是一次有力地撞击。可以说,我写作、改稿,已经将农民锄草的精细执着,完全融进我的血脉里了。我写我那与泥土一生相依为命的亲人,写他们朴素的愿望、简单的快乐和沉重的苦难;我写玉米、小草、乌鸦、石桥这些纯粹的乡村事物,我几乎是把它们拿在手上捏来颠去的,只到弄得滚瓜烂熟才变成文字,总希望文字能有别具一格的迷人魅力。

写作发展到今天,似乎已经进入了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各种主张、观点,各种技巧、手段,各种流派、姿态,在报纸副刊、快餐杂志、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旌旗喧天,鼓声彻地。但我认为,不管他们怎么闹腾,怎么花样翻新,只有贴近自己的心灵,贴近日常生活才是至关重要的。我觉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者,必须能够沉潜下来,不为表面的喧哗摇摆所左右,能够认真聆听心灵的声音,静静地盛开出一片美丽的内心花朵,使读者能感受到祥和和宁静。这样虽然辛苦,但因为我实在没有办法老去——陪伴我的青春永远万岁啊!我要让我的灵魂没有一丝白发。

文学是一门创新的艺术,我们不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走,必须找到自己运行的轨道,建立自己的太阳系。这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刚好相反,人与人感情要靠得近一些,再近一些,文学创作却必须与他人的作品离得远一些,再远一些。出一本书,改一篇文章,就要赋予它崭新的意义。

书抑或书香,对于我这个骨子里命定的书生,是世上最让我悦目赏心怦然心动的珍品。落魄的秀才,将书比之香稻锦裘,疗以饥寒;出仕的文人,将书比之金石琴瑟,遣以孤寂幽忧。而我,一个于混沌的乡村秉持烛火的书生,独喜将书比之以“麦田“。那一页页“麦田”呵!它寄托了我的梦想、凝聚了我全部感情,记录了我的一生??

在生命的长途,我认识到哲学上最重要的真理是:世上任何事情都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从自身经历看,比如:人的事业、人的生命、单位的演变,都有它的高峰期和衰退期。明白了这个定律,就可以理清很多杂乱无章的事,做到见乱自明,从容处之了??”

回忆的箭,“咔—的”一声落了地。终于敲打出这本书的“最后一页”的“最后一个字”。

这个冬夜,我斜倚在寒舍书窗下的书桌旁。岁月的风雨敲过来,人世的灯红酒绿闪过来,我依然坐怀不乱地写作,静静地品味记录往事的苦涩甘甜,独自享受着“最后的晚餐”。

权把千古文章作为遮眼的窗帘,借一方键盘两截热肠,奋指疾敲“最后春光??唯一的指向便是能犁开江城的夜色,哪怕仅是一寸甚至一丝呵!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