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构建和谐校园的环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5:28:59 作文素材
构建和谐校园的环境作文素材

篇一: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春风是和谐的,她使坚冰融化,万物复苏,把人们带到美好的季节,春风是和谐的,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绵不绝。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解,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团结互助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和谐就是融洽和睦,协调发展 。

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校园和谐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

一、以人为本,营造师生和谐的融洽环境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以“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文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师生和谐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教师既是学生道德升华、学业有成的引路人,同时又是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教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和生活,应时时刻刻以学生的利益为重,体现出教师工作的职责和本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杜绝

对学生讽刺挖苦。同时,学生也要尊重老师的劳动,虚心接受教师的教育帮助,对教师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发扬中华民族尊敬师长的光荣传统,师生共奏和谐校园的美好乐章。

二、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

校园环境是指各种影响人的教育因素的总和,主要由校园自然环境、物质环境、观念环境及周边环境等组成。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对学生起到独特的、其他教育方式所难以替代的作用。校园的物质环境体现在校舍建筑、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和其他一切有形的教学设施。舒适、幽雅的自然环境和卫生、安全的物质环境,使得师生神清气爽,心情愉悦,使得自己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观念环境的影响力取决于它附着于群体而又影响个体。通俗一点讲,这就是所谓的校风问题。校风的核心是学校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整合而形成比较稳定的观念系统、信仰系统、目标系统等。

作为教师,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懂得珍惜和维护校园环境,明确“校园是我家,美化靠大家”这一精神,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杜绝“课桌文化”,点滴中使自己的思想和素质都上升一个新台阶。 三、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突出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个和谐的校园,应该千姿百态、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没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考试成绩不应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我们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学生的个性如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地伸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应处处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和特长的舞台。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它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突出职业特色和谐的校园文化,重点是突出职

业特色,优化育人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使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都能在愉悦中接受真理的熏陶,在和谐的气氛中选择真

知,创建一个健康向上、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

其次,要塑造学院精神,创建具有进取意识、求真务实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包括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脚踏实地的肯干精神、爱岗敬业精神等等。目的就在于使全院的师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现代职业的教育理念,刻苦学习的求知欲望,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勇于创新

最后,要建立具有职业特色的社团组织,培育丰富、和谐的校园文化。学院的社团组织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会处世与交往、组织与协调、竞争与合作,培养了组织协调能力,锻炼了自我管理能力。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相信,这一理念必定会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一定会转化为大家的自觉行动。让我们大家共同奋斗,开拓进取,努力促进学校事业的新发展,努力为构建和谐校园作出自己的贡献!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是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希望那些课堂上随意接听电话的同学学会尊重老师的同时也是尊重自己。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到和谐校园的温馨。那些在宿舍不管他人利益,喧哗吵闹的同学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

互帮互助,从而打造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学习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好的学风,好的校风。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才”。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勤奋努力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考试时坚决杜绝舞弊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案。作风严谨,文明,从而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因此,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少一些固执,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让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通通消失,让我们用团结互助走

构建和谐校园的环境

出美妙的交响曲!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校园充满和谐,让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篇二:打造绿色环境创建和谐校园

打造绿色环境 创造和谐校园

新集中学是襄城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坐落在隆中脚下。学校占地3300平方米,其中园林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走进校园内,一排排树木,整整齐齐;一片片花草,郁郁葱葱,置身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我们正是抓住了这一有利条件,不断挖掘、拓展、延伸已有的绿色资源,重视“绿色生态校园”建设,从“和谐”入手,全方位建设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绿色生态校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文化”,实现校园的可持续发展。

一、植绿布绿,校园自然环境绿起来

一是精心安排。在打造学校品牌的过程中,我们学校把“打造绿色环境,创造和谐校园”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始终贯穿学校发展的各个阶段。因此,我校做了充分的准备,精心的安排。首先在2008年底就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绿色生态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开会研究部署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作,并列入学校重点工作。其次为提高决策水平,学校特聘请了我校特级教师黄德荣、园林专家为顾问,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制订了“新集中学绿色生态校园建设规划方案”讨论稿。讨论稿下发征询师生意见。针对我校校园狭小,现有建筑占地面积大,我们想方设法提高绿化率。

二是科学规划。根据我们对绿化地段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首先将原来的香樟、杉树、杨柳进行修剪,使之焕然一新;然后将生长的一些杂乱无序的花草树木进行剔除和移植,在办公楼和教学楼之间布局六块植物绿带,分别栽培了紫荆、紫薇、红花杂酱草和一串红,并在合适的地方栽植碧柏、红枫等树木,使校园四季有绿,花草宜人,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同时为了增加品种,节约开支,我们组织教师上山坡、走田间,自己动手采挖一些葱兰、美人蕉等品种,教师通过学习技术,扦插、培育植物新品种,来不断充实绿色基地的品种,来装扮、亮丽我们的校园。

三是合理布局。为了遵循学校持续、和谐发展,我们立足学校实际,做到合理布局: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见缝插绿,这样08年我们就在学校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学校进行了整体绿化,绿化面积达2400多平方米,绿化率达到20%。分别在学校的主干道两旁栽种了50棵香樟,在池塘的边上插上了一排排杨柳,在操

场的中间铺上草坪,在每个“小花园”我们因地制宜,既有鲜花,又有名树。09年我们又投资六万余元种植了一些新的树种和修复了受损的绿化带,形成了花草与树木搭配得宜,建筑与植物相互映衬。

在开阔而不适宜植树栽草的走廊、门厅等地方,我们尽量摆放各种花卉、常绿植物等盆景进行增绿补绿,既美化了环境,又弥补了人均绿化面积的不足。同时为了让学生在更加美观、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学校发出“建设绿色教室”的倡议,同学们积极行动,你搬来一盆花,我书写一幅字,他出一个主意,共同设计,用绿色植物装点美化教室,净化空气。现在每一个教室里都建设得优雅、美观,且满目翠色、沁鼻芳香。学生们坐在这样的教室里,眼晴放松,空气清新,心情愉悦,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爱绿护绿,师生内心环境绿起来

在加强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的同时,学校十分注重营造绿色生态教育氛围,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师生内心潜在的生态意识,并促成自觉的绿色行动。

1、各科教学渗透爱绿护绿知识。绿色生态教育与学校的学科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各科教材的编排,都含有一些绿色生态教育的隐性因素。我们在每学期开学前,要求各学科组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筛选绿色生态教育知识点,形成各学科绿色生态教育的主要内容,列入各科课堂教学计划。新生入学,一年级班主任老师就要带领孩子走进植物园,进行爱校教育和环保教育;各年级作文教学,校园景色描写成了学生必不可少的作文话题;美术课上,校园绿色成了学生画中最好的素材。自然教学中,孩子们能在老师的引领下,来到植物园认识植物、采集标本、聆听昆虫的声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科学而直观地对学生进行绿色生态教育。实践证明,课堂渗透是对学生进行绿色生态教育的主渠道。

2、主题活动激发爱绿护绿行动。学校每学期的活动计划中都列入有关绿色生态主题的活动内容,并在每项活动的组织实施中都力求做到有声有色、圆满而富有成效我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绿色主题活动,如充分利用“植树节”、“地球日”、“环境日”等纪念日,通过班会、团队活动、宣传栏、墙报、广播、演讲会等形式,广泛开展“绿化校园,美化环境”、“我为校园添片绿”等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举办“绿色校园”板报比赛,发动师生积极参与绿色校园的建设工作,大力推动以植树、种植花草为主的校园绿化和环境保护治

理活动等,这些活动增强师生的绿化意识、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提高师生参与学校绿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自觉地参加学校绿化工作,自觉地爱护校园内的一草一木。

3、实践活动增加爱绿护绿意识。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在全校各个班级中开展了“我的绿色我管理”护绿认养活动。先以班级名义认养,再以小组或个人名义认养,认养期为一年,认养者在认养期内定期为绿地花木浇水、除草,观察是否有虫害等,当然,也享有近距离观察、为其命名等权利。同时学校还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性劳动、社会调查和实践体验性活动。如寒假组织的“绿色生态主题社会调查”活动和“回收白色垃圾”活动;围绕“植树节”开展的“绿的篇章,爱的奉献”义务植树活动和“收集废弃木筷”活动;围绕“世界环境日”开展的“地球因我而美丽——现场涂鸦”活动等。这些实践活动,把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既增加了学生对植物生长知识的了解,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培养了他们对绿色生态保护的责任感。

三、道绿播绿,生态文化环境绿起来

在净化、绿化的基础上,我们努力追求校园环境的美化、优化,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因此,我们非常注重环境建设为教育服务,达到环境与教育的和谐、环境与人的和谐,让环境说"教育话",为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为创设学校的教育特色作出应有的贡献,让学校焕发青春的活力,永远奏响"绿色"的旋律。 进行特色布置,让生态文化环境绿起来。室外开设环保橱窗,定期宣传环保知识,展示学生环保征文,手抄报、绘画等作品。室内我们设计了一个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的“班级园地”,孩子们可以定期地、自由地把自己的科技创意、书画作品、精彩作文、成长愿景等展示其中,形成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班级文化风景线。校园中,各种建筑雕塑、长廊、石路、喷泉等应势而造,一块草皮,一丛绿树,一簇鲜花,都是陶冶师生情操,净化师生心灵的一本活的教科书,成为一种流动着、成长着的生命文化。

采取特色举措,让生态文化环境绿起来。一是制定出《新集中学学生环保日常行为规范》,以此引导、规范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二是成立环境工作室,以收藏学校近几来环境教育的成果及环境刊物,提高师生的环保知识与能力。三是开设种植类活动课程(花

草、树木),让学生学习各种种植技术,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促使植物与我校师生和谐相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四是课外活动上,我们常常带领孩子到植物园认领草地,播种绿色,亲自参与养树、护树,亲手呵护生命成长的过程;孩子们给花草树木挂牌,为植物园命名,在池塘里放养鲜活的生命,在昆虫园内实验;孩子们在园内写上环保标语,在草地上插上警示牌,自觉爱护小花小草。

绿色生态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校将进一步挖掘学校自身优势,集结师生智慧,继续推动“全面建设绿色生态校园”的活动,积极营造一个以“绿色”和“生态”为风格的和谐校园,给师生创造一个益美益智、赏心悦目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在绿色生态氤氲的校园中健康成长。

篇三: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校园工作环境

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校园工作环境

新洲 何细华

【内容摘要】校园的和谐,不仅要科学的刚性制度管理,更需要“柔”性管理与人文关怀。本文以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践为依托,从加大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推行人性化制度,尽量减少教师的后顾之忧,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放松教师的身心及诸多细节入手,对如何进行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校园工作环境作了一些小结。

【关键词】人文关怀 人性化制度 心理疏导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一方面他们尽职尽责,耗思费神的从事着教学上的脑力劳动,另一方面还经常透支体力于八小时之外。有关调查数据显于:身体透支、心理亚健康、工作压力过大、家庭关系不和谐等不良因素在广大教师身上有较大的显现。因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爱护老师的身体,让教师在轻松、愉快、适度、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下工作,既是对老师负责,对学校负责,更是对国家和人类的未来负责。

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应该遵循“刚”“柔”相结合的原则,即在共性化的规章、制度、纪律、条款等“刚”性管理的前提下,还应努力从本校实际出发创造人文化、宽松性等“柔”性工作环境。下面从我校已推行和拟采取的措施、行动中谈一下有关如何进行“柔”性管理、人文关怀、从而构建和谐校园工作环境这个话题。

一、注重心理疏导,减轻教师的思想压力

思想影响行动,行动关乎效率,效率决定结果。教师的教书育人效果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己的动机与思想。若无心教学、懈怠教书、应付教书或精疲力竭般教书,其效果可想而知。苏霍姆林斯基说:善的诱因能激发人的斗志。这善的诱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教师不背负思想压力、轻装上阵,以良好、健康、轻松的心态去做好自己的工作。我校每年都要采取各种措施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其中如请心理专家来作心理调适报告。我

们先后请了华中师范大学郑晓边副教授、武昌实验中学心理咨询师耿喜玲老师、江汉大学心理咨询演讲团等来我校作心理减压报告。此外,我们还通过看心理咨询影片、光碟、书籍、填心理测试量表等活动为老师们作好心理疏导,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与思想。

二、人性化制度,尽量减少教师的后顾之忧

制度既是用来约束人,管制人的,同时它也能调动、激发人的积极性,尤其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所谓人性化的制度,就是以人为本,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从老师的困难之处着手,尽可能的采取各种办法、措施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的制度。

我校经过校领导们的不断摸索、教代会上的反复讨论及老师们的出谋划策,制定了一系列人性化的制度,主要如下:①照顾性课表与人性化坐班制度相结合。具体做法是:家中有小孩在上学要回家吃饭的,尽量不安排上、下午最后一节课;双职工的尽量不同时安排最后一节,这样可以让一人回家做饭;住在外面走教、体弱多病、年纪较大或有特殊情况的教师尽量不安排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遇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走教的老师晚上可在家办公(坐班)。②津贴倾斜制度。因带课较少,与其它教师差距过大的,学校将依据各年级教师的平均津贴予以一定的补差,尽量缩小差距;单身教师,不方便回家在食堂就餐的,学校将每月给予一定的补贴。③日臻完善的福利待遇制度。福利待遇是学校管理理念的一个缩影。我校教职工福利待遇制度从很多方面显示了人性化的一面。如:教职工生育请假期间,国家规定的补贴之外,另外每个月给予一定的母婴津贴;婚、嫁、丧、娶等红、白喜事学校工会派人带物资去慰问;学校每月将当月过生日的教师集中起来开生日Party,送祝福;对为学校作了巨大贡献的教师给予特别的奖励等。上述制度的实施,不仅有力的解决了教师们的后顾之忧,而且极大的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放松教师的身心

教师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的工作时间远大于8小时,认真负责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经常工作十多个小时,大部分老师不仅在身体上透支,在心理上也处在紧张、焦虑的亚健康状态。而工作之外的时间教师们也缺

乏沟通与交流,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我校根据教师各自的特点、特长,组建了校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篮球队、太极拳队、跳绳队等;通过调整时间,我校举行了一些趣味比赛,如篮球队分为年级组间对抗赛、行政组与各年级组对抗赛等,比赛不论胜负,赛完均以聚餐方式庆祝。除此之外,我校还组织教师练太极拳,调节呼吸与心态;组织女教师跳绳,锻炼与放松身体;组织师生趣味运动会,在缓解师生压力的同时,增进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友谊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放松了教师的身心,缓解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激发了教师斗志,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四、细节入手,彰显人文情怀

细节显示管理的优劣,显示管理的成效。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劳力更劳心,因而学校更应在细节管理上下功夫,为老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学校从如下细节方面入手,进一步彰显了人文情怀。①班主任的躺椅。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与学生打交道最多,与学生接触最具体,因而在到岗到位方面投入时间最多。早上查床、午休查睡、读报清人、晚上查寝、临时考勤等,再加上常规教学、备课与处理学生问题,班主任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学校本着关心班主任,让班主任有精力、有精神的工作,特地为每位班主任、年级主任发放了一个躺椅,使班主任在教学及处理完相关工作后,可以在办公室就地躺下来休息。②天气转凉时,老师们坐的木制板凳有点冰凉,年纪大的老师有的挺不适应,学校基于人性化情怀的考虑,为每一位老师发放了一个棉布垫子,坐在棉布垫子上办公,既温暖又舒服更温馨,教师的心头更热,办公、备课的积极性更高。③教师办公室的空调。高三暑期补课时,气温很高,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办公,既影响情绪,又影响办公效率。学校为教师们着想,在每个高三教师办公室里安置一台立式空调,使老师们的心情舒畅,教学办公积极性更高。

我校领导在抓好纪律约束,常规管理,长期规划的前提下,想尽办法,创造各种条件,从细节着手,从人性化角度着手,为老师们创造了系列宽松、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学习、交流氛围,不仅促进了教师身心的健康,更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篇四:构建和谐校园 创设安全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 创设安全环境

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能促进学校教学工作有序顺利进行,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重塑学生健康高尚人格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一个和谐、团结、文明、安全的校园环境能促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其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构建和谐校园,创设安全环境已经刻不容缓,要求我们必须做到:

一、以人为本,加强教育

学校的工作重心是教学,但同时也是管理与教育。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现代教育就是让全体学生和谐、全面、健康发展。我们既要重视群体的普遍性,也要看到个别差异性,让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首先是环境育人,环境的和谐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发扎,为学习提供前提条件。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和安全知识教育尤为重要,学校要把法制教育与安全预防教育衔接统一,纳入正常教学活动,让其进课堂,上专栏。注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及时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指导学生全面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引起全体学生思想重视,高度警觉,行动体现。

二、预防为主,加强管理

防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安全事故隐患要及时排除,安全

防范意识要时时警钟长鸣。学校一切教学活动场所要全面排察,防患于未然,全力做到预防为主,管理到位,把防火、防盗、防烟、防电、防车等各种安全预防工作加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定期组织安全小组检查巡视,全体教职人员尽职尽责做好教育,细心管理,全体学生自觉遵守认真履行,安全预防工作常抓不懈,要人人有责,人人管理,互相学习,共同促进,让安全预防意识浑入人心,安全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创设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落实责任,加强监督

责任重于泰山,监督至关重要。学校师生要平安,校园要和谐,就要夯实责任,明确目的,端正工作态度,责任制度健全,责任追求层层落实,全体安全工作人员要负责到底,各施其职,让安全工作重点展开,有据可依,有事可干。安全教育与管理要相互监督,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发现缺点,诚恳接受批评,及时整改,让学校的安全工作教育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监督到位。让全校师生树立安全意识,产生责任感与紧迫感,杜绝麻痹大意,酿成悲剧。

总之,安全工作是创设和谐校园的前提,我们要常抓不懈,认真负责,争取创设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篇五:营造健康环境创建和谐校园

营造健康环境 创建和谐校园

学校校园是全体师生从事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是学生成长,走向社会的必经场所。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环境,校园环境的改善和提高有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认知、动机、行为乃至学习成绩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创设一个和谐、整洁、优美、舒适和具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良好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树立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是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文化价值的表现,通过学校师生的整体精神面貌、校风、教风、学风、集体舆论、心理环境等方面体现出来。高举人文精神旗帜,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工作氛围,建立宽松、整洁、清新的校园氛围,让学校具有浓重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是校园精神建设的主旨所在。

校园精神建设的关键在于形成一种健康的心理环境。新世纪学校应提倡具有科学态度、创造能力和高尚的校园精神,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的人际心理氛围。在融洽和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以及对学校生活浓厚的兴趣,更好地调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创设一种健康和谐、自由宽松的校园心理环境

校园心理环境通常由校园精神、人际环境和集体舆论等因素构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具有催人奋进、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能帮助师生树立以道德为核心内容,以科学态度和高尚品格为目标的校园精神,形成和谐、团结、热情、融洽、民主、友好、合作的人际环境。

学校应为学生创设一种人文自由、平等、宽松的生活与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灵感,培养他们的灵性,提倡和鼓励学生自动、自觉、自治、自立、自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和才干的充分发展。

三、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健康和谐的教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客观存在对愉快教学将产生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它能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的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的挖掘。

一个师生关系和谐的集体会产生一种效应:在一个和谐平等、相互心中具有很高的信誉和值得学生敬爱的集体里,学生因为自己是这个和谐集体的一员而感到十分自豪。于是,由于这一集体里的优良环境的感染、浓厚氛围的熏陶、合理规范的约束下,学生时时处处受到一种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

示有时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当学生接受了这种暗示,并把这种暗示内容变成自己的信念、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而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性格,培养起自己的意志,完善了自己的人格,同时又形成了有利于集体的整体的习惯,这种本来可能不会有良好效果的事物竟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的现象被称这“集体的效应”。

在教育教学中,健康向上的教育教学氛围与和谐默契的人际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和谐默契的人际关系能启迪智慧、鼓励创造,从而使师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热爱学生是师生关系和谐的灵魂。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学生的个性不仅不能得到健康发展,反而会受到挫伤。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养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力量。

理解学生是实现师生心理兼容的基础。教师要理解学生,就必须研究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即使学生的行为是明显错误的,也要看到其行为后面的可能的合理因素。诸如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可能是因为身体原因或难度太大;学生违反纪律,可能是希望以此引起别人的注意;学生与教师发生冲突,可能是由于教师本身的某些弱点,如急燥、挖苦学生、过于严厉等引起的。

尊重学生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支柱。尊重是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也是一切正常学习所必需的前提条件。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师生相互尊重、信赖、平等的氛围,尊重学生人格,消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焦虑,真正和学生一起平等相处,互谅合作,使学生的情绪与认知活动平衡,智能和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目前,我校班级规模一般约60人,在班级中通常比较容易引起关注的是少数表现优异及表现较差的学生,作为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往往因为不需要教师特别“操心”而有意无意地被教师所忽视。虽然从知识的学习上,这种忽视似乎无关大局(这些学生大多数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从心理健康的要求考虑,这种忽视不允许的。

四、启动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未来的人才仅有智力优势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如,乐观、开朗、积极进取、不怕挫折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指以学生现有的心理素质为实际出发点,挖掘其心理潜能,使学生心理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教育活动。这是一种有别于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技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活动,但又与它们密切联系,有其自身规律、特点及内容。世界上不少国家在教育改革中都十分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学列入学校课程,并开设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在我国也有不少专家提出了让学生“学会生存”的教育主张,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认识自己,研究自己、把握自己、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提高自己,从而学会生活、享受生活,学会学习,享受学习。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的变化时期,身心发展未成熟,缺乏社会阅历,心理承受能力差,但又不得不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心理压力,特别是面对升学的压力和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望所造成的精神负担,于是出现各种困惑、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患。中学生出现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问题时,有的教师会认为是品质问题、道德问题、世界观问题等等。这使得学生很反感,师生关系因此搞得很紧张。学生心理素质问题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五、开发“隐性课程”,将学校的办学精神、理念融进学生的心理品质 隐性课程,一般认为就是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教育经验,即通过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人类共同经验。它是通过学生与环境的交流与对话来实现的。

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一所学校特有的文化教育环境,由于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它对学生的影响,既具有排异性和隐蔽性,也具有持久性和积累性,能够在学生不知不觉中直接作用于他们的心灵深处,积淀为终身难忘的深刻印象。隐性课程作为学生品德和个性发展的影响源,是学生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

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和谐校园,不仅要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更要营造安全、文明、美好、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教育应坚持优先发展,为学生创造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学习环境,保证了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学校应用优美的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去营造健康、快乐、团结、和谐的校园和社会。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