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2:38:12 体裁作文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体裁作文

篇一:曾经沧海难为水——论元稹的感情世界

曾经沧海难为水——论元稹的感情世界

摘要:元稹是一个很丰产的诗人,悼念怀念妻子的诗留下来的就有三十多首,大概是古人写给妻子诗歌最多的一位诗人了,他的许多诗篇都不由自主的有他妻子的影子。元稹与妻子韦丛的爱情堪称楷模,史上写夫妻感情的诗人很多,但是很少能象元稹这样情深之至。本文从元稹的诗及文入手,探究他的内心世界,论述元稹与韦丛感人至深的爱情。

引言:

初识元稹,并不知道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他的诗句。那样一个才华横溢的男子,带着意气风发的少年得志,他是元才子,他充满了壮志豪情。曾经沧海这样的感伤,应该不属于他,再后来,读到《莺莺传》,也听到人们对〈〈莺莺传〉〉的诸多评论,无论如何,都不能把这样的张生和那样的元稹联系到一起。于是元稹的形象在脑海里固定又模糊,变换又清晰,虽然始终不能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终究是感受到了元稹的痴情,他的友爱,他的软弱,还有很多的无奈。

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要说元稹,不得不先从那首打动了多少人的曾经沧海开始。独是这《离思五首》中最负盛名的一句,就能带落多少有情人的泪。据记载,这是元稹为亡妻韦丛所作。韦丛为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女,贞元十九年,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中书制拔萃科,署秘书省校书郎,与白居易诗文赠答,爱等兄弟。此后二人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为世人所重,后元稹官至监察御史,在查处梓州严砺之案中触犯上层利益,几年后官贬江陵,遭受仕途第一次打击,不久韦丛病故,后元稹在江陵纳安氏为妾。元稹生性放荡,疾恶如仇,因此官场失意,屡受打击。几经周折之后,元稹变得投机取巧,阿谀奉承,官至宰相,但终因素无检操被挤出朝庭。晚年元稹身(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委《逍遥篇》,心付《陀头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看破红尘,追忆往昔,写了《离思五首》等诗。此诗也有另一种被后人评为艳情诗的说法,并不归属于他的悼亡诗中,但在我看来,无论怎么读,诗中所包含的相思、想念、感怀都显露无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经历过大海的广阔无边,不会再被别的水所吸引,经历过巫山的云雨缠绵,别处的景致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挚诚的情感,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亡妻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据权威解释,曾经沧海难为水取自《孟子·尽心上》之观于沧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意思是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之水相形见绌;除却巫山不是云取自宋玉《高唐赋》序,序中说巫山之云为神女瑶姬所化,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元稹用沧海之水与巫山之云来吟咏夫妻间感情美好无与伦比,以曾经二字点睛,读来令人嗟磋叹惋,由是流传千古。后两句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吟哦平淡,也比较易懂,意思是说自己再从美女中经过,也懒回顾,看都不愿意再看多一眼,一半是因为自己委身逍遥,修道在前,一半是因为思念你的缘故。《诗·郑风·出其东门》写道: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号刘如云,匪我思存。当是此句渊源。瑶姬为炎帝二女,死后化云,居巫山之颠,上有瑶草,男女食之相爱;后有楚怀王、楚庄王登云台梦瑶姬,传说堪美。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尽怀念悼亡之情,沧海、巫云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两句的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全篇张弛自如、变化有秩,形成了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在幽幽的哀愁中告诉人们找到真爱时的一种感觉:仿佛经历了沧海一般,感觉之强烈、印象之深刻,前所未有,后继乏人;找到真爱后的一种态度:难以再有其它的情感可以取而代之,这是一种承诺,更是一份责任!此外,从字面解,曾经沧海难为水何不可以理解为元稹登山对山之云而发呢?云本为海之水所化,如今浮游于天地之间,居于山颠,想再回到从前的身份,即水回到水中,已经不可能了;除却巫山不是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瑶姬神女化峰,居巫山之颠,受山之托,云即为云,没有巫山之托,此云就与其它处云无二样,即使你(此云)经历再多,曾经拥有再多,也不免平淡无奇。设想诗人此诗缘于一次登山对非云非雾的山气的呤哦,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追忆前生今世,慨叹时世变迁,人生之苦短,对过去的时光没有好好珍惜,如今沦落如此,无力回天,又何尝不可呢?这也许是曲解了诗的原意,但就元稹的心情来说,这样的解释,不仅是对妻子的怀念,还有对自己惨淡人生的照应。

二、情深之至尤死不忘

之后再读元稹为韦丛所做的另三首诗,象是如梦般的看到伤心欲绝的元稹在低语。情之深、爱之切、思之强、痛之烈,无法不令人动容。读了三首元稹写给已故爱妻的诗后非常感动,不由自主的去想元稹的妻子是什么的女子呢?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让元稹如此这般的想她?……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簪。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这样的女子,这样的妻子怎么能不令元稹珍爱呢?贫贱夫妻百事哀说出了天下许多贫贱夫妻的共同心声,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可惜这样的妻子和元稹同苦七年而却未能等到能同甘的那一天,难怪元稹如此悲伤思恋她……全诗可谓言浅意深,如平常的语言,像是元稹在和妻子说心里话,叙述自己思念的心声。没有强烈的抒情,但正是这种平淡的述说心声却更加感人至深,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三、死何足悲心心相存

现代的爱情喜欢用海枯石烂、至死不愉来表达爱情,看了元稹的文章,我才感到,其实双方的感情到达极至,并不是不变心就可以诠释的,只有是无论在一起还是分开,都能感受到对方心灵的气息,都能从自己的生命中感受到对方的生命,才是真正的感情。元稹与韦丛,正是这样。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但是彼此的心灵永远相互依存。在《祭亡妻韦氏文》中,元稹把在诗中写过的情景又描述了一遍,写的是同一人,写的是同一事,甚至所描述的心情也是相同,但是让人读了,却更有着深刻的感伤。痛楚伴着辛酸,诗人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女人,他失去的,是他生命的另一半,是他精神的寄托。古希腊神话把夏娃比作亚当的肋骨,我想,韦丛对与元稹来说,也已经是身体的一部分了吧。他们在感情世界里早就化为了一体,无法分开。

史上曾记:元稹夫妻感情虽然和谐美满,但在元稹做校书郎时,俸禄实在有限,维持一家的生活本已经很困难。但是元稹又十分好客,常常使得韦丛很为难。有一次,上月的俸禄早已用尽,而新一个月的俸禄还没有领到。在这样本上顿没有下顿的日子里,元稹还是领着白居易等七八个好朋友一起到家里吃饭来了。元稹根本不知道家里已经没米下锅,只是吩咐韦丛赶紧准备饭菜。万般无奈,韦丛只好拔下了自己头上的金钗,撸下了手上的戒指。悄悄让自己的丫鬟出门典当,并买回酒菜。事后,韦丛还不让丫鬟把真相说出,当元稹得知事实后,还安慰羞愧的丈夫说:夫君,没什么,下次发了俸禄便赎回来就是。区区小事,夫君不必

记挂在心!韦丛从未因家境的贫寒责怪元稹过,她为元稹生过七个子女,却不幸有六个不明不白的夭折了,韦丛一直处在悲伤欲绝的心态中,但是,她没有让这样的情绪影响到元稹,她只是默默的忍下痛,并更关心自己的丈夫。他们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只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将深情赋予对方。而韦丛对元稹的这种深情厚意,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为之落泪。正所谓文如其人之说。不管在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如何,起码从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元稹内心深处的一片荒凉。即使元稹再碰到多少美好的女子,即使女子再嫁元稹再娶,在他的心里,韦丛的位置是再没有人能代替的。即便千年万年,即便沧海已变桑田已改,这个男人的心里,仍然会思念这在他心中唯一的女子。因为,这个女人在他的生命中,是独一无二的,再没有谁,没有谁能来替代和填补了。

在韦丛死后,元稹面对空空的内室,久久难于平静。他无论无何也不能接受这样残酷的事实。在朦胧与醉酒之时,元稹甚至以为韦丛还活着,还在他的身边。如果韦丛泉下有知,我想,对于这样的感情,她也能瞑目了。

四、多情于我真情于你

抛开古代文坛才子风流、红袖添香的掌故不谈,从人对感情的态度而言,也许有的人就是那样,一生中可能对一千个人情深,但无论如何,却只能对一个人情真。我们不能因为说元稹有过不同的女人就把负心的字眼强加在他身上,这样对元稹、对爱过他的女人,都不公平。因为爱屋及乌,喜欢元稹的诗和问,便也喜欢他本人。我宁愿相信这样的元稹就是一个真实的他,就是一个感情丰富、动人肺腑的元才子。

结束语:

对于历史来说,元稹带着自己的感情早已作古,但是他的诗文,带着他的感情,一直流传在时空中,给后世人无限的感伤与留恋。

篇二:诗歌中凄美爱情故事-元稹

诗歌背后的那些故事)·诗词中凄美爱情

---之男人和女人

今天我们以一句词中的两句来开头,大家猜猜什么样的句符合今天的主题呢?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辞》)

西方人们表达爱情的方式直白而直率,爱一个人就大声说“我爱你”,苏格兰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在自己的诗中《A Red,Red Rose》中写道:“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太阳将岩石烧作灰尘,亲爱的,我永远爱你,只要我一息犹存。”至死相爱,至死要爱,至死不忘。

在我们中国的古诗词文化中爱一个人却表现得隐晦而深沉,诗人元稹(zhěn)在《离思》中有这么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们来看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言下之意则是表达诗人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是人所念、所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大家看到这里就想,哪来的爱呢?其实这里的“沧海之水、巫山之云”就是诗人借指的自己的“心上人”。此句没有一个爱字,但是句句惹人心碎,句句皆是情语,把爱一个人表现的婉约悠长。

说到这里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就把元稹拉出来聊聊吧

下面我有请元稹来到我们群中和大家见面,大家鼓掌欢迎!!!

马年快到了为讨个吉利我们让元稹骑马出场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生于唐大历十四年,死于大和五年(779年~831年)。8 岁丧父,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登书判出类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左拾遗:左右拾遗为正八品官职就是现在的监察部门,左拾遗比右拾遗大一些,元以后就是右大了,右为尊,所以现在大家握手都是握右手哟,表示尊敬尊重)在诗词中和白居易倡和,也有“元白”之称,号“元和体”。

元稹才华横溢诗歌了得,玉树临风又官至宰相家境殷实,要钱有钱要车有车要房有房,关键是还能写得好诗,在唐代诗歌盛行的年代这样的男人在当时是女人蜂拥而至追求的对象,恰好这元稹却也是风流之人,今天我们就从元稹的诗歌中去揭开神秘的面纱。元稹都有哪些凄美的爱情故事呢?

先说第一个元稹的初恋情人

现在开始提问了,问问大家第一个问题

①张生 出自哪个小说的主人公?

答:《西厢记》

②《西厢记》中还有一个主人公是谁?

答:莺莺(也叫崔莺莺)

大家想必对王实甫《西厢记》是了解的,但是和这个元稹有什么关系呢?我回答是有的,因为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改变元稹的《莺莺传》(原名《传奇》收录时改之)来的,那么《莺莺传》和元稹的初恋情人又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很大的关系。这就是元稹的第一个女人 双文 也叫崔双文,《西厢记》中催莺莺就是她的化身。我们来看这段不了情究竟什么怎么回事,究竟为什么元稹会写这篇著名的唐传奇,成为流传至今的凄美的爱情故事。

话说在元稹22岁那年,也就是刚刚踏入仕途第二年(21岁初仕河中府)的时候,元稹见到了多年不见的表妹双文,双文此时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婷婷玉立、明目皓齿、冰清玉洁、聪明玲珑,就像花儿一样正灼灼绽放。元稹一见钟情,再见倾心,用这样一句词来形容元稹当时心境“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出自:《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不为过。但是这个漂亮聪明的双文却不以为然且对元稹不动声色,就是不理不睬。这下元稹回去后百爪扰心,终日都在思索如何亲近得到这个表妹。最后元稹使出了泡妞的绝招之一,不但死缠烂打而且绝食一周。这样看来元稹对这个表妹还是动了真情的。最终这个表妹双文感动了,(试问群中的女子真的有一男子这样为自己以生命代价求得爱情谁能招架?)在西厢记中崔莺莺写了

这样的一首约会诗,其实也就是双文写的: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诗简单意思明了此处不分析) 就这样元稹和双文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终日如胶似漆,软言细语、风花雪夜、巫山云雨、山盟海誓,爱得难舍难分,爱得死去活来。度过了一段浪漫而真情的生活。元稹在《莺莺传》中依据杨巨源《崔娘诗》

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销初。

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续写了《会真诗》三十韵,诗如下,大家可细细读读能读出对表妹的那番真情。

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胧。

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罗绡垂薄雾,环佩响轻风。

绛节随金母,云心捧玉童。更深人悄悄,晨会雨蒙蒙。

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龙。瑶钗行彩凤,罗帔掩丹虹。

言自瑶华浦,将朝碧玉宫。因游洛城北,偶向宋家东。

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

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

眉黛羞偏聚,唇朱暖更融。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

无力佣移腕,多娇爱敛躬。汗流珠点点,发乱绿葱葱。

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恨,缱绻意难终。

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赠环明运合,留结表心同。

啼粉流宵镜,残灯远暗虫。华光犹苒苒,旭日渐瞳瞳。

乘鹜还归洛,吹箫亦上嵩。衣香犹染麝,枕腻尚残红。

幂幂临塘草,飘飘思渚蓬。素琴鸣怨鹤,清汉望归鸿。

海阔诚难渡,天高不易冲。行云无处所,萧史在楼中。

尽管如此情深意切,在和双文度过两年美满的生活后,24岁那年不得不进京应试,两人海誓山盟后依依惜别,双文开始过“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出自《望月怀远》唐张九龄)的日子。当一个男人为自己的前程放弃爱情而奔走时,爱情或许就走到了尽头,当然有人衣锦还乡与爱的人供享荣华富贵,但是这个元稹属于前者。24岁元稹喜中榜列,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也就元稹(24岁)事业向前大迈步时忘记了还在日思夜想盼他归来的双文娶了有权有势的韦丛为妻,拿政治婚姻换取了双文的一片痴情。双文并没有挽救自己注定成灰的爱情,愿赌服输,自认瞎眼,另嫁他人,不再见这个曾经心痛的

篇三:曾经沧海难为水

唐 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前两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可以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曾经沧海难为水”语出《孟子 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 完解

"曾经沧海难为水",把人对某种生死之恋的刻骨铭心写绝了。 沧海之后,再无水了,那该怎麼办呢?人总不能在无水的海岸上坐以待毙吧。

或许有两种可能。

要麼在记忆之海裏继续沉浸,在往事裏打捞珠贝,打捞沉落的星光月光,直到那昔年的沧海也将自己渐渐淹没。

要麼在生存之岸上重新开掘深井,以新的水源浇灌生存的荒漠,或许,当井水映照出汲水人的倒影,也会令他想起被沧海收藏的那些日日夜夜?

生命的水域就这样得以延续。

而记忆裏波光重叠著波光,倒影重叠著倒影,使人生有了繁复的层次和密度。

爱的体验是如此,人生的其他体验是否也是如此?

读了一本十分感人的好书,你真的不想再读那些没有灵魂的轻薄之书了。

登五岳饱览山水之胜,你内心裏满是奇峰深谷,你还想再看那些被众人的鞋踩踏得不成样子、毫无野性和灵气的商业之山吗?……

爱情、读书、揽胜、交往……都会有近似的体验。

沧海,太浩瀚、太深邃、太苦涩;沧海,几乎就是无限,就是生命与情感的极境。

所以,大部分人并未到过沧海,更没有到达沧海深处。 顶多只是远远地想像过沧海:可能是很大很深吧?

或者站在海边看了一眼大海:果然是很大很深的。

或者在退潮的海滩上拾几枚贝壳。

没有真正经历过沧海,所以,对水就不挑剔:咸水是水,淡水也是水,深水是水,浅水也是水,清水是水,浊水也是水。

曾经沧海,再也见不到水,是圣者的苦爱。

未经沧海,到处都是水,是凡人的福气。

篇四:曾经沧海难为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

许多恋爱中的人,总是喜欢或者习惯于去承诺,习惯于用遥不可及的事物来证明自己的内心,诺言愈坚定执着,诗句愈发优美。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大概要数汉乐府中的这首《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未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女子,内心纯洁而美好,就连表达爱的方式也是如此率真而热烈。没有故作的矜持和假意的扭扭捏捏,这是她对于承诺的独特姿势,优美而华丽。

中国古代散文诗歌中,不乏关于爱情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义山的承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帝王的承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世间所有情侣的承诺。“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多的数不胜数。什么地老天荒,沧海桑田,殊不知,爱情经得起轰轰烈烈,却往往经不起细水长流,纵然你有如山的承诺,也抵不过时间一点一点的腐蚀。所以,世人很少能看到地老天荒的爱情,因为往往地未老,天未荒之时,人却早已散落天涯。诺言不过是一剂催痛药,有谁,看得到最美好的结局?杨贵妃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大唐天子金口玉言亲许永不相弃的承诺,可最终的结局是什么?不也成为牺牲品,魂归马嵬坡。

作为典型的才子型诗人元稹,也曾为亡妻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的千古佳句,以表明心里只有逝去的妻子,妻子走后,再无人可以代替。元稹虽是这样说的,可代替苇丛的人来的竟然是那样地快!纵观元稹一生情事,似乎并没有他自己诗里写的那么专情。如果说《会真记》真是元稹初恋故事自供状的话,他对“崔莺莺”算不算是始乱终弃?相传他也非常爱自己的妻子苇丛,可为什么在这份爱里,还要出现一个薛涛,既然知道自己不能与薛涛长相厮守,何必要累及别人苦苦相盼?我们不能说他四处留情,可历数诗人一生所经历的人,“崔莺莺”、苇丛、薛涛、安仙嫔、裴淑、刘采春,还真是不算少,不知道诗人许过多少诺,又守过多少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诗人又何曾做到?

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诺言就像香水,闻一闻,可以让你心旷神怡,可是如果喝下去,就完了”想一想,此人见地真是高明。人生而有两只耳朵,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至于进多少,出多少,全凭自己的意志了,这是造物主的高明之处,省却了世间的许多烦恼。或许我们都曾想都想,守着自己的“沧海水,巫山云”度过一生,可喧嚣的尘世,诱惑太多,歧路也太多,不是有人要棒打鸳鸯,便是为求功名要远走他乡。爱情,该以怎样的姿势坚持才算完美?

篇五: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评析

离 思 五 首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

779—831),唐代著名诗人,字微之,河

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

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

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

唱和,世称“元白”。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句直译为白话不易通顺,这里仅意译:

曾经接触过大海,从此就觉得,其他的“水(如:江河湖之水)”若是跟“海水”相比,哪里算得是“水”!(其他的水已经吸引不了作者了)见过巫山的“云”以后,顿时觉得,除了巫山的云,其他的“云”还能算是“云”么!(作者对其他的云已经没兴趣了)或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上眼了

其中:“海水”指代自己的爱妻韦丛,其他的“水”指代世间其他的女子,即:自从我遇见了我的爱妻,觉得其他的女子都算不得女子。“巫山云”指代自己的爱妻韦丛,其他的“云”指代世间其他的女子,即:自从我遇见了我的爱妻,觉得其他的女子都算不得女子。

文中句句体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英语解释Having ever seen a vast ocean , one may not content himself with a pond of water.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可以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出处

“曾经沧海难为水”语出《孟子 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点评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赏析

此为诗人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之作。其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与怀念之情。诗的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是意隐喻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写。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就全诗情调而言,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唐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前两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可以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