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呼唤回归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3:20:11 单元作文
呼唤回归作文单元作文

篇一:作文呼唤真情回归)

常见的作文训练方式:

1、口头作文训练:口头作文是在一般说话训练的基础上锻炼学生构思成文的能力,它需要“成文”,需要“构思”,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口头作文训练的方式灵活多样,如:口述片断,扩展描述,讲述梗概,接续补充,口述全文,即席演讲、辩论等。

※命题作文是由教师直接出示作文文题,规定题材体裁,规定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其他形式的作文训练:1、创设情景作文训练。所谓创设情景作文训练,是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可看见的“景”或一种可感受的“情”,让学生身处其中,观察、思考、想象、议论,触景生情或据情拟景,然后写成作文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作文中情境的创设有三种方式:一是展现,二是捕捉,三是提供。

※作文指导是教师依照作文教学计划,出示作文题后,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取材、构思、修改方面的指导。包括:①作文前指导;②作文时指导。

※作文批改可遵循下列几个原则:①内容兼顾形式。②多就少改。③多批少改。④多表扬少批评。⑤因材施教。

作文呼唤真情回归

多年来,小学作文教学在写作方法及选材上作了较深地探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发现,学生的作文仍然枯燥单调,读来味同嚼蜡,毫无生气。究其原因,我们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人的感情。巴金先生说:“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作文无非是为表达自己的感情,交流彼此的感情而记下来的话。情乃作文之生命,作文之灵魂。无情,则再美的文字也是苍白无力,再严谨的结构也会不堪一击,再丰富的内容也会索然无味。所以,我们迫切呼唤作文的真情回归,鼓励学生写真话,诉真情。以下将结合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蓄情——作文的基石

作文不是空船,它承载着思想和情感,船内必须有新货,有真货,这种货的储备是作文的基石,它依赖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1.用“心”观察

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四年级的方一晨同学通过观察,发现“妈妈的脸有很多变化,像孙悟空一样。”当他把蜡笔弄丢时,

“妈妈的脸拉长了,狠狠地把我教训了一顿。”当他把五角零用钱给街上可怜的小乞丐时,“妈妈的脸露出了微笑。”妈妈两张截然不同的脸,让小作者体会到了母亲深深的爱意,这才是真正用“心”在观察。

可见,观察不是纯客观的搜集材料,而是用感情、意识、心灵去触摸事物的品质。如此,获得的感受才会独具匠心,真切感人。

2.感悟生活

很多学生的作文仅仅是“生活的复印件”,压根儿就没有惊喜、沮丧之类的情感因素,自然写作主体鲜活的生命力难以显现,作文也就索然无味。而这种情感因素的生成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感悟越深刻,情感越丰富,作文的生命力也就越强。小学生的生活空间有限,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中获得激情,在对丑恶现象的鞭挞中体会义愤,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从父母的眼睛里读懂关爱,在和花草树木的对话中放飞梦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用心去感悟、思索,给大自然、社会赋予生命的情感,这样,学生的笔端才会流溢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二、激情——作文的前提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学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拨动“情”弦,使学生真正情动而辞发是作文的前提。

章涛:国外小学口头作文教学介绍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生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及他的孙子在街头碰到一件新鲜事,回来后给大人介绍,可是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半天也没有讲清楚,对此他十分感慨,觉得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训练。其实,世界上有些国家早就将“口头作文”列入整个作文教学的范畴,这与吕先生的设想有点不谋而合。这里,仅就几个国家关于“口头作文”的一些做法作一介绍。

一、国外给“口头作文”以应有地位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外的作文教学并非把“口头作文”摆在适当位置上。他们也只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搞说话训练,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阶段只注重书面作文训练,并不注重口头作文训练。后来,他们在实践中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于是把“口头作文”提到应有的位置上,并且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收到良好的效果。

譬如,美国是一个作文教学多样化的国家,有其自身的特点。现在,普遍重视“口头作文”。他们不仅把用文字写的叫作文,而且把用口头表达的也称为作文,并不把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截然分开,异样对待,而是把二者视为相辅相成的作文统一体。所以,在美国的小学,甚至中学,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具有同等的地位,人们没有厚此薄彼的想法和做法。

无论是前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在作文教学中都一脉相承地注重“口头作文”训练。他们十分强凋口头作文的重要性,把口头作文的训练贯穿在多种写作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每进行一种写作能力训练,首先进行口头作文训练。他们认为,作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写”,而目先要让学生学会“怎样说”。因此,有些作文的题目,只要求学生口头作文,不要求书面作文,有些作文的题目则先让学生口头作文,再在口头作文的基础上进行书面作文。显然,他们把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把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相得益彰的做法,应该说是十分可取的。

法国的语文老师还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把口头作文提到首要地位。他们指出,语言是交际工具,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个工具,教者应该特别注意交际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书面表达是建立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之上的,要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首先应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人们为了某种交际需要才说话和写作的,完美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自然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作为教者,怎能不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去为学生营造各种客观需要,促进学生的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呢?因此,他们进行了多种训练,把口头作文提到了重要地位。

其他诸如德国由忽视说话训练到重视说话训练。新加坡强调说写结合,以说带写等等。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口头作文”,但已与之密切相关。事实证明:“口头作文” 在国外的作文教学中已受到普遍重视,并以方兴未艾的势头向前发展,层次和水平在不断提高之中。

二、国外“口头作文”训练方式丰富多彩

国外口头作文的训练方式丰富多彩,各有特色,这里选择几种略作介绍——

如上所述,德国语文教学大纲虽然也规定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是在实施时往往放任自流。近年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对“口头作文”进行了探索,他们曾发一本语文教学袖珍手册,比较系统地安排了生动活泼的口头表达练习。如:

讲述练习。让学生从生活中,或从书报中搜集故事,然后在上课时讲述,并且要求弄清重点和高潮,确定讲述顺序,做到言之有序,重点突出,能吸引人。比如提供一则书面材料,描写一个学生是怎样机智勇敢地抓住小偷的,让学生阅读之后集体讲述。

讨论练习。让学生按规定的题目和要求,事先搜集资料,拟好提纲,然后在小组会上口头发表。比如就某一事件,让学生搜集资料,分析情况,发表意见,在讨论中提高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看图说话练习。让学生看单幅图画,然后口头描述该画的场面;或让学生看多幅连环画,然后再按顺序讲述,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比如有这样一组幽默画:要求学生看过画面后思考下列问题:①猎人朝哪儿开枪?猎狗带回了什么?②故事中包含着幽默笑料,怎样讲述才能逗人发笑?在思考之后,让学生口头发表意见。

关于口头作文的训练,前苏联已经形成体系,有相当严格的要求。首先,安排专用时间,有时是一节课,有时多达三节课;其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审题,分析范文,搜集村料,拟订提纲,然后在课堂上口述;再次,要求学生的门述要有头有尾、条理清楚,具有感人的力量,强调语调、强调有感情的表达;最后,同书面作文一样,每次口头作文都要求学生评议,指出其优缺点。有时,教师还把学生的口头作文用录音机录下来,一边放录音,一边让学生分析评议。毫无疑问,这样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对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乃至书面作文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举个例子吧,有一位女学生的口头作文,题为《我的同学的肖像》,教师让其整理成书面形式,组织学生讨论修改。有的指出应当把眼睛和表情写得细致一些,有的指出把嘴唇和红领巾相比是不确切的,有的指出既然认为她的外貌逗人喜爱,就不应该用

嘲笑的口气写她的鼻子??经过这样的讨论与修改,学生再去独立地描写了一个人物,不仅能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来选择,而且写法各异,语言生动活泼。这样做自然比一次单纯书面作文费时多了,但它取得的效果是几次书面作文也无法比拟的。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的口头作文训练,对于同一命题、同一内容,按不同人称、时态、感情色彩进行描述的要求,让学生获得多样化、多层次的训练。比如要求学生描述在公用电话间打电话的情景,就有多种要求:

用第一人称现在时描述——

我找到电话间,取下听筒,放在左耳边。我听到拨号音,然后在口袋里找到一枚硬币。我把硬币塞进投放口,于是我开始拨号,我把食指放进拨号盘的数码上,按顺时针方向拨到尽头,这样拨了7个数码,我听到对方来接电话,立刻便说:“喂!”

用第二人称将来时描述——

我的孩子,你听着,你要把听筒取下来,放到耳边,听到拨号音,你就往投放口内塞一枚硬币。你把右手食指放进拨号盘第一个要拨的数码里,按顺时针方向拨到头儿,要记住,你需要照号码这样泼7次,这时你将听到电话接通的回响,最后你将听到婶婶的声音:“喂,谁呀?”

加进一定感情色彩描述——

我急急忙忙地走进电话间,随后把门砰的一声关上了,我气喘吁吁地打开手提包,拼命地找,想找出枚硬币来。糟糕!手提包掉在地上了,东西撒得满地都是。我使劲地摘下听筒,放在耳边,焦躁地等着,同时把硬币塞向投放口,硬币不听话,怎么也塞不进去。最后,我终于可以伸出食指拨号了。第一个数码就拨错了,我长叹一口气,重新拨号,拨通电话时我真有点筋疲力尽了。终于我听到一声:“喂!”

用形容词描述——

篇二:作文教学呼唤自我回归

作文教学呼唤自我回归

摘 要: 本文提出作文要抒发真情,彰显人的主体性。反思当

今高中作文教学的弊病,进而从淡化“道统”,激发学生写作情感;

培植“写作期待”,开放写作时空;带领学生品读美文,积淀文化

底蕴等三个方面阐述作文教学的返璞归真。

关键词: 高中作文教学 真情 个性化

文章的灵魂在于情真。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叶圣陶指出:

“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而“不能只思索作文的

法度、技术等问题而不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感情等问题”。一

切语言表达技巧和谋篇布局的本领,如果与情感比较起来,都应该

放在次要位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鼓励学

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

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因此,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抒发真情,彰显人的主体性

是写作的主旋律。只有“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

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刘锡庆教授语),学生才能真正成

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打开心灵的闸门,挖掘生活素材,捕捉新

鲜独特的感受,写出自然的、真实的、个性化的文章。

然而受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影响,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以载

道”的作文法则的制约,以及高考的指挥作用的发挥,作文教学出

现了一系列急功近利、避难就易的程式化训练,学生作文呈现出老

气横秋的“庄肃严正”,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空话连篇的“文

字泡沫”,全然不见青少年出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

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真实的自我。真情

失落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难怪张文德在《找回学生作文的灵

魂》一文中沉痛地说:“应试的作文模式丢失了‘我’,压抑了‘我’,

扼杀了‘我’。”

这些负面东西使作文教学长期脱离真实、回避真实,使学生的作

文之舟偏离真实轨道,陷入危险的泥潭。因此,作文教学对真实的

忽视急需改变,要将“真实”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远离格

式化、模式化,对各种虚假编造行为给予明确的批评和否定。具体

而言,应从以下多个角度切入,才能“正本清源”,还作文以本真

面目。

一、淡化“道统”,宽容另类,激发情感,释放生命活力。

“文以载道”并没有错,但只认当下的主流思想或传统思想为“道”,

却是错的,用狭隘的“道统观”判断事物,极可能扼杀学生创新思

维。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将这独一无二的心灵自

由地展现出来,就是眼下作文教学的突破口。因为新课标特别强调

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教师应该敞开襟怀、放眼未来,以十分自信的心态宽容所有不合

“道”的“异类”或“异说”,对学生作文中积极昂扬的情绪要肯

定和褒扬;对那些稚嫩的、偏激的甚至灰色的思想,只要是发自肺

腑的,也要予以理解关心,并将其引入正轨。因为每个人的每一天

并不都是鲜花和阳光,每个人的成长也并不都是顺风顺水的,每个

人的内心都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文无定法,作文无“禁区”,

不要试图束缚无忌的童言,无需在写作技巧上做过多限制,鼓励学

生说真话、实话,尽量挖掘闪光点,从总体上予以认同,使其不断

获得成功感,这样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真实写出人生的

痛苦和坎坷,写出心路历程的喜悦和欢乐,这才是作文教学的最高

境界。

二、培植“写作期待”,开放写作时空,精心打造绿色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源于教师的讲授,起于教师的“限题”、“限

体”、“限时”甚至“限旨”,止于教师的批改,整个过程就是在教

师控制下的单调死板的写作技能的迁移训练,完全漠视了学生活生

生的主体性特征,学生处在被动写作状态,时间一长,便没了自主

意识,失去了写作兴趣。因此,培植“写作期待”,开放写作时空

是精心打造“绿色作文”的关键。

所谓“写作期待”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教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冲动,激活学生潜在写作能量,激发学生写作的

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想说、想表达、想写的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

可见,培植学生的“写作期待”,是实现高效作文教学的重要保证。

其途径有:

1.目标自定。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定写作目标,如文

体的选择、表现手法的运用。由于目标是学生自定的,符合个人实

际水平,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写作欲望,这样,五彩纷

呈便会取代千人一面、千文一腔、千篇一律。

2.开放时空。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跳出封闭的小圈子,拓展写作外

延,向学生开放。首先,要开放写作时间。作文训练的起始阶段,

不妨先把“应试作文”的一套放到一边,不局限于课堂写作,让学

生准备随笔本,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课堂布置的大作文,先放宽

一定的时间,可以从课上到课下,随时写随时交,让学生尽情地抒

写,使他们有一个灵感产生的过程。其次是开放空间。当我们埋怨

学生作文枯燥单调空洞肤浅时,有没有想过这恰恰是因为我们把学

生关在文化的“铁屋子”里太久了?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

开生活??必须寻到源头才有清甘的水喝。”由此可见,只有让作

文走进生活,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从生活中挖掘取之

不尽的源泉。同时,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将单纯的自我

表白式的笔触转向对各种社会现象、媒体热点、新闻事件或人物的

品评,转向对地球大花园缤纷物象的深层观察,引导学生在大自然

的怀抱中观察、感悟、运思和写作,直接与蓝天对话,与白云对话,

让大山的褶皱撞击他们年轻而善感的心灵,让大海的波涛激荡他们

的灵感诗行。进而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关注社会热点,留意身边的

人、事、景、物,并作深入思考,探其原因,思其趋向,以获得独

到的认识和启迪。如学了《陈情表》后,我让大家写一封信给父母,

作文收上来一看,学生对父母的情感宣泄可谓淋漓尽致。生活随笔,

学生信手拈来,某一同学周末举家到郊外采草莓,写下了一篇优美

的散文《莓园风光》,文章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在这里,我找到

了生活的乐趣,真愿就在这里陪伴着草莓看太阳东升西落。”多么

富有诗意呀,恍若山间流出汩汩清泉,让人心旷神怡。这样,一篇

篇“以人为本”“以活为源”“以悟为魂”“以真为纲”的绿色作文

就打造出来了,那些“一凑、二抄、三套”的灰色作文将逐渐被扫

出作文舞台,还作文教学一方净土。

三、带领学生品读真情美文,积淀文化底蕴。

丰富的写作底蕴除了上文提及的思想底蕴、生活底蕴外,还要拓

宽阅读面,丰富精神底蕴。写作是一种释放,是思想、情感、智慧

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纳与积储,没有丰富的吸纳和充足的积储,

就不可能写出令人“怦然心动”的佳作真品。学生有了语言积累,

心中埋藏的真情才得以抒发,否则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开

学初要推荐一组鲜活且有生命力的真情文章引导学生品读,落实

“晨诵、午读、暮省”,印发近一两年引起社会共鸣的真情实感的

好文章给学生读,如《爱是怎样炼成的》、《爱到无力》、《父亲》、《牵

着母亲过马路》等感人的文章,学生读后无不产生情感触动,仿佛

是自己的生活经历,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写日记、写信、写随笔,这

样,学生想写自己的内心冲动就有了。写真情类文章还要从古今中

外的文学名著、文化经典积淀精神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

篇三:作文,呼唤真情回归

作文,呼唤真情回归

商丘市民权县人和镇第一初级中学 王玉梅

内容提要:

一、给学生讲明作文的意义——言为心声

二、要说的话很多,要注意用真情这把尺子去选择。

三、教学生做生活的主人,注意留心观察生活,认识生活。

四、结合语文第二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和提高。

关键词:

真实 真情 真话

记得叶圣陶先生给《学作文报》题词:“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叶老的这段话强调了作文的真实,可以说真实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真实就没有作文。可是现在中学生的作文中真情的失落业已成为很难治疗的顽症。特别是九年级学生的中招作文,出于应急之用,几乎很少有考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多为保险起见而不敢创新、不敢求异。说一些假话、空话、套话,记一些伪事,抒一点虚情。这样的作文怎么会得高分,他们的写作水平又将如何提高?在平时的记叙文写作中,有些学生凭自己的想象去编故事、造情节。结果脱离了实际,使本来取材真实的记叙文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故事。

我曾经布置一篇命题作文《父爱》,在批改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他们的爸爸送他们到外地求学,他们在车站伤

心的流下了眼泪。还有一篇写同学的命题作文,也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自己的同学在上学的路上拾到钱包,等候失主的事。在课堂上总结作文时,我让那些在作文中写分别时父子抱头痛哭的同学说实话,结果90%的学生没有一个真正的痛苦过。可有的学生还振振有词:朱自清在《背影》中不也是哭过好几次吗?那都是真实吗?为了使同学们对这种虚假做法的不合理有更深的认识。我就把《背影》这篇文章读了一遍并给同学们分析了当时作者哭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作者的这种哭真切、自然,毫无虚伪的造作之态,不是乔装打扮得来的。因此读来让人感动。同学们露出了信服的微笑。由此看来,文章要真挚动人,是以合情合理为基础的,不能凭想象去编造情节、夸大其词,这样不仅不能感动读者,反而让人觉得弄虚作假,产生厌恶之感。

由此可见,真情的回归是当今学生写作文的当务之急。众所周知,写作应是真实情感自由的释放。对学生的写作自由应加以必要的正确的引导。对他们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表述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因此,对于初涉文墨的孩子,要首先告诉他们作文应讲求率真、崇尚真诚。只有真情回归了,只有说真话,抒真情,我们学生的作文才会别出心裁、百花争艳,才会是另一番天地。那么作文中如何启发和指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做到真情的回归呢?

一、 给学生讲明作文的意义——言为心声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和经验信息的一

种手段,一种需要。用叶老的话说就叫“作文就是说话,用笔说话”。他还说,“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我们的实际作文,皆有感而发,如作书信,起草报告,写总结,乃至因事陈诉新见,对敌斥其谬论,言各有的,辞不徒作。平时学生的作文是一种语文实践,一种“语文技能训练”,不是“完成任务”或是“准备考试”。古人说”言为心声”、“感人心者先乎情”,文章不是无情物,作文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是自己心灵的表白、心声的呼唤,只有源于生活,发自内心的真情文章才能感人。

二、要说的话很多,要注意用真情这把尺子去选择。

生活是一部五彩缤纷的教材,当你用心去读这本书时,你才感觉你想说的话很多,写的事太多。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来选择作文题材,进行写作训练。在这方面,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真情:当你怀着喜悦的心情挎着书包迈进中学校园,当你和几十位素不相识的同学组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当你打开眼前这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本时,你难道心中没有真情的涌动,不想对老师说什么?对父母说什么?对同学说什么?于是他们说出了上中学后的真实的见闻感受,谈了入学前的由衷的打算,来到新校园的发自内心的感想。最后,我让他们把这些内容加以分析,能抒发真情的详写,没有真情实感的略写。总之,要使学生用真情选材,围绕真情选材,无关痛痒、不关真情的材料舍去。

三、 教学生做生活的主人,注意留心观察生活,认识生活。 初中学生作文易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作文受小学模式影响,写的内容单一、空洞、毫无感情。老师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应是发自内心的、想说的话。如《老师,我想对你说》、《我做错的一件事》等,老师要教会学生做生活的主人,注意自己身边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以及它蕴含的感情。如同样写《读书》,有的同学想到的是用知识武装头脑,将来成为祖国的建设人才;有的同学想到的是一个故事,表达出来一种求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有的人想到的现在有些目光短浅的人不读书;有的想到的是贫困地区的孩子因贫困而不能读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思考,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立意高、材料新,具有真情实感。

四、结合语文第二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和提高。

第二课堂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在活动中老师要针对教学实际及学校实际,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如每周第一节语文课前15分钟的“新闻发布会”,既培养了对生活的观察、分析和认识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又为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还可以把作文课堂建立在春游、踏青、祭扫、参观等实际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样学生才能有真实的感受。

如今,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

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应该是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有了真情,他们对生活原来不敏感的心就会变的敏感起来,就会在心底涌动起喜怒哀乐之情,精美华章自然会奔赴笔端。“文学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感情厚,我们一定能叫普通的话变成很有力量的话”(老舍语),这样即使不去着意雕琢言辞、安排技巧,作文也会尽显情真意切的迷人魅力。

篇四:作文教学呼唤童心回归

作文教学呼唤童心回归

作者:叶发春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9年第06期

传统的作文教学以应试为根本目的,以传授写作技能为主,学生写出的作文只见苍白无力的文字,不见天真烂漫的童真。童心作文就是要摒弃苍白无力的写作技巧的传授,重新呼唤学生童心的回归,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人的思想状况出发,正确引导他们从个人经验和思想中提取主题,围绕主题选取恰当的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个性化十足的作品,这才是学生写作的本真,也是童心作文的本真。

一.教师首先要树立童心意识,了解童心思维的特征

首先,教师要保证自己有一颗童心。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活力无限的青少年,加上语文是人文性浓厚的学科,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师的工作是人与诗意相互交融的充满情趣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教师威严,永葆青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

其次,教师要先了解和掌握学生进行童心作文时的心理特点。童心思维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先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童心思维特征,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其特征如下:

1.童心是善良的。同情和怜悯是童心体味世界的基础情感,也是孩子身上最为宝贵的品质。学生童心创作出于爱的本能。他们笔下的事物都具有生命力和情感。

2.童心的表达受孩子的主观支配。童心认识世界不是以知识和逻辑观念为基础,不为成人的理智观点左右,而是受自己的性情支配。他们感受事物随心所欲,喜欢按自己的思维构建自己的“理想王国”。正是这种任性决定他们看到的世界都是新鲜的、奇特的,并且在自由的状态下,按自己的想法表现事物,改造世界,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自由表达正是进行童心作文的力量源泉。

3.童心是真心。童心是宝贵的,因为它“绝假纯真”,只知道真诚。文学的美来源于真实的美,真实纯洁的情感才是文学的灵魂。

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童心

1.选题。形式作文多是命题、半命题作文。这样的写作命题,违背了写作原理。古人云:“发愤著书”、“有感而发”、“不平则鸣”,就是说先有感受后有写作。命题作文反其道行之。教师先给作文题目,围绕这个题目进行创作,不问学生有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或情感体验。如果学生没有,只有去瞎编乱造。童心作文认为学生是作文活动的主体,在主题选择上学生有自主权。教师应尊重他们写作意愿,提倡学生自主拟题,自主选材,写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最想表达的话。

2.选材。材料必须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的同学会说我一天学习生活下来感觉很平凡,很乏味,哪有什么独到的感受。那说明你还没有用童心和爱心去观察体味生活。如果用童心你把自然界的小草、小花、小鸟和小虫看成是有意思的、新鲜的、奇特的,用心想他们在干什么;与人相处时体味人与人之间那细微的感觉,这些都可以成为你最好的写作材料。来看一首小诗:

妈妈

我每天放学回家

第一件事是找妈妈

看到妈妈

才算真正回家

这首诗,就像早晨绿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十分可爱。虽然全诗没有提到一个“爱”字,但可从小作者放学急于见妈妈的心情中看到了浓浓的母子情。题材虽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情,但经过纯真的童心过滤,顿时变得有光彩。

3.语言。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同样又是人感情的载体,所以作文语言就是真话实话,只有说真话抒真情,学生才可能写出好文章。有同学可能会说写作时总是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其实作文就是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思想,心里有什么就写什么。只要你留心生活,用童心看世界,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精彩,就能说出许多美妙的语言。来看一下初三学生何晔在《童心看世界》中的一个片段:

清晨,我领着隔壁五岁的兰兰去散步。露水打湿了我的新鞋,我很反感。小兰却显得异常兴奋。她一会看看花,一会看看草,最后指着露珠问我:“姐姐,为什么花儿、草儿都哭了?他们昨天晚上是不是吵架了?”

这些孩子的想象是多么美妙,丰富的联想又是一种多么复杂的思想。这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流露,把他们的话语写在纸上就是一篇篇美妙绝伦的诗。

三.在作文评改中激励童心回归

童心作文主要是以能否体现童心为评价标准。这是由童心作文的“自主、真实、创新和爱心”的内涵决定的,同时也是为真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其健康成长考虑的。在作文评改中要做到:①贴近童心。作文批阅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学生一些具有“童味”的批语,体现出老师亲切的关怀。②不抹杀学生的个性。每个人的作文有不同于别人的风格,这是由他们的个性决定的。在作文批改中,教师一定要慎重地给学生作文下结论,因为你的“一着不慎”可能

“葬送”一个孩子的未来。③发现学生身上的思想偏差,要给予及时纠正。作品不光是教人作文,更重要的是教人做人,唤回学生身上的童心。

叶发春,语文教师,现居 广东从化。本文编校:程晓毅

篇五:作文 呼唤

一、作文题目

这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电话、电视、伊妹儿让我们虽远在天涯却近在咫尺。但生活在快节奏今天的我们,虽然不懈的追求,却总觉有几分失落。如何才能找回我们的本真,找回我们的┅┅

请以“呼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⑧不得抄袭。

二、题意的理解

本次作

呼唤回归作文

文属于“引语+题目”式的命题作文。题目“呼唤”是写作的内容,而引语则是对题目内涵及具体内容的提示和限制。

根据引语的提示,“呼唤”应是“找到”“找回”的意思,而要找回的则是我们原本拥有的、但却在今天这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遗失的美好东西。这些东西应是思想精神层面的,如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美好的人情人性(真善美)等等。

具体写作中,要解决两个问题,即“呼唤什么”(“呼唤”的具体内容)和“为什么要呼唤”(“呼唤”的背景或原因)。

三、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对题目“呼唤”的理解不到位甚至错误。

如理解为“呼叫、叫喊”:爸妈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爷孙之间,叫对方回家吃饭,是温馨的呼唤;“李密真心地呼唤祖母”……

理解为关爱、安慰的话语:自己受挫时,母亲温柔的呼唤;意志消沉时,朋友亲切的呼唤;汶川地震中,抢救人员的轻声呼唤……

理解为“意见、心声”:多听听别人的呼唤……

把“呼唤”当成是一种可褒扬的东西,如:

呼唤如阳光,给生活在冷漠社会中的人们送去热情;呼唤如春雨,给日益受人类破坏的地球环境送去了一丝安慰;呼唤如风,把人间大爱带到那战争不断、民不聊生的地区。

小小的呼唤,引导我们拒绝黑暗,走向光明;小小的呼唤,洗濯我们内心污黑的斑点,回归

内心纯真的本质;小小的呼唤,打击不良诱惑,走出成功之道,呼唤成为了引导我们前进的明灯,帮助我们登上高峰的云梯。

2、偷换概念。

在行文中把“呼唤”换成了“坚持”“坚守”,如有的同学写“坚持真实的自我”……

3、把“呼唤”的具体内容实物化了或“呼唤”内容不具体(给人无病呻吟之感)。

如:呼唤自然资源,呼唤一封信,老师呼唤我们学生,屈原、陶渊明、苏武呼唤我们……

4、主客体颠倒。

如“母语在呼唤我们”、“环境在呼唤我们”、“爱心(真情)在呼唤我们”……

5、没有针对现实写“呼唤”,脱离现实,大写古人的“呼唤”。

如:李白呼唤……屈原呼唤……司马迁呼唤……

陶渊明呼唤现代的人类的社会的官员,不要与小人同流合污,要做个“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为人民服务的清官。

6、思维能力差,或狭隘(受限于题目的提示),或不合逻辑。

如“回首昨天,呼唤未来”。

又如,见到“如何才能找回我们的本真”,就大写要“呼唤本真,呼唤人类的本性”,却不知“人类的本真”为何物。请看一个同学的作文:

主体部分:写环境污染

结尾部分:呼唤人类的本性,揪出人类内心最真心的原始模样。人之初,性本善。人是善良的,人的本真是纯洁的,在人们的心灵蒙上灰尘时,我们要拯救他们,呼唤他们的本性,使他们觉醒,成为“干净”的人。呼唤是找回人性的手段,让我们一起呼唤出最纯真的心,歌唱未来。

7、没有扣题写作,

是本次作文低分(20—30分)的最主要原因。

8、语言表达方面

问题很突出,或逻辑混乱、表意不清、文不从字不顺,语病多多

,或为追求文采,盲目套搬一些与主题内容无关的美辞丽句,给人华而不实、故弄玄虚的感觉。如:

如果你是骆驼,你就呼唤自己做沙漠之舟,如果你是白衣天使,你要呼唤责任诚可贵,如果你是百合,你要呼唤自己吐出树的香。

对自己呼唤,呼唤出属于自己的美,每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每个人都有呼唤的权利,拿破仑,一代名将,闻名举世,然而他在当士兵的时候,就呼唤自己要成为将军……他成功了,他呼唤自己要做一个将军,他呼唤出了勇气,呼唤出了伟绩,呼唤出了节操,他呼唤出了自己的香格里拉。

四、范文

呼 唤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曾经的沧海也变成了桑田,但在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却总觉得

在心灵深处,有什么东西在慢慢消逝,再也难觅芳踪

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儿时在牛背上嬉戏,在小河里捕游鱼,在绿叶上捕捉小蜻蜓,在花朵上采露珠,在草间找小蟋蟀……然而,曾经是那么美妙的时光,却被社会的进步所取代了,现在谁还在牛背上嬉闹,全部躲进补习班,背着与自己差不多大小的书包,往返在家与学校;现在,谁还在捉小蟋蟀,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个精美的小玩具,左右摆弄,但可惜不会叫,不会搏斗,更不会带来一片欢乐的童声。

社会的进步让老年横秋作代了童真,让沉重的书包取代了那些迷人的游戏,让城市的高楼林立取代了山间田野,而我们心底的那抹柔软却在深情地呼唤着那些不知忧愁的时光,那些记忆深处的美好,唤它们早日回来,不要因贪玩而迷了回家了路。

很怀念,怀念那满纸飘舞着墨香的流露浓浓的关心,深深地爱的那一小方信纸,想当年,与朋友千里传书,靠的就是它,每当这一小片纸片寄出后,心中就满怀喜悦,以为它把我的那份思念传到友人那里,每当收到有人寄来的小小的它,心就激动,展开它,温馨的语言让我看到友人在认真地一字一字地把它的思念刻进这小方格,然而,手机的发展,网络的异军突起,却迅速地把这种温馨击得支离破碎,落下一地的华丽,那满纸的墨香没了,那温暖的字没了,每一次想念它们,只需要动动手指,按一按那些冰冷没有温暖的键,就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但感受不到那种惊奇了,就连友人的声音也带上了金属摩擦时的那种刺耳的杂音

社会的发展,击落了我那青春的美梦,让我把我那份可以温暖三冬,驱除九伏的记忆,遗落在了遥远的过去,再难以寻觅,但我还在渴望着,渴望着,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只远方的白鸽带回春的喜讯,呼唤着,呼唤着,那甜美的曾经再次回到我的身边

社会的发展,把我曾经的美好冲击得支离破碎,但我一只在寻找,呼唤,寻找那些遗失的记忆,呼唤它们快点回到我身边。

呼 唤

生活在繁华的闹市里,人们为生活奔波劳碌,却迷失生命本身的恬静。有的人为了功名利益,忘记了生命最原始的淡泊。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我们被日新月异的世界弄得头昏眼乱,未免有几分失落、迷茫。因此找回生命中真正的自己,把生命本真呼唤出来,来警示我们自己不要被繁华的世界迷惑。

呼唤生命中的淡泊,做一个高尚的人。

陶渊明宁可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因为他心中拥有一份淡泊的品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人格的写照。淡泊为他的人生添上了厚重的一笔,描绘出一副高洁的人生画卷。同样如此,李白不为官场失意,自己不愿和黑暗政治勾结,在天姥山大声唱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宁愿千金散尽,也不愿生活在追名逐利的

官场。可见,淡泊让人清静,生命去掉繁华的外衣,本来就是淡泊的,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呼唤出生命中的淡泊,做一个高尚的人。

呼唤生命中的恬静,过上闲适的生活。

苏轼曾三次遭左迁,但他没有因此怨恨、埋怨,而是泛舟于赤壁之上,举酒嘱客。多么的诗意恬静,即使一无所有,也要维持心中的一片净土,维持生活中的恬静,不躁不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苏轼对生活的坦然,不要被生活中的挫折而打扰了生活中的恬静,像苏轼一样,过上闲适自在的生活。

呼唤生命的诚信,建立人生良好的信誉。

孔子说过:“人无信不立。”如果一个国家失去百姓对它的信任,那么即使这个国家的军队有多强的实力,也会最终灭亡。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搭起沟通的桥梁。三鹿奶粉正因为失信于人们,不仅危害宝宝的健康,还让自己的品牌抹黑,最终逃不过法律的严惩。

欢歌笑舞后面或许是心灵的空虚,繁华奢侈的背后也许是精神的缺乏。为此,我更呼唤生命中的淡泊、恬静、诚信来完善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人生不再是空洞无物,同时警示我们为人淡泊,处世恬静,保持诚信。

呼 唤

时光的列车冒着烟气,呼啸而过。在给予我们跟多更先进的东西的同时,也带走了一些古朴、纯洁的品质。倘若我们置之不理,那么被带走的美好的东西将一去不复返,化作尘烟留滞与过去。若想保存它们,就要用心呼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腰包鼓了,衣食住行好了,但那曾经朴实的品质也随风而逝,湮灭于泥土中。竞争激烈的社会,多了几分虚伪,少了一些诚实;多了几分怀疑,少了一些信任;多了几分自私,少了一些善良……欲想物质与精神共发展,生活变得更充实有味,就需要我们用心将逝去的美好品质呼唤回来。

呼唤诚实,我们正用心的行动着。看厌了商场的尔虞我诈,刀剑相向;受尽了假钱假货的祸害,忍受着三鹿奶粉事件带给我们的沉痛;我们在反思,在总结。慕古代尾生抱柱待人,赞古人推心置腹,诚恳相待。于是我们学会敞开心迹,以诚待人,让诚信的风尚再次吹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呼唤信任,我们在大声地喊叫着,偌大的社会,若人人相互怀疑,互不信任,何事皆自己动手,决不敢授于他人,所谓众人拾材火焰高,以己之力又怎么取得巨大的成功,社会又怎会得以发展呢?学会信任别人,即使无法做到管仲之交般心灵相通,但双方以心相见,自然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快乐。在信任中共同努力,社会的步伐又何至于此呢?呼唤信任,让信任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呼唤善良,我们在实践着。穷厄者的辛酸,残疾人的无助,失学儿童期待的双眼……一切的一切,都给我们深深的震撼。呼唤善良,让善良的阳光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无私奉献的歌声在他们身边嘹亮的响起,一双双援助之手伸向困厄中的人们。呼唤善良,让善良抹去穷厄者的泪水,带给残疾人舒心的笑容,给失学儿童插上希望的翅膀。

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呼唤那曾被遗忘的诚实,呼唤那一度被弃的信任,呼唤那已沉睡于心底的善良,呼唤那逝去的美好品质。

当呼唤声响彻天空时,美好的品质将再次回到我们的世界,如春风,如阳光,如雨露,遍布于世界每一处地方,把世界装点得更美好,更绚丽。

呼 唤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处播种。——题记

行走在北京避暑山庄里,那万壑松风能唤起你对自由休闲的意念;坐在杭州西湖畔的石凳上,那迷人的曲苑风荷也能唤起你对自由休闲的向往;在扬州个园,倚着栏杆,那透风漏月厅更让你留恋自由休闲。其实,不只是这些呼唤西游休闲,历史也在呼唤。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时光停在东晋时代,在偏僻的南山下,隐隐可见一身影。脱俗的五柳先生选择了次官归隐,何也?富贵非吾愿也。为的是无案牍之劳形,为的是无丝竹之乱耳,为的是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潜弃官隐居。他得到了自由休闲的生活,“晨星里荒秽,戴月荷锄归”,他怡然自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淡然自乐。他说,违己交病。最后,他在自由休闲中找到了自我,并留给后人清新淡雅的诗篇与种下菊花呼唤后人,请别让忙碌掩盖无暇的心扉,自由休闲才能活出自我。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年轮流转,已至唐朝。李白,他诗才横溢,才绝当时。杜甫曾与之诗曰: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之才,可见一斑。可谓,树大招风,人呢,亦然。皇帝深赏其才,召之进宫。当时,李白只需随笔诗几首,便可过上“宝马雕车香满路”的气派生活。可是,皇宫何尝不是一巨大的牢笼,羁鸟终归恋着旧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一挥衣袖转身离开,追求自己梦寐的自由休闲,因为内心也在呼唤着自由休闲。是自由休闲的心境,他得以遍访名山大川;是自由休闲的心境,他得以成就“谪仙人”之千古美名。呼唤,他站在采石矶上高声呼唤。名留千古,声存百世,李太白一篇篇飘逸豪迈的诗章都是对自由休闲的呼唤,希望唤醒世人。

回到了现实,路旁的花香,林间的鸟鸣,山涧的溪声不都是在呼唤着吗?历史翻滚,千层浪叠也不正是大声的呼唤吗?他们都呼唤着:生活在快节奏今天的你们,应该自由休闲的活着,活出自我风采!

有泪可落,也不悲伤!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