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十七岁不哭小说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6:27:11 小学作文
十七岁不哭小说读后感小学作文

篇一:十七岁不哭读后感

十七岁不哭?——读《十七岁不哭》

读完这部很“青春”的书,我却不能像书中所流露地那样极力地证明它的主题:十七岁不哭。其实,他们也想哭,只是忍着。我也想哭,但是欲哭无泪。

原因呢?我没有资格评论这部书文学上的得失,毕竟我不是批评家。我只能说,这部书写得太好了,太美了!但我有资格去评论它的内容——因为我也是17岁,也是高一的学生。但它的内容却离我们那么遥远。它甚至成了我向往和渴望的生活——无忧无虑、青春自然而又能成绩优异。在这个一学期两次大考,无数次小考,开学还需摸底考的重点高中里,居然有那么多思想开放的教师,甚至有诸如书市、卖花、球赛、广播站播音、文艺节以及类似于“竞选演讲”之类的校外课余活动,而且竟然有那么多为了这些事而随便逃课的学生!

我渴望这样的生活吗么?当然渴望,我也试图去追求。但这种渴望被现实所摧毁,成为了“水中捞月”那样的虚幻的梦。

现实是什么呢?让我们看一看以前我初中同学的例子吧。王××兄是我初中的好友,可以算是那种整日无忧无虑但却能成绩优异的典型。不过,他不像简宁那样每门都能在95分以上,他在班里平平,却在中考前只“突击”了一个月就以高分考入了×中。他是怎么做的呢?

“??明天是我们的数学中考,而我的练习册却有几十页没有做。如果我说这些给别人听,他们会认为我在卖弄聪明;如果我说自己数学学得很差,别人会说我谦虚。其实,我从来都不谦虚,以前表现得那样,到头来还是被看穿,还背上虚伪的骂名。”

我不用多说,谁都明白这层意思。

我尤其被书中所描写的同学之间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甚至发生一切磨擦和困惑都能互相理解和帮助的真挚友情所感动。但我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兄这样自述他的心境:

“在这所学校的半年中,我已经变得现实多了,或是

十七岁不哭小说读后感

说消极。去年此时,我正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对象牙塔的幻想而备考。那时,我有多少可以充当学习动力的理由啊!?半年多来,却麻木了。因为这儿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喊着没动力,却苦命学习的人;一种是不知学习动力为何物,却动力十足的人。”

??

再来谈谈书中另一个亮点吧!用路海波(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副主任)先生的话说;“它突破了‘早恋描写’的禁区。”这不奇怪,中学生“早恋”的情况有很多,只不过不说而已。书中设计的宇凌和近乎完美的简宁之间朦胧的“感情”及其结局很到位,这一点我决不质疑。可再把××兄的叙说拿出来看一看吧:

“对于这虚无缥渺的‘爱恋’,几人会为之疯狂?在×中的教室里,那清一色的短发下埋藏的脑袋,是那么的冷静和理智。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书中有什么道理,何时有过变化,不说而已。”

原来×中的人连想都不想!

于是,他们是多么遥远。

于是,我们是多么现实。

毋庸置疑,作为一本文学书,它写得生动:主题的突出,同学间的情感,人物性格的把握,语言对话的生动,甚至对老师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也都作了到位的描写。清新、纯真、质朴、美好的青春气息贯穿着全文。但正如歌德所说:“生活是没有旁观者的”,再美的月亮也是挂在天上,我们只能静静地看着它,憧憬它,梦想着追逐它。

这时候,距离产生了美。

我因为这种美而想哭,但却欲哭无泪。

篇二:《十七岁不哭》观后感

《十七岁不哭》观后感 当我在看《十七岁不哭》这部校园青春剧的简介的时候,我认为这很适合我们现在的中学生看。这能让我们知道高中是怎样的,能让我们充分的了解高中的生活。 《十七岁不哭》这部校园青春剧里几乎包含了我们中学时代里所有令我们印象深刻的人物,例如:聪明的简宁、活泼的杨宇凌、随和的乐心、文静的岳晓丹、任性的林林、憨厚的刘毅新、调皮的雷蒙、胆小的罗洋??,每个人物身上的特点,都有可敬、可学习、可讨厌、可理解之处。

他们哭过,他们也笑过。虽然他们的学习生活是艰辛的,但是他们在每一次困境中都勇敢地站了起来。他们一起团结友爱、临危不惧的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 其中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刚开学的时候,学校举行军训。他们在操场上排列好队伍,教练非常严厉。就在教练说“立正”的时候,林林一直在那儿喃喃着。突然间,被教练听到了,教练就训斥了她几句,

最后林林被骂哭了。看到这里我就想:每一个个女生都不喜欢军训,这也包括男生,但是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你上了高中,就必须得军训和做其他的任务,就必须得学会坚强和勇敢。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更加的坚强和勇敢了,要比以前还要坚强和勇敢。这样到了高中也不会像林林一样那么的脆弱、爱哭、爱抱怨而且还任性。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他们正在慢慢成熟,我们也正在慢慢成长。现在看《十七岁不哭》这部校园青春剧,这让我们对这总会到来的十七岁怀着一种可望不可即的一种感觉。简宁、杨宇凌、雷蒙他们所面对的事情,我们也都会面对到的。年少时不知道什么是烦恼,什么是忧愁??;长大之后,才发现原来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许多事情都不能如你所愿,我想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我都要勇敢、坚强的去面对,我都要怀着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

让我们来细细品味这些精彩的对白吧! 简宁对雷蒙说:“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坚强。”

杨宇凌说:“上了高中,感觉小学和初中的游戏规则全变了。”

杨宇凌说:“试试才能行,争争就能赢!” 简宁说:“就算在兵荒马乱,我也要从容...”

教练问简宁:“累吗?”

简宁说:“还行。”

教练说:“还行,是指什么?” 简宁说:“累,但还能坚持!”

乐心说:“把痛苦溺死在食物中。”

杨宇凌对雷蒙说:“水手中唱的多好,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雷蒙说:“这点痛对我挺算什么的。 气沉丹田,成败在此一搏。”

篇三:十七岁不哭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的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容

因为《北京爱情故事》中的吴狄,想起了多年前《十七岁不哭》中的简宁。忍不住在百度上搜到全集,再一次重温儿时的经典。

简宁——那样简单,宁静的男孩子是被许多女孩暗恋着的吧。他对待学问谦虚且认真,对待同学朋友真诚,对待自己要求严格。当然有很多人会喜欢雷蒙,可是我喜欢简宁,我最欣赏他的一个方面不是他在入学摸底考试时在别人怨声载道是冷静淡定和考出的门门95分以上;不是他认认真真地练守门只为捍卫自己的小小骄傲;不是他吹得一口好萨克斯;不是他在广播台能够面对他人离去而任劳任怨独当一面;而是军训时的一个立扑。在立扑这个项目的训练中只有雷蒙一个人做的最好,但是只有简宁一个人在做的不好之后重新做了一次,那一个瞬间我开始欣赏简宁。我欣赏他对完美永无止境的追求,欣赏他不随随便便说结束。

他的优异成绩他的组织才干他的体育能力,这些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统统都能培养的出来。然而究竟是什么的熏陶,能让一个人有那样从心底散发的从容大气淡定沉着的气质。

还记得军训时大家都在喊累时他在读书,教练问他累吗,他说还行,教练问还行是什么意思,简宁说,“累,但还能坚持。”

和杨宇凌一起去食堂的路上,他说:“我不喜欢兵荒马乱,我喜欢从容。” 就是这番从容淡定的宣言让喧哗的世界瞬间安静,如我的心。

杨宇凌问:“简宁,你慌过吗?我是说,心慌。” 这算是告白吗?那个青涩的年纪,告白更像是猜密码日记本的复杂密码。

后来在录音室里,简宁对杨宇凌说:“其实你们懂的我都懂。爱情小说我也看过,流行歌曲我也会唱。有的时候我也会悄悄喜欢一个女孩子。心慌的那种感觉,我也有过,我并不是木头人,我不管你相不相信,明不明白。”

这句迄今为止我仍认为最具杀伤力的告白陪伴我的青春年少,为我编织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梦想,不断告诉我说幸福在远方,别停下来。

可是,十七岁的故事,只能到此为止。

简宁写给宇凌的纸条:“宇凌,我终于想好了,现在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你。我们不能在这么尴尬下去了,我们这个年龄承担不起这么劳心费神的东西。宇凌,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女孩子。我欣赏你,关注你,但我也太在乎我的学业,我的成绩。我需要太多的孤独,太多的冷静,去看书,去做题,去做实验,因为我是如此渴望成功和优秀。”再看这一幕,还是会难过,会忍不住想要流泪,可是欣赏简宁的做法。这样,结局也许忧伤,但一定美好且阳光。

简宁,一个在失败后去喝酒,第二天清晨重新来过的男孩。他也会累,也会迷茫,但理智帮他做出选择。简宁对雷蒙说:“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坚强。” 简宁,纯净的目光,纯粹的笑容,穿干净的白衬衫打着整齐的领带的简宁。 简宁,永远只考第一的简宁。

简宁,那个在天桥上对罗阳说“一个人总强不能算强,只有跌倒了,摔得很重,再能重新站起来,才是真强”的简宁。

突然好怀念那种感觉,虽然身边有升学的压力,诸多的不如意.可是大学是全新的,未来是全新的,爱情是全新的,幸福是全新的。年轻的时候,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相信自己无所不能。世间的柴米油盐我们不懂,也不想懂。只知道明天,我们会足够的优秀,足够的好.

上网搜这部电视剧的评论,发现好多人都说“简宁啊,简直就是我初高中时对帅哥的全部幻想。”我暗笑。谁不曾暗恋过眼神清澈笑容灿烂的男孩或女孩;谁不曾在老师表扬某个成绩优异考出漂亮成绩时暗暗责备自己努力不够,成绩不够好;谁不曾想象自己也化身小说中的男孩女孩有着银铃般清脆的笑声,置身于小说中某段浪漫的情节;谁没暂时忘记了高考的压力在体育课上偷偷地捧一本《会有天使替我爱你》或是《泡沫之夏》??

多年后的李晨变成了吴狄,青涩不再,单纯不再,只有真诚的眼神一如往昔。 多年后的简宁,沉静如初,淡定如初,鲜活如初,在我心里。 多年后的我,彻底地从理科生变成了文科生,带着对理科的美丽回忆整天对着English和日本語乐此不疲。

第一次看这部电视剧,我正慌张地走向远处的十七岁

再一次看这部电视剧,我正彷徨地远离很久很久以前的十七岁。

从一堆旧杂志里翻出十七岁的日记,打开第一页上面写着:“XXYYXXN大学”,我有些难过:“我曾经居然还有这么伟大的目标,美丽的梦想”,可是我自己都忘记了。

十七岁的梦想,十七岁的故事,十七岁的微笑和眼泪,就让它们永远留在我们回不去的十七岁吧。

席慕容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整装,待发。

——2012年2月10日

篇四:野风车读后感

野风车读后感

野风车>读后感(一)

寒假中,我阅读了曹文轩的《野风车》之后,对主人公二疤眼子和那架'呼呼'转着的风车深有感触

旷野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架孤独又傲慢的风车慢慢转着。风车的主人二疤眼子和他的父亲。这架风车承担者三十亩地的灌溉重任。它架设在一片与任何河流都不相通的水池边,正是如此,这架风车还有理由存在这里,在旷野上,大风来了像野马,弄得风车疯转,这样以后,这架风车就叫野风车,他疯转时,人怕着呢。而 父子俩就在风车旁边搭了个窝棚。两人孤单着守护者这架重要风车。

风车很卖力,日夜不停的给那三十亩地浇水。秧苗喝着水一天天长高,风是风车的命,没有风,风车就转不起来,田地也干枯,秧苗也会枯死。

一天,狂风横扫大地。大树和小苗到千年古树无一例外的弯下了腰。风车狂转,不停地摇晃着,为了乡亲们的口粮,在这紧要关头,二疤眼子勇敢地抓住风车,用尽全身的力气拉下一叶叶风蓬,一阵狂风,二疤眼子吹进湖里……

农民从播种到收获留下了多少汗水,多不容易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祖国越发强大,科技也遍布全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机械化的工具将在农村发展起来!

读了此文,懂得了节约用水也是很重要的,谁知一滴水,就可以使大地干涸或者生机勃勃!

年岁不大的二疤眼子那种不畏牺牲的勇敢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发扬光大的!!

野风车读后感(二)

在寒假里,我读了几本书,有《窗边的小豆豆》、《野风车》、《草房子》等,有些书我还没读完,但我把《野风车》这本书读完了,因为书里的>故事把我吸引住了,这本书不是讲的一个故事,而是有好几个故事组成的,都是讲一些农村小孩在农村经历的事,有的是讲一个调皮的小孩由不懂事变为懂事,有的是讲的一个小孩遇见一个孤寡老人,并帮助照顾那老人的事,还讲有几个小朋友遇到险境后,又团结一起脱离险境的事等等,许多故事。

在读完这本书后,书里有篇名叫'甜橙树'的文章,叫我很感动,故事是讲几个在农村生活的小孩与同村一个被收养的男孩之间的故事,被收养的男孩叫'弯桥','弯桥'在他八岁的时候,由于得了一场病,成了残疾人,因此受到同村小朋友的捉弄和欺负,后来同村的小朋友得知了'弯桥'的身世十分可怜,于是他们又不再捉弄和欺负'弯桥',并帮助他的事情,从这篇文章里,使我懂得了我们要帮助残疾人,关心残疾人,更不能去歧视残疾人。

这本书还有一篇让我难忘的文章,是'埋在雪下的小屋'的这篇文章,故事是讲,住在山里的几个孩子,他们在山上玩的时候遇见一只小鹿,于是他们就在山上追那只鹿,结果被山上的雪崩困在一间小木屋里了,大雪覆盖了小屋,他们没办法出去,但是他们不但不害怕,还急中生智把椅子拆掉挖雪,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脱离险境的故事。通过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遇到困难要坚强,不能退缩,不能害怕,有些困难往往看似无望,但只要努力就会有新的转机,这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受到很大的启发,在我成长的道路上要学会坚强、学会用智慧

面对各种事情和困难,还要学会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在这个寒假里,虽然我自己玩的时间不多,但我从书上学到了很多乐趣,很多知识,我觉着这个寒假还是挺有意义的。 野风车读后感(三)

最近,我读了一本很令人怀念的书——《野风车》。

《野风车》书中的15篇短片小说,是作者从多年创作的几百篇短片小说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在书中,一篇篇小说令我记忆犹新,它们都是广泛受赞扬的名篇佳作:一位自小丧失父母而有努力掩盖心中痛苦,随便欺负大人、小孩,心地却善良的男孩——阿雏;一个乡村男孩与一位17岁苏州城市女孩之间纯洁、无邪的情感、辛酸的场面和学画的艰辛,感情真挚。一位长相丑陋、脾气暴躁的老爷爷。他由于不近人情,竟被人们慢慢的忘记了。人们只想着他被损坏的形象,却忘了他和那头牛救的十一条幼小的生命……

虽然小说短暂,语言却简洁、通顺;虽说没有美好的结局,但很充实、精彩。着名作家曹文轩在书中所说:'文学一开始就是满足人们感情需要的。多少世纪以来,文学就一直在做这个文章。这个文章挽救了我们。这个文章还将继续挽救我们的孩子。'是啊,曹文轩说的多好哇,说在了读书的点子上。曹文轩写的书语言优美,句子通顺、流畅。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我想多读这样的好书,多关心曹文轩刚出版的新书。 童真的欢乐,是一种幸福!

篇五:1《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1、《傲慢与偏见》 [英]简·奥斯汀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版

2、全文简介:在女人以结婚为终生事业的时代里,班纳特太太以及所有的母亲在第一个女儿成年以后的唯一愿望就是把女儿体面地嫁出去。本书以傲慢的豪门公子达西与中产阶级小姐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为线索,串起一系列中上流社会的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吉英与彬格莱先生的爱情是建立在彼此倾慕的基础上的,可是因为家庭差距而历经波折;夏绿蒂与柯林斯先生的婚姻是毫无爱情可言的,赤裸裸的爱情与金钱的交易;莉迪亚与韦翰的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与肉欲的基础上的??

3、主要人物:伊丽莎白、吉英、彬格莱先生、达西先生、班纳特太太、夏绿蒂,柯林斯先生等。

4、读感

由于之前看过电影,所以对整个故事有个大概的了解。可毕竟电影有许多无法呈现出来的东西,因此还是看了一遍翻译版的原著。尽管有些地方翻译得有失美感,可还是无法掩盖简·奥斯汀天才般的思想。整篇小说看似贯穿着伊丽莎白讥讽打趣般的俏皮话,实质则是对当时妇女地位极其低下和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的扼腕叹息。甚至简·奥斯汀自己,也是这种时代悲剧的受害者。读《简·奥斯汀传》得知简·奥斯汀终生未婚。可是她却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20

岁时与汤姆·乐佛罗埃相遇并相爱,后来因为双方父母不满意对方家世,简奥斯汀家里希望她攀上一户有钱人家,汤姆·乐佛罗埃家里也希望他能娶到一位有钱人家的小姐。因此他们只好忍痛分开。后来汤姆·乐佛罗埃果然如家人所愿,而简·奥斯汀则选择孤独终老。她将所有精力倾注于写作,并给我们留下《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等闪烁着简·奥斯汀独家智慧的著作。

《傲慢与偏见》始终是一种淡然的笔调缓缓地叙述着,以伊丽莎白打趣似的言谈贯穿着整个故事。开头便是班纳特太太劝丈夫去结实新来的贵族单身汉邻居,为的是抓住机会把其中一个女儿嫁出去。在当时女人只能以结婚为终生事业的时代里,我们不能责怪班纳特太太替女儿们操心甚至不顾任何颜面的好心。作为一位绅士的太太,班纳特太太显然跟优雅沾不上边,可是作为一个母亲来说,班纳特太太实在是单纯的可爱。

然后是达西的傲慢,大家都觉得看着就讨厌。可伊丽莎白却觉得,他年轻俊朗、有权有势,倒是有傲慢的权利,她并不十分反对。我倒觉得在那样虚伪的上流社会中,达西是一个再真实不过的人,是鄙夷就是鄙夷,毫不掩饰。许多人对着你堆满笑意,可是并不意味着他在心里对你有多友善。就像彬格莱小姐对待吉英。吉英是一个有十足教养的中产阶级小姐,可惜未免有些怯弱,爱来时不敢表达,爱走了不敢追寻。最后如果不是伊丽莎白,也许彬格莱先生就永远消失在她的生命里了,而她自己也就只能默默承受着这份爱情还未盛开却已凋零的痛苦。

伊丽莎白的好朋友夏绿蒂是个聪明姑娘,她未必不清楚柯林斯先生是个极其令人厌恶的男人,可是仍然答应他的求婚,为的只是给自己的后半生找到一个保险柜。她长得不好看,家境不好,年纪又大了。27岁不说是在当时,就是在现在我们的社会里来说,也算是个剩女了。要是我27岁还单在家里,我妈估计会跟班纳特太太一样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地要把我嫁出去。所以我觉得夏绿蒂的选择,还算是理智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有幸拥有浪漫,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跟自己最爱的人结婚,这个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伊丽莎白遇上达西实在是幸运的事情,不然在这样利欲熏心的社会里,伊丽莎白的婚姻会面临悲剧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尽管嫁给达西之后,达西的姨妈可能还是不会给伊丽莎白好脸色看,可毕竟达西是真心爱她,这样外界的因素也就不足为虑了。

有人说作者自己也带着势力偏见,所以才为伊丽莎白安排达西这样一个豪门公子作为归宿。我觉得不然,简·奥斯汀自己的初恋就不是一个阔绰的公子,而简·奥斯汀无疑是极其看重这份感情的。伊丽莎白,以及《爱玛》中的女主人公爱玛·伍德豪斯,无疑是简·奥斯汀自己的影子,在生活里不能实现的愿望,在小说里给自己一个圆满的结局总是不为过的。就像夏洛特·勃朗蒂在《简·爱》中寄予的愿望一样,现实里的“罗切斯特先生”未能与她相伴,她便在小说里圆自己的梦。

一个选择孤独终老的女人,从来不是因为自己嫁不出去,而是因为自己太聪明、太优秀。简·奥斯汀便是这样的一个女人。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