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每逢佳节倍思亲七言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4:50:29 体裁作文
每逢佳节倍思亲七言诗体裁作文

篇一:七言诗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暮 江 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篇二: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借助课文和古诗进行诗文积累,感知儿童诗的创作表达。

教学重难点:

1.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2.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调动情感、导入课题。

1.(出示望月图)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人是每个人心中最亲的人。每见月圆,远在异乡的人们总会对故乡对亲人思念不已。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背。

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谁的乡愁呢?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是出自王维的七言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1.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你能读好这首诗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文诗对照,再读全文。

(一)读着这首诗,老师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解答吗?

出示:

独在异乡/为异客 是因为:( )

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因为:( )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是因为:( )

(二)学习交流:

1. 独在异乡/为异客 是因为:(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一自然段中的内容:15岁那年??)

(1)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用心感受。

交流:都说文字是有感情的,你听出了什么?(忧伤)你在为谁难受?为什么?

(2)想一想:这样一个孩子,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的两年里他会有多么的不习惯,什么不习惯?(说话、饮食、生活习惯??)

小结:不在自己家乡,什么都是困难重重啊,对于王维来说,长安再怎么繁华也不是他的家乡,而是诗中所说的――异乡,而他自己也不是长安本地人,而是到长安求学的一个客人,也就是诗中所说的――异客。

(突出“独”字)诗中的“独”字是什么意思?(独自一人)这个独字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维?(孤独、寂寞??)

(3)是啊,“两年”啊,700多个日日夜夜,这是――充满思念的两年,这是――漫长的两年,这是孤独的两年。这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两年!

2. 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因为:( )

(1)诗人为什么又每逢佳节/倍思亲呢?这个“倍”是什么意思?对,更加。王维为什么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生答第二自然段内容)

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2)重阳节有哪些习俗?重阳节的大街上分外热闹,再读句子,读出热闹来。读了这段话,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交流。)理解扶老携幼,兴高采烈换个词语。

(3)过渡: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节日,难怪王维会称它为“佳节”。当家家户户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可是王维却漂泊在异乡长安,看,这就是此刻的王维,(出示图片)他独自一人站在树下,看着他,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老师也想到了几个词(出示):背井离乡、举目无亲、冷冷清清、孤孤单单、孤独无依)生读词串

(4)是呀,看着别人一家团圆,王维怎能不思念亲人呢?

课件出示:

当别人一家团圆,吃着团圆饭时,王维身边却冷冷清清,他想:要是( );

当别人( )时,王维却( ),他想:( )。

(5)你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感受。

出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3.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因为:(生答第三自然段内容) ....

是啊,这么热闹的节日,让王维想起了以前在家乡时,他与兄弟们欢度节日的情景,谁来读——

(1)出示: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妈妈总要( )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爸爸总要( )。

(2)引读: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3)欢聚的时光总显得那么短暂,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而如今的王维却只能:(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4)既然这样,他为什么不回家呢?(师板画):王维的家乡在华山以东,而15岁的他却孤身一人在华山以西的异乡长安。所以诗题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你们看,这就是华山。(出示华山的图片)这样的华山可以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高耸入云、连绵起伏)

在交通很不发达的唐代,回家的话只能靠步行,而且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真正是千里迢迢啊,回一趟家不知要走多久呢,不是想回就能回的啊!王维和他的兄弟真是“天各一方”(出示),他们不能相会,不能――也不能――更加不能??你从这省略号里感受到了王维此时心里是什么感受?

(5)再读这段话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出示: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希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6)这样的思念,这样的遗憾,化作了诗句――一起读。

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四、再读古诗,情感提升:

1.过渡:王维目睹着家家户户节日的热闹场面,他想到了很多很多,这就是――思绪万千。他将自己浓浓的思念,融入了诗句,融入了28个汉字,写成了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再次出示古诗男、女生分别配乐朗读。

2.如果将这首诗浓缩成一句话,那一定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出示) 如果,将这首诗浓缩成两个最能表达王维心声的两个字,那一定是--(课件“思亲”下加着重号)。

3.是啊,重阳佳节,华山西边的王维思念着家乡的兄弟,而华山东边的兄弟也在思念着王维。他们天各一方,但心是想通的。

五、改编创作儿童诗。

1、老师将这首千古传诵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改编了一下,变成了一首现代诗,想不想读一读?

远方的兄弟,你可知道

独在异乡的我

孤零零

冷清清 每年的重阳 头插茱萸, 登高远眺 多么开心

每逢佳节倍思亲 今年的佳节 远方的兄弟,可还记得 一如既往地热闹

家家团圆

小孩快乐,

老人高兴

可独在异乡的我 孤零零 冷清清 唉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你们看,古诗和现代诗写法不同,但却可以表达相同的思念,相同的情感,是不是很有意思?

2如果,请你也用现代人的表达方式代王维的兄弟给王维回赠一首诗,你行吗?(出示)

远方的亲人,你可看到?

洁白的云朵

在为我送信

信上说:

菊花美酒已经酿成

请你回来畅饮

远方的亲人,你可看到?

芬芳的花瓣

在为我送信

信上说:

远方的亲人,你可看到?

在为我送信

信上说:

??

篇三:七言古诗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燕子楼》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每逢佳节倍思亲七言诗)桃花依旧笑春风。

《赠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寄人》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写情》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赠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仓央嘉措情诗》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宫词》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鸟》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观游鱼》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赠内人》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集灵台两首》其二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宫词》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秋河。

《已凉》

碧阑杆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寄人》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七言古诗 《春宫怨》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宫中词》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篇四:古诗名篇之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

唐代诗人王昌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从军行七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输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唐代诗人李白 望庐山瀑布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烟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代诗人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寄令狐郎中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为有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隋宫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近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代诗人温庭筠

咸阳值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里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草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赠少年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寄扬州韩晫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旁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和乐天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花数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

自朗州归,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唐代诗人王维

送元二使之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臾少一人。

秋夜曲

桂皎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唐代诗人杜甫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府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唐代诗人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上听吹笛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出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唐代诗人韦应物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唐代诗人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代诗人王翰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代诗人陈陶

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代诗人张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诗人崔护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代诗人韩翃

寒食即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代诗人王建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声,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诗思落谁家。 唐代诗人薛涛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筹边楼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唐代诗人元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笆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唐代诗人白居易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月似珍珠露似弓。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宫词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唐代诗人杜秋娘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代诗人朱庆馀

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宫中词

寂寞花时闭院门,美人相伴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唐代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代诗人韩愈

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代诗人罗隐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宋代诗人王安石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宋代诗人苏轼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云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赠刘景文/冬景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代诗人曾几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宋代诗人陆游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被不见四时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代诗人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宋代诗人杨万里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篇五:每逢佳节倍思亲

吟情动之句,披辞发之源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使用教材:苏教国标本第5册23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3、阅读课文之“文”并发挥想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初步理解“诗”之涵义。

4、感悟诗句中以及课文中包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材解读:

这篇文章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形象地解释了王维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创作背景和大意,抒发了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生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该“文包诗”是根据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语言优美,生动活泼。“文”是由“诗”演化而来的,但“文”不仅是“诗”的内容的形象呈现,还是“诗”的创作背景的补充。而“诗”是教材的核心,是“文”的升华。教学时,应当以文会诗,诗文互参,来理解全文主旨。

设计理念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与“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相反,“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即一般读者先看文章是“怎么说的”(披文),后看它“说了什么”(入情)。这是中国传统文论关于阅读过程的一个比较清晰的表述,这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体察文本中的情感因素,紧扣文本中的情感要素展开有效的对话,真正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因而,学习本课课文的“文”也好,“诗”也罢,都要先有个感性的认识——“怎么说的”,再追寻“说了什么”。先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习得某种方法,再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文包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从字面上来看,其核心词是“诗”,教学自然要围绕诗来展开,以诗统文,借文解诗,感悟诗歌的意象,领会承载的情感。

根据中年段特点,我认为中年级文包诗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诗入文。在教学“文包诗”这类课文时,诗作是重点,是核心部分。首先应呈现的便是古诗。读通读顺古诗是前提条件,接下来便是借助“文包诗”中“文”的部分来理解古诗,尤其是对古诗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初步感受古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线索。

2、缘文学诗。简单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不能够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因此要想把古诗读好,还需要走进诗歌背后的文字,借助“文”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文中找句子,写批注,谈理解。其中设身处地的想象非常重要,而想象当时的画面尤为重要。想象和阅读文字不能与古诗脱节,而要将学生自己的感受与古诗中的诗句相结合来谈,处处与诗句相结合,带着体会到的情感来读诗句。

3、由此及彼。在阅读方法指导上:“文包诗”的学习只是一种方法,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所以课后的迁移可结合课中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查阅资料,理解古诗。如课中上的是“怀乡”古诗,那么教师可再出示几首“怀乡”古诗,让学生查找作者资料以及创作背景,让学生根据资料来理解古诗。

教学过程:

一、名句导入,铺垫基调。

1、配乐诵读三首古诗名句(幻灯出示图画、诗作、配以音乐《思乡曲》)

师:在古诗中,有很多诗句是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

唐代大诗人李白身在他乡,难以入眠,在《静夜思》中写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成为千古名句。

宋代诗人王安石,因外出做官,公务缠身,不能回家,于是在《泊船瓜洲》中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几经修改的“绿”字成就了一段诗坛佳话。

在安史之乱中,饱尝艰辛的大诗人杜甫因思念失散在各地的兄弟,吟诵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心声。

(以上幻灯出示整首诗,特别突出显示名句。)

2、引出王维诗句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句唐朝王维写的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想看一看完整的诗么?(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

【设计意图】

给古诗配乐能很快让学生入情入境,走入诗的王国。不同曲调的古曲有助于表现不同的主题。 如表现相对平静点的用:《潇湘夜雨》《雨打芭蕉》《琵琶语》《春江花月夜》;表现激烈的用:《十面埋伏》《骏马奋蹄》;表现哀伤的用:《二泉映月》《寒鸦戏水》。本课主题为“怀乡主题”,因而可以选古筝弹奏的《思乡曲》。

二、趣读古诗,初悟诗意。

1、读通古诗

指名读古诗,第一次标注拼音,第二次去掉拼音,第三次齐读,注意节奏指导。

xiōng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bèi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chā zhū yú 遍插茱萸少一人。

【设计意图】

关于吟诵,清代程廷祚认为:“古者之于诗,有诵有歌,诵可以尽人而学,歌不可以尽人而能也。”近人黄仲苏认为:“诵就字义言,则为读之而有音节者……”朱光潜说:“歌重音乐的节奏而诵重语言的节奏。”综合各家的理解,我认为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反复地读,熟练到脱口而出,自然成诵。因此,本环节分几个层次的诵读,旨在帮助学生读通、读熟,乃至初步读出诗的意味来。拿“情动辞发”的观点来看,这个环节是通过吟“情动之句”,初步体验古诗怎么写的,由韵律美来触摸古诗的“情动”之处。

2、读短古诗

(1

)师:要理解古诗的意思,就要学会把诗读短,下面同学都来读读这首诗,如果把这首诗读短,

读得越短越好,你会怎么读?

你能不能能把这首诗读成每行四个字的,(题目不管):让学生同座2人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读的“诗”描绘了哪些画面?教师点拨。

预设答案:(有不同的读法若干,只要能呈现一些画面,没有短语搭配问题的皆可)

或者

或者 ??

师点评:这样读,让人仿佛看到了四幅画面,“独在异乡”图,“佳节思亲”图,“兄弟登高”图,“遍插茱萸”图。不错,大部分诗意都读出来了。

(2)如果读成3个字,你会怎样读?

其一其二其三 ??

(3)如果读成2个字,你会怎样读?

异乡, 或者: 异客,

思亲。 佳节。

登高, 兄弟,

少人。 茱萸。 ??

师点评:同学们真有水平,读出了四个意象,其实,诗歌就是有很多意象组成的,抓住了这些关键意象,你也能成为诗人。

(4)如果整首诗读成一个字,你会读成哪个字?说说理由。

预设:

板书:思。

师点评:这个“思”,是思念的思,是思乡的思。同学们读出了全诗的主旨,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

将一首七言诗读短的灵感来源于古体诗也有三言四言之类的短诗。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三个:一是让学生将古诗描述的画面精简至最简单,保留一些最基本的画面或者意象,从而让学生领悟写了什么,学生所保留词语会各有特色(有好几种方式),不管会呈现何种画面意象,都是对诗歌的一次个性化解读,有助于了解诗歌究竟写什么主题。二是在读短诗的过程中,特别是保留四个字、三个字时,学会关键词组合搭配的得当,只有如“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等搭配恰当,读起来才通顺,当然,这些术语名称不需在课堂上直接明示。三是通过最终的凝练形成对诗的主旨“思”的初步认同,真正达到了“情动辞发”的第二个环节——“写了什么?”

三、以诗会文,索句解诗。

过渡:我们不仅要能把古诗读短了,我们还要把古诗读长了?谁能把古诗读长?怎样读长?

(就是借助课文的介绍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能行吗?)

1、幻灯出示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对照诗句读课文,找到能解释古诗的相关句子或者词语,做上记号或写下来,每个小组重点解释一句话,题目也算。

2、小组合作研究。(教师在巡视小组学习情况时初步了解各组研究的句子情况,避免研究集中在几句热门句子上。)

3、上台交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九为阳数,所以称“重阳”。古时候这天又佩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来驱邪避灾的习俗。忆:想念)

(教师补充:“山东兄弟”不是现在的“山东”而是“华山以东”——五岳之一。王维的家乡在蒲州——山西永济。简笔画介绍。)

△独在异乡为异客:

对应句子: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

对应句子: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对应句子: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遍插茱萸少一人:

对应句子: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预设:教师点拨注意点:

(1)王维15岁那年,就一个人来到京城长安求学,而且一待就是两年,没有亲人陪伴,“孤独”是主要精神状态。

(2)学生容易疏漏的解释“逢”遇到;“佳节”:只知道重阳节,不知道“美好的节日”

(3)少了王维一人。(教师补充:要知道,王维兄弟情谊很深很深。王维有四个弟弟,两个妹妹,其父早逝,早慧的王维十五岁就开始了两京的游宦活动,他十七岁时孤身一人在长安,家中只有寡母一人支撑,每当佳节临近,怎么不引起了他强烈的思念之情?)

4、齐读全诗。

5、小结:刚才,我们各小组根据课文的相关描述,初步理解了诗意,走近了作者内心,但是,诗有限而意无穷,还有很多内容需要借助课文来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考虑到生本学习背景下,学生在课前对古诗已经有了初步理解,根据查阅的资料,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借助小组的讨论:先找关键句、照应句,再从文章其余处补充,基本可以解决疏通诗意的任务。小组交流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对古诗中个别字义的准确把握。如“每” 解释“每当”“逢”解释“遇到”等,在小组交流时,教师需要点拨。

四、走进文本,入情入境

1、自读自悟要求:课题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关键词是2个:“佳节”“倍思亲”

“为什么王维在佳节中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呢?”找出有关词句,细细品读,写写批注,然后交流。

2、交流:重点为以下几句: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预设:点拨要点:

(1)联系自己的经历, 抓住“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进行理解。

(2)联系重阳节的风俗,想象一下大街上人们还在干什么?

(3)回顾“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诗句中的哪个字表示“更加”的意思?(倍)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预设:点拨要点:

(1)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

(2)领会王维设身处地,替兄弟们想到的 “少一人”的含义。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预设:点拨要点:

(1)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乐,想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内心是百感交集。这里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唉——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你们品出了什么?

(2)王维可能还想了些什么呢?借机理解“思绪万千”的意思。

3、感情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目标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诗人对话,再次加深诗意的领会;二是对“佳节”情境之下思亲之“倍”的再次解读,同时也是对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解读过程。这个环节是反过来找寻“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的源头的过程,由于“文包诗”的“文”更形象具体一些,如文中对“佳节”热闹情境的描述,对诗人内心的揣摩等都比较详细,所以,有助于进一步领会诗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思乡”之情,学生通过“披阅”“批注”找寻辞发之源,

五、同题拓展,比较阅读

1、纵向(王维本人诗作)

杂 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诗歌一开头,诗人以近似讲话一样的语气,不加修饰地表现了一个久住他乡异地的人,一旦见到自己家里的亲友,欲知家乡情?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滞馊攘摇⒓鼻械男那椤D敲矗碓谝斓氐囊炜停钕胫朗裁囱氖履兀孔盍钍兄魅斯浊谢诚氲娜词腔ù扒澳侵γ坊嗣挥小H势悠降杜ㄓ簟?/p>

2、横向(其他诗人佳作)

隋代薛道衡《人日思归》诗曰:“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诗人抓住“雁后”“花前”这些形象事物,深刻地写出自己思念故乡,急切思归的心情,委婉含蓄,颇近唐人五绝。

唐代岑参《渭水思秦川》诗写道:“渭水东流去,何时到澭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诗人用凭添两行眼泪,随水流向故园,来表达自己思念故乡的情愫,形象而又深刻。

清朝袁凯《客中夜生》:“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落叶萧萧,触动诗人归思,但归路茫茫,回归无望,夜雨声中,又传来一声雁叫,更使诗人愁肠欲断,归思难收。

《春江夕望》是卢纶为躲避安史之乱而客居湖南时写的:“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经难人空老,逢春雁归飞。东西兄弟远,存没友朋稀。独立还垂泪,天南一布衣。”

首联说春天已到洞庭,自己可不要想家。口中说“莫思归”,实际上诗人归思正切。中间四句写战乱中诗人的不幸遭遇:功业无成,有家难归,兄弟离散,故人日稀。字里行间隐含着无限的悲愤和哀伤。最后两句诗人独立天南,望乡垂泪,形象鲜明感人。

【设计意图】

古诗学习需要形成知识链,同题拓展能够起到举一反三、加深印象的作用。纵向的拓展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