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跨越那道,山,诗歌20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8:29:32 小学作文
跨越那道,山,诗歌20行小学作文

篇一:跨越那道山

跨越那道山

人生之路何其艰辛与坎坷,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山”便是我们所要征服的对象。对手如山,困难亦如山,但你可曾想过,现在,伫立在我们面前的最陡峭的山峰便是自己。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美国拳王打败所有对手,成为许多人所崇拜的偶像,但他成名后却走上犯罪的道路,四处打人抢劫。最后被警察抓获入狱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战胜了强大的对手,但却始终没能战胜自我!”

拳王的话让人深思,是什么让一个曾经影响过整个美国鼎鼎有名的拳王沦落到这般地步?是胜利的掌声与鲜花吗?不是!其实,人生中最难跨越的“山”就是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是最艰难的选择。

纵观古今,放眼世界,多少文人志士为翻越这道“山”付出了多少努力。达尔文,一个众人皆知的生物学家,因为他特别喜欢吃糖,曾有过一段时间牙特别疼,影响了他的工作。于是,他便用笔写下“不吃糖”三个大字贴在他的书桌前,慢慢地,他也就不吃糖了。从这些名人的生活细节可以看出: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跨越人生中那道战胜自我的“山”。

战胜自我其实很简单,当你抑制住自己一时的情绪,当你克服自己的一些缺点,当你用信心与勇气战胜困难时,你都已经战胜了自我。战胜自我,需要我们正视和克服自身的弱点,更要有十倍的勇气和百倍的坚强。

人生需要我们战胜自我,虽然要碰很多次壁,要挨很多次批评,要做很多番深深的反省,但只有跨越那道“山”后,才能成为人生征途上的马拉松冠军。

跨越那道“山”后, 回眸身后,你会发现:其实,那道“山”并不是难以征服。给自己一个自信的微笑,跨越那道“山”吧!

跨越那道“山”后,放眼望去,远方的“山”似乎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与难以逾越了。给自己一句鼓励,跨越那道“山”吧!

跨越那道“山”后,你会知道:其实,胆怯可以被勇气所战胜,自卑可以被自信所征服。让我们回想拳王的话,跨越那道“山”吧!

篇二:诗歌分题材鉴赏:山水田园诗、送别抒怀诗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

山水田园诗、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思妇闺情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诗歌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连线:

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羁旅思乡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送别抒怀

C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边塞征战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山水田园

E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怀古咏史 F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人生感怀 G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 思妇闺怨

H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民生疾苦

I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 理

一、山水田园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思想内容 ——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 —— 借景抒情 白描 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 —— 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示例: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理想? (诗人通过山雨初霁、月下青松、淙淙清泉、翠竹成林、水中碧莲等意象塑造出一种秋天傍晚空山幽美恬静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也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和理想境界的烘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征?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西沉的残月、悲啼的乌鸦、满天的霜、岸边的枫树、江上的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等;特征:深秋半夜萧疏清冷。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 08高考天津卷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遍”字表现松树多,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鉴赏?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体味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3、体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跨越那道,山,诗歌20行)

1、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什么?有什么作用?

(移舟泊烟渚。“移舟“点出“江行”,“泊”点出题面上的“宿”字,而”烟渚“二字,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逗引出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又为下面抒写羁旅客愁作了铺垫。)

2、体会“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

(“新”内涵丰富。一方面它明说“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日之夕矣,而自己无归之愁,另一方面又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心中还有许多旧忧。)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二、送别抒怀诗(多情自古伤离别;欢聚离散皆是缘)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直接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间接写别情: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通过写宴席上燃烧的蜡烛与故乡的江水,借物抒情,表现自己留恋惜别之情。) 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

雨霖铃 柳永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

A依依不舍的留念;B情深意长的勉励;C坦陈心志的告白;

D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示例: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①景物:“春江渺茫”“日暮”。②三四句替远去的友人设想: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真诚情谊。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诗中的“折柳”和“春风”各比喻什么?有何好处?诗中哪些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有何深意?

诗中的折柳喻行人,春风喻送行人,生动而贴切,堪称妙喻。

诗中有两个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一是‘丝’,作者以柳丝含蓄地表达出离别之‘思’;二是‘柳’,耐人寻味地写出了无情折柳似有情,极其生动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送别类常见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有: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

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古人送别的习俗有: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答: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借景抒情:“杨柳”、“杨花”、“风笛”、“离亭” 。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诗歌鉴赏的常见出题点:

从重点字词处设置,要分析重点字词

从关键语句处设置,要读懂关键语句

从抒情意象上设置,要把握抒情意象

从意境氛围处设置,要体味意境氛围

从内容情感处设置,要理解情感主旨

从风格情调处设置,要琢磨用词特点

从表达技巧处设置,要品味表达构思

先“懂”后“答”——古诗词鉴赏规律

诗歌内容鉴赏“六看”

1.看标题认识对象 2.看作者了解背景

3.看意象把握情感 4.看尾句参透主旨

5.看注释破解难点 6.看题干得到启示

考点精解

篇三:2013年山东高考诗歌鉴赏《山寺夜起》含答案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答案】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这里考查的是物象——烟。烟,即雾气、云气,诗中有三个句子来表现。第二句重在做铺垫做映衬,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回答时,除了要解释句意之外,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辞,刻画了“烟”怎样的特点,并与主旨——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保持内在的一致。

(1)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答案】(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加以分析说明。回答要点:翻译最后两句,概括出失眠原因,写出诗歌的情感。

赏析:

江湜(1818~1866),清代诗人。咸丰时县学诸生,屡试不第,曾为幕僚,或作塾师,借以糊口。江湜遭逢离乱,半生辗转闽浙苏三地,生命历程与行旅密切联系,毕生心力完成一部诗集。诗集中行旅诗歌占百分之四十多。这些诗歌记行述闻见,以漂泊、回归为内核,辐射出孤独、深愁、思乡、回归四类情感主线,于山程水景中抒写出一颗乱世愁郁的心魂。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

首联“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月光普照大地,为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奠定了思乡的基调。接着诗歌转向对月光下一溪水雾的描写。由于月光如水,澄澈明亮,所以,本来就洁白的云气更显洁净飘渺。首联描写符合山中晚景特点,月光的衬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

颔联紧承首联,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颈联写无法入睡的自己打开寺门,站在寺外观赏美景。眼前美景,让作者感慨万千,不禁怜惜起来。这一份怜惜,暗含着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诗人抬头看天,却感觉到霜重气寒,心中难免凄凉孤独。“霜天”二字,紧扣心情,间接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冷的心境,可谓传神之笔。

尾联直抒胸臆,用反问的形式写到: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人,在这荒郊野外,月下思乡,山中叹惋,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与前面的景物描写遥相映衬,更写出一份愁绝伤绝的自伤之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此诗大有杜甫诗歌沉郁苍凉之感,但多出了一份轻巧和淡静,可为上乘之作。

篇四:以《在山的那边》为例现代诗歌鉴赏

现代诗鉴赏

——以《在山的那边》为例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是诗歌的王国,“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诗歌中,许多物往往蕴含着浓郁的中国元素、中国文化。如:“月”,你想到什么?(PPT)《静夜思》)齐读这首诗,你能从“月”中感受到什么?(思乡)

细细分析,古诗中的“柳”往往蕴含“依依惜别”之情,如:“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蜡烛”“春蚕”往往让人想到“无私奉献”,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那么,我们欣赏诗歌可以抓住这些物象,然后深入诗境,体会诗情,鉴赏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以《在山的那边》为例复习现代诗歌鉴赏。

二、例文分析

1 、引出物象,分析意象

(1)、自由读,要求:画出写“山”的诗句,说说“这是 的山。”

(2)、探究“山”的含义。 (板书:山——困难)

(3)、诵读有关“海”的诗句,用同样的方法分析“海”的含义。师相机(板书:海——理想)

2、体会意境

那么,“山”与“海”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人生仅仅只需要挑战一座山吗?人生仅仅是一次看到“海”就够了吗?

哦,人生路上,有许许多多的困难组成,人生也是在一次次的超越中,达到理想的境界;然后,又重新确立新的目标,开始新的征战……“山——海——山——山——海……”一个意境翻出一个新的意境,诗意在跌宕中推进,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师相机(板书:意境)

3、领悟情感(哲理)

联系全诗,诗人借助这两个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师相机板书:情感)

(诗人把自己的人生感悟,把自己的坚定信念,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三、课堂总结(结合板书)

刚才这一环节,我们先圈出诗歌中的“物象”;分析其实义,然后联系前后文,体会其虚

义,即“意象”含义;再结合诗境,分析“意象”之间构成的“意境”,探究诗歌的情感。

四、课内迁移《理想》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 圈画出诗句中的意象,结合诗节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诗节借助意象“罗盘”、“船舶”、告诉人们,理想使人明确方向,引领人们走向黎明; 借助“海天相吻的弧线”这个意象,告诉人们,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

五、拓展延伸

材料一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圈画出表达“乡愁”的意象,细细品味,说说含义。

▲2、诵读全诗,体会意境,分析诗作表达的思想感情。

( “席慕蓉《乡愁》的意象是“一支清远的笛”、“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诗人借哀怨悠长的笛声抒发了对故乡绵绵不断的情思,借“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喻自己永不老去的思乡情结,离别时间愈长,思乡的感情之树愈茂。)

材料二

思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 思念,本无形无色,难以捉摸。而在诗作中,人间的真情溢于纸上。请紧扣“意象”,

分析这首诗歌的妙处。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能感其美却无法触其形;“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能晓其情却无法觅其果。如此无奈和悲哀不正是如烟似梦的思念所在吗?琴弦孤身只影,琴声破碎欲绝,希望与失望在若断若续“檐雨的念珠”中闪现。有桨却无法致岸,有情却无法会面,不正如“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及“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痛楚吗?缠绵悱恻的相思愁苦满溢诗里行间,令人不忍触摸。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默默”一词使“蓓蕾”这个意象更加形象突出,等待的热切和希望的深切之情溢于纸上;“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遥遥”更突出了等待的悲哀和思念的痛苦。

两个意象把人们思念的心定个在这温暖的画面里。而心的深处,是海洋。泪如海,思念如海,期待如海。最终翻腾不息的海语,溢满了两汪深湖,两颗晶莹剔透的泪珠,映现了世间一切的真情。思念的真切,在此从内到外,由浅及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相思不是简单之物,诗人表现也从多角度多侧面出发,用形象帮助思维说话。意象之间虽无逻辑关联,但每一意象的本质都能让人联想起意味相似的相思。此时,诗作的思维是跳跃的、抽象的,找不到明显的逻辑痕迹,但给人情感感受空间是立体的,回味是深远的。

六、总结

很好,这就是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要深入细致的品读一首诗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意象、意境等,体会作者的情感,还要展开自己的联想、想象,理解重点的词句。希望以后大家在阅读诗歌时能运用今天我们总结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走近诗歌,热爱诗歌,感受诗情,

得到更多的感悟和收获!

七、作业

课后从自己所学诗歌或所读诗歌中选出一首写成一篇鉴赏性文章。

八、板书:

山 海 意境

苦难 理想 情感

篇五:(诗歌)冬登岳阳山

冬登岳阳山

风吹汗水凉,峰高路又长。

群峰横空立,山途尽跌宕。

举目望高远,俯首豪气漾。

直抵岳阳亭,心中升春阳。

2013年12月8日 (注:岳阳山位于淄博市博山区崮山镇境内,是博山区与淄川区的界山之一。其东接鲁山,西连泰山,向东蜿蜒伸入淄川,被淄河、孝妇河相环抱。岳阳山群峰攒簇,逶迤相连,山峰险峻,悬崖峭壁,植被茂盛,山奇景美,景色异常秀美。)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