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肖邦谐谑曲第一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14:33 作文素材
肖邦谐谑曲第一首作文素材

篇一:肖邦《升c小调谐谑曲》的音乐分析

肖邦《升c小调谐谑曲》的音乐分析

作者:赛欢欢

来源:《大观》2014年第06期

摘 要:谐谑曲作为一种音乐体裁最早出现于16世纪,虽然西方许多音乐家都曾运用这一体裁写作,肖邦是唯一一个将其作为一种完整、独立的体裁形式而得到重视和运用的。本文以肖邦《升c小调谐谑曲》为分析对象,试图发现谐谑曲这一体裁在肖邦笔下是如何得到发展与变化的。

关键词:谐谑曲;肖邦;奏鸣曲式

一、关于谐谑曲

“谐谑”一词的意思是:滑稽而略带嬉弄。在音乐中,谐谑曲(也称诙谐曲)scherzo指的是一种三拍子的、快速、活泼、情绪热烈的体裁形式。谐谑曲最早出现于16、17世纪的意大利,主要是用来形容当时重要的世俗音乐——牧歌。既然是与世俗音乐有关,就不难想象它所具有的热情、活泼、明快的性格以及略带民间舞曲性质的特点。海顿对这种体裁的推广和运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他的作品中已经用谐谑曲代替小步舞曲(包括钢琴奏鸣曲、四重奏、交响乐等),作为一个独立的乐章来使用。贝多芬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使这一体裁成为套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继承发展了海顿对谐谑曲的改造,大胆、大量的运用了这一体裁。除了奏鸣曲和室内乐作品外,他还将谐谑曲引入到交响曲中,使谐谑曲成为交响曲第三乐章的典型形式。这种经过发展了的形式,要比小步舞曲速度快,节奏上更加活泼,并且常常采用独特的音调、不常见的节奏性、出其不意的转调和强弱对比、突如其来的反复前面的主题或引进新的主题、突如其来的结束一个段落或结束全曲等手法,造成一种幽默和风趣的效果。

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谐谑曲逐渐从大型的套曲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单乐章的音乐体裁。在内容上,体现的不再仅是狂笑、作谑与讽刺,更多表现出的是他心中各类精神的激烈对比和深刻复杂的矛盾冲突。作品以远远超出传统谐谑曲的诙谐幽默,具有了更加复杂的思想内涵和音乐形象的幻想性、戏剧性的发展脉络。在形式上:1篇幅。贝多芬的谐谑曲只是套曲中的一个乐章,通常比较短小。如钢琴奏鸣曲第二首的scherzo部分,产度为112小节;第三首有118小节;最长的第十首也只有254小节。而肖邦谐谑曲中最短的第一首也有625小节,庞大的篇幅就为丰富的思想内涵提供了坚实的载体。2曲式。贝多芬的谐谑曲多采用复三部曲式或者回旋曲式,通常只对呈示部分的主题进行简单的发展,接下来的第三部分基本上了第一部分的再现。肖邦的谐谑曲多采用奏鸣曲式,但是其第三部分的结构却有很到变化。整体构思大致是:在主题陈述之后,立刻展开丰富的变化,使呈示部具有展开的特称,从而成为整个乐曲的重要部分;中部通常采用插部写法;结束部通常是变化性质的再现,并有一定的展开。肖邦对奏鸣曲式的运用不拘一格、灵活自由,这样安排谐谑曲的结构对乐曲的情绪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二、关于《升c小调谐谑曲》

这首谐谑曲音乐形象在肖邦的作品中是少见的,有一种无畏的英雄气概。曲式结构如下: 引子 1—24小节 升c小调

呈示部 25—319小节

主部主题 25—155小节 升c小调

副部主题 156—319小节 降D大调

插部320—366小节 升c小调—降D大调

再现部 367—649小节

主部再现 367—447小节 升c小调

副部再现 448—649小节 E大调

音乐分析如下:

(一) 奏鸣曲式的运用

在这首谐谑曲中奏鸣曲式几乎被运用的面目全非,与传统的奏鸣曲式相比,主要表现在一下几部分:

① 呈示部。传统的呈示部,包括主部、连接部、副部三部分。主部通常包含一个主题,以动力性的性格多见;副部以抒情性、歌唱性的音乐多见;连接部多是主部主题的发展。整个呈示部的篇幅略大于或与展开部和再现部相当。在这部作品中,呈示部的篇幅是最大的,足有三百多个小节,将近全曲的一半,内容多是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发展,没有连接部。结构如下:

主部

主要主题的陈述 25—56小节

主要主题的发展 57—105小节

主要主题的再现 106—155小节

副部

同一主题变化重复 156—319小节

变化重复主要体现在调性的对比,降D大调—降G大调—降A大调—降b小调。主部本身就是一个三段式的结构,主要主题陈述之后没有引进新内容,只是简单发展了以后就再现。之后,直接进入副部,副部的发展构成了全曲的主要部分。

② 插部。主要是指320—366小节,这一部分没有新的内容,是副部歌唱性旋律的重复,依靠节奏的变化,向主部主题靠拢,然后主部主题的再现。这部分的过渡性是它的主要作用和特点,而(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肖邦谐谑曲第一首)且篇幅十分短小。因此,也有许多人认为,这首曲子是一个没有中间展开部分的奏鸣曲式。

③再现部。这部分与呈示部的布局安排有些相似,先是再现了呈示部的前两部分,接着进入副部,然后融合发展主部与副部,结束全曲。这次在再现部的融合发展比前几部分主、副部的任何发展产生的变化都要大,动力十足的性格是乐曲在激昂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二)主题的发展运用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是全曲发展的基础,以后各个段落的音乐都是在这个主题之上变化产生的。首先,分析一下这个主题,它还具有一下三个特征:①两个具有警示作用的长音,如同号角一般。②快速的,近于音阶式(一个八度)的快速下行,具有进攻式的气魄,这串音符中最具特点的是一个类似于附点的节奏,这一节奏型从一开始就成为这部作品的亮点之一,而且始终贯穿全曲,使整部作品更具凝聚力。③ 二度关系的旋律音交替重复构成旋律。接下来音乐的发展都或多或少的运用了这一旋律的某些特征。第一,主部陈述之后的发展部分,上方旋律运用了上述3的旋律构成,低音部和中音部运用了上述2的旋律构成,各自一次模进。第二,副部歌唱式旋律多是音阶式的,运用了与上述2相类似的附点节奏。

由此可见,主题材料虽然简单可是内容却很丰富,之后音乐的发展或运用了旋律中相似的音程关系或运用了相似的节奏型,从而使音乐的联系更紧密,更具凝聚力,整体感更强。在运用奏鸣曲式的时候,不被曲式的庞大结构所迫,反而更加统一,为音乐的发展留有了更大的余地。

(三)调性关系的变化

这部作品的呈示部用的是一般奏鸣曲式的再现部的调性关系,而再现部用的却是一般奏鸣曲式呈示部的调性关系。即:

呈示部 再现部

主部主题 升c小调 主部再现 升c小调

副部主题 降D大调 副部再现 E大调

降D大调与升c小调互为等音调。这种跃出古典范围的情况在肖邦的作品中甚是罕见,虽为一种倒置的关系,可是却是音乐的很大一部分处于统一之中,只是在后面强烈的对比才出现,使音乐显示出更狂热、紧张、戏剧性的气氛,在这种气氛的笼罩下一气呵成,直至结束。但由于主、副部的形象差距甚远,音乐的对比还是比较明显的,从而就弥补了调性相近所造成的乏味感。

【参考文献】

[1]A·索洛甫砚夫·肖郑的创作(中译本)[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冯智全.肖邦大型作品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3]李斯特.李斯特论肖邦[M].张泽民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篇二:肖邦《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的曲式分析

肖邦《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的曲式分析 作者:吴雅昊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19期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肖邦的《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的各个部分的旋律、节拍、和声、节奏、伴奏织体、调性分析、速度、力度、表情符号等进行有目的、有选择性的研究,旨在对演奏者对此作品的理解带来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 谐谑曲 和声曲式 调性分析 力度 速度;

1肖邦简介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音乐家、作曲家。他的创作几乎为钢琴作品。在音乐历史上,像肖邦这样将一生全部献给钢琴创作的音乐家,是前所未有的。但是肖邦的贡献却远远超出钢琴音乐作品的本身范围。他的作品继承了十八、十九世纪古典音乐的风格,丰富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为19世纪下半叶的音乐创作开辟了新道路。肖邦对音乐作品的体裁大胆革新,创作出了大批具有鲜明特点的钢琴作品,如:叙事曲、前奏曲、谐谑曲等。 肖邦一生创作了四首谐谑曲,在其四首谐谑曲中,第二降b小调谐谑曲op.31,是一首具有鲜明叙事性特征的史诗性作品,也是四首谐谑曲中最为著名,被世人经常演奏的名曲之一。 2 曲式分析

呈示部中,第1小节至48小节,主调为降b小调,3/4拍,Presto急板。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出现的。由降b小调主三和弦分解构成,采用三连音,以Sotto voce(轻声地、弱生地)来表现内心的不安和疑问。然后用ff的力度,以稳定的七和弦给予响亮威严的回答,表现了肖邦坚定的信心和勇气。紧接着的连接部,第49小节至64小节,调性是降D大调。以琶音的形式,ff-p的力度从小字四组的f跨越两个八度一泻千里进行到了小字一组的ba,接着重复一次。在64小节左右半音阶下行引出了副部。

在主部矛盾冲突下,突显出副部更加柔美、宽广,犹如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左手的伴奏织体为分解和弦,仿佛平静大海上的滔滔波浪,衬托出愉快地情绪。

随着右手旋律的不断增厚,乐曲的情绪逐渐激动高涨。然后进入到了呈示部结束部分(118小节—132小节),共15小节。旋律以琶音为主,作上行的大跳,左右手交替。强调降d大调的主和弦和属和弦的交替,作正格终止,呈示部分结束。

接着呈示部又重复一次,但稍作变化,如148小节以附点四分音符改为五连音;172小节改为四连音;179小节增加了低音部分的颤音,使得很长的重复并不枯燥。

乐曲往下发展到了插部,插部主要有三个音乐形象,c、d、e、c部从265小节至309小节在A大调上进行。在表情上以sostenuto(轻声地、绵延舒展地),力度上为sotto voce(轻声地)下演奏出。从227小节至284小节调性练到#f小调上,旋律表现出舞蹈的性质,部分装饰音起烘托的作用。

从285小节至305小节则为上一句的重复,形式上稍有变化。并且结束音落在#c小调的属和弦上,为下面的旋律做好了铺垫。

d部(310小节至316小节),婉转动听、旋律流畅,仿佛是一首四重唱,带有舞曲的风格。d部结束在333小节#c小调的导七和弦上,直接进入欢快、流畅的e部。

e部分第334小节至365小节,调性为E大调。音乐情绪为愉快的,闪闪发光的银铃般的华彩音型。该部采用琶音上、下行的方式作大幅度的跑动。左右的伴奏织体则类似于圆舞曲的伴奏音型。

从第336小节往后进行了一次反复,但是演奏的力度发生了变化,前面开始为sotto voce(很弱)到第366小节开始的f(强),一直到467小节。插部结束,引来了后面的展开部。 展开部,肖邦从第468小节开始直接展开的e部分,是主部主题和连接部为基础充分展开。演奏力度为:sempre f。这一部分是e部分的延伸,右手上下起伏的幅度加大了,感情的紧张度不断加强。在第476小节至第483小节和声调性为:从#f小调的属七和弦开始,转调结束在了#C大调的主和弦上。

接着,第484小节到491小节G大调的属七和弦经过a小调的二级七和弦在g小调上结束。音乐表现力比较紧迫,力度一直为强。

从第492小节至第516小节开始,是展开的d部,此处标明:agitato(激动地、不宁、惊惶地)调性为g小调。旋律不断地摸进,左手的伴奏织体也进行比较大的跳动,演奏出惊人的气势。

第517小节至第543小节则是展开部的连接部分。刚开始调性为E大调。在第524小节至535小节中,E大调突转到了#f小调,然后又转入到了#g小调。最后转入降b小调之后过度到了下一部分。

上段旋律为d部(第544小节至589小节),调性回到了降b小调。这个乐段特别辉煌,从一开始就用主和弦多次重复,调性得到了巩固。最后停落在属和弦上。力度表现记号为:sempre con fuoco(热情地)—dimin(渐弱地)—calando(渐安地)—smorzando(消失地、渐弱地)。预示着展开部的结束。

再现部,变化反复了呈示部的主部a和副部b。肖邦在再现部的旋律上稍作了变化。从第716小节至结束是本曲的结尾,此段激情、奔放,这首狂风暴雨般的尾声,是肖邦大型作品中所特有的悲壮激昂的形象之一。

上述分析了此曲的曲式和声结构,类似于奏鸣曲式结构,但又不完全符合古典创作的奏鸣曲体裁。由此可以看出肖邦别出心裁,大胆尝试革新,并取得成功。他的这首作品明朗热情,具有一定的幻想性与戏剧性,并没有悲剧性的突出。在同一作品中音乐变现出不同的情绪,对其后音乐创作中打破旧的曲式结构,发展新的特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 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冯智全.肖邦大型作品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4] 印亭蓉.肖邦《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的学习与探索[J].大舞台,2009(3).

篇三: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

浅谈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

摘 要: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波兰杰出的音乐家,在浪漫主义音乐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各时代的音乐家、作曲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都集中与钢琴音乐创作上的大师。他将他所有的才华与精力都奉献在了键盘上,并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完全形成了他所显现出的风格。他一生的每一步作品都是为了完美地体现音乐抒发他诗人般的生活感受和激情,将思念、歌颂祖国的情感,追求艺术理想的愿望,倾诉在钢琴音乐之中。《降b小调谐谑曲》是肖邦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谐谑曲,无论是深刻丰富的音乐内涵,还是高超的写作技法,都堪称上乘之作。分析演奏这首作品,对于理解肖邦的音乐风格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谐谑曲 音乐内涵 情感表达 演奏技巧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他在19世纪欧洲音乐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肖邦不仅是这一世纪上半叶进步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代表,而且是后来欧洲各民族乐派的先驱。他创作的大量钢琴作品已成为波兰艺术民族个性和风格特征的标志。肖邦是一个民族音乐家,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他的爱国热情。在舒曼的文章中就有一句话:“??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有爱国的热情在,还有民族音乐因素在。还有就是我们在肖邦的音乐作品中不难发现他常常使用了对旋律各式各样的变奏。较多的使用变体发展,这也

是波兰民间音乐的一大特点。

一、作品概况

谐谑曲原意为“戏谑”,“玩笑”。这一体裁最早产生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它首先应用于世俗声乐作品,后来被广泛运用到器乐曲中。肖邦把谐谑曲发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他的谐谑曲具有宏大的构思和史诗般的气势。他的谐谑曲远远超出了传统谐谑曲的诙谐幽默,是具有复杂思想内容的、戏剧性发展脉络的、情绪上具有强烈对比的、内心情绪骚动、痛苦狂乱的呐喊、歌唱性的谐谑曲。

肖邦一生写了四首独立的钢琴谐谑曲,《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创作于1873年。这是肖邦四首谐谑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也是唯一具有谐谑性质的谐谑曲。它没有第一首的悲剧性冲突,而有一定的幻想性和戏剧性,也不乏抒情、歌唱性的优美段落,因此,成为经常被演奏、最受欢迎的一首。舒曼曾经称它是“一首有高度感染力的乐曲,它丝毫也不逊于拜伦勋爵的任何一篇诗歌。”

二、乐曲的曲式分析图示

三、对乐曲演奏技法的分析

1、呈示部

呈示部是由presto(急板)开始的。主部主题包含两个因素,一个是充满不安带有幽默感的音调。好象在提出问题;另一个是刚毅而果断的音调。好象在作出斩钉截铁的回答。演奏时,第一句的三连音必须弹整齐,尽管这里要求sotto voce(轻柔), 但在轻的同时,要弹得清楚、干净、不可含糊,右手可以比左手的声音强一点。

第二句要使音乐充满内在的豪气,触键时要注意手与键盘保持垂直的位置,很自然的加入重量。同时要注意突出和弦最上面的音,弹出充沛、畅通的ff力度,这个ff应是情绪变化产生的音响效果,不要只理解为力度变化。第四句是个扩充的句子,共有1 2小节,要一气呵成,直到把最后一 音降g从琴键里有力的弹奏出来为止。为使降g这个音的fz效果很好的突出来,从18小节至22小节的音乐可以演奏得有一点“ 赶” 。

副部主题之前的引子49~64小节是由两小节一组的琶音、音阶、半音阶组成,演奏这些上下行的短时值音符时,音要弹得清晰,音与音要连贯,解决这一问题,个人认为,应该增强每个手指的独立性,运用手指单独的力量去触键,而不需要用手腕的力量,带动手指的运动。右手的八分音符要弹得轻巧,左手接过去的和弦要有跃动感,渐强、渐弱要恰到好处。

副部主题的音乐形象与主部主题有明显的差异,这段在不断流泻的左手分解和弦上歌唱的旋律,是相当的舒展、优美而又洋溢着热情和欢乐。左手分解和弦在每小节的第一个音应弹得稍强些,以明确的低声部和声线条,支撑右手的旋律线条。左手的其他和弦音要弹奏得均匀。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多分手练习,而且一定要慢练。指头独立触键,不要用手腕一带而过。右手旋律音的接触面应稍大些,是声音在清晰地情况下表现的柔和。

2、插部

插部的第一主题,要求sotto voce(轻柔),但和声织体应弹得饱

满,音色在清晰的情况下尽量弹得柔和。这一主题整个的音乐形象是平稳柔和、富于思索的形象。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应当将手撑住,慢下键,慢起键。往往弹奏弱音的时候,更需要手的力度来控制。

插部的第二主题像是两个人的对话,右手弹奏的位于下方的声部像是一个人略带不安的疑问,而上方声部的旋律则像是另一个人在解答疑问。两个旋律有很鲜明的对比,互相补充。因此,下声部的音要弹得轻巧,上声部每小节第一个音要弹得稍长些。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先分声部练习,上方声部触键要到底,时值稍微拖长一点,下方声部需要手指独立弹奏,必须按照谱中的指法弹奏才能使上方声部更加连贯。

插部的第三主题,右手的琶音要弹得清晰、连贯,每一句中都不要有重音。左手是半分解和弦,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要弹得突出,使和声线条更为明确。

3、展开部

展开的插部第三主题,右手的琶音依然要弹得清晰连贯,每个音的时值和强弱都要很均匀,最好用手腕带动手指。琶音要如闪电一般,不拖泥带水,一气呵成,要尽量的避免大拇指的重音出现。如果不控制好大拇指的重音的话,会感觉到琶音好像一瘸一拐,缺少连贯性。左手的八度和弦成为旋律,因此要弹得坚定、饱满。犹如怒吼般的处理,好像是对现实的不满,对于压迫的反抗。这里左手的演奏处理需要的是八度手型撑开,手腕放松,每一个和弦都要弹

奏的清晰,坚定。

当激烈的第三插部主题过后,紧跟着展开了第二插部主题。此处表明agitato(不宁的、惊惶的、激动的)。这里也是对话式的音型,但是这里右手织体比先前增加了八度旋律,如果和之前的对话相比较的话,这里的对话就有如是矛盾更加激化后,两人的对话已经演变为争吵。演奏处理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上声部的突出,好像一个已经失去理智的人,在怒吼,在发泄,而中声部的对答,虽然相对上声部要弱,但是也要和先前的对话有所区别,这种区别就好像是,回答者好像也不耐烦了,像是一种带着情绪的对答。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右手上方声部的八度音,时值稍长,触键到底。

在一番激烈的争吵过后,引来了对呈示部中连接部的回忆。这里的感觉像是这位充满愤怒的人,在慷慨激昂的宣誓。最后,在筋疲力尽后消失殆尽。从而迎接之后的再现部。这里的短琶音,我们需要放慢速度练习手指的独立下键,以便在加速后保证每一个音的清晰。

4、再现部

再现部与呈示部反复时的内容基本相同,由于再现部没有重复,为避免头重脚轻的效果而进行了展开。调式也由降b小调转为a大调,引出了全曲的尾声。

5、尾声

由降b小调突然转向了a大调。这里的装饰音要像流星一般,迅速的划过天际,让人来不及反应,但又让人留有余味,值得思考。

篇四:试论肖邦《降b小调第二号谐谑曲①》的演奏

试论肖邦《降b小调第二号谐谑曲①》的演奏

【摘 要】分析曲式结构的不同及感情张力的类别不同,诙谐中穿插柔美,表面的炫技因素比之深刻内容的表达占有优势,曲目的性格最贴近曲名。

【关键词】肖邦;演奏;旋律;技术

肖邦是19世纪波兰民族音乐最杰出的浪漫派作曲家、钢琴家,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作品中尤以钢琴曲最多,被舒曼称之为“钢琴诗人”。对肖邦的作品进行赏析,关键就是要把握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由于受到波兰民间音乐的熏陶,使得肖邦在创作上,在作曲风格上独树一帜,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民族感情,拥有优美动听、情真意切的旋律,精致巧妙的和声织体,新颖别致的节奏,细致而富于色彩的钢琴语言及激动人心、强烈的个人主义情感体验。他使钢琴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肖邦《降b小调第二号谐谑曲》的创作背景与风格特征

肖邦一生都在音乐创作,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作品抒发了他内心真实的思想情感。1831年到1842年的12年间是肖邦创作的巴黎时期,由于肖邦对当时文化界的接触范围更广,触使了思想上的更加成熟。他把过去对抒情小品的偏爱转移到更富戏剧性、复杂的大型体裁上。肖邦的创作在这一时期产生了飞跃,最重要、最成熟的作品也在这一时期完成。作品中所体现的深刻民族内容、独特的艺术形式及熟练运用钢琴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音乐风格等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谐谑曲”(scherzo)最早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原意为戏谑、幽默。18世纪中叶,“谐谑曲通常用作奏鸣曲、交响曲中的一个乐章,代替小步舞曲。”因此早期的谐谑曲速度较快,音乐上较活泼,欢快。许多作曲家都采用这一体裁,而最早将谐谑曲作为体裁确立下来的则是“交响乐之父”——海顿。在之后贝多芬继承了这一形式,并将其进一步改革,使之成为钢琴套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中期以来,谐谑曲从奏鸣曲或交响曲的框架中独立出来,变得更具有活力,肖邦对其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谐谑曲体裁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使之发展成为最高峰。肖邦一生创作了四首谐谑曲,是他在巴黎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们跨越了肖邦创作的成熟时期。他所创作的“谐谑曲”继承了贝多芬的传统,同时又“远离了古典传统风格”。他运用多种创作手法使这首独立的单乐章作品音乐形象对比鲜明,结构庞大,富于展开,节奏灵活多变,音乐具有热烈、诙谐、歌唱和富于幻想等特点,充分表现了肖邦内心丰富而又矛盾的情感世界。谐谑曲这一器乐体裁在他的创作上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高度。肖邦保留了谐谑曲三拍子的节拍,鲜明的节奏和很快的速度,使得音乐飞奔急驰。肖邦将浪漫主义风格完全的融入其中,情感变换丰富。“他的谐谑曲没有调皮感,都是十分严肃、精力充沛、情感激越的作品”,其中《降b小调第二号诙谐曲》不仅是肖邦四首诙谐曲中最富有诗意,也是最著名的一首,它也可称得上是世界钢琴中的瑰宝。

二、肖邦《降b小调第二号谐谑曲》作品分析

《降b小调第二号谐谑曲》出版于1837年12月,献给弗斯登斯坦公爵夫人。是一首热情奔放、富于浪漫气息的音诗,具有戏剧性的形象,没有悲剧的冲突。这首作品中炫技的自发力产生于展示力量和手指灵活的需要。曲式结构的骨架是奏鸣曲式。曲调上大小调交替,由降b小调开始结束在降D大调上。速度的自由和大胆和声的运用都体现了肖邦的风格特征。全曲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和尾声四个部分组成。

呈示部第一主题由急板半音量的柔声开始,用音色上的对比给人以内心不安的音调,仿佛是在质问。演奏时开头几小节声音很弱,三连音敏捷而又不安地向上扬起,像在提出问题期待着回答,沉默片刻后,突然迸发出坚毅的回答,有如对不安问题的藐视,形象的突出了两个主要因素。乐曲开头的三连音要弹奏细腻、均匀、快速、清晰。全曲的脉动单位是两个小节,弹奏时必须保证演奏的流畅和大量休止符节奏的准确性。它是一组相互冲突的线索集合体,各线索都具有显著的个性,面目清晰。“诙谐”二字在作品的第一句②得到了真正的体现。主题以Sotto voco③的力度来表现,手指要贴键弹奏。“手架子”要牢固,指尖关节紧张,把手臂的重量从一个手指滚向另一手指,依靠手腕带动掌关节的动作来完成。手指触键要深,但声音不要粗糙,要饱满有力。有位钢琴演奏家曾说过:“指尖关节的硬度要训练的就像矿山上抓矿石的钢爪一样。”只有通过这样的弹奏才可以最好的表现这首谐谑曲的主题精神。句与句之间都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它具有玛祖卡舞曲的节奏特点,用Rubato④节奏来演奏。肖邦的Rubato并不是简单的突快、突慢,而是一种节奏间的张力、乐句间的张力和音乐之间的张力,这种充满张力的节奏感可以充分体现肖邦这位浪漫派音乐家内心的丰富世界。在演奏Rubato时应注意:1.左手要弹得非常稳定,好似整个乐队的指挥,从头到尾都要打拍子。2.右手则要弹得自如,要把乐意从左手稳定的节奏中释放出来。Rubato节奏必须在总体节奏稳定的前提下运用。第一主题有三个线索:第一线索弹出很强的和弦闪光;第二线索要做到经过句的精确弹奏;第三线索要稳重的推进力度线条。明确的内容可以让演奏者在演绎时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乐谱的表层。通过右手自如灵巧,左手半音阶的下行的演奏,乐曲进入了抒情、柔美的第二主题。

第二主题(65-132小节)宛如优美、抒情、舒缓、无拘无束倾流出来的歌曲,旋律宽广,节奏平稳。句与句之间的绵延仿佛唤起了演奏者的想象,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幻想。演奏者只有扩大自身钢琴技巧的运用和丰富的表现手段,才能更好的体现本首作品的旋律之优美。第二主题拥有大量“轻薄”的旋律织体,有时仅为单音旋律,但是由于肖邦本人具有丰富的旋律发展思维,便使这一主题和此后所展开的旋律变得简单、优美和可爱。用艾勒特的话说:“这首谐谑曲必定是作于幸福的时刻。”这一主题具有很强的歌唱性,而体现这一歌唱性的唯一弹奏方法则是连奏。演奏时要特别注意好旋律与伴奏之间的关系,要突出旋律的流畅,线条的歌唱性。在演奏时就要求把手臂的重量通过手腕、指尖“推”向键底,要感觉到指尖是“钻”向琴键底部。弹奏时演奏者要处于一种积极放松的状态,把手指视为手臂的自然延伸,手指间力量的不断转移是弹奏的关键,仿佛可以感觉到手指的歌唱。为了能达到声音的更加连贯,音色的更加丰满和优美,在演奏时应适当把手指指尖放平一些,使触键面增大。从演奏来看,连奏法熟练运用的同时,手腕的横向运动、指肚的贴键弹奏、对音量精确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主题在踏板的运用方面不可以踩得太深,以二分之一为宜。节奏上的伸缩可以很好的表达浪漫的情感。整个呈示部由降b小调开始,重复后结束在降D大调上。

展开部被作曲家赋予了更加动人的内容,它由三个主题组成。第一主题柔美婉转,优美的旋律使得演奏者在演奏时要特别注意旋律歌唱性的表达。第二主题采用复调的写法,四个声部交替演奏,在注意各声部线条清晰演奏的同时要特别突出右手的两个声部。第三主题旋转的节奏感给人以舞蹈的感觉,演奏时注意双手情绪上的配合。随着展开部三个主题的不断展开本首谐谑曲的高潮即展开部的最高点随之出现,“不安”、“纠缠”,以一种疯狂的热情爆发了,通过不断猛烈地

重复所熟悉乐句的几个音开始了整个作品的高潮部分。在第二主题和展开部出现了两次长时间的快速跑动乐句。从演奏方法来讲,应运用非连音的弹奏方法来演奏。在演奏时,手指只需触键到琴键一半,但要注意声音不要发“飘”即发音的不充分,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注意手指跑动的同时还要用耳朵很好的去聆听每个音所奏出的声音。练习时要注意掌关节的积极主动,指尖的牢固性,手的架子不要松懈,而手臂的自然放松则是保证手指可以长时间跑动的关键。因为快速跑动时出现了黑键上的频繁换指,就要求要做到手腕和肘关节的默契配合。在注意手指快速跑动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乐句的歌唱性表现。练习时可先从慢练开始,以解决这一演奏技巧。

尾声,作曲家利用呈示部第一主题的片段,只是把轻声段和开头的三连音的表现变成了强音,对呈示部进行了扩充和戏剧性的加强。诙谐曲所具有的典型的运动性、速度和力度的多变性在尾声都得到了强化。明显的压低较长的渐强能更好的体现全曲极富感情的结束。

在这首谐谑曲中,肖邦运用了大量的多声部的写作手法,内声部的优美歌唱配合低声部的精彩进行,都非常充分的展现了肖邦这位“钢琴诗人”的独特的和声感。在演奏这首作品时,只有很好的“歌唱”各声部之间的旋律,用心体会才能更好的演绎出这首谐谑曲的内在美,仿佛来自内心深处的一种独白。

参考文献:

[1]毛波.关于肖邦《降B小调第二号诙谐曲》(OP.31)的主要练习课题[J].钢琴艺术,2002(12).

[2]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1996.

篇五:肖邦《降b小调第二号谐谑曲①》的演奏

试论肖邦《降b小调第二号谐谑曲①》的演奏

【摘 要】分析曲式结构的不同及感情张力的类别不同,诙谐中穿插柔美,表面的炫技因素比之深刻内容的表达占有优势,曲目的性格最贴近曲名。

【关键词】肖邦;演奏;旋律;技术

肖邦是19世纪波兰民族音乐最杰出的浪漫派作曲家、钢琴家,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作品中尤以钢琴曲最多,被舒曼称之为“钢琴诗人”。对肖邦的作品进行赏析,关键就是要把握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由于受到波兰民间音乐的熏陶,使得肖邦在创作上,在作曲风格上独树一帜,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民族感情,拥有优美动听、情真意切的旋律,精致巧妙的和声织体,新颖别致的节奏,细致而富于色彩的钢琴语言及激动人心、强烈的个人主义情感体验。他使钢琴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肖邦《降b小调第二号谐谑曲》的创作背景与风格特征

肖邦一生都在音乐创作,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作品抒发了他内心真实的思想情感。1831年到1842年的12年间是肖邦创作的巴黎时期,由于肖邦对当时文化界的接触范围更广,触使了思想上的更加成熟。他把过去对抒情小品的偏爱转移到更富戏剧性、复杂的大型体裁上。肖邦的创作在这一时期产生了飞跃,最重要、最成熟的作品也在这一时期完成。作品中所体现的深刻民族内容、独特的艺术形式及熟练运用钢琴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音乐风格等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谐谑曲”(scherzo)最早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原意为戏谑、幽默。18世纪中叶,“谐谑曲通常用作奏鸣曲、交响曲中的一个乐章,代替小步舞曲。”因此早期的谐谑曲速度较快,音乐上较活泼,欢快。许多作曲家都采用这一体裁,而最早将谐谑曲作为体裁确立下来的则是“交响乐之父”——海顿。在之后贝多芬继承了这一形式,并将其进一步改革,使之成为钢琴套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中期以来,谐谑曲从奏鸣曲或交响曲的框架中独立出来,变得更具有活力,肖邦对其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谐谑曲体裁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使之发展成为最高峰。肖邦一生创作了四首谐谑曲,是他在巴黎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们跨越了肖邦创作的成熟时期。他所创作的“谐谑曲”继承了贝多芬的传统,同时又“远离了古典传统风格”。他运用多种创作手法使这首独立的单乐章作品音乐形象对比鲜明,结构庞大,富于展开,节奏灵活多变,音乐具有热烈、诙谐、歌唱和富于幻想等特点,充分表现了肖邦内心丰富而又矛盾的情感世界。谐谑曲这一器乐体裁在他的创作上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高度。肖邦保留了谐谑曲三拍子的节拍,鲜明的节奏和很快的速度,使得音乐飞奔急驰。肖邦将浪漫主义风格完全的融入其中,情感变换丰富。“他的谐谑曲没有调皮感,都是十分严肃、精力充沛、情感激越的作品”,其中《降b小调第二号诙谐曲》不仅是肖邦四首诙谐曲中最富有诗意,也是最著名的一首,它也可称得上是世界钢琴中的瑰宝。

二、肖邦《降b小调第二号谐谑曲》作品分析

《降b小调第二号谐谑曲》出版于1837年12月,献给弗斯登斯坦公爵夫人。是一首热情奔放、富于浪漫气息的音诗,具有戏剧性的形象,没有悲剧的冲突。这首作品中炫技的自发力产生于展示力量和手指灵活的需要。曲式结构的骨架是奏鸣曲式。曲调上大小调交替,由降b小调开始结束在降d大调上。速度的自由和大胆和声的运用都体现了肖邦的风格特征。全曲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四个部分组成。

呈示部第一主题由急板半音量的柔声开始,用音色上的对比给人以内心不安的音调,仿佛是在质问。演奏时开头几小节声音很弱,三连音敏捷而又不安地向上扬起,像在提出问题期待着回答,沉默片刻后,突然迸发出坚毅的回答,有如对不安问题的藐视,形象的突出了两个主要因素。乐曲开头的三连音要弹奏细腻、均匀、快速、清晰。全曲的脉动单位是两个小节,弹奏时必须保证演奏的流畅和大量休止符节奏的准确性。它是一组相互冲突的线索集合体,各线索都具有显著的个性,面目清晰。“诙谐”二字在作品的第一句②得到了真正的体现。主题以sotto voco③的力度来表现,手指要贴键弹奏。“手架子”要牢固,指尖关节紧张,把手臂的重量从一个手指滚向另一手指,依靠手腕带动掌关节的动作来完成。手指触键要深,但声音不要粗糙,要饱满有力。有位钢琴演奏家曾说过:“指尖关节的硬度要训练的就像矿山上抓矿石的钢爪一样。”只有通过这样的弹奏才可以最好的表现这首谐谑曲的主题精神。句与句之间都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它具有玛祖卡舞曲的节奏特点,用rubato

④节奏来演奏。肖邦的rubato并不是简单的突快、突慢,而是一种节奏间的张力、乐句间的张力和音乐之间的张力,这种充满张力的节奏感可以充分体现肖邦这位浪漫派音乐家内心的丰富世界。在演奏rubato时应注意:1.左手要弹得非常稳定,好似整个乐队的指挥,从头到尾都要打拍子。2.右手则要弹得自如,要把乐意从左手稳定的节奏中释放出来。rubato节奏必须在总体节奏稳定的前提下运用。第一主题有三个线索:第一线索弹出很强的和弦闪光;第二线索要做到经过句的精确弹奏;第三线索要稳重的推进力度线条。明确的内容可以让演奏者在演绎时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乐谱的表层。通过右手自如灵巧,左手半音阶的下行的演奏,乐曲进入了抒情、柔美的第二主题。

第二主题(65-132小节)宛如优美、抒情、舒缓、无拘无束倾流出来的歌曲,旋律宽广,节奏平稳。句与句之间的绵延仿佛唤起了演奏者的想象,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幻想。演奏者只有扩大自身钢琴技巧的运用和丰富的表现手段,才能更好的体现本首作品的旋律之优美。第二主题拥有大量“轻薄”的旋律织体,有时仅为单音旋律,但是由于肖邦本人具有丰富的旋律发展思维,便使这一主题和此后所展开的旋律变得简单、优美和可爱。用艾勒特的话说:“这首谐谑曲必定是作于幸福的时刻。”这一主题具有很强的歌唱性,而体现这一歌唱性的唯一弹奏方法则是连奏。演奏时要特别注意好旋律与伴奏之间的关系,要突出旋律的流畅,线条的歌唱性。在演奏时就要求把手臂的重量通过手腕、指尖“推”向键底,要感觉到

指尖是“钻”向琴键底部。弹奏时演奏者要处于一种积极放松的状态,把手指视为手臂的自然延伸,手指间力量的不断转移是弹奏的关键,?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鹂梢愿芯醯绞种傅母璩N四艽锏缴舻母恿幔羯母臃崧陀琶溃谘葑嗍庇κ实卑咽种钢讣夥牌揭恍勾ゼ嬖龃蟆4友葑嗬纯矗喾ㄊ炝吩擞玫耐保滞蟮暮嵯蛟硕⒅付堑奶唷⒍砸袅烤返目刂埔彩欠浅V匾摹U庖恢魈庠谔ぐ宓脑擞梅矫娌豢梢圆鹊锰睿远种晃恕=谧嗌系纳焖蹩梢院芎玫谋泶锢寺那楦小U龀适静坑山礲小调开始,重复后结束在降d大调上。

展开部被作曲家赋予了更加动人的内容,它由三个主题组成。第一主题柔美婉转,优美的旋律使得演奏者在演奏时要特别注意旋律歌唱性的表达。第二主题采用复调的写法,四个声部交替演奏,在注意各声部线条清晰演奏的同时要特别突出右手的两个声部。第三主题旋转的节奏感给人以舞蹈的感觉,演奏时注意双手情绪上的配合。随着展开部三个主题的不断展开本首谐谑曲的高潮即展开部的最高点随之出现,“不安”、“纠缠”,以一种疯狂的热情爆发了,通过不断猛烈地重复所熟悉乐句的几个音开始了整个作品的高潮部分。在第二主题和展开部出现了两次长时间的快速跑动乐句。从演奏方法来讲,应运用非连音的弹奏方法来演奏。在演奏时,手指只需触键到琴键一半,但要注意声音不要发“飘”即发音的不充分,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注意手指跑动的同时还要用耳朵很好的去聆听每个音所奏出的声音。练习时要注意掌关节的积极主动,指尖的牢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