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唇亡齿寒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6:31:11 字数作文
唇亡齿寒的意思字数作文

篇一:唇亡齿寒

三人成虎

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就好像是真的了。

出 处

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近义词 :众口铄金、道听途说 、无中生有.反义词:眼见为实

灯 谜: 大夫制迷[1]

例句用法

宋黄庭坚《劝交代张和父酒》:“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砾金君自宽。” 这真是三人成虎啊,明明是不可能的事,如此一传竟成真的了。[2]

原 文 三人成虎漫画庞葱 与太子质(1)于邯郸(2),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4)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5)之乎?” 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 庞葱曰:“夫(7)市之无虎明(8)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9)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11)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至,果不得见。(17) 注 释:

1. 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谓将人在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2. 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直隶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3. 市:墟集,后世衍申为城市。4. 之:代词,指市上有虎这件事。

5.信:相信。6. 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7.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8. 明:明摆 的,明明白白的。9. 去:距离。

10. 大梁:魏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11. 察:详审,辨别是非,明察。

12. 自为知:自己会了解,犹言不会轻信人言。13. 辞行:远行前向别人告别。

14. 谗言:中伤别人的话。15. 罢质:罢是停止,谓充当人质的期限结束。

16. 果:果真。17.见:作使动动词解,谓庞 结果得不到魏王召见。 译 文: 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作为赵国的人质,定于某日启程赴赵都邯郸。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庞恭又问:“如果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信。”庞恭紧接着追问了一句道:“如果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还不相信?”魏王说道:“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庞恭听了这话以后,深有感触地说:“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问题就出在这里!事实上,人虎相怕,各占几分。具体地说,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还是虎怕人,要根据力量对比来论。众所周知,一只老虎是决不敢闯入闹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顾及情理、不深入调查,只凭三人说虎即肯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闹市还远的邯郸,您要是听见三个或更多不喜欢我的人说我的坏话,岂不是要断言我是坏人吗?临别之前,我向您说出这点疑虑,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轻信人言。”[3]

庞恭走后,一些平时对他心怀不满的人开始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时间一长,魏王果然听信了这些谗言。当庞恭从邯郸回魏国时,魏王再也不愿意召见他了。 故事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4]

道 理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归纳

1.古今异义 今邯郸去大梁(距离) 2.一词多义 (1)1.质【于】邯郸(到) (2)

2.远【于】市(比) (2)1.【质】于邯(名词,作人质) 2.太子罢【质】(名词,指作人质这件事)

4相关连接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1.

2.

3.

4.

5. 假道:借路。 虞(yú):周代国名,在今山西平陆县一带。 虢(ɡuó):周代国名,在今山西平陆县境内。 宫之奇:虞的大夫(古官名)。 谏:旧称规劝君主、尊长,使改正错误。

翻译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上书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晋国的野心 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 嘴唇牙齿就会受冻。?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

出处:《唇亡齿寒》选自《春秋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3假道伐虢 [6]

原文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①。困,有言不信②。

注释

①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假,借。

意为:处在我与敌两个大国之中的小国,敌方若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我则要借机去援救,造成一种有利的军事态势。

②困,有言不信:语出《易经.困》卦。困,卦名。本纷为异卦相叠(坎下兑上),上卦为兑为泽,为阴;下卦为坎为水,为阳。卦象表明,本该容纳于泽中的水,离开泽而向下渗透,以致泽无水而受困,水离开泽流散无归也自困,故卦名为“困”。“困”,困乏。卦辞:“困,有言不信。”

意为,处在困乏境地,难道不相信这些吗?此计运用此卦理,是说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国,面临着受人胁迫的境地时,我若说援救他,他在困顿中会不相信吗?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塑,假道于虞以灭虢。”

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态,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取得它的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护”为名,迅速进军,控制其局势,使其丧失自主权。再乘机突然袭击,就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

4成语辨析

辨析

【正音】亡:读作“wáng”。

【辨形】齿:不能写作“尺”。

【辨析】“唇齿相依”和“唇亡齿寒”都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但“唇齿相依”强调相互依存;“唇亡齿寒”强调利害与共;一方遭难,另一方也难免。同时“唇齿相依”除了指国与国、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还能指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

【习题】① “唇亡齿寒”中的“唇”指 虢国 ;“齿”指 虞国 。

②“宫之奇以其族行”的原因是:虢亡,虞必从之。(用原文语句回答)成语故事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先后吞灭了很多弱小的诸侯国。晋国的国土面积和军事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此时,晋献公已把目光盯在了虞、虢二国上,以便扫除

篇二: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chún wáng chǐ hán]

唇亡齿寒,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语本《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 。 宫之奇 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 荆楚,孟昶有唇亡齿寒之惧。”

作品名称:唇亡齿寒;创作年代:春秋;读 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出 处:《左传·僖公五年》

1、成语资料编辑

【释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近义词】荣辱与共、唇齿相依、息息相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死相依、互相关注、辅车相依、巢毁卵破、巢倾卵破

【反义词】隔岸观火、素昧平生、水火不容、同床异梦

【押韵词】零碎不全、百举百全、吃水忘源、金玉之言

【谜语】口无遮挡

【歇后语】豁牙子过冬

【出自】:春秋时流行的一句谚语。见于《左传》、《墨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典故】:《左传·僖公五年》中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唇亡则齿寒, 但虞君未 听劝告最终也为晋所灭。

【成语大意】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辅,颊骨也;车牙床也;颊骨在外,牙床在内,不可一日离也,故曰相依。唇,口缘也;齿,当

唇之牙也;唇在外,齿在内,唇亡则齿自寒。(《宫之奇谏假道》)[5]

2、出处编辑 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幅乎?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髫,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繁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从,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于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选自《左传》)

注释:

晋侯:指晋献公;假道:借路;虞(yú):周代国名,在今山西平陆县一带;虢(ɡuó):周代国名,又名北虢在今山西平陆县境内;宫之奇:虞国的大夫(古官名);谏:旧称规劝君主、尊长,使改正错误;表:外面,这里指屏障;启:启发,这里指启发晋国的贪心;寇不可翫(wan第二声):对外来的敌人不能放松警惕。寇,指外敌。翫,习惯而不留心,放松警惕;一之谓甚,其可再乎:一次已经算是过分了,还可以来第二次吗?其,助词,表反诘语气(反诘是反问的意思,但又不同于反问,它有追问、责问的意味。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再,第二次;辅车相依:面颊

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辅,面颊。车,牙床骨;其虞虢之谓也: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之间的关系啊;

翻译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出处

《唇亡齿寒》选自《春秋左传·宫之奇谏假道》[6]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左传》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都有出色的叙述。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正因为如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代注释《左传》的著作颇多,西晋大学者杜预撰《春秋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为一编。唐孔颖达遵循杜预注而为疏,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注释之作。清洪亮吉撰《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撰《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今人杨伯峻撰《春秋左传注》,都是比较重要的注本。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首先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自刘向、裴骃、刘歆、桓谭、班固皆以《左传》出于左丘明。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亦称:“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3、假道伐虢编辑

原文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①。困,有言不信②。 注释

①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假,借。

意为:处在我与敌两个大国之中的小国,敌方若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我则要借机去援救,造成一种有利的军事态势。

②困,有言不信:语出《易经.困》卦。困,卦名。本纷为异卦相叠(坎下兑上),上卦为兑为泽,为阴;下卦为坎为水,为阳。卦象表明,本该容纳于泽中的水,离开泽而向下渗透,以致泽无水而受困,水离开泽流散无归也自困,故卦名为“困”。“困”,困乏。卦辞:“困,有言不信。”

意为,处在困乏境地,难道不相信这些吗?此计运用此卦理,是说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国,面临着受人胁迫的境地时,我若说援救他,他在困顿中会不相信吗?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塑,假道于虞以灭虢。”

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态,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取得它的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护”为名,迅速进军,控制其局势,使其丧失自主权。再乘机突然袭击,就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

4、成语辨析编辑

辨析

【正音】亡:读作“wáng”。

【辨形】齿:不能写作“尺”。

【辨析】“唇齿相依”和“唇亡齿寒”都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但“唇齿相依”强调相互依存;“唇亡齿寒”强调利害与共;一方遭难,另一方也难免。同时“唇齿相依”除了指国与国、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还能指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

【习题】① “唇亡齿寒”中的“唇”指 虢国 ;“齿”指 虞国 。 ②“宫之奇以其族行”的原因是:虢亡,虞必从之。(用原文语句回答) 示例

◎这两家公司有着多种业务关系,正所谓是唇亡齿寒。

◎人们常用“唇齿相依”比喻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密切联系,用“唇亡齿寒”形容朝鲜半岛对中国的影响与作用。

◎《兴唐传·虹霓关》中说到瓦岗军南伐五关,兵临虎牢关下,总兵辛文礼的军师向他建议:“将军,你必须亲身到虎牢关助阵,以防‘唇亡齿寒’”。

◎我们两厂关系密切,唇亡齿寒,我们哪能不帮你们渡过难关?

[3] 此词语已被编入2014年中考说明中 5、成语故事编辑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先后吞灭了很多弱小的诸侯国。晋国的国土面积和军事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此时,晋献公已把目光盯在了虞、虢二国上,以便扫除障碍,向中原地区发展。

晋献公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臣荀息替晋献公拟定了一条绝好的计策。他建议用良马玉璧向虞公送重礼,行贿借道,去讨伐虢国,破坏虞、虢的联盟,然后各个击破。对于这一计策,晋献公开始有点犹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2]

虽然晋献公对荀息的计策十分赞同,但对赠送良马、玉璧这些稀世之宝却有些割舍不下,并担心虞公收了重礼还不肯借道。荀息笑道:

篇三: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

上帝耗费六天时间才创造出了自然,而人类的创造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这或许就是力量悬殊的根源。

古往今来人类总是口口声声:人定胜天。举个例子来看,就说那年大禹治水。当年的黄河长年洪涝灾害严重,掌权人起用多人治水,皆无功而返,这般重任只有落在禹的身上,但是,唯有大禹能将水魔降伏,这是为何?只因大禹深知自然规律,水势是不可阻挡的,只能疏通河道,以至分流、减小水势,治平水患。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祖先们也是不提倡与自然相敌对的,毕竟,上至孔孟,下到如今,中华民族都主张以和为贵,这其中就包含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思,更何况先前的大禹了。

和的思想可能正在深入人心,可是,总有一些人想从自然那里挖取更多的好处,就像缠着母亲还要吃糖的孩童,淡淡的甜味并不能填补心中贪欲的黑洞,但是,即使作为母亲也有感到不耐烦,甚至生气的时候,随之而来的也许就是爆炸和掩埋。

从力学的角度上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对另一物体施加多少力,另一物体就会回复等值的力给你效果也许大同小异,就像人类正在不断的、大规模的释放温室气体,而自然也在气体的笼罩下哭泣,如果有人庆幸说灾难还未到来,他未曾知道,那只是一场还在晚点的暴风雨。不过,在这其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国际交易制度更让人深感肮脏,自己犯下的错却卖给别人替自己承担,做一个未来的傀儡。某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力、金钱、武器去之地不公平的游戏规则,自己却游离在规则外,肆意的游戏,从不按规则出牌,这都是会受到自然惩罚的。

按照中国式的说法,名山大川、春花秋月是归属自然的私人财产,而自然却将其共有,正是因为他的慷慨才能成就了王维、孟浩然等这样的山水诗人,成全我们看到了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看到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看到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幕幕可遇不可求的美景。

从幼童能记事的时候,无论是师长,还是守则,都在时时告诫我们要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曾经还宣扬自然就像我们的母亲,但是,现在自然只是部分人获利的工具。如果这不怪罪在伊甸园里那条蛇的身上,难道怪在苹果长得太美了吗?美丽的东西在部分人看来皆是利益,某些人无法得到它,就会唆使其他人去掠夺,而这种方式是会带来伤害的。或许只是建一条小路,供给人们去欣赏自然的魅力,那并不伤害什么。可如果小道是用来作为贩卖资源的介质,如果小道变成了运输匪利的便道,如果小道成为了侵略自然的跳板,那么,伤害将会是致命的。

上帝是公平的,他赐予我们的力量即使不及自然,但是我们却拥有上帝额外加赐的智慧,好钢用在刀刃上,智慧就是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正如《人与自然》节目所说:我们要做好优势互补,与自然和谐共处!

篇四:青少年一定要读的成语故事_唇亡齿寒

春秋时,晋国要想灭掉它近邻的两个小国虢和虞。计划先打虢国,但虞国是伐虢的必经之地。晋国大夫荀息向晋献公建议:“我们用屈地出产的名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送给虞国,让他们借路,我想虞公会同意让我军通过的。”晋献公舍不得名马和美玉,因为这是晋国的两件宝物。荀息笑道:“宝贝送给虞公,只是暂时的,就等于放在自己家中一样。”晋献公明白了荀息的计策,就派他带上宝物去虞国借道。

虞国大夫宫之奇知道后,力劝虞公不可借路给晋国。他说:“虢和虞两国紧紧相邻,如同面颊和牙床一样,一表一里,互相依存,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便会受寒。如果虢国灭亡,我们虞国也会紧跟着亡国。”但目光短浅的虞公贪恋宝物,同意晋国借路,而且出兵帮助攻打虢国。宫之奇料到国家将亡,就带着家人逃到曹国去了。

果然不出宫之奇所料,晋军灭了虢国后,回来说暂住在虞国整顿人马。随后发动突然袭击,把虞国也灭了。虞公做了俘虏,屈地产的名马和垂棘出的美玉,仍然回到了晋国的手中。荀息很得意地向晋献公说:“您看,玉璧还是原来的玉璧,只不过马儿的牙齿增加了一点罢了(马的牙齿是随年龄增加的,一年增一个,所以数数马的牙齿,就知道它的年龄)。”从善如流郑国是春秋时的小国。它为了防御楚国,和晋国签订了盟约。结盟的第二年,楚国即发兵进犯郑国。晋军有约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与楚军相遇,楚军不战而退。晋将赵同等人主张乘机攻占楚国的蔡地。他们催请栾书元帅下令行动,但“中军佐”知庄子不让栾书元帅发兵,说:“楚军已撤,郑国转危为安,我们就不该进攻楚国。”栾书元帅觉得有理,毅然命令大军撤回晋国。

对此,《左传》称赞栾书的举动是“从善如流宜哉”!

“从善如流”指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水向下那样迅速、自然。

篇五:成语解释

如释重负【解释】: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近义词】:轻装上阵

【反义词】:如牛负重

集思广益【解释】:集:集中;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近义词】:群策群力、广开言路

【反义词】:一意孤行、独断专行

沧海一粟【解释】: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近义词】:九牛一毛、太仓一粟、微不足道

【反义词】:恒河沙数

车水马龙【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近义词】:门庭若市、络绎不绝

【反义词】:门可罗雀、门庭冷落

车载斗量【解释】: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近义词】:不可胜数、不计其数

【反义词】:凤毛麟角、寥若晨星、屈指可数

万籁俱寂【解释】: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近义词】:万籁无声、鸦雀无声

【反义词】:人声鼎沸、沸沸扬扬

孑然一身【解释】:孑:单独。孤孤单单一个人。

【近义词】:孤苦伶仃

【反义词】:成群结队 穷奢极侈【解释】:穷:极;奢、侈:奢侈。极端奢侈,尽量享受。形容挥霍浪费,极度腐化。

饮水思源【解释】: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匪夷所思【解释】: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近义词】:异想天开、胡思乱想

破釜沉舟【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近义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

【反义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泰然自若【解释】: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近义词】:安之若素、若无其事 【反义词】:忐忑不安、心惊肉跳

唇亡齿寒【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近义词】: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反义词】:隔岸观火、素昧平生 同仇敌忾【解释】: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顾名思义【解释】:顾:看;义:意义,含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近义词】:望文生义

茅塞顿开【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近义词】:恍然大悟

【反义词】:冥顽不灵

大智若愚【解释】:某些才智出众的人不露锋芒,看来好象愚笨。

【近义词】:大巧若拙、虚怀若谷、不露锋芒、深藏若谷

【反义词】:锋芒毕露、不可一世、愚不可及

八面玲珑【解释】:玲珑:精巧细致,指人灵活、敏捷。本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近义词】:八面见光、见风使舵

【反义词】:刚直不阿、心口如一

百废俱兴【解释】:俱:全,都。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近义词】:万象更新、蒸蒸日上、百废俱举

【反义词】:百废不举、每况愈下

百感交集【解释】: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近义词】:悲喜交集、感慨万端

【反义词】:无动于衷、铁石心肠

斑驳陆离【解释】: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

【近义词】:五彩缤纷、五光十色、光怪陆离

大言不惭【解释】: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近义词】:大吹大擂、自卖自夸、出言不逊

【反义词】:不露锋芒、自惭形秽、妄自菲薄

妄自菲薄【解释】: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近义词】:自惭形秽、自轻自贱 【反义词】:目中无人、目空一切

等闲视之【解释】: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 【近义词】:满不在乎、淡然置之 【反义词】:非同小可、刮目相看、小题大作、郑重其事

郑重其事【解释】: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近义词】:一丝不苟、一板一眼 【反义词】:掉以轻心、视若等闲、敷衍了事

门庭若市【解释】:庭:院子;若:象;市:集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近义词】:车水马龙

【反义词】:门可罗雀、门庭冷落

门可罗雀【解释】:罗:张网捕捉。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近义词】:门庭冷落

【反义词】:门庭若市 人琴俱亡【解释】: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近义词】:人琴俱逝、睹物思人、人琴两亡 人弃我取【解释】: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深藏若虚【解释】:虚:无。把宝贵的东西藏起来,好象没有这东西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但不爱在人前卖弄。

深谋远虑【解释】: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近义词】:深思熟虑、老谋深算

【反义词】:少不更事、掉以轻心

声泪俱下【解释】: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

【近义词】:痛哭流涕

【反义词】:笑容可掬、兴高采烈

声色俱厉【解释】: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近义词】:疾言厉色、正言厉色

【反义词】:和颜悦色

受宠若惊【解释】:宠:宠爱。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近义词】:大喜过望 【反义词】:麻木不仁

守口如瓶【解释】:守口:紧闭着嘴不讲话。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近义词】:讳莫如深、秘而不宣

【反义词】:信口开河、口若悬河

束手无策【解释】: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近义词】:无能为力、一筹莫展

【反义词】: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左右逢源【解释】: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唇亡齿寒的意思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解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近义词】: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望穿秋水【解释】: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近义词】:望眼欲穿

望尘莫及【解释】: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近义词】:不可企及、瞠乎其后

【反义词】:后来居上

聊胜于无【解释】:聊:略微。比没有要好一点。

【近义词】:微乎其微、屈指可数

【反义词】:不胜枚举、不计其数

前车之鉴【解释】: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近义词】:前车可鉴、殷鉴不远

【反义词】:重蹈覆辙

牵一发而动全身【解释】: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删繁就简【解释】:删:除去;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

【近义词】: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反义词】:拖泥带水、连篇累牍

老骥伏枥【解释】: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近义词】:老当益壮、壮志凌云

【反义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

老态龙钟【解释】: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近义词】:老气横秋

【反义词】:返老还童、老当益壮、生气勃勃

令人发指【解释】: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极为愤怒。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近义词】:怒气冲冲、怒不可遏、怒形于色

【反义词】:喜形于色、兴高采烈、欢欣鼓舞

趋炎附势【解释】:趋:奔走;炎:热,比喻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曲高和寡【解释】: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步步为营【解释】: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近义词】:稳扎稳打、谨言慎行、小心谨慎

【反义词】:轻举妄动

轻举妄动【解释】:轻:轻率;妄:任意。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

【近义词】:草率行事、随心所欲

【反义词】:谨言慎行、谨小慎微

大势所趋【解释】:大势:指整个局势。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近义词】:势在必行、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刻画无盐【解释】:无盐:传说中的古代丑女。精细地描摹丑女无盐。比喻以丑比美,引喻比拟得不恰当。

不落窠臼【解释】:窠:鸟巢;臼:舂米的石器。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近义词】:别具一格、别开生面、别具匠心、不落俗套

【反义词】:依样葫芦、千篇一律、如法炮制

如法炮制【解释】:炮制:用烘、炒等针药材制成中药。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近义词】:依样葫芦

【反义词】:独树一帜、别出心裁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