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荷塘雨色卖家论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5:31:02 体裁作文
荷塘雨色卖家论坛体裁作文

篇一:朱自清《荷塘月色》 原文&赏析

原文: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荷塘雨色卖家论坛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yì)首徐回,兼传羽杯;櫂(zhào)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jū)。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赏析:

读完朱自清的这篇抒情散文,我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这样一片月光下寂静、美丽的荷塘,但在这美丽的景色当中,饱含着作者那淡淡的忧伤。

这篇文章写于1927年7月,正值“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朱自清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于是在文章一开头便写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全文奠定了低沉的感情基调。也正是有着这不宁静,引领作者去荷塘散心,去寻找宁静。

路是幽僻、寂寞的,月是苍茫、朦胧的,树影是斑驳的,灯光是无精打采的,连最热闹的蝉声蛙声也与“我”无缘,这不得不让作者忆起江南采莲的旧俗,可转眼望着空无一人的荷塘,一阵失落感油然而生。然而在短暂时间内所得自由而带来的喜悦也是贯穿于全文之中,所以我们能在这篇散文中感受到朱自清的或喜或忧。朱自清不是圣人,他只是借这荷塘的月色抒发着自己的思想情绪,也正是这分朴素的情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不知不觉中,我也随着朱自清回到了大自然,寻到了内心的宁静。

篇二:荷塘月色

导 学 案 审核人:

学生自主导学案 审核人:

篇三:《荷塘月色》赏析及谈谈我对散文写作的看法

《荷塘月色》赏析及谈谈我对散文写作的看法

文\北国棠棣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众所周知的散文名篇,叙述的内容一气呵成,景色的描写真切淳美,一种淡淡的情愫与思绪在文中飘荡。散文写作是需要一定功力的,不但要驾驭文字,而且还要将自己的情感贯穿其中,让情感在文章中升华。一篇好的散文叙事必须是流畅的,即便是看似随意和松散,但是内在的关联是必须存在的。一篇好的散文描写必须是生动的,这种生动不要脱离景物本身而自建楼阁,景物是那样就描写成那样,不能空穴来风,但是你对景物的情感是可以自由掌控的。

一篇失败的散文却往往是叙述的内容空洞无物,让我们感觉东拼西凑、味同嚼蜡,或者看起来美不胜收,实际上却是一盘散沙、文不成篇,这样的散文就是没有把握好文章的主旨,没有构建文章的内在关联。朱自清在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心中是怀着一种感情的,也是有一定的目的,他透过自己的所行所感将它表达出来,最后一身释然。

那些所谓的散文不是这样,它们在创作的时候根本没有主旨,或者是一些空泛的议论,或者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它们没有布局谋篇的过程。它们偏离了自己的主旨,或者中心在不断地跳转,或者开始极尽描写之能事,那些天马行空,那些锦缎文字,与写作的初衷已经风马牛不相及。这些散文常见于散文网站或者文学论坛,而写作这些散文的人被称为才子才女,殊不知他们误导了别人,也扭曲了自己。我以前也曾认为它们是美文,现在觉得它们毫无价值。我们就结合散文《荷塘月色》来分析成功和失败的散文都是什么样的。

一、实在与虚浮

《荷塘月色》是有自己的实体的,换句话说它是真实存在的,作者由于近日来的情感,而引发想去赏荷的冲动,一路所行所见、间或所感,自然而然地去描绘月光中的荷塘,这种景又引发了作者的情,从行文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渐渐开朗。这是荷塘中的月色使然,也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没有半点虚假,没有半点牵强。最后,作者通过这些思考和感受心中慢慢明朗,一身轻松地回到家中,放松心情和欣赏美景的目的同时达到。

失败的散文没有自己的实体,他们只是因为要想所以才开始去想,是他们自己在推动自己去想,没有其他原因,纯粹就是为了想而想。由此他们开始了自己的思想之路,结果不是一些老生常谈,就是一些故作深沉。他们会怀古追今,陈述人类的历史,什么沧海桑田,什么人生苦短,什么白驹过隙,都可以收入文中。他们不断地在感慨,感慨这个,又感慨那个,不停地发出一些不痛不痒的议论。

因为人类历史的悠久,因为人们的观点众多,他们的议论马上就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当你读到结尾,你想回顾一下自己都读了什么,你感觉自己似乎读了很多,又似乎什么都没记住,好像什么都没有印象了。这就是虚浮的文章,一切都漂在上面,没有质量,没有内涵,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写,不知道他们想写什么,最后,也不知道他们都写了什么。你可以轻轻地问一句,你写的这些都和你的文章有关吗?尽管它们看似深奥、看似新鲜、看似绝美,只可惜它们与这篇文章没半点关系,在读者眼中它们的作用一笔勾销。

他们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写出实际,更没有真情实感,没有实际就没有感情,没有感情的文字就是没有生命的文字。他们没有脚踏实地,而是只顾仰望星空了。他们的文字和感情没有依托,就像没有根的树木,再高也不会存活,他们写得再好也没有意义。一篇散文必须有自己的根本,实实在在的根本,它们是一种感情,或者是一种事物,或者是一些感想,它们贯穿在文字之中,文字紧紧地围绕着它们。

散文最强调的就是“神”,也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们必须是实在的,当然这并不只是可见、可触、可感的实体事物,也可以包括思维和意识。那些套用流行观点和时尚元素的文章,都是行之不远的,都是低级的肤浅或是高级的肤浅。哪怕你的文章只是表达了一种想做又不敢做、不做又害怕失去的矛盾心理,只要你描写得恰到好处、绘声绘色,那你也能写

出一篇优秀的散文。

二、活泼与堆砌

《荷塘月色》语言是生动活泼的,描写的景物也是引人入胜的,像是开头几段中看似无意的议论却是铺垫了自己的心情,为后面的美景衬托了自己的心情定下基调。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呈现一片美不胜收的荷塘月色,也是文章中的精华部分。先是细致地勾画荷塘中的荷叶与花朵,叶子像舞女的裙,荷花像出浴的美人,都是不俗的比喻,都是巧妙的想象。

接着由细节转向主体,视角放到整个荷塘,进而远到天空,远到四处的树木,荷塘月色不只是在荷塘之上,周围月色下连接着荷塘的风景也进入视野。这些景致并非和荷塘无关,它们是连在一起的,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作者的视角在不断变化,描写也在不断转变,一幅画面越来越丰满,荷塘月色图随之跃然纸上。

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美好的,他也在精雕细琢这一美景,虽然描写的细致,但却没有丝毫的过分,把握的分毫不差。作者的视角和内容也在轻盈地跳转,他没有抓住一个景致反复地描写,也没有只从单一的角度出发,一成不变地使用一种方法。变换的手法写出变换的景致,不枯燥也不腻烦。

那些堆砌的散文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它们展示的是华丽的技巧,表现的是辞藻的铺陈与意象的叠加。只是一个景物,接下来是一个接一个的意象,而且他们的意象每篇文章中都是大同小异。每每都是端坐在窗前,月光如水泻下,撒得满地的清辉,在这冰凉的月光中是何等的惬意。或者,展开一卷美文,文字散发着淡雅的清香,桌边泡上一杯香茗,茶香氤氲飘散。这样的散文有的词出现的频率高之又高,比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岁月静好,缱绻旖旎,氤氲弥散,唇齿留香等等。更为可贵之处,他们还能化用唐诗宋词名篇中的词语和意境,将自己的文章装饰得富丽堂皇。

我们忍不住要问,你不写月光如水就不会写文章吗?没有泡茶就不能引发自己的感想吗?这些都是硬塞进文章的,他们和文章那么的格格不入。你不用那些华丽得发俗的词就不会展开描写吗?生硬地嫁接唐诗宋词的美言佳境,就不会水土不服吗?结果,华丽的词藻淹没了文章,天外飞来的境像取代了发自内心的感受,引用一句话“一切都缥缈了”。

好的散文是一篇精细而洒脱的文章,不追求词语的优美,而注重描写的贴切,更不会为了充实门面而刻意选用那些臻美的词语。无论是辞藻还是意象,堆砌是散文的大忌,就如粉黛遮掩了美人的面孔,只见粉墨不见美人本质的魅力。

三、深厚与空洞

《荷塘月色》是一篇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的散文,景色呼之欲出的写意,采莲由此及彼的联想,都在一种情感的贯穿和维系中。作者的所见所感都是有深层次的意味,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追求恬淡和略有挂虑的心情。写景是文章的表面,感情是文章的内在,景物衬托了心情,景物丰富了心情,将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也使心情得到升华。

作者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有自己的感情在文章中若隐若现,作者也不是漫无目的地游走,看到什么就写什么,看到什么就感慨什么,而是自己的感情在掌控一切。作者由于心情的不安,到想寻找放松,再到漫步荷塘赏月,最后心情宽慰满足而归。写景只是文章的现象,本质是心情上的因素使然。这种透过现象表达本质的写法,不但使文章具有深度,也更加耐人回味。

这里说到的深厚,也可以说是一篇散文的立意,它表明了这篇散文不是随随便便写的,不是出去转了一圈,将自己的所闻所见串在一起就大功告成了。立意是告诉人们,写这篇散文有一定的目的,写景当时是有一种心情的,这篇文章有感情的起因,有一路见闻的经过,有感情圆满的结果。当你窥见散文的深层次内涵,你就掌握了一篇散文的灵魂和实质。一篇好散文就是一篇有灵魂的散文,它调遣和支配着文章的一张一弛。

空洞的散文恰恰和上面说的相反,没有深层次的原因,或者是肤浅的想法,我想出去就

出去了,我想写景就写景了,完了文章就结束了。文章就像是没有灵魂的稻草人,盲目地走着,盲目地写着,盲目地感慨,稻草人永远也成不了有魂有体的活人。在你没想好写什么之前,最好什么也别写,当你没有深层次的感情想表达时,最好什么也别表达。

这是单纯的空洞,还有一种貌似深刻的空洞。他们会把一切描绘的异常美妙,不单是辞藻上的,不单是意境上的,还有理论上的高度。他们极尽渲染之能事,把景物夸成了人间仙境,什么玉液琼浆,什么仙乐飘飘,什么金碧辉煌,不但脱离了景物的根本,也让文章越显虚空。或者,他们会抛出一些深奥的哲学命题:人生是什么?意识是什么?接着,他们开始填充自己的理论和观点,那些已经被人们说烂的俗理又粉墨登场。这些都是貌似充实的空泛,这样的内容越多文章越空洞。

文章的深厚往往是若隐若现的特质,然而这些文字背后的事物主宰着文章的一切。空洞的文章不是语言的不丰富,而是背后没有一个行至高远的立意。那些感情、那些思想、那些意识,撑起了散文的一片天,景致的描绘就是在立意上面建造的大厦。

四、统一与琐碎

《荷塘月色》是一篇完整统一的文字,作者有欣赏荷塘月色的原因,有欣赏荷塘月色的过程,有荷塘月色引发的诗词联想,有安然回到家中的结尾,流畅的文字一气呵成。这篇文字的思想是统一的,整篇都围绕着荷塘月色来写,当然有铺垫、有发展、有结束,它们都是有机的整体。作者首先确立了一个中心,所有的描写、议论、抒情都是为这个中心服务的,它们都串联在这个中心上。

作者知道自己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不该写的一句没多写,该写的一句没少写。这样就能掌控文章的度,知道什么地方着墨,什么地方惜墨,文章才能丰满而有神韵。不但是主题的统一,内容也同样统一。描写的重点首先集中在荷塘的荷叶与花朵上,再到下面的流水,再到周围的树木,再到引发联想采莲的诗词,都是和荷塘月色有关的,整篇文章浑然一体。

琐碎的散文却是让人不知所云,理不清文章的思绪,找不到文章的联系。首先,他们写文章没有次序,没想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是次要。再次,他们写的文章没有逻辑,什么内容都是一堆堆地放在一起,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会在一起。这样的文章不是以篇论的整体,而是一堆零零碎碎的文字片段。

他们先会描写一个事物,结果又莫名其妙地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了。本来说的是山谷间的流水,转而又去描写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如果内在有联系还可以说通,结果却是他们自己的一厢情愿。本来在记叙一件事情,马上就发起了议论,而这个议论又发展下去,引发新的话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表面看起来他们的话题内在有联系,其实联系的只是一个词,而中心的意识和思想相差十万八千里。

他们的文章看起来才华横溢、文不加点,其实是拼接的粘贴艺术,是没有骨架的一堆血肉之躯。这种文章有跳跃思维的外形,而没有跳跃思维内部必然联系的根本。这种文字最后连作者也无法控制了,不但偏离了写作的初衷,文章也写成了碎片。散文虽然可以结构自由,但是重要的是“形散神不散”,它对散文的“神”要求是相当高的,形式是散的,“神”也散了,那就什么都不是了。

散文不是意识流式的写作,只求酣畅淋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那样的不是文章,是一篇闲言碎语。散文有散文的组织和结构,主旨的统一和内容的统一必须完美结合。也许你在表面看不出散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但是你仔细挖掘,你会发现内部那些和谐与美妙的统一。

结语:

好的散文能带给人精神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能传达作者缜密的思维和淳美的言辞。一篇成功的散文,它的根本是有所指,可以是实在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但决不能是虚浮的。它的文字是活泼的,描写是生动的,记事是自然的,他也不会去堆砌辞藻和滥造意境。它的思

想是真实的,可以是深厚的,也可以是轻松的,但是远离空洞无物,远离穿凿附会。它的形式和内容都是统一的,其本质是内在联系的统一,不能忽左忽右,不能随心所欲,琐碎能从根基上摧毁一篇散文的建造。从一定的角度说,散文是实的,包括内容的实和情感的实,散文也是“虚”的,这种“虚”是实的抽象和升华,它可以谈感情,它可以谈想象,它可以融入思维和意识。如果你能抓住散文的特点,你就能自由地掌握虚与实的度,让你的散文形式与内容不拘一格。散文写作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创作过程,它能让你的心情放飞,它能让你的思想翱翔,它能让你和想象亲密接触,你学习得越深入就越能发现散文的魅力。

2015年5月5日

篇四:荷塘月色文本解析

《荷塘月色》文本解析

【摘要】:《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是朱自清的名篇,被选入高一语文散文章节的开篇,历来被学者们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本篇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文本分析:一是朱自清不平静的原因探析,二是从不同方面重点鉴赏月光下荷塘的景色美及艺术技巧,三是文章末尾古典莲塘的描写。在综合表述他人观点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点自己的见解。最后为了使文章具有更加明确的教育教学意义,笔者添加了在新课标的语文政策的要求下,荷塘月色的一种新解读。

【关键词】:《荷塘月色》 文本分析

【文献综述】:先综述文本分析的第一部分,即对朱自清在散文开篇中提到的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探析。李国平在《<荷塘月色>讲解》中提出这篇散文的主题是抒发作者的不满,表达作者对光明的向往,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的彷徨苦闷。周文平的《谈<荷>》表明朱自清一方面在政治局势下彷徨苦闷,另一方面,又抒写作者对黑暗的不妥协,以及对未来美好前景的幻想与追求。钱理群《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表明朱自清的苦闷是由于内心的矛盾与冲突,即反感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恐惧,所以陷入不知往哪里走的惶惶然中。程翔《<荷>主题探》中写出荷塘月色主题是表现二十年代末,小资产阶级分子朱自清面对人生岔路的彷徨、苦闷的思想感情。与钱理群的分析差不多,但批判了李国平类的主题分析。吴海发在《<荷>中有哀愁么》创造性的提出朱自清没有表述哀愁,而是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和洁身自好的品行。这些都是比较经典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原因分析,之后还有学者认为朱自清的苦闷原因是由于小儿子的出生或是性苦闷,但都不具备太多参考价值。再综述文本的第二部分,奖赏月光下的荷塘。这样的文献就太浩繁了,主要归类如下,一种是鉴赏《荷塘月色》审美,比如康九星在当代教育论坛上发表的《试论<荷塘月色>》的美学鉴赏。一种是论述文章的修辞,比如李时生的《论<荷塘月色>的修辞艺

术,最后是分析文末江南采莲的作用,比如高固华在阅读与鉴赏中的发表的《江南采莲在<荷塘月色>中的作用》一文。

一、文本主题探析

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意蕴丰厚、益智陶情、有很大的张力,他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抒发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悟,重视把握作家主体思维的个性化,致力于探究作品展现的主体个性美,所以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难点。

在孙绍正的文本分析的七个层次中指出“许多文本分析之所以无效,原因在于,空谈分析,实际上根本没有进入分析这一层次。分析的对象是文本的矛盾,而许多无效分析,恰恰停留在文本和外部对象的统一性上。如认为《荷塘月色》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知识分子的苦闷。”1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已经形成定论,从作品的时代,作者的知识分子形象出发,理清作者的感情线索,“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 也 像 超 出 了 平 常 的 自己”——“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热闹的是他们, 我什么也没有”——“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然后得出结论: “全文反映了作者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苦闷、彷徨、寂寞的心情与希望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2这是学生学习与教师教授的重点。这样分析就体现不出这篇经典美文,也会让学生厌弃,更别说体会作者的情感了。

导致朱自清“不宁静”的原因分析有几个派别的不同解读,钱理群认为是政治上的“惶惶然”孙绍正认为是“家庭的矛盾”后来还有学者解读为“性苦闷”,笔者认为对作品中朱自清“不宁静”的解读不一定要区分的那么开、那么详细,人本来就是喜欢思考的生物,心绪上的波动可能会有好几种原因共同作用,我们也不能排除他的“不宁静”是否有受到同事王国维自杀的影响。每一项解释都是一种猜测,一种思考方向。我们可以借鉴某些思考,但也不可对文本做出过分扭曲的解读。不可否认的是“不宁静”是题眼,是我们串联起文章的线索散文就是形散而神不散,1

2孙绍正.《文本分析的七个层次》.[J]《语文建设》,2008年03期:4

因为作者的“不宁静”所以他想要去荷塘逛逛。

二、文章艺术审美探析

《荷塘月色》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其散文性主要体现在第二部分对月光下的荷塘的描写上,鉴赏月光下的荷塘也是教学的一个重点。首先鉴赏荷塘的自然景物美,作品中描述了许多的自然景物。有荷叶:“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流水:“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月光:“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还有水雾、淡云、杨柳、灌木、路灯,还有树上的蝉鸣,水中的蛙声。

从审美方面来分析,写景的一段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1、自然景物的朦胧美。“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是别有风味的。”若“满月”则过于清晰,若浓云则过于昏暗,“一层淡淡的云”方才铺垫在美学的完美尺度上,构成一派朦胧美感。“朦胧美感的审美本质在于提供了更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审美物象更具有视觉的丰富性和梦幻性。”3“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象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也增添了朦胧的层次性。2、语言修辞美。(1)比喻。作者将荷叶比喻成“象亭亭舞女的裙”,赋予荷叶似旋转着的绿色的舞裙的美感。用排比比喻来描写荷花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总体来说,荷与月色呈现的是阴柔之美,作者的比喻阴柔、呈现出女性化的特征,言语表达细腻、隽永。文本中的诸多词语体现女性意向,如“阴森森”、“风致”、“倩影”、“丰姿”等。很贴合夜晚的荷塘美景。还有一个重要的修辞手法是(2)通感。通感是指“叙事状物时,用形象的词语使感觉转移,把某一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去的修辞手法” 在《荷塘3

月色》中,有两处运用了通感。一是“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将本来的嗅觉转移成了听觉,陌生化的手法让人感觉更加的新奇,赋予荷香歌声搬的飘渺与悠长。还有“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光与影”的视觉也被描写成了听觉上”

的音乐,给人动听的享受。光影在视觉上不好描绘,作者便用提琴乐曲来表述,让人感受到新的魅力。(3)叠字、叠词的运用。《荷塘月色》全文一共有“ 26 处运用了叠词, 并且运用得都很准确到位。所叠的词有名词、形容词、副词及量词。所叠的名词有日日、星星等等; 所叠的形容词有: 蓊蓊郁郁、阴森森、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曲曲折折等等; 所叠的量词有层层、缕缕、一粒粒等等。”4运用叠词有很多的好处,比如运用叠词会有朗朗上口的音韵美,用叠词加深作品中的形象,用叠词以描摹和表达作者自己当时复杂的内心和思想情感,比如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这些能反映出作者当时的心境与具体的情景,都表现出了作者想寻求宁静的心态。(4)拟人。《荷塘月色》中的比喻有时掺杂着拟人一起用,如写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袅娜”和“羞涩”都是形容少女的风姿的,”是将荷花当做少女来写。又如“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杨柳”的丰姿… …也辨得出。“路灯光,没精打采的””,这些也都是运用了拟人法。使文章生动活泼,更有感染力。

三、文末“西洲曲”作用探析

这篇散文的文眼是作者的“不宁静”,由此作者到荷塘散心,有了上一段对荷塘景色的分析,那么最后的作者得到自己希望的宁静么,需要我们往下继续分析课文,答案显然是没有。后来作者又描述了“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于是他“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文章末尾对于古代经典的描写和文章的文题也是息息相关的,两首诗歌表现的是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自由、幸福、快乐、纯真的生活。“我们认为作者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是为了表达他的一种追求——对自由的追求。因为正是在这片4余茂《<荷塘月色>多用叠词的缘由》[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7期:28

天地里, 作者感到了自由,忘记了忧愁和白天的“不宁静”。”5这正是朱自清所向往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没法实现的,于是他把自己暂时融入中国古典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以排遣心中的不宁静。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得短暂自由,这种自由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6。古典的莲塘和今晚的荷塘形成一个对比,现实中的荷塘阴柔又忧伤,而古代采莲的时光,是那样快乐而又美好,从这样答复对比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作者对江南家乡的怀念。也看出作者心绪的又一变化,是求宁静而不得的一种希冀与向往。

四、新课程下的教学意义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7【”4】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和熏陶。 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在应试教育中,这往往被忽视。《荷塘月色》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可以通过“不宁静”的排解方式来引导。朱自清是文人,在不宁静的心绪下想到的是去荷塘看看,并且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虽然自然景物并没有给作者带来最终的宁静,但是作者又转而寻求古代的精神支柱,想起《采莲赋》和《西洲曲》,就是要寻找精神的避难所,寻找心中的桃花源。人生难免会有苦闷,但是我们应该正确的引导排解心中的忧愁,或者是从自然处得到慰藉,或者从书本从古代优秀精神中找到寄托,也可以找到亲朋直接诉说,或者把自己的烦闷诉诸笔端。语文应当教会学生诗意的生活。

5高固华.《江南采莲在<荷塘月色>中的作用》. [J] 《阅读与鉴赏》2007年12月21:40

年 8 期:16 6孙绍振《<荷塘月色>解读》[J]《名作欣赏》2003

7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G]

篇五:荷塘月色 课练

荷塘月色 课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眸(móu) 倩影(qiàn) 独处(chù) 鹢首徐回(yì) ....

B.宁静(nínɡ) 悄悄(qiāo) 曲折(qǔ) 妖童媛女(yuán) ....

C.脉脉(mò) 霎时(chà) 乍看(zhà) 缕缕清香(lǚ) ....

D.羞涩(sè) 煤屑(xiè) 踱步(duó) 参差斑驳(cī) ....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久负盛名 没精打采 各行其是 察言观色

B.虚无飘缈 叶嫩花初 迷迷糊糊 春华秋实

C.荡舟心许 无福消受 哀声叹气 世外桃园

D.蓊蓊郁郁 行迹可疑 隐隐约约 轻描淡写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政府在救灾上的迅速反应、积极投入和公共信息的即时公开,让国际________;中国人民在巨大灾难面前闪现的人性光辉,令世人赞叹。

②2008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我们将始终如一地履行对台湾同胞作出的承诺,既不会因局势的一时波动而有任何动摇,也不会因少数人的________干扰而有任何改变。

③从议会投票方面来讲,________不发生意外,形势将有利于奥巴马而不利于麦凯恩。

A.注目 蓄意 万一 B.瞩目 故意 如果

C.瞩目 蓄意 如果 D.注目 故意 万一

4.下列选项中不含比喻的一项是( )

A.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B.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C.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1930年最后一条野生袋狼被杀于墨本纳??袋狼这个曾经繁盛的物种从地球上销声匿迹了。 ....

B.展厅里几乎看不见买车的顾客,销售人员没精打采地打发时间,而待售新车倒是停得满满的....

??

C.楼市步入调整期后,放松“一套房贷”政策的呼声不绝如缕,但银行界普遍担心,房价正在....

下降,房贷风险高,不敢轻易改变政策。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

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凤阳“六·二一”爆炸事故领导小组已开始对遇难家属进行耐心细致的理赔政策解释工作。

B.欧阳中石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不仅季羡林先生是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家,也是一个纯真圣洁的人。

C.今年第3号热带风暴“莲花”于8时30分在福建晋江登陆,当地政府采取措施防止避免热带风暴登陆后产生的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

D.有的同学认为,反正老师要讲,课前预习是多余的;有些则认为,反正有些内容看不懂,预习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往往这些看法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________,正体现了文人们对粗犷和细腻相结合这一审美理想境界的追求。

(2)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________。

①远山借青、远水借碧的宏观构思,园中有园、湖里有湖的精巧布置

②园中有园、湖里有湖的精巧布置,远山借青、远水借碧的宏观构思

③近水如镜,兰舟轻漾,一湖幽静

④近水如练,新荷满布,郁郁青青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仿照下面这句话,请选取云雾中的山峰另写一组句子。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5分)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①黑墨 ②黑钻石 ③黑夜 ④黑葡萄

(1)此刻,她那______________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

(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____________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1)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发挥想象,将下面的语句扩展成一则寓言,150字左右。(6分)

早晨,碧绿荷叶上的一颗玲珑剔透的露珠最后消失了刚刚还在的傲慢神采,而有些腐臭的淤泥还在静静地把养料输送给荷花荷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都的秋 课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散文钞(chāo) 一椽(chuán) 平仄(zè) 折耗很大(shé) ....

B.潭柘寺(zhè) 落蕊(ruǐ) 橄榄(lǎn) 譬如(pì) ....

C.混沌状态(hùn) 拓本(zhè) 房檩(lǐn) 夹袄(jiā) ....

D.廿四桥(niàn) 着衣(zhuó) 混沌(dùn) 椭圆(tuǒ)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金碧辉煌 萧索 秋蝉 厮叫

B.疏疏落落 传诵 搅尽脑汁 凋零

C.放荡不羁 落寞 隐逸恬适 点缀

D.意境姿态 洪流 训鸽 渲染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B.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C.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D.2009年6月2日,“郁达夫小说奖”由《江南》杂志正式设立,以中国现代作家名字命名的文学奖项又多了一个。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们的教练戴夫说:“这两个人除了打球、训练和排练音乐,剩下的________都用在斗嘴上了。”

②不允许任何领导人实行个人专断和把个人________于组织之上。

③如果对同级党的委员会处理案件的决定有不同意见,可以请求上一级纪律检查委员会________复查。

A.功夫 凌驾 与之 B.工夫 凌驾 予以

C.功夫 驾驭 予以 D.工夫 驾驭 与之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些家长,自己喜欢吃喝玩乐,混混沌沌地过日子,孩子就容易成为如此父母的镜子。 ....

B.俗语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2009年高考报名人数骤降,已经给中国人口问题敲响了警钟。“亡羊补牢,未为迟........

也。”现在即实行审慎的二胎政策,或许还来得及。

C.诱惑,是存于世上的一种充满吸引力的奇怪东西,轻则内心骚动难以控制不能自已,重则为之疯狂而无法自拔。 ....

D.“铁麦客”成群结队,不远千里进行跨区作业,用汗水和辛劳收获着丰收的喜悦,他们是麦收期间最忙碌的人! ....

6.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排比 对偶 比喻)

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排比 对比 比喻)

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排比 对比 比喻)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比喻 对比 拟人)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分子料理是研究在烹调过程中加入不同物质,令食物产生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在充分掌握之后再加以重组、解构和运用,从而做出颠覆传统厨艺的美食的全新烹调方式。

B.专家认为,凝固型酸奶和搅拌型酸奶只是加工的工艺不同,形态和口感有所不同。两种加工方法都可以制作出优质的酸奶,因此工艺尚不能成为制定酸奶品质优劣或营养高低的标准。

C.2013年将出现一个火星离地球最近的时段,如果机会错过,则要多等几年,因此,中国航天界考虑届时将第一次发射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卫星。

D.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正在制定向意大利施以数千亿欧元的一揽子救助计划,以使该国新总理马里奥·蒙蒂能够在未来18个月的时间里实施本国的改革方案,无需为现有债务再融资。 表达交流(15分)

8.揣摩上下文意,在①处补填入三句话,在②处填上合适的话收束这个语段。(5分)

其实人生也如四季:①_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躯体的老化是自然规律;②_____ 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故都的秋”的特点是“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请你也写一段关于“秋”的文字,注意要写出秋天景物的特点。300字左右。(10分)

示例美文: 秋天是一支红唇膏 栗子珍

落叶是秋天纵情舞蹈的红裙子。秋天,是一支红唇膏。

从瑰丽的晚霞里吹来的风,把季节的火焰,吹进了山坡上的枫树林;把天上的酡红吹满了柿子的脸。

山里的姑娘来卖鸡爪果了。秋风把姑娘的皮肤吹成一种带白纹的红色,红殷殷的鸡爪果,摆满了街角和路边,摆在菜市青悠悠的莴苣与脆生生的白菜间。姑娘们作起喉咙,把一声声的叫卖,喊成一串串紫金铃。

疾风飒然,正是卖风车花的季节。那七彩锡箔纸做成的风车花,插在卖花高高的架子上,辘辘转动着,迎风招展成风情万种的红袖……孩子们追逐着,一个个眼睛里伸出手来。

红枫习习烧红了江岸。挖沙的趸(dun)船,空空咚咚地将江湾闹成一支火红的曲子。

石砌的码头露出来了,一直伸进江心,提着红桶子的大嫂正在码头上洗衣服;运沙的小划子划过那码头,年轻的艄工吹起《大红枣儿甜又香》的口哨。

摘柑子的人的笑语,从山坡上流下来,像桃花汛。

嘹呖的大雁飞过天空,洒下一串红色的乡思……

啊,秋天是一支红唇膏,把生活、把生命涂抹成一种红艳艳的、诱惑人的美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囚绿记 课练

1.下列加点的字词,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婆娑(suō) 纤细(qiàn) 公寓(yù) 大笔如椽(chuán) ....

B.葱笼(lónɡ) 朝霞(zhāo) 奔腾(ténɡ) 遐不掩瑜(xiá) ....

C.淅沥(xī lì) 蹩脚(bié) 涟漪(yī) 情不自禁(jìn) .....

D.蕈菌(xùn) 猗郁(yī) 绿林(lù) 敝帚自珍(bì) ....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瞥见 了截 移徙 急不暇择 B.缘引 涸辙 缝隙 抑郁不已

C.囚系 幽囚 剪揖 偃苗助长 D.攀援 绿洲 开释 烽烟四逼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毋庸________,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②小男孩一下子________索然了,站在那里没有目标地东张西望。

③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上浮,________物体下沉。

A.置疑 兴味 反之 B.质疑 趣味 反之C.质疑 趣味 否则 D.置疑 兴味 否则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2009年春节晚会上迅速蹿红、身价暴涨的小沈阳,从3月开始已启动全国巡演计划,巡演的首站设在天津,演出首日,不少小沈阳的忠实支持者围在售票处慷慨解囊,意欲先睹为快。 ....

B.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大幅度提高,必然会影响入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呈现出揠苗助长的负面效果,而另一方面,高校在扩招的同时,自身师....

资力量又难以得到同步提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在急剧下降,高校门槛与入校门槛均在降低。

C.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

D.为迎接“五一”短假不能外出旅游的市民,公园展出了万余盆鲜花,这真让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如花似锦。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稿,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B.大家普遍认为,这次语文和数学的三角函数、语言文字运用题不是很难。

C.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活跃而健谈了。

D.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只为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

6.把下面五句话,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顺序是(只填序号)

①任何新的知识,取得的途径只有一条,那便是学。

②只学而不“习”,即使学到了一些知识,也是不牢靠的。

③但是学了,懂得了,并不等于掌握和拥有这些知识。

④要使这些知识成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习”。 ⑤有人不理解“习”的重要性,学得多,甚至什么东西都学,却不肯付出经常温习的时间,结果是随学随忘,收不到成效。

答:

阅读梦天岚的文章《屋檐三境》,完成7――9题。

①雨水或者冰凌沿着头顶的檐瓦淌下来或者挂着,乡村的童年就是矮矮地觅一处干禾——坐着或者躺着,任那断金碎玉般的声音在耳畔不停地叩响,像叩响那扇不曾开启的童真之门。

②这大抵是一种境界。

③假若一条狗窜到你面前,你毫不客气地一脚踹开,那狗就汪汪叫着躲到别人的屋檐下,不消一盏茶的工夫,又会摇着尾巴回来。然后你起身拍拍屁股上沾着的草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那狗就低了眉怯怯地看着你。这时的屋檐自然就像窗外司空见惯的风景,也懒得放在心上。

④梧桐叶落了又落,油菜花黄了又黄,一盏老眼昏花的桐油灯依旧滋滋地亮。一扇大门静静地候在屋檐下,开或者关似乎已无关紧要。时间倒像个无事生非的顽童,或无端地抽走几块青瓦,或恶作剧地抹上几笔沧桑,惟有郁郁葱葱的藤藤蔓蔓长长地爬上屋檐,你就不知不觉地生出一种攀比,于是决定揣上几决瓦片出门,因为你还不懂得沧桑的滋味。 ⑤一颗不安分的心哪里还容得下片刻的依恋之情,屋檐就像个沉默的老人以一种深邃的目光送走你仓促而又灿烂的背影。待你蓦然一惊回过头来望上一眼,屋檐就越发矮了,那斜斜的棱棱角角就越发模糊了,看不见了,惟有前方的路一片清晰。

⑥在有风有雨有酸有甜有苦有辣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人将你淹没,越来越多的事物将你困扰,你彷徨你失意你迷惑你无奈你身不由己,偶尔你也会躲在某个无人的角落里汪汪叫上几声。此刻的屋檐便是一种奢望,一种涌动不止抓肝挠肺的情绪。

⑦这大抵也算是一种境界。 ⑧渐渐地,在属于你的词汇里不再有“假如”二字。生命需要像屋檐一样的港湾,寂寂地泊着白天和黑夜,让原本属于你的自由、你的梦想在无聊的张望中悄无声息地滋长……当你遥遥地恍恍惚惚又看见自家的屋檐,那个古老的童话式的语言已在跌宕的血脉里坍塌,可你依旧离沧桑很远。因而你懂得了生命更需要像天空一样的宽广、大地一样的辽阔,让你的太阳炙烤着你,让你的月亮濯洗着你,让世俗的尘埃不断覆盖又不断地擦亮你,远方的路程才是人生的真谛。 ⑨路总是漫无边际的长。春天风也似的跑了,火暴暴的夏天已远走他乡,踉踉跄跄的秋正一步步滑向深谷,冬天的霜雪预谋着就要爬上你的额际……你的屋檐呢?

⑩哦,这就是你的屋檐,你一脸的自豪——你的屋檐很高,这是你穷尽一生的高度!此刻,你正稳稳当当地端坐在某某街某某胡同的某一幢大楼里,它虽然构不成现代都市里的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但坚硬的水泥结构已使你不再在乎任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大雨。

12你已经很少出门,你将所有历经的沧桑锁进记忆的檀木匣子里,间或搬一条小椅坐到黄昏的阳台上,看雁来雁往云○

卷云舒,看如血的夕阳怎样一步步迈下对面的山冈。

13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境界? ○

14是啊,每次仰首,你浑浊的双瞳看到的或许已不再是现在或者从前的屋檐,但相信每一次仰首已成为你生命中永远○

的从容。

7文中写了屋檐的三种境界,深层用意却是在写人生的三种境界。文中写出了人生的哪三种境界?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