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东坡赤壁散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4:41:46 作文素材
东坡赤壁散步作文素材

篇一:东坡赤壁导游词

东坡赤壁导游词

尊敬的远道来的客人,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黄州东坡赤壁。今天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王萧睿,大家就叫我王导吧!

出黄州城在汉川门的北面有一山陡峭如壁,因山石颜色赤红,故名“赤壁”。著名文学家苏轼(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贬来黄州,常在此逸兴吟哦并写崐有流传千古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前后《赤壁赋》)和其他名篇佳作,后人因此将赤壁和苏东坡的名字联在一起,名曰“东坡赤壁”。东坡赤壁里有“月波摇影”、“栖霞挹爽”、“东坡问天”、“龙崐山松声”、“竹楼夜雨”、“镜湖观荷”、“索桥飞瀑”、“赤壁夕照”等30个主要景点。主要建筑有九亭、三楼、三阁、二堂、一像。所谓的“九亭”是指放龟亭、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问鹤亭、快哉亭、览胜亭、羽化亭;“三楼”指的是栖霞楼、涵晖楼、挹爽楼;“二阁”指的是碑阁、留仙阁;“二堂”指的是二赋堂、雪堂;“一像”指的是东坡塑像。现在我来重点介绍一下栖霞楼吧!

栖霞楼是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现在在赤壁的最高处,有“江淮绝胜”之誉。因为楼背对着山,面朝着江,落日时晚霞染红大江,照映楼身,如霞归栖。原来这楼叫霞归栖楼,后改名为栖霞楼。站在栖霞楼可纵观全黄州城。

“对了!大家知道东坡赤壁的历史吗?”不知道就听我来讲解吧!

东坡赤壁建于公元1079年7月,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1080年1月,

时年45岁的苏轼被押出汴京,赴往黄州。苏轼在黄州期间,他弯腰种田,穿着草鞋划船,在放浪山水间与渔民相处,与人民建起了深厚的感情。在四年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创作了诗歌220首、诗词66篇、赋3篇、约文169篇、还有288封书信等。一共有作品约1000多件。赤壁的正门有一幅“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的对联装点着大门,给人一种典雅肃穆、庄严别致的气息。下面,大家还可以参观一下更多的景点,就是要看你怎么游赏啦!

不过,我要给大家游赏的时候提出几点要求:1、要注意安全,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游玩;2、不要把垃圾随手乱扔,要丢到垃圾桶的“肚子”里去;3、丢垃圾的时候请看清楚那个是可回收箱,那个是不可回收箱。那个是可回收物品,那个是不可回收物品,要丢到相应的那个垃圾箱去。

现在大家可以去自由游赏啦。

篇二:东坡赤壁简介

东坡赤壁简介

东坡赤壁位于湖北省黄州城西,东坡赤壁又名文赤壁。出黄州古城汉川门,北面一山陡峭如壁,因山石颜色赤红,故名“赤壁”。早在晋代至北宋初,这里就建起了横江馆、涵晕楼、栖霞楼、月波楼和竹楼等著名建筑。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春,著名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因乌台诗案贬来黄州,常在此逸兴吟哦并写崐有流传千古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前、后《赤壁赋》)和其他名篇佳作,后人因此将赤壁和苏东坡的名字联在一起,名日东坡赤壁。经考证,这一带还是三国赤壁大战之处所。现在的东坡赤壁,占地面积四百余亩,主要建筑有九亭、三楼、三阁、三堂、一像。

东坡赤壁景观

步入飞檐斗拱的赤壁正门乾坤阁,洞秦砖小路直上八卦桥,经锁春台,绕楼花园,过蜂腰桥、泛舟池,这里正是当年苏轼泛舟作赋,酹江邀月之地。池岸断壁上,昔日江水冲刷的遗迹仍依稀可辨。池东空地上耸立着一尊高大的白色苏轼全身立像,面对大江长天,衣髯飘逸,凝神伫立。崐越苏轼像,迎石壁拾阶而上,便是二赋堂。该堂始建于清代,匾额系李鸿章所题。堂中央,一木壁顶梁而立,木壁前后分别刻有前、后《赤壁赋》,字大如拳。前为楷书,豪迈俊逸,清代黄州教渝程之祯所书;后为魏书,古朴苍劲,近代书法家李开先所书。堂前右壁刻有民国大总统徐世冒崐(自号水竹邨人)书写的对联:“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二赋堂西南十余步有酹江亭,面江临壁而建,亭内嵌有清康熙皇帝临摹元代人书法家赵孟頫的手书《前赤壁赋》书贴石刻和历代名人石刻。亭西侧并立着坡仙亭,内有苏轼亲笔草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靠别黄州崐时所作的《满庭芳.归去来兮》词,及其手绘的月梅图、寿星画像和清黄州知府郭凤仪速写的《东坡老梅》等石刻。坡仙亭西下十余步为睡仙亭,相传当年苏轼同友人游赤壁时,曾醉卧于此,亭内石床石枕尚在 睡仙亭西下楼步,赤壁矶西端,有“放龟池”,据晋书载,?时有一军人买白龟崐放生于此,后遇难恰被所放白龟搭救,后人在此凿一白石巨龟,至今仍昂首蹲伏于亭下泛舟池中。二赋堂东边留仙阁,阁内有《东坡笠履图》石刻和苏轼为其乳母任采莲撰写的墓碑,还有近代名人绘画的《赤壁泛舟图》和清末名人杨守敬书《留仙阁记》石刻。留仙阁东十来步是碑阁,内嵌崐苏轼手书108块石刻,杨守敬集成《景苏园帖》,被称为稀世珍宝。出二赋堂后门,在留仙阁、碑阁背后陡峭的北崖下,由西向东,由低到高,依次有剪刀峰,问鹤亭和栖霞楼,由茅盾题写匾名的栖霞楼位于赤壁矶最高处,楼高四层,飞檐翘角,赤楹碧瓦,白石栏杆,?楼间还嵌有苏轼手书崐《黄州寒食诗》行书,为不可多得之书法精品。此外,赤壁还建有雪堂、怡然斋、快哉亭、羽化亭、揽胜亭、望江亭等。

东坡赤壁景区

自唐以来,东坡赤壁一直是游览胜地,从李白、杜牧、王安石、范成大、辛弃疾、陆游、袁宏道等历史名人,到董必武、陈毅、胡耀邦等当代党和国家

重要领导人,以及日本友人田边华、燕市听花等,都先后游过赤壁,并留下了诗词、楹联、匾额或书法手迹。目前,东坡赤壁风景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新开发的赤壁风景区将由现在的400余亩扩大到1326亩,分为古迹游览区、水上游览区、山林游览区、动植物观党区、游乐区、商业服务区、度假区、广场区等,其风景名胜具体又分为“月波摇影”、“栖霞挹爽”、“东坡问天”、??“龙崐山松声”、“竹楼夜雨”、“镜湖观荷”、“索桥飞瀑”、“赤壁夕照”等30个主要景点。

游东坡赤壁散记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随朋友一道来到了900多年前那位豪放词人苏东坡曾游历过的古城黄州西北边的赤鼻矶之巅。

穿过武赤壁门洞,迈进文赤壁门槛,门楼两侧镶着雍正时黄州知府郭朝祚的那幅实实在在的楹联——“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赋。”

走进东坡赤壁我看到这里生机勃勃,到处充满着自然气息与人文气息。 在赤壁广场,迎面矗立着高六米的苏轼塑像,但见仙翁手握书卷昂首远眺,恰似构思新的篇章,一种神采飞扬仙风道骨风范展现在眼前。身后便是他常消闲逸趣的赤鼻矶了,苍松翠竹郁郁葱葱,亭榭楼阁古香古色,还不时从栖霞楼传出阵阵悠扬的古筝琴箫之声;右侧一泓池水浊而不清却可见水中鱼儿游动,这是专供游人垂钓之所在;左侧则是先生当年泛舟游览之江面,虽时过境迁江河改道,却仍是江河气息江水流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江山如画”啊! 众随拾级而上,步入栖霞楼,赤壁公园里亭堂楼阁尽收眼底。相传这里的楼阁始建于西晋初年,因三国的赤壁之战发生于此,晋代时为纪念此战而将这里列为游览胜地,自唐代杜牧、宋初王禹贬谪黄州之后,赤壁之名日甚。至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贬于黄州时写有赤壁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作品,更使赤壁名扬中外。

迈入二赋堂,这里处处充满了历史人文气息。堂内正面嵌着近代书法家程之桢,李开书写的苏东坡二赋大型木刻,两壁镶嵌着徐世昌,杨守敬,程明超等人的书法石刻,而匾额则是清代李鸿章书写,堂前一幅对联这样写道:“才子重文章,凭他二赋八诗,都争传苏东坡两游赤壁;英雄造时势,待我三年五载,必艳说湖南客小住黄州。”原来这幅对联是辛亥革命领袖黄兴所撰。那块大木壁上正反面镶刻着前、后《赤壁赋》全文,我再度回味了苏轼那富有诗情画意的篇章。极力想象着先生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仙界。难怪后人会在二赋堂边建起一座留仙阁,大约也想让先生常留此山中。其实,后来就是不建此阁,先生也注定留了下来,因为那不朽的篇章已然刻入人们的心中。

参观留仙阁发现有一幅苏东坡游赤壁全图,让我寻到了先生的足迹,看到苏东坡先生被贬在黄州的四年多时间里饱赏艰辛的历程。而在碑阁内存有百余块苏东坡的书法真迹石碑,据说这是清光绪年间,黄冈知县杨寿昌因景仰苏东

坡的书法,择其诗,词,赞,牍手稿精品,编成《景苏园帖》并勒诸于石。能看到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东坡居士的墨宝诗词,使我这个书法爱好者大饱眼福受益匪浅。也令人不由遥想这位“千古风流人物”当年的“雄姿英发”! 走进酹江亭,似见长江之波涛澎湃汹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著名的三国赤壁之战就是在此地发生,三国时,曹操率2O万大军一路南下,连战皆捷,后与孙权、刘备的吴蜀联军遭遇于赤壁。周瑜设计、诸葛孔明借东风,火攻曹军船舰,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曹军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吴、蜀乘胜追击,曹操败走,从此不敢南下。这一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赤壁之战也成了历史上有数的著名战役之一,故晋代以来即将此地列为游览胜地。

我在想,赤壁之战若不在此,苏轼怎会在这里想起周郎呢?据《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载,孟德之困于周郎时,刘备在樊口(正是鄂州),瑜与亮共计以火攻之,操败走华容道。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我仍在想,先生当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而今从山中传出的筝箫之声,莫不是在这悲凉的秋风中奏出的寄托他的情怀的余音吗?逝者已去,即使曹操、周瑜们不也在慢慢被人遗忘了吗?只有东坡的文章才留了下来永铭千古呀。 不知何故,我突然又想起了东坡那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也是先生在黄州时所作,一幅幽独凄清的心境,我有些为他悲泣了。想是东坡先生一生的坎坷感染了我吧。

及至放龟亭,可见明代的白龟仍翘首蹲踞矶下水边。传说东晋大将毛戍守邾城时,其仆人将他买养的白龟放生于此,后得善报。明嘉庆二十八年,知府郭凤仪附会传说,在矶下江边凿白石龟,取名白龟渚,放龟亭也因此得名。我站在这赤壁矶头,放眼望去亭下崖石壁立,呈赭红色的岩石似城壁一般,可以想象江浪冲来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壮观景象。江水冲刷的痕迹在矶头犹存,明代的白龟仍翘首蹲踞在矶下水边??

游完赤壁,我仿佛触摸到一种古代文人内心的隐秘世界。这块风景秀丽的地方,是那些谪居文人渲泄感情的最佳场所,极度失意的文人都愿意到这里抒发心中感慨。在这样一个易激起情感大起大落的场所,也就易产生自然永恒与人生如梦交织的惊天动地的诗篇。不知我的朋友们感慨如何?

游东坡赤壁 怀千古忧思

滚滚长江挟风裹雨,穿山峡,出洞庭,一路浩浩荡荡,开景造物,风光无限,至中下游湖北省境内的古黄州所在地黄冈市,更是达到文化的极致。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黄州有东坡赤壁。

在汉文化圈子里,只要是读书人,谁不知道黄州赤壁?九百余年前,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四年,留下了

举世闻名的一词二赋。词为《念奴娇·赤壁怀古》,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黄州赤壁因此而成为举世闻名的人文景点。

黄州座落在美丽的长江中游的北岸。大别山与长江在这里形成夹角之势,境内五水(举水、倒水、巴水、浠水、蕲水)西流,黄州处在巴水与浠水之间。舞雩回风,几千年的沉积,构成了五水河畔雄奇而独特的人文景观。几千年来,巴文化与楚文化在这块土地上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北方的儒家文化与南方的老庄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几千年来,鄂东的文人身上流淌着武人的血液,武人身上漾荡着文人的雅风;几千年来,黄州人杰地灵,英才倍出,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著名学者胡风,经济学家王亚南,爱国诗人、民主斗士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地质学家李四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陈潭秋、李先念等著名人物,都出生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苏东坡谪贬黄州时曾深有感触地说,自古黄州多异人。异在哪里?异在血性,异在不屈,异在创造,异在散淡和放达。走近黄州赤壁,走近苏东坡,首先使人感动的就是这些荡漾在风中,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

五月春老夏熟,在这样的季节游东坡赤壁别有一番兴味。赤壁在黄州古城之外,从黄州古城清源门而下,城是古城,门是古门,砖是古时之青砖,石是古时之红石,城门洞开着,洒着今日的阳光。无论青砖还是红石,一律生着青苔,仿佛岁月的遗痕,使人顿生思古之情怀。

坐落在长江北岸的古赤壁早已辟为公园,远远望去,但见古木参天耸于上,江滩阔于野,构成断岸千尺的景象。九百多年前,长江之水流经岸下,那时候才有水落石出、山高月小的景象。现在,长江退出五里之外,让出一片阔阔的江滩,勤劳的黄州人辟江滩为广场,开渠引水,环绕赤壁,又在广场上修造了成片仿古建筑。于是,此地便形成一个上可达山、下可至水的独特风景区,原来的赤壁则成为园中园。当然,这一切都是拜苏东坡和赤壁所赐。

公园里立着苏东坡的雕像,高大的大理石基座上,一代文豪衣袂飘飘,两眼凝望着滚滚长江。雕像神形兼备,与高高的黄州古城交相辉映。

苏轼谪贬黄州,一城一山对他的文学和人生影响很大。一城是女王城,该城原是东周时期古黄国的都城,后来被江南日益强大的楚国过江所灭,楚王一高兴,就将这座城送给了他的女儿,叫做女王城。女王城是全国保存得最好的东周古城遗址,全城呈长方形,南北长四华里,东西宽一华里,四周城墙基本保存完好,城四角的烽火台仍在。女王城周围曾发掘出从春秋战国到晋代的众多历史文物,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青铜剑,东汉时期的九连灯、梅花青铜镜等。苏东坡谪居黄州四年,其中三年,每年的正月二十皆与友约定出游女王城,因而留下三首诗。第一首是初到黄州的元丰四年正月二十所作:

十日春风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第二首是元丰五年正月二十所作: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第三首是元丰六年正月二十所作: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江南尽处村。五亩荒园留我住,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来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从诗中可以读出,刚到黄州时,苏东坡对刚刚遭遇的那场政治迫害尚心有余悸,而一旦住下来,融入黄州的山水和百姓生活,天性放达的诗人很快就随遇而安,开始用他那双善于捕捉美和乐趣的眼睛,发掘和享受黄州山水的淳美了,甚至表明心迹:“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一山则是赤壁山,现已辟为东坡赤壁公园。苏东坡谪贬黄州时,黄州府治所在的黄州古城与江边赤壁尚有一段距离。苏东坡经常出城到赤壁游玩。那时候赤壁叫赤鼻矶,为江边耸立的孤山。赤鼻矶早在二千多年前就以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为世人称道,汉人桑钦的《水经》即有记载。西晋初年,号称龙骧将军的蒯恩曾在这里建横江馆,以后代有增建。至北宋,赤壁之上的建筑已是“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的景象。唐宋时期,大诗人李白、杜甫、杜牧、王安石、范成大、辛弃疾、陆游等都游过赤壁,并各有吟咏,留下了《赤壁》、《黄州竹楼记》等著名篇章,于是赤壁之名日盛。但是,真正使黄州赤壁成为蜚声中外的人文景观的,还是旷世奇才苏东坡。在这里,苏东坡写下了千古绝唱“二赋一词”和众多优秀诗篇,文章的名气实在太大了,以至后人竟把作者的名字和赤壁连在了一起,而历史上那场著名战役的真正发生地,倒渐渐淡出了后人的记忆。南宋时期,已有人将苏轼与赤壁连在一起,唤作东坡赤壁;清康熙末年重修赤壁时,时任黄州知府的郭朝祚就题门额为“东坡赤壁”。可见,山水只不过是人生的舞台。舞台因人而留下辉煌,山水因人而留下文化,留下精神。人是山水的邮票,人在山水上打下文化和精神的印痕,山与水才能邮行千古。

赤壁几经火劫,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同治年间所建。进入公园大门,行不久,但见红岩高耸,树竹参天;拾级而上,再经过一座古门,便是举世闻名的东坡赤壁了。它背靠群山一脉,面对滔滔长江;矶头上楼台亭阁,曲径通幽,移步换景,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景。登楼远眺,江山如画尽收眼底。

赤壁最重要的景点当是二赋堂,《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就刻在这里。二赋堂为古色古色的木楼,面对大江,青砖铺地,敞风透亮。堂内正中木壁高约两丈,宽与堂齐,正面刻《前赤壁赋》,背面刻《后赤壁赋》。前赤壁赋由清人程之桢书写,通篇为楷,笔笔透功力,字字见精神。背面的《后赤壁赋》则汉隶与魏碑相兼,豪迈俊逸,苍劲有力。二赋堂的扁额为清人李鸿章所题,堂前对联为辛亥革命领袖黄兴所撰。

二赋堂风好,临风吟咏,当是人生之至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词二赋,把苏东坡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庄禅之道表达得淋漓尽致。

篇三:东坡赤壁(1)

东坡赤壁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黄州参观游览!我们今天将要去游览的是三国遗迹——东坡赤壁。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赤壁有文、武之分。而且文赤壁和武赤壁,均在湖北。 武赤壁在今赤壁市。公元208年,刘备、孙权联合破曹操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所以有此名。

文赤壁位于黄冈市黄州区,其背靠宝石山和玉山,俯瞰长江。《黄州府志》中对文赤壁有过这样的描述:崖石屹立如壁,其色赤,亦称赤壁。以前通常认为此地并非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的战场,认为赤壁古战场位於湖北南部蒲圻县境。但近年有资料考证,著名的三国赤壁之战就是在此地发生。三国时,曹操率20万大军一路南下,连战皆捷,后与孙权、刘备的吴蜀联军遭遇於赤壁。诸葛孔明借东风,火攻曹军船舰,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曹军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吴、蜀乘胜追击,曹操败走从此不敢南下。这一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赤壁之战也成了历史上有数的著名战役之一,故晋代以来即为游览胜地。

公元1080年,北宋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并在《初到黄州》诗中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并且对文赤壁还有过这样的描绘: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苏轼误以为这里是赤壁之战的赤壁,并于公元1082年7月和10月,两次月夜泛舟于赤壁下的江中,写出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把在赤壁上见到的江水绕壁的情景作了出色的描绘。清康熙年间,黄州知府、画家郭朝祚为了区别蒲圻赤壁,把这儿定名为“东坡赤壁”,并题了匾额,当地人们则干脆称其为“文赤壁”。 文赤壁不仅以其秀丽的风景吸引着游人的注目,而且这里同样也因收藏着历代名家金石书画而闻名。这里收有宋、元以来的木刻、碑刻、竹质腐蚀版共60余幅,250多块,特别珍贵的是,“碑阁”里藏有苏轼的诗、词、赞、牍手稿石刻112块,并嵌于阁内四墙。在“坡仙亭”内,左壁嵌有苏轼《月梅》画真迹石刻,画面中上弦月高高悬在空中,月光下,梅枝如虬龙般伸展着,抒发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右壁有他《念奴娇·赤壁怀古》手迹石刻,是苏轼醉后草书,笔势遒劲潇洒无拘,起落圆转宛若瀑布泻涧。

“文革”时,一些人要砸烂这些石刻,亏得“文赤壁”管理所的同志机智地连夜用泥巴抹在这些石刻上,然后贴上红纸语录,才幸而存留。

自唐以来,东坡赤壁一直是游览胜地,从李白、杜牧、王安石、范成大、辛弃疾、陆游、袁宏道等历史名人,到董必武、陈毅、胡耀邦等当代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以及日本友人田边华、燕市听花等,都先后游过赤壁,并留下了诗词、楹联、匾额或书法手迹。至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贬黄时写有赤壁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作品,更使赤壁名扬中外。故清康熙末年,始更名为“东坡赤壁”。 目前,东坡赤壁风景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新开发的赤壁风景区将由现在的400余亩扩大到1326亩,分为古迹游览区、水上游览区、山林游览区、动植物观党区、游乐区、商业服务区、度假区、广场区等,其风景名胜具体又分为“月波摇影”、“栖霞挹爽”、“东坡问天”、?“龙崐山松声”、“竹楼夜雨”、“镜湖观荷”、“索桥飞瀑”、“赤壁夕照”等30个主要景点。

东坡赤壁的楼阁始建于西晋初年,距今约一千七百余年,后多次重建,现有面积四百余亩。建筑物计有二堂(二赋堂、雪堂),三楼(栖霞楼,涵晖楼,挹爽楼),二阁(碑阁,留仙阁),一斋(慨然斋),一像(东坡塑像),一峰(剪刀

峰),九亭(放龟亭,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问鹤亭,快哉亭,览胜亭,望江亭,羽化亭)。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古朴典雅,具有浓厚 的民族风格。赤壁碑刻,闻名全国,有历代名人书画碑刻近二百块 ,其 中苏轼碑刻一百余块,居全国个人碑刻之冠。解放以来,各级 政府 对东坡赤壁非常重视,一九五六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七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经过几十年修建东坡赤壁已面貌一新,成为著名的文化古迹和游览胜地。

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请大家随我一起进入景区内参观!

东坡像

步入飞檐斗拱的赤壁正门乾坤阁,洞秦砖小路直上八卦桥,经锁春台,绕楼花园,过蜂腰桥、泛舟池,这里正是当年苏轼泛舟作赋,酹江邀月之地。池岸断壁上,昔日江水冲刷的遗迹仍依稀可辨。池东空地上耸立着一尊高大的白色苏轼全身立像,他为一九八二年立,高六米,为全国第一座大型苏轼立像。

我们可以看到东坡手握书卷,昂首远望,似正构思新的诗篇。该塑像较好地体现了苏轼的精神风貌,为广大游客所赞赏。面对大江长天,衣髯飘逸,凝神伫立。

苏轼谪贬黄州,一城一山对他的文学和人生影响很大。一城是女王城,该城原是东周时期古黄国的都城,后来被江南日益强大的楚国过江所灭,楚王一高兴,就将这座城送给了他的女儿,叫做女王城。女王城是全国保存得最好的东周古城遗址,全城呈长方形,南北长四华里,东西宽一华里,四周城墙基本保存完好,城四角的烽火台仍在。女王城周围曾发掘出从春秋战国到晋代的众多历史文物,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青铜剑,东汉时期的九连灯、梅花青铜镜等。苏东坡谪居黄州四年,其中三年,每年的正月二十皆与友约定出游女王城,因而留下三首诗。第一首是初到黄州的元丰四年正月二十所作:

十日春风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第二首是元丰五年正月二十所作: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第三首是元丰六年正月二十所作: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江南尽处村。五亩荒园留我住,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来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从诗中可以读出,刚到黄州时,苏东坡对刚刚遭遇的那场政治迫害尚心有余悸,而一旦住下来,融入黄州的山水和百姓生活,天性放达的诗人很快就随遇而安,开始用他那双善于捕捉美和乐趣的眼睛,发掘和享受黄州山水的淳美了,甚至表明心迹:“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一山则是赤壁山,现已辟为东坡赤壁公园。苏东坡谪贬黄州时,黄州府治所在的黄州古城与江边赤壁尚有一段距离。苏东坡经常出城到赤壁游玩。那时候赤壁叫赤鼻矶,为江边耸立的孤山。赤鼻矶早在二千多年前就以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为世人称道,汉人桑钦的《水经》即有记载。西晋初年,号称龙骧将军的蒯恩曾在这里建横江馆,以后代有增建。至北宋,赤壁之上的建筑已是“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的景象。唐宋时期,大诗人李白、杜甫、杜牧、王安石、范成大、辛弃疾、陆游等都游过赤壁,并各有吟咏,留下了《赤壁》、《黄州竹楼记》等著名篇章,于是赤壁之名日盛。但是,真正使黄州赤壁成为蜚声中外的人文景观的,还是旷世奇才苏东坡。在这里,苏东坡写下了千古绝唱“二赋一词”和众多优秀诗

篇,文章的名气实在太大了,以至后人竟把作者的名字和赤壁连在了一起,而历史上那场著名战役的真正发生地,倒渐渐淡出了后人的记忆。南宋时期,已有人将苏轼与赤壁连在一起,唤作东坡赤壁;清康熙末年重修赤壁时,时任黄州知府的郭朝祚就题门额为“东坡赤壁”。可见,山水只不过是人生的舞台。舞台因人而留下辉煌,山水因人而留下文化,留下精神。人是山水的邮票,人在山水上打下文化和精神的印痕,山与水才能邮行千古。

赤壁几经火劫,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同治年间所建。进入公园大门,行不久,但见红岩高耸,树竹参天;拾级而上,再经过一座古门,便是举世闻名的东坡赤壁了。它背靠群山一脉,面对滔滔长江;矶头上楼台亭阁,曲径通幽,移步换景,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景。登楼远眺,江山如画尽收眼底。

其实,这种人生境界,是苏东坡在经历了政治灾难、精神灭寂和痛苦反思之后人格真正成熟的一种表现。迫害、孤独和物质生活的艰难使苏东坡终于脱胎换骨,其艺术才情也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于是,我们才读到了这样一种“圆润而不腻耳”、“明亮而不刺眼”、“高峻而不陡峭”的通达高迈的文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难怪余秋雨说“一词二赋”是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一点就着。今天读来,《念奴娇·赤壁怀古》仍能搅动后来者万千情愫,牵引出无穷思绪。

二赋堂

走过苏轼像,迎石壁拾阶而上,我们便来到了二赋堂。

二赋堂始建于清初,同治七年重建因纪念苏轼赤壁二赋而得名,堂内正面嵌有近代书法家程之桢,李开书写的二赋大型木刻,两壁嵌有徐世昌,杨守敬,程明超等人的书法石刻。匾额是由李鸿章所题,堂前对联为辛亥革命 领袖黄兴所撰。

堂中央,一木壁顶梁而立,木壁前后分别刻有前、后《赤壁赋》,字大如拳。前为楷书,豪迈俊逸,清代黄州教渝程之祯所书;后为魏书,古朴苍劲,近代书法家李开先所书。堂前右壁刻有民国大总统徐世冒崐(自号水竹屯人)书写的对联:“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知”。二赋堂西南十余步有酹江亭,面江临壁而建,亭内嵌有清康熙皇帝临摹元代人书法家赵孟页的手书《前赤壁赋》书贴石刻和历代名人石刻。亭西侧并立着坡仙亭,内有苏轼亲笔草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靠别黄州崐时所作的《满庭芳·归去来兮》词,及其手绘的月梅图、寿星画像和清黄州知府郭凤仪速写的《东坡老梅》等石刻。

二赋堂是赤壁最重要的景点之一,《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就刻在这里。二赋堂为古色古色的木楼,面对大江,青砖铺地,敞风透亮。堂内正中木壁高约两丈,宽与堂齐,正面刻《前赤壁赋》,背面刻《后赤壁赋》。前赤壁赋由清人程之桢书写,通篇为楷,笔笔透功力,字字见精神。背面的《后赤壁赋》则汉隶与魏碑相兼,豪迈俊逸,苍劲有力。二赋堂的扁额为清人李鸿章所题,堂前对联为辛亥革命领袖黄兴所撰。

二赋堂风好,临风吟咏,当是人生之至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词二赋,把苏东坡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庄禅之道表达得淋漓尽致。

留仙阁

二赋堂东边留仙阁,此阁建于清光绪十年,取“坡仙长留阁内”意以名。 阁内有《东坡笠履图》石刻和苏轼为其乳母任采莲撰写的墓碑,还有近代名人绘画的《赤壁泛舟图》和清末名人杨守敬书《留仙阁记》石刻。

碑阁

留仙阁东十来步是碑阁,内嵌崐苏轼手书108块石刻,杨守敬集成《景苏园帖》,被称为稀世珍宝。

苏轼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历来为人称道。清光绪年间,黄冈知县杨葆初(字寿昌)因景仰苏轼的书法,择其词,词,赞,牍手稿精品,编成《景苏园帖》并勒诸于石。 一九二二年建此阁,将剩下的一百零八方碑刻嵌入阁内四壁,阁因此得名。这是目前保存最完整,作品最多的苏帖石刻,其规模居全国个人书法碑林之冠。

剪刀峰·问鹤亭·栖霞楼

出二赋堂后门,在留仙阁、碑阁背后陡峭的北崖下,由西向东,由低到高,依次有剪刀峰,问鹤亭和栖霞楼。

剪刀峰

大家请看,那就是剪刀峰。我们可以看到剪刀峰为一巨大陨石,而且形似剪刀,清代诗人汪引芝附会为仙女剪刀失落人间,因此得名。

问鹤亭

过了剪刀峰,我们就来到了问鹤亭。

问鹤亭原名玩月台,因位置高显,为赏月佳处,故名。苏轼的《后赤壁赋》中有孤鹤化为道士于梦中同苏轼问答的描写,为彭其文,一九二二年扩建赤壁时,遂将玩月台改名为问鹤亭。

栖霞楼

这里是栖霞楼。

由茅盾题写匾名的栖霞楼位于赤壁矶最高处,楼高四层,飞檐翘角,赤楹碧瓦,白石栏杆,?楼间还嵌有苏轼手书崐《黄州寒食诗》行书,为不可多得之书法精品。栖霞楼为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宋初王义所建,闾丘孝终重建。因楼背山面江 ,落日时,晚霞染红大江,照映楼身上下,风景佳丽,如霞归枉,故名。

现楼为一九八四年重建。楼高四层,其中陈列有苏轼及其他名人字画碑刻 ,楼名为现代著名作家茅盾所书。

坡仙亭

这里是坡仙亭,它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南宋著名诗人戴复古称誉苏轼为“坡仙”,亭因此得名。

亭内嵌有著名的苏轼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石刻,楷书《满庭芳·归去来兮》,及石刻,还有苏轼画,组字画佛像石刻,均极珍贵。

睡仙亭

坡仙亭西下十余步为睡仙亭,相传当年苏轼同友人游赤壁时,曾醉卧于此,亭内石床石枕尚在。

睡仙亭始建于宋,清同治年间重建。亭内有石床石枕。传说苏轼同友人游赤壁酒醉后,曾躺卧于此,故名。亭下赤色崖石上嵌有清代书法家钟谷书写的“赤壁”。古时江水从此经过,迄今崖石上留有水流冲刷和撑船篙点的痕迹。

酹江亭

这里是酹江亭,于明代始建,现亭为清代同治七年修建。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樽还酹江月”的词句而得名,亭内三面嵌有石刻。正面墙壁嵌有清代康熙皇帝临摹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铫手书的《前赤壁赋》石刻:一生刻意学苏的清代书法家叶志诜八十五岁时写的一笔"寿"石刻嵌于左壁。

放龟亭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放龟亭。

据晋书载,传说东晋大将毛戍守邾城时 ,其仆人将他买养的白龟放生于此,后得善报。明嘉庆二十八年,知府郭凤仪附会传说,在矶下江边凿白石龟,取名白龟渚,亭因此得名。现亭为清代同治七年修建。此处为赤壁矶头。亭下崖石壁立,苏轼描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丐千堆雪”的壮观景象即在此处。矶头江水冲刷的痕迹犹存,明代的白龟仍翘首蹲踞矶下水边。

美好的时间总是那么的短暂,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游完了东坡赤壁。不知道大家在游完之后有何感想?游过武赤壁的朋友们也可以在心中比较一下。

在短短的一天中,我们从陌生到朋友,在这临别之际,心中纵有千言万语也不知从何说起,只能将满腔的不舍之情化为一声轻轻的祝福,祝你们永远幸福快乐!最后,真诚的期待我们的再次相聚!再见!

篇四:东坡赤壁一日游旅游活动策划书

东坡赤壁一日游旅游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1、开展原因:

随着冬天的脚步渐渐远去,春的气息开始在校园里弥漫。在经过一个寒冬的压抑和积蓄后,大学校园里莘莘学子们沉寂许久的心也随着季节的更迭开始了律动。走出校园,亲近自然,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呼声和迫切需要。旅游,更是大学生亲睐的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

2、景区基本情况介绍:

东坡赤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集文物保护、山水观光、人文体验、休闲等娱乐功能为一体。东坡赤壁位于古城黄州的西北边。因为有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颜色呈赭红色,所以称之为赤壁。赤壁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春,著名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因乌台诗案贬来黄州,常

在此逸兴吟哦并写崐有流传千古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前、后《赤壁赋》)和其他名篇佳作,后人因此将赤壁和苏东坡的名字联在一起,名日东坡赤壁。经考证,这一带还是三国赤壁大战之处所。现在的东坡赤壁,占地面积四百余亩,主要建筑有九亭、三楼、三阁、三堂、一像。

二赋堂:始建于清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建,因纪念苏轼赤壁二赋而得名。党内正中木壁高约两丈,正面刻有前《赤壁赋》,楷书,由清人程之桢书写;背面刻有后《赤壁赋》,汉隶魏碑二体相兼,由近代著名书法家李开 重写。两幅木刻每字直径三寸有余,前者豪迈俊逸,后者苍劲有力。“二赋堂”匾额为清人李鸿章题写。堂前对联为辛亥革命领袖黄兴所撰。堂 内嵌有民国临时总统徐世昌书写的二赋与楹联,亦为世人所重。

留仙阁:清代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修建,12月19日苏轼生日那天落成,阁内原塑苏轼坐像,取坡仙长留阁内之意,名之“留仙阁”。此阁中嵌有历代名人书画碑刻12块,素为书画家注重。

挹爽楼:建于1925年。苏轼弟弟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曾有“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的描绘,楼由此得名。

坡仙亭:坡仙亭坐落在赤壁矶头,亭内三面壁上嵌有历代名人的书画碑刻26块,其中苏轼的书画碑刻14块最为世人注重。正是由于这些珍贵的书画碑刻,使得坡仙亭成为东坡赤壁最重要的亭阁之一。

酹江亭:酹江亭始建于宋代,原名酹目亭,取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一樽还酹江月”之意。酹江亭内嵌有历代名人的书画碑刻14块,其中以康熙御书《赤壁赋》与清人叶志诜“一笔寿”最为知名。此亭为清同治七年重修。

碑阁:碑阁内四壁嵌有清人杨寿昌创意、杨守敬选刻的《景苏园贴》石碑126块而得名。《景苏园贴》石刻分为六卷,其中119块为苏轼手书,另外7块为历代名人题跋。《景苏园贴》石刻是目前我国苏轼手书作品最多、摹刻质量最佳、保存最完好的苏书碑林。

栖霞楼:栖霞楼系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位于赤壁最高处,有“江淮绝胜”之誉。因楼背山面江,落日时晚霞染红大江,照映楼身,如霞归栖,故名栖霞楼。今楼名系茅盾亲题。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本次旅游活动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通过走近历史文化遗址,开阔学生眼界,提升人文素养,陶冶文化品位。在游玩中放松身心,在放松中实现自我提升。

三、活动开展:

1、 时间:2012年4月21日上午7:00—下午5:00

2、 地点: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赤壁

3、 活动单位:文化产业管理1001班全体同学

4、 活动流程:

(1) 暂定当天上午7:00在学校东门集合,由班长清点好人数,然后统一乘坐租来的客

车前往东坡赤壁

(2) 预计上午9:00到达东坡赤壁,下车班长清点人数并收齐学生证,统一购买门票

(3) 上午9:10进入旅游景点,由班长带领,按照旅游指南图依次游历二赋堂、留仙阁、

挹爽楼、坡仙亭、酹江亭、碑阁、栖霞楼等旅游景点

(4) 上午9:10—12:00游览完计划景点

(5) 12:00—13:00自行解决午餐

(6) 13:00—14:45自由活动

(7) 14:45在东坡广场集合,班长清点人数

(8) 15:00集体乘车返回

(9) 17:00返回学校

5、注意事项:

(1)上下车及游玩过程中务必注意个人财产安全,随时清点贵重物品

(2)乘车及游玩过程注意人身安全,陡峭崖壁不随意攀爬玩耍

(3)统一听从班长指挥调度,不得以任何理由单独行动,有事需向班长汇报,自由活动

期间至少两人一组

(4)游玩期间不得乱扔垃圾,更不得以留名为由破坏文物或古建筑遗址

(5)午餐自行解决,可事先买好食物

(6)晕车的同学自备晕车药和塑料袋,女生可带遮阳伞和墨镜避免太阳直射

四、经费预算:

全班共29人,门票30元/人,30*29=870元,包车费用400元,共计1270元

篇五:苏轼传世名句学案

苏轼传世名句学案

【词篇】

1.明月几时有? 2.春色三分,

3.何人遗公石屏风, 4.但愿人长久,

5.人有悲欢离合, 6.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7.回首想来萧瑟处, 8.竹杖芒鞋轻胜马,

9.捡尽寒枝不肯栖, 10.枝上柳棉吹又少,

11.笑渐不闻声渐悄, 12.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13.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14.十年生死两茫茫,

15.大江东去, 16.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17.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8.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19.休言万事转头空, 20.相逢一醉是前缘

21.高情已逐晓云空,

【诗篇】

1.欲把西湖比西子, 2.不识庐山真面目, 3. ,花有清香月有阴 4.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5.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6. ,花应羞上老人头 7. ,江神见怪警我顽 8.人似秋鸿来有信,

9.江头千树春欲暗, 10.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11.竹外桃花三两枝, 12. ,兹游奇绝冠平生!

13.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14 .杳杳天低鹘没处,

15.庐山烟雨浙江潮,

补充材料:

◆苏轼写作风格苏轼词风可分三类

1、豪放风格. 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2、旷达风格. 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

3、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乌台诗案前后苏轼诗词风格的变化

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其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启发,在黄州惠州儋州等地过上了真正的农人的生活,并乐在其中。

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清。

就词作而言,纵观苏拭的三百余首词作,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却为数不多,据朱靖华先生的统计类似的作品占苏拭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个时期创作的主流。这些作品虽然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却着实反映了那段时期苏轼积极仕进的心态。而后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风貌,也有娱宾遣兴,秀丽妩媚的姿采。诸如咏物言情、记游写景、怀古感旧、酬赠留别,田园风光、谈禅说理,几乎无所不包,绚烂多姿。而这一部分占了苏轼全词的十之八九左右,其间大有庄子化蝶、无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对现实的对政治的不满、歇斯底里的狂吼、针尖麦芒的批判全部驱逐了。其题材渐广,其风格渐趋平淡致远。

◆走进苏东坡 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

——前后《赤壁赋》

1、前《赤壁赋》:写作时间1082年秋(见必修一)

2、后《赤壁赋》:写作时间1082年冬

后赤壁赋 〔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

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括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简析】本文是苏轼第二次由赤壁时所写,距初由赤壁,时间只相差三个月,但景色不同,心情也随之不同。

第一段苏轼交代当时的时间背景,用短短的几句,对眼前景物稍作描写,就突显出时令的特征。萧瑟冬(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东坡赤壁散步)景中,仰望明月,俯看人影,触景生情,由乐而歌。

第二段,正当苏轼感叹为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佳肴美酒时,同游者愿意献出家中刚刚捕获的珍鱼,而苏轼回到家又意外获得妻子珍藏的美酒。有明月,有佳客,有美酒、有珍肴,为再游赤壁提供最好的兴致与条件。

第三段,苏轼着力描写赤壁之景与自己的行动。「江山不可复识」是此次赤壁冬景描写的基础,呈现出一幅赤壁冬景的山水画。除了客观的描写,「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更表现出苏轼的勇气,与居高临下的气势,寄托着苏轼的壮志豪情,同时把景物与游者行动融合为一体,互相加深了彼此描写的生动。苏轼面对月夜山河的苍茫景色,不禁忧从中来,将郁抑之情凝聚于长啸之中,感情由乐转悲。长啸之后的寂静悲伤,使苏轼不敢久留,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叶扁舟从流飘荡,表现出随遇而安的态度,感情又转为平静。此时一只孤鹤画空而来,对孤鹤的描写,让人有一种空灵虚幻难以言喻的感觉,想象当时之景,彷佛身处其中,似乎可以感受到那震撼,不禁赞叹苏轼善于把握事物的特征与效果,竟能够达到如此的境界。

第四段以道士化鹤的梦境做结,描写与情节中有种飘逸的气氛,情感由乐转忧又转于平静的赤壁之游,最终以梦境做结,也抒发了人生如梦的情怀。

后赤壁赋,不管在景物描写、气氛的营造、深刻的情感转换、飘逸的人生观,都在苏轼简洁的文句中清晰地表露,真切地呈现人、景、感情的相互融合,这样的修为本身已是非常难得了,而此种情怀更是难以言喻,苏轼能够用如此精妙的文字与构思来呈现,实在令人敬佩,不愧为千古奇才。读后赤壁赋,虽然人生经历仍浅,但彷佛可以稍微体会到苏轼不凡的人生体验。

3、前后赤壁赋之比较阅读:

苏轼以“乌台诗案”谪居黄州,游赤壁作赋借景抒情,咏古寄慨,使“前”“后”《赤壁赋》成为古文中的典范之作。“前”“后”《赤壁赋》是姐妹篇。前赋是记夏历七月十六日的江中夜游,后赋是记十月十五夜的江游,时间仅隔三个月。地点同是黄州赤壁,背景同是月下大江,但因为季节不同,心境不同,描写的景物和抒发的情感也各异:描写景象,写赋原因,游览方式,运用手法,感情基调,主旨表达等方面也都不同。

前赋描写的是初秋景象:“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前赋与客相约,泛舟月下,所写之景,主要是大江、明月、清风,所抒之情,所发议论也是围绕此景而展开。前赋只是在舟上观景、抒情、议论,简直像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诗。前赋运用主客对话的传统形式,表达了对人生宇宙的看法。前赋抒发的主要是超脱地俯察人生与宇宙之后的哲理感悟。主要通过文中设定的主客之间对人生无常、壮志难酬的不同看法的议论,比较明显豁然。主要通过

后赋描写的是初冬江上之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后赋是作者从东坡雪堂出来散步,面对“月白风清”的良夜,偶然产生的游兴后赋虽也是与客泛舟赤壁,但是不只是在舟上,而且舍舟登山,游山后又登舟,更像一篇游记散文。后赋则用道士化鹤的梦境,照应前赋“羽化而登仙”的虚幻故事,书法超脱的情怀。后赋带有更浓重的消极情调和虚无色彩,是作者希冀摆脱显示生活的苦闷,而又无法摆脱的痛苦情绪的反映。主要通过景物描写和叙述的感情色彩,比较隐晦。过景物描写和叙述的感情色彩。

相同点:两篇文章用韵疏密相间,骈句与散句交错使用,而又归于自然畅达,典型地表现了苏轼散文的风格特点。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