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关于延安宝塔山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7:19:42 作文素材
关于延安宝塔山的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有关延安精神的作文800字

有关延安精神的作文800字

延 安 精 神

七一华源中学二(12)班 向沁枫

不能忘记的是一句话,那是毛主席在延安引领着我们的一盏明灯;不能忘记的是一张纸,可能破旧,也可能潦草,却在延安为中国指明了一条艰难但光辉的道路;不能忘记的一段历史,一段艰苦但却熠熠生辉的历史。

当一面红旗终于能插在延安这个小城的上空中,当一群灰衣布鞋的战士走进这片土地时,这段难忘的岁月缓缓拉开了他的帷幕。那时候的战士用行动诠释了“公仆”的意思,来保护这个在战火中飘摇不定,命运未卜的城市。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正是延安精神的体现,是国家之魂,也是民族之魂。他们将这种精神,牢牢铭刻在自己的心中,最后,终于将鲜红的旗帜插遍了整个中国大地,让中国这头雄狮渡过最为艰难的时期,慢慢发出震动世界的吼声。

如今,硝烟战火被时间的尘土所掩埋,空气中也只剩下了花朵的芳香,那段历史也慢慢从人们的记忆里走入了教科书中。延安那曾经灰头土脸落魄不堪的形象被时间带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发达的城市,一个人来人往众人膜拜的旅游城市。一切都足可以印证“小康社会”的发展,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民族统一,建设中国,发展中国”不正是当年毛主席和那些革命先辈们的目标吗?

可我总是觉得少了些什么?难道时间在带走应该带走的东西的同时,也偷走了不该带走的吗?

我看见了电视上频频传来因贪污受贿官员被查出判刑的新闻;

我看见了一名又一名“官二代”“富二代”们不学无术,仗势欺人的案例; 我还看见了当问道“延安精神”时,那些打扮入时的“白领”,还有那些意气风发的学生们茫然无知的眼神。

原来,我们在摒弃过去落魄落后的中国形象时,也不小心丢掉了过去曾经的一盏明灯,那点燃无数人的希望,为无数人照亮前方道路的延安精神。

难道在这个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中,真的不需要他了吗?不,不是的。我们仍然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样才能在未来舞台上,更好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仍需要在未来的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同样需要不断的开拓创新,而不是在安逸的环境中无忧无虑?? 我们应该丢掉它吗?我们应该忘记它吗?答案理所当然的是否定的。

那些认为延安精神已经过时,应该抛弃的人是多么愚昧和可笑。可是延安精神随着时间的脚步变得越来越沉重,已经有太多人在匆忙中丢下了它,拼命地追赶时间去了。而我,依然怀揣着延安精神缓慢而又坚定地走着,于是时间就离我越来越远。我该怎么办,是应该盲目的抛下它,不顾一切的跟着“风”走,还是继续着我的步伐,我又有些茫然了。

此时,我又想起了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我们的先辈们用延安的星星之火,点燃了广沃中国,让一面面红旗以燎原之势擦遍了神州大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延安精神”就是神州大地上的一股劲风,最终让火势燃遍全中国的劲风。

原来,我应该做的并不是紧紧怀揣着,而应该让怀中那紧揣着的星星火种点燃我自己,点燃身边的人,这星星火种终将成为燎天大火,让我们更快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

我想,我愿意,我也应该去做那点点星火,让延安精神永存。

篇二:美丽的延安

美丽的延安

每年暑假期间,妈妈爸爸都会带我去很多地方旅游,许多景点在我记忆中都差不多一样,但是唯独有一个景点却与众不同让我铭记在心,这个地方就是——延安。

记得那是去年五一假期,爸爸决定带我们全家到革命胜地去感受延安的红色历史。我们一家人第一次坐动车,看着窗外美丽的风景,历经两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延安,为了出行方便爸爸还问朋友借了一辆车。

其实延安这个地方并不大,城市被一条长长的河水分成两半,爸爸说这条河叫延河,因为今年已经很久没有下雨了所以河水很浅,能清晰的看见河底的石头。

我站在街道中间一眼就能看到一座山,那山顶上还有一座塔,我问爸爸“那个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宝塔”,爸爸很肯定的说“对,那个山就是延安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宝塔山”,我们迫不及待的登上了这座小山,站在塔下抬头望去,这座塔为平面八角形,共九层,高四十四米,始建于唐代,它是延安的标志也是延安的必去之地,登上塔顶可以鸟瞰整个延安城,非常壮观。这座塔在建国后也归入了国家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听妈妈说第二套人民币里面的二元钱正面的图案就是“延安宝塔山”呢。宝塔山上历史文物和现代革命文物相互掩映,满山绿树成荫,花草争艳,看着革命先辈为我们现在的安定、和谐作出的牺牲,我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

除了宝塔山还有一个值得一去的景点,那就是——黄河壶口瀑

布。因为只有两天的行程安排,所以我们决定先去那里。爸爸开了两个小时的车,我们走了很久的高速路终于来到了这里。在景点外的停车场,我听到了巨大的流水声,当听到那声音时我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飞奔过去了。我们买了门票随着人流向前移动,声音越来越大,还时不时有凉凉的水雾飘到脸上,当我走到瀑布前时“哇!”太美、太壮观、太震撼了,那湍急的黄河水从上飞流而下,然后拍打到巨石上溅起一朵朵浪花,发出巨大的声响,连绵的黄河水簇拥的向下游流去,像一条巨龙盘卧在山间,我被这眼前的景观震撼了,突然想起了奶奶唱的那首歌“黄河在咆哮……”。

结束了一天疲惫的行程我晚上美美的睡了一觉。第二天,爸爸妈妈带我参观了革命历史纪念馆,当地政府为了让人们更多的了解革命历史,所以向游客免费开放了这个纪念馆。一进场馆大门,一个巨大的毛主席雕像展现在眼前,他微笑的注视着前方,看起来那么伟大又那么慈祥。在他的后面是一面很长很长的浮雕墙,里面讲述着革命先烈的历史故事。我们跟随导游从纪念馆右侧开始参观,每来到一个场景导游阿姨都会给我们讲解当时革命时期的战斗故事,我真佩服那些先烈们不怕苦、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我也要向他们学习,为了祖国的明天好好学习,努力向上。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个好玩的山,这是延安的另一座小山,在这个山上有一个巨大的红色腰鼓,老远就能看的见,老爸说这山叫‘腰鼓山’,腰鼓是延安的一个特产, 安塞腰鼓世界文明,当地也到处都有的卖,安塞腰鼓是流传在民间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广场整体舞艺

术,它可不同于现在的‘广场舞’哦,它表现了当地人们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之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们的憨厚、朴实、乐观和开朗的性格,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它气势磅礴,堪称“中国第一鼓”,所以延安人们将这支鼓建在了山上。

延安这座城市虽然不大、不发达,也不繁荣,但正是这种淳朴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革命胜地延安的红色历史意义和它的魅力。

四年级4班 杨蕊泽

篇三:延安宝塔山导游词

延安宝塔山导游词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宝塔山!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

好了!我们现在就来到了宝塔山。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市内低3—4℃,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年—779年,距今已1200多年了。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葺。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二至八层每层有一至两个拱形窗,第九层则四面开窗。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明清之际,均称这座塔为“古塔”。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宝塔山”所代替。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明以来,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新生。省、市人民政府曾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199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所有彩灯,在宝塔周围及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2001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工程,将宝塔和山体按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使宝塔山光芒四射。从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婷立,景色蔚为壮观。当然,您可以登上这巍巍的宝塔,延安全城将尽收眼底,大可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滋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钟亭。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4月铸造。该钟高150公分,直径160公分。钟的上部有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有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 的标志。这口

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部把它移到这里,做为报警之用。铁钟音质清宏,余声久绕,可传方圆30——50公里。1938年11月日寇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炸成一片废墟,而它却象一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全国解放后,市委、市政府在恢复文物遗址中,就将这口铁钟悬挂于原址,供游人参观。

大家向东边看!这座建筑物叫做望寇台,当年范仲淹镇守延安时,为了观察敌情,指挥作战,就在嘉岭山的最高峰修筑此台。此台建于最高峰,到了夜间,星辰逼临,好象伸手可摘,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摘星楼。原楼已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楼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的。摘星楼周围有一古城寨遗址,至今仍有残缺的城垣和地洞,为当年指挥作战的工事与堡垒。

沿摘星楼往下,向西延伸的这道土畔,是一段古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直到山下,通过南门与凤凰山的城墙相连。(南门的位置在现在育才小学附近,现在人们仍称“南门坡”。现建材公司、凤凰税务所一带仍存有石砌城墙残垣。)

摘星楼的北面,是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大平台,这就是东岳庙的遗址。东岳庙始建于宋代,1506年,延安知府王彦奇予以重建。宋明以来,直至民国初年,东岳庙在延安周围很有名气,在佛教界也颇具影响。每年四月二十八为庙会,据一些健在的老人介绍,本世纪20年代,宝塔山的庙会(东岳庙和鬼王庙)还相当兴盛。由于遭到历次战争的破坏,特别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延安后,东岳庙及宝塔山上的其它建筑物全部被毁。

东北边那个独立的砖砌成的四棱台,是烽火台。烽火台是古代的一种通讯报警设备,如有敌情,夜间点火为号,白天燃烧柴草或狼粪生烟。据说狼粪燃烧时生烟更烈,垂直上升,便于观察,因此有“边关起狼烟之说。”范仲淹镇守延州时,曾在那里修有烽火台,是一个黄土夯筑的四棱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烽火台是1993年6月至9月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台高10.9米,台顶面积103.3平方米,台底面积253.8平方米。这座烽火台的位置选择绝妙,虽不在山巅,但视野十分为开阔,登临台上,能看到东、西、南三川的尽头。自然,一旦烽火狼烟起,三川军民皆知。

从烽火台往南,那山腰中的建筑群,是新修的茶社。那里原是嘉岭书院遗址。嘉岭书院,又称范公书院,最初为范仲淹所修。范公镇守延安时,一面筑城修寨,加强军事防备,抵御西夏进犯,一方面大兴学风,修建书院,广召三军学

关于延安宝塔山的作文

子,进行习文研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见识的栋梁之才。明弘治年间在其遗址上重建嘉岭书院,当时修有正堂三间,内塑范公像;五经会讲堂三间,供诸子讲经教学之用;院内还植有松柏桃李树千余株,环境幽静,特别优美,对当时文化的发展起过很好的作用。清乾隆十六年又重建。1979年修建茶社时,在书院遗址出土了《嘉岭书院记》石碑一通,记载清乾隆十六年重建事迹。此碑先立于书院遗址外,碑身已断为两截,文字也有所剥落,但大部分仍清晰可见。

在烽火台下,距烽火台高约100米的延河之畔,有一 口通河井。该井是范仲淹驻守延安时,特别为嘉岭山的守军供水而修凿的,后人称为范公井。井口呈椭圆形,井深24米,四周以块石围砌。虽历时近千年,井筒完好,被列为延安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宝塔山又一著名的景观——摩崖石刻。该处占地面积2864平方米,该石刻高6—7米,长260米,上面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手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范仲淹手书“嘉岭山”三个隶书大字。“嘉”是美好的意思,“岭”是指山脉。每字高3.68米,宽3.37米。因风雨剥蚀,字迹模糊,明朝初年曾加以深凿,后被涂成红色。(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刻字的照片)。其南约50米处,还刻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说得是范公用兵如神,也十分珍贵。还有宋代石刻“高山仰止”、“出将入相”、“先优后乐”、“重岗叠翠”、“云生幽外”、“嘉岭胜境称第一”、“泰山北斗”、“一韩一范”等刻字。摩崖石刻还包括近代伟人名人手迹百余幅,供游人欣赏品味。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范仲淹。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苏州吴县人,其先世为彬州(今陕西彬县)人,后徒家江南,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1040年5月,宋王朝任命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6月,范仲淹自请到延州,7月范低延州。他来后,开始对延安地区的城防进行全面的整修和加固,其中就包括对嘉岭山的整修。当时,范仲淹把嘉岭山做为守备延安的重要阵地和指挥中心,因而予以精心修筑。以上介绍的望寇台、烽火台、范公井等就是其遗迹。范仲淹抵达延州后,励精图治,竭力医治战争的创伤,使得延州一线军心、民心大为振奋,实力也得到加强。于是夏人相戒说:“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范仲淹)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小可欺也。”史书也称:“(韩)琦与范仲淹在兵间久,名重一时,人心归之,宋延倚以为重,故天下称为‘韩范’。”范仲淹出镇延州,政绩蜚然,踌躇满志,登临极目,塞上秋色,尽收眼底,触景生情,慨然填词数阙,开头皆以“塞下秋月”

起句,现存一首。我们刻录于碑石,立于钟亭旁。这首《渔家傲》词曰;“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在延安戌边只有近一年时间,但其建树颇多,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选贤任能,并在军事、政事繁忙之际,注重教育,兴建书院,实在难能可贵,无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称号。他的《岳阳楼记》至今仍为散文之杰作,特别是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可谓众口皆碑。这句名言,不仅是他文才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他高尚胸襟的崇高精神的体现。后人曾于延安东关(现电业局地带)建“韩范二公祠”来纪念他和韩琦。

凤凰山麓革命旧址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毛主席在延安的第一个居住的地方—凤凰山。

凤凰山位于延安城中心,是延安“四大名山”(清凉山、宝塔山、万花山 凤凰山)之一,因“叶生吹箫引凤”的传说而得名,古往今来堪称延安一大名胜之地。

凤凰山最高处海拔1132米,为延安城四周群山之冠,也是延安城的主要依托,所以历代城防工事都修筑在山的东坡上,为守城屯兵扎寨之地。山上古遗址有镇西楼、凤凰阁、文昌阁、六郎寨、狄青寨及传说为北宋年间杨六郎(延昭)调兵遣将而挖筑的转兵洞。

沿山势而筑的古城墙据考证始建于公元前215年,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是延安城防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目前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城池。据载,秦始皇统一中原后,以北方的匈奴为威胁秦王朝安全的主要敌方,故命大将蒙恬亲率大军30万北征匈奴。蒙恬为了伐师进退畅通,采取了两条重要的军事策略,即进攻线上稳打稳扎,防守线上步步为营,以守制攻。延州当属其列,被命大兴土木在凤凰山筑城为池,随着边陲战火的久久不息,历代皆有重修,尤其大唐名将尉迟恭镇守延安期间,亲自督修扩城。其后,北宋名将韩琦、范仲淹、庞籍、杨家将、沈括等驻守时都不惜人力加固完善,使该城池形成气势恢宏的规模,连带周围军事咽喉要地共五座遥相呼应的城池,被历代誉为“五花莲城”。唐代诗

圣杜甫为避安史之乱,途经延州时,挥毫写下《塞芦子》名句:“宝塔钟声三川闻,肤施(今延安)鸡鸣五城应”。凤凰山这看似简朴的古城墙,却浓缩了千年历史风云,凝聚了广大边陲军民将士的血汗,使她成为一座无言的历史丰碑,一个内涵沉重的历史景观。

1937年1月13日,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进驻延安城后,第一个住地便是凤凰山。因此,凤凰山之名更加驰名中外。古今美丽而神秘的传说,愈发给这座饱经历史沧桑的古老城池增添了无限光辉,历代名人纷纷登山揽胜,俯瞰延安的壮丽景色。当年,就连日理万机的毛主席也忙中抽闲借登山赏景之际为徐特立祝贺六十大寿,这种尊师重教的举动,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引起很大震动,并被人们传为佳话。

近年来,随着延安城市建设的发展,凤凰山已由过去的延安城西北屏障而变为现今延安城内的山城公园。80年代中期,建立了延安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山被纳入其中,如今凤凰山上石径幽邃,浓荫送爽,登亭临风,心旷神怡,已成了延安人和来延游客登高望远、休闲娱乐之地,是延安城内新的观光游览区。

朋友们,凤凰山到了。请大家随我下车,进去参观。

这间石窑是毛主席在凤凰山居住时的第一院窑洞,它原先的主人叫李建堂。毛主席在这里会见了第一个进入延安采访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与之通宵长谈。范长江后来将采访所得整理为《陕北之行》发表。1937年3月1日,毛主席在这里会见了第一位外国记者——史沫特莱女士。

1937年6月下旬,毛主席移居200米远的吴家窑院,即现在开放的毛主席旧居。请大家随我进入该院。

吴家窑院系前后两院,后院有三孔石窑,一门两窗,中间一孔是会客室,左右有过洞同另外两孔窑洞相连。左边的一孔为毛主席寝室、右边的一孔为办公室和书房。里面陈设有木质办公桌椅、柜子、两只小铁皮文件箱、木澡盆等。西室壁上悬挂毛主席写作《论持久战》时的照片;东窑壁上悬挂毛主席指夹香烟读报的照片;中窑西壁上悬挂毛主席与印度援华医疗队交谈的照片;东壁悬挂毛主席与白求恩亲切交谈的油画;正中悬挂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合影照片。1937年10月,贺子珍离开延安赴西安,后去苏联看病。次年11月,毛泽东与军委办公室秘书江青结合。窑前橱窗陈列着毛主席与周恩来的合影照片。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前院。前院是炊事员和工作人员的住房,院内竖立三个橱窗,分别陈列着毛主席和江西宁都起义部分同志、毛主席和井冈山部分

篇四:延安宝塔山

延安宝塔山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也就是在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延安是我国党和军队的根据地,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了中国革命;延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总后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广大军民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特大生产运动,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延安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圣地。毛主席关于中国革命的政治路线问题、军事问题、党建问题、哲学问题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大多是在延安撰写的,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在这里。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在延安实现的。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一说起延安,人们都会感到分外亲切,油然而生敬意。这不仅是因为,延安在革命战争年

代曾是我们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党中央

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

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

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还因为,这片神奇的

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1]。 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

- 1 -

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

延安古名肤施,是西北的边塞重镇。宋代韩琦、范仲淹曾在此镇守。宝塔山为历代守将必去之处。宝塔建于唐代(一说明代),塔高44米,9级,为八角形砖塔。塔内有阶梯,可登塔顶。山上还

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

等古迹。明延安知府顾延寿有诗曰:“嘉岭叠叠

椅晴空,景色都归西照中。塔影例分深树绿,花

枝低映碧流红。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

从。”塔底层两个拱门门额上还分别刻有“高超

碧落”、“俯视红尘”字样。塔旁还有钟一口,

明崇预年间铸造,击之声彻全城。党中央在延安

时,曾以此报警。

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但你若是想拍摄宝塔的全景,还得上清凉山才行。

宝塔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题刻的“嘉岭山”隶书最著名,还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

巍巍宝塔山,经常出现在诗人、画家的笔下,人们歌颂宝塔,怀念宝塔,实际是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迹,成了人们追寻当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 2 -

篇五:延安宝塔山介绍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宝塔山介绍 延安宝塔山介绍延安宝塔的高度不算太高,却有一种不能言表的气势:塔身淡定直指苍穹,洁 白朴素昭耀光辉,平和坚定屹然耸立,高瞻望远气势凛然。从建筑风格上来看,典 型的中国式的楼塔结构,看似也极具普通,极具中国特色。想当年,汇聚在宝塔山 下的人们,从宝塔当中也得到了一个深刻的启示:中国特色,才是中国之路。以这 里为中心,辐射于全国,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点燃了中华民族开创未来 的熊熊烈火,焚烧了旧世界,催生了新中国。时至今日,中国特色,依然是历史的 选择、时代的选择,民族的选择。宝塔,是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宝塔,是见 证,胜利从延安走向全国。“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一口口米酒千万 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贺敬之的诗,又一次表达了我们对宝塔的真情流露。 延安,一个值得向往的地方,一个值得记忆的地方,一个值得思考的地方。 景点信息 地址:位于延安城东南,延河之滨。 门票:旺季 41 元,淡季 30 元。 交通:1.到宝塔山的交通很方便,乘从火车站发出的 3 路、1 路均可达。 2.延安市内乘坐北线旅游专线车前往。 自驾:自驾车可沿西铜一级公路向北前行 230 公里即到。各地道路交通状况良 好,喜爱自驾车的旅游者可以自己开车到达延安。延安市内有 210 国道通过,北可 以到榆林,南可以至西安,十分方便。 旅游小贴士 1.你若是想拍摄宝塔的全景,必须从宝塔山附近的清凉山上才可拍摄到。 2.陕北高原风沙很大,最好带上眼镜、帽子等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也要注意 保护好你的相机,以防被沙子划伤。 3.夏季的延安城是避暑度假的好地方,这里每天早晚和中午的温差较大,你不 妨准备几件稍厚些的衣服。 4.多准备一些胶卷。陕北虽没有太多的名胜古迹,但其民俗风情和当地建筑都 很有特色,可供拍摄的题材很广,到时候没有胶卷岂非憾事? 宝塔山地图 景点相关资料 宝塔山又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南,宝塔建于唐代,高 44 米,共九层,登 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在 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 宝塔建于唐代,高 44 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在塔旁边 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此外山上还有 长达 260 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

。 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 林木葱郁, 环境优美。 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 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 延安古名肤施,是西北的边塞重镇。宋代韩落、范仲淹曾在此镇守。宝塔山为 历代守将必去之处。 宝塔建于唐代 (一说明代) 塔高 44 米, 级, , 9 为八角形砖塔。 塔内有阶梯,可登塔顶。山上还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 古迹。明延安知府顾延寿有诗曰:“嘉岭叠叠椅晴空,景色都归西照中。塔影例分深 树绿,花枝低映碧流红。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从。”塔底层两个拱门门额 上还分别刻有“高超碧落”、“俯视红尘”字样。塔旁还有钟一口,明崇预年间铸造,击 之声彻全城。党中央在延安时,曾以此报警。 宝塔山上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宝塔外,尚有宋代摩崖石刻、明代大铁 钟、清代“重修嘉岭书院记”石碑、范公井、烽火台、古城墙及望寇台等文物古迹, 还有日本工农党校旧址,古今名人诗词碑刻等景观。 宝塔山的人文景观也独树一帜。早在盛唐时代,山上就建有宝塔,北宋时期, 韩琦、范仲淹等一代名将,在宝塔山屯兵设寨 ,戍边御敌,留下众多文物古迹。明 清时期,庙宇林立,红极一时。近代,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红色首都--延安的 标志和象征而闻名于世。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随着延安成为传统 教育的基地和旅游圣地,宝塔山也成为中外游客到延安旅游的热线,累计接待游客 数百万人次。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 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登临宝塔山,视察革命圣地的变迁。 景点图片宝塔山景区入口宝塔建于唐代,高 44 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 贺敬之的诗,表达了他对宝塔的真情流露。宝塔山夜景 宝塔山和延安市景 宝塔近景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