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施琅将军纪念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33:24 体裁作文
施琅将军纪念馆体裁作文

篇一:施琅纪念馆

施琅纪念馆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到了龙湖镇,龙湖镇位于晋江市东南部。全镇面积极63.9平方公里,人口8.7万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达12.5万人,素有“侨乡中的侨乡”之美誉。境内龙湖水域面积达2800亩。其状若巨龙,为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龙湖镇便是因此湖而得名。湖内生长的“龙湖鳖”,“龙湖鲈鱼”,“龙湖鳗鱼”等湖中“三宝”及衙口村生产的农特产品“永兴牌衙口花生”是龙湖镇久负盛名的特产。大家如果爱吃花生可以买点试试看。全镇有晋南、烧灰、梧坑三个镇级工业区,初步形成服装纺织、五金拉链、塑料玩具三大支柱产业,境内有施琅纪念馆、真如殿、镇级福寿堂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

龙湖衙口也是清朝爱国将军施琅的故里,设有施琅将军纪念馆,以及施琅广场,为游览参观的好地方。明代倭乱,这里曾经是抗倭前沿,清初为了统一祖国,施琅曾经在这里牧马练兵,现为全国著名的侨乡,风俗淳,人情美,是游客观光胜地。

关于衙口名字的由来,大家肯定很有兴趣吧,清初时,该村落规模已较大,人中也比较稠密,初具集市雏形.清初迁界时,居民都迁往青阳镇,久而久之,集市就荒废了.康熙二十六年,施琅将军平复台湾后,沿海复界,居民又迁了回来,施琅将军及随族人因立大功受朝延封赏,兴建西衙等八座毗连的庞大的官邸,并且铺设宽敞的石庭,俗称府衙.这时周围的居民都往府衙门口进行集市贸易.从此,衙口就作为集市名,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一直沿用自今.

好了,各位团友,那请往这边走,去看下古人曾说的“候门如海”的靖海候府。

这座施琅将军故居—靖海候府,始建于康熙二十八年,五开间三进,双面护厝,有60多间房屋,俗称“九十九个门头”,占地面积2560平方米。这座清初古大厝承袭明代简林大方的建筑风格,很有特色。经历300多年的风雨,建筑受到损坏,2003年在晋江市政府关心下,龙湖镇,海内外侨胞捐资重修,使其恢复原有的壮观,并与原有施氏大宗祠一起开辟

为施琅纪念馆,创建于1986年。并在候府对面建设面积达8500平方米的侯府广场,在衙口海滩树立起近20米高的施琅将军石雕像。一系列施琅史迹,构成晋江旅游中一道绚丽夺目的新景点。现为泉州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勋德齐班马范曹》:这个匾额是康熙皇帝对施琅的赞许。班指班超,马指马援,范指范仲淹,曹指曹彬。把施琅将军比作汉代开拓边疆的名将班超、马援,宋代守卫边疆的名臣范仲淹、曹彬。

《施琅将军石坐像》:现在看到的这尊清代雕刻的施琅将军石坐像,你看他顶戴头盔,身穿战袍,正襟危坐,一代虎将雄风,栩栩如生。这也是纪念馆镇馆之宝,被故宫博物院编入《清史图典》。2004年11月25日上午,金庸先生参观施琅纪念馆时,对这座石像钟爱有加,还特意走近石像与其合影。

《前言》:施琅将军是一位维护国家统一、海防巩固作出重大贡献的著名历史人物。他于公元1683年率军平定台湾,完成国家的统一。三百多年来,施琅将军的历史功绩及爱国主义精神一直被人们所称颂。如今,更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和关注。

《皇清谕祭次文》:共三篇祭次文。施琅将军逝世后,康熙皇帝曾三次题写祭次文。

《施琅纪念馆》:馆内以文献资料,图表及实物陈列介绍清代靖海将军施琅的生平和平定台湾,统一祖国的光辉业绩。

一.戎马疆场 滨海演兵

这是施琅将军的塑像。

1621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施琅出生于晋江南浔衙口村,他的父亲、祖父都是淳朴善良的农民。施琅7岁开始进私塾读书。从小就很有志气,因家道中落,他13岁时被迫放弃学业,从事砍柴、挑贩私盐等劳动。同时,他还拜师学武,苦练武艺,研究兵法,为日后建功立业打下坚实基础。 明末清初,是一个大动荡的历史年代。17岁时,施琅加入郑芝龙军

队,以他过人的智勇,成为郑军中的重要将领。但后来由于施琅、郑成功两人在性格和战略方针上的不和,导致尖锐的矛盾。施琅被迫投奔清朝。 施琅在清军中历任副将、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目睹郑清交战给东南沿涨百姓的损失和灾难,于是施琅于康熙六年、七年先后二次上疏,提出攻取台湾宁靖海疆的战略设想,表达他爱国忧民的思想。

然而,由于当时清廷执政者缺乏远见和政策,不能接受施琅的建议,反而把他调入京城,担任“内大臣”的闲职。

这是马槽和上马石。

《船》:这是当时施琅舟师东征台湾的战船模型。

《刀》:这是当时作战的军刀

《藤帽》:由藤条做成的藤帽,非常牢固,耐用。

《兵器模型》:这是清兵作战时的兵器模型。

二.力主平台 靖海宁边

郑成功于1662年从荷兰殖民中手中收复台湾后,不久就去世了。他的儿子郑经,孙子郑克爽不受清朝招抚,提出“琉球,高丽例”,有分裂倾向。康熙皇帝严正指出:台湾人民是从大陆迁去的,都是中国人,不能比于外国。三蕃这乱平定后,统一台湾问题就提到清廷议事日程上来。 施琅在北京十三年,读了不少史书,古代名臣名将的言行对他深有启迪。在他的努力争取和大学士(安溪人)李光地和福建总督姚启圣支持下,康熙二十年(1671年),康熙皇帝重新任命他为福建水师提督,负起平台重任。

施琅将军当年十月到厦门上任后,在福建沿海的平海、秀涂、铜山等地整船练兵,制造武器、了解敌情、搜求人才、做好进取台湾的准备工作。相传在莆田平海练兵时,因天旱缺水,军士钦用困难,施琅向妈祖祈祷,妈祖宫边的枯井突然涌流出清甜的泉水,足够万兵汲用。因而一军士气更

加振作高昂。康熙二十一年十月,为统一号令,把握战机,经施琅现三请求,康熙皇帝委与专征的权力。

三.东征澎湖 入台抚顺

施琅早就定下“剿抚并用”的战略,就是用武力打下澎湖,促使台湾问题和平解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6月14日,63岁的施琅统率战舰200多艘,官兵2万余人,从铜山(今东山)出发,东征澎湖,与郑军展开一声势均力敌的殊死决斗。

施琅将军分兵三路,一路为奇兵,攻敌侧面:一路为疑兵,牵制敌人:施琅将军自己亲自率领中路军,与郑军主力刘国轩正面展开激烈鏖战。 (战船模型):施琅将军打战时,为了好指挥,于是在每艘战船上都会标上主师的姓。

(澎湖激战图):

(铁炮):

依照早经确定的“剿抚并用”的战略,施琅将军在攻取澎湖之后,优待俘虏,对归降者既往不咎,救治伤兵赐银放回台湾,传递招抚的诚意。鼓励澎湖居民从事生产,并宣布免除三年徭役赋税。台湾的郑克爽见民心丧失,兵力不支,终于纳土归降。施琅率水陆官兵船队于8月23日抵台受降。从此,台湾正式归入清朝的版图。

施琅将军入台后,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私仇,发誓不杀郑氏一人。并亲自前往郑成功庙祭奠,祭文中还充分肯定了郑成功开辟台湾的功绩,回顾两人过去“鱼水之欢”的感情,表明自己以国家利益为重,捐弃前嫌的民族大义。

康熙皇帝于8月15日接到平定台湾的捷报,高兴地赞赏施琅将军“筹画周详,布臵尤当”。赏赐御衣,封他靖海候世袭罔替。并题诗称颂其功。“上将能宣力,南纪尽安流”就是诗中两句话。

在进征澎、台的战役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拖肠再

战的先峰蓝理,壮烈牺牲的平阳总兵朱天贵,号称作“万人敌“的兴化总兵吴英等。施琅的子侄与族人在战斗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他的儿子施世骠17岁就随父征澎湖,勇猛善战。

四.恭陈留台 发展经济

施琅统一台湾后,向康熙皇帝上《恭陈台湾弃留疏》,指明台湾对我国东南海防的战略意义,大声疾呼“断断不可放弃台湾”,还主张在台湾设兵驻守。

康熙皇帝接受施琅的建议,将台、澎收入版图,1864年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并派兵驻守,完成国家的完全统一。

台湾统一后,清廷原来为阻断郑军的经济补给而采取的“迁界禁海”政策随之取消。宝岛台湾当时有大片的荒地吸引着闽、粤沿海大批百姓前往开垦经商,更成为一轮新的热潮。晋江施氏对台湾经济开发也做出重大贡献,如施琅族侄施世榜修的“八堡圳”,彰化十三堡的农田,可以足足灌溉八个堡二十二万亩的田地,极大的推动了台湾中部地区生产力的发展,而台湾盛产的稻米,长期成为泉州、厦门主要的粮食来源。

当时,无论官方或者民间的评价,一致认为“东南沿海及台湾经济的繁荣发展,全赖施琅将军平台之力。

五.悉心治理 恩泽东南

施琅平台后,仍任福建水师提督,坐镇厦门。在任十三年,施琅忠于职守,致力于海峡两岸安定局面,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在地方上做了不少兴利除弊,体恤民情的好事。如议建海关,扩建城池,捐修学校、桥梁、寺院等。晋江著名的施氏宗词、安平桥、龙山寺、泉州府文庙、天后宫,他都捐修过。他在台湾鹿港修建的天后宫是台湾最古老的一座妈祖庙。 康熙三十五年(1696)三月二十一日,施琅逝世于厦门任上,享年七十六岁。临终时留下《君恩深重疏》,仍挂念着海防事务,并向朝廷举荐

篇二:施琅将军简介

施琅将军简介施琅施琅(1621-1696),字尊候,号琢公,明末清初军事家。原为郑芝龙和郑成功的部将, 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 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1683 年率军渡海统一台湾。由于“背郑降 清”,后人对施琅颇有争议。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国籍: 民族: 出生地: 出生日期: 施琅 Si, Lang 字尊侯,号琢公 中国 汉族 福建晋江 1621 年(天启元年)(辛酉 年) 职业: 主要成就: 封爵: 谥号: 追赠: 活动年代: 逝世日期: 1696 年(丙子年)康熙三十 五 军事家、福建水师提督 统一台湾 靖海侯 襄壮 太子少傅 明末清初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靖海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将军曾在名城泉州 择地选址,以“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的诗文意境,精心营造了“春夏秋冬”四季私家园林。经多方考证 确认, 秋园和冬园在泉州农业学校原校址, 春园就在现在的芳草公园, 而夏园则在今泉州晋光小学内。泉州师范附小 一年(6)班陈杰星(3 号)

春夏秋冬四园的简介泉州芳草园位于泉州鲤城区新门街西段,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 经三百多年历史,是靖海侯施琅将军在泉州创建春、夏、秋、冬四季 花园其中的春园(也称“芳草园”) 。“芳草”是以四季游赏诗文“春游芳 草地”立意而构思造园,后来荒废了。据记载,芳草园以大量草坪为 主,它的布局手法,不逊三洲芳草。泉州市晋光小学创办于 1928 年,原名红旗小学,是一所既富有古园 林韵味, 是施琅将军的夏园, 又充满现代气味, 环境优美, 校风严谨, 师资力量强,办学设备好,教学质量高的省级重点小学文明学校。学 校现有 35 个教学班,学生 2100 多名;教职工 104 名(其中特级教师 1 名,中学高级教师 4 名,小学高级教师 50 多名,大专以上学历近 60 名) 。泉州释雅山公园历史上施琅将军的故居及四季园林中的“秋、冬”二 园。该园地势高旷,且近在咫尺,又同在城之东隅,故其时又将秋冬 二园统称为“东园”。公园性质以延续原秋、冬二园历史文脉,结合纪 念性建筑、遗址的保护与恢复,以古典园林风格为主,以开放型作为 市民休憩活动的公园。 同时配合文物主管部门以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 施琅故居及其周边环境。泉州师范附小 一年(6)班陈杰星(3 号)

篇三:施琅大将军故居成流浪汉聚居地

施琅大将军故居成流浪汉聚居地 维修一拖9年多

泉州新闻福建日报2014-11-14 14:13

我要分享

?

?

?

?

89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1/3

隐藏

?

?

?

?

施琅将军纪念馆

东南网(微博)11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赵锦飞文/图)近日,不少网友反映,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施琅故居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看了令人寒心。许多网友吐槽:“保护文物,仅仅竖立一块碑就完事了吗?”那么,事实是否如网友所说,记者前往泉州进行调查。

市级文物破败不堪,建筑岌岌可危

11月6日下午,记者找到了施琅故居。故居位于泉州释雅山公园,公园内风光如画,游人不少,可仅一墙之隔的施琅故居却破败不堪,形成鲜明对比。

记者看到,故居外一座石门框孤零零地立着,地上杂草丛生,故居内断壁残垣,门窗蒙尘,不少房间已经倒塌,墙上的荒草在瑟瑟寒风中摇动。地上堆满垃圾,一些房屋内的木构件被随意丢弃。虽然如此,但是该建筑占地17.4亩,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建筑构件精雕细镂,依稀可见当年的规制。

在故居门口,立有一块石碑,标明了施琅故居的身份: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市政府2001年公布。从石碑碑文中可知,这是一栋两进五开间、硬山式双护厝建筑,是一座风格古朴、规模宏大的闽南古建筑,由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兴建,此宅与施琅随后所建四季园之东园、苑斋紧邻。释雅山公园即施琅故宅与东园。

施琅后裔李秀治仍然居住在施琅故居旁。她说,故宅历经300多年风风雨雨,现在大部分建筑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只剩下清代建筑的上下侯府部分。“特别是风雨天,我们买了不少木料来修补,支撑住即将倒塌的房梁,但是于事无补。这两年建筑还是倒了一大片,许多现存建筑岌岌可危。”

“要不是这块石碑,谁还知道这是施琅故居,而且还是市级保护文物。”李秀治说。

记者碰到了正在锻炼的附近居民吴先生。吴先生说,施琅故居本应是释雅山公园的灵魂,却颓败至此,令人唏嘘,应尽早修缮,让市级文物重焕光彩。

故居成了流浪汉聚集地

让李秀治担心的,不仅是建筑年久失修,而且故居还招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都是些流浪汉,我们赶也赶不走,现在这里住着五六名流浪汉,把这里当成他们的家。”对此,李秀治很无奈。

记者走进施琅故居,正好碰到了一名流浪汉,他是来自四川泸州的熊辰章,占了其中一个房间。平时他在附近工地讨生活,出外门钥匙一锁,回来倒头便睡,已经在此待了两三年,这里俨然成了他的“家”。在施琅故居的大门口,熊辰章还堂而皇之地开辟了一块菜地,可就是没人前来制止他。

记者看到,屋子里满满当当,塞满了熊辰章的各类物品。“都是拆迁工地没用的东西,我捡回来还能用,就都放在这里。”熊辰章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熊辰章还在屋内生火做饭,随意抽烟,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熊辰章说,隔壁邻居是故居的常客,也用钥匙占了一间屋子。其他的流浪汉来来去去,他记不清楚人数。其中许多人是收废品的,他们晚上就随便窝在故居的一处角落。“主要因为这里是中心城区,交通方便。”

对这些不速之客,释雅山公园管理所、当地东门社区和鲤中派出所经常加以劝离,可收效甚微。释雅山公园管理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流浪汉和他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走了这一批流浪汉,下一批很快又来。而且,晚上下班后,他们也无法监管。

11月6日晚,记者再次来到施琅故居。虽然故居旁公园大门紧闭,但是流浪汉可从公园相邻的小区大门自由出入。

安置方案谈不拢,修缮计划一搁就是9年多

11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泉州市公园管理中心。该中心规划基建科负责人说,要管理好施琅故居,必须要修复故居。作为释雅山公园建设的一部分,施琅故居的修缮计划早在2005年就做好。

可修缮需要搬迁施琅后裔,原来这里住着七八户施琅后裔,至今还有4户未谈妥。市里参照拆迁征收办法与他们谈迁出补偿问题,但一直谈不拢,导致修缮计划搁浅,这一耽搁就是9年多。“主要是他们提出的赔偿方案太离谱了,超过鲤城区其他地方的标准。如果答应他们的要求,我们以后不好开展工作。”该负责人说。

泉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施琅故居的所有权属于施琅的后裔,而且还有后裔住在老宅,我们要修缮故居,必须搬迁他们。问题就卡在安置方案上,双方协商了10多次,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我们不缺资金和技术,修缮方案也早就做好,就等有关部门和施琅后裔协商好安置方案,我们再重新评估修缮方案的预算。”

据记者了解,目前,泉州市公园管理中心的主管部门——泉州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已将施琅故居的问题上报给市政府,引起了重视,中心已经重新启动修复施琅故居的工作。许多泉州市民希望,这一次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让市级文物恢复昔日风采。

相关链接>>>

施琅:明清之际福建晋江(今泉州)人,原名郎,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顺治初降清,隶汉军镶黄旗,康熙初任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率军攻灭台湾郑氏政权,收复台湾并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政府所采纳。封靖海侯,著作有《靖海纪事》。

当文物保护遇到私有产权

□福建日报记者赵锦飞

施琅故居的修复陷入尴尬,泉州市公园管理中心愿意出钱出力,想修缮文物。施琅后裔也想修复祖宅,按拆迁征收办法补偿,但是屡屡受阻。

双方的目的一致,但就是走不到一块。无论如何,目前摆在眼前最紧迫的现状是施琅故居已经岌岌可危,再加上流浪汉等外在因素,300多年文物如果毁于一旦,那将是莫大的损失。

古建筑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印迹,即使产权是私人的,但却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大家有理由共同守护,不能让文物日渐湮没。期待双方放下芥蒂,拿出合理协商方案,让日渐颓败的市级保护文物能早日修缮。

施琅故居的处境绝非个例。各地文物保护和私有产权发生矛盾的例子屡见报端。一名基层博物馆的馆长说,文物保护遇到私有产权,这是最让人棘手的事。因为,保护单位不能以任何力量剥夺对所有权的保护,这是文物法所规定的。《文物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祖传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施琅故居这座市级保护文物属于私有产权。施氏后人不走也没办法。但是,文物的价值属于公共利益的范畴,它的身上凝聚着科学、艺术等价值,是全社会共同的宝贵财富。

从公益上讲,政府部门的初衷无非是加强文物保护,动迁安置所有权人;从私权上讲,所有权人的权益受到侵害,赔偿天经地义。当一种物品身上凝聚着私权和公益两种属性,矛盾可想而知。

事实证明,如果不消弭二者之间的矛盾,争论不休,遭殃的往往是文物。施琅故居如何妥善解决?首先,要以法律来规范利益。目前,大多地方多是参照各地拆迁的处理方式,但是文物毕竟不是住宅,怎么赔,如何赔,各地还是块空白,应该有个统一的规范,让所有人都知晓。这样,双方都按照规矩来办事,让法律来说话,无厌之欲之流靠边站,偷奸耍滑之辈也罢手。其次,以新思路来平衡利益。私权和公益如何平衡,这是矛盾的焦点。有学者提出私有公物的二元产权制度,在不剥夺原产权人财产权的情况下,政府以协议或者现金赔偿的形式,对原产权人的物权加以限制,从而让其不得有自由处分的权利。这样,可让古建筑转为私有公物,创设公共地役权(其是为了公共利益或公众利益的需要而使国家和公众取得一种要求相关不动产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承担

篇四:晋江博物馆

施晋陈晋博 琅江紫江物 纪市峰市馆

念博纪博简 馆物念物介 馆馆馆

晋江博物馆,位于市区世纪大道东侧,主体建筑四层

,

正面是以“海上丝绸之路

为主题的大型锻铜墙雕,蔚为壮观。建筑面

17000平方米。除展厅、文物库房、办公室,还有学术报

告厅、文物商店和停车场,集收藏、展示、科研、教育、休

闲等功能为一体,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县级博物馆。

该馆位于陈埭涵口村。1987年,陈紫峰祠辟为陈紫峰

纪念馆。

1992年,

陈紫峰

纪念馆连同其余五座古大厝扩大为保护群,列为市级

保护单位。纪念馆展厅中,有后裔子孙世代珍藏的陈

紫峰像,陈紫峰著述手迹,一生宦迹及对家乡事业的

贡献和善举,后人缅怀的文章或题词。陈紫峰,名琛,

字思献,生于明成化十三年(1471年)十月十六日,

卒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正德丁丑(1517年)

科进士。是明朝一代声望赫赫的大学校长——蔡清的高弟。著有《四书浅说》、《易经通典》、《正学编》、《陈紫峰先生文集》等书。

2003年,为纪念施琅将军率师平台320

周年,晋江市人民政府筹资200万元,对

位于晋江龙湖镇衙口村的靖海侯府进行

全面修缮,并以“功在一统”为主题,辟为

施琅纪念馆,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国家

级文物保护单位。靖海侯府是施琅故居,

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为硬山顶

三进五开间带双护厝的建筑群,总建筑面

积1939.28平方米。施琅纪念馆隶属晋江博物馆,通过实物、图片、资料等展示施琅将军少有识度,治军严整,勇猛善战,屡建奇功的事迹,是晋江市宣扬爱国主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篇五:李泽厚先生关于施琅问题的访谈

李泽厚先生关于施琅问题的访谈

2006年04月20日 07:25

予沉按:近来因《施琅大将军》一剧引发争论,在网络上达到白热化程度。在与李泽厚先生的越洋通话中,李先生就施琅相关问题发表了看法。

沉:李先生,最近掀起热潮的施琅问题争论您有所关注吗?

李:看了个别文章,不过整个讨论情况不是很清楚。你介绍一下?

沉:我简单说一下吧。《施琅大将军》这个剧的策划跟陈明老师有一定关系。陈明主张把施、郑两家的私怨与大陆、台湾关系区分开,把施的私德与收复台湾的事业区分开,把康熙作为国家的代表与满汉冲突区分开,从而肯定施在当时为着国家统一和版图完整所做的巨大贡献,而这对当前局势有很大启发作用。他不讳言自己是从中国当下现实利益出发看待历史,因为“历史是生长的,民族是建构的,文化是开放的”。他明确认为,施琅不是民族败类、汉奸和卖国贼,而是有功于中华民族和整个中国的民族英雄。

另一种针锋相对的观点认为,施琅变节降寇,助清灭明,是汉民族之败类,即便有功于全国统一,也是第二位的,不能改变其助野蛮以奴役文明的性质。再联系着满清入关以后一路屠城的滔天罪行,则施之罪已不止是变节、失德,更是民族的千古罪人,愧对作为民族精魂的岳武穆、文少保等先烈。

在这一观点中,又有种族立场和道德立场两种相近的意见。前者强调汉民族的纯正性,对满清入主持坚决批判态度,完全否定满清政权的合法性;后者从春秋大义、绝对道德价值出发,认为立德高于立功,施虽有功于事,但有负于义,反对从后人视角和实用立场去消解道德价值的绝对性。

此外还有的观点超越种族、版图、道德之争,或强调民主政治优先,或主张文化理念至上,还有的持和平主义观点,反对任何武力统一的主张。

大致就是这样。各种标准、原则,各个层面、角度汇集到施琅问题上,论争很激烈,有的甚至成为意气之辩、口舌之争。

陈明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道德和文化至上的原教旨主义,认为前者授人以柄、危害极大,后者迂腐空谈、无济于事;对于一味强调民主的观点,他认为没有切中历史和当下的情境与需要,至于全然反对武力,如果不是真诚的迂腐,就是别有用心的掩饰。在这次论争中,他表现出的是一种维护国家统一和版图完整的意志和决心。本来这是应该得到一些反对者的认同的,但由于集中在施琅问题上面,把种族、道德、文化等问题都牵扯进来,就出现了非常复杂的争吵局面,陈明甚至被人极端地骂之以“汉奸”,视其为卖国者有之,视其为无德者有之,视其为投靠者有之,视其为黩武者有之。

李:“汉奸”?是吗,哈哈哈。活该!

沉:那您的态度呢?

李:我完全不同意陈明的观点。

沉:就这些问题我想听听您的看法。

李:我的意见,第一,伦理价值有绝对性;第二,我反对盲目歌颂满清;第三,对施琅我持否定态度。 沉:请具体说一下吧。

李:我认为,岳飞、文天祥、史可法、郑成功这些人是民族英雄,这不应有疑问,吴三桂、洪承畴、施琅不能是民族英雄。这里不能是非不明。

我认为,伦理价值从历史、社会中生长出来,但具有超历史、超时空甚至超因果的特征。对待传统的伦理道德,我们要继承其抽象的精神,要肯定它具有超越具体条件、情境的绝对性。从人类的历史总体来说,道德精神具有独立的价值,不随时代条件和情境而改移。

本来,任何伦理要求都是历史的、社会的,都是在具体条件下产生的,比如华夏自古就讲敬老,但有的部落却杀老,按其生存环境和条件来看,杀老是符合现实要求的,在被给定的境遇下是道德的。还原到历史情境之中,道德本是相对的,所以才有道德的相对主义、道德的功利主义,还有黑格尔到马克思的道德的历史主义,包括文化人类学的考察也表明,道德标准与生存环境、现实条件有关,确实是相对和变易的。 但是,我之所以仍然坚持康德的绝对主义伦理学,是因为,康德把上述的独立性和绝对性鲜明地揭示了出来,康德揭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特征,那就是理性主宰感性,我称之为理性凝聚的人性力量或心理形式。

沉:我注意到在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那篇最新长文里,反复谈到乌托邦构想缺乏经验支撑,是一种先验理念的幻相,但是呢,这种构想本身又昭示出一种伦理价值,而这是有其绝对性和永恒性的。

李:对,是这样。我反复强调一点,道德本身有绝对价值。所以我反对实用主义,我主张的实用理性所以与之不同,正是因为实用理性主张有绝对性的东西,而不同于有用即真理。

伦理虽然是历史的、时代的和社会的,是一定具体时空条件下的产物,但它是由个人去自觉选择和决定的,所以说是自由意志。它经常以牺牲自己的感性欲求包括生命来履行道德义务,这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体,这就是我所强调的道德精神的绝对性。孔子讲“杀身成仁”,孟子讲“舍生取义”、“虽千万人吾往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从这里升华出一种巨大的、崇高的和永恒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延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注意人性能力的培养并敬重这种人性能力和道德精神。 沉:施琅本人是一降再降,其德有亏,而且有的论者认为他助使了以夷凌夏的逆流,自绝于华夏文化之正道。不过,这恐怕并非只是一个德的问题吧,陈明就说要把个人私德、家族私怨与国家公业、民族大局区分开来看。而施之助清平台,在根本上是关乎国家统一和版图完整的,他于此毕竟有功,从今天角度来看,甚至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再说清之代明,有类于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在清朝已成为正统的时候,施的作为似乎应该看作是顺应历史的需要。这样来说,称施为民族英雄似乎又是可以的。

李:那怎么可以呢?施是民族英雄,那郑成功是什么呢?

沉:有一种折衷的观点就认为,郑和施都是民族英雄,郑赶走外族侵略者,当然是民族英雄,施促成实现国家统一,同样是民族英雄。我想这里是有一个情境变换的问题,到清朝已然成为中华正统的时候,施的作为就不应该说成是什么汉奸和民族叛徒了,而似乎带有弃暗投明、大义灭亲的意味吧。

李:郑也是民族英雄,施也是民族英雄,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种情境交换说是说不通的。要肯定郑以及岳飞、文天祥、史可法他们,就不能不否定施,不能有标准变异。

沉:那您就只是从绝对伦理的方面来否定施?

李:不止是这一点了,虽然这一点已足够。同样重要的还有,对于一个人的判断和评价,要放到整个历史大势中来看,他对这个大势是起促进还是背离作用。那些肯定施的人,不就是说施有功于中国统一吗,这所谓统一其实就是满清的全面占领和统治。

对此应该怎样评价呢?我认为,满清对中国的统治,使中国历史发生了倒退,我对满清入关的评价是负面的。六十年代刘大年写过一篇《论康熙》的文章,深得圣意,他极力歌颂康熙的功绩,我当时就极反感。满清使中国历史大倒退,在农业上励行小农政策,外交上闭关锁国,文化上大搞文字狱和思想钳制。但这一切都搞得很高明。例如修《四库全书》,既笼络、收买了大批知识分子,又销毁、篡改了大量书籍,当时不许思想,所以考据风行。明代中叶以来礼教崩坏得很厉害,商品经济、思想文化本来有良好的发前景,清朝的入主使这一切被中断,退回到小农社会的闭关状态。“三言、两拍”中所反映的浓厚的市民风尚、气息都消失不见了,盛行的是伪古典主义。而如果当时是李自成成功了,情况就会不一样。

沉:您认为李自成会比清朝统治者更好?

李:当然要好得多。少数民族入关带来的总是落后和倒退,从政治、经济到文化都如此。世界历史已多次证实了这点,不仅中国。

沉:但您不能否认,清朝对于此后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中国在开疆拓土上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无法设想,靠着明朝那腐败的政权和羸弱的兵卒,可以拥有从新疆、西藏到内蒙的广大疆域,包括东北都可能不属于中国。

李:我认为满清的“功绩”可能就是扩大了中国的版图,但因此对清朝、清帝全面颂扬我不赞成。

沉:回到施琅问题上来,如果当时不平台,或平台未果,那么就有永远失去台湾的危险,且不从现代意义上的制海权上来讲台湾对大陆有多么重要,单就当时情况来说,台湾独立会不会引发中国各大疆区分裂出去,都不好说。

李:不见得当年不统一就永远不会统一,也可能以后有更好的统一办法。以国家版图之完整来为施辩护,我认为是站不住脚的,成思吉汗的版图够大了吧,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所以毛泽东说“只识弯弓射大雕”。 沉:这里有一个关键就是,异族入主中国,到什么程度上才可以被承认是正统,统治者可以被承认是国家的代表。网上有人对惟版图论作了引伸,认为异族占有大半领土时,就可以视为正统,为其服务就是维护统一,反之就是分裂国家。

李:笑话!那要这样的话,我们置历朝历代那些身陷绝境而抗敌不屈的民族英雄于何地?日本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我们就应适应“版图”,主动投降吗?

总之,从社会发展大势来说,我否定满清,从伦理标准来说,我否定施。施助清平台、统一中国,我认为根本不是什么顺应历史潮流,不能因今天的某种需要,就如此实用主义地来解释和编造历史。

当然了,此次事件引发的相关讨论我不清楚,但我就施琅本身牵涉到的问题,如伦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满清的历史意义如何评价等,我这些看法不因此次讨论的具体情况而改变。

沉:有人因施的评价问题而引伸说,如果当年大东亚共荣圈成功建立,那汪精卫等人也成为大东亚民族的民族英雄了,也为大东亚的统一建立了巨功,而那些抗日将士们就是阻碍统一的历史罪人。您觉得这样的比附有道理吗?

李:很有道理。施琅是英雄,汪精卫肯定是更大的英雄。如果美国今天打中国,占领了大部分土地,那投降者都是“大英雄”。这是标准的汉奸逻辑。

沉:但性质是不是有些区别呢。有人就认为中日是国与国的关系,满汉是一国之内兄弟民族的关系,不可这样比附的。

李:哈哈哈,兄弟民族!当时是兄弟民族吗?什么时候才这样讲的呢?宋、辽、金当时都是国家嘛,满清虽然还没有建国,但也是有自己的国家政权。能用今天的东西这样去套吗?可以这样歪曲历史吗?所以我认为,上述引伸是对的。 (可见自由派承认民族国家学说。)

沉:当然就我个人而言,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的精神与意义不容抹杀歪曲。近些年相反的声音也太盛了些,秦桧也要“站”起来了,有的地方已开始纪念洪承畴。

李:是啊,今天纪念洪承畴,明天就可以纪念吴三桂。对吧。周作人、胡兰成这些人,不也大行其道吗。我是看不起这些人的。很早以前我就讲,我推崇的还是鲁迅,我是尊敬硬骨头的。

沉:对满清的评价很复杂。不过说实话,我对充斥影视的清宫剧非常反感。

李:我也反感那些清宫剧、辫子戏,里面充满奴才观念和愚昧意识,雍正那部戏可能是其中最好的,情节倒是编得不错,雍正也确实有政绩,很辛劳,但把雍正残忍刻毒的一面完全略去,便太不符合历史事实了。 总之无论对清还是对施,我不能同意从今天的利益出发,去张扬道德的相对性,否定历史中显现出来的绝对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光辉。

沉:那这次论争中有些观点也主张道德价值的优先性,高扬德的纯正性和绝对性,从小的方面批施的个人无德,大的方面批施的失节,助夷凌夏、毁裂正道。这种观点强调春秋大义,奉文化、道德为超乎政治、版图、种族的更高标准。您怎么看?

李:我讲伦理价值的绝对性,同时又强调历史感,那就是要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这个大趋势之下看问题。很多人忽略这点,所以我的“吃饭哲学”大讲经济和科技,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基础。

沉:主张民主政治优先的观点认为,没有民主政治,就谈不上什么民族和民族国家。也许在他们看来,这是真正的人类共法。陈明以前也认为,儒家和自由主义最具亲和性。民主自由宪政这一套东西当然是必须取法的。

李:这我比较同意,没有民主政治,大谈民族主义是危险的。人类今天生存的真正基础,就是经济生产和科技发展,这才是决定性的。在这个基础上,社会稳定、个人自由、政治民主、文化多元等等,才谈得上。 沉:看得出来,您的根本标准有两条:一是社会经济生产、人民生活改善和科技发展,一是伦理价值的绝对性。

李:对。

沉:那如果这两个根本点如果发生冲突呢,您就用“历史与伦理的二律背反”来解释?

李:历史就是在二律背反中前进的,所以我专门写文章讲历史悲剧。

沉:您可说是吾道一以贯之。

李:所以那年和陈明搞《浮生论学》,我说自己是常山之蛇,首尾相应。我说陈明是数学没学好,二加二不等于四而等于五,概念不清楚,逻辑有问题,所以由中体西用一下子变成了即用见体,由保守主义一下子变成了实用主义。不过没关系,我这样讲,他不会沉不住气。他倒很有自由主义的宽容精神,比好些标榜自己为自由派的人强得多。

沉:您用实用理性和乐感文化来概括中国文化特质,此外还提到血缘亲情和天人合一,这四个方面构成您对中国文化的智慧的归纳。您一直很重视血缘亲情,认为血缘、地缘与文化所融构的共同体,是在历史时空中生长出来的,那么对于种族、民族的问题,您是怎么看的呢?

李:我反对民族主义,更反对种族主义。现在中国有民族主义盛行的危险,不少学者都有这种倾向,我有点担心。

沉:是的,在对待民族主义问题上一定要谨慎,但要看到这一方面有挺立民族自主性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当前整个国际局势下被强势国家逼出来的成份。国家富强起来,如您说的,吃饱了饭,人们有了底气和自信了,这样民族主义的情绪就有所高涨。而国家的强大招致了更为有力、更为隐蔽的打压和围堵,这也是引发民族主义情绪的一个方面吧。

李:我以为,挺立所谓民族自主性,不一定需要高唱民族主义,当然我反对一些自由派认为现代化就是美国化的主张,但我也不同意一些新左派对民族主义的倾斜。希特勒的出现,多少跟尼采、海德格尔、施米特甚至黑格尔、韦伯等人对德意志民族性的追求有关,我以为,这是德国思想史的教训。中国现在正在发展强大之中,特别要警惕这一点,国家弱小的时候倒没关系。一定要保持我们文化上的平和与宽容,不要重蹈德国、日本的覆辙,被民族主义情绪淹没、吞噬。不好斗好战,这是中国能够长久居于世界文明之林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儒学的一个基本精神。儒家一向反对穷兵黜武,主张王道,反对霸道。 沉:那么对于陈明在这次事件中特别强调要勇于面对挑战、敢于决战的意志和决心,您怎么看?

李:他不是老讲什么“气”吗?“气”到底是什么,他始终没讲清楚。说是意志、生命冲动等等,非常空泛,有时指的就是生物本能,所以最终搞了个即用见体,实际上就是在情绪冲动的主宰下,什么好用就用什么,怎么方便怎么用,只讲道德的情境性,也就是相对性,那么他那敢于决战的意志和决心是不是也具有相对性和情境性呢,可随时因需要而放弃呢?这是大可疑问的。

沉:您认为这部电视剧的播放对于当前对台工作有何作用没有?

李:有什么作用?只会激发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反感,正中台独分子下怀。台湾是很推崇郑成功的。搞这种影射文艺,颠覆了绝对价值,模糊了道德判断,还容易产生误导,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没有好处的。

沉:有人分析网上批施为汉奸的三股力量,一股是大汉族主义者,一股是儒家原教旨主义者,还有一股是和平主义者、科学主义者,分别从否定满清政权、捍卫儒家伦理和反对武力及影射文艺这三方面立论。陈明认为第一种是只见保种,第二种是只见保教,但保种、保国、保教是一种复合的关系,不应只是执其一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