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情与理的取舍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4:24:53 作文素材
情与理的取舍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情理之间作文指导

情理之间

一、解题

1、 情,具有主观性、灵活性、散发性、不太确定的感受性。

2、 理,具有客观性、规范性、逻辑性、规定性、共同固定性。 二者在日常的融合中难免发生不协调的碰撞。 徇情害理不义;遵理伤情不仁,这是我们的贤圣都曾经大伤脑筋的尴尬。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更何况我们凡夫俗子?我们只能有意识的注意调节,尽量使它有度而不离大体调节有度,找到情理之间的平衡点是对人的智慧、能力的考验。

古语有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动之以情。情与理是辩证的统一,两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依赖,不可分割。

1、情没有理的约束,就会感情用事,丧失原则。

2、理离开了情,理是苍白无力的,情是理的载体,俗话说:“情不通,则理不达。

3、是人都有情,是人就不是无情物,无情就冷酷,没有人愿意交往此类人,也没有人愿意自己成为此类人。

4、为人做事都得讲理,没有理、不讲理,都做不得、要不得。 所以人们只能接受情理之间、情理之中的事物,合情合理,入情入理,才是人们为人做事的追求,也是基本要求。

5.有情而不狂燥,有理而不冷漠 情与理缺一不可,如同人生飞翔的两只翅膀,一只产生力量与勇气,另一只把握方向与平衡,缺少任何一只都无法到达智慧的巅峰。徒有情很可能导致冲动和暴力,只有理又难以使人振作。用情张扬人生风帆,用理掌握人生航向。用情为人生助燃,用理为人生定轨

二、素材

1、比如绝对“秉公办事 彻底排除情面成分,被亲友说成冷酷无情、六亲不认,很难处世。我国历史上的“酷吏”实际上多是严格遵循法律、执行法纪,精明强干的“循吏,就是因为失去了人性化的因素,被历史诟病的。清官海瑞有个女儿,才七岁,因为偷吃了别人的一个饼,海瑞为了自己的清名,逼她活活饿死。 相反,溺于情而失掉理性,感情用事、意气用事,就更是酿出荒唐与谬误。“不爱江山爱美人”那是政治家的笑柄,历史的悲剧。我们平日里更多徇小情忘大义,“小不忍乱大谋”,因小失大的遗恨,细想起来,不少就是迷于情。

2、 理被情迷,是我们经常难以超脱的情况。、父母接到电话,说儿子被绑架,索要钱款的荒唐骗局。骗子也是利用人们对于自己亲人的关心,容易情迷的弱点。

3阎崇年签售遭掌掴,激情青年少理智 2008年10月5日下午,因不满“百家讲坛”学者阎崇年的部分学术观点,青年读者洪峰(化名)趁阎崇年在江苏无锡新华书店图书中心签售时,竟然动手打了他一耳光。洪峰的学术激情在物质化的今天的确难得,但是仅仅因为不满阎崇年的观点就可以动手打他吗?

4、爱国情不需要理由但需要文明理性 , 近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抗议,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完成所谓“国有化”手续。这种罔顾历史和现实的非法“购岛”行径,是对国际公约和人类反法西斯胜利成果的公然背弃,是对来之不易的中日友好关系的再次践踏。 针对日方的恣意妄为,中国政府依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理直气壮展开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各项反制措施:发表外交声明,公布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派出海监船舶编队开展维权巡航执法,驳回日本方面无理抗议, 向各国驻华使节作专门通报,向联合国提交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点基线坐标表和海图,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东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这一系列有理有节的行动,既体现了泱泱大国的成熟理性,更彰显了保卫领土、捍卫主权永不动摇、绝不手软的决心。这些措施重创了日本将钓鱼岛主权问题固化的企图,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与 认同。

连日来,不少地方的群众尤其是青年人自发走上街头,抗议日本政府非法“购岛”行径,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正义立场和爱国精神,形成了维护主权、捍卫领土的强大声势。爱国是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每一个公民的光荣责任。当父母之邦受到挑衅,当神圣领土受到侵犯,每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都会义愤填膺,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华儿女都会慷慨激昂,表达捍卫祖国的坚定决心,诉说追求和平正义的拳拳期待。这种赤子之心、爱国之情弥足珍贵,这种公民表达天经地义,我们应该理解尊重、备加呵护,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表达爱国热情,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抗击侵犯的正义力量。爱国情不需要理由,但需要理智。爱国主义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它和国家的根本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大国的公民,我们在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热情时,应该坚守理性的底线。只有以大局为重,冷静理智、合法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自觉维护社会秩序,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团结、理性、智慧与勇气,让世人看到中国的坚定、开放、自信与自强,才能更有效地凝聚起捍卫民族尊严、国家利益的强大力量,赢得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尊重与支持。

三、范文

情理之间

李煜感慨流水无情,带走了他的年华,可流水东去的道理却是心知肚明。龚自珍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揭示了情理恰似患难兄弟,互相扶持,相辅相成。秋日花落本就顺应了万物生存发展的自然规律,而又满足落红对泥土的爱护之情。故情融于理,理藏于情中。

情理都是我们判断事物好坏的标准。药家鑫撞人在先,下车用刀砍伤人在后。从情说,人为感性动物,撞伤他人之后,应内心充满愧疚,下车询问伤势或送医院急救,怎么会想到拿刀进行二次伤害?他的举动不禁让社会思考:人是否已经丧失良心道德,变得冷血无情了?从理说,药家鑫撞人本就触犯法律,又用刀再次伤害,不是罪上加罪?于情于理,药家鑫都要在囚狱中反思和悔悟自己的品行。诸如此类的上海染色馒头事件,还有再前的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透露着情理相通的道理。情理本一家,情是理的源,理是情的核。法律、道理、规则都是人们从日常生活中终结引申出的,理是对待事情的根本原则。

可是,在法面前,情是臣,法是君。情亦分私情和公情。假公济私是我们一贯排斥的。当情遇到理时,情应为理让出路。包拯是宋朝著名的清官,他两袖清风,公正无私的品质一直被人所称颂。即使在处理自己乳娘儿子的事件上,他也一样公正。从情说,那是自己恩人的儿子,是自己的亲人,他应该袒护。从理说,他触犯了法律伤及人民的利益。包拯选择了理,事后他跪在乳娘面前说自己愿代其子尽孝道。理是情的核,情应该从理出发,理是处理事件最核心的准则。

奈何很多事情从理出发就显得令人叹惋,合乎情却不合理。一位老人因家中有上学的孙女,而儿女均死于意外,迫不得已靠摆地摊为生。可却因无商业执照,受尽了城管的毒打辱骂。老人的苦苦哀求却成为人们眼中的笑话,换来的是人们的漠视。从理说,没有商业执照不应行商,可是反观他的处境,又怎能不怜惜他的坚韧和悲凉?法理无情,可社会应有情。为什么城管不帮他办商业执照?为什么社会没有给予他应有的补贴和帮助?反思之后,怕是人心已冷,世已无情。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按理办事,因情思事,给以他人帮助,而严明律己。情是理的源,理是情之核,情理本一家,合情合理的对待身边的事情,于情于理的分析身边的事情。 点评:行文至始至终扣住题目,从大家熟悉的事例里分析情与理之间的关系,得出“情应为理让出路”和“法理无情,可社会应有情”两个分论点。有些与观点和论证无关的言语应该省略

情理之间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滚滚红尘里的芸芸众生,莫不为各种各样的情感所羁绊,所困扰。

亲情、友情、爱情??千丝万缕,扯不断,理还乱。于是,徒生出几多感慨,几多惆怅:“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情海如苦海,倘身陷其中,往往不能自拔。这让人想到了理智。理智是情感相依为命的姐妹,情感离不开理智。

情感是喜怒哀乐,是七情六欲,是狂放不羁。情感是性格的展示,是个性的张扬。情感带着浪漫,带着抒情,带着淡淡的忧伤,带着不可遏制的歇斯底里??而理智则是约束,是权衡,是调控。理智带着冷静,带着坚毅,带着智慧??

如果说情感像汹涌的波涛,那么理智则是冷硬的冰块。在心的大海里,我们需要放置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让情感的浪潮不致于泛滥成灾。

情感是清晨悬于天边的那轮红日,徐徐用温暖抹掉夜的痕迹。理智则是透过云层洒在葡萄架的那一缕月光,安谧而详和,让一颗躁动不安的心渐渐回复平静。

情感是花朵,是芬芳,是琼浆。情感让人与人和睦、友善、关爱、互助。理智是夏天必备的一杯凉茶,消暑祛热,清肝明目。理智令人警醒,令人思索,令人悬崖勒马,令人大彻大悟。

情让世界阳光普照,理让人间欲火平息;情让沙漠变成绿洲;理让生活恬淡、安适;情让人间莺歌燕舞,理让社会安宁、和平。

生活需要情感,同样也需要理智。 没有情感的生活犹如泛不起涟漪的死水。而缺乏理智的情感如同脱缰的野马,其结果令人担忧。

司马迁说:人情莫不念父母,顾妻子。人在很多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因情感的砝码将公正的天平偏向自己更在意更关心的人,就像俗话所说的“胳膊肘哪能朝外拐”。那些触犯刑律,以身试法者,莫不是因为丧失理智,放纵情感所致。红尘俗世里整日为生计奔波、忙碌的人们,常常为仕途忧虑,为家事颦眉,为儿女前途担心,为是否告发狗彘不如的朋友而困扰。情感如霜染了你的发,如皱纹老了你的脸,如苦药苦了你的舌,多情总被无情扰!如果你放松大脑,理智地抹去窗前的细细蛛丝,擦去玻璃上的点点尘埃,你会看到一个明艳的世界。理智将带你走出情感的包围圈,让你重获新生,让你展翅高飞。

理智虽然重要,但也不能孤立存在。仅有理智的世界是没有色彩的苍白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没有生机,也没有活力。

情感是旷野里燃起的篝火,能驱散疲惫饥寒的旅人心头笼罩的苍凉。理智是夜路人手里的一盏明灯,引领人们跨过沟壑,走向坦途。

人立于世间,生存需要理,幸福需要情,并没有孰好孰坏。在情与理的天平上失去平衡,会给自己带来遗憾。无法在情理之间找到平衡的人,活在世上很痛苦。

所以,我为人处事的原则是:合情合理,徜徉于情理之间。

篇二:情与理征文!!

情与理

情感是一泓清泉,一枝蔷薇,是一杯清香四溢的茗茶,它给生活增添了色彩;理性的存在,使生活如滴水穿石,让滞涩的人生变

情与理的取舍作文

得流畅,让冰封的心融化,使喧哗的世界变得宁静。情与理相互对立却又互相依存,它们之间似有一种无形的平衡,而正恰恰是这个平衡,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情与理似乎像是希腊神话中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神,一个是感性、热情、浪漫的维纳斯,一个是理性、冷静、智慧的雅典娜。她们代表了生命中两种不同的气质,一种是热情浪漫,一种是冷静理智,似有一种无形的引力,促使它们碰撞出璀璨的火花。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而情感就是那一曲曲朴素的旋律,是空碧悠悠的蓝天下弥漫在空气里的一支支恬淡的牧歌,是一首首充满变化的交响乐,是闲暇时随意轻哼的小调。它让我们能时常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也正是这种奇妙的感觉,让艺术家的灵感在才与思的花火中涌动,创造出许多艺术瑰宝。

心有时很大,大到可以装下整个世界,我们应该勇于进入自己的生命,勇于肯定内心的感觉。品一篮花香、一檐鸟声,看春去春回、花落花开,情感将恬淡寥阔的意境落于胸前,让内心经历一次短暂的放逐。这种情感的发酵,应该亦是一种让生命回归的最佳之处吧。 林清玄曾说过:“理智只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感情才是人生的全部”,生命中若离开了情感,则会变得不完整,同样,离开了生命,

也没有完整的情感。只有内心充满着情感的人,才能映照出生活中别样的道理。但是,如果生活中缺少了理智,超越了情感,那么这便如洪水决堤,最终会酿成过错。就像历史中所记载的那样: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使国家灭亡;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后期,因宠爱杨贵妃,最终使“开元之治”的盛世不再复现。因此,我们要有一颗理智的心,做事时先思而后行。而这理智便是一种情感的尺度,丈量出世间万物,又似如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同时,也正是因为理智的存在才能让情感在生命中得以升华。

如果说生活是一杯水,那么情与理便是水与玻璃杯。水自无言,充满着柔情,沐浴在清风中,在杯里微微漾动,让杯中的风景有了一丝灵动之感;杯子上的纹路将阳光分割成无数的细丝,令水被折射出梦幻的色彩。而时间的暗香便在这样的风景里丝丝缕缕的渗开,生命中美好的情愫也和着这暗香在记忆深处里翩然起舞。这便是一种情与理的和谐之美,如夏花般,绚烂了人生中的夏天。

时光不停地流转,从我们的身旁跑过,从我们的头上飞去,而在这匆匆的岁月中,我们要用一颗纯真的心去感知情与理,静静地聆听这生命中最动听的天籁。

第二十二届“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征文

情与理

姓名:王宇彤

性别:女

民族:汉族

学校:山东省莱芜市莱钢高中

班级:高一(1)班

篇三:高考满分议论文 情与理

情与理

现实世界中,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没,那么,怎样才能驾驭住自己的情感呢?

理智,是一朵花,盛开于智慧的春风申;情感,是一阵雨,常常将这一朵花摧残。情与理,对立而又共生于现实世界。

一、渴望真情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李白,面对贵姐研墨,力士脱靴,他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莆人",从此寄情山水,便有无数华彩奇章流传于世,他亦不朽。

冰心先生说:雨后的青山,像泪水洗过的良心。她告诉我们:惟有真实的情感,才是一生无悔的追求。倘若将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二、超越感情

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令人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终至亡国。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误国,终遗恨千古。

这些,都是没有超越感情的结果"理智是一座堤坝,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会造成堤坝的坍塌,行为的迷茫,以至酿成大祸。

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驾驭感情

感情犹如一匹野马,需要你去驯服。理智则是它的缮绳。以理智面对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达。

范仲淹遭贬,然而他仍旧胸怀天下,以理智的大脑,平静的眼光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智者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啊!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情与理相伴相生,互为两极。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点评】:"情"与"理"的和谐统一

情理结合,是本文的最大特点。题目涵盖话题的核心,吻合命题意图,简洁明了,具有情感与理性的双重韵致,情感表露与理性抒发相结合,奠定了全文写作的基本格调。渴望真情,超越感情,驾驭感情,逐层推进,进而升华。 点面结合,是本文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材:屈原的性情铸就他的英名;李自的洒脱,使他的华彩奇章流传后世!这是真情的体现。周幽王亡国,唐玄宗误国,这是没有超越感情而酿成的大祸。范仲淹驾驭感情,以天下为己任,体现智者的用情。从不同侧面对"情与理"作了准确的论释,是为点,而三点连缀成面,文字简约却大气磅磅,为收束全文蓄满情理之势。全文由点及面,内容拓展有序,主题开掘极深。

作为散文。语言的典雅、凝练、流畅,体现了作者良好的语言功底。另外,题记的令人深思,小标题的提纲享领,都为文章增色不少。

不足是缺乏鲜活的时代色彩的举例,切记:为有源头活水来。

篇四:南平市中考满分作文-情与理的抉择

情与理的抉择

常常听到长辈们说:“中国是个人情大国,走到哪儿都得或多或少地讲点人情。”

诚然,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人治”时代,重人情轻道理的观念根深蒂固。也许正因为这样,重人情千百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种人的文化、社会的文化,甚至是国家、民族的文化。帝君主身边有宠臣,父母膝下有宠儿爱女,感情的亲疏,确实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俗话说“虎毒不吃儿”,身边至亲近的人,当然也是至可信赖的人,这确是无可厚非。记得在看一部电影时听到这样一句对白:“中国人和洋鬼子有什么不同?就是中国人有人情味!”这句话我记忆犹新,我常常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有机会体验人情味这种炎黄子孙所独有的文化而自豪。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所学的知识的增多,我对“人情重于道理”、“不讲人情”处处路难行”这些看似实在的论断产生了怀疑。社会上充满了情与理的抉择,我们应该怎样去作出判断?是讲人情,还是重道理?我深切感受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感情亲疏不应继续成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信奉道理在我这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眼中是应当高于一切的。

最近湖南省掀起了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活动,有记者便专门采访了他的家人。其中,他儿子的一番话令我深有感触。他说:“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想过要凭借父亲的职位去帮助自己干什么,走进社会后也没想过靠关系,因为我知道一到了父亲这一关,我肯定是过不了的。”感情亲密,并没影响郑培民清醒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他没有因为个人利益而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旧踏实勤恳、无私奉献。他们父子的这种高洁情操,在当今社会实属难得。 尽管中国有悠久的“人情大国”的历史,但我坚信,感情亲疏将不会成为我们新一代接班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情与理,并不难作出抉择。虽然把“重人情轻道理”变为“道理高于人情”这条路十分漫长,也将会十分难行。但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翁的我们,拥有决心,拥有魄力,必定会将这条真理之路走阔、走好[简评]本文属议论文写法的一等卷。开篇分析了中国是一“人情大国”的历史,然后提出人情不应成为正确认识事物的障碍,举了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例子,分析紧扣话题,最后提出自己的呼吁。

判分:内容:24分;表达:25分;发展等级打在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10分,总分:59分。

篇五:人情与规则 作文导写和范文

优秀范文选 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864年的一天,哈佛大学图书馆突发火灾,数百本哈佛牧师捐赠的重要图书被焚毁一空,只有一本书幸免于难——前一天晚上,它被一位学生违章(哈佛大学校规规定图书馆的珍贵图书只能留在图书馆阅览)带回了宿舍。次日,这名学生把书交还给学校,这本书也成了哈佛牧师捐赠图书的孤本。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哈佛大学召开校会,校长对该学生提出了表彰,对他保留了学校最珍贵的图书表示最高的谢意,然后当众宣布开除这名学生。

在中国一所中学,课间,两名学生打闹,不慎将走廊的橱窗玻璃打碎。当时周围虽然没有其他人,但是两名学生还是主动的到校长室去说明情况,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打闹了。校长表扬了两名学生,并认为他们认错态度极好,便不要求他们赔偿学校玻璃被打碎的损失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展示

当人情遇上制度

读罢两则材料不禁使我感慨万分。哈佛大学的作法无疑是符合规定的,学生违反相关制度遭开除本无可厚非,但转念一想总觉得缺了人情的味道,失了宽容的风范。而中国校长的作法却令人觉得合情合理,充满了人情味儿。当人情遇上制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而在我看来,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制度应适当地为人情让步。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类似的情况,可我想说既然制度是人定的又为何不能适度改变呢?为何一味死守规矩而损了人情呢?当制度适时为人情让步时,你也许会发现不同的风景。

据《三国志》载:曹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曰:“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况众人乎?”说的便是曹操击败袁绍时发现内部有奸细的故事。按照规定,曹操本可以将那些暗中勾结敌军的人一并处决,本可以将那些不支持自己的异党一并扼杀,可他没有那么做,而是一把火将通敌的书信烧了个精光。此举在众人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愿为其肝脑涂地的种子。当曹操面对人情与制度时他选择了人情,稳住了众心,成就了霸业。若不如此,哪来的魏一统天下?哪来的千秋霸业?哪来的一世枭雄?

无独有偶,战国时秦穆公丢失了一匹宝马良驹,百般察探才得知被岐山下三百士兵给吃掉了。官员准备依法处置,将之问罪。谁知秦穆公却说道:“我听说吃了马肉不喝点酒是会伤身体的,快去送点酒给他们吧!”三百壮士听后,无不大受感动。而当秦国被晋国围困后,这三百将士无一不为之拼尽全力,奋勇杀敌。试问,当人情遇上制度,如果秦穆公选择按照制度将之处决不讲一点人情,不留一丝余地,不给他们一丝改过的机会,何来的举国同心协力变法图强?何来的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所以,纵观历史的长河我们可以看到,制度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当制度适度地为人情作出让步你将收获不同的风景,成就非凡的业绩。相反,如果一味遵循既定的规章制度而不讲求一丝的人情,那么城管打人便合情合理;赶走睡在天桥下的流浪者便有理有据。若真如此,你我怎会不汗颜,不羞愧,不痛心?

当人情遇上制度,我真心地希望制度能适当地为人情作出让步,当制度充满人情,你会发现天正蓝,水正清,阳光正好。

赏 与 罚

如果一个人做了有益的事,就该得到赞赏;如果一个人做了违反规章制度的事,就该得到惩罚。那么,如果一个人做了有益的事却又违反了规章制度,又该如何实行“赏”与“罚”呢?

在美国哈佛大学,一名学生违章把重要图书带回了宿舍却使这本重要的图书幸免于难,成为孤本,保护了重要的图书。学校对他先是提出了表彰;随后就宣布开除这名学生。赏罚分明的制度与做法,即使这名学生最终还是被开除,他也得到了应得的表彰奖赏。反观中国一所中学,两名学生因打闹而将走廊橱窗玻璃打碎,主动去承认错误,校长因此不仅表扬了他们,还不要求他们赔偿损失。这种“以赏抵罚”的做法,充分表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儒家谦和思想。

赏罚分明,是法制社会的重要法则。在当今时代,法治是国家与社会进步的途径和方式,也是时代的要求。法治中重要的一环便是制度与规章,这是法治社会权衡利害的准则。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管治的社会,就是一盘散沙,易被恶势力侵犯。文革十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十年。没有法规的束缚,儿子打父亲,街上趁机抢劫违法的事情屡屡发生。文革时,法律的尊严随着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批斗得无处翻身而消失殆尽,法律的尊严被所谓的红卫兵践踏得一无是处,社会一片混乱。然而,正如著名的作家王尔德所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却有人在仰望星空。”杨绛、邓小平等在文革中被批斗的志士仁人们,心里怀揣着法律的光辉,坚韧不屈,勇敢顽强地与无理智的人争斗。是他们,挺过了文革的屈辱与苦痛,创立了法治社会的富强中国。

中国自古以来的儒家思想孕养了中国人讲究“人情味”的个性。或许讲究“人情味”会使冰冷的社会拥有一丝温暖,然而人们却更多地用讲究人性味为借口纵容人们违反法律规章的行为。赏与罚不分明,何来实施规章制度?不然又何来贪污腐败盛行、社会冷漠不断等悲剧充斥我们周围?赏罚分明不能仅表现在外在形式,更要从内里改变人们的软弱思想。 高贵不在于血脉,而在于内心。赏罚分明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里的本质。只有人人赏罚分明,社会才会更加稳定和谐,国家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发展,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