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描写虎丘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8:29:00 字数作文
描写虎丘的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作文虎丘山

游虎丘山

虎丘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苏东坡曾经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这个寒假,爸爸妈妈带我去苏州的虎丘山游玩。

下车后,站在山门外朝远处眺望,远远的看到一座古塔屹立在虎丘山上。咦,虎丘山怎么是斜的呢?难道是我眼花了吗?带着这个疑惑我们走进了虎丘山。里面的游客如织,大家摩肩接踵,顺着游玩线路我来到了“试剑石”景点,真奇怪,一块巨石齐刷刷的对半裂开,中间仿佛就是被一把锋利的宝剑劈开似的,传说中是吴王为了试试他的宝剑是否锋利而劈开的。当然真正的形成是由于火山爆发将巨石高高托起落下时震断的,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神功巧匠!接着我们来到了“剑池”,在陡立的峭壁下有一汪永不干涸的池水,这就是传说中的“剑池”,据记载池水底下是吴王的坟墓,当然还有吴王喜爱的三千把珍奇的宝剑。

终于我们来到了山顶,仰望云岩寺塔,确实它是斜的,看着塔旁的记载,虎丘塔是建于宋代(961年)的平面八角砖塔,共7层,高47.5米。由于地基的原因,塔身自400年前就开始向西北方向倾斜。据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点距中心垂直线偏离已达2.3米(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其塔顶偏离4.4米)。站在斜塔的下面,真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

站在虎丘塔下,可以极目眺望眼下的苏州城,远处的“秋裤”稳稳地站立在金鸡湖边,此起彼伏的高楼林立在整个苏州古城外,古运河像一条玉带将苏州古城团团围住。“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真不愧是人间天堂,而虎丘山更是天堂的一颗明珠!

篇二:虎丘游记

虎丘游记

Monday, ??February ?22, ?2010, ?6:34:24

左盼、右盼,终于把朝思暮想的寒假给盼来了。虽然只有二十几天,但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小假。紧张的大脑在此刻可以放松下来,呼吸新的空气,把学习压力放下,好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日子。该玩的时候就玩,该学习的时候就学习。

放假了,当然得好好的去玩一通,早就听说苏州的虎丘塔很有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于是我和爸爸妈妈就准备去看看这“吴中第一名胜”。爸爸驱车1个多小时,才到达了虎丘。

刚一进门,步入眼帘的就是那虎丘塔。我兴奋地对妈妈说:“虎丘塔果然有些斜。”“是啊,毕竟以是2500多年的历史了,砖头都烂掉了。”妈妈温和地说,眼睛里充满了可惜,“幸亏我们来得早,还能看得见,不知道哪一天它就会倒塌了。”

入虎丘后,沿山路而行,一路上可见著名的虎丘十八景。这些名胜古迹都有引人入胜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十八景中,首屈一指的要是云岩寺塔,也就是虎丘塔。虎丘塔是建于宋代961年的平面八角砖塔,共7层,高47.5米,但由于地基的原因,塔身自400多年前就开始向西北方倾斜。据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距中心垂直线偏离已达2.3米。1956年在塔内发现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窑莲花碗罕见的艺术品,看着这些介绍,我不禁赞叹道:“我们的祖先真是厉害,竟能设计出如此精妙绝伦,而又令人赞叹不绝的艺术品,真令人佩服。” 山上有一石井,传说为唐代陆羽所挖,称为“陆羽井”。陆羽是我国第一部茶书——《茶经》的作者。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长期寓居虎丘,一边研究茶叶,一边著作《茶经》。他发现虎丘山泉甘甜可口,评为“天下第五泉”。

最神秘的要数是在千人石正北石壁上携刻着的四个大字“虎丘剑池”。据说这四个字出自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笔。另有传说,现在虎丘二字已非彦氏真笔,而是后人补书刻上

的,所以在当地有“真剑池,假虎丘”的说法。所谓剑池是在崖壁上有一窄如长剑的水池。吴王阖闾墓可能就在这里。相传当时曾以鱼肠剑和其他宝剑3千为吴王殉葬,故名“剑池”。

就这样,随着夕阳西下,伴随着阵阵清爽的,醉人的腊梅香中,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神秘而又古老的虎丘。

篇三:虎丘

1.游虎丘小记

虎丘(1),中秋游者尤盛(2)。士女倾城而(3)往,笙歌笑语,填山沸(4)林,终夜(5)不绝(6)。遂(7)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8)美,游人尚(9)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10),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1)虎丘:苏州名胜。(2)遂使丘壑化为酒场:于是(或因此)令丘壑变成了酒场(一般)

(3)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4)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5)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6)林稍:树梢末端。(7)无际、仲和:作者的朋友。 (8)偕:一起(9)趺坐:两脚盘腿打坐。(10)过:造访。(11)真知言哉:说的真对啊!(12)盛:多。(13)绝:停止,消失。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月色美好;幽静

2.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 ) ②月色入户 (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12.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②闲 仙

3.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

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2)尽却:全部退去 (3)童隶:书僮仆役(4)正黄:纯黄

6.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

7.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

8.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

9.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

答案:6、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7、宜:适合 是:此 、这 8、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9、八月之望

4.【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

安可为俗士道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月色入户 户:⑵盖竹柏影也 盖:⑶止午、未、申三时 止: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

3.【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

4.【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

答案:1.⑴窗户⑵原来⑶仅仅,只是⑷美妙 3.⑴【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⑵【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4. 【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

5.【甲】若夫霪雨霏霏,??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滕子京①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注释】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

21、《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其中,形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是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是 。(2分)

24、理解填空。(3分)

从甲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 品质。从乙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对滕子京的态度是 ,滕子京是一个 的人。

25、九百多年前,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2分)

6、(一)若夫淫雨霏霏??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初,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③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④。

(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范文正公贬饶州: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 贬官饶州。②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③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 为人谨厚博学,正直敢言。④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去国怀乡 (2)至若春和景明

9.文段(一)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20.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文段(一)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文段 (二)中,范公之“贤”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分)

三(甲) 庆历四年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7.(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 ①缣:细绢。 ②仅:将近。 ③令:善,美好。

17.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前人之述备矣

(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4)岁衣缣一匹 21.《孟子 ?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3分)

20.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分)

8.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9.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乙】若夫霪雨霏霏, 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丙】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然九水发,巴江之水亦发,九水方奔腾皓淼,以趋浔阳;而巴江之水,卷雪轰雷,自天上来。竭此水方张之势,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裣衽,而不敢与之争。九水愈退,巴江愈进,向来之坎窦,隘不能受,始漫衍为青草,为赤沙,为云梦。澄鲜宇宙,摇荡乾坤者八九百里。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 ??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10.从【甲】【乙】诗文可以看出,两位作者有着怎样共同的情怀?【丙】文中表达作者

描写虎丘的作文

不同于古仁人表现的句子是哪一句?(4分)

游岳阳楼记(袁中道原著 )

1.本文写法与一般游记有何不同。

2.分析文中词的下阙蕴含的哲理。

篇四:写景作文:山塘游记

写景作文:山塘游记

写景作文:山塘游记

近日,我们边界文学社一行十多人,踏着朦胧的暮色,迎着熹微的晨光,在一阵欣喜与慌乱中踏上了“和谐号”列车,开始了赴苏大的“联谊之旅”。 在火车上,随手拿起一本书漫无目的地翻起来,偶尔从书边探出眼眸看看一路的同伴,递上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会儿就到了火车站。下站伊始,一股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苏州城的子民尽量保留事物的原样,还自然一份真实,纯净朴实的外表下体现着文化的积淀与历史的传承,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存。对于这一点,最有感触的要数“山塘之行”!

在几位苏州朋友的指引下,我们来到山塘之行的首站——虎丘。说到虎丘,不由得想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诗句“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早就听说虎丘乃吴王阖闾离宫所在地,其死后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于其上,故名“虎丘”。单就这一传说就让我心生神往,想身临其境,一饱眼福。今日夙愿成真,甚感愉悦!

最引人注目的是虎丘塔,在一片碧绿葱郁之中挺立,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正饱含温情的凝视着苏州的子民,传递着安康祥和的福音。微微倾斜的塔身,让人联想翩浮,是站立的时间太久了想弯弯腰活动一下筋骨,抑或由于太激动了想向前来观看的人们躬身以示最隆重的欢迎?

好一个“东方的比萨斜塔”,单一个姿势就让人们为之折服!

过虎丘,便入山塘街。俗话说,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的确有几分真意。

伴着清风拂起垂柳,晨光满撒河面,我们踏着古朴的青石板,在街上尽情的徜徉。街道一旁是青瓦白墙的古房,古房的缝隙里还生长着不知名的小树,那昂起的头彰显生命的顽强与朝气。另一旁则是碧绿的山塘河,河水很清澈,可以看见青荇游游地在水底招摇,波光里闪烁着艳影,让人想做一个彩虹似的梦!还不时有游鱼探出水面,轻拨着小嘴,献上一个深情的吻,尔后又害羞似的跑开。有幸看见野鸭成群结队的游过,时有兴奋的小家伙拍打着翅膀,发出一阵欣喜的鸣叫,溅得满身是水后才得意的离去。

河上每隔一段路程便立一座小桥,成拱形,满身的青砖与红色的桥名相映生趣。不时有人停住脚步在上观望,感受一份人在画中游的胜境。另一边河畔的长石上,有人迅疾的从水中捞起洗净的衣裳,使劲一扭,豆大的水珠滴落而下,敲打着河面,哗哗作响,活像一只快活的小曲。

我陶醉在这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之景中,脚步止住了很久,回过神来才发现同游的人群已经走远。我连忙一声喊叫:“喂,等等我,等等我。”接着引来同伴一阵阵欢笑,大街上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一会儿,几个赫然的大字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五人墓”,看到这几个大字便又熟悉了起来,心里也产生了几分亲切感。因为明人张溥的《五人墓碑记》这篇课文高中时学过,而且我甚是喜欢,被几位义士的壮举所深深打动。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踏入墓园内,园子很静,石径上黄叶遍地,墓上的小树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仍顽强的挺立着。墓砖上的青苔静静的呆在那儿,好像在细细品读什么。尽管五个人的墓是连在一起的,也才十来平方米,显得十分狭小,但在我心中产生的震颤却是剧烈的。在一阵“匹夫之有重于社稷者也”的回味与凝望中,我们又继续前进了。

街上人很多,川流不息。来不及躲闪的人儿常常被自行车(或电动车)的铃声提醒,然后在一声“对不起”或相视而笑中各自又缓缓地前行。街上的各种小吃,以及珍珠、古玩、绸缎等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更值得一提的是,街上少了几阵喧闹的叫卖声,更多的是店内静候光临的微笑。

走着走着,一阵香气袭来,我们闻声寻去,欢呼着来到一家小摊前。经过一番打听,我们才知道原来是卖梅花糕和海棠糕的。熟练的师傅在呈奇特花瓣状的炉具上洒下糕点,在经过一番加工,一朵娇羞花朵般的糕点变呈现在眼前。菊黄的底色是糕点的色彩,中间两颗鲜红的,像小圆豆,向上鼓起,整个糕面上又点缀一层晶莹透亮的芝麻,真可谓色香味俱全。难怪,同伴一连吃了三个之后,还把手伸向钱袋,被我一番苦劝才微微移开手,走时还一个劲儿向后张望又张望······

据老板说,梅花糕是古时穷人吃的点心,而海棠糕则是深闺小姐吃的,这回可真长见识!

转眼太阳都快到头顶了,深秋的太阳尽管少了几分夏日的酷热与毒辣,也保留几分温度与热量。同伴们仍旧忙得不亦乐乎,即使额头上渗出了汗珠也全然不顾,有的干脆脱下毛衣,顺手递给我,转眼又不见身影。逛绸缎店,撑油

纸伞,探首饰店,赏珍珠坊,好像该玩的怎么也玩不够,该看的怎么也看不完。 实在玩的太累了,便找了一个亭子坐下。我微微地抬起头,“古戏台”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这难道就是表演昆曲的古戏台?一想到那非同凡响的《十五贯》,我就心潮澎湃。顾不上满心的劳累,静静登上戏台,轻轻闭上眼,那经典的腔调又在耳边响起,终于又可感受一下“百戏之祖”的魅力! 后来,我们参观了山塘的酒吧、茶坊、还有红酒楼,尝试着在一份古韵中感受现代的气息!

伴着中午的钟声敲响,我们的脚踏离了青石板,但心好久才从那儿回来。最后描述一下当时的心情吧:七里山塘,悠悠长长,满眼风光,流连忘返!

篇五:2010届高三语文专项复习题虎丘记

2010届高三语文专项复习题:虎丘记

一、字词练习

1.下列各组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又何尤 中秋为尤胜 B.栉比如鳞 比至夜深

C.虎丘去城可七八里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每至是日 吾祖死于是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B.栉比如鳞,擅板丘积

C.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D.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3.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 B.迟月生公石上

D.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低哉 D.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

4.在下句划线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衣冠士女,下迨(到)蔀屋 虎丘之月,不知尚识(知道)余言否耶

B.而病寻(终于)作,余既乞归 山川兴废,信(确实)有时哉

C.恐进之亦兴阑(衰落)矣 吏(做官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D.属(嘱咐)而和者,才三四辈 倾城阖(全)户,连臂而至

答案:1.D 2.B 3.C 4.C

二、课内阅读

布席之初,呕者百千,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见而摇首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萧,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钢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凡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1.本段文字是斗歌场面,描写生动,笔法细腻。若按时间顺序而言,文中标明层次的四个词语

是 , , ,________;若按场景先后而言,则从歌者芸芸到曲高和寡,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从热闹喧哗到空灵寂静。其中比喻歌声嘈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比喻歌声高亢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作者写月亮,运用景物烘托歌声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对“一夫登场”演唱效果作者评价的句子是______ 2.对“斗歌场面”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斗歌场面,歌者由多到少,从“布席之初,呕者百千”,到“未见而摇首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再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最后是“一夫登场,四座屏息”。

B.歌声则由粗到精,从“呕者百千”到“一箭,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清声亮彻,听者魂销”,到“萧、板亦不复用”,“音若细发,响彻云际”。

C.对虎丘中秋月夜的描写,由极喧闹渐入极寂静,作者的情感也由极热烈而至极凄清。文章的风格,也由欢快明朗而至幽深凄杳。

D.作者在对美的追求上着眼点是放在声态的清幽而又明亮上,至于对月色的描写,则仅仅局限在显示时间的不断推移而已。

答案:

1.布席之初 未几 已而 比至 呕者百千 声若聚蚊 音若细发,响彻云际 明月浮空,石光如练 月影横斜,荇藻凌乱 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 2.D

三、课外阅读

(甲)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岁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乙)游虎丘小记

李流芳

虎丘,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矾,昏黑无往来,时闻风肆,及佛灯为隐观林抄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措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注释]①六桥:在杭州西湖,依次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②石篑;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会稽人。公安作家。③傅金吾:不详。金吾:官名,掌宫廷宿卫。明代亲军中有金吾卫。④张功甫:名鎡,南宋将领张俊的孙子。玉照堂是他的园林,有四百株名贵的梅花。⑤李流芳:字长蘅,号泡庵、慎娱居士,嘉定人。万历举人,工诗文,善书法,精绘画。

1.对甲文第一段文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赏析:这句总写西湖最美的是春天和月夜。抓住“春”“月”二字,提纲挚领地勾画出了西湖美景的特征。“盛”字兼指风光之美和游人之多,预为下文张目。

B.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赏析:“一日之盛”转写西湖最盛的景物:“为朝烟,为夕岚。”文意又递进一层。作者用“朝烟”、“夕岚”四字,概括了明曦和晚霞映照下的湖光山色之美,“朝烟”指早晨的雾气,“夕岚”指苍茫的山色。 C.梅花为寒所勒

赏析:梅仿佛被严冬约束住了,极言寒冬挽留之情,颇有拟人的意昧。

D.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赏析:“相次开发”是说花期相连,接踵而来。这句写姗姗来迟的梅花与桃杏争春,确是难得的奇观。 2.选出对“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一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A.作者正面写桃花,仅此两句,却已使人感到花光照眼,美不胜收了。

B.“绿烟红雾”,指远望盛开的桃花,花叶相映,如烟似雾。“红”指桃花,“绿”指桃叶,造语隽美而有诗意。

C.“弥漫二十余里”,极写桃化之盛,使人目不暇接。作者鸟瞰西湖一角,便把无边的春色尽收眼底。 D.通过这“弥漫二十余里”的“绿烟红雾”,烘托渲染出西湖“为春为月”之盛的意境。

3.对甲文最后一段语句的赏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然杭州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始极其浓媚。”作者在这里批评杭州人游湖不会选择时间,不能领略湖光山色的妙处。“杭州人游湖,止午、末、申三时”,其实湖山之美偏偏不在这段时间,作者为此感到遗憾。

B.作者认为“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之时。朝暮之间,正是西子最迷人的时候。这几句与开头“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相呼应。“湖光染翠”是“朝烟”之美,“山岚设色”则是“夕岚”之美。

C.作者用“极其浓媚”四个字,来概括西湖的朝暮之美,颇为熨贴。

“浓媚”是格外的妩媚动人,但其“浓”在于色彩,而不在于风神;其“媚”在于装饰,而不在于天然。 D.“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这句点醒全文,是通篇写景的结穴。“尤不可言”的“尤”字,是与前面种种景色相比较的结果。不可言传的美,却正是美的极至。虽说“不可言”,作者还是忍不住略作点拨:“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有一种趣味。”点到为止,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和体味。

4.仔细体味下列文句,试分析都表现了袁宏道怎样的审美观?(《虎丘记》:“每至是日??置酒交衢间。”甲文:“歌吹为风??艳冶极矣。”)

答: 。

5.对乙文文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虎丘,中秋游者尤感??秽杂可恨。”开篇记叙中秋游虎丘,作者连用“尤盛”、“倾城”、“填山沸林”等词语表现作者对闹境的心绪和态度。

B.“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作者叙述自己到郡后,未及歇息“便夜游虎丘”之事,透露了作者酷爱自然的情趣,也为后文游虎丘佳境埋下了伏笔。

C.“月色甚美??独往会心。”是夜听到见到的不是开篇所述的景况,尤其“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八字,体现了作者的美学观,也是全篇的中心所在。

D.“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矾??及佛灯隐观林妙而已。”日暮夜黑,无人往来,二人各自默坐,此时只听得铃锋声在静夜里飘荡,只看见一点佛灯在林木梢头时隐时现,静境妙极,尽在不言中。

E.“又今年春中??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作者与其侄到虎丘访友人仲和,当时,“夜半月出无人”,除去他们之外,仅有静夜明月而已。“相与趺坐石台”,像佛教徒一样盘腿而坐,参禅入定。此时万籁俱寂,物我合一,作者的全身心都要“与情景俱往也”,要幻化进这永恒的静谧之中了。

F.作者在文章结尾时以友人徐声远的诗“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来画龙点睛,照应开头。

6.《虎丘记》是袁宏道的代表作,《游虎丘小记》提李流芳的代表作,两人同写虎山,但表现了不同的审美观,试作具体分析。

答:袁宏道的审美观: 。

李流芳的审美观: 。

参考答案

1.B(“盛”字单指风光之美,与“西湖最盛”的“盛”兼指游人有所不同) 2.D 3.C(“浓”在于风神,而不在于色彩;“媚”在于天然,而不在于装饰) 4.和古典意味的山水游记不同,和以单纯的自然景象作描述对象不同,这里更多地表现了市井层的郊游生活。作者不是从自然山水本身获取诗情,而是在市民参加的游览热潮中获得新鲜的审美感受。 5.C 6.袁宏道不是单纯的把自然景象作为审美的惟一标准,而把自然景观同人物活动结合起来作为他审美的出发点;而李流芳则纯粹是以“山空人静”的纯自然观作为审美的标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