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夜泛西湖五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9:17:41 体裁作文
夜泛西湖五绝体裁作文

篇一:西湖诗词

《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晓出净慈寺》【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重别西湖》【唐】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夜泛西湖》【宋】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开西湖》【宋】苏轼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岳鄂王墓》【元】赵子昂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忆西湖》【明】张煌言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西湖杂诗》【清】黄任

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

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

《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清】康有为

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

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

《南游吟草》【现当代】郁达夫

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

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西湖》 【北宋】欧阳修

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西湖是天下第一美湖,很多名人都喜欢到西湖游玩,古代的文人骚客都写下诗句以表对西湖的热爱。歪歪并从网上搜集汇总了一些描写西湖诗句。

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晓出净慈寺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杭州回舫 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答客问杭州 白居易

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

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

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

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李白

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

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

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

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

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杨巨源

曾过灵隐江边寺,独宿东楼看海门。

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盆。

不妨公事资高卧,无限诗情要细论。

若访郡人徐孺子,应须骑马到沙村。

杭州祝涛头二首 徐凝

不道沙堤尽,犹欺石栈顽。

寄言飞白雪,休去打青山。

倒打钱塘郭,长驱白浪花。

吞吴休得也,输却五千家。

杭州观潮 姚合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经杭州 顾非熊

郡郭绕江濆,人家近白云。

晚涛临槛看,夜橹隔城闻。

浦转山初尽,虹斜雨未分。

有谁知我意,心绪逐鸥群。

题杭州孤山寺 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观杭州柘枝 张祜

舞停歌罢鼓连催,软骨仙蛾暂起来。

红罨画衫缠腕出,碧排方胯背腰来。

旁收拍拍金铃摆,却踏声声锦袎摧。

看著遍头香袖褶,粉屏香帕又重隈。

题杭州天竺寺 张祜

西南山最胜,一界是诸天。上路穿岩竹,分流入寺泉。 蹑云丹井畔,望月石桥边。洞壑江声远,楼台海气连。 塔明春岭雪,钟散暮松烟。何处去犹恨,更看峰顶莲。

题杭州灵隐寺 张祜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

中秋夜杭州玩月 张祜

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鬼愁缘辟照,人爱为高明。 历历华星远,霏霏薄晕萦。影流江不尽,轮曳谷无声。 似镜当楼晓,如珠出浦盈。岸沙全借白,山木半含清。 小槛循环看,长堤蹋阵行。殷勤未归客,烟水夜来情。

杭州开元寺牡丹 张祜

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

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杭州江亭留题登眺 项斯

处处日驰销,凭轩夕似朝。

渔翁闲鼓棹,沙鸟戏迎潮。

树间津亭密,城连坞寺遥。

因谁报隐者,向此得耕樵。

登杭州城 郑谷

漠漠江天外,登临返照间。 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 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 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

登杭州秦望山 马湘

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 九天日月移朝暮,万里山川换古今。 风动水光吞远峤,雨添岚气没高林。 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

游杭州圣果寺 王安石

登高见山水,身在水中央。 下视楼台处,空多树木苍。 浮云连海气,落日动湖光。 偶坐吹横笛,残声入富阳。

杭州故人信至齐安 苏轼

昨夜风月清,梦到西湖上。 朝来闻好语,扣户得吴饷。 轻圆白晒荔,脆酽红螺酱。 更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 故人情义重,说我必西向。 一年两仆夫,千里问无恙。 相期结书社,未怕供诗帐。 还将梦魂去,一夜到江涨。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鲁迅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忆西湖 张煌言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篇二:描写西湖的诗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修。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夜泛西湖五绝

(宋)苏轼

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惟有菰蒲声。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须臾两两入寺去,就视不见空茫然。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苏公堤

(明)王瀛

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

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苏堤春晓

(明)张宁

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

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唯信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篇三:描写西湖的诗文

描写西湖的诗文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秋山

杨万里

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

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好事近西湖

辛弃疾

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前弦后管夹歌钟,才断又重续。相次藕花开也,几兰舟飞逐。

湖上

宋濂

为爱湖光好,一步一长吟。

黄莺见人至,飞起度湖阴。

题西湖钓艇图

唐寅

三十年来一钓竿,几曾叉手揖高官?

茅柴白酒芦花被,明月西湖何处滩?

入武林

夜泛西湖五绝

张煌言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渐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以上诗词选自《西湖诗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钱唐湖石记

白居易

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公勤军吏二人:一人立于田次,一人立于湖次,与本所由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押帖所由,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曰,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

大抵此州春多雨,夏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自钱唐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田,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

俗云:“决放湖水,不利钱唐县官。”县官多假他词以惑刺史。或云“鱼龙无所托”,或云“茭菱先其利”。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茭菱与稻粱之利孰多,断可知矣。又云“放湖即郭内六井无水”,亦妄也。且湖底高,井管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湖耗则泉涌,虽尽竭湖水,而泉用有余。况前后放湖,终不至竭,而云“井无水”,谬矣。其郭中六井,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甚利于人,与湖相通,中有阴窦,往往堙塞,亦宜数察而通理之,则虽大旱而井水常足。

湖中有无税田约十数顷,湖浅则田出,湖深则田没。田户多与所由计会,盗泄湖水以利私田。其石函南笕并诸小笕闼,非浇田时并须封闭筑塞,数令巡检,小有漏泄,罪责所由,即无盗泄之弊矣。又若霖雨三日已上,即往往堤决,须所由巡守预为之防。其笕之南旧有缺岸,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予在郡三年,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于石;欲读者易晓,故不文其言。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西湖七月半

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篇四:论佛教思想对苏轼杭州时期诗歌的影响

论佛教思想对苏轼杭州时期诗歌的影响

2011-5-20 08:45 |作者: 杨晓玲|来自: 佛缘网站

论佛教思想对苏轼杭州时期诗歌的影响

杨晓玲

摘 要:由独尊儒术走向三教鼎力,这是北宋以来学术思想的一般趋势,这种趋势为佛教这个原本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的舶来品提供了发展的土壤,而苏轼在杭州时期的佛教思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

关键词:佛教思想苏轼 杭州时期 诗歌

从小就“奋厉有当世志”的苏轼在一般人眼里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儒家形象,殊不知他任杭州通判时,佛教的思想在其脑海里膨胀,使得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深深地打上了佛教思想的烙印。那么,为什么杭州时期的苏轼从信奉儒家思想突然转变为佛教思想了呢?佛教思想又是如何影响他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的呢?下面就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

许多文人在受到严重打击排挤后就会以佛教思想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在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有“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的白居易,有“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的王维,当然也有“只有弥勒为同龛”的苏轼。

苏轼从小接受正统儒家“经时济世”的政治理想的教育,刚成年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企图通过“学而优则仕”的途径为百姓谋福利,但是走入仕途后的苏轼看到的是社会的黑暗、官场的倾轧。以神宗皇帝为首的北宋统治者推行政治革新,企图改变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在苏轼的眼里,这些新法存在着许多弊病。王安石主张理财以扩大国库收入,苏轼主张“节用以廉取”,这就与朝廷的主流思想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正直刚烈的苏轼不愿与革新派同流合污,无奈之下请求外任,任杭州通判。这次的经历对苏轼的打击是很大的,初出茅庐想要大展拳脚,残酷的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从众星吹捧到万夫所指的这种经历让他彻底绝望,故整个杭州时期的诗歌都充满着一种企图“离苦得乐”的佛教思想,他想要借佛教思想发泄内心积郁已久的苦闷。佛教主张人们脱离苦海、寻求快乐,这些思想都迎合了苏轼这一时期的心理状态,故而这一时期的他创作了大量的富有浓重佛教思想的诗歌。

苏轼在杭州时期创作了许多描写寺庙景色以及与僧侣交往的诗篇。

首先,佛教思想主张人们“离苦得乐”。佛教的基本教义中有四谛说,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其中的灭谛就是强调人们要消灭造成痛苦的原因。苏轼杭州时期的诗歌所流露出来的归隐田园的思想正是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如《游金山寺》中的“有田不归如江水”,再如《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金山楼观何耽耽,撞钟击鼓闻淮南。

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

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

同游尽返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山林饥卧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

展禽虽未三见黜,叔夜自知七不堪。

行当投劾谢簪组,为我佳处留茅庵。

诗人在情绪低沉时独游焦山,遇山中僧人,触发归隐之心,并运用“展禽”、“叔夜”二人的典故来坚定自己归隐的决心。这种超越尘世纷扰、不受世俗羁绊、淡泊名利、远离官场的佛教思想正与苏轼游焦山时的心境不谋而合。又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五: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五首绝句当中前四首都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磅礴气势,唯独这一首格调低沉且含退隐情怀,让人不觉心生辛酸之情。表达归隐之情的还有《佛日山荣长老方丈》:

陶令思归久未成,远公不出但闻名。

山中只有苍髯叟,数里萧萧管送迎。

千株玉槊搀云立,一穗珠旒落镜寒。

何处霜眉碧眼客,结为三友冷相看。

东麓云根露角牙,细泉幽咽走金沙。

不堪土肉埋山骨,未放苍龙浴渥洼。

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

腹摇鼻息庭花落,还尽平生未足心。

日射回廊午枕明,水沉销尽碧烟横。

山人睡觉无人见,只有飞蚊绕鬓鸣。

此诗中苏轼以陶渊明自况,希望像他一样隐居田园,不为五斗米而腰。苏轼热爱“千株玉槊搀云立,一穗珠旒落镜寒”般怡然自得的自然环境,并且向往“山人睡觉无人见,只有飞蚊绕鬓鸣”的悠然生活。这种思想深受佛教的影响。

其次,佛教崇尚心性纯净,以无念为宗,物我相忘,身心皆空,这种观念影响了苏轼在杭州时期的诗歌创作。他笔下的景物格外清澈淡然,犹如“水清石出鱼可数”那么清新怡然;他笔下的人物都能够随遇而安、安贫乐道,正如“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的惠勤、惠思。体现苏诗意境奇丽幽远的还有《夜泛西湖五绝》其一: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这首诗描写西湖幽远的夜景,被陈衍评为“末句未有人说过”(《宋诗精华录》卷二),可见其写景的独特性。

又如《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

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

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

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这首诗描写了梵天寺秋夜幽深清远的境界,此时王安石等人正雷厉风行地推行政治革新,而苏轼在佛教思想的影响下摆脱外界的纷繁吵杂,幽静古朴的寺庙正是他这一时期所一心向往的地方。謦音缭绕、古松苍劲的寺庙与官场的尔虞我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如《游道场山何山》:

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

我従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

陂湖行尽白漫漫,青山忽作龙蛇盘。

山高无风松自响,误认石齿号惊湍。

山僧不放山泉出,屋底清池照瑶席。

阶前合抱香入云,月里仙人亲手植。

出山回望翠云鬟,碧瓦朱栏缥缈间。

白水田头问行路,小溪深处是何山。

高人读书夜达旦,至今山鹤鸣夜半。

我今废学不归山,山中对酒空三叹。

从“阶前合抱香入云”到“碧瓦朱栏缥缈间”,描写道场山的幽远环境,犹如仙境,令人向往。只有心灵澄澈的人才能达到如此境界。

苏轼笔下的人物能安贫乐道、及时行乐,北山清顺僧人能“拾薪煮药”、“扫地焚香”、“洗足关门听雨眠”;於潜县令能“来往溪水间,上友麋鹿下凫鹥”;更有“曷不劝公勤秉烛,老来光景似奔轮”直接在诗中揭示了及时行乐的情怀。而“幽人起朱阁,空洞无一物”则是他这一时期的心灵写照。

最后,佛教强调普度众生,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王安石等人推行的新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暴露出许多的缺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苏轼担任杭州通判期间,频繁接触下层百姓的生活,故他的诗歌经常表现出对百姓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批判。最为典型的是《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这首诗暗讽养尊处优的官员毫不关心百姓的生活。勤劳的农民与不劳而获的官吏形成强烈的对比,批判之情溢于言表。

如《吴中田妇叹》: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鎌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茅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当时的江浙一带秋雨成灾,百姓毫无收成,但还必须“卖牛纳税”。这首诗以吴中田妇的悲惨生活映射当时整个社会下层百姓的苦难,具有典型性。“惟有悯农心尚在”(《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才能做到“为匹夫匹妇代言”,这也反映了佛教普度众生的思想。

苏轼的一生颠沛流离,漂泊无依,而佛教“离苦得乐”、“宅本无心”的思想为苦难中的苏轼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寄托,使他能够看穿忧患、因缘自适,在逆境中也能保持旷达的心境。故苏轼杭州时期的诗歌深刻、隽永,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

[1]邓绍基.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M].大连出版社,1997.

[2]王启鹏.苏轼文艺美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3]王洪.苏东坡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林语堂.苏东坡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5]刘乃昌.苏轼文学集论[M].济南:齐鲁书社,1982.

[6]刘丽娟.论苏轼的佛教思想及其诗词中的般若空意识[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杨晓玲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330000)

出自: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 2010年10期

篇五:有关风、雪、西湖的诗句

1、 大风起兮云飞扬。——汉 刘邦《大风歌》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 志南《绝句》

4、风急天高猿啸哀——唐 杜甫《登高》

5、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词》

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史记·刺客列传》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 晏殊《蝶恋花》

11、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12、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

13、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宋 陆游《钗头凤》

1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 崔护《题都城南庄》

1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 李商隐《无题》

1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 孟浩然《春晓》

17、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唐 严武《军城早秋》

18、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雪作远游。——近代 梁启超《太平洋遇雨》

1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20、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 孟郊《登科后》

2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1.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王安石 【作品】: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4.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6、唐·韩愈《春雪》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宋·吕本中《踏莎行》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8、宋·杨万里《观雪》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有关西湖的诗句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2、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4、杨万里《晓出静?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滤土肿臃健?/p>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5、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6、《题临安邸》(作者,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