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荔枝树图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6:33:13 字数作文
荔枝树图片字数作文

篇一:荔枝图序

《荔枝图序》教学课例

教研主题:《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语言积累的研究》

本次活动探索主题:积累短小古文的方法的探索

教学内容:

长春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十板块第三课《荔枝图序》。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咏物小品,是作者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文章先交代荔枝的生长环境,再对荔枝的各个部位特征进行了细致具体地描述说明。开篇以“荔枝”二字领起、点题,统领全文。然后紧扣“荔枝”二字,从其形、色、香、味诸方面由大到小,由外到内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地介绍说明。对其独特的外形、特别的颜色、别致的香味的介绍是详,而对其产地,其色、香、味随时间的推移而迅速发生变化的特点及作画的时间,作画者,主持作画人及作序的目的的介绍则是略。课文说明荔枝的特点采用的说明顺序是由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运用打比方来介绍荔枝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学会诵读文言文的方法。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打比方来介绍荔枝特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的课件。

2.学生准备工具书。

3. 学生预习:通读全文,将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试着翻译课文。上网查阅图书馆有关介绍水果的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法、讨论交流法、关键词背诵法等。

第二课时

一、总结式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荔枝图序》这篇课文,知道了什么是序,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同时也解决了生字。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学习《荔枝图序》这篇课文,好不好?(板书:荔枝图序 唐 白居易)

生:好!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师生齐读课文。

2.师:请同学们思考,课文的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生1:课文的第一句话告诉我们荔枝是哪里产的。

生2:告诉我们荔枝的产地。

师:那这句话在本文中是详写还略写呢?

生:是略写,因为只用了这一句话介绍荔枝的产地。(板书:产地 略写)

3.下面老师给你4~5分钟时间,请你结合课文注释,了解大意,不懂的地方既可以互相问问,也可以查查资料。如果还弄不懂,可以先画下来,一会儿咱们师生共同讨论。(师巡视指导:帷盖、叶如桂、华如橘、春荣、丹、朵如葡萄、缯等是什么东西?醴、酪、彼、之、工吏、谁书、谁图?“盖为”的“为”字是四声还是二声?)

师生讨论交流,汇报。

师: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生:帷盖就是周围带有围帐的伞盖。用在车子上面,像伞一样。 学生纷纷举手汇报自己理解的词或句子。如:大略:大概,大体上。彼:那,那样。去:离开,这里指香味消失。荣:开花。图:画图。书:书写。??

学生质疑:

生:课文注释中说丹是朱砂。老师,那朱砂又是什么呢?

师:朱砂即硫化汞,大红色,有金刚光泽。古时称作丹,在湖南、贵州、四川等地都有出产。老师在可前搜集到了丹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

师:(强调)这个“为”是“为了”的意思,所以得读wèi,就像“为人民服务”的“为”字的意思。

师:你觉得哪句话写得特别精美?

生:叶如桂,冬青。(如桂树的叶子,冬天都是青色的。) 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

生: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相机出示这几句话相对应的图片。促进学生根据图片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师:跟老师的想法一样,我们把这几个句子齐读一遍。

(生读)

师:如果我想在两三分钟之内把这几个句子背下来,你能说说有什么方法吗?

生:叶如桂??这句都是三个字加两个字,按时间顺序排列。 生:朵如葡萄??一句都是什么如什么,运用比喻和排比。 生:若离本枝??这一句的顺序是一、二、三,色、香、味。 生:我一边看大屏幕上的图片一边背。

生:我觉得先要读熟,读熟了,才能背下来。

师:那我们就在两三分钟内把它背下来,看谁背得快。

(生背,有两个学生一两分钟就背下来了。)

师:请你背一下。(生背)呀,你的记忆力真好啊!(掌声)我们齐背一遍。不知道咱们班同学是男生背得好呢,还是女生背得好,来,我们比一比吧!

生:好啊!

师:男生背得整齐洪亮,女生背得也很有特色,声音清脆动听。

4.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课文里字词的意思了。现在咱们再梳理、回顾一下课文的内容。

老师呢,由于时间匆忙,所设计的板书缺少一部分,现在想请你们帮忙填一下,来一起说。(学生看大屏幕,补充)示图:

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生:由整体到部分。

篇二:《荔枝图序》教案设计

《荔枝图序》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文言实词、翻译;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过程方法: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结合课本注释学生自己完成翻译

情感态度:了解荔枝树木及其果实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写作手法上的两大特点:一是层次井然、详略得当;二是大量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

三、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作者为一幅荔枝图所写的序,篇幅较小且难度不大。对于文章的翻译,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学生自己结合课文的注释来进行。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荔枝的图片,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最后通过师生互答的形式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了解层次安排上的特点。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

七、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遇预习的作业:一是运用字典等学习工具解决生字词;二是通过书籍或是网络查找一些有关荔枝的诗句或文章,了解这种水果的特点。

八、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请问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荔枝的诗句或文章呢?(学生先回答后老师作补充) 苏东坡的《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种荔枝》: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从以上有关介绍荔枝的文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它很多的特点。今天呢,我们要跟随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看看他是怎么给我们介绍荔枝的呢?

(二)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诗魔”、“诗王”之称。 在唐代,因为交通不便,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2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希望让北方的百姓充分了解荔枝这种南方的水果。

(三)通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 帷wéi 枇杷 pí pa 缯zēng 绡 xiāo 瓤 ráng 醴酪lǐ lào

华:huā(在本文中是个通假字,通“花”)

2、 教师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及时纠正断句及字音等错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几方面来介绍荔枝的。

(四)翻译课文

1、教师指出本篇当中的重点实词:

A.通假字 华如橘(“华”通“花”,花朵) .

B.古今异义 图而书之(古义:动词,画;今义:指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 .

色香味尽去(古义:消失;今义:到,前往) .

朵如葡萄(古义:果实聚成的簇;今义:花朵) .

C.荣:开花 缯:丝织品 绡:生丝织品

2、将本篇课文的翻译工作分配给学习小组,学生可以结合课文底下的注释以及相关的参考书来翻译。同时教师即使了解每个小组的翻译情况,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疑问或是不理解的地方,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3、每组选取代表发言。

4、教师指出翻译存在的问题,并通篇翻译课文。

(五)解析课文

1. 本文围绕荔枝介绍了哪些知识?讨论出说明顺序。

明确:介绍了荔枝的产地、形状、树叶、花、果实及果实的朵、核、壳、膜、

瓤肉、浆液、荔枝的保鲜。

顺序:由外到内,介绍果实的具体情况。由整体到局部,从树的形状。 2. 本文说明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明确:以果实为说明重点。文章具体介绍果实的内外形态及保鲜不易的特点,

突出重点,层次清楚。

3. 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语言生动形象,说说原因并举例说明。。

明确: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的介绍了荔枝树的形状及果实的核、壳、膜、瓤肉、浆液。

(六)课堂小结

1.巧用比喻 作者用人们较为熟知的事物来打比方,使读者能对荔枝获得具体而形象的感受。比喻贴切形象,对比鲜明生动,使人如睹其形,如观其色,如闻其香,如品其味,可触可感。

2.层次分明 作者开篇以“荔枝”二了总领点题,统领全文。紧扣“荔枝”二字,从其形、色、香、味诸方面由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地介绍说明了荔枝的特点。

3.详略得当 作者坚荔枝的形、色、香、味介绍较为说尽,而对其产地,其色、香、味随时间的推移而迅速发生变化的特点,作画的时间及作画者,还有作序的目的等介绍则一笔带过,显得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七)布置作业

1.将课文翻译到作业本上。

2.背诵并默写课文。 九、板书设计

形:产地、形状、叶、花 略 从整体到局部

果实:朵、壳、膜、肉、浆液 详

保鲜:不耐贮藏 详

写作目的:让未见过荔枝的人理解荔枝

篇三:荔枝图序测试题

荔枝图序测试题

第一部分:

1.本文作者 是 朝著名诗人。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帷盖( ) 枇杷( ) 红缯( ) 紫绡( ) 瓤肉( ) 醴酪( )

3.原文填写:

⑴荔枝生巴、峡间, 。

⑵朵如 ,核如 ,壳如 ,膜如 ,瓤肉莹白如 ,浆液甘酸如 。

⑶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 。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华如橘,春荣(荣: )⑵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去: )

⑶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图: 书: )⑷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识: )

5.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知识?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6.唐代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一诗中写道:“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课文所写的荔枝的什么特点?

7.翻译下列句子。

(1)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2)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8.下面哪一句没用比喻( )

A、壳如红缯,膜如紫绡。 B、浆液甘酸如醴酪。C、朵如葡萄,核如枇杷。

D、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第二部分:荔枝生巴、峡间,形圆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蒲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9.本文的写作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叙述)

10.下面几句依次从荔枝的哪些方面进行说明。

⑴朵如葡萄,核如枇杷( )⑵瓤肉莹白如冰雪( ) ⑶浆液甘酸如醴酪( )⑷壳如红缯( )

11.说说下面一句采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朵如蒲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 。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朵如葡萄(朵: ) ⑵甘酸如醴酪(醴酪: ) ⑶壳如红缯(缯: )

13.翻译下列句子。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14.本文采用了大量的比喻,作用是什么?这些比喻是否都恰当?

15、“大略如彼,其实过之”是什么意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16、下列各句都是对上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序文,序是一种文体,一般以介绍书画的内容、写作意图和有关事项为主。

B.在文中,作者以其对荔枝的习性及其特点的细致观察,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摹了荔枝的形态等。

C.本文以“荔枝”二字领起,统摄全篇,可谓主旨集中,语句精练。

D.本文是一篇序,可作为咏物小品,但不能算作说明文。

17、第一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层,请概括每层的意思。

18、你对文中的“壳如红缯”这一比喻满意吗?为什么?

19、打比方是本文最主要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请你用这一说明方法介绍某一种水果。(100字左右)

《荔枝图序》答案

1. 白居易;唐朝 2.略 3.⑴树形团团如帷盖。⑵葡萄、枇杷、红缯、紫绡、冰雪、醴酪⑶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 4.⑴开花⑵消失⑶画;写⑷认识,见过 5.略 6.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7.略 8.D 9.给那些没有见过荔枝,或没见过摘下三天以内的荔枝的人看的。 10.⑴形状⑵瓤肉的颜色⑶味道⑷外壳的颜色 11.打比方;从整体到局部,从外观到内部,由观赏到品尝。 12.⑴果实聚成的簇⑵甜酒、奶酪⑶丝织品的总称 13.略 14.让人们对荔枝有深刻直观的印象,获得更多的了解。第二问成理即可15.大致像这样,其实要胜过于此。 总括上文介绍的内容。突出荔枝的美好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

16.D

17.一层:详细介绍荔枝各方面的特点。 二层:说明不易久藏的特点。

18.不满意。用光滑的丝织品来比喻粗糙的荔枝壳,不确切。

19.详尽而生动地描写了荔枝各方面的特征,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香。 略。

篇四:画荔枝

中国写意画——画荔枝

宜宾县李场镇大塔初中 张平

【教学目的】

1、结合地方特色文化,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中国画的意境,培养对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认识中国画的特点,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技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学会画荔枝。

【教具准备】: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荔枝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欣赏视频资料—大塔举办荔枝文化节的现场,有关荔枝的图片,由视频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塔,荔枝对于同学们来说更是熟悉不过,谈到荔枝,更是让同学们津津乐道,今天,我们要学中国画的写意画,就要画同学们非常熟悉的荔枝。

【讲授新课】

一、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欣赏图片)

二、介绍工具: (展示工具)

1、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

2、墨:有松烟、油烟。

3、纸:宣纸——生、熟。

4、砚:砚墨用的是石头。

5、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6、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 2,方法: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笔法:中锋,侧锋。

分辨: 浓淡墨。 中侧锋。 干湿画法。

三、绘画过程

1、(过渡)荔枝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生活在大塔,同学们认识到各种各样的品种,七月荔枝成熟的季节,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然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画的妃子笑荔枝。

2、(出示范图)

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荔枝,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

学生回答:荔枝叶、荔枝枝、荔枝果实。

再看看荔枝叶有什么不同?荔枝又有什么不同?荔枝枝呢?

学生回答:荔枝叶略成长形状,有朝上的、朝左、朝右的,荔枝果实呈鲜红色,部分略带青色,果实中有黑色的小点,荔枝枝干劲有力地衬托着叶和果实。

3、学习画荔枝的基本技法:

(过渡)介绍写意画的技巧特点

写意花卉使用生宣作画。讲究用笔筒练流畅状物形神兼备。其作画程度不像工笔画那样。把色、染步骤分得那么清楚,往往根据绘画艺术效果的需要,综合勾、皴、擦、染、点等手法表现对象。而今天所学的“荔枝”为小写意画、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

4、教师作画

A、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荔枝的果实和叶,均需枝干支撑,果实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果实,后穿枝条。而后添叶,也可先画果实,次画叶,最后穿枝。以自己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①画果实:先用鲜红蘸水呈饱和状态,直接在宣纸上画出荔枝果实,要干时,用笔蘸赭石点出果实的小点[师示范画后板书]②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 [画后板书]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画后板书]

B、(出示分步步骤图)

教师小结:画果实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鸟画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

5、带领学生临摹

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果实安排在画纸的适当的位置上。可先用铅笔轻轻的画个大概,以便掌握整体。

画果实:用狼毫小笔蘸浓墨从果实往外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

画叶:用大白云湿毛尖蘸少许的墨在盘中间调几下(可调少许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画叶(这样画出的一笔,就有深有浅,墨色比较活)。

(巡回检查一遍,是否符合,及时表扬与纠正)

荔枝树图片

四、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六、课后延伸

欣赏以荔枝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荔枝的,怎样通过荔枝表达作者思想感想的?如有时间也可以写生或者临摹一幅荔枝写意图。

篇五:20《荔枝图序》导学案

20荔枝图序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培养诵读的习惯。

2.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

3.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讲述荔枝的特色

4.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学教重点:

l.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

2.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3.能准确地划分课文的层次结构。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能够诵读并翻译课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一、预习导学

1、相关资料

作者及作品简介

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文内容。)《荔枝图序》是作者为《荔枝图》作的序。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2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3、给下列字注音

帷(wéi) 枇杷(pī pa) 缯(zēng) 绡(xiāo )瓤(ráng)

醴(lǐ)酪(lào)华:huá 同花

你觉得还有那些字需要掌握请写出来

二、导入课文

导入(展示荔枝图片)同学们认识(3分钟)

关于荔枝,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由于其色、香、味俱美,历来被公认为果中的珍品,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赞美,荔枝的妙,在杨朔的《荔枝蜜》也曾有过,苏东坡的《惠州一绝》也有此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多媒体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历史上,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而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看看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预习导学

三、整体感知:(15分钟)

(1)、自由朗读十分钟后预备小组赛读

(2)、下列句子该怎样停顿?

1.荔枝生巴、峡间

2.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3.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答案:

1.荔枝/生巴、峡间

2.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3.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3)师范读、生先跟读、后齐读

四、探讨研习:(15分钟)

1、结合注释和实物疏通文意,小组内交流,师生答疑。

需重点注意的问题:

(1)、重点字词:华、荣、丹、朵、缯、绡、醴酪、如彼、守、图、书、盖。

(2)、重点句子:

树形团团如帷盖。

华如橘,春荣。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2、讲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描述荔枝的特色

3、.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1)速记诀窍:你觉得哪些句子特别精美?

1、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2、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3、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

(2)如果我想在两三分钟之内把这几个句子背过,你能找出其中有什么诀窍吗?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都是3个字加两个字,按时间顺序排列。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都是什么如什么,运用比喻和排比;顺序是从外到内。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顺序是一、二、三,色、香、味。

四、当堂小测 (7分钟)

1.按注音写汉字。

ráng肉( ) pī pa ( ) 红zēng ( ) 紫xiāo ( ) lǐlào ( )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树形/团团/如/帷盖

B.瓤肉/莹白/如/冰雪

C.色香/味/尽去矣

D.一日/而/色变

3.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1)华如橘,春荣( )( )

(2)色香味尽去矣( )

(3)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 )

4.按原文填空。

(1)朵如( ) ,核如( ) ,壳如 ( ) ,膜如 ( ),瓤肉莹白如 ( ),浆液甘酸如 ( )。

(2)一日而 ( ) ,二日而 ( ) ,三日而 ( ),四五日外,

( )尽去矣。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②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③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1.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2.能准确地划分课文的层次结构。

一、导入(5分钟) 看图片,品语言,用文中最恰当的句子来概括图片内容。出示图片。(荔枝树形 簇 果 核 果肉 等让生用原文语言描绘) ① 树形团团如帷盖

② 朵如葡萄

③ 实如丹,壳如红缯

④ 核如枇杷

⑤ 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

⑥ 浆液甘酸如醴酪

本文是一幅画上的题词,又似一篇植物标本说明。作者是怎么用128字就把荔枝习性及其特点等相关情况介绍得一清二楚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研讨该文

二、合作探究(15分钟)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荔枝?(明确:介绍了荔枝的产地、树形、果实)

2、本文说明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明确:以果实为说明重点,果实是人们最关注的,且是荔枝图的主要内容) 3 、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从哪些词语看出的?

(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外到内,以及时间先后的顺序,层次清楚地介绍了荔枝的总体特点。在指明荔枝的产地之后,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介绍了树形、树叶、花朵、果实的颜色形状和生长季节。再介绍果实,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介绍了荔枝果实的朵、核、壳、膜、瓤肉、浆液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又按照时间的先后次序,介绍了荔枝果实离开本枝以后的变化。)

4大略如彼其实过之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上文说明荔枝的美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5、“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说明了荔枝的什么特点?(不易贮藏)

6、本文是作者为荔枝图作序,其目的是什么?在原文中有答案吗?

“盖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最后一段)

三、探讨与拓展. (15分钟)

1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语言生动形象,这是为什么呢?举例说说。

(为使读者能具体感受到形象,在写荔枝的各部位时,用人们生活中可以感知的东西作比,每个比喻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荔枝本身的特色,给人以直观的印象,使人更容易理解。)

2、利用课文句式“叶如桂,冬青??浆液甘酸如醴酪”写一种水果,尽量形象逼真。

5分钟后交流作品。

3、总结本文写作特点:(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1)、巧用比喻 作者用人们较为熟知的事物来打比方,使读者能对荔枝获得具体而形象的感受。比喻贴切形象,对比鲜明生动,使人如睹其形,如观其色,如闻其香,如品其味,可触可感。

(2)、层次分明 作者开篇以“荔枝”二了总领点题,统领全文。紧扣“荔枝”二字,从其形、色、香、味诸方面由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地介绍说明了荔枝的特点。

(3)、详略得当 作者坚荔枝的形、色、香、味介绍较为说尽,而对其产地,其色、香、味随时间的推移而迅速发生变化的特点,作画的时间及作画者,还有作序的目的等介绍则一笔带过,显得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四、巩固练习(5分钟)

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1.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本段文字说明荔枝的特点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A.整体——部分 B.概括——具体 C.外——内

D.主要——?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 E.结果——原因 F.时间先后

3.文中□处应使用的标点符号是( )

A., B.。 C.: D.;

使用这个标点符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使用比喻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荔枝图序 白居易 2.A、C 3.D 作用是: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4.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喻生疏的事物,便于读者了解荔枝的特点。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