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关于作文出现人称混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5:26:06 高中作文
关于作文出现人称混乱高中作文

篇一:作文的审题

教学课题:作文的审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和方法

2、熟练运用审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会并熟练运用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一、直入主题

作文在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分极大,在所有中考题中,一个大题定命运的,也许只有作文了。作文要闯的第一关就是审题,审题准确,符合题旨,则高分有望,否则会全盘皆输。“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能在作文审题方面多用心一点,就一定能够提升考场作文的质量。近年来的作文主要以命题作文为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希望会给你带来收获。

二、技巧点拨

审题,就是对给定的标题或者话题进行审视、理解、揣摩的过程,目的是弄清出题者的意图,界定可以写作的内容,确定自己可以写作的方向,为下一步构思和拟定提纲打好基础。

教师点拨:审题是作文的起始环节,也是关键环节。下面我给同学们支几招。

(一)看准题意——“三看”

1、看题眼

“题眼”就是文题当中能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所以,也有人把“题眼”叫“关键词”。能准确地找出“题眼”,再围绕“题眼”进行选材,就能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抓住“题眼”呢?要领为“三抓”:

(1)抓词本身。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如《心事》、《生日》、《烦恼》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因素(添加枝叶法),题旨就会显露出来,化大为小,很快完成审题任务。 譬如《心事》这个题目,就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如果在原题前面加上“我”“老师”“奶奶”“校长”“班主任”等新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事》、《老师的心事》、《奶奶的心事》、《校长的心事》或《班主任的心事》等等,题目的意思就显得非常明白了。

(2)抓动词。文题是一句话或是一个动词性短语的,那个动词或是动词性的词语往往就是“题眼”,选材和立意,都围绕这个“题眼”来确定。

如《我养成了一种好习惯》题眼是“养成”,应围绕为什么要“养成”,怎么样“养成”,“养成”的意义等来组织材料。《感谢阅读》中“感谢”是题眼,文中除了将阅读作为写作对象以外,还必须充分表达“感谢”之意,这才算紧扣了题意。《 妈妈笑了》中 “笑”是题眼。《奖励自己》中的 “奖励”是题眼。

(3)抓修饰词。文题是一个偏正短语的,在短语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 如《家庭琐事》中的“琐”字是题眼,告诉我们要多写家庭中所发生的细琐杂事; 《校园新貌》,题眼是“新”,限制了所写事件的类型。《那个温暖的表情》“温暖”就是题眼,它要求本文在叙写“表情”这一主要内容时必须突出其充满阳光、充满感动、令人难以忘怀的感受。

2、看虚词

“最”“也”“还”“再”“更”“其实”“过”“了”“渐渐”等虚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常常会产生微妙的作用,也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

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

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这些虚词往往在题目中很不起眼,同学们一旦掉以轻心或者视而不见,就会导致难以改正的错误,这是要格外警惕的。

3、看隐义

有的标题比较含蓄,除了字面意思之外,还有许多言外之意,像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这些言外之意往往大于字面含义,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细细品味来发现隐藏着的另一层或更深的含义,以使文章寓意更加深刻。

如:《打开一扇窗》一题,“窗”,既指房屋中的“窗户”,还可以是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心灵之窗、与他人和世界沟通的方法及途径,如果只写打开真正的窗子,理解恐怕就比较浅显,不太容易得高分。《仰望蓝天》“仰望”有希望、向往、追求方面的意思。“蓝天”则是远大理想,美好的生活,光明的前景等的象征。《走过那一个拐角》就要深入地理解清楚拐角的含义:是挫折、失败?还是希望、意外?亦或是光明、惊喜?这些都需要你能够准确挖掘到其中的深刻内涵。

以上的例子告诉我们,在审题时,我们要看准题意,那么离题的现象就很难发生。

(二)确定要求——“三定”

1、定文体

作文的各项要求中比较重要的是文体方面的要求。有的命题中有明确规定,有的则多有选择的余地。(记叙文:指记人、叙事、描写景物的文章。说明文:说明事物的情况或道理的文章。议论文: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如《难忘的决定》和《我身边的好人好事》就比较适于写记叙文,如果硬写成议论文,恐怕就会很别扭。《我做主》既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都可以有充分施展的余地。《留住那份纯真》则更为自由,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问题都可以选择。至于像《说墙》、《墙的故事》放一起供你选择,就体现出了出题者的人文情怀,向你摆明分别适合写议论文和记叙文,这个例子恰恰告诉我们文体意识是审题中必须具备的。《倾听》则有一定的灵活度,记叙文、议论文甚至写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也未尝不可。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一旦确定了文体,就要“一以贯之”,决不能“朝三暮四”,写出四不像的文章来。

2、定范围

一般作文题目对要写作的内容都有个范围,对作文的选材总是有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 具体表现在时间、对象、地点、内容等方面。

①时间范围:根据题目内容的限制要确定好所写事件发生的先后时间。如《那一次,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要写的是已经发生的事,《门其实开着》要写的是正在发生的事,《我希望有这样的一个暑假》要写的则是将来要发生的事。

②对象范围: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的中心词,或者是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就是规定一篇作文的对象范围。如《掌声又响起来了》,取材的对象是“掌声”,《我很重要》,取材对象则是“我”。

③地点范围:根据题目内容的限制,要确定好事件发生的地点范围。如《发生在初三的事》,地点应是在“校园”,《家庭的﹏﹏﹏(温馨、和谐、快乐、风波等)》,地点则应该是在“家”。

④内容范围:对作文题目要求写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人,写哪些方面的内容,要分析清楚。如《我的老师》要以写人为主,《一次不平常的经历》,要以记事为主,《看日出》要

以写景为主,《荷花》以状物为主。

既然确定了范围,就应该“画地为牢”,决不可“越雷池一步”。

3、定人称

有的作文在人称上有限制,审题时要明确这一点。

如:《我的一天》《这件事激励着我》以第一人称“我”来写,《有你在我身后》要以第二人称“你”为主,《奶奶的微笑》应以第三人称“奶奶”“她”来写。

不管采用哪一种人称叙述,都必须事先确 定好,并贯穿文章始终,做到人称一致。否则,叙述人称混乱,就会条理不清,影响中心思 想或主题的表达。

梳理审题技巧以加深印象,下面我们运用以上方法来解读以下题目。

三、实战演练

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只要用心体味,你总能从中悟出快乐的真谛,找到获取快乐的办法,捡到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请以“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看准题意”:整体分析正题,再结合前面的提示语,它的题眼毫无疑问应该是“快乐”,全文应该突出的是快乐的体验和感悟;注意到其中的一个虚词“了”,提醒我们这是一个过去时,已经实现了的事,千万不能写成期望;再研读一下“捡到”和“钥匙”这两个富含意味的词,都已不能单单理解为原义,“捡到”的引伸义表示发现、找到、领悟等语意,“钥匙”的比喻义指的是方法、真谛、诀窍等语意,放在语境中,我们应该解读为原来并不快乐,或者不会快乐,那天的某一件事、某一个人或某一个情景,让“我”茅塞顿开,寻找到了快乐的方式,并让“我”感触颇深。

题意审准后,我们也就基本把握住了文章的内容、主旨和情感,定准了写作的正确方向,但这还不够,下面我们要做的是“确定要求”:根据“那天”我们可以确定时间范围是已经发生的,根据“我”可以确定对象范围,要求自己不要东拉西扯了;从题目本身和提示语看,本文写记叙文是确定无疑的。

“看准题意,确定要求”,是作文审题有效可行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够掌握。

四、真题回放

再回首重新解读《转身看风景》

请以“转身看风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言之有物,写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④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题眼:“转身”。转身是方向的改变,态度的改变,是方式的改变;转身是一种智慧,转身是一种适应等。(化虚为实)

什么可以“转身”?处事方式,待人态度,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心灵,灵魂等。 谁在“转身”?可以赋予多个主体:个人,家庭,班级,学校,国家,社会??

“风景”一是实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二是虚指人间真情(美好的情感),生活场景(美好且让人难忘的)。

人称:随赋予的主体而定。 文体: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

篇二:写作常见20个语法错误

写作常见20个语法错误

1. 冠词使用错误

不可数名词一般不加冠词,可数名词一般来说要么是复数,要么一定加冠词(a, an, the),但有些泛指的情况也可以不加冠词。

如:Man is mortal. 人固有一死。(这句话中man就是泛指人类)

定冠词the使用要小心,注意是泛指还是特指,特指才用the,如果前文出现过,再次出现也用the。

Pollution is the biggest problem of the cities. 此处cities是泛指城市,而不是特定的几个城市,所以应去掉cities前面的the。

2.名词可数与不可数的误用

注意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性,需要平时通过多写多练来积累。 例如

In modern society, people are under various pressures.

这里的pressure是不可数名词,不能加复数,可以通过前面加kind的复数来表示多种压力。

改正为:In modern society, people are under various kinds of pressure.

3.动词及物与不及物的误用

及物动词后面必须要跟宾语,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直接跟宾语,需要通过介词。 比如:

(1)The high way happens a car accident.

(2)A car accident is happened on the high way.

Happen为不及物动词,以上两个句子都是不对的,第一句错在直接跟了宾语,第二句错在用了被动语态。

可以改正为:A car accident happens/happened on the high way.

需要强调的是,不及物动词不能使用被动语态。例如:

The traffic accident was taken place at the junction of two highways.

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take place是不及物动词词组,所以不能使用被动语态。 需要改为主动的时态,如下:

The traffic accident took place at the junction of two highways.

4. 代词使用混乱(指代不清)

很多考生习惯性地使用代词来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者事物,但是往往会出现指代不清楚造成语义不通。如:

Lynn and her husband bought a house in nearby Grey Street at a very low price. It was cheap partly because it was falling down.

这里的it就指代不清楚,让人分不清导致是指上文的房子还是街道,所以要使用the house指代上文的那个house,第二个it可以保留。

5. be动词乱用

因考生会下意识地将中文一字一句的对应翻译成英文,所以经常会出现下面的情况。“他们是要去… 他是在考虑... 他们有人是在努力去…”就翻译成了:“They are want to ?, He is consider ?, Some of them are make great efforts to ?”

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自己的中文有个“是”就在动词前面加个be,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要梳理出真正的句意,be动词和动词原形只能保留一个,上面几个错误的句子都要把be动词去掉,同时注意后面的动词原形是否要有时态或单复数的变化。另外,这里很明确地告诉各位——be 动词之后只能跟动词的现在分词/过去分词!

如:

He is thinking about …

Measures are taken…

6. 介词后直接加动词原形

介词之后要接名词(或者名词性的词、短语以及句子),不能是动词原形也很少能直接加句子。注意:to do不定式中的to不是介词,只是不定式的符号,没有词义。

如:

The purpose of this picture is to remind us of the problem of refuse to look after the old.

此句中第二个of 是介词,因此refuse 应该变为 refusing,这样句子才正确。 The purpose of this picture is to remind us of the problem of people refuse to look after the old. 介词之后很少能直接带从句,只有一些特殊情况。如果一定要写句子,在of 后面加个 the fact that再引导从句即可。

7. 词性误用,尤其是形容词和副词

如:It is my point that reading must be selectively.

这个句子中,reading是动名词,本质已经是名词了,所以需要用形容词来修饰,应该是selective。

其他常见的误用的词有hard和fast,这两个词本身就既有形容词词性,又有副词词性,很多考生会误用为hardly, fastly。hardly虽然有这个词,但是是“几乎不”的意思,不是“刻苦的”意思了,而fastly就是个不存在的单词。 还有一部分介词和动词形式比较接近,也容易被误用,如:

The old man was hit by a car when he across the street.

本句中across是介词,不能当做谓语动词来使用,应该用cross,才是动词“穿过“的意思,所以应当改为:

The old man was hit by a car when he was crossing the street.

8.情态动词的误用

情态动词之后一定要用动词原形,而且情态动词不能单独做谓语。

例如:They should spent much time. 这句话里面的spent应该改为动词原形spend。

再比如:

It may not good to our health.这里的may不能单独做谓语动词,需要加一个动词be才是正确的句子。

此外,很多考生还会把maybe和may be混淆使用,maybe是一个单词,词性为副词,意思是“可能,也许”,如:Maybe they will find him. Who knows?

而may be是两个单词,may在这里做情态动词表示“可能,也许”的意思,be动词作为谓语动词来构成句子。

9. 不同时态谓语动词变化错误

四级考试写作需要用到的时态一般不会超出我们所说的五种基本时态,分别是: 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需要掌握五种时态的变化规律,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句子来说明:

一般现在时:I buy a new computer. / He buys a new computer.

一般过去时:He bought a new computer.

一般将来时:He will buy a new computer. / He is going to a new computer. 现在进行时:He is buying a new computer.

现在完成时:He has bought a new computer.

10. 动词时态、语态的误用,前后不一致。

例如: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road, and there are not so many cars on the street. (误)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road, and there were not so many vehicles on the street. (正)

这个例句中前面是was walking ,所以后面也要用相应的过去进行时were,同一个句子里,没有特殊情况,前后时态时要保持一致的。

11. 作文的整体时态混乱

引言类的题目以一般现在时为基础时态,因论述的是客观的事理,叙述性的例子中可以加入过去时和完成时等;漫画题描述图中情形时用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图表题多用一般过去时,尤其是明确标有过去的时间的。

12. 被动语态使用错误,尤其是不及物动词和系动词

不及物动词和系动词是没有被动语态的,这个一定要注意。

常见的不及物动词有happen, appear, occur, take place等等,比如 This car accident is similar to the one that was happened last month.

这里使用was happened就是错误的,不是被发生,而是发生(注意中英文语言习惯的不同)。

还有一类是实意动词做系动词,如“look, feel, taste, seem, smell, prove”等,比如: This new chair is felt better than the old one.

这里feel是系动词,不能用被动,直接用主动feels better。

The handbook is proven useful. 这本手册证明很有用。

这里的prove是系动词,不能用被动语态,应该改为The handbook proves useful.

13. 主谓不一致,主要是第三人称单数忘记变化

这个知识点很简单,但是在考试写作的时候很多人却容易忽略这一点,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因为汉语中没有数的变化,所以很多时候大家很容易把三单忽略,并且比较容易出错的是在结合了分词和从句的长句里,尤其是在图表题中第一段描绘图画的时候。如:

The old man, like a football, who wear(应该是wears) a sad expression on his face,

are(应该是is )kicked away by his own children.

除此之外,还有系动词的使用,也要跟随主语的单复数变化来变化。如: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is sending their children to different art classes. 这里的is就是错误的,应该是are。

14. 副词直接通过逗号连接两个句子(连接词误用)

Many people like shopping online, for example, they buy shoes, books and mobile phones on the Internet. 这是不行的,只有连接词才可以。

一个句子有且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用并列连词连接除外),一个句子里两个主谓结构更是必错无疑。在这里for example 不是并列连词,要把 for example 前面的逗号改成分号或者句号才是正确的句子(也就是说拆分为两个句子)。 再比如:

Many people like shopping online, such as they buy shoes, books and mobile phones on the Internet. 这里such as 是介词词性,后面要带名词,而不能带句子。

however, therefore, then, even, hence, thus等都不是并列连词,不要用他们通过逗号直接连接句子。

如果非要用他们接句子,注意是句子,除了前面用分号或干脆改成句号,还可以加个and等并列连词,改为并列句。比如:

He was tired and therefore he stopped running.

15. 从句结构不完整

有了that 就表示从句开始了,除非that表示“那个”。从句也是句子,that 后面只有个名词词组,或者that后面的句子没有主语,这都是错误的。 如: (1)The picture shows that an old man who is kicked around by his children.

红色部分是句子吗?不是,只是一个名词词组,后面由who引导的从句只是修饰前面的old man而已,改正方法是把who 去掉。

(2)The chart above illustrates that the change in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live in cities and rural areas.

同样,红色部分只是一个名词,后面的是定语从句来修饰这个名词的。既然只是名词不是句子,就需要把前面的that 去掉,让红字部分作为句子的宾语。

(3)What can be inferred(推断) from the picture is that is prevalent(普遍的) in

篇三:关于“作文评价”

关于“作文评价”

徐飞:当前,人们对作文教学质量普遍不满,大多集中在教师的指导不力上,这是无可非议的,毕竟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核心。但如果仅仅将目光聚焦在作文指导上,就不可能使作文教学有真正意义上的突破与提高。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作文评价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对“作文评价”重新审视,充分发挥它对作文教学的积极作用。

赵飞:是的。平日作文教学中,教师的眼光更多时候是投射在作文技法指导上。教师技法指导到位,学生的习作水平也会上一个台阶。可很多时候我们是“灯下黑”,重视写作前的指导,重视过程中的升格,也重视写作后的修改,往往忽略的是对其精准的评价。精准有力的评价不但是对文章的“去弊”,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作文指导。重新修正作文指导与评价的关系,让我们对学生的作文有一个全面的把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全新的认知角度,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作文指导和评价相处与互相分离的状态,这是一种不健康的作文教学,需要思量、改变。

徐飞:我一直认为,作文评价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体现。黄厚江老师曾介绍自己在招聘教师时自创的一种考查方式,他让应聘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批改五六篇学生作文,打好分数并写上评语。黄老师说,从作文评价这一方面,能较为准确地判断教师的语文素养。 我也做过类似的事情。近两年,我组织过园区高三语文教师进行“作文诊断”专题研讨活动。我提前将精心挑选的七篇学生作文发给高三教师,要求大家给每篇文章打好分数并写好评语。同时,我将这七篇作文发给作文阅卷资深专家蔡明老师,请他对这七篇作文进行赋分并作简要评析。以蔡老师的分数为主要依据,并结合我的打分,最终形成七篇作文的应得分。一共收上26位老师的作文评分及评语,与应得分数逐篇比较,分差在六分之内的视为正确。26位老师中有10位老师能正确判定五至六篇作文,有8位老师正确判分的作文不超过三篇,甚至有一位老师只有一篇作文赋分正确。

教师在作文评价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一结果引起我的思考。不难发现,那些能准确判分的教师大多教学成绩优异,而在作文判分上有较大偏差的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上基本属于无为状态,所带班级的作文成绩也不够理想。

赵飞:作文评价应该直指写作的核心,在评价地位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要一改过去裁判教练的身份,努力让自己走向学生,成为一位合作者,同行人。 在评价形态上属于动态的,而不是静态,关注不单单是唯一的文本,更多的是回溯到学生写作时那一刻思维、体验、知识储备环节,只有这样评价才不再是终极目标,而是给学生写作再一次补充能量,是处于学生习作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对作文评价的功能重新界定,至于着眼文本还是人本,我想应是根据文章具体情况而定。

徐飞:作文评价本应对学生作文起到纠偏、引领作用,但事实是多数学生并没有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作文的有益启示,主要原因出在教师的作文评价上。我们不妨来看两位老师对同题作文《记得那一次出发》的评语。

甲老师:作者记叙的这一次出发,饱含着父女间心照不宣的默契和深情。“我”忙于课业,父亲忙于工作,一次失望的谈话,一次未成功的“出发”,触发了“我”对父爱的渴望,于是,父女两人心照不宣,放下纸笔,出发散步。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将两次出发勾连,表现了父女亲情。

乙老师:一波三折是本文的最大亮点。小作者从“坚定”写到“畏缩”写到“后悔”

再写到“坚定”,情感认识层进变化,有较强的吸引力。

心理描写准确细致,且合乎环境,自然合理。本文明以登山为本,实为书写人生之思;以自己昨日之“败”,启他人或自己的今日之勇,有一定的哲理的高度。

对比手法爸爸、妈妈的形象与“我”对照写来,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语言比较质朴,但略显粗糙单薄。

甲乙两位老师的评语属于典型的两种风格。甲老师的评价侧重于文章内容层面的阐述,而乙老师的评语则自觉关注了文章写作层面的特点。简单说,甲老师关注的是“写什么”,而乙老师更关注了“怎样写”。

作文评价,折射出教师的作文教学观。作文教学,应重在“怎样写”上发力,但也不能滑向技术主义的窠臼,而应是技术与人文的共舞。因此,作文评价不能仅仅停留于文章内容层面的评析,而应该由内容而转入到对结构、技法的评判。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评价时,不仅关注学生的作文结果,还要反推学生的写作过程,揣测他们在作文过程中的所思、所感,如此,才能使作文评价切中肯綮。

赵飞:我很有同感。教师在作文评价时常常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替代学生的体验。如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看到这样一段话:

后来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苏州,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它似乎不需要等待,我也慢慢习惯了它的节奏,在忙碌中忘记了家乡。

我在读这段话的时候,情感上有了共鸣,给予了这篇文章很好的评价,并且写到:“你的体验是我内心的疼痛,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在忙碌中丢失了自己的家乡。”看似很真,也是实在的呈现,但有有一次和这个学生无意中谈话得知,她对目前生活的这个城市很是喜欢,并不觉得节奏快,反而是认为城市的变化让她开心,家乡好像给自己没有多大印象,这里就是自己的故乡。又问为什么作文里有这样的一种情愫在里面,她笑着淡淡的说,你们大人不是经常说城市节奏快,在外乡时常想念老家,所以我就按照你们的想法去写了。

批阅中,我们都用自己的情感来衡量和映照学生作文中的情感,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变得只剩下泛滥的抒情、空乏的喻理,而学生自己内心细微的情感舒展却是那样的寡淡。

徐飞:是的,作文评价应该坚守学生立场。同时,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活,教师的作文评价应克服套板化、随意化的倾向,增强评价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情感真实”、“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材料丰富”、“语言流畅”等评价虽然正确,但缺少针对性和个性化,对学生的再度写作的指导性不强。评价如果是些“正确的废话”,自然激不起学生关注作文评语的热情,也不能使学生从作文评价中获得写作启示。作文评价应能准确击中学生作文的命脉,肯定其优点,也要准确揭示其不足,最好还能开出药方。

评语不宜太长太杂,尽可能简练明确。不要面面俱到,最好只就一个方面写一两句话。王栋生老师说:“一句真诚的赞语,一句中肯的评价,一点能让他‘顿悟’的建议,都可能让他长期铭记;而如果想让他记住一段一两百字的评语,除非写到惊动魄的地步。”南师大附中曾经尝试在作文批改中用“一句话评语”,即不管学生如何作文,老师的评语只能写一句话。这种做法也许有点矫枉过正,但逼迫老师们开始思考作文评语的质量与效能。有老师感慨:一句话评语难写。写什么,怎么写,要斟酌再三,要推敲词语,反不如多写几句评语来得快。

赵飞:作文评价是重教师感觉还是技法指导,这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评价思维是理性的,要站在文章之上,审视全文;化为评价语言,是感性的,理性的评价思维与感性的评价语言相结合才是常道。感性的评价语言,是站在学生的立场,没有居高临下,学生的接受才是一个愉悦的过程,学生在后继的作文中,才会更愿意打开自己的内心,情感,才会放胆写。重感觉的评价语言前提是以一种欣赏的态势出现,触摸学生的心灵,探寻学生写作中的思想行为,在个性中发现闪光点,教师重感觉的语言应当是包含热情,在评价中唤起学生

内心的写作欲望和主体意识。

作文评价时,教师应以对话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巴赫金曾说:“生活就其本质说是对话”。评价者从习作中找出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想写作者提问,前提是这些话题必须是双方感兴趣的,能产生思想碰撞、心灵共鸣。对话双方必须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这里不但有问答,还有对话时的交流和心得的分享。

下面几条评价用语就是采用对话式的写法来完成,注重技法,却不露痕迹。学生在看了之后马上明白自己文章出现的问题。如:

1、你的文字很优美,为什么全文读不到你写的具体事件?是怕破坏文章的整体还是觉得具体事例不值得去写?

2、写“母爱”可以选择角度很多,为什么老是喜欢把别人写过的又拿到自己的文中来?可以选一个自己感受最深,想想内心就激动温暖的事例来写吗?

这种对话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没有依据,而且也是对话双方熟悉的话题。当然学生也可以和自己的习作再次对话,这种对话是建立在教师的评价提示上,属于一次深度有目的有指向的对话。

徐飞:对话,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姿态。但作文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因此作文评价不仅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还应该是社会相关人员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我之间的对话。

在作文评价上,我们应坚持发展性评价理念,用评价来引导学生对自我表达及时作出反思,发现差距,并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从而促进作文水平的提升。发展性作文评价可使作文评价由评判功能升级为发展功能,这就需要教师对作文能力层级进行适切的分解,并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精准地表达出来。

郭家海老师长期坚持基于“量表”的写作教学研究,旨在通过作文评价标准系统的建和实施来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郭老师研究成果颇丰,他带领着团队研制出作文专项能力的发展评价参考层级,对作文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郭老师举了一个案例,帮助我们理解“量表”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的作用。

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文章《谢谢你,亲爱的王老师》,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王老师看了小张一眼,耐心地回答着。我也上去,也想问问题,可小张一直占用王老师,只好退回去。这个问题一直问到快要上课才解决。小张神采飞扬地摇摆回位子,解决世纪难题的感觉好像不错,同学们想。”如何评价这段文字?按照以住的做法,基本上是教师凭经验判断,学生凭感觉判断,标准不一,意见也未必一致。即使能够感觉出有问题,也往往难以清晰地理清问题症结所在。但是,如果能够提供下面一张量表,教师与学生就可以发现问题并且借此修改上述文章。

一、第三人称,采用全知视角,但有点混乱。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过于简略,动作、神态描写也不够细致,有些地方标不起推敲。如何修改呢?量表中的B级、A级和A+级指标都为修

改提出了具体的方法。

郭家海老师的研究值得我们关注。评价量表的好处在于从理性的角度为学生作文准确定位,使学生清醒地知道自己当下的表达水平等级,能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使他们的努力有方向,并且为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合适的发展台阶。当然,评价量表如何制作、如何使用,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篇四:如何写好作文的人称

关于那个橘子

【出生】

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位伟大的母亲生下了早产仅有4斤重的女婴。出生证显示:1994年12月10日凌晨1点。听母亲说,虽然体重较轻,但眉目清秀(我也不知道母亲大人是怎么看出皱巴巴的脸蛋是清秀的⊙﹏⊙b汗),唯一不足是双腿发紫,呆在保温室十天后才回到母亲怀抱??

【斜视】

才几个月的你就不老实,在床上总是乱蹬乱踢,你爸爸就在你上方---屋顶上吊了一个玩具,好让你老实一会儿。可吊玩具的地方不在你的正上方,你常常歪着头或斜着眼才能看清那个玩具。直到现在,周围的人们都这样议论你:这孩子挺清秀的,眼睛怎么就那样呢?

【祸不单行】

“疯疯癫癫”的你,在10岁那一年,摔到地上被一块石头硌伤了,眉心缝了几针。这下算是“破相”啦。11岁那一年,你在吃花生米时,一粒花生米堵在了鼻孔,父母连夜送你去医院,开刀才取出来,又缝了几针。唉---这就叫“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呀!。

【遐想】

你想象力够丰富,总是期望自己生在古代,而且武艺高强,会轻功,使一把宝剑,通过一番搏杀,你成为了皇帝。则像武则天那样,女帝千秋,号令天下,威风凛凛。

你天生一种豪情,觉得自己是自己是七尺男儿,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那种。所以,那帮男同学常常被你“追杀”,纷纷大呼:救命呀—那声音凄惨极了,像是进了屠宰场!

【喜爱】

对于一个00后,你却偏偏喜欢迈克尔·杰克逊,常常沉醉于此人的歌声中。如果说这也算正常,那喜欢一些年代稍远的歌,便显得与年龄不符了——陈淑桦的《笑红尘》、李丽芳的《爱江山更爱美人》、刘德华的《上海滩》、张国荣的《当爱已成往事》??

【真相】

那个橘子,其实就是普通到人群中完全认不出的一个短发女生,一个才读五年级的学生,,一切都一般,相貌一般,故事一般,成绩也一般??只是她希望她的文字能让人觉得不一般。嘻嘻??

互动作文教学新方案之二

——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

重庆市忠县石宝中学 邓大林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记叙人称。

教学重点:

弄清作者本人与文章所写内容的关系问题。

教学难点:

用什么人称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记叙的人称主要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第 三人称最常见,而第二人称比较少用。用什么人称写,得看主体与内容的需要。不同的人称有不同的作用,比较一下它们的短长,对我们写记叙文有很大好处。

二、 要点评析

1、 先看第一人称。

师:记叙文里第一人称即用"我怎么怎么"的口吻,以"我"或"我们"的身份讲述所见所闻。我们学过哪些文章呢?

生:鲁讯《阿长和(山海经)》、阿累的《一面》、程 姗《吾家有女初长成》等。

师:这些文章中的"我"就是作者。记住,一般说来在日记、书信、游记、自传性的文章中,"我"就是作者,作者向读者讲自身的事情,自然都用第一人称叙述。那还有哪种情况也常用第一人称?

生:我们写文章,多是写自己经历的事,也最常用第一人称叙述。

生:另在不是讲自身经历的作品中,作者为了叙述得亲切真实、动人,也可用第一人称叙述。

师:也有"我"并不指作者本人,这种情况的出现在文学作品里。文学创作里面的"我"往往不是作者而是作品里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有时是重要的(甚至是主人公)如鲁讯《社戏是的"我"哥,有时则是次要的;它只是事情发生的见证人,甚至仅仅起线索的作用如王愿坚《七根火柴》里的"我"。

师: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但所叙述都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这种写法有什么优点呢?

生:这种写法的优点是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生:从作者方向来说,它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这些都是这种写法的优点,但是采用第一人称也受到不少限制,由于作者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必须在我所耳闻目睹的范围内,这就会受到约束,不便于广阔的反映现实生活,因而更多的文章使用第三人称。

2、第三人称

师:第三人称被称为全知全能的写法,在记叙文中用的很多 ,作者自己不露面,直接把事件的变化和人物的情况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写法有什么优点呢?

生:很多,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生(2):用第三人称便于记叙比较复杂的内容,受"我"个人听觉与视觉的局限,

师:这种叙述也会失去第一人称叙述的哪些优点,为了弥补不足,有些作者便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白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口、叙亲身经历的事或心理活动等,也使读者咸到真实亲切。

3、能不能用第二称"你怎么怎么"的口吻来写记叙文呢?能。如出示胶片: 青菜(片断)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合,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这篇抒情散文便运用第二人称,直呼青菜为"你"把青菜拟人化,使全文产生一种当面交谈的语气,便于交流感情,大大增强了抒情性。

当然,对初学者而言,主要应学好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两种写法。也可尝试二人称写法。

三:审题提示

1、以"回顾初一"为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由小学升入初中,走过初一,你会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许多吗?新同学、新老师、新学校、新课程,会给你常带来多少崭新的感受,回顾初一生活该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若写记叙文,宜用第一人称。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事,方能写得亲切、真实、动人,应以记叙、描写为主,适当地运用议论和抒情。

2、以"想念"为话题,考试写一篇主要运用第二人称的作文。

提示:首先定对象:想念已故的亲人?想念远在家乡的父母?想念久别的朋友?然后寻思事件,想念哪些事?选择记忆深处,永难忘怀之事,选择以小见大的细节。最后调动激情,让自己沉浸在回忆中。追思中,喜怒哀乐、情不自禁忍不住呼唤对方则可一气呵成。

板书:

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

名称 使用范围 优点

人称 第一人称 日记、书信、游记自传性文章、亲身经历 读者产生亲切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第三人称(全知全能) 许多记叙文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第二人称 少数文章 当面交谈产生的语气,便于交流感情。

第二课时

本节课学生作文,教学过程略。

.学生优秀习作

【创新例文】1

今天我没有获奖

今天是开学典礼,我的心情格外不同,看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顺眼,往日总走不过垃圾桶的我,今天也显得格外爱护环境,把手中的纸屑小心地放进垃圾桶里,还回头望了望是否进去,我心里乐滋滋的。我知道学校表彰的优秀学生中一定会有我。班上的学习委员,老班的得力助手,期期成绩总是在班上前五名,优秀学生舍我取谁?心里想着,不禁想笑,但害怕别人说我是只骄傲的乌鸦,所以,整个上午,我都皮笑肉不笑的。

我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所以,一上午我都在教室里坐立不安,真希望下午马上到来,希望这一刻就开开学典礼,可是时间老人却总是这样和我作对,你越希望他过得快一点,它就越慢。我一上午就在这么期待中度过。

终于盼到了下午,我早早地端着凳子到学校礼堂。等了很久,开学典礼才开始;可偏偏又有那么多过程,鸣炮、升国旗、奏国歌,校长致开幕辞,主任讲话、学生代表讲话??不知过了多久,才轮到发奖。首先公布所有获奖名单,然后再发奖品。我伸长脖子,竖起耳朵,希望能早点听到自己的名字,又怕听漏了;但获奖名单中始终没有自己的名字,我就不相信这是事实。发奖品时,我再一次仔细地听,可奖品都发完了,还是没有自己的名字,最后,我终于以落榜而告终。 我失望极了,伤心极了,我的泪如决堤的江水奔泻而出,左手抹过,右手再抹,也抹不尽恣肆的泪水。我这么一个优秀学生,居然没有获奖?我不由得垂下高昂的头,觉得很没有面子,没脸见人,老师和同学们一定会笑我的。

过了很久,我渐渐平静下来,当我抬起头,用疑惑和胆怯的目光看了老师一眼时,却看到他正对我微笑。我读出他那慈祥的目光中有安慰,但更多的是肯定。 我又把目光悄悄移向周围的同学,他们同样地对我微笑,他们的眼神充满着鼓励和信任。我突然明白老班的良苦用心:骄傲易滋生优越感,易与同学们隔离啊!

今天我没有获奖,但我觉得自己得到了比学校发的物质奖品更珍贵的奖励,那就是老师和同学对我的无言关心和信任。

谁说我今天没有获奖?其实我得到了比别人更珍贵的东西。

【指导教师点评】

这篇作文从反面立意,围绕自己没有获奖运笔。先写今天要召开开学典礼,作优生的我急切盼望那一刻的早点到来,成功地刻画自己急不可待的心理活动。但结果出乎意料之外,写今天我没有获奖,点明主题。文章到这里本可以结束,但文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作者继续深入挖掘主题,将没获物质奖励上升为获得了精神奖励,使文章主题得到了升华。文章歌颂了新时期中学生美好的内心世界。

【创新例文】2

世 外 桃 源 新 编

邓曼

陶渊明驾着“亚洲雄风”在海上巡逻,无意中再次发现了自己曾生活过的“世外桃源”,他迫不及待的跑进去,眼前的一切使他惊呆了——这里的人们竟然还过着和几千年前一样的生活:妇女们在窗前悠闲的织着布,男人们则在地里忙着种田,不远处隐约传来夫子教学童们背《三字经》的声音,这里沉寂得仿佛空气都快凝固了,他简直不敢相信,在21世纪的新中国居然还会有这种与世隔绝的地方。

等他回过神来,他发现有好多人围在他身边,那些人目不转睛的盯着他,不时还有人在议论:“他是谁呀?哪儿来的?怎么穿这种怪怪的衣服?”

“现在外面都是公元2003年了,那里的人都穿这种衣服,我们的首都北京还有5年就要举行奥运会了。”陶渊明说。

“奥运会?什么是奥运会?”

“奥运会就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呀?2008年,即将在北京举行,到时候全世界的人都将到北京去。”

“那北京是不是会赚很多钱?”

“当然啦!会赚很多人民币的。

“人民币?人民币是什么?”

“人民币就是外面的人用一种钱,必须要有它,才能买吃的,住的,用的,就像你们现在用的银子一样。”

“是那样啊!我们的祖先就是为了逃避战争才躲到这个地方来的,现在外面还在打仗吗?”

“早就停了!现在外面国与国之间都很和平,人们的生活都很幸福??” 这样谈了好半天,突然那里的酋长说:“今天大家这么高兴,不如叫小伙子们搭个剧台,让姑娘们跳舞庆祝一下吧!”

陶渊明忙说:“不用不用,现在外面早就不用这种方式了,你们看!”随之,他从旅行袋里掏了一台掌上电脑,然后连续敲了几下键,屏幕上立即播放出一些音乐节目。人们惊呆了,“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还有人在里面跳舞呢?”

“现在已不再是几千年前了,人类科技都很发达,他们发明了好多东西,这种东西就叫电脑,人们能够利用它做很多事情。”

“哇!那太好了!那照你那样说来,我们这里太落后了,对了,那外面的人如果要去很远的地方,是不是还得步行或骑马呢?”

“怎么会呢?现在人们可乘汽车、客轮、火车、飞机等,比步行强多了。” “是真的吗?咦?什么声音好像是从你身上传来的。”

原来是陶渊明的手机响了。他的同事叫他立刻回去策划一个什么关于“世界新鲜事"的项目。那些人就更好奇了:"你怎么和这种小东西讲话呢?”

“噢,这叫手机,人们为了联络方便,都用这种东西,即使对方在千里之外,也能和自己说话的。时间不早了,我得回去了,我必须赶回去策划这个项目,它就是——《世外桃源新编》。”

“不行,不行,你必须留下来教我们学习电脑,或者把我们都带走!否则??”老酋长说。

“上次我辞去时,你们不是说,不足为外人道也,这次怎么了?”陶说。 “上次是晋朝,现在可是强大的新中国了。”人们答到。

一阵笑声飘荡在回家的海面上。

篇五:作文指导一之审题

作文指导一:作文审题

一、审题的重要性

师:拿过作文题目,我们首先要对题目进行的第一步是?

生:审题

师:审题准确,是作文获得高分的关键,如果审题出现偏题或离题现象,作文的得分就会很低。因此,审对题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从审题入手进行作文指导。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清审题的重要性;

2、以中考作文题目和写过的作文为例,归纳常规的审题方法;

要想审对题,首先要弄清题目为我们呈现了哪些信息。

师:大家想想都有哪些信息常常出现在题目中呢?

生:??

师明确:(点)文体、人称、范围、关键词、字数等。审查题目,分析这些信息,不是每处都仔细琢磨,有些只需瞄一眼,心中有数就行,时间控制在数秒以内;而有些则需要盯住、仔细推敲琢磨,花上十多分钟也值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四瞄四盯入手来抓住审题。(点,板书:审题之四瞄四盯看分明)

二、归纳常见的审题方法

(一)首先看四瞄:之所以称为瞄,就是迅速浏览,做到心中有数即可,几秒钟就可完成。

同学们想想刚才我们所说的信息中,有哪些是只需瞄一眼记住就可以的?

1、一瞄 文体

中考作文命题已经好多年“文体不限”了,“文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么文体都可以写,常见的文体有: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而这四种中最适合考场作文的是记叙文和抒情散文,最能以情动人,而议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写。

2、二瞄 人称

中考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世界的探索,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如“我心中的——”,注重自我的情感倾诉和表达。

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那一刻,我们······”,

这类作文就要突出“们”,突出群体。

题目中出现“你”,如《同桌的你》《最特别的你》,行文中就要使用第二人称,不能出现“你”“她”的人称混乱。

3、三瞄 字数

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你少了50字,会被扣2分,少100字,基本上就会被打入三类作文里了。正常应该比题目规定的字数略多写几十字,做到内容更丰富。当然也不可超出给定的方格以外。

4、四瞄 范围

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不能写。最近两年,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

师问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比较一下两个题目对“我”的范围要求有何不同?(点)

1、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学生讨论

师答:(点)刚才第一个题目是2008年江苏常州题:“这道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比如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说“你在我心里”;或者虚拟“我”为落叶,落叶对大地说;诸如此类,杜甫对李白说,白云对蓝天说。但“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作限制的话,“我”就只能是“我”,作者本人。虚拟成别人,就跑到圈外了,会被红牌罚下。

刚才是对四瞄进行一个简单的说明,接下来咱们来看审题中重点该关注什么,也就是盯住哪些信息?

(二)四盯

1、一盯关键词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关于作文出现人称混乱)

要锁定题目的关键词。

找找下面题目的关键词:

《美丽的瞬间》《你温暖了我的视线》《下雨天,真好》

学生讨论

老师明确:

1、“美丽的瞬间”:所写内容必须是瞬间发生的,不能是长时过程。行文中要交代瞬间是什么?描绘瞬间的画面,描写出它美丽在哪?为何美丽?

2、“温暖”:区别于震撼,是一种因平凡小事而怦然心动、热泪盈眶的温情。

3、“下雨天”:天气是下雨。“真好”:喜悦舒畅的心情。如果只写在这样一个下雨的天气里我心情真好,立意肤浅;在下雨的天气里,我看到了或发生了一件令自己欣喜、感动的事,从而心情真好,立意深刻。

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几条小窍门:

1、在偏正短语的题目中,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饰词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不可忽视。《美丽的瞬间》《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

2、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中,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 《你温暖了我的视线》

3、在主谓短语或一个句子的题目中,谓语常常是写作的重点,它也往往就是题眼。《下雨天,真好》

4、题目是一个词的,题目就是题眼。要特别注意把握题目的表层和深层含义。如《远方》。

5、特别注意题目里的时间词,如:“冬天”;地点词,如“校园”“窗外”;数量词,如“那一幕”。

2、二盯副词

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这两年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然”、“真”“也”“最”、“总”。

例如:

1、《门其实开着》2、《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学生讨论

老师明确:

1、“其实”:这一扇门原本就一直是敞开着的,只不过我不曾知道、不能领悟而已。行文中要先交代我的不曾知道,后来因为某一事情,最终明白是这样,要有一个前后变化的过程。

2、“总”:表明我一直在寻找这一把属于自己钥匙,但过程是曲折的,有一个反复寻找的过程的。行文中要把这种寻找的曲折性写出来,曲折性中也要透露出。

**注意:近两年,比喻入题的现象很普遍。思考本义背后包含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等。

例如

1、《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2、《又见枝头吐新芽》3、《远方》 学生讨论

老师明确:

“钥匙”是比喻生活中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吐新芽”隐含了经历磨难后的喜悦、战胜困难后的美好。行文中要包含一种情感体验、生命信念、人生感悟、精神力量、希望目标等。

“远方”象征理想、梦想、未来。虽遥远,但一直为远方而奔跑。

遇到这一类型的题目是我们要善于体会题目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把题目里的比喻词跟自己成长的感悟联系起来。

3、三盯句式

题目里如果出现关联词语,或由两个小分句构成,需要分析前后的内部联系。 例如:

《成长因****而精彩》2013年烟台中考作文题

师: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题目,假设填入《因挫折而精彩》。那么因为“挫折”所以“精彩”,“挫折”是达到“精彩”的原因,“精彩”是“挫折”后产生的结果。行文时,就需要既描述“挫折”的过程和细节,也要点出“精彩”的结果,以及由此带来的个人情绪与感悟。

4、四盯情感

将进取的心态、积极的力量、执着的信念融注于饱蘸情感的笔触里。 例如:《再小的力量也是支持》《不能没有你》

回顾刚才所学的八条要点:瞄文体、字数、人称、范围,盯关键词、副词、句式、情感。接下来咱们一起进入实战演练。

三、实战演练

(一)2014湖北作文: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哦,原来这才是____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讲的四瞄四盯,写出审题草稿:

四瞄:文体不限,适合写记叙文;字数600字;人称未做明确要求,但肯定写自己,不出现真实信息;范围,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四盯:“哦”、“原来”“才”

哦:表示惊喜、惊奇、领会、醒悟、感叹等

原来、才:由不明白、不清楚到豁然开朗、醒悟的认识变化过程,而这一变化因某一件事而促成的。

行文中应重点写:

1、认识和情感变化的过程,详写醒悟的过程,略写迷茫、彷徨、不清楚时

2、突出醒悟后的惊喜、惊奇、感动、欣喜

3、得出哲理: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多体会、多感受;珍惜拥有的等等

(二)《不能没有你》

审题重点:四瞄:

1、人称:第二人称:你。

2、范围:你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个事物,如宠物、乒乓球等,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如挫折。总之,数量是一个。

3、字数600字。

4、文体:明确要求记叙文

四盯:关键词:不能没有,双重否定,表示突出强调

为什么不能没有你;你对我是如何重要的;我从你身上学到了什么,是你的什么品质或精神力量陪伴着我,激励着我??

四、课堂总结

1、树立审题意识,养成审题的习惯。——舍得花时间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