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人类曾经被毁灭tx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9:31:02 作文素材
人类曾经被毁灭txt作文素材

篇一:史前文明照片 人类曾经多次被毁灭(组图)

史前文明照片 人类曾经多次被毁灭(组图)

1.三叶虫上的鞋印

图中左右圆圈中是放大后的三叶虫。

一九六八年的一个夏天,一位美国的业余化石专家在位于犹他州附近,也是以三叶虫化石闻名的羚羊泉敲开了一片化石。这一敲不但松动了一百多年以来现代人类所笃信的进化论,更替人类发展史研究敲开了另一扇门。

这位名叫威廉·J·米斯特的美国人在敲开这片化石之后,赫然发现一个完整的鞋印就踩在一只三叶虫上,这个鞋印长约二十六公分,宽八·九公分。从鞋印后跟部分下凹一·五公分来看,这应该是一双和现代人类所穿的便鞋类似的鞋子,也就是说这只鞋子的主人是生活在一个有一定文明下的环境。令人纳闷的是,三叶虫是一种生长于六亿年前至二亿多年前的生物,换句话说,在这久远的历史时期之前,是不是有着和我们一样的人类文明存在?

2.10万年前的金属花瓶

在一八五一年的《科学美洲》中曾刊载在马萨诸塞州的一场岩石爆破中,发现了一个精致的金属花瓶,据估计有10万年历史。

3.三亿年前的铁锅

一九一二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电子厂员工签名证实发现了这只从三亿年前的煤里掉出的铁锅。

4.二十八亿年历史的金属球

在南非的克莱克山坡一处有二十八亿年历史的地层中,发现几百个这类带有凹槽的金属球。

5.史前望远镜石刻

秘鲁Dr。JavierCabrera私人博物馆里收藏了一块在伽利略发明望远镜之前,人已经拿着望远镜观察天空的石头。

6.古埃及木鸟滑翔机

开罗博物馆里收藏了一只在古埃及陵墓内发现的木鸟,据实际研究,它不但能飞行,并且与今日滑翔机有相同的比例。

7.古代飞机模型

南美的一个国家出土了一个用金属铸造的古代飞机模型。据科学家们分析,这架飞机的模型不但设计精巧,而且具有飞行性能出土的类似美国B52轰炸机模型。

8.远古卫星地图

篇二:80本值得看的书

80本值得看的书

来源: 孟克Alex的日志

1<<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本书偶就能读懂这句易经其实是比天书还天书的天书 建议把这块硬骨头留在最后看 避实就虚嘛

2<<诗经>>来来来 先热热身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3<<老子>>又名<<道德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 仅挑选两句便胜却人世无数经典 不愧为国学看家之宝

4<<孙子兵法>>这本书影响了世界文明. 美国西点军校军官必修科目 哈佛等大学也在研究该书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 市场化的今天 更被商界精英视为宝典 日本战国时代战争狂人织田信长号称能把该书背的滚瓜烂熟 蒋介石只送给蒋经国3本书 一本是 <<圣经>> 一本是<<孙子兵法>>另一本是<<曾剃头家书>> ...

5<<论语>>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孔哥曾经不仅红遍祖国大江南北而且其fans也布天下

6<<庄子>>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这就是庄子的智慧 说白了老庄就是人才 7<<史记>>看看鲁哥(当然是鲁迅罗)对该书的评价就知道这书的份量了8<<曾国藩家书>>毛说过:吾于近代 独服曾公! 曾公就是曾剃头 不用我多费口舌罗

9<<唐诗宋词>>云云: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系谁...看了都想上去kiss一下美眉... 在中国文化艺术宝典上 唐宋诗词甲天下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0<<三国演义>>人说毛这一辈子只读透三本书就把一个叫阿蒋的赶到孤岛上 任其自生自灭 那三本呢? 其一是<<孙子兵法>> 其二是<<资治通鉴>> 其三就是<<三国演义>> 看不看由你罗

11<<毛选>>是毛让世界明白中国具有5000年的悠久文明 毛曾经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用现在的话说 那绝对是了不起的眼球经济 hahaha...) 毛证明了中国从此以后是不可战胜的 毛的思想很值得我们辨证的学习 毛是偶最崇拜的人 不过偶还是最喜欢毛的<<论持久战>> ...毛 ,你在下面逮住阿蒋弟了

吗?...12<<历代散文精选>>你读过的未读过的历代散文精选都在此(当然只是中国的) 建议无论如何要拥有一本

13<<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一书中黄先生以明朝的万历十五年为横断面,剖开了中国的传统社会:这个社会虽然表面上尊卑有序,实际上

是乱糟糟的。14<<历史的经验>>南怀瑾是一位极富传奇性的人物他那丰富的经历 更使他于传奇之中,再添一层神秘色彩 看他的书是一种享受.

15<<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在这本哲学史专著中,冯友兰先生为我们打通了中外相关知识本书对于想了解中国哲学的读者来说不失为一部教益丰厚的文化经典。

16<<全球通史>>上下册 除非你看过...要不你得重新买一套研究研究 不要问为什么 嘿嘿17<<西方艺术史>>想知道为什么欧美造的产品有个性有特点吗? 先研究研究他们的艺术吧

18<<圣经>>圣经其实是犹太的血泪史 告诉我们只要有信仰及信心就能战胜所有困难也是我们了解西方的钥匙19<<简爱>>中国有句话叫“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 点通“。他们之间的爱情就如这句话一样

20<<老人与海>>人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 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

21<<商道>>这本书中充满了佛家的禅理,以佛家的观点来解释商业之道,有很多值得参考、借鉴的地方

22<<智慧书>>欧洲有许多学者相信,千百年来,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处世智慧包含于三大奇书:一是马基雅维里的《君王论》,二是《孙子兵法》,三就是这本《智慧书》。23<<君王论>>见上

24<<战争论>>19世纪军事理论顶峰的伟大之作 可与《孙子兵法》媲美的西方经典军事著述

25<<小逻辑>> 黑格尔 《小逻辑》是黑格尔晚年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小逻辑》展示的系统的哲学思想集中代表了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精华26<<西方哲学史>>罗素 上下两册西方哲学史》是英国现代哲学家罗素1872—1970的一本讲述西方哲学史的主要著作,出版于1945年。本书和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是对我国西方哲学史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的两本名著

27<<国富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细读斯密著名的有关资本主义“看不见的手”效能的分析,需要浓浓的咖啡相伴。该书还有一些对促使工业品产生的复杂经济学动态的深入剖析。28<<道德情操论>>道德情操论 是斯密的伦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年,斯密去世前共出版过六次。全书共有七卷构成,主要阐释的是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

29<<经济学原理>>曼昆的经典之作 非经济学之兄弟姐妹想扫点盲 力顶此书 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

济分析。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

30<<经济学>>萨缪尔森著 萨缪尔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对经济学的三大组成部分 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都有独到的见解,这使他成为西方世界久负盛名的经济学巨子,他的《经济学》一书更是一版再版(到目前为止共再版14次),并被誉为经济学的经典教材,在世界各国享有很高的声誉。

31<<经济学>>斯蒂格利茨 斯蒂格利茨在信息经济学成就甚高,此书可作为前二者的补充,前二者所涉及经济学内容主要是以价格理论及边际分析为基础,不包括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姿之《经济学》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32<<宏观经济学>>曼昆又一力作 精简易懂中文翻译。可读完萨谬而森《经济学》并略懂一点微观后直接学习。适宜一个循环学习,即以书入手,修完《全球视角》后,再回头重修此书,有提纲挈领之用

33<<网络经济学>>现在和将来就是信息社会 都成了地球村了 你还不了解一下网络经济?34<<未来经济状态>>工业时代征服了空间,使我们成为一个世界。信息时代征服了时间,使我们成为一个村庄。生物材料时代正在征服物质,将使我们成为一个家庭。

这就是著名教授理查德W.奥利弗对于未来世界的看法。这对商业意味着什么呢?如何调整你的机构去适应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形成的事物――即传统科技时代的终结和某种全新的事物的诞生?

35<<营销管理>>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如今已是第11版,该书在国内影响很大。正如作者所言:本书包括了一个有素养的营销经理所需要认识的所有论题,即包括了在战略、战术、管理营销中的重要问题.36<<市场营销导论>>科特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巨作 《市场营销导论》 阐述的重要原理和概念得到经济学、行为科学以及现代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证的支撑,然而它采用的却是注重实践的营销与管理结合的方式。各种概念在知名的及不太知名的公司确定和解决所遇到的营销问题的无数实例中得到体现。

37<<营销战>>里斯特劳特 美国企业的《孙子兵法》,营销人员的战术教科书。《营销战》被美国企业界誉为企业营销的《战争论》,它阐述了当今市场营销的战略、计划和战术原则未来的营销将领应拥有的品质是灵活、意志力和胆量。 38<<组织行为学>>斯蒂芬·P·罗宾斯 本书是美国组织行为学权威撰写的经典管理教科书,自出版以来已修订再版9次,持续畅销20年,被美国许多大学和商学院选定为教材,并受到世界各地管理学界师生和企业界读者的欢迎。 39<<消费者行为>>迈克尔。R。所罗门著。中译本有3、5版。

消费者行为 是营销学的基础;我们的产品方案,广告传播方案,对兼并、投资对象的价值评估,等等经营行为,都离不开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

40<<战略品牌管理>>莱恩。凯勒的《战略品牌管理》是企业品牌工作的“工具库、思想库”,很实用。

41<<市场营销渠道>>STERN著。本书获得了美国营销协会“ Paul D. Converse 杰出营销理论贡献”奖。STERN 是与科特勒齐名的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John D. Gray三大杰出教授之一,但专注于渠道研究,是国际渠道学的最高权威,也是科特勒集团的老板之一42<<管理:任务 责任 实践>>德鲁克的经典之作 彼得·德鲁克 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则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德鲁克的著作多达30余本,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4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鲁克的经典之作 1966年出版

44<<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 本书是一本公认的优秀管理学教科书,被美国800多所大学和学院选作教材,并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受到欢迎。全书以管理过程为框架,按照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种基本管理职能,对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45<<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被誉为“现代竞争战略之父”,也是现代最伟大的商业思想家之一。他的四部著作不仅为他奠定了商界泰山北斗的地位,更是企业的高层在制定战略的指路灯。(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1998年出版的《竞争论》)

波特的书籍并不容易读,但是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乍看复杂,其实脉络清楚,他的学说重点主要有:五力模型、三大一般性战略、价值链、钻石体系、产业集群46<<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又一力作

47<<竞争论>>迈克尔·波特 一本将不断地为未来的公司和国家战略提供理论基础的书。本书被商学院的教师、攻读MBA的学生奉为经典,西方的经理人们更将书中的理论视为获取竞争优势的至胜法宝。

48<<竞争大未来>>盖瑞哈默 战略管理名著《竞争大未来》一书中,盖瑞哈默与普哈拉把学习看成是改变企业的基因密码,扩大管理框架实现基因多元化的必由之路。

49<<蓝海战略>>W.钱·金 勒妮·莫博涅 蓝海战略代表着战略管理领域的范式性转变,即从给定结构下的定位选择向改变市场结构本身的转变。

由于蓝海的开创是基于价值创新而不是技术突破,是基于对现有市场现实的重新排序和构建而不是对未来市场的猜想和预测,企业就能够以系统性的、可复制的方式去寻求它;“蓝海”既可以出现在现有产业疆域之外,也可以萌生在现有

产业的“红海”之中。50<<麦肯锡方法>>我读《麦肯锡方法》时候,我发现自己的想法完全被书中的观点代替了。 其实估计你也一样 ;p

51<<第5项修炼>>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所著,此书的观念,特别是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对每个个人确实有很大帮助,建议慢慢地认真地读,肯定对你会有帮助!52<<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 7个习惯的简要定义:

1、主动积极 BE PROACTIVE

2、以终为始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3、要事第一 PUT FIRST THINGS FIRST

4、双赢思维 THINK WIN/WIN

5、知彼解己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

6、综合综效 SYNERGIZE

7、不断更新 SHARPEN THE SAW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对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53<<定位>>54<<新定位>>特劳特和里斯的这两本书最近十年风靡全球。其提出的“市场营销是门可能性的艺术”,揭示了营销的真谛

55<<关键点>>就凭其中的一个观点,你就不可不看此书,经典啊!

:你要成为什么或你想要成为什么样一个人,唯一的限制是你自己头脑的框框 强啊! 西方的思想把一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至.当然本书还有其他一些非常新颖的观点.

56<<世界500强高效工作方法>>不仅仅适合世界500强的白领噢 57<<追求卓越>>彼得斯经典中的经典

58<<基业长青>>基业长青 对高度成功、富有生命力的公司进行了生动深入的分析,充满新颖的见解和确凿的结论。这是一个内容紧凑、条理清晰的报告,每个经理人都值得一读。——约翰·W·加德纳 前美国卫生教育和福利部部长“共同事业”的创始主席《自我更新》的作者59<<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的姐妹篇 经典之作

60<<执行>>执行 中文版的推出标志着本书自发行以来第12种外文版本的问世。仅在美国,本书的销量就高达300000本之多,它受到了广泛地赞誉,并被列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的畅销书排行榜 61<<心理学导论>>库恩这是一本经典的好书,胜过买10本别的心理学的书就是花银子有点心疼

篇三:你所不知道的远古人类的那些事儿

你所不知道的远古人类的那些事儿 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原始人类曾经征服海洋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考古学家在希腊克利特岛发现了史前手斧,这表明人类在地中海航海的时间比原来预计的提前了10万年以上。

2年前,美国和希腊一个考古学家小组在希腊克利特岛的一处峡谷考察,想要找到约11000年前在周围海域航海的人们使用过的石器。在寻找过程中,普罗维登斯学院的考古学家托马斯·斯特拉瑟和他的队友无意中发现了一个5英寸(约合13厘米)长的手斧。这个简单粗糙的工具是用当地一块石英鹅卵石制成的,类似非洲和欧洲大陆发现的约17.5万年前人类祖先使用的手斧。这种石制工具技术已流传百万年,古人用这些石制工具砸碎骨头,切割肉块。克利特岛被几个海包围了大约500万年。这一手斧的发现暗示,现代人之外的早期人类跨越地中海的时间比我们预期的提前了10万年。

很多研究人员猜测,这时期的早期人类不会设计船只或者在大海里航行。但最新发现暗示,这些人类祖先可以做出更加复杂的行为,比他们相对简单的石头工具暗示的行为更为复杂。波士顿大学考古学家、石器专家柯蒂斯·鲁内尔斯说:“当时我很吃惊,在克利特岛上找到早期的工具和在图特王坟墓里找到iPod一样令人难以置信。”

尽管如此,希腊南部古人类学和洞穴学协会和美国4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克利特岛的继续搜索,仍然不断有新发现。研究人员在帕拉亚斯市附近克利特岛西南海岸9个不同地方的沉积岩中发掘出30把手斧和其他类似的古老石制工具。一些工具可能在海崖洞穴中腐烂,逐渐成为古代海滩沉积物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质运动使得这些古代海滩的岩石层层层堆积,远离海岸,形成天然梯田。

考古学家使用放射性碳测定技术发现,与手斧相关的“最年轻”的梯田至少有45000岁,据估计,带有石头工具的最老的梯田至少130000岁。

几处遗址的年代测定让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斯特拉瑟相信,早期人类航海穿越地中海的时间比他们原想的提前了十万年。他说:“这些早期人类是有目的的航海家,不是迷失在大海的个别人。”

那么,他们的航海旅行的距离有多长?这取决于他们什么时候旅行和他们来自哪里。海岸陆架的地图显示,即使在地中海到达已知最低点——比当前海平面低约440英尺(约合144米),从土耳其或者希腊出发的人们必须开辟3条从19公里到39公里长的不同水路才能到达克利特岛。如果古代航海家从非洲出发,他们需要在大海里航行200公里。鲁内尔斯说:“我们从9个不同位置找到几百个石头工具的事实说明,很多人为了生存在此航海,并且给我们留下了一条明显的考古线索。这意味着他们不是偶然漂流于此。”

这些新发现将发表在《西方之国:美国雅典古典研究学院杂志》上,并可能引起众多考古学家的争论。例如考古学家之前提前的理论是古人是从非洲迁徙,赤脚启程,向东而行,经过西奈山而后穿越中东。但是,克利特岛的发现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虽然考古学家也曾发现克利特岛上的早期人类的线索,但斯特拉瑟说:“这些新发现是第一个有关年代确定的地质发现。未来研究可能会支持这一发现。”

此外,这一发现还会激起很多其他科学争论。鲁内尔斯指出,如果古人果真跨越地中海,那么他们自然已跨越其他水上屏障,例如红海或者亚丁湾。鲁内尔斯说:“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考量之前的理论,即欧亚大陆的居民是由早期人类通过近东经由陆路进入印度。”

克利特岛的这一新发现正在引起争论不足为奇。英国约克大学考古学家、古代沿海迁徙专家格奥弗·贝利认为这类古人跨海的说法“似是而非”。但他认为,研究小组需要去寻找和挖掘那些古人制作和使用石头工具的遗址。贝利说:“迄今为止,这种年代测定非常含糊。”

蒂宾根大学的考古学家卡特里纳·哈瓦蒂认同斯特拉瑟的研究组把这种石英物体确定为手斧,但是,她希望看到有关年代测定的其他证据。她说:“这个研究小组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但是我认为还需要进行更多测定遗址的工作来确定这些史前器物的年代。”

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古人航海的最早证据来自澳大利亚。5万年前,要从东南亚大陆到达澳大利亚,现代人必须跨越600英里(约合970公里),途经多座岛屿,至少10个海峡。最大海峡的跨度为44英里(约合71公里),在智人之前没有任何大型动物能够跨越。要完成如此之长的跨越,人类航海家可能把竹子绑在一起制成简单的船只。

但是,其他证据显示航海可能追溯至更久远的时代。西班牙发现的人类遗骸和石头工具可追溯至100万年前,这一发现可能暗示,有的古人从摩洛哥越过危险的直布罗陀海峡,这一距离不到12英里(19公里)。此外,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的考古学家迈克尔·默伍德早已提出,直立人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航海至弗洛瑞斯岛,后者曾出土70万年到80万年前的石制工具。如果能够进一步确定克利特岛上这些最早的石头工具至少可追溯至13万年前,那么,考古学家们可能进一步研究这些假设。

那么,早期人类因何冒险出海?斯特拉瑟研究组成员、希腊南部古人类学和洞穴学协会考古学家埃勒妮·帕纳格普洛认为,就克利特岛而言,古代的航海人可能是是为了寻找新的领地或寻找新的海洋资源,如贝类动物。她怀疑古代航海

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好奇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人类祖先曾经是很黄很暴力的一代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我们的祖先究竟是不是像电影和动画片里描述的那样野蛮?对这样一个问题,英国和加拿大科学家通过对原始人化石的研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由于男性荷尔蒙睾丸激素远远高于现代人,我们的远古祖先很可能是“很黄很暴力”的一代。

此前的研究表明,暴露在高水平性激素环境里能够使人类和类人猿变得好斗和滥情,他们的无名指相对于食指往往更长,而在低水平环境中,这两根手指趋近于等长。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正是通过这一原理来计算古代人类化石的无名指和食指长度比率,由此来推测他们的睾丸激素当时是在什么样的水平。

他们研究的化石样本包括生活在300万年(www.114dxs.com收集整理)前的阿法南猿、生活在440万年前的始祖地猿、四个穴居的尼安德特人和一个7万年前的早期现代人。研究结果表明,我们远古祖先的男性荷尔蒙睾丸激素水平远远高于现代人,这意味着他们很可能比现代人更有攻击性,更乱性。

利物浦大学的艾玛·纳尔逊博士表示:“我们发现,产前激素(雄性激素)是手指、脚趾和生殖系统发育的基因作用原因。乱交的灵长类物种,其食指与无名指的比值指数低,而单配偶的物种比值高。采用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推测已经灭绝的类人猿和人类远祖的社会行为。虽然我们的发现还需要更多的化石来作为证据,但这一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的社会行为是怎样演化而来的。” 探索之旅:寻找神的印迹 人类曾经被毁灭

1900年,一些渔民从水下60多米处一艘公元前1世纪沉没的古希腊船中打捞上一些奇怪的金属片,竟然是一个十分精密、复杂的齿轮装置,它有3个轴,40个齿轮,其中有一个主齿轮竟然有230个齿牙和9个大小有序的刻度。

一群使用着笨拙石器的原始人正在那里一边喝着可口可乐,一边看着高清晰度的彩色电视机。在不可能的年代里发生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就是目前科学的尴尬。有人说,这些都是"神"的印迹,但"神"又是什么呢?

不可思议的远古文明

1938年,中国考古学家纪蒲泰等人到青海南部的巴颜喀拉山地区考察时,在一个不太显眼的山洞里共挖出716块花岗石圆形体,中间稍四无孔,每块厚度约2厘米,从中间向四周辐射出许多十分规则的水波纹线条,极似现代的镭射唱片,上面还刻有许多现代人无法解读的各种符号。经过测定,这些石盘大约是正万多年以前的东西。后来,石盘几经辗转到达苏联,在莫斯科所作的各项科学分析表明,这些石盘含有大量的钻金属和其他金属元素,而且石盘的振荡频率特别高,这说明它长期用于高电压之中,仿佛石盘曾经带电,或者是某种电路的组成部分。

1962年,一位中国学者徐鸿儒教授根据当地的古老传说,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最终破译了石盘上的表意符号,译文是:特罗巴人来自云端,他们乘坐的是古老的飞船,后来飞船在着陆时损坏,这些特罗巴人只好藏身山洞。在巴颜喀拉山地区一直流传着有关特罗巴人的各种传说。实际上在西藏地区确实曾经生活过两个十分特殊的部落,一个叫朱洛巴,一个叫康巴,这两个部落的人种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人种都不一样,他们就生活在巴颜喀拉山一带,平均身高1.2米,瘦小柔弱,骨骼纤细,眼眶奇大,脑颅容量比一般人平均大100毫升,而且血型独一无二。这两个部落1935年被首次发现,1950年曾有一支考察队前往考察,但结果不得而知。有报道说,最近考古学家在这一带地区曾出上过身材矮小的人种化石,与传说中的特罗巴人和发现的朱洛巴、康巴人十分相似。这些特罗巴人是地球人吗?人类在1万多年以前能造出宇宙飞船吗?

篇四:柳冠中:设计是人类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摘要:11月28日,DOMO nature·2010“设计与生活”主题艺术沙龙在东辛店DOMO nature家居艺术陈设馆隆重举行,气温的持续走低,并没有阻挡住京城设计界权威及广大时尚、家居媒体在11月最后这个周日的倾巢出动。在诸多设计界权威或犀利、或温婉的言论背后,映射出国内设计领域的困顿现状以及发展突破,当务之急是实现设计的一体化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初衷,让源自普通生活的设计元素主导生活,让真正的艺术返璞归真。

柳冠中:各位嘉宾,各位同行,还有主持人下午好。今天下午这个机会我们交流一下,主要是想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设计是人类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主要是想阐述我对设计和艺术的一些思维方法。我们大家都这么说,包括曾经有一位很有名的名人都说过,“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这句话咋一听好像没有错,但是这么一表述,“设计”就没了,实际上设计是人类最原始的智慧和冲动。下面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刚才主持人也讲了,我们今天来的是一个“产业链”,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所说的任何一件物品,它在工厂里叫产品,在商场里叫商品,在家里叫用品,扔在垃圾站是废品。而我们设计师必须关照这个全流程,而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从某一个角度去思考的话就会偏废。社会上各种声音必须整合在一起,这个整合的过程就是设计的过程。

设计经常讲品牌,大家都在做品牌战略,但往往很多人提到品牌只讲牌,并不讲品。牌是广告宣传,而品是什么?中国人的文字是讲涵义的。为什么“三口”才为品,一个口不能叫品,肚子饿了,那没有吃相,那绝对没有品。第二口富了,我要显摆,我们国家目前正处在这么一个阶段,到处在显摆,到处在招摇过市,它谈不上品。我们讲真正的“品”是一种适可而止,是一种我们现在所说的要有节制生存,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而我们讲的设计的观念和如何评价一个好的设计,绝对要留有余地,千万不要做过头。

真正生活的问题,被大家忽略的问题,这个才应该是我们所讲的设计的思路。

我们到底用什么样的思考方式,我们中国的汉字讲得非常清楚,繁体字的“聽”,听是用耳朵听的,耳朵只是一个传播的渠道,台湾的说法叫管道。真正的听,耳朵是一个表面现象,要用眼睛听。通过看你的表情,你是在忽悠我?还是很真诚地在说话。实际上听,是用心灵,你的记忆,你的文化,你的素质,你对生活的态度,你才能把这个话听进去。我说简体字——“听”设计地更高明,他干脆把话说到底了,什么叫听,用嘴巴听,这正是设计师的思维方法。我要对所有的文化、所有的意识,所有的社会理解有自己的反馈,我要拿出一个方式来引导人们健康的消费方式。要用设计师的行为去表达设计师对生活的认识,这就是我们设计的本职。

设计从专业的角度来讲是一种能力,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是一个技巧,但是设计仅仅从这个角度认识的话,就太局限了。设计是人跟大自然,跟社会和谐的一种智慧,或者我们的思考方式。所以设计远远早于科技和艺术。当原始人拿起一块石头打野兽的时候,他会选择,选择那种拿起来合适,能扔到一定的距离把野兽打死。这个可能经过了千百万年,这个时候可能“设计”就开始了。当人们有意识地去打造石器的时候,这时候还没有科学,也谈不上艺术。但是设计的行为已经开始了,实际上设计一直在处理一种关系。我们说科技是生产力,设计就是生产关系,它将产生巨大的作用,即所谓“四两拨千斤”,关键在找准支点。设计一直在人类的进程过程当中起着催化、引导和调整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关系,所以设计的本身,它的本质是一种整合的创新,它不是某一个专业的创新,靠的是整合广博的知识和资源的结构关系。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所说的传统是传统的精髓,不是表面的一个斗拱,一个四合院所能够代表中国的传统的。而这样理解传统就偏废了,它只是传统文化的结果,而不是真正的传统。

真正的传统是精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一件事情需要利器。什么叫“利”,并不是最先进的最时尚的或者最原始的东西就叫利,或者是最“酷”的,而是应该从我们中国人做的“事”去评价,目的是做事。技术只是工具,只是一种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

做事情,是物的造型和技术存在的合理关系的脉络。中国的设计的本质是在生活当中,在事的关系当中去研究发现,这样我们才能创作出合情合理的物来。我们设计师是在讲故事,在编写生活的戏剧。我们说家具也好,或者装修也好,建筑也好,只是生活当中的道具。目的是为了让生活更加有趣,更合理,更(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人类曾经被毁灭txt)有意义。所以设计看起来是在造物,而我们都说造物,造物是一个现象,其实是在祁使性地叙事。

我们人类对周围的客观事物会有反馈,我们要有主观的意志,这实际上不是在被动地、简单地描述。科学是描述,设计是祁使,是在无言地服务,但是它又是无声的命令,它是在讲理,也是在抒情。所以我们说确定设计艺术的要素,是我们要在生活中。时间和空间绝不是孤立的,我们应该叫做时间流和空间场,它是故事发生的一个背景。

时间有主观性,生活当中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流中才具有确定的意义。不能孤立地看传统,孤立地看我们现在的某一个现象,或者一个时尚、一个潮流。生活在实践当中展现着过去,也预示着未来。所有的传统、习惯、风俗、文化、历史,都是我们曾经的过去,如果设计师对这些背景不理解,不认识和尊重这些背景去设计产品就会失败。

设计是过去、现代和未来的统一,它不能沉浸于过去,也不能仅仅存在于现在,必须是一个连续。所以我们讲“情景”,设计师在创造一种情景,来组织物,组织物境来让人们产生一种意境,是这三“境”的统一。

我们现在讲空间。空间不仅仅是生活的一个物理场合,同时空间也被人们赋予了目的。所以在生活当中,空间具有超越其物理层面的意思,不仅是大小、高矮,或者是色彩、形态这个关系。它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含义,比如在历史当中人和物的关系。

所以在文化历史概念里,都具体体现了微观的人,就是我们说的消费者,我们的人民。

我们怎么理解生活和艺术?物只是手段,它满足了人的目的。但是你应该看到,你选择的物,你组织的空间,它反过来影响人,是来制约人的。

行为和信息是连接人物外部环境目标之间的一个纽带,是人类文明赖以进化和发展的一个催化剂。外部空间世界是一列人、物、事件、话语、行为、意义的综合。所以艺术的世界,每一时刻都在进行着信息的交流,打散、重组、混合。而我们每一个时刻都在进行着适应性的决策和行为。所以设计师们的行为是非常关键的,你要给别人沉淀下这个“意义”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生活艺术的结构里面,外部的环境世界是一个空间场、时间流,是通过信息进入人的意识世界的。而人们主体内在的意识世界又通过行为、我们设计师的行为,或者我们消费者的选择等综合因素去影响改变着外边的世界。

我们从生活的意义来说。在事的过程当中,主体意识沿着时间流动,因此在事的意义当中包含着情感的产生和价值的判断,所以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物,它反应了人的世界观和你的观念。为了强化我们在生活当中的意义,人们总是把事情的过程复杂化、精细化、或者神圣化。比如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又比如一些特定的礼仪场合,它是需要夸张的,为什么这么说?就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它,让它沉淀下来。就像我们说的古代君王前面的座位,也就是大臣们坐的座位,绝对不是我们现在大家坐的座位,那个坐面是低下来了,你根本没有办法坐,你坐了屁股就要滑下来。这是为什么?因为君王要你扶着膝盖,小心谨慎,战战兢兢的在那儿保持一种姿态。它是一种社会的需求,是一种精神上的要求。

特定的人物、道具、氛围构成了不同的空间,人们的空间被行为所规范,人们需要在空间和行为当中做到分析。我们设计师要处理一个关系,是在不同的空间上上演不同的人间戏剧,人们的角色行为被空间所制约,空间与其说是一个物理场,还不如说是一个心理设备的场。空间像磁场,我们的行为心理意识化,也就是我们在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空间,影响到我们的人民,或者我们的消费者。

比如这把椅子,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它的结构和材料和重量,或者坐上去的感觉并不舒服,但它恰恰是设计史上销售最好的椅子。这是为什么?因为有这么一个大师,这个大师代表着一种现代主义,这个设计师的成功是代表着象征意义,它代表着现代意义和现代设计。办公室放这把椅子,表示这是一个现代的设计公司,代表了设计师的主张。

就像我们的生活用品,拿一双李宁鞋来说,这个鞋在功能和结构上真正能起多大的作用?实际上也是在它的功能性之上逐渐增加了实用性,逐渐把它的重要性体现出来,这样便产生出一种象征意义,形成了一种文化。所以说,我们的设计,往往整个的价值没有多少,为什么能卖这么贵,也是这个原理。物质沉淀下来在人们心中产生意义,是意义的价值,它不再是价格,而是精神价值。

我们说我们的故宫,故宫代表什么,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群,它是代表了整个封建时代的一种要求。它把这种需求整合成一种建筑的形态,让人们进到里面产生一种庄严感。就是塑造一个精神空间,它是体现了整个社会当时的一个缩影,整个的社会的结构和生产关系。

同样的道理,我们再来看看四合院,四合院是什么?我们现在研究四合院,但是我们现在能住四合院吗?13亿人口是不是每家都要住四合院?我们应该知道,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四合院就像大熊猫一样要被保护,我们研究四合院,实际上是研究它和人的关系,研究现代人的生活关系,我们在创造我们现在的交流空间。我们不可能把四合院搬过来,搬过来只是一个博物馆的东西,而不是真正用于生活。

再比如说苏州园林,我们看大观园能不能这样,一个大企业弄一个小桥流水。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大多数上班的白领白天匆匆忙忙上班,下班赶紧回去抱孩子、做饭,怎么可能像封建社会的士大夫那样悠闲地欣赏,三步一转,五步一换景?不可能了。

我们必须创造现代的文化,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沉浸在过去的传统里面。所以我们说西方的教堂也好,中国的祠堂也好,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物境”、“情境”,完全是“意境”的不同所致,这是完全不同的文化。

文化赋予的符号意义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符号,是深层次的,是抽象的,是难以把握的,但是需要设计研究和发展。因为它在与人的互动过程当中不应该是一个诠释型的,所设计的并非是分析,而是一种理解,是一种意会,是一个把握产品意义的历程,也就是文化存在的一个确定的联系。所以,文脉的意义是一种承接,形式只能作为一种手段,我们过多关注手段的时候,手段就成为目的。而人们往往忘记了最终的价值、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的很多设计师往往忘记了目的,都使用了手段。

比如有一个灿烂的海景、一个粗糙沙滩、一个腐朽的木桩、一个充满力量的动作。这张海报,这一切都是为了宣传牛仔服,它想传达出来的是人们心里的预期,是年轻人的预期,他们希望过这样一种生活,希望成为这样的一种人。

我们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未来。所以我们必须要创作新的文化,当文化存在的语境已经改变的时候,当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再穿着长袍当文化人。我们现在都穿短衣服,在过去认为短衣服是打工的,有文化的都应该穿长衫,现在这种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当语境改变了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创造新的文化、新的生活方式,这是设计师不可

推卸的责任。历史只是昨天,今天也是明天的历史,我们怎么样去书写这个历史才是肩上的重任。

文化包含三个层次,就像一个冰山的海平面,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真正更多的部分在底下,是看不见的,底下是组织层次和观念层次,这是不可分的,是一个有机整体。设计师不应该只看上层,我们更应该看组织层、观念层,以及你这个观念层如何通过社会的组织体现出来,我觉得我们现在没有这个机制和组织层。

刚才我们主持人说过,我们现在看起来好像文化创意产业,我们提倡创意,好像这个形式都很好,但实际上我们存在着很多体制上的问题需要改革,否则设计师的理念很难传递到消费者的手里。

人和人之间存在着不同,最大的差别是存在着文化的塑造、个体的自我、人格思维关系、社会结构、习俗观念的不同,这些都是后天文化的产物。

设计师在创造一种环境,我们在布置一个环境让人们在里面生活,我们的责任非常重大。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实际上我们设计师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即“春雨润无声”。当我们进入石头切成的教堂里面,人们开始膜拜、忏悔,于是他们理解上帝,这是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在花轿和婚纱、白事道场和葬礼仪式当中,人们明白了婚姻和死亡的意义。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小小的练习,是我的学生做的,非常有意思:小刘由于戴了眼镜,面孔发生了变化,他的追求也跟着变化,他变得斯文起来了。因为这副眼镜,他爱看书了。可是没多久,同学们说他的这副眼镜太古板了,他又换了一个塑料的宽边眼睛,大家说这样个性十足。因为这个评价,他觉得自己的行为应该更加酷一点,于是开始抽烟、扮酷。但是带眼镜生活太不方便,他觉得配一幅隐形眼镜更合适,因为有了隐形眼镜,运动很方便,就开始打球了,但没过多久,他又觉得墨镜很酷,就买了一个廉价的墨镜。没有太阳的地方他也戴上墨镜,在行为上扮演这种角色。逐渐的,小刘开始长期关注墨镜市场,最后决定用平时攒下的钱买一个名牌墨镜,以体现自己的地位。眼镜不断的变化,小刘不断地根据眼镜的变化来改变自己的追求。

这种改变就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对企业来说就是品牌,或者社会意境;对于用户来说,就是意义和自我的认同,就是要做什么角色。

有一个哲学家说过,“人们不被事物扰乱,而是被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所扰乱。”就像我们说的盲人摸象一样,你摸着大象的肚子像是墙,摸着象的腿像一个柱子,这种说法对不对?好像对,实际上不对。

我们经常会从局部的角度,从自己的专业或者技巧的角度去看一个事物,忘掉了我们设计师的责任。科学是了不起的,它是发现真理的依据,它永远描述真理。但是设计师是什么呢?他做的是上帝没有做过的事情。

我们必须理解,我们设计师引导人们的整个身份或者自己意识的变化。

站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大家都用着手机,它绝对不是一个简单、时尚的生活用品。再过去500年、1000年,挖到这个手机的话,可以破解我们整个这个时代,是凝聚了我们所有的文化,体现了我们的经济科技信息发达程度就在我们的手机上。

就像我们的考古学家挖到恐龙的化石,就可以破解整个侏罗纪的奥秘。设计的本质是什么?是重组结构、整合资源、创新产业机制,是引导人在社会中健康合理、可持续生存发展的需求,而不是显摆自己,也不是追求消费者所需要的东西,这一点我们必须要理智,要清醒认识。

社会的任何进步,首先一定是品行道德、社会风俗、政治制度的进步,这属于设计,是创造更合理的、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经常说,我们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站在巨人肩膀应该看得更远,但实际情

况不是这样。这恰恰是我们设计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要提出新的理念、新的观念和新的方式。

看到一个好东西,我们常常认为将它买回去就行了。其实我们更应该鼓励和提倡的是,研究、思考。既然是好东西,就应当研究它是怎样产生的。打个比喻,这个过程并不是买鱼,而是研究鱼池,研究它的水温或气侯,或者当地的特点,然后便于我回去培育自己的品种,去创造新的品种,这是我们设计师的责任。

在当代信息时代的设计更应该探索的不仅仅是物品,而是它的过程和服务当中对生活方式的创新,设计家更应该以一种整合性、集成性、理想与生活与艺术一体化概念去加以定义。设计也不仅仅是时尚、奢华和美化的载体,也不仅仅是有技术的推销术,我们现在基本上停留在这个层次,这是需要直面的。

设计将承载人们的理想和道德的重任,而设计本来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这一点在近几十年的商品经济中被严重地歪曲。所以现在有的企业说它是以人为本,其实不然,他根本不是以人为本,这只是一个商业的口号。

我们设计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吗?我们自己要反思一下,一些不深入的研究,设计师将无法抗衡现实世界的诱惑和抵制。所以我们设计师是飘浮的,是被变化的。

我们看到,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技术潜能的扩展、需求的利益化、消费的个性化,让我们资源严重匮乏,人类未来生存方式的变革正在酝酿,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文化将发生观念性的革命,而我们正处在改变的十字路口。

空间的一体化是设计的概念,空间是磁场,我们的行为、心理意识被磁化。设计师塑造人类更健康更合理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设计的情境就是要组合生活的物镜,才能够塑造生活艺术的意境。所以一体化的设计是未来设计的立足之本,否则设计就会沦为金钱和权利的附庸。设计应该是人类不被毁灭、除科学艺术之外的第三种智慧和能力。

我们说我们现在的学科被分得支离破碎,好像很合理,但其实都是职业课程,并不是真正的社会本质。我们所说的理科无非是发现并解释真理,我们所说的工科无非是结构技术,所谓的文科是是非和道德的判断,所谓艺术只是鉴自然、人生、社会的途径。而我们设计是整合了这四种因素去创作人类更健康、更合理的生存方式,所以设计师的责任重大,绝对不是某一个分支所能代替的。

我们必须要有这么一个观念:不能光看脚底下,必须有一部分人远眺未来,否则这个社会不可能健康地往前发展。

最后我拿中国人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做为我今天主题发言的总结——“超以象外,得其圜中”,设计在设计之外,否则你只在庐山当中不知道庐山真面目,因为“只有你去了别的地方你才知道庐山是怎么回事。”

先与大家分享这些。谢谢大家。

篇五:历史1稿

历史作业

? TíTULO/ASPECTO(S) A DESARROLLAR/MATERIAL. Elección de película norteamericana referida a contenidos didácticos del Programa de la asignatura. (对应部分1)

? OBJETIVOS/HIPóTESIS. Supuestos concretos de partida a desarrollar y comprobar sobre la Historia y/o medios de la Comunicación Social que aparecen o se mencionan en el film.(对应部分2)

? LíNEAS METODOLóGICAS. Visionado crítico y análisis interpretativo sobre la época, modelos de comunicación, espacios públicos y privados, soportes, canales, audiencias, ideologías explícitas e implícitas, tipo de documento, trama(s) y tratamiento histórico y mediático. (对应部分3)

? CONCLUSIONES. Resultados y hallazgos del Estudio sobre los materiales en cuanto a su valor expositivo y didáctico para el conocimiento de la Comunicación Social en la Historia. Nivel de recreación y creación de memoria mediática. Deficiencias. Aspectos a optimizar. (对应部分4)

? FUENTES/RECURSOS. 8 RESE?AS máximo (Manuales, monografías, obras especializadas, artículos, material audiovisual, etc.).

1. 关于电影的部分

爱国者是美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爱国主义电影,无论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还是电影本身都对美国传播史有着重大的影响。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电影中和传播学相关的内容。

1) 电影的简单介绍 2) 电影中宣传独立的方式

3) 电影中美国文化的传播

4) 电影中的文化传播符号的体现

2. 我们的观点:(这一块可以再拓展)

从独立战争角度而言,爱国者中所体现的独立战争是美国人思想的重大转变,独立战争时期也为世界近代新闻传播以及美国公民意识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从电影的角度而言,爱国者对爱国主义的宣传也是美国在在爱国教育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3. 相关的历史背景

1) 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历史背景

2) 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社会构成 3) 美国独立战争前后民众对于独立的看法

4) 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舆论氛围

5)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新闻传播的特点

6) 17-18世纪的印刷术发展和报业发展

4. 我们的启示:

1) 新闻传播对于公民意识形成的作用

2) 美国的爱国主义宣传

1. 关于电影的部分

1) 对于电影的简单介绍

2) 电影中宣传独立的方式 3) 电影中美国文化的传播

4) 电影中的文化传播符号和价值观

1.3 电影中美国文化的传播

1.3.1 自由与平等观念的宣泄

《爱国者》中的主人公本杰明·马丁是英国殖民地的侨民。他是个充满矛盾的人,年轻时曾经在英国军队中服役,作为无情的斗士,在英军对法国和印第安人的殖民扩张战争中立下战功。但战争的残酷使他的良心饱受着自己过去所犯下罪行的折磨,所以战后他转变为和平主义者,告别戎马生涯,回到了南卡罗莱纳州的农场,希望享受安宁的家庭生活。然而,英国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巩固对殖民地的绝对统治,征收众多不合理的高额赋税,采用高压手段剥夺当地人的自由权利。这一切迫使殖民地的移民开始反抗。本杰明并不想参与他们的斗争,但他发现他的生活被独立战争搅得天翻地覆,残暴的英国军队劫掠了他在南卡罗莱纳州的家园,杀死他的二儿子并将夺走他所挚爱的一切。现实的发展逐步使这位久离沙场的老战士认识到,要想保护自己的家庭和安宁,惟一的选择就是去为一个自由的年轻国家而战斗。影片中值得一提的还有参战的一名黑奴,他目不识丁,一开始参战是因为参战有报酬并能获得自由之身,但常被白人同伴嘲笑。随着战争的发展,他已获得自由,但仍然坚持在战场,原来鄙视他的白人同伴问他为什么他已经自由了却还不离去。黑奴回答道:“我自愿在这的。”白人同伴说:“你和我们在一起,我感到无比荣幸。”影片透过这些人物心态及人物关系的处理宣扬了典型的自由与平等的“美国梦”,在年轻的新的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宣扬人人可以通过奋斗改变自己的地位获得自由的“美国梦”,自由、平等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1.3.2 理想的个人英雄主义

影片《爱国者》给我们展示了这种理想状态的个人英雄,而且这样的英雄是富有平等、独立意味的平民意义上的英雄。如前所述,主人公本杰明·马丁有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他有谋略,遇到危险镇定自若,在安享家庭温情时遭遇家园毁灭、两个爱子先后被嗜杀的人生悲剧。这样的人生悲剧也是主人公由最初的追求“田园梦想”,否定战争到为复仇而战,再到为自由而战思想转变的重要推动力。他以担当、决绝、独立的个性完成了自我疗伤,在内心历程里经历了自我的救赎。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旦确立了自我的人生准则,便成为强悍且全能的英雄主义的化身,他或孤身救子,或独闯敌军大本营营救队友,或在战场上力挽狂澜,挥舞星条旗高呼为自由而战。影片中他被敌人称为“鬼魂”,行踪不定,威力四射,在战争中拯救了整个军队。战争的大背景仿佛是他一个人的舞台,独立战争的历史以极具个人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影片展示的正是美国文化中崇尚个人奋斗、富于冒险、不屈不挠的个人英雄主义,从这一点上看该影片正是典型的美国意识形态性的产物。

1.4 影片中文化价值观的符号体现

1.4.1具象化的象征符号

电影符号学理论家麦茨在《电影:语言还是言语》中借助所指与能指、外延与内涵等范畴,指出电影不是为人们提供的现实感知整体的摹写,而是内部有着约定性的符号系统。“影像世界”中的声音与画面作为外化的符号,以象征性手法,传达了不同于生活世界的“意义世界”。在影片《爱国者》中导演借助于一系列的象征性符号使得作品

所弘扬的自由、平等、个人抗争等文化观念找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点,得以鲜明呈现。《爱国者》在影片的开头就以轻松舒缓的音乐为背景展现出农庄的主人本杰明陶醉地试坐刚刚完工的摇椅。但惬意还未来临,摇椅已经坍塌,本杰明愤怒地将摇椅摔向墙角的一堆破摇椅中。影片中坍塌的摇椅经过观众的心理映射与整合已超乎于现实世界中的摇椅之上而成为主人公欲归隐田园而不得的无奈的象征。影片中另一具象化的象征符号就是本杰明的大儿子从失利的战场上捡拾的旗帜,旗子本已破烂不堪,但在父子的精心修补之下最后迎风飘扬在最终胜利的战场上。旗帜贯穿在作品中,成为争取自由、平等、民主的主题的具象化表达,赋予了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可见,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的影像符号的介入创建了新的言语情境,使得整部影片在信息传播的有限性上得以拓展,呈现寓意的丰富性。

1.4.2叙事手段高度技巧化

“一个诱人的叙事经常要求观众在给出的信息之外进行构成。”电影是叙事性的艺术,通过一系列符号拼合生活和想象世界,建构一种“意义世界”。好的影片善于找到作品与观众的情感共鸣点,诱导观众直接进入规定情景。所以电影中系列性符号的构成不仅对刻画影片中人物外在特征和内心世界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故事的表达清晰流畅上也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体现出影片叙事手段的技巧性。《爱国者》中本杰明一心向往的摇椅不仅在影片开头以长镜头的方式出现,而且在主人公投身战争,成为国民军军官只身赴敌谈判时也再次出现。本杰明仍然表现出对摇椅的浓厚兴趣,甚至细心研究。影片在危急关头选择这样的细节不仅展现主人公处变不惊、泰然自若的大将风范,而且与第一组镜头遥相呼应表达影片暗含的主人公追求和平、安享田园的生活理想,这一寓意在影片结尾家园的重建中得以清晰呈现。影片在重点讲述本杰明由复仇而战到为自由而战的思想转变中也以战争后方妻儿安享家园生活的次情节再次呼应影片和平、自由的主题,柔化和平衡了影片中血腥的战争场面,次情节与主情节构成回响,丰富了影片的表达。这样的叙事手法也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为立体,影片的情感内涵更为丰富,加强了观众对主人公的“次级认同”,回应了观众的情感期待。

1.4.3暴力的风格化

暴力的表现在战争及复仇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中往往是不可回避的现象。暴力表现为对人类力量的崇尚,是对人所带来的现实约束的突破,是对获得人性解放的渴求,具体的体现为英雄情结。从美学的角度看人类有对不公现实抗争的精神,渴望正义力量在经过长久的困难的斗争后取得对邪恶力量的胜利,希望弱小的一方在经历艰险后能战胜强大的一方。从影视作品的观感看,观众渴求用情感上的正义来压制暴力。对暴力的风格化处理或者说效果处理也是考验影视作品是否善于驾驭符合美学规律均衡原则。《爱国者》作为以战争为背景的作品不仅难以回避战场厮杀的血腥,而且也有一开始复仇心理下的杀戮场面,最典型的就是二儿子被杀,大儿子被抓走后的孤身营救中以短刀手刃仇敌。但影片并没有以夸张手法表现,而是以形式感的手法借助儿子目瞪口呆的旁观效应来突出复仇中暴力的快感。强烈的形式感使受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在精神上正义得以宣泄的审美感受。影片借助于隐晦的暴力过程的渲染展现了主人公对现实不公的抗争,对压抑正义的现状的抗争。

综上所述,电影作品传播文化的方式是隐蔽的。多元的文化及其价值观往往被设置于作品模型化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叙事中。人们在影片《爱国者》的观赏中获得的不仅是一次娱乐体验,更主要的是通过故事情节及其人物形象获取一种感性的、直观的基本精神图景,是对自身追求自由、平等、崇尚英雄情感投射的认同,进而确立一种大众共同

信守的富有伦理感的人性化的文化秩序。

2. 相关的历史背景

3.1 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历史背景

3.2 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社会构成 3.3 美国独立战争前后民众对于独立的看法

3.4 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舆论氛围

3.5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新闻传播的特点

3.6 17-18世纪的印刷术发展和报业发展

3.3 美国独立战争前后民众对于独立的看法

3.3.1 民众的看法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的100多年间,北美殖民地居民视英国为母国,自己为英国的臣民;独立战争期间,北美殖民地对曾经身为英国臣民的殖民地居民实行“自愿效忠”的原则,居民可以自己选择效忠的国家;独立战争胜利后,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国统治,美国公民应运而生,最终实现了从“英格兰人”转变为“美利坚人”。

3.3.2 新闻媒体在这其中的作用

在这一转变历程中,新闻传媒承担了“美利坚人”意识、美国公民共同体的培育者和美国公民权争取者的角色。在独立革命爆发前的殖民地时期,一方面,报刊借力跨殖民地邮政服务系统大大拓宽了信息、观点的来源范围和传播范围,使得各殖民地居民的想法、感受、经验等得以分享,为逐渐形成共同的认知、塑造共同体意识及转化为共同行动奠定了基础。托克维尔对此描述道:“有了报纸,就使他们当中的每个人可以知道他人在同一时期,但却是分别地产生的想法和感受。于是,大家马上便会驱向这一曙光,而长期以来一直在黑暗中寻找的彼此不知对方在何处的志同道合者,也终于会合而团结在一起了。”(托克维尔,1988:642)另一方面,18世纪40年代后,各殖民地之间也依靠新闻传播有了某种关联,各地的报纸渐渐组成一个有力的关系网络,印刷商之间的亲族关系、友谊关系和师徒关系结成了一张可以基本覆盖殖民地的大网,报业逐渐成长为一个有力量的行业。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各地之间的宗教、政治、民族壁垒开始被打破,“殖民地自觉意识”、统一的“美利坚意识”也在慢慢成长。在1741年的北方报纸上,当提到英国人时称之为“欧洲人”,以示和“美利坚人”相区分(马凌,2007:200-204)。在独立革命中,报刊尤其是激进派报刊积极为独立呐喊,其强烈的鼓动气势、激昂的论战精神在鼓舞士气、推进独立进程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由新闻界在此之前发起成立的“自由之子社”和“通讯委员会”更是在独立运动中直接贡献了报人的力量:“自由之子社”利用殖民地之间的宣传交流发动了一场密集的攻势,这场攻势曾被称作是“整整20年(1763—1783)里最为持久的通过新闻报道传播思想的运动”(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南希·L.罗伯茨,2004:65-66);“通讯委员会”创办的主旨在于联络协调各殖民地的反英斗争,对促进各殖民地联合以及召集第一届大陆会议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彬,2005:119)。独立战争胜利后,殖民地居民从“英国臣民”转变为“美国公民”,新闻传媒继续在美国公民权的扩展、接纳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3.4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前后的舆论氛围

3.4.1 整体舆论氛围

北美殖民地时期的言论自由不但没有突破英国普通法的约束,反而还被当局以政府控制、审查制度、以诽谤罪起诉威胁、政府资助、垄断出版物等形式,受到了比英国更

为有效的控制。美国第一份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因“未向当局呈报,亦未得批准”、批评殖民地政策等,仅出一期便被查封。1694年,英国废除许可证制度,但并没有为北美带来同样的自由。如在马萨诸塞殖民地,审查制度虽然有所放松,却仍继续存在了四分之一世纪。当时总督行政委员会仍然拥有无可争辩的权力,对冒犯当局的印刷品进行镇压。一直到1723年之后,马萨诸塞殖民政府才不再运用付印前进行审查的办法进行控制,但仍通过内容广泛的诽谤罪法律予以控制……政府当局控制印刷品的权威至少一直延续到独立革命,北美殖民地两个最大的印刷中心费城和纽约市亦是如此(布尔斯廷,1993:378-383)。

在殖民地时期,印刷商开办的印刷所、书店、邮局、咖啡馆、文具店、酒馆(常常是兼营的)等,往往是各种消息的集散地,成为市民“聚集在一起”讨论、交换意见的地方,“印刷厂成了论坛和邮政局,成了新闻和舆论中心”(布尔斯廷,1993:385)。如《国内外公共事件》创办者哈里斯在波士顿开的一家兼营书籍的咖啡馆,便是“波士顿最有趣的公民最喜欢聚会的地方……当地许多骚人墨客都把哈里斯的店铺当作他们的总部……”(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南希·L.罗伯茨,2004:29)。而在1743年的威廉斯堡,如果“想和有影响的小镇居民聊天,你只有去找位于格罗赛特公爵大街上的威廉·帕克斯的店铺。帕克斯出版了《费吉尼亚公报》,这是费吉尼亚殖民地的第一份报纸。其印刷所也是邮局、书店、文具店和公众的信息中心……用现代的标准衡量,它是一个小小的印刷商店,但从其对弗吉尼亚殖民地人民造成的影响看,它是有力的文明力量(civilizing force)”(Colonial Williamsburg Foundation,1997:3-4)。

事实上,由于英国政府和殖民地当局对印刷出版进行严格限制,殖民地时期的新闻业是没有政治对话(politicalconversation)的,由编辑按自己意愿创造一个政治论坛以刺激政治行为的事件是稀有的,除非戏剧性的政治事件将其卷入其中,而消息往往被自觉地看作是政治辩论和论战的安全替代品(Schudson,1992:153-154)。一直到在独立战争爆发前10年,殖民地时期的报纸在几乎所有的场合都小心翼翼地回避论战(Botein,1975:127-225)。1765年,英国政府颁布《印花税法》,这一方面不仅导致报刊被限制了出版自由,还致使收入锐减,逼迫其投入到反税斗争中,报刊的政治功能开始彰显。另一方面,印花税还成为一根政治导火线,引发北美殖民地展开了一场政治大辩论,而报刊也由此开始走向政治舞台,成为政治思想的载体、政?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饧穆厶场⒑驼喂鄣愕慕环嬲匠 R源宋㈤恚恼涡浴⑴行院偷撑尚钥枷韵郑⒃诙懒⒄秸逼凇氨;逝伞焙汀?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ai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爱国派”、以及革命胜利后“联邦派”和“反联邦派”的论战中得以强化且发挥到极致。政府和在联邦法案论辩过程中形成的党派也开始创办、扶植自己的报刊,有着不同党派背景的报刊也列入了不同阵营。

3.5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的特点

美国历史学家莱基曾经写道:“美国革命是干劲十足的少数人造成的,他们成功地调动犹豫和动摇的多数人走上了他们并不怎么向往的道路,并逐步把他们引导了一个无从后退的立场。”虽然说法有些偏激,但是就北美报业对独立战争的作用而言,还是很中肯的。在这场风云激荡的历史进程中,北美报业从最初只报道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前的过时外国消息,逐渐发展成提供生气勃勃、引人入胜同时具有战斗力的新闻报道事业。在经过了战争的洗礼之后,美国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3.5.1战争宣传家

在美国,有一种人被称为“宣传家”,他们懂得要在独立战争这场不可避免的冲突中取得胜利,他和他的追随者必须做到:让人们理解正确的道路,灌输对敌人的仇恨,动员最广大的群众,并且必须将所有问题明白无误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以便即使是普通劳工都能明白①。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