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3:26:37 字数作文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答案字数作文

篇一:2014届高考复习(苏教版)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考点针对练(三) Word版含答案]

考点针对练(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 (2008·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蓝靛,蓝色染料。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托物抒情,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误传喜讯,表达了自己久盼不归的失望,从侧面体现出思念之殷切,委婉动人。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这首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衬托。前两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

②①

结尾一句把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具烘托之妙,进一步烘托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答“情景交融”,言之成理亦可)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上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本词在结构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全词分析其结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词的结构颇具匠心:上下片均为前两句写景,后一句由景入情。上片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下片写近景,抒发时光流逝之慨。这样的布局谋篇,把作者的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曹 邺

荻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

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注 ①女萝:一种蔓生植物。②五湖: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 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颔联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诗人用众人的享乐和君王的恩宠反衬自己的忧愁。颈联用了融情于景 (或拟人)的表现手法,诗人用女萝的力弱来反映自己的身不由己,用梧桐的心孤来折射内心的伤感。

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驿台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分条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虚写实。闺妇看“当窗柳”遥思宦游人,宦游人见“扑地花”远想闺妇,两下思念的伤感皆是诗人的想象,却真切动人,收“实”之功效。

②①

②情景交融,以物衬情。闺妇见柳丝柔长、柳色萋萋,思念宦游人;宦游人见花飞遍地、满目凋残,遥想妻子空闺独守、盼夫归来。写尽花柳伤春意,烘托两地相思苦、惆怅情。 ③对仗与比喻。一、二句巧用对仗,使诗文形式整齐、音节顿挫。“柳”喻“留”,隐指闺妇情愫如柳丝不绝;“花”喻“妇”,隐指妻子韶华流逝如落花随春而去。 ④从“双方”同时写起,即“居人思客客思家”,更为感人。

解析 题干中提到“哪些”,表明要写出至少两种手法来,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狭义)方面综合思考。

7.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诗的首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试加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借代。以“红艳”代指“杏花”,突出了杏花的娇艳与热烈,描绘出了一枝红杏出墙、春意涌动的绚丽景象。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更加突出了诗人独自漂泊的愁情。

解析 题干问“哪些手法”,自然不止一种。标题“途中见杏花”告诉我们首句中的“红艳”指杏花,这是借代;第二句描写的对象是“正独愁”的“行人”,分析景和人的关系,不难看出写“红艳”的杏花是为了反衬“正独愁”的“行人”。

篇二:2014届人教版一轮题库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针对练(三) Word版含答案]

考点针对练(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 (2008·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蓝靛,蓝色染料。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托物抒情,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误传喜讯,表达了自己久盼不归的失望,从侧面体现出思念之殷切,委婉动人。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这首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衬托。前两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结尾一句把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具烘托之妙,进一步烘托了“想诸弟”②①

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答“情景交融”,言之成理亦可)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上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本词在结构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全词分析其结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词的结构颇具匠心:上下片均为前两句写景,后一句由景入情。上片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下片写近景,抒发时光流逝之慨。这样的布局谋篇,把作者的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曹 邺

荻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

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注】 ①女萝:一种蔓生植物。②五湖: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 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颔联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诗人用众人的享乐和君王的恩宠反衬自己的忧愁。颈联用了融情于景(或拟人)的表现手法,诗人用女萝的力弱来反映自己的身不由己,用梧桐的心孤来折射内心的伤感。

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驿台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分条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虚写实。闺妇看“当窗柳”遥思宦游人,宦游人见“扑地花”远想闺妇,两下思念的伤感皆是诗人的想象,却真切动人,收“实”之功效。

②情景交融,以物衬情。闺妇见柳丝柔长、柳色萋萋,思念宦游人;宦游人见花飞遍地、

②①

满目凋残,遥想妻子空闺独守、盼夫归来。写尽花柳伤春意,烘托两地相思苦、惆怅情。 ③对仗与比喻。一、二句巧用对仗,使诗文形式整齐、音节顿挫。“柳”喻“留”,隐指闺妇情愫如柳丝不绝;“花”喻“妇”,隐指妻子韶华流逝如落花随春而去。 ④从“双方”同时写起,即“居人思客客思家”,更为感人。

解析 题干中提到“哪些”,表明要写出至少两种手法来,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狭义)方面综合思考。

7.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诗的首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试加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借代。以“红艳”代指“杏花”,突出了杏花的娇艳与热烈,描绘出了一枝红杏出墙、春意涌动的绚丽景象。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更加突出了诗人独自漂泊的 愁情。

解析 题干问“哪些手法”,自然不止一种。标题“途中见杏花”告诉我们首句中的“红艳”指杏花,这是借代;第二句描写的对象是“正独愁”的“行人”,分析景和人的关系,不难看出写“红艳”的杏花是为了反衬“正独愁”的“行人”。

篇三:2014届人教版一轮题库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针对练(三) Word版含答案]

考点针对练(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 (2008·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蓝靛,蓝色染料。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托物抒情,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误传喜讯,表达了自己久盼不归的失望,从侧面体现出思念之殷切,委婉动人。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这首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衬托。前两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结尾一句把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具烘托之妙,进一步烘托了“想诸弟”②①

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答“情景交融”,言之成理亦可)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上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本词在结构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全词分析其结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词的结构颇具匠心:上下片均为前两句写景,后一句由景入情。上片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下片写近景,抒发时光流逝之慨。这样的布局谋篇,把作者的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曹 邺

荻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

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注】 ①女萝:一种蔓生植物。②五湖: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 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颔联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诗人用众人的享乐和君王的恩宠反衬自己的忧愁。颈联用了融情于景(或拟人)的表现手法,诗人用女萝的力弱来反映自己的身不由己,用梧桐的心孤来折射内心的伤感。

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驿台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分条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虚写实。闺妇看“当窗柳”遥思宦游人,宦游人见“扑地花”远想闺妇,两下思念的伤感皆是诗人的想象,却真切动人,收“实”之功效。

②情景交融,以物衬情。闺妇见柳丝柔长、柳色萋萋,思念宦游人;宦游人见花飞遍地、

②①

满目凋残,遥想妻子空闺独守、盼夫归来。写尽花柳伤春意,烘托两地相思苦、惆怅情。 ③对仗与比喻。一、二句巧用对仗,使诗文形式整齐、音节顿挫。“柳”喻“留”,隐指闺妇情愫如柳丝不绝;“花”喻“妇”,隐指妻子韶华流逝如落花随春而去。 ④从“双方”同时写起,即“居人思客客思家”,更为感人。

解析 题干中提到“哪些”,表明要写出至少两种手法来,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狭义)方面综合思考。

7.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诗的首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试加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借代。以“红艳”代指“杏花”,突出了杏花的娇艳与热烈,描绘出了一枝红杏出墙、春意涌动的绚丽景象。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更加突出了诗人独自漂泊的 愁情。

解析 题干问“哪些手法”,自然不止一种。标题“途中见杏花”告诉我们首句中的“红艳”指杏花,这是借代;第二句描写的对象是“正独愁”的“行人”,分析景和人的关系,不难看出写“红艳”的杏花是为了反衬“正独愁”的“行人”。

篇四:2015年高二上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语文 试卷和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块考试 五校联考高二年级语文科试题 2016年1月

第一卷 阅读题

一、论述文阅读(3小题,共9分)

人的觉醒与魏晋风度

李泽厚

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在对日常人事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也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

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其间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的品评,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成了重点所在。“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双眸闪闪若岩下电”“若登山临下,幽然深远”……无不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

“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是毫不偶然了。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如何铺张描述。“以形写神”也是这个意思。顾恺之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即是说,“传神”要靠人的眼睛,而并不靠人的形体或在干什么;眼睛才是灵魂的窗子。这种美学趣味和标准,与前述人物品评一致,它们共同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魏晋风度。

(节选自《美的历程》,有改动)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魏晋风度”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祸不已,原本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占据统治地位的经学解体,门阀士

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兴起。

B.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原因,人生短促而多苦难,但一些人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努力思考把握人生的

方法,这种探寻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

C.当时对人的评议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九品中正制度为代表,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

才标准,

使那个时代对人的存在风貌有了更高的追求。

D.“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它

与“朗朗

如日月之入怀”等表达出的内在人格,共同体现了魏晋风度。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的觉醒是魏晋时期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特征,它突出地表现在如何有意义地自觉

地充分把

握住短促而苦难的人生,活出生命的意义和精彩。

B.正因为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死亡枕藉,当时的文人写下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群籁

虽参差,

适我无非新”等诗句,也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情绪。

C.《古诗十九首》中,人生无常的慨叹与友情、离别、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等结合糅杂

在一起形

成的感喟,成为从建安直到晋宋时期的典型音调。

D.魏晋时期对人的评价实现了从关注人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到关注人的才情、气质、

格调、风

貌,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的转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可见,他也认为

《古诗十九首》常常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

B. 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要从眼睛去表现一个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等,这与“双

眸闪闪若岩下电”的说法异曲同工。

C. 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交融在一起,正是人生短暂才更想建功立业,正是希望建功立业才

更觉人生短暂,二者互为因果。

D. 魏晋风度的形成源于当时的社会变迁,它不仅表现为人物品评中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而且表现

为在创作中追求“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的美学趣味和标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2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售:得到赏识 《小石城山记》 .

B. 当其有事,驱之于陈力之列以御乎物 陈力:效力,施展才能 《鞭贾》 ..

C.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逆旅:旅舍,客舍 《春夜宴诸从弟..

桃李园序》

D.吾得兄事之 兄:像兄长一样 《鸿门宴》 .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区:地方,区域 《滕王阁序》 .

B. 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游褒禅山记》 .

C. 故山殊可过 过:过访,游览 《山中与裴秀才.

迪书》

D. 晞一营大噪,尽甲 甲:穿上盔甲 《段太尉逸事状》 .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告诉:陈诉苦衷 《陈情表》 ..

B. 庶几偿其夙愿焉 庶几:大概,差不多 《六一居士传》 ..

C. 履巉岩,披蒙茸 披:披上 《后赤壁赋》 .

D. 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适:到,去 《黄州快哉亭记》 .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刘文静,字肇仁,自言系出彭城,世居京兆武功。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

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叱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太祖之徒欤!殆天启之也。”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文静喜,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奋臂大呼,则四海不足定也。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

驳,遂有隙。尝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当斩寂!”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今寂已仆射,居甲第,宠赉不赀。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帝曰:“文静此言,反.

明甚。”李纲、萧瑀明其不反,帝素疏忌之,寂又言:“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天下未靖,恐为后忧。”帝遂杀之,年五十二。

(节选自《新唐书》)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倜傥有器略 器:才能,才干 .

B.唐公践天子位 践:登上 .

C.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 用:因为 .

D.诚不能无少望 望:希望,愿望 .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B.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C.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D.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文静才干卓异,有识人之明。早在李渊还是唐公镇守太原时,刘文静就察知他胸怀大志,

与李氏

父子深相交结。

B.刘文静深受秦王器重。刘文静认为河洛两地虽然盗贼横行,但只要抓住机会,降服盗贼,

收归自用,

对成就王业有很大帮助。秦王深以为然,听从了他的建议。

C.刘文静居功自傲,目中无人。刘文静自恃才高,鄙视裴寂,更不满自己位居其下,多次在

政治上用

诡计打击裴寂,结下仇怨。

D.刘文静结交裴寂,交友不慎。刘文静因心怀怨愤被皇帝认为有反叛之心,裴寂趁机落井下

石,刘文

静最终被冤杀。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5分)

(2)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2小题,共8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苏轼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雀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褐,待听摧檐泻竹声。

【注】①本诗写干元丰四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是年冬,黄州大雪。

(1)请对首联中的“惊”字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态度,请结合颈联和尾联作简要分析。(4分) ①

(四)名篇名句默写(4题选3题,共6分)

12.(1)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煜《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

(3)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执着追求美好理想、即使献出生命也不后悔的精神。

(4) 《荀子·劝学篇》 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 《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白马

陈毓

三天前,他看见那匹马,只一眼,爱已无药可治。马在黎明的地平线上向着太阳驰骋,轮廓金红,但经验告诉他,马是白马。他注视着马的背影起伏又起伏,直至消失。在短短的三分钟里,他经历了爱与离别。

他在马离去的蹄声中失魂落魄。他一整天都神不守舍,不时倾耳而听,期待那独一无二

的蹄声再次响起。

东方再次亮起前,他一夜不眠的守候里,那匹马光彩熠熠地出现。

他“嗨”一声,那一声“嗨”寄托着他对马仅仅一天一夜过去就凝集了一生的情感,他敏感地意识到马明白他的情感。马一个打挺,在他目不转睛的注视里,完成从起步到驰飞到止步的一个完美过(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碧寻宴上有怀知己答案)程,像是诚意报答他的守望,又像是要自夸给他看,他向马远远地伸出他的右手,他想走得姿态洒脱,但却走得磕磕绊绊,他控制不住战栗,但他还是靠近了马。他几乎是一跃而起,就在他几乎触及马背的一瞬,马闪电般地向他扬起后蹄,他感到小腹一麻,马蹄却在离他一寸的距离收住。马一个转身,向着天边飘然而去,使他再一次地失魂落魄。

他忽然想起他的经验,两天来退隐的经验这一刻被唤醒。他要用经验拥有这匹马。 是的,他是驯马师,草原上最优秀的驯马师,驯服野马是他一生的光荣。他是野马的敌人,也是野马的知己。千里马之于伯乐,野马之于他,都是彼此的存在意义。

带上驯马师的套索、鞭子以及嚼子,它们从祖先那里传递过来。他想起他的工具,却决定放弃工具,赤裸的马,天籁一般妙不可言的马,任何工具对它,都是侮辱。他决定徒手对待白马。

他在第三天黎明前夕等在他遇见马的地方,他预感马会来和他约会。

他捕捉到风中马的气息,循着气味,他看见那匹马,他耸动鼻翼,心醉神迷,但他清醒着眼前的约会,努力控制着自己的动作,把身体变成一朵云,袅袅升腾,飘上马背。

他感受到了马背的温度,但几乎同时,他像一滴难以栖息在树叶上的水珠一样,在马背上弹跳而起,跌落在马身后的草地上。他再次把身体聚拢成一朵云,飘向马背。他依然白费力气,再次坠地。白马稳立不动,像是在奚落他,又像是在嘲讽他。

他仰脸躺在地上,向白马伸出双手,喃喃自语:小白马、小白龙、龙龙…

他听见四周轰然而起的笑声。

你还是驯马师吗?

你忘了你的鞭子、套绳、马嚼子啦?

他的那些驯马的搭档,他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他真是昏了头,忘了潜伏在白马身边的危机。

多么漂亮的一匹马啊!伙伴们赞美道。

去野马那里,带上你的马鞭和嚼子,你忘了这些了,一个驯马师怎能忘了这些!奚落他的同伴,把一根长长的套索向白马抛去。

他从草地上跃起的同时,看见三根套马索从三个角度抛向他心爱的白马的脖子,把腾空的马从半空绊倒在地,马在脊背触地的刹那再次腾起,像一团火焰跑远了,脖子上的绳索在它的身后哆哆嗦嗦。那团火焰在天边再次被绊倒,绊倒又挣起,像夏日雷雨天在草地深处炸响的连环雷。一团火焰,又一团火焰。三个驯马师拉着套索滚下各自的马背,被白马拖拽着在草地上犁过,却都不松手。又有三个驯马师齐刷刷抛出手上的套索,把他们像石头般沉重的身体坠在各自的套索上,一起对付那孤胆英雄。

冷铁的马嚼子穿过白马的嘴唇,缰绳也已套上,天光大亮,所有的人都看清眼前这匹马,熠熠生辉,仿佛神就住在它那一边。

一个胆大妄为的家伙拉着马缰绳跃上白马优美的脊背,但他旋即像被利剑刺中一般滚落下来。另一个知难而上,被马闪电般地一踢,也跌下去了。

同伴的号叫唤起驯马人心中更大的野性。六根套索如死亡的绞索,把马拉翻在地。 跃起,摔倒。摔倒,跃起。似乎一千次。

嫣红如红宝石的血滴从衔铁口滴滴跌落。即便这个时候,他心爱的白马依然睁着那双不染一尘的眼睛,它不知道不屈服的马儿在驯马人这里是不存在的。

白马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马被杀死,变成驯马人胃囊中的物质,马的精神将来到人的身体里,马的勇气、气力、无畏、不屈,这些都是驯马人看重的。宰杀烹食马肉的过程,也

篇五: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考点针对练(三) Word版含答案]

考点针对练(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 (2008·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蓝靛,蓝色染料。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托物抒情,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误传喜讯,表达了自己久盼不归的失望,从侧面体现出思念之殷切,委婉动人。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这首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衬托。前两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结尾一句把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具烘托之妙,进一步烘托了“想诸弟”②①

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答“情景交融”,言之成理亦可)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上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本词在结构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全词分析其结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词的结构颇具匠心:上下片均为前两句写景,后一句由景入情。上片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下片写近景,抒发时光流逝之慨。这样的布局谋篇,把作者的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曹 邺

荻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

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注 ①女萝:一种蔓生植物。②五湖: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 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颔联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诗人用众人的享乐和君王的恩宠反衬自己的忧愁。颈联用了融情于景(或拟人)的表现手法,诗人用女萝的力弱来反映自己的身不由己,用梧桐的心孤来折射内心的伤感。

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驿台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分条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虚写实。闺妇看“当窗柳”遥思宦游人,宦游人见“扑地花”远想闺妇,两下思念的伤感皆是诗人的想象,却真切动人,收“实”之功效。

②情景交融,以物衬情。闺妇见柳丝柔长、柳色萋萋,思念宦游人;宦游人见花飞遍地、

②①

满目凋残,遥想妻子空闺独守、盼夫归来。写尽花柳伤春意,烘托两地相思苦、惆怅情。 ③对仗与比喻。一、二句巧用对仗,使诗文形式整齐、音节顿挫。“柳”喻“留”,隐指闺妇情愫如柳丝不绝;“花”喻“妇”,隐指妻子韶华流逝如落花随春而去。 ④从“双方”同时写起,即“居人思客客思家”,更为感人。

解析 题干中提到“哪些”,表明要写出至少两种手法来,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狭义)方面综合思考。

7.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诗的首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试加以简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借代。以“红艳”代指“杏花”,突出了杏花的娇艳与热烈,描绘出了一枝红杏出墙、春意涌动的绚丽景象。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更加突出了诗人独自漂泊的愁情。 解析 题干问“哪些手法”,自然不止一种。标题“途中见杏花”告诉我们首句中的“红艳”指杏花,这是借代;第二句描写的对象是“正独愁”的“行人”,分析景和人的关系,不难看出写“红艳”的杏花是为了反衬“正独愁”的“行人”。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