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北大秋令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2:32:49 体裁作文
北大秋令营体裁作文

篇一:两次奋战 终于圆了我的北大梦

两次奋战 终于圆了我的北大梦

我的考研前史

大概是受多年习史的影响,在思考问题和讲述事情时,我往往习惯于联系它的前因后果,喜欢“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感觉。现在想来,或许,正是打小的一系列当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所构成的“前因”规定了我至今的人生轨迹。中国的老话“三岁看到老”,颇有些朴素辩证法的味道。

我七岁的时候发生了北京的那场风雨,刚刚懂事的我(我记事很晚)从电视上目睹了令我永生难忘的几个“镜头”,那是我的政治初恋,从此开始关心国家大事。小时候,每当读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类的名言警句,总能激荡起我内心的豪情壮志,以至顷刻间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在八九之后的几年,爸爸的单位发了很多宣传读物,有些是批判“动乱精英”的,有些是宣传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记得其中有本书讲的是集体经济使农村致富的几个案例,一天早上与一位要好的同学在路上邂逅,他闪着大眼睛对我说:“社会主义真是好啊”,他说得很真诚,现在想来,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辈很多青年人心中是扎下了根的。初一的政治理论课的教材我反复读过多遍,从“劳动创造人”一直到“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代替”,逻辑清晰而有力,这是我第一次系统接受社会科学的理论。后来,1995年上初三的第一节政治课时,因为教材还没拿到,我拿着姐姐用过的教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兴冲冲地跑去上课,结果政治课老师的一句话让我终身难忘,他说:“现在都搞市场经济了,这本书早过时了。”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知识也是会“过时”的。

小学和初中都是在父母单位的子弟学校读的,成绩一直是第一,但因家庭条件所限,求知欲未能得到充分满足,课外读物翻来覆去的总是那几本小人书和《初中生之友》之类的教辅类杂志。没能在最应该大量阅读的年龄阅读到一定数量的经典著作,遂成为我一生的遗憾,七岁那年发生的事情究竟为何也无法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高中去了县城一中,颇有些乡下人进城的不适应。高一时,化学成绩始终不理想,到了高二文理分科的时候,经与家人商量,我选择念文科,我庆幸自己的这个决定,高二开始我又成了全班成绩最好的学生,直到高考。 1999年,17岁时,还是少年的我,负笈京城求学,就读于北师大历史系,这是一所伴随着近现代中国的风风雨雨而成长、成名的大学,这是一个本身足以写一部系史的历史系。然而,对大学的放养式管理方式,我是极端不适应的,缺乏归宿感,感觉找不到“组织”,找不到人生的目标。在很长的时间内,我对历史学本身也是一知半解,当时的我实在搞不懂,几千年来,代代学者穷经皓首著史立说究竟是为了什么。史学究竟有什么用?这是我们同学平时讨论的重点话题之一,有时会争得面红耳赤,现在想来有些好笑。但那时的我也确实了解了中华民族实在是一个历史的民族,古代中国史学的发达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独一无二的,从《春秋》、《左传》到《史记》、《汉书》,再到《资治通鉴》,中国史学可谓群星灿烂。只是现今中国大陆的历史教育着实对不起我们民族的先贤,枯燥乏味不说,历史学最基本的属性——真实竟也难以保证,真真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更不用说以史为鉴、资政育人了。大二时学会了围棋,在专业外终于找到了一种消磨自己精力的方式,在黑白世界中,我的生活变得充实了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可能我现在的一些辩证法思想就得益于围棋的训练,现今历史学教育太缺少理论思维的训练,以至要靠如此方式弥补。但同时,围棋也麻醉了我,使我暂时忘掉了从小所信誓旦旦的雄心与抱负,也许也是我当时正需要这种麻醉。大三下学期时,面临毕业的出路选择,彷徨不知所措,考研抑或工作,反复权衡了良久。

当时的就业形势还不似现在这么紧张,而且北师大毕竟是名校,如果铁心想留京工作,还是有很大可能的。现在想来,最后决定考研其实主要还是受社会与学校的大环境影响,日炽的考研热“逼”得你必须一试身手,好似毕业的一个必经程序,就象现在研究生毕业又随大流报考了公务员一样。也许,我们这一代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就注定是一个悲剧,一代青年整体的悲剧。

在2002年的初春时节,我的考研之路开始了。

初尝苦果

大政方针既定,当然就要小处着手了。

首先是选择学校。我当时查找了各个学校的历年试题,发现很多学校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都象是升级版的高考题,而我的性格比较喜欢挑战,如果名词解释净是“百日维新”、“魏晋玄学”之类的,我是无法战胜那些专啃书本的考生尤其是女生的,也无法激发我复习的动力。本科几年的期末考试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题目有发挥的空间的话,我的成绩往往比较高。后来的实践证明我这个判断是对的,保送北大读研的大部分是女生,而通过考试录取的大部分是男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幸运得认识了一位沈阳的研友,他参加了2002年北大历史系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因为北大试题当时是不对外公开的,所以他通过回忆提供给我的试题尤其宝贵。当我看到他给我发来的试题时,着实有些吃惊,名词解释有好些个我不知道甚至闻所未闻的,比如党军,问答题也相当有深度,很多是我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这一下就激发了我埋藏已久的探索未知的渴望。另外,我心中始终有一个未了的北大情结,据我在考研过程中和进入北大学习后的观察,这种情结是相当多北大考生共同的心结,体现为一种非功利的理想主义。正是以上的一些原因,使我选择了北大,选择了北大历史系。

其次是确定专业。历史专业一般分三个大方向,分别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另外还有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招生人数比较少的专业方向。因为我的外语不好,世界史当然不能成为首选。从小对中共历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兴趣使我最终选择了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在北师大读书的时候,我没事的时候喜欢去图书馆旧馆的报刊阅览室浏览报纸杂志,《历史研究》与《近代史研究》上经常出现的一些作者都是北大历史系的老师,他们的文章成为我重点拜读的对象,这也加大了我复习考研的动力。

最后是搜集信息。在这方面,前文提到的那位沈阳的研友对我的帮助是最大的,他为我非常详细地介绍了他的考试与复习心得,虽然我们在2003年要同场竞技,但他对我的帮助几乎是毫无保留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未能如愿走入燕园。我们至今还保持着经常的联系,虽然还尚未谋面。这也是我在考研过程中除学识增长之外最大的收获了。这里需要提醒后来的考研者的几点是,第一,考北大历史系不一定要联系导师,据我所知,最后真正考上的绝大多数都是外校的且未跟导师有过任何接触的;第二,考试复习阶段一方面要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要对所考专业各位导师的主要论著有所涉猎,即使现在专业课是全国统考了,但在复试阶段这还是有作用的,至于导师信息,可以去北大历史系主页查找,那里有非常详细的介绍,一般都留有电子邮箱,如果需要联系导师的话,个人认为电子邮件是个不错的方式;第三,考历史的研究生一定要以相当的兴趣作为出发点,如果仅仅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读历史系研究生是极其失算的,即使是北大;第四,有志学世界史的朋友一定要加强外语水平,必须修二外,甚至三外。

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在2002年的暑假,我全面投入了考研的复习。当时参加了两个辅导班,一个政治,一个英语,花费上千元,现在想来很亏,因为所谓辅导班,不过是一些在学术上没前途的“老师”捞钱的手段而已,传授的一些“技巧”也华而不实,对考试几乎完全没有作用,所以我想在此提醒各位研友,不要再送钱给人家了!至于考试经验,答题技巧以至辅导班的资料,网络上已经有很多了,选择几份整理好的看看足矣,考研公共课的应试

技巧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我认为是比较纯熟了的。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最关键的一是把基本内容搞熟,二是反复作历年试题,英语方面,我建议研友们把近年的四六级试题也拿来做,总之,要做真题。

历史专业方面的复习也是如此。一是要找一本好的教材反复看,直到烂熟于心,然后再多浏览几本其他版的教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二是要反复找真题作练习,因为现在是全国统考,所以更需要多找几个学校的题目,我推荐北师大,北大,人大, 武大,南大和华东师大这六个学校的历年试题,在网上都有,虽然有的不完整,但基本够用。

2003年1月,我第一次走向了考研的战场,在北大四教一楼的一个教室,那天突降大雪,天气冷极了,即使在有暖气的教室,写字的手也有些不听使唤。3月初公布成绩,英语48分,以惨败告终,庆幸的是两门专业课都及格了,一门刚好90(总分150)。我曾经跟好几个朋友说过,如果这次专业课没及格,我决不会二进宫。直到现在,我还认为2003年的专业课试题难度是北大历史系的最高峰,题量也格外大,尤其是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那年专业课及格的人数竟然比外语过线(55以上)的人数还少!最后世界史专业不得不破格复试了好几个专业课未及格的。

我很快从考试失利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决定不找工作,尽全力再考一次,有些破釜沉舟的架势。这次的选择是我自觉和自主的,经过说服,也获得了本不同意的家人的首肯。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我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史学真正的魅力,甚至我有些喜欢做北大的考题了,直到现在,我每年都会在考研结束后上网看看专业课的题目。为了在北师大最后半个学期能够安心复习,我搬出了已经嘈杂得让人无法忍受的原寝室,住进了另外一个哲学系的宿舍,这个宿舍里也有两个跟我一样准备二度奋斗的同道,跟他们接触的小半年时间,极大地扩充了我的学术视野,这是我考研过程中的又一大收获。

当我毕业离开北师大,那所燃烧了我最宝贵的青春的学府,登上了南下回家的列车时,我对几个来送行的朋友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还会回来的。”

本科四年,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一个为期半月的军训,雨中打靶,合唱军歌,似乎还历历在目,另一个是全班集体赴古城西安的那六日,在陕师大,在大小雁塔,在法门寺,那种集体行动的感觉,那种青春飞扬的激情,仿佛就在昨日。需要指出的是,有志于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朋友最好能来北京深造一段时间,无论以何种形式,因为这里有很多硬件与软件是其它地方无可比拟的。

梦圆北大

在家复习的大半年的作息极其规律,但也单调而乏味,唯一的调剂就是上网,经常浏览的网站中就有“考研加油站”。当时家人对我全职考研是心存疑虑的,我总是尽量宽慰他们,表达我的决心和信心,记得有一次傍晚和爸爸散步到一座过河大桥时,我忍不住对着远处的河流高山喊着:“我一定要考上北大!”

我那时下决心把英语单词和几本专业课教材翻烂,仿佛回到了高中,只是复习的强度还远达不到高中的程度。实践证明这一点是很有效的,考试嘛,总有其相通之处。到考试前一个月,我就已经盼着快点考试了,似乎北大已经在向我招手了。2004年,又是一个1月份,我第二次走进了考场,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次地点在省城,下着小雨。考完之后,在公交车上望着车外恍惚的人与物,我的心里很是忐忑不安,说实话,考得没有预期的理想,但对进入复试很有把握。

又是一个3月初,到了公布成绩的时候,当在查分的声讯电话里听到“总分365,名次1”时,我高兴得抱起了妈妈,叫喊着“我考上了!我考上了!”,颇有些范进的味道,只是终究未疯,现在想来有些好笑,我高考以全县第一名被录取时的心情是坦然的,甚至没有什么喜悦之情,而考研成功竟觉得有一丝侥幸,一丝发自内心的幸福。复试时,因为准备得很

充分,我没遇到什么问题,复试成绩也是第一。关于复试,需要提醒后来者的,一是要做好一份英文的个人介绍,二是在复试中,专业面试最为重要,几乎是当时一锤定音,在做研究计划时,一定要挑自己熟悉的领域。至此,我终于考上了北大,实现了人生中第一个自觉又自主的奋斗目标。

读研之后

与高考不同,考研是我自觉而主动的选择,所以即使来到北大,看到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也会坦然面对了,不会再求全责备,怨天尤人了。在北大经历的一些事,接触的一些人,使我受益匪浅,也使我更快得成熟起来,这里毕竟是中国政治文化金字塔的最顶端,恕不详述。就历史专业而言,现今历史学尤其是中国史研究的主流是做细节的考证,缺乏宏大叙事的关照,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吧。在此提醒,如果对历史理论感兴趣的同道,最好不要走科班的道路。另外,我们的历史研究虽然有重视社会史研究的趋势,但是研究对象还是主要对准宫廷和精英群体,而我还是更倾向马恩的观点,历史的走向是合力的结果,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其实,人民性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特别体现在我所尊崇的太史公身上。我未来还是要在史学研究的道路上继续跋涉,但我要写的历史是人民的历史。

历史属于人民,人民将超越历史。

我已经说了,我拯救了自己的灵魂。

篇二:关于金秋营面试、北大数学营考试难度等的讨论

关于金秋营面试、北大数学营考试难度等的讨论

(2014-11-11惜缘竞赛群群聊整理)

鲁+15数物-香草

前辈们知道往年金秋营面试的内容吗?

粤+15数信化+建

进入面试的环节基本上是可以签约了。

鄂+16数学-落叶

我想请教各位前辈,北大金秋营笔试的题型和难度,怎么面试,应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苏+14数学+展翅

面试很简单,不用准备。

鄂+16数学-落叶

笔试呢?

粤+15数信化+建

笔试不简单,也不用准备。

这种考试靠积累,一个月、半个月准备作用不大。

鄂+16数学-落叶

是无从准备吗?是几何、代数、组合、数论各一题吗?

粤+15数信化+建

不是,和高联的套路不同。自己可以上网下载去年的题看看。

清华、北大的秋营是取消保送后才有的,就办过一两次,还没格式化,换个教授出题可能风格就变了,不好总结规律。

陕+16物理-棉花

暑假北大数学营的考试难度有多大呢?有需要什么注意的吗?请参加过的分享下经验。

粤+15数信化+建

和以前的高中数学竞赛比,北大数学营的题几何量极少,面广,有点高等数学的味道。

陕+16物理-棉花

需要注意什么吗?有没有面试?

粤+15数信化+建

需要扩展自己的数学知识面。

面试这个环节,如果时间充裕,会给一些题让你说一下解题思路,做错了也没关系。主要是甄别你的数学竞赛和夏令营成绩有没有造假。如果高校认为你的成绩是可信的,没有疑点,就随便问问直接签了。

粤+16数学-蒂娜

请问所有参加的人都面试吗?还是考试成绩多少名之前的才面试?

粤+15数信化+建

基本上考试成绩达到要求,清华、北大想签的才进入面试。简言之,签不签基本上由笔试成绩决定。

暑假北大数学营,有一半试题靠平时积累,有一半内容考的是数学思维,没法准备的。

清华还看重平时综合成绩,北大更不拘小节。

清华和北大不同,清华是工科院校,题比较传统;北大是理科院校,题注重思维。

以后的培养也突显这种特色。清华是规范、划一的,北大是自由,有多样性和创造性的。

闽+16信数-米苏

“清华还看重平时综合成绩,北大更不拘小节”这点在信息科上没有体现出来。我记得申请清北信息夏令营时,填的报名表让我有相反的看法,清华只要求我们填历次竞赛的成绩与名次,北大除了这些之外,还要各科综合成绩,还要年段排名,还有兴趣爱好,得奖的要求也不限于信息,允许有数学\音乐等等,我记得当时填表时,对北大的申请表非常头痛,折腾好久,但是我老公因此看上北大,让孩子选了北大夏令营,当时两所都通过了资格审查。

粤+15数学-大王

清华会关注孩子的平时综合成绩,有时单凭综合成绩而签约。

北大的表让人头痛,让人反感,但感觉北大没看表内容,最后签约很爽快。

闽+16信数-米苏

还有一点,两校夏令营差别也很大,我只说信息,信息夏令营上,我儿同学有去清华的,两天考两场,一场机试,一场面试,还参观学校等等,感觉比较轻松。

北大是两天考六场,四场机试,一场数学,一场面试,面试还要面两次.时间安排非常紧,但是签约时两校基本都是根据考试成绩签的。

粤+16数学-酸橙

信息金牌多去清华,数理化金牌多去北大。牛孩多选择去最强的学校,但最强的学校并不见得是最适合孩子的学校,不见得是让孩子有最多机会的学校。能签最强的当然好,退一步有时可能更好。工科就业较理科容易,就算是做研究性的工作,在大学任教,工科教授的薪酬也是高过理科的。孩子如果不是一心只想学理科,建议签专业时考虑签工科类的。

理科越往后学,出路越窄,不是真心热爱很难坚持的。

鄂+16化学-玛丽

@粤+16数学-酸橙 你孩子签的是北大还是清华?

粤+16数学-酸橙

选择的是清华。也许本科阶段的竞争不会那样激烈,孩子的压力不会那么大。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闽+16信数-米苏

我前段看到高中群发了一个博客中有一段话,觉得蛮受用的,在本科阶段,学生不一定需要获得多么艰深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在于,他们能够通过系统性的学术训练,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在面对复杂资讯和局面时知道从哪个方向入手去解决问题,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过早地进入具体的技术性专业反而可能会限制学生的视野和未来发展空间。

冀+15生物-青莲

经典,为众多家长点了一盏明灯。

豫+16数学+华夏

是,现在顶尖高校已经开始本科基础教育,硕士专业教育,

鄂+16化学-玛丽

@粤+16数学-酸橙 你签的什么专业呢?

粤+16数学-酸橙

@鄂+16化学-玛丽 我家孩子因为没有受过多少挫折,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还以为自己是个天才,只想学数学呢。他的主意太大,这一年来,左说右说都听不进去,该说的都说完了,也只能看着他自己去碰壁了,这也是成长的代价吧。

豫+16数学+华夏

我们的主意也很正,非建筑不读,宁可放弃清北到同济去。

粤+16数学-酸橙

虽然他现在少年轻狂,但长大些总会知道理想不能当饭吃的。不管怎么样,还是得支持他们不是。

豫+16数学+华夏

是,中招后我一直选择尊重孩子的选择

粤+16数学-酸橙

我也想开了,学数学,最不济,以后当个中学或小学的数学老师也是可以的,只要他自己喜欢就好。

粤+15数信化+建

数学基本上就三大走向:1、成为数学家;2、成为数学老师;3、与计算机结合,走金融、计算数学等。

可能成为数学老师或搞应用数学的比较多。

粤+16数学-酸橙

第一条路如果能走得通当然最好,但太难太难了。

大学里基础课老师的收入不高。爱数学真的是要牺牲很多物质上的东西。

没有吃过苦的孩子哪里会去考虑以后做为一个男人要养家糊口的艰难呢。

粤+12数学-轻风

做研究的,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至少要有会坚持,不浮躁,不随大流,耐得住寂寞,这些本质更重要,当大学教授也多,到了一定程度,应该有更高境界的追求

粤+15数信化+建

先搞应用,赚够了生活的钱,然后再专心搞理论研究比较好。

篇三:清华北大批判组

林彪与孔孟之道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

在党的十大精神的鼓舞下,批林批孔运动正在深入发展。列宁指出,在无产阶级与剥削阶级的激烈搏斗中,“剥削者愈是千方百计地拚命维护旧事物,无产阶级也就愈要更快地学会把自己的阶级敌人从最后的角落里赶走,挖掉他们统治的老根”。当前蓬勃兴起的批孔斗争,是批林的一个组成部分,正是深挖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老根的一场战斗。在林彪居住的黑窝里,到处充斥着儒家的思想垃圾,散发着孔学的霉烂臭气。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反动的孔孟之道是林彪修正主义的一个重要来源。林彪一伙无论在政治上搞资本主义复辟,在思想上篡改党的理论基础,还是在组织上招降纳叛、结成死党、拼凑反革命队伍,在策略上大耍反革命两面派、搞阴谋诡计,无不乞灵于孔孟之道。剥开林彪的画皮,暴露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一副地地道道的孔老二信徒的丑恶嘴脸。效法孔子“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林彪的政治路线,是一条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是一条复辟倒退的极右路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克己复礼”。从一九六九年十月到一九七0年一月,在不到三个月内,林彪和他的死党连续写下了四条条幅:“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是孔子复辟奴隶制的反动纲领。林彪把“克己复礼”作为自己万事中最大的事,这充分暴露了他迫不及待地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狼子野心。春秋末期是我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当时天下大乱,奴隶们纷纷起来造反,新兴地主阶级大力倡导革新,向奴隶主展开夺权斗争,使奴隶制旧秩序——“礼治”处于全面崩溃之中。孔子站在没落奴隶主阶级立场上,把这种“礼崩乐坏”的大好形势诬蔑为“天下无道”,提出了“克己复礼”的反动政治纲领。他的“复礼”,就是要镇压奴隶起义,反对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的革新路线,把社会拉向倒退;要按照周礼恢复西周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恢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奴隶主阶级专政;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把已被推翻的奴隶主政权和丧失了特权地位的奴隶主贵族重新扶植起来,向新兴地主阶级进行反夺权。总之,孔子的“复礼”,就是复辟。林彪也是搞复辟的,他们具有共同的反革命本性和政治需要,所以林彪紧紧抓住“克己复礼”不放,认为“唯此为大”。他搞反革命政变和《“571工程”纪要》,正是他“复礼”内容的最好说明。林彪的“复礼”,就是要颠覆无产阶级专政。林彪一伙极端仇视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

级文化大革命。他们诬蔑保护人民镇压敌人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执秦始皇之法”;攻击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是“制造矛盾”;他们竭力诋毁和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丰功伟绩,大肆诽谤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把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大好形势、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事业诬蔑为“危机四伏”、“停滞不前”,把无产阶级红色江山描绘成漆黑一团。一句话,在他们的心目中,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一切,都不符合他们的“礼”。他们和孔子一样,都是颂古非今、主张开倒车的反动派。林彪的“复礼”,就是妄图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恢复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一九六九年十月,林彪在写下“克己复礼”条幅的同时,还学着孟子的腔调,告诫他的死党要“当务之为急”。他们的“当务之急”究竟是什么呢?请看:一九六九年冬,林彪亲笔题书“王者莫高周文……”的条幅,挂在床头,自称“人主”,自比“文王”,急于要实现当皇帝的美梦。一九七0年,林彪再三对抗毛主席的指示,抛出他的反党政治纲领,叫嚣“国家没有一个头,名不正言不顺”,急于要当“国家的头”,阴谋篡党夺权。接着,他在九届二中全会上发动了未遂的反革命政变。一九七一年,林彪一伙炮制了《“571工程”纪要》反革命武装政变计划,急于“夺取全国政权”,并于九月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这些事实充分证明,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是林彪反党集团“复礼”的首要目标,是他们反革命战略的“当务之急”。 林彪“复礼”的阶级内容,就是要在中国建立林家封建买办法西斯王朝。在国内,他们照搬孔子“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那一套,进行复辟变天的反革命活动,猖狂叫嚣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敌人要“一律给予政治上的解放”,妄图把毛主席领导下我党我军我国人民亲手打倒的地主资产阶级重新扶植起来,复辟资本主义。到那时,大大小小的黄世仁、南霸天就会重新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叛徒、特务、卖国贼王明之流就会大摇大摆地重新上台,成为林家王朝的“座上宾”,千百万革命者就会惨死在他们的反革命屠刀之下,亿万工农群众就会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在国际上,他们按照自己的座右铭—孟子的“小国师大国”行事,进行投降卖国的反革命活动,妄图投靠苏修社会帝国主义,联合帝、修、反,反华反共反革命。如果林彪这个“超级间谍”的阴谋得逞,我国锦绣河山就会遭到苏修坦克的蹂躏,社会帝国主义强盗就会在我国横行霸道,中国人民就会成为亡国奴。

总之,林彪捡起孔子“克己复礼”的破旗再三挥舞,就是妄图从根本上改变党的基本路线,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但这一切,不过是白日做梦、痴心妄想。毛主席说:“‘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是中国人形容某些蠢人的行为的一句俗话。各国反动派也就是这样的一批蠢人。”林彪就是这样的反动派,他本来想打着苏修主子的“核保护伞”,登上儿皇帝的宝座,结果却葬身沙漠,扛着“克己复礼”的破旗,走完了“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的穷途末路,到孔老二那里报到去了。用孔孟反动哲学反对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林彪为了复辟资本主义,不但有一条反革命的政治路线,而且有一条为它服务的反革命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孔孟的反动哲学。他用孔子的天命论、天才论反对唯物论,用中庸之道反对唯物辩证法,用儒家的“德、仁义、忠恕”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向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发动了全面进攻。 孔子鼓吹“天命”,说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叫作“天”老爷,他生育万物和人,主宰自然界和人间的一切。他的命令是不可抗拒的。周文王等奴隶主所以有权统治人民,就是因为受命于天,而周公和孔子本人所以有“德”成为“圣人”来“教化”人民,也是因为受命于天。这完全是一种为了维护奴隶主专政而制造出来的宗教神学的唯心理论。孔子“生而知之”的先验论和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就是从这种反动的天命论引伸出来的。林彪为了篡权复辟,把孔子的这一套唯心论当作宝贝。他手书“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八个大字,悬挂在床头正中墙上,自比天马,把自己说成是上天赐给人间的象龙一样的神人、超人和天才。他还在给其死党的题词中,把他们自吹的“美德”说成是“受于天”,这同孔子所说的“天生德于予”岂不完全是一路货色!多年来林彪及其死党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用谣言和诡辩把天才论说成是马克思主义,这完全是枉费心机。他亲手写的“受于天”三个字,证明了林彪的天才论是孔子天命论的翻版,他坚持天才论的反党理论纲领,就是企图论证他是“受于天”的最高统治者。林彪说什么“中庸之道”“合理”,这就暴露了他反对革命、反对辩证法的真面目。孔孟所谓的中庸,就是做什么都要合于“礼”,既不过度又无不及叫做“中”,不改变常规叫作“庸”。一句话,按奴隶制老规矩办事,不能有丝毫偏离和改变,就是中庸之道。这完全是反动阶级维护旧制度、反对变革的一种形而上学理论。对于这种东西,林彪赞不绝口,说是“合理”。按

照这种“理”,林彪恶毒咒骂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反对修正主义路线是什么“过分”、“全左”、“做绝了”、“斗绝了”、“乱了套”。好家伙,一大堆帽子扣上来。其实,这丝毫无损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光辉,恰恰说明了林彪所坚持的,是一条维护旧制度旧秩序妄想开倒车的极右路线。林彪的所谓“过分”,就是用中庸之道反对革命。毛主席早就批驳了这种谬论,指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林彪说“乱了套”,无非是乱了资产阶级修正主义这一套,不乱这一套,就不能消灭旧世界,创造新世界。怕乱你们这一套吗?这才刚开始,到全世界彻底消灭剥削阶级,还差得远呢。无产阶级的宇宙观是唯物辩证法,“就它的本质说,它就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资本论》第二版的跋)是扶植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还是以种种努力去保持旧事物使它免于死亡,这是两条路线斗争的大问题,这个斗争在理论上必然表现为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林彪用孔孟的中庸之道反对辩证法,正是他搞极右路线的一个思想根源。 林彪说儒家的“德、仁义、忠怒”是“人的关系”的原则,并说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还说什么“以仁爱之心待人之忠,以宽宥原谅之恕,儒家的原理”。他完全抽掉人的阶级性来讲什么“仁爱之心”,抹煞阶级对立来讲什么“人的关系”,这就是拿孔孟之道的反动的人性论,篡改和否定历史唯物主义阶级论。儒家所宣扬的人性论,是一种虚伪的唯心主义理论,它总是宣扬一种先验的超阶级的人性。孔子宣扬什么“仁”就是“爱人”,孟子说“仁心”是人生来就有的,“人性善”。他们果真不分阶级地爱所有的人吗?没有那回事。郑国把起义奴隶“尽杀之”,孔子不是表扬他们干得好,赞为“善哉”吗?孟子不是专门论证对奴隶和劳动者进行剥削和统治是“天下之通义”吗?对新兴地主阶级,他们也是一点不爱的。孔子在鲁国代行宰相,一上台就杀了革新派代表人物少正卯。孔子的学生冉求为新兴地主阶级干事,孔子就马上开除他的学籍,断绝师徒关系,还要煽动学生攻他。这就说明孔孟讲的什么不分阶级的“人类之爱”,什么天生的“仁心”等等,统统都是骗人的鬼话。他们爱的,实际上只是剥削阶级中的奴隶主那一小撮,只是那个反动的奴隶制度。林彪讲什么“仁爱之心”,可是,在《“571工程”纪要》反革命武装政变计划中,凶相毕露地叫嚷:要一口“吃掉”无产阶级,要谋害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要把当家作主的劳动人民统统打下去,实行法西斯专政。他们爱的,实际上只是被我们打倒的那一小撮阶级

敌人。这就是林彪的“人性”,也就是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蒋帮头目在林彪死了两年后哀悼他说:“林彪……较有人性,这就是孔子的伦理学说潜在人心的佐证。”蒋帮的这种赞扬,对林彪的人性究竟是什么货色,是一种绝好的说明。反动阶级拚命宣扬人性论,一方面是为了把自己打扮成关心人心的“仁义之主”,掩盖自己的吃人真相。另一方面,则是打着“仁义道德”的旗号,向先进阶级的革命暴力兴师问罪。孔子不是骂新兴地主阶级是“有勇而无义为乱”,骂造反的奴隶是“有勇而无义为盗”吗?孟子更是这样,他破口大骂革命暴力是“杀人盈野”,“杀人盈城”,是“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应当处以极刑。林彪完全承袭了孔孟的一套,以反动的人性论为理论根据,猖狂叫嚣“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大骂无产阶级专政是“不仁”。“‘你们不仁。’正是这样。我们对于反动派和反动阶级的反动行为,决不施仁政。”无产阶级对于一切敢于反抗的反动阶级的反动分子,必须给以坚决无情的镇压。不这样做,我们就要亡国,地主资产阶级就要复辟。在林彪的假仁假义后面,难道不就是要用反革命暴力来推翻无产阶级专政吗?对于反动派的反革命暴力,我们只能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革命的暴力来镇压反革命的暴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使无产阶级专政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这就是我们的结论。玩弄儒家权术,结党营私,大搞阴谋诡计林彪在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上搞修正主义,决定了他在组织上搞分裂、结党营私,在策略上耍两面派、搞阴谋诡计。为了在党内隐藏下来,为了拼凑反革命队伍,伺机而动,实现其“复礼”的野心,林彪指使他的死党和一些人,挖空心思从四书五经、中外历史、以至小说谚语中搜寻材料,研究进行反革命阴谋活动的权术。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所总结的一套反动统治术和两面派的伎俩,都成了他搞分裂 、搞阴谋诡计的重要思想武器。孔子为了维护没落的奴隶制,提出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作为处理奴隶 主贵族统治集团内部关系的准则,林彪在反党集团内部搞的也正是这一套。林彪的“君使臣以礼”,是一种虚伪的姿态。林彪明明是一个法西斯独裁者,他大树特树自己的“绝对权威”,以我划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但他却偏要唱起“使臣以礼”的腔调,打出“求贤”的招牌。其实,他这里所说的“礼”,不过是封官许愿、请客送礼、吃吃喝喝、拉拉扯扯,一句话,就是用名利地位收买拉拢一些人为其反革命复辟事业服务。当他的死党的狐狸尾

篇四:北大往事与林昭之死——最知情者的回忆

北大往事与林昭之死——最知情者的回忆

张元勋

1957年的北京大学,师生之中有1500人因「反右」「扩大化」而蒙受不白之冤,很多人被开除了公职与学籍,发配于穷山恶水、荒原大漠之间亡命了之,22年后,又把这「扩大化」了的1500人无一例外地平反,也就是,就北大来说「扩大化」已「扩大」到无一正确全盘错误的程度!41年之间,我们全年级竟有近10位同窗英年早逝,时运的坎坷,生计的艰辛,过早地夺去了他们才华横溢的生命!

但是,我们还要提及另一些在1957年风暴的延展中惨死于「人民」枪口下的北大冤魂:哲学系的学生黄宗羲绑赴刑场,临刑前对妻子说:「(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北大秋令营)我死后你不要守着,早一点找一个家,好好教育孩子跟着党、跟着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他被杀在1958年。

西语系英语专业的学生顾文选,1966年夏自河北省某劳改农场逃出后不久被抓获而归,即被处死,其时他无妻室,亦无遗言。

化学系的学生张锡琨,企图越狱而被处死,时间已是「四人帮」垮台后的1977年。他的遗体由他妹妹领走,掩埋于四川盆地。

而中文系新闻专业的1954级女学生林昭之死,则由于是被密杀及灭尸更被掩盖得毫无踪迹!

她死得惨烈,死得冤枉!

◆林姑娘是游先生看中的女才子

我的案头放着一份1954年8月15日的《解放日报》,其7-11版刊登的是《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四年暑期招考新生录取名单(华东区部份)》,第十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新生名单中有一个「彭令昭」。当我们负笈京华、欢乐聚首燕园之初,「彭令昭」一直是名下无人的「隐君子」。两个月过去了,在杨晦先生为全年级开讲《文艺学引论》的阶梯大教室,我们终于弄清了那个叫「林昭」的姑娘就是「隐君子彭令昭」。她在全年级的「亮相」,是因为系办公室的冯世澄先生举着一捆寄给「彭令昭」的书,并且喊着这个名字,而从座间起立跑到冯先生旁边的却是林昭,她是苏州人,「令」与「林」是同音字。她自中学即投稿发文,以「令昭」为笔者,后则改用「林昭」,盖以「令」、「林」是同音字。

此处对她名字的说明为了纠正当今的某些文章中的妄说,说她「非常像」、也「非常爱」林黛玉,自己才改为「林昭」的。其实,林昭是最不喜欢别人说她是「林黛玉」的。

我第一次与她交往,是在图书馆的善本书库里,她正在那不太亮的台灯下翻阅着一大堆线装书,我看出那是《毛诗郑笺》,后来我们从图书馆出来,在南阁、北阁旁的逶迤小路上,她边走边对我说:「《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说的是什么?我看说的是女奴隶为奴隶主的小姐作陪嫁奴隶的制度,她们陪嫁异国,就永远不会再见到自己的生身父母,

所以『伤悲』。古代的学者早就指出:『妇人谓嫁为归。』还说:『诸侯之女称公子也。』可见『公子』是贵族小姐,不是少爷,现在许多注本,都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女奴悲伤,害怕被奴隶主公子掳去,受到侮辱。』岂不荒唐。她又进一步分析说:「其实,我看整篇《七月》几乎用了极大篇幅描写了奴隶主为他的女儿准备出嫁的细节,从养蚕采桑到织布染色,从狩猎狐狸到『为公子裘』,准备的都是嫁衣。」她的这些观点,大约也曾请教过游国恩先生,记得有一次,游先生身体不适,我到燕东园去探望,他还谈到林昭的勤学与多思,提到她对《七月》的见解,游先生多有称赞。后来,听说游先生曾建议系里把林昭从新闻专业转到文学专业,先生以为:林昭若从事古典文学的研究,会很有前途。后来不知为什么游先生的这一建议没有实现。1980年12月11日,在北京为林昭举行平反追悼大会之次日,我与林昭的妹妹彭令范女士到北京大学燕东园杨晦先生的寓所去拜望并辞行,这位86岁的仁厚长者见到我们怆然泪下,他向我说了两件事:一、当年在讨论逮捕我的时候,先生是坚决反对的;二、当年在讨论游先生建议林昭调入文学专业的时候,先生是坚决同意的。--但皆适得其反!先生不无感叹地说:「我每当想起这些就觉得心里难过。稍停又说:「林昭是游先生看重的学生,多少次游先生的学术讲演,都是即席发挥,没写讲稿,事后都是根据林昭的记录整理存文的,如果没有后来的那场运动,林昭可能会成为游先生的好助手!即令不改专业也无妨于此。

◆在芬芳灿栏的日子里

1956年的秋天,北大党委决定创办一个学生综合性文艺刊物,这就是非常著名的《红楼》。《北大诗刊》停办,并对其编委会成员作了增补,而成为《红楼》编委会,阵容如下:

主编:乐黛云先生

副主编:康式昭、张钟

编委:马嘶、李任、王克武、林昭、张元勋、谢冕、张炯(名字的次序是依当时的年级自高而低排列的)。

别看那么一个著名的刊物,而真地要到北大去找那个「编辑部」,却是找不到的。因为根本就没有那么一间专用的办公室,每次开编委会,都是临时借用学生会、团委会甚至党委会的办公室,而具体的修改文稿、校对清样等工作,就往往「习惯性」地挤在林昭的宿舍里,那间屋在文科女生宿舍27斋二楼,四人一室。但我们在那里也只能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上午有课,晚上自是不应打搅她们。那层楼住着的新闻专业女同学,林昭之外,还有五位后来也成右派的,包括张玲、韩其慧,她们都在「57之难」后,发配西北,韩其慧死于其处,弃身沙丘热海之间。张玲在20年边塞大漠的磨难之后,有幸回到北京。其余三位都由于忧患太重、去日苦多而身染沉疴。

1956年12月31日的夜晚,北大的燕园内灯光如昼,可容纳八千人的大小餐厅,学生宴会之后,早就打扫得干干净净,大餐厅的中心放着一个直径两米的大花盆,里面栽着一株

五、六米高的针松圣诞树,枝叶之间灯光明灭,空间是被香水喷过了的,弥漫着茉莉、玫瑰的芬芳8迎接伟大的1957年」金色大字悬挂在主席台上,所有的聚光灯都投射在这十个金色大字上,彷佛它就是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那金色的日子!那光明的日子!那光彩夺目、充满伟大希望、铸定前途灿烂的日子!

其实正是严冬,北京的冬季其实奇寒,而北大的儿女们的脸上都蒸腾着汗气,舞厅内灯光微暗而柔美,姑娘们的脸上大约都有粉,嘴唇是被唇膏涂过了的,在微暗的灯光中看去,红唇却成了黑色。林昭与张玲也在这「无忧之境」里飞翔。

午夜11时30分,我们敬爱的马寅初校长、周培源教务长等学校领导来到迎接新年的会堂,登台贺年,舞曲骤停,八千骄子静立。当午夜的钟声敲响第十二响,余音未绝,北大沸腾了,如群山在笑!这八千子弟的第一句高呼,呼的是什么?是——

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马老的习惯用语:「兄弟我。刚一出口,他的话便被海涛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位慈祥、正直、爱国、渊博的长者,他又何曾料到这样坦率、真诚、融洽、无虑的聚会,以后竟不会再有了!永远也没有了!他何曾料到:再过四个半月、五个月,一场史无前例的「引蛇出洞」之战,会在这八千「天之骄子」中展开!其心之决,其志之壹,可谓任何「回天之力」皆已不存!颇有「宁可负人,不可负我」的韵味,这是为马老所不曾料到的!于是,就在这八千骄子之中竟有1500人中计罹难,有如林昭这样的正直、热忱、赤诚、爱国的青年男女死于枪杀,更不用详说那一支被逮捕、被开除、被远放、被驱走的不幸大军,他们浪迹天涯,背亲离戚,在荒原绝域、饥寒劳苦中熬尽了青春岁月,有的历尽折磨摧残英年而逝,有的茍活幸存也憔悴若痴,且年及衰颓、孑然孤苦,苍天不助!--在这1956年的除夕午夜,时光流向1957年元旦的临界时刻,这是马老、也是所有的人所不曾料到的!

马老的绍兴乡音未改,高呼着:「兄弟我给大家拜年。一个穿著大红毛线衣、白色长裙的女同学登上主席台,把一串鲜花「项链」恭敬地戴在马老的脖子上,垂在他的胸前!掌声、欢呼声混成海洋!这时,马老率领校领导们走下主席台,来到学生中间,舞曲又重新响起,一个男同学跟在他的背后,把双手放在马老的双肩上,而周培源教授则又跟在这个男同学的背后,也把双手搭在他的双肩上,如此照做,很快一条「人链」连结而成,又似一列列车,在祖国的大地上快跑,马老是火车头,在舞曲的优美的节奏里,他带领着这支中国一流的科学大军向前快跑!他率队而行,开始只在边缘,队伍像一条长龙蜿蜒蠕动,缠绕婆娑,幻化斑斓!逐渐向中心盘旋,于是八千人组成的长龙,形成一个极大的漩涡,八千骄子都坠入其中,而马老则在这漩涡的最中心,豪情无限!

哪能想到,这真是一桩「异兆」!正如《红楼梦》的第七十五回之「开夜宴异兆发悲音」一样,以「漩涡」为开始的1957年,终于把马老及八千子弟席卷而下,这悲壮的下场竟在欢乐之夜怪异般地形成!可是谁又能去思量与留意!

《红楼》终于在1957年元旦之晨与八千儿女见面,在刚刚结束了新年通宵舞会的大餐厅门前,两张大餐桌上堆满了《红楼》创刊号,参加了通宵狂欢的北大儿女们,晚妆未残,微有倦意,便围购如堵,林昭与《红楼》编辑部的发行组组长李鑫与其它同学一起在那里忙碌着,而大家都同时发现:创刊号的封面上是一幅木刻图案,是一个牧羊人正驱赶羊群走下山岗,山上草木摇曳,山外浓云翻滚,图案题名竟是「山雨欲来」四个字。

「山雨欲来」,这对伟大的金色的1957年元旦的第一印象,竟不幸言中!我们已忘却当时为什么采用了这幅木刻作为《红楼》的创刊图标,图文连述,岂不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了吗?这与汹涌的漩涡岂不是异曲同工、不谋而合了吗?为什么竟如此之贴切!异兆与儆示在北大儿女面前发出了历史的悲音!这期刊物的第二页,刊登的是林庚先生的《红楼》:

红楼你响过五四的钟声

你啊是新诗摇篮旁的心

为什么今天不放声歌唱

让青年越过越觉得年青

《红楼》的第二期于1957年3月1日出版,那一期的责任编辑是林昭和我,直到今天,那一期的二校清样,还收藏在我的书橱里,那上面还留着林昭改稿校对的字迹和符号。

她在《编后记》里写道:

「我们希望能在《红楼》上听到更加嘹亮的歌声,希望我们年轻的歌手,不仅歌唱爱情、歌唱祖国、歌唱我们时代的全部丰富多彩的生活;而且也希望我们的歌声像炽烈的火焰,烧毁一切旧社会的遗毒,以及一切不利于社会主义的东西。」

可以看出:从林庚先生《红楼》诗中呼唤曾响过「五四」钟声的《红楼》再「放声歌唱」,到林昭的呼唤「我们的歌声像炽烈的火焰烧毁一切」「遗毒」和「不利的东西」,这一种主张用「五四」传统荡涤浮现在当时的黑暗与毒害的呼唤,是1957年新年伊始的一种思潮和渴望,一掣山雨」确实已在慢慢地向中国大地袭来!终于使「红楼一梦」化作了「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了!

《红楼》的第三期是纪念「五四」专刊,《红楼》编辑部几乎是全体动笔,马嘶、谢冕、林昭都拿出佳作,我也写了相形见绌之句充数于版面,另外,还收到孙克恒、任彦芳的优美诗作,大家都在「五四」这个主题里驰骋诗情,跌宕幽思,形成了数十首异彩纷呈的峥嵘组诗!真可谓气势不凡!

这一期几近「诗刊」的《红楼》于1957年5月4日上午在燕园内隆重发行,很遗憾的是:当日发行了一万册,谁会料到今日竟片纸不存!而这一组组诗尚未排印之先便被北大诗歌朗诵团突击排练,经过朗诵的艺术处理,成为一出动人的大型诗朗诵表演,于1957年5月4日的晚上,在北东操掣五四」营火晚会上与火炬传递同时隆重演出。

最后,所有的火炬都堆在了一起,变成了一座山,涌起了凌空的烈火,把东操场照得如同白昼,数千北大儿女在这火的周围,鼓掌、跳跃、呼喊、歌唱--直到夜深,斗转星移,余烬渐熄。我与林昭离开这里时,晨光熹微,已是5月5日的早晨,星期日,整个校园静得像已入梦,连晨曲也破例未再播放,静极了!犹如《红楼》第二期的「封四」的一幅题为「黄昏」的照片之任锋配诗,其末四句云:

世界是这么广大

友谊是这么真诚

生活是这么美好啊

我们又这么年青

◆1957年5月9日:背叛与离散的开始

「五四」过去,《红楼》编辑部里逐渐感受着一种离情,编委会内与编委会外的一些作者,都临近毕业,于是举行一次联欢活动的构想乃应运而生,方案很快就拟定:游园!当然是颐和园。但,时间呢?只能在星期天,5月12日是5月5日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但那天中文系要开运动会,我们都要参加,(《红楼》编辑部中除了王克武是西语系的,其它全是中文系。)于是只好再往下推迟一周,确定在5月19日了。

5月19日那天,春光明媚,气候宜人,确实是兴致最浓,参加那次活动的有马嘶、李任、孙克恒、薛雪、康式昭、谢冕、任彦芳、杜文堂、张钟、林昭和我,我们一早就从北大西校门口乘「332」公共汽车到颐和园,十张入园券共1元5角,而后沿知春亭向北,走长廊至排云殿,登佛香阁至智能海,到后山,沿苏州河从后门出颐和园,而后乘车返校,抵北大已是下午5点多。那天,林昭带着一个「120」照相机,她做摄影师,拍了许多照片,后来我们每人都洗印了,但今天只有一张在知春亭畔的合影还夹在我的一册旧书里,在公安局、监狱、「文革」之火的历次劫难中幸存了下来,成为「5.19」《红楼》编委会的颐和园之游的唯一的纪念,也是《红楼》编委会的唯一的一张合影纪念。

那天的黄昏时分,北大的学生大餐厅的东门外的墙上出现了大字报,非常巧合,那天在大餐厅里正举行一个全校性的大会,是党委的副书记作报告,天气已暖,在餐厅外的广场上坐满了人,于是墙上的大字报立刻便被人发现了,大餐厅东门外渐渐围满了同学,许多人用手电照着,注意地读着那用红色标语纸毛笔大字写成的诗行:《是时候了》。

大约晚上十点钟,大会结束,同学们走出会场,大餐厅东门外的人更多了,最后甚至拥挤着,手电的光束从远远近近一齐投向那张「大字报诗」,有人捧着小本子在抄,还有闪光灯及拍照的声音。

午夜以后,校园内声籁俱息,可是,在许多宿舍里,灯光却是彻夜地亮着:有的变成小组讨论会场,有的则是产生大字报的家园。

大字报,红色的纸,在至今知名于世的「北大三角地」迅速展延,所有的墙壁上皆糊满,犹如半个月前那一片炽红的火的山、火的海,并与那浓墨涂成的春潮带雨般的诗的风、诗的雨并至。酿成了1957年的红色的五月、黑色的六月、灰色的七月!

5月19日--这个在北大校史中占有耀眼一页的重要日子,我们终于走向了离散!离散:不仅仅是这个青春群体崩溃了、瓦解了,更重要的是心灵碎裂了,冰解了!1957年5月29日上午,《红楼》编辑部举行了隆重的会议,宣布开除我与李任出《红楼》编委会,原因是我与李任参加了「右派」刊物《广撤编委会,我又是那个刊物的主编,真可谓「罪莫大焉」!在那个「开除会」上,编委们多有发言,指出我与李任之罪。这是一次《红楼》编委

篇五:北京大学15秋写作专题在线作业答案

北京大学15秋写作专题在线作业答案

北京大学15秋写作专题在线作业答案

北京大学15秋写作专题在线作业答案 作业ID: 67983

--------------------------------------------------------------------------------

1.

【教材序言,视频教学课件第一讲】论文写作通常需要收集哪几个方面的材料? 答:论文写作通常需要收集下面几个方面的材料,

(1)本课题已有的或相关的研究成果;

(2)与选定的论题可能有关的各种材料,特别是能够支持论点的原始材料。

(3)有助于建立研究范式和方爱猫扑.爱生活资料。

--------------------------------------------------------------------------------

2.

【教材序言,视频教学课件第一讲】选择论文的题目,主要应当考虑哪几种类型的问题?

答:选择论文的题目,必须注意知识的空白点及有学术争议的地方。具体地说,选择论文的题目,应当考虑下面几种类型的题目:

一是学术界少有关注,前人从未研究或较少研究的问题。这类问题是新的研究课题,往往较有学术意义,同时可供参考的资料较少,研究的难度较大。

二是虽有人研究,但研究得不够充分或不够完善,还有进一步研究的余地的问题。 三是有学术分歧的问题。

四是涉及“科际整合”也即具有跨学科特点的问题。随着学科界限的变化、学科的交错融合,出现了许多新的课题。选择这类题目比较容易形成新的观点,但要求作者有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还要熟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 --------------------------------------------------------------------------------

3.

【教材第二章,视频教学课件第二讲】论文学术水平的三个层次指的是什么?

1、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所谓学术空白就是前人没有认真涉足过的研究领域。

2、达到了学术研究的前沿。前沿的标志就是从学术界当下所关心的课题出发,运用前人所没有用过的资料与新的研究方法,达到了现有研究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而学术界当下关心的问题主要是指具有时代意义的学术命题。

3、研究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一篇好的论文,不仅应该有结论,而且还要在结论中包含新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一项研究

完成的时候,应该为后续研究提供值得进一步拓展的思维空间。 可持续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对象本身是一个富矿,有进一步开掘的可能性。可持续发展的另一表现则是研究的结论由于具有前赡性、探索性,可以进一步推进。 --------------------------------------------------------------------------------

4.

【教材第七章】比较文学论文写作中,应该如何掌握健全的文化实际经验? 一是,在一些研究论文中,理论缺乏原始性,论文缺乏主体性。

二是,现在的很多文学理论论文基本上采用“观点+例子”的印证模式:轻松地抛出一些理论观点,找几个文学创作的事例加以印证,以为这就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是,在文学理论论文的表述中经常会出现“翻译体”、“仿古文体”的话语表述。

四是,在文学理论论文的话语表述中,一些研究者以炮制名词、术语为能事,经常出现一些时髦的名词与术语。

--------------------------------------------------------------------------------

5.

【教材第八章】论文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解决?(可以参考教材,但鼓励同学们结合学习经验答出个人见解。)

答:在论文写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基本观点与核心概念应当鲜明突出;二是各段落章节之间要讲求逻辑关系,过渡、衔接要得当,以使人能够了解作者的思路发展走向;三是文章结构应为内容的完整表达服务,而不要盲目追求“体系化”;四是要选择适合表现内容同时又能体现个人风格的论述语言;五是草稿的撰写不求一步到位;六是要能应对思路突然中断的情况;七是要安排好论文的总体结构,绪论、本论和结论的写法要合乎要求。

--------------------------------------------------------------------------------

6.

请在教材所选的论文中,挑出你感兴趣的一篇,为它拟写一则内容摘要(200-300字),并提取关键词(3-5个)。 两首唐人绝句之关系考辨

关键词: 摹仿 创作技巧 创造性学习 关系考辨

摘 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和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进行对比性研究,从两首诗的构思方式、韵脚及写作的思路等方面进行考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刘诗实际上是学习了白诗的创作技巧。并从刘禹锡善于学习创造及刘、白交往等方面提供了充分的依据,阐述了充分的理由。 --------------------------------------------------------------------------------

7.

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和课程所学,以及教材中阐述的论文写作方法,谈谈如何写作一篇完整的理论性文章,并说说应当避免哪些问题。不少于500字。

学位论文的选题,答辩委员会成员评价学位论文,首先是判断其选题是否具有学术性、理论性。评价的结果,如果得出没有学术性、理论性,或者学术性、理论性较小的判断,该论文是否能够通过就成了问题。可见,缺乏学术性、理论性的课题,亦即纯粹技术性的、实用性的课题,不适于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例如所谓“执行难”、“裁判不公”?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渌凳侵卮蟮奈侍猓皇茄跷侍狻⒗砺畚侍猓筒皇视谘∽餮宦畚牡目翁狻S械氖粲谡咝浴⒍圆咝钥翁猓膊皇视谧餮宦畚难√狻R黄宦畚牡奶饽浚褪歉醚宦畚牡拿疲嗨朴谧匀蝗说男彰头ㄈ说拿啤Mü宦畚纳杓埔桓鎏饽浚紫龋且魇咀髡咚芯康亩韵螅苟琳撸ǜ匾氖谴鸨缥被岢稍保┮煌髡咚芯康氖鞘裁矗?/p>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