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1:23:51 体裁作文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体裁作文

篇一:《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文章主旨,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培养热爱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抒发的独特感情。

(四)教学方法: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教学手段:制作幻灯片,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知识引入:仔细观察画面,体会画面特点。

教师:大家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吗?屋子简陋,环境清幽、安静。这让我想到八年级时学过的文章《陋室铭》(打出画面)

大家齐读。

问题:全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哪句话揭示了文章主旨?

学生回答:托物言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教师明确:全文表达了陋室不陋,室主人品德高尚,含有作者对自己激励,对社会愤懑的感情。今天我们大家接着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美文《我的空中楼阁》作者李乐薇。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有关作者的情况。作者介绍(见幻灯片) “我的空中楼阁”中“空中楼阁”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的虚幻的楼台景物,后多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而本文作者在文中反其意行之,学习本文之后大家理解“我的空中楼阁”有哪几层含义文章托物言志又言了什么“志”呢?我们共同看课文。

问题:作者分别立足于何处,从哪些观察角度来描写小屋之美?在山和树的映衬下,显示小屋哪些不同特征?

学生阅读、讨论分析(略)

教师明确:立足于山外:远观全景——山如眉黛,小屋似痣

立足于山上:近观局部——静、小巧、别致出色

含蓄而有风度

立足于山下:仰望远观——由局部到全景

总结:作者立足于小屋之外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小屋的形势,情态。经过作者精心描绘小屋已经具有灵性。作者对它具有特殊的感情,所以这里“我的空中楼阁”指建在山上的家居“小屋”。小屋在作者笔下,眼中如此魅力十足。那么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它周围的环境又会是什么样的胜景呢?

问题:作者抓住哪些事物的哪些方面来写小屋周围的环境?它们又有怎样的特点?(见幻灯片)

教师总结:作者对小屋周围的环境充满着喜悦的赞叹,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而且“山路,山坡不便行车”然而“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用养鸟”“无须挂画”?

学生讨论(略)

教师明确:作者故意让小屋远离人为的“文明”装饰,大自然才是作者的追求,小屋是超然脱俗的。在对独立,安静的生活的向往中表达作者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情怀。委婉地表达

了对尘世地厌弃和批判。这让我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饮酒》所以从全文分析“我的空中楼阁”确实存在吗?那么它还有另一层含义?指幻境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所以题目一语双关。作者借“我的空中楼阁”这一物,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情感——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环境,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情怀。

总结: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美好的愿望,请大家通过自己丰富的联想把自己美好的愿望落实在纸上。(作业:每人画一幅画并配以300字的文字说明。)愿大家都用智慧的双眼,观察自然,欣赏自然。用如诗如画的心灵去感悟自然,让美充满诗的心灵,让诗的心灵都充满美。(音乐响起)

篇二:《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① 领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② 感受语言的优美旋律和浑厚意味。

2、能力培养: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和迷恋之情,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的、乐观而执著的人生追求

[ 教学重、难点 ]

1、教学重点

① 品味文章清新的淡雅的语言,学习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

②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于的生活理想

[ 教学步骤、方法]

1、 诵读法:诵读是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手法,正确的朗读是视觉、听觉与情感思维的全方位投入,它容易使学生优美的韵味和流动的气脉中产生妙不可言的感觉,一篇文章读好了,鉴赏目的也就达到了。

2、 比较鉴赏法:可以把本文的比喻与《荷塘月色》中的比喻句进行比较,把本文与《陋室铭》就表现手法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把握文章的美点。

3、 讨论法:鉴赏应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可越俎代庖,可组织学生讨论在“空中楼阁”中生活的“我”的形象,对“空中楼阁”中寄寓的志的理解

[ 教具准备 ] 《我的空中楼阁》朗读带

[ 课时安排 ] 两课时

[ 教学步骤 ]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间小屋,它可能在山上,可能在林间,也可能在海边;可能是放飞的小鸟,可能是天边的云彩,也可能是海洋中的半个夕阳??那是回家的感觉,是回到自然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作家李乐薇的小屋——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做一次愉快的心灵旅行。(板书: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

二、作者简介

李乐薇 江苏省南京市人,早年曾肄业于上海大厦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艺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情绪”,透露出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

三、 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脉

(一)、立足小屋之外

小屋和山(山外远观)1-3段

小屋和树(山上近看)4-7段 定景换点

小屋和树(山下仰望) 8段

(二)、立足于小屋

花园、云霞 9、10段

空气、光线 11、12段 定点换景

外界交通 13段

夜晚 14—17段

四、在抒情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要讲究抓住特征,讲究情景交融。作者在对小屋描写时,就运用了这种写法,紧扣“空中”组织材料。

山脊小屋——悬空而起

树间小屋——凌空而起

开放性院子——领空

山路————空中走廊

夜间小路——空中楼阁

五、朗读

请一两个学生朗读课文段落。

教师作朗读指导:文章的基调是明快的,乐观的,要读出明快的、跳荡的节奏来。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语言的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六、 探究“空中楼阁”的含义

“我的空中楼阁”的几层含义,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语双关,既指小屋建于山上,犹如耸入云天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楼阁,理想中的远离喧嚣,恬静、安宁的生活环境,表现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小屋,热爱快乐和自由的生活,追求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通过3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也是托物言志的写法。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文学创作中,作家有时感到某种抽象的精神难作具体描绘,有时也会由于某些原因不便对所表现的失望进行直接描述,于是便往往借对某一适当物象的描写,便抽象的精神具体化,让不便明言的情思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来。《我的空中楼阁》便是这样的托物言志、咏物寄情的作品。状物与言志,融洽无间,和抒情也浑为一体。

七、 赏析语言

1、 学生初步交流阅读的感受。选出自己比较喜欢的段落及语句,分析内容,表达方式,修辞方法。

2、 教师归纳总结

八、 请同学们把自主交流的喜爱的语句让学生仿写,并且找出文中的一些优美的画面,下节课与全班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

1、品味语言的音乐美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学生朗读 ]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教师明确] 文中短句的成功运用,既使文章变得欢快活泼,又增强了文章明快的节奏感

文中多用整句,使语言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使用散句,又使语言灵活多变、生动感人;整散句交错运用则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气韵流畅。这样就使语言增强了音乐感。

2、品味语言的诗意美

文中有不少语句化用了古诗词,如:

“山如眉黛”:“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

“山也虚无”:“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

3、赏析课文的画面美

宋代苏轼曾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本文,作者也用那美妙而自然的笔调,饱含深情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一幅幅画面。

4、修辞美

①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如: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洽,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传神,细腻地描绘了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了及好的艺术效果。

②排比、比喻结合,如: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以动写静,美景连动,令人浮想联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灵气。

二、比较《陋室铭》和本文的异同:

相同点:(1)都是写作者的居室 (2)都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不同点:(1)体裁不同

(2)表现的精神追求不同

(3)《陋室铭》以写室内生活为主,本文以写四周环境为主

(4)《陋室铭》批判官场的生活,本文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含而不露。

三、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3.请模仿文中你所喜欢的段落,以“我的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短文。

篇三:《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清文脉,学习作者多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比喻、拟人、对偶等表

达技巧。

2.能力目标: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领悟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运用,领会“空

中楼阁”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学会扩展阅读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美文的赏析学会审美,发现美,陶冶学生情操。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领悟情志

教学难点:理清文脉

教学方法:启发式和讨论式结合,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你有足够的钱,你会把你心目中理想的房子建在哪?为什么?

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向往已久的房子,暂且称它为小屋吧。这间小屋可能是刘禹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一间“陋室”,也可能在陶渊明笔下的清幽的世外桃源,可能在郑愁予那达达的马蹄走过的江南小镇,也可能在徐志摩心中柔美的康桥边。总之,这小屋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选择什么样的小屋,往往能看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李乐薇她心目中的小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作家简介

李乐薇,祖籍江苏南京,台湾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

三、读课文,理清层次

1、体裁:托物言志散文 (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2、字词音。

答:有。1-8立足于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9-18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

屋的关系。

四、细节探究

(一)第一部分

1、语言分析(修辞美、音乐美、绘画美)——诗化的语言。

2、第一部分写山、树与小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山和树是自然景观,小屋是人文景观,它们彼此相互依存,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二)第二部分

1、语言分析(修辞美、音乐美、绘画美)——诗化的语言。

2、文章写“无形的围墙”和破晓、入暮时光线的变化,有什么深意?

答:大自然的美是无与伦比的,人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是自由而幸福的。

3、引导学生找出表现作者在小屋生活情状的语句,反复品读。

文章第九段用比照方式写自己的小花园和“开放性的院子”、有形的围墙和

无形的围墙,着重表现“无形的围墙”,目的说明小屋的环境“适于心灵散步,

眼睛旅行”,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在这个天地里是多么自由舒畅。接着描写

的破晓和人暮,静观的过程给了他美的想象和享受,作者还写到外出小屋是“快

乐的起点”,归来小屋是幸福的终点,”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小屋的无比喜爱之

情。

(三)观察角度、写景顺序

1、作者以小屋为焦点,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那么作者调用了哪些观察角度? 答:空间角度: 近看:树点缀了小屋,给小屋设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含蓄而有风度”; 远观:小屋在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轻灵而自由”。 仰视:“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俯瞰:“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

时间角度:把小屋放在变化着的光线下写。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

早晨:光线强了 (小屋如)花蕊慢慢绽开

傍晚:光线减弱了 花瓣慢慢收拢

深夜:(山上)灯光疏落 小屋在如烟似雾的灯光中(山下)万家灯火 月色朦

胧、星光点点之下以心爱的小屋为焦点,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描绘,写

出了小屋在各种视角下的各个方面,构成一个立体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

境之感。笔法灵活,变化多端。写出了小屋的神韵。只有心灵自由,襟怀

开阔,胸无尘滓,而且爱屋情笃,才能如此放纵笔墨,视点任意东西南北。

2、写景顺序:定景换点,定点换景。

(四)虚实结合、缘情造境、情景交融

1、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小屋吗?(学生畅谈)

答:没有。第一部分写景,是实写。第二部分写景抒情,是缘情造境,是虚写。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写景线索(实写)、抒情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虚写)。

五、托物言志(文章主旨)

1、小屋及周围环境与尘世有什么不同?

答:小屋及周围环境是宁静优美,让人心情舒畅,感到自由而幸福;而尘世则充满了喧嚣、名

利,让人感到压抑、疲惫。

2、作者把小屋写在山上有何意图?

答:小屋脱离尘世,环境宁静自由独立,表现了作者对宁静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的追求。

3、文中的“小屋”是不是指的是“空中楼阁”,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

答:是。一是“我的小屋立在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凌空而起,仿佛在空中,这是实写;

二是“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这是虚写,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4、“空中楼阁”在本文中含义?它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我”居住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

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的远离喧嚣、安宁的独立的生活环境,它寄托了作者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独立人格的追求。

5、文章主旨(最后两个自然段点明文章主旨)————见书上。3点。

六、本文小结

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拟人、还有对比的手法,并且通过 诗化的语言,对小屋不同角度不同时刻来进行描绘,把自然景物之美与作者对小屋的独特感受融为一体,托物言志,表达了热爱自然的情怀,寄托了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七、阅读拓展:中国文人的山水田园情结。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陶渊明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李白《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刘勰《文心雕龙》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焉动,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吐纳玉珠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一组古典诗歌中反映出的古代知识分子阶层理想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和《我的空中楼阁》反映出的作者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共同之处?

古人:远离世俗官场的美好自然中。

所以说,对自然美的喜爱,对精神自由、心灵安宁的向往是古今文人共同的追求,山水田园是他们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

八、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完成练习册。

3、反复朗读课文,背诵3段你认为最有文采的文字。

4、预习《前赤壁赋》。

重难点:品味语言

(一)语言的修辞美

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比喻:续喻)

此文章的开篇之笔。作者先把山比做眉黛,古人也说过“眉如青山,眼若秋水”,但作者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由此生发开去,带出另一个新鲜的比喻“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眉黛”之喻给“痣”之喻铺垫,“痣”之喻又强化“眉黛”之喻,这种独特新颖的比喻,不仅点染出了“小屋立于山脊”的玲珑清新,自然柔和,而且还令人由之而联想到妙龄女子那妩媚动人的姣好面容,从而对所绘之景产生一种具体、亲切之感。写出了作者对小屋的喜爱,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试想,如果开篇之笔写作“一座青翠的小山上坐落着一幢小屋”则效果如何呢?

只点明了小屋的位置。而对小屋玲珑小巧、风韵独存的特点不能突显。

2

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排比、博喻、暗喻)

把“山”喻为“一望无际的水面”,喻为“辽阔无边的天空”,都仅仅增强了所绘之物的形象性,还未能引起动感,“撩”起人的流动的浮想。而将“小屋”喻为“飘过”的“一片风帆”,“掠过”的“一只飞雁”,则不仅从“点”“面”上表现出了其形态特征,而尤为精妙的是,它还使这本为静止的景物显得楚楚动人,令读者由此延伸出无穷的遐思来。

这种比喻称之为博喻。其特点就是对本体极力铺排渲染,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表现本体的特点。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3、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比喻:明喻)

并不着眼于比喻物和被比喻物的相似,而是着眼于两个被比喻物之间的关系;倘孤立地看,可能较难看出两个比喻本体和喻体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但如果从花与树、面庞与姿态的关系着眼,我们就会觉得这两个比喻的帖切合理了。

4、“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明喻)

把山间小屋喻为“鸟”,喻为“蝶”,确属前人未言之语,两个新颖独特比喻的运用,写出了小屋在树与树之间那轻灵自由、翩然若舞的姿态。作者在作比设喻时,相当注重选用动态的形象作为喻体以描绘本体,使静态的事物动态化,从而构成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5、“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拟人)

“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拟人)

“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拟人)

“含蓄”和“风度”本来是写人的,这里用来写小屋,把小屋写得像人一样有生命,有气质,从中寄托了对小屋的赞美与热爱,也暗含着作者人格中的尊严。将景物人格化,赋予景物以人的动作、神态和精神,从而展示作者的志向和情趣。

6、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暗喻)

用优美潇洒的笔调和新奇的比喻,描摹了破晓或入暮时她对光线变化的细微观察和独特感受。早晨来到,山中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安谧”,随着晨曦的扩散,视野的扩大,“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作家捕捉到这个异常新鲜的感觉,将本体“山”与喻体“花蕊”这两样原本不相干的事物新奇地其“联”在了一起,“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便将光线微茫时的那种情韵,表现得非常充分。夜晚降临,他又喻之为“花瓣微微收拢”。

花蕊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群山这静态之物因光线的变化而带给人的动态感,将“小屋”和“山”都给写活了,令人产生浪漫的遐想。

篇四: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苏盈盈

教学目标

1、领悟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著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尽可能背诵一些比喻句或对称、排比句。

2、比较欣赏法。如将本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的比较阅读。

3、讨论法。如对文章托物言志中“志”的含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脉,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品读文章,品味清新淡雅的优美语言。

3、品读文章,掌握课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品味清新淡雅的优美语言。

一、导入设计

各位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这样的一篇课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家记得这是出自哪篇课文吗?(学生回答《陋室铭》)对,这就是出自刘禹锡的《陋室铭》。在这一篇文章中,刘禹锡描写了自己的居室,并借助自己的居室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刘禹锡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现在,我们一起齐声朗读刘禹锡的《陋室铭》,重新去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幻灯片展示《陋室铭》全文,学生齐读)这虽是一栋陋室,但是在诗人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今天,我们再一起去参观一间山间的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的《我的空中楼阁》。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1页。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作者

李乐薇(1930~ )江苏省南京市人。早年曾肄业于上海大厦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艺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

(二)

1、标注段落,听录音范读,并思考幻灯片上展示的两个问题,① 题目中“我的空中楼阁”在文中是指什么”;②在这篇课文中描写了“空中楼阁”周围的什么环境或景物?这些景物或环境各自又有什么特点?(提示: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明快、乐观的,听录音朗读时要注意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仔细揣摩文中描写优美的句子)

2、正音正字:眉黛(dài) 山脊(jǐ) 点缀(zhuì) 婀娜(ē nuó) 休憩(qì)

逊(xùn) 含蓄(xù) 一幢(zhuàng) 游目骋怀(chěng) 宁谧(mì)

3、同学们回答幻灯片上的问题。

教师明确:题目中“我的空中楼阁”在文中是指小屋,建在山上的小屋。在文中描写了小屋的“山”、“树”、 “领土、领空”、 “花园”、“光线”、“空气”、“山路”、 “夜晚”、“室内设计”。

(1)题目中的“我的空中楼阁”在文中指的是什么?(预设学生回答:小屋,并板书“小屋”)

(2)课文描写了小屋周围的什么景物或环境呢?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从课文的具体段落,具体语句中分析。(预设同学们找出描写小屋周围的景色与相关的小屋的环境描写,若找不全,要稍加引导。)

教师明确:

①描写了小屋的山。提问:作者描写的山使小屋有什么特点呢?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我的小屋玲珑的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大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归纳:在山的映衬下,小屋具有玲珑的特点。(分析: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把山比作眉黛,而小屋是眉梢上的痣一点,“痣”非常的小,很轻巧,玲珑,由此可看出小屋具有玲珑轻灵的特点。)

板书:山

②描写了小屋周围的树

“山上有了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引导阅读:“一片”说明了树的数量之多)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有了许多特点。书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通过映衬的手法,树在小屋的映衬下,具有动、高大、多的特点。)

板书:树 动、高大、多

③描写了小屋的领土、领空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了小屋的领土领空。“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论‘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 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

④描写了小屋的花园

“有形的围墙围住了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小屋的花园里,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可谓是缤纷多彩。提问:大家试想一下,假若你的花园中也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朵,你们觉得美不美啊?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这个美丽的花园呢?(预设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总结归纳为“绚烂”。)

板书:花园 绚烂

⑤小屋的空气

“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是我觉得呼吸的是香。”(归纳:小屋空气的特点“清新”) 板书:空气 清新

⑥小屋的光线

“小屋的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归纳:小屋光线的特点是“明亮”)

板书:光线 明亮

⑦小屋的山路

“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小屋山路的特点:崎岖陡峭)

板书:山路 崎岖

⑧小屋的夜晚

“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在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了万家灯火……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归纳小屋夜晚的特点是朦胧)

板书:夜 朦胧

⑨小屋的室内设计

“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可以省去很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却又鸟语盈耳。”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归纳:小屋室内设计的特点是自然。小屋室内的装饰品,都是大自然中存在的景观,这些景观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纯大自然的风光,使小屋的布局自然,亲切。)

板书:室内设计 自然

(三)总结

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有这么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在一篇文章中,作者描写的景物,或浓墨,或轻描淡写,这些景物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抒发,都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其中。在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中》,李乐薇用其清新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小屋的山、树、领土领空,小屋的空气、光线,小屋的山路,夜晚的小屋以小屋的室内设计,作者描写这些景物主要想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心中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希望同学们在课后仔细阅读文中的语句,并试着揣摩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这节课先上到这里,下课。

三、板书设计

(朦胧)夜树 一、托物言志

领土领空

空气(清新) 二、语言美(比喻、拟人) 三、多角度描写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 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一起走进了李乐薇笔下的我的空中楼阁,我们看到了小屋周围的许多很优美的景物,比如小屋的山、树,看到了小屋夜晚时分那种朦胧美的特点,感受到了李乐薇文章清丽优雅的特点。在上一节课结束的时候,老师以王国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提出了一个问题,也就是,作者描写了许多小屋周围景物与环境,作者主要想借这些景物描写抒发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呢?我们这一节课就一起深入分析,一起去体味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

二、研读课文,分析重点语句,体味作者情感

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随着李乐薇领路到了作者小屋周围的山、树、花园,感受到了山上清新的空气以及小屋明亮的光线,更是领略到了小屋夜晚时分那种犹如海市蜃楼般的梦幻景色,我们现在试着用一个词来归纳一下,小屋的自然环境具有什么特点呢?(预设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明确:小屋的自然环境优美如画。

问:作者描绘这么优美的小屋的自然环境,作者想要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我们接着具体来分析。

幻灯片展示:

1、第1自然段,“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小屋和山,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2、第7自然段,“这些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第11自然段,“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是我觉得呼吸的是香。”(作者闻着山上的空气,为什么会觉得是“香”呢?这里主要想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4、第14自然段,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屋的山路是非常崎岖陡峭的,这么崎岖陡峭的山路,为什么作者却称它为“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用原文回答)

5、第18自然段,“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这里的“自然”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教师明确:

1、作者将“山”比作女子描画过的眉毛,“小屋”比作眉梢上的一点“痣”。用“痣的一点”这样的表达说明了小屋之轻巧。不仅点染了小屋立于山脊的玲珑清新,自然柔和,而且令人由之联想到妙龄女子的妩媚之态,从而对所描绘景物产生一种具体、亲切之感。

2、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含蓄、有风度这样的品格赋予了小屋,实际这是作者借小屋表达自己对人格尊严和崇高精神品格的追求。

板书:小屋品格 含蓄而有风度

3、这个“香”字形象地说明了小屋空气清新的特点,而且还抒发了作者一种愉悦的心情,由此,表达了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情感补充:人只有在心情愉悦的时候,才会有“香’这样的感觉,否则,再清新、再美好的事物,都会使人觉得心烦意乱。)

4、原文回答: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

作者情感的把握: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作者却说“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具有什么样的人格品质呢? 说明了作者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更充分说明了作者对小屋的由衷喜爱之情。

问:我们试着来归纳一下,作者生活在这样的小屋中,作者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作者生活在这样的小屋中,是快乐幸福的)

板书:小屋生活 快乐幸福

5、这里运用了比喻中暗喻的手法,将大自然比喻成一幅巨画,意境开阔,十分自然;其次,这里的“自然”既是指门外的巨画,同时寄寓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师:文中有一自然段描写了小屋的生活环境,小屋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大家把相应地语句读出来。(明确:13自然段,“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板书:生活环境 独立、安静、

三、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李乐薇用极其清新、柔美的文字向我们描绘了她的小屋,她的空中楼阁,跟随李乐薇的笔触,我们感受到了李乐薇对小屋的喜爱,对人格尊严的追求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试想一下,作者的这些情感归根结底是表达作者对什么的追求呢?(归根结底就是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作者追求向小屋那般具有含蓄而有风度的人格尊严,向往能像小屋那样生活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

那么,作者借用小屋来表达自己人生向往与追求,表现自己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之为托

物言志或称为象征。也就是说,小屋是作者追求自由生活的象征,小屋寄托了作者的志向。 我们可以总结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全文通过作者心爱的小屋和小屋周围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小屋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的、对独立人格的向往。

板书: 一、托物言志

四、总结

李乐薇的这篇散文写得非常的清新优美,我们一起来来总结欣赏这篇美文。首先是语言优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拟人、映衬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韵律,使语言形象生动。

板书:二、语言美(比喻、拟人)

这篇课文不仅语言美,而且塑造的意境也非常的优美。比如像描写小屋的夜晚时,“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飘渺。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境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板书:三、画面美

作者描写小屋,实际上就是抒发作者对自由生活的一种追求。我们在回过头来看这一篇课文题目,《我的空中楼阁》。我们知道这空中楼阁实际就是小屋本身,为什么题目不拟为“我的小屋”,而是拟为“我的空中楼阁”,怎么理解“空中”这个修饰语。

篇五:我的空中楼阁 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 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领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

2、学习本文定景换点和定点换景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

3、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理解作者对安静、独立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重点:

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三、难点:

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予小屋的生活理想。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亭台楼阁”在古代往往是诗人抒发情感的地方,我们在初中学过哪些有关“亭台楼阁”的文章呢?

明确:《醉翁亭记》名句------ 《登幽洲台歌》名句----- 《岳阳楼记》名句------

2、有关小屋的的名篇有吗?若有是哪一篇?

明确:有,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其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齐背) 这里的屋子虽是一栋陋室,但在诗人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作家李乐薇的小屋,看看他的小屋在那里?又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

李乐薇(1930~ )江苏南京市人。早年肄(yì)业于上海大厦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艺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

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在《我的空中楼阁》这篇散文中,她引入现代派诗歌艺术,综合运用多项叠景,以及幻觉错觉、虚实相映等多种技法,致力于潜意识和自我情绪的表现,从而使作品给人一种境界超然的空灵美和遗世独立的超越感。

三、解题

2.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的虚幻的楼台景物,后多比喻虚构的或脱离实际

的理想中生活的地方。

标题“我的空中楼阁”是一个偏正短语,重点在交代“空中楼阁”。它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①课文倒数第四段:“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数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

黑暗照亮了,山下的灯把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飘渺。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可以看出它是指我居住的建于山上的小屋。②但小屋仅仅是指建在

山上的小屋吗?不,它也指我们现在所说的含义:即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这是一语双关

二.点拔指导:

一)整体感知课文,疏理文章思路。

1问题:作者的小屋是怎样的一间小屋呢?

明确:仅仅是一间山间小屋而已!它处于山上,交通不便,没有豪华的气派,用现在的眼光看,就是一间陋室! 2问题:在作者的眼里小屋美吗?作者喜欢她的小屋吗?

明确:很美,很喜欢!

3问题:为了写小屋的美,作者选取了小屋周围的哪些景物呢?

明确:依次写了:山、树、花园(含花)、云霞、空气、光线、山路、小屋的夜景。

4问题: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观察立足点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一、立足于屋外看小屋(1~8自然段)。 二、立足于屋内看世界(9~18自然段)。

5问题:全文一共几个部分?

明确:两个部分:一、立足于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二、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二)研讨一部分: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

1问题:(1~3自然段)作者站在哪里看山和小屋?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站在“山外”。通过写山来描绘小屋。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比喻

这个比喻使读者想象驰骋。山像女子用黛粉描的柳叶眉,小屋是女子眉梢的美人痣,那么整个大自然该是女子的美丽面庞了。这一精美的比喻赋予山屋以少女的灵秀,饱含着作者爱屋,爱山而及整个大自然的迷恋之情。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大雁,是单调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排比、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叫博喻,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所以“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2问题:小屋与山的关系怎样?(答案:4自然段)

板书:屋点缀山:点破寂寞

(全景) 增加风景

这是立足山外,远观:看全景。

3问题:(5~7自然段)作者站在哪里看小屋和树的?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 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站在“山上”。通过写树来描绘小屋。

——“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比喻、拟人。

清健、挺拔写出了树的阳刚之气,而苗条、婀娜则写出了树的多姿的阴柔之气。在这里,树的多姿多态,树的精神和活力,使小屋有灵气,把小屋写活了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6自然段)——对比。

在这里,树与小屋进行对比,相互点缀,动静结合,把树与小屋的那一种和谐关系写的淋漓尽致。

问:这种和谐关系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哪个最恰当?

明确:相得益彰(相互掩映)。

——“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7自然段)——拟人。

这是一幅近景的特写镜头:小屋在树阴的掩映下,时隐时现,有时象个害羞的小姑娘,显得含蓄而又委婉;大树仿佛是一位护花使者,一位美髯大汉,在守护着她。有时又象个穿着一身礼服的绅士,风度翩翩。写出了小屋的神韵。

板书 近看: 树动屋静

树高屋小

树阴浓屋含蓄

这是立足山上,近看:看局部。

4问题:8自然段中,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作者看到了什么?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呢?(答案:就在8自然段) 明确:站在“山下”仰视(还可从小屋“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看出来)。首先看到是小屋前面的树;然后是一些“线条”、一角“屋檐”、一排“屋瓦”、一片“蓝墙”、一片“白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作者善于捕捉色彩,并且看的很仔细,很明显,小屋在这个角度很显眼,很亮丽、清晰。哪儿是墙,哪儿是窗都看得很清楚。

——比喻:这是一幅远景特写镜头:作者把山间小屋喻为“鸟”和“蝶”确属前人未言之语,新颖独特。

在这里,小屋“活泼翘起的屋檐”动感极强,犹如展翅高飞的鸟儿,而屋瓦上的图案,兰色的墙,白色的窗,则又很容易让人想起翩翩起物的蝶儿。加上在大树掩映下若隐若现,就象栖息在树枝一样。说小屋象鸟,象蝶,写出了小屋凌空而起、翩然若舞的形;而轻灵自由则写出了小屋的神。

板书: 远看:若隐若现

轻灵自由

这是立足山下,远看:看局部。

5问题:树与小屋是什么关系呢?(参看:4自然段)

板书 树点缀屋

讨论:作者作者笔下的“山——小屋——树”可以说达到了“完美自然、和谐统一”,作者这样刻意地描写它们的“和谐统一”,目的何在?

明确:山与树是自然景观,小屋是人文景观,作者反复写三者的关系,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另一方面表达了“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思想。

小结:当她立足于“小屋之外”时,观察点的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由远及近再到远,也就是由“山外——山上——山下”,就好比一个摄影师,随着剧情的变化,一会儿用一个长镜头,一会儿用一个短镜头,一会儿再来个面部特写!

第二课时

一、研讨二部分

一问:作者立足于小屋内,又描绘了哪些景物?

明确:有“袖珍形的花园、园中小路、园中花朵”、“五彩的云霞”、“清新的空气”“美丽的山中晨昏”、“崎岖的山路”、“迷人的小屋夜景”。

二问:小屋如何?作者的感受又如何?作者的心情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

1、很小:房屋小、花园小、路小,领地很小;作者感受到的领空却很大:“无限”。

——对比:一方面写出小屋的小巧玲珑,另一方面又写出了眼前的广阔、视野的无限。

作者感到无比高兴:神采飞扬、心花怒放——

9自然段:“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游目骋怀。这个无限大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2、很美:屋内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真可谓院落花团锦簇;天空的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白,有红,有绚烂,也有飘落。”真可谓云霞缤纷。这里连用了六个“有”,道出了作者无比欢快愉悦的心情(10自然段)

板书: 领空大,花绚丽

三问:这里的空气、光线如何呢?作者对山上环境的感受如何?

明确:空气是清新的,是香的;光线是明亮的,是富于变化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可享受清福、享受充足的睡眠、享受美梦。

12自然段所描绘的是一幅多么柔静、宁谧的画面,小屋静卧在大山的怀抱中,沐浴在晨曦和暮霭中,是多么恬适、惬意,引人遐想——

一个动感极强的比喻:把光线在山中出没的规律写的很清楚:日出花开,日落花收,光线的来去,给小山增强了动感,给小屋、小山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色调。

强调:“山的怀抱”:比做花蕊。小屋光线的明暗变化:比做花蕊的“绽开”“收拢”。小屋在花蕊的怀抱中,更显出小屋的美好以及作者对小屋深情。

板书:空气清新、光线变化、

环境独立、安静

四问:(14自然)作者笔下的山路、山坡好不好走?作者把“山坡”“山路”称之为什么?作者的感受如何?

明确:不好走,不便于行车;“山坡”:幸福的阶梯;“山路”:“空中走廊”!是一条往返于幸福与快乐之间的道路。作者感到无比快乐、幸福!——“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

五问:为什么说“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明确:因为出外时,是满怀希望,去开始新一天生活,所以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归来时,满载成功的收获,所以说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板书:山路是走廊;山坡是阶梯

五问:第15自然段加一个小标题该怎样加好?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