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陈嘉庚简介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1:15:15 初中作文
陈嘉庚简介作文初中作文

篇一:我心中的陈嘉庚

我心中的陈嘉庚 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陈嘉庚于1874年10月21日出生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十七岁往新加坡从父经商,后独立经营菠萝罐头厂、米店和橡胶园等。1916年后,以橡胶和胶制品业为主,鼎盛时期其销售网遍及全球,谓新马树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大实业家。

陈嘉庚是伟大的爱国者,陈嘉庚生活简朴,陈嘉庚为集美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自己的住宅却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既小且暗,办事不便,但他十分怡然。他的生活艰苦朴素,自奉菲薄。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古老的。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他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名族光辉。”又被人们亲切的称为“校主”。

陈嘉庚生活简朴,陈嘉庚为集美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自己的住宅却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既小且暗,办事不便,但他十分怡然。他的生活艰苦朴素,自奉菲薄。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古老的。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他家有数百万财产,晚年却为自己规定低的伙食标准即每天五角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加上一条鱼。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我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我十分感动,心想,天哪,陈嘉庚可是一个很有钱的人啊,居然自己家的一些古老的东西都不舍得换,衣服裤子破了,也不换。有点疑惑不解。后来才知道,勤俭节约在陈嘉庚的重要性。我感慨万分。想到:我们平时是有多么的浪费,衣服裤子稍微破了一个小洞,就马上扔掉,要求父母再买新的,今天感觉什么东西不好看了,就把它扔了,再买一个。陈嘉庚吃饭也很节约,每天都那几样,现在对于我们来说一点营养都没有,我们去用筷子夹一下都不会,我们每天都是大鱼大肉,有许多海鲜食品,我们在吃饭时还经常挑剔,不吃这个把这个夹在桌上,一直挑食,到最后饭菜生一大堆,二话不说的把它倒在垃圾桶里。“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早已把他扔在一边了。现在想一想,如果我们在这样浪费下去,我们的未来怎么办?勤俭节约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的。

每当走进集美大学,厦门大学,心中都有一种自豪感。我们沿着陈嘉庚先生的光荣之路,我们沐浴着他的光辉,体会着他的风范,学习他的为人。让我们行动起来,坚守“诚毅”校训,弘扬嘉庚精神,为祖国和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吧!

篇二:陈嘉庚办学读后感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

当我掩上书卷的时候,一位面容慈祥、头发整齐、手拄拐杖的老人,身穿一身笔挺的西装站在了我的面前,他仿佛在对我说:“要想让中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的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 说这句话的老人,就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大实业家——陈嘉庚先生,

展开历史,我们好似又见陈嘉庚先生坐在床边,手握妻子的手向她诉说自己想要办学的想法,那焦急、忧虑中流露出真诚而恳切的话语不禁在我耳边响起:“钱花掉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可就再也补不回来了!”是的,我们知道“钱花掉可以再挣”,可是这钱却是陈嘉庚先生下南洋辛辛苦苦一分一分攒下来的啊,所以我理解了陈太太的犹豫。“孩子们的学习时间耽误了可就再也补不回来了”,陈太太终于被说服了,我们也被说服了,然而我们又岂止是被说服,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钦佩。 当学校办起来了,我们发现,在教室的窗外,陈嘉庚先生静静地站在那里,听着琅琅书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历史虽已过去,但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又岂止是陈嘉庚先生的伟大成就,还有他那如山岳般矗立在人们心中的爱国情怀!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学习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我国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到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连私塾都办不下去了。他深为家乡的孩子们担忧,于是几十

年如一日为家乡出资办学,而他自己却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

当我读到陈嘉庚要把自己下南洋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用来办学,并且十分坚决的时候,我明白了陈嘉庚爷爷是多么爱家乡,多么爱祖国!当我读到陈嘉庚那着急的心情,坚定的语气时,我深深地感动了!陈嘉庚爷爷,您用自己挣来的钱在家乡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水产学校、航海学校、农林学校、商科学校??1921年的时候,您又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陈嘉庚爷爷对家乡贡献很大,对祖国贡献更大!陈嘉庚的这一举动,不知为祖国培育出了多少栋梁之材!这个举动是伟大的,值得赞扬的!因为这个举动不仅培育了许多人材,还表达了陈嘉庚爷爷的爱国之情!

在今天的这个社会上,仍有许多像陈嘉庚这样的人,他们为祖国增添了许多力量,我们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小学生。

篇三:陈嘉庚精神

勤奋好学,学以致用

陈嘉庚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说,他“九岁入私塾,至十七岁夏师亡辍学。”因读私塾时断时辍,故“就学多年,识字不多”。但陈嘉庚“性钝惟颇知勤学”,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水平。他后来能够著书作文,完全是靠勤奋自学。17岁出洋之后,陈嘉庚“虽忙于商战,但在闲时亦不忘读书进修,故当其于1923年被选为怡和轩总理后,便积极地组织一图书室于会馆中,以供会友进修之用。”抗战期间,陈嘉庚心系民族危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经常在怡和轩寓所挑灯夜读。陈嘉庚读书不拘一格,“不但对中国政治极有兴趣,对一般之西洋文化亦然”,故他在文章和演讲中,常常引用古今中外的谚语和格言,这是众所周知的。在20年代,陈嘉庚“对康有为的《大同书》与大同思想相当向往”;“在30年代,陈氏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论的书刊亦曾有涉猎”。如此好学博览,足见读书学习乃陈嘉庚平生的一大爱好。

陈嘉庚一生学而不厌,尤其好读史书。从先秦的《春秋》、《左传》,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从《福建通志》等地方志书,到《三国演义》等通俗读物,他都广泛涉猎。即便抗战期间在印尼避难时,陈嘉庚仍临危不惧,在写作《南侨回忆录》的同时,“坚持每天读历史书,《纲鉴易知录》读了七八遍。”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使陈嘉庚的学识远胜于同时代的许多华侨同胞。陈嘉庚在著作和演说中,经常引经据典,且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与他熟知中国文化,具有较丰富的历史知识分不开。

读书不仅充实了陈嘉庚的业余生活,也陶冶了他的精神品格。仅从好读史书来说,中国史学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既是一座囊括丰富的知识宝库,也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激发国民爱国心之源泉。正是读史,增进了陈嘉庚的史识史慧,使他善于以史为鉴,知人论世;也正是读史,培养了陈嘉庚深厚的民族感情,激发了他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说,读史是陈嘉庚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读书相联系,陈嘉庚还喜欢写作。早在17岁出洋随父经商时,陈嘉庚就因协助其父经商有机会动笔通信,培养了初步的写作才能。在以后的经商、兴学、从政的生涯中,无论在国内或国外,陈嘉庚与亲友有大量的书信往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陈嘉庚还撰写和发表了大量函电、时评和演讲词。他还撰写出版了《南侨回忆录》、《陈嘉庚言论集》、《新中国观感集》、《住屋与卫生》、《民俗非论集》等著作和文章。他一生写下了大量文字,湮灭的不说,留存于世的也不下几百万字。曾有学者认为,陈嘉庚的“言论尚欠哲学与理论的意味和基础”。的确,陈嘉庚不是一个学者,他也无意于纯学术的研究。他的大量言论都是有感而发,注重现实问题,虽较少理论意味,但关涉国计民生,不乏“济世利民”之功,与那种“假、大、空”的言论有着天壤之别。

在华侨史上享有盛誉的传世佳作《南侨回忆录》,是陈嘉庚在印尼避难时写成的。这不仅是一部陈嘉庚光辉一生的实录,更主要的它是一部南洋华侨奋斗史,一部南洋千百万华侨支援祖国抗战取得胜利的爱国史诗。前全国侨联主席张国基说过,陈嘉庚的“《南侨回忆录》,在南洋是与斯诺的《西行漫记》一样受欢迎的。在帮助海外华侨正确认识共产党,认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了解陕甘宁边区上,两本书都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我觉得,在华侨当中,《南侨回忆录》的影响更大一些,因为华侨觉得陈嘉庚先生的话更亲切可信。”《南侨回忆录》之所以一版再版,风行于世,广受欢迎,决不是偶然的。解放战争期间,陈嘉庚亲自为《南侨日报》撰写了一系列时评短论,他的文章文风犀利,对时局的分析入木三分,从海外一方与国内进步舆论遥相呼应,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为加速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读书与做人密不可分。陈嘉庚一生通过读书,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当年,陈嘉庚曾针对世俗认为商人总是唯利是图的偏见,强调“商人亦有商人之道德”。他还多次向人表白,他也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确,从陈嘉庚一生的言行表现,我们不难看到他那诚实守信、乐施好善、急公近义的儒商气质和先忧后乐、勇担道义、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品格,这种气质与品格的形成,是与他一生勤奋好学、知书明理、德智双修紧密联系的。

篇四:厦大介绍——再忆陈嘉庚与厦大

再忆陈嘉庚与厦大

教育是立国之本”,心怀教育兴国理念的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先后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和集美学校,还资助省内各地中小学70余所。1919年,陈嘉庚想到本省高等教育特别落后,又不能期望当时腐败的政府在福建办大学,于是决意倾资三百万创办厦门大学,“上以谋国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庥祯”。

倾资创办厦大

陈嘉庚亲自勘察学校地点,选定了郑成功演武场遗址附近作为校址。1920年10月,陈嘉庚前往上海,邀请知名人士蔡元培、黄炎培等十人举行筹备员会议,共商兴学计划。接着,陈嘉庚向省政府提出土地申请,遭到福建军阀李厚军的多次索贿,陈嘉庚不畏不惧,利用媒体揭露李的贪污腐败本质,使李无条件地批复了厦门大学建校用地。1921年初,厦大先设师范,内分文理科、商学两部,聘定教职员,招收学生百余名。

1921年4月6日,开校仪式正式举行,共有三千多人参加。为使厦大的创办在海内外产生影响,陈嘉庚将开校式组织得十分隆重,他以个人名义柬请了厦门官绅商学各界前来与会,并备小轮接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及其夫人也参加了仪式并演讲。杜威对陈嘉庚先生创办厦大表示了由衷的敬佩,他在开校仪式上说:“到会诸君,须景仰陈君??中国人人能效陈君之公,则救国何难之有。”

由于开学时校舍尚未兴建,厦大暂借集美校舍办学。开学后,陈嘉庚就抓紧兴建校舍的工作,无论寒暑,都到演武场指导施工。1922年2月,第一批校舍(同安、集美、群贤楼)建成,有人建议用陈嘉庚的名字命名其中的主楼,陈嘉庚却极力反对,说命名不应含有私意;再有人建议用陈嘉庚的弟弟、“二校主”陈敬贤的名字命名,陈嘉庚也不同意。后来主楼定名为“群贤楼”,取“群贤毕至”之意。

“企业可以收盘,学校不能停办!”

厦大开办后,一切经费几乎全由陈嘉庚独力负担。从1926年起,陈嘉庚所经营的企业如江河日下。尽管困难重重,陈嘉庚还是竭尽全力支持厦大,兴建了大批校舍,添置了许多图书和仪器设备,医药、工学、新闻、法学等部科陆续增设,聘请了不少著名的教授,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到1930年,已扩展到文、理、法、商、教育五个学院,17个系。当时有人认为“北有南开,南有厦大”。

1929年,在经济危机和帝国主义倾销的双重袭击下,陈嘉庚企业亏损不下百余万元,有人劝他停办学校,他坚决不肯。1932年,外国某垄断集团提出以停止维持两校为条件把他的企业作为附庸公司加以“照顾”,他断然拒绝,说:“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这时的陈嘉庚只得采取向华侨募捐、变卖厦大校业及陈嘉庚公司股本以及借债等办法筹集经费支持厦大,到1936年,厦大已经形成三院(文、理、法商)九系的规模,学生超过三百人。

1937年春,条件更加困难,陈嘉庚写信给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和福建省政府,提出自愿无条件将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国民政府教育部为纪念陈嘉庚的功绩,在厦大特设咨询委员会,以陈嘉庚为永久会员,并设置“嘉庚讲座教授”和“嘉庚奖学金”。对此,陈嘉庚屡次谦辞。

为建校舍八十高龄亲自督工

图:解放后,陈嘉庚(前)视察厦门大学建南楼工地_

解放后,陈嘉庚仍然十分关心厦大的建设和发展。他信任国家的政策和学校的决断,从不干涉行政,专心考虑建设校舍的问题。从1951年到1954年,由他经手筹措经费、设计、

监督建成的校舍,就有二十四幢,相当于解放前全校建筑面积的一倍。其中就有建南大会堂、图书馆成智楼、生物馆成义楼、物理馆南安楼、化学馆南光楼等教学楼,宿舍国光、芙蓉、丰庭各三栋,医院成伟楼以及大型海水游泳池、十万平方米的大操场和室内运动场等。 为了建筑这些校舍,八十高龄的陈嘉庚不辞劳苦,手拄拐杖亲自到厦大督工。对图纸设计、备料用料、施工计划、工程进度与质量、经费开支、工人生活等情况,都一一细加查询,要求科学管理,保证质量,注意安全,注意节约。数年间,他坚持从集美坐班轮到厦大工地巡视,每周一次,每次三小时以上,即使遇到敌机空袭或刮风下雨,也从不间断。

陈嘉庚在投资办学方面不惜一切,曾有人以1981年人民币和黄金比价计算,陈老一生用来办学的捐款达一亿美元以上,然而他自己却一生俭朴。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于北京,遗嘱中要求子女将300余万元存款全部捐给国家。

群贤楼前,陈嘉庚先生的塑像就静默在棕榈树旁,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这所他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学校。对于厦大人来说,陈嘉庚的故事已如此熟悉,然却无数次都感动。只因嘉庚精神已融入厦大血脉,绵延不绝。

本文主要资料来源:《陈嘉庚兴学记》、《厦门大学校史》等,编辑:边晓璇。

一所大学和她的历史

林语堂和鲁迅在厦大

厦大高薪礼聘名师

陈嘉庚认为,好大学除了要有“大楼”,还要有“大师”。 厦大对国内专家,海外学人,不论学派观点如何,只要学术上有地位的,都广为罗致。

据《厦门大学校史》第一卷记载:当时,厦门因为偏处东南一隅,又非全国文化或经济中心,著名教授学者一般不愿前来。为此,厦大采取了重金礼聘的方策,规定教授月薪最高可达400元,讲师可达200元,助教可达150元。当时使用的货币是银元(大洋),月薪25元就能养活一个五口之家,蔡元培在北大工资300块大洋,陈独秀为200块,李大钊100块,而图书馆管理员毛润之只有8块大洋的年薪。相比之下可见厦大当时对教师的待遇确实优厚。不少著名教授、学者都应聘来校任教。如国学专家和文学家陈衍、林语堂、沈兼士、孙伏园、台静农、余謇,语言学家罗常培、周辨明,哲学家朱谦之、张颐,史学家顾颉刚、陈万里、郑天挺、郑德坤,教育学家孙贵定、朱君毅、杜佐周、姜琦、邱椿,化学家刘树杞、丘崇彦、张资拱、刘椽,生物学家秉志、陈子英、钟心煊、钱崇树,数学家姜立夫等等。这些名教授均亲自授课,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林语堂与国学院

林语堂在厦大约有半年的时间,对厦大的影响却是巨大的。1926年夏,林语堂应聘为文科主任兼国文系教授,得悉国学研究院正在筹办,便向学校推荐北京国学专家沈兼士等人,并一一发出聘书。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厦大国学研究院完成了各部机构的设置及职员的配备,校长林文庆任院长,林语堂任总秘书,沈兼士任研究主任,吸引了一批国学大师云集厦大。是年10月10日成立大会举行之时,莅会来宾三百多人,极一时之盛。刚创立的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提出要以现代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固有的文化,成为20世纪前半叶中国仅有的四所国学专门研究机构之一,为厦大国学院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林语堂在国学院当行政领导,还在外文系教英文。厦大外文系因为林语堂的到来而得以开设英文作文、现代文和英语发音三个科目。林语堂的英文纯正,学生们很爱听,课堂上总是笑声不断。林语堂评价学生并不根据考试,更多地来自课堂,学生们在课堂上对问题的问答是他评分的主要依据。更让学生们心服口服的是,一个月或几个月以后他仍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得清清楚楚。

鲁迅先生在厦大

被公认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应聘到厦大任教,使厦大的学子深受鼓舞。鲁迅在厦大期间,开设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课,每周4节课,还兼任国学院的研究教授。慕名而来的学生、教员乃至校外的记者把教室挤得满满的,场面十分壮观。拿不到讲义的人,上课便记笔记,下课赶紧借讲义抄。

为了编写讲义,鲁迅常常废寝忘食。所以上课时,他能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作家作品,引证丰富的材料,深入浅出地阐明问题。听他讲课的学生个个如逢甘露,当时的学生俞荻回忆说:“听他讲学,好像小学生听老师讲有趣的故事那样,唯恐时间过得太快!”

学生们不满足于只听鲁迅讲课,他们更把鲁迅看成引路的导师。在鲁迅的支持和帮助下,进步学生先后成立了“泱泱社”和“鼓浪社”两个文艺团体,筹办《波艇》月刊和《鼓浪》周刊,鲁迅亲自“为之看稿”,并给予亲切的指导,集美楼也常常传出鲁迅与青年们亲切交谈的话语和爽朗的笑声。

篇五:陈嘉庚办学 导学案

课题:陈嘉庚办学(两课时)

课型:新授 主编人: 李益 审核人: 编号:201301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侨、涉、耽、赚、范”等五个生字,会写“袖、涉、隆、镇、赚、犹、豫、范、欺、侮”等10个生字,掌握“远涉重洋、兴隆、犹豫、师范、欺侮”等词语。

(4)、抓住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读、辨析、组词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历解释词义。

(2)边读边想、读议结合,以读促悟、理解课文内容。

(3)删繁就简,抓住重点词句深入品析,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学习重点:抓住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难点:抓住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学习方法:

1.朗读法,通过自主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语段进行朗读、品读,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圈点批注法,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3.合作学习,主动与同学交流。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知识链接

陈嘉庚简介:陈嘉庚先生(1874—1961年),字科次,著名的华侨实业家、教育家。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侨联主席等职。陈嘉庚

先生17岁随父亲到新加坡学习经商,因其勤奋刻苦、经营有方,仅用20余年的时间,即发展成南洋各埠声名显赫的大实业家。1893年陈嘉庚先生第一次回故乡,即出资2000元在集美开办“惕斋学塾”,这是陈嘉庚先生捐资兴学的开端。1910年陈嘉庚先生在新加坡参加同盟会,大力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11年满清政府被推翻后,陈嘉庚先生怀抱“教育兴国”、“兴学报国”的信念,先后在故乡创办了集美小学、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女子师范、幼稚师范、乡村师范、国学专门等校和福建省最早的综合性大学——厦门大学,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陈嘉庚先生一生倾资兴学、赤诚报国的义举,深为海内外人士所敬仰,曾被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第一课时

一、我有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侨、涉、耽、赚、范”等五个生字,会写“袖、涉、隆、镇、赚、犹、豫、范、欺、侮”等10个生字,掌握“远涉重洋、兴隆、犹豫、师范、欺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读、辨析、组词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历解释词义。

(2)自主阅读课文、识记生字,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我很主动:——————可以把要掌握的词语意思、造句放在这个环节

1、学习生字我最棒。

lǐng xìu xìng lóng yóu yù zhuàn qián

( ) ( ) ( ) ( )

shī fàn qī wǔ bān bān bái shuāng

( ) ( ) ( )

2、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陈嘉庚是

( ),他常常对人们说(:

“ 。”)

3、我喜欢课文中的这些词语:

( )。

4、按要求改写句子。

(1)、陈嘉庚把赚来的钱寄回家乡兴办学校。(改成被字句)

(2)、要想让祖国立足世界,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改成反问句)

三、我会合作:

1、小组讨论本篇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并交流记忆方法,小组长检测本组组员的掌握情况。

2、比比谁的课文读得最好。

四、我要展示:

1.小组派代表交流汇报,集体评价。

2.生大胆质疑,集体解决,师适当点拨。

五、练练身手: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隆:①盛大。 ②兴盛。 ③深厚;程度深。 ④凸出。

隆冬( ) 隆重( ) 兴隆( ) ...

2、范:①模子。 ②模范;好榜样。 ③范围。

陈嘉庚简介作文

④限制。

师范( ) 范畴( ) 防范( ) ...

(二)、形近字组词

侨( ) 娇( ) 桥( )

侮( ) 诲( ) 悔( )

(三)、在下列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陈嘉庚( )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 )是著名的大实业家。

2、顺着熟悉的巷子,他( )慢慢地走着,( )看着镇里的变化。

3、李伟( )诚恳地接受了批评,( )马上改正了错误。

4、( )我们生活富裕了,( )不能浪费粮食。

六、我会反思:

这节课我学得很认真,学习任务完成好( A ) 一般( B ) 不好,还要努力( C )

第二课时

一、我有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

2、抓住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边读边想、读议结合,以读促悟、理解课文内容。

(2)删繁就简,抓住重点词句深入品析,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我很主动:

1、课文描写了陈嘉庚的( )、( )、( )。这样的描写突出了陈嘉庚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我们在写写人的作文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2、我能把带“然”字的词语送回家。

( )然而止 ( )然不屈 ( )然而归 ( )然若失 ( )然而立 ( )然拒绝 ( )然无声 ( )然无恙

3、对比也叫对照、映衬。这种描写方法是把两种对立(或矛盾)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比较,以揭示人物的某种精神、事物的某种差别,景物的某种特征等。恰当运用对比的描写方法,能突出地表现事物的特征,文章的主题。例如:写《我的同学》,我们可以通过与其他同学在语言或行动上的对比,来表现“我”的同学的某种品质或精神面貌,这样,就能将对比的写法慢慢运用好。

阅读以上材料,采用材料中介绍的方法写一小段写人的小片段。

三、我会合作:

(1)朗读课文,探究课文的中心思想。(学法指导:先说说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说说自己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2)以“读《陈嘉庚办学》有感”为题拟个写作提纲。(学法指导:抓住陈嘉庚最令你感动之处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有感而发。)

四、我要展示:

1.小组派代表交流汇报,集体评价。

2.生大胆质疑,集体解决,师适当点拨。

五、练练身手:

(一)、判断,下面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

1、每次到学校,他总要站一会,静静地聆听,仿佛在欣赏美妙的音乐。( )

2、小莉好像懂事了。( )

3、南沙诸到好像一串珍珠。( )

4、大榕树像巨伞似的遮遍了小岛的天空。( )

5、他和他爸爸长得很像。( )

(二)、写读后感。

提示:1、你认为陈嘉庚是个怎样的人?概括地说说。

2、文中陈嘉庚的哪些语言、行为最令你感动?

3、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又应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

六、我会反思:

这节课我学得很认真,学习任务完成好( A ) 一般( B ) 不好,还要努力( C )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