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我与父母交朋友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2:30:38 小学作文
我与父母交朋友教案小学作文

篇一: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教案

编写时间:2012年8月30日 授课时间: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共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的具体分析。逆反心理造成的实际危害。与父母沟通的程序。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输赢不可。

2. 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能力。认识逆反心理危害的透视能力。会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行为能力。对多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思考和应用能力。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关于“代沟”是本课的难点

“代沟”,指年轻的子女与父母辈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上存在的距离、鸿沟,并由此导致两代人彼此不理解、产生隔阂。

2、关于“逆反心理”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逆反心理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

3、关于“与父母的交往”既是本课的难点又是本课的重点。

第一框 严也是一种爱(第1课时)

(一)情景预设

导入:(见教材引言)

有户人家,??我们就能为和睦的家庭增添温暖。

怎样才能走近父母、和父母沟通、超越代沟,为家庭增添温暖呢?当我们学完第二课后就清楚了!

(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成长也会有烦恼

1、产生烦恼的原因

活动一:

指名学生朗读教材P19页“我的烦恼”,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①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了?

②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这是一个初中女生的日记,也是她的自我感受。学生的喜好,与同学交往的兴奋,不注意考虑家长的忧虑和感受,对于服装的偏爱,以及家长对男女生交往的戒备等,都是初中学生普遍遇到的现实中的问题,这些是基于青春期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必然会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

从学生角度讲:小时候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

从家长角度讲: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孩

子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特别唠叨、罗嗦。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这说明两代人之间有代沟。

设问:为什么两代人会出现隔阂产生代沟哪?

2、产生代沟的原因

相关链接:“我眼中的爸爸”(详见教材P20页)

想一想:“我眼中的爸爸”说明了什么?(学生谈谈看法后教师总结归纳)

(说明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家长的看法是不同的:在人们小时候,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这多少带有规律性。)

做一做:比较我们与父母的差异,探讨造成两代人隔阂的原因。(教材P20)

教师小结:通过填表我们可以发现:

产生隔阂、代沟的直接原因:年龄差异。

3、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是一种爱

二、逆反心理有危害

1、逆反心理:

1) 逆反心理——对父母的思想观念、教育方法、严格要求产生反感。

我与父母交朋友教案

活动二: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想一想:逆反心理都有哪些表现呢?

2)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非那样;你说这好,我非说那好;让我信这,我非信那。

这些是青春期学生普遍性的反映。

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在你身上逆反心理都有哪些表现?

相关链接: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几种具体情景和心理原因。

──独立意识受到阻碍。我们要独立,家长不让我们独立

──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我们要做主,家长不让我们做主

──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我们要出点儿圈,家长制止我们

──强迫我们接受某种观点。我们要赶新潮,家长非要我们接受老观念

3)产生逆反心理有其心理原因:从学生的角度看,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学生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即自制能力弱;学生的独立意识比小时候明显增强,有了不同于家长的兴趣和追求。

2、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

对于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要具体分析,逆反未必都错,有的反抗不无道理。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代际不同,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大趋势。具体地来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中的好多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是家长有意无意造成的。

下面列举几种家教误区:(参考)

教师总结:辩证看待逆反心理,就是要肯定反得对的,否定反得错的。从学生的角度看,就是要作出正确的与父母交往的行为选择。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学生提升道德、完善自我。

3、逆反心理存在的危害

活动三:想一想,说一说:

结合自己的经历,讨论逆反心理造成亲子隔阂、导致种种不快等危害。

(如情感伤害、经济损失、阻碍家庭和个人发展等恶果。)

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家长的错误伤害父母 (板书)。

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我们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怎样克制自己呢?

相关链接:(见教材P22页)

自制力源于修养的境界,理智,是自制的前提。只要我们能理智地处理问题,就能减少或消除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危害,我们就能为和睦的家庭增添温暖。

(三)课堂小结:我们相信父母是爱我们的,有时他们的做法我们可能难以接受,但他们的出发点是为我们好。不要与自己的父母产生对立,不要有逆反心理,多与父母勾通、交流,相信父母是天下最爱你的人。

板书设计:

第一框 严也是一种爱

一、成长也会有烦恼

1、产生烦恼的原因 2、产生代沟的原因

二、逆反心理有危害

1、逆反心理的含义、表现及产生原因

2、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

3、逆反心理存在的危害

(四)课后反思:

编写时间:2012年8月30日 授课时间:

第二框 两代人的对话(第2课时)

(一)情景预设:

一、架起理解的桥梁

导入:前一框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由于与父母的年龄差异以及多重代际差异,而导致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代沟,从而引发家庭矛盾的不断出现。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我们与父母的沟通。怎样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呢?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家庭矛盾;如果夸大与父母的矛盾,会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抵触情绪,妨碍沟通;看不到矛盾,会不在意解决与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我们的进步。

(二)教学过程:

一、架起理解的桥梁

1、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

活动一:读教材思考讨论——这两种观说法有道理吗?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分析讲述:

“清官难断家务事”,真是这样吗?

怎样理解“家中的矛盾容易解决?

活动二:教材小冰

第一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处理这一问题的各种可能,并分析其利弊。

比如:不到同学家写作业、看录像了,这会导致对同学失信,自己也不满意,由此还会迁怒于家长;按家长的要求做,这保证了安全和休息,可未必有时间看录像,自己和同学会不能尽兴;不理家长的要求,写完作业、看完录像再回来,这会让家长担心、着急,说不定要受家长处罚;与家长协商,双方都作些让步,可能双方都满意。

第二步,在分析各种可能、权衡各种利弊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这时可以对这些具体方法进行再剖析,在比较中选择最优方案。

第三步,让学生把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梳理一下,上升到一般方法

总之,当我们与家长发生矛盾时,首先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

和家长商量。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板书小标题如下)

2、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沟通

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沟通的好,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父母的主意使我们如愿以偿。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的任务就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能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在这里,商量沟通就是桥或船,通过商量沟通,我们就能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面对家庭冲突,我们一定要学会商量沟通,要知道商量沟通的具体方法。请同学们看下面相关链接的内容,了解处理家庭冲突的集体方法。

相关链接: 处理家庭冲突六步法(学生阅读,仔细体会六步法)

第一步——明确为什么冲突 第二步——分析原因

第三步——解决方法 第四步——舍去下策

第五步——选择双赢 第六步——看效果

活动三:(见教材P24页)模拟与家长沟通的过程

(让学生按课外活动中设计的方案给小莉出出主意——讨论两个方案的可行性)

3、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其实就是明辨是非、寻求最佳结果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沟通的基本要领。

板书: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1)彼此了解是前提:相互不了解是难以沟通的。

(2)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了还要尊重对方。即子女尊重父母,父母也要尊重子女,尊重是相互的。

(3)换位思考是有效方法:做子女的有时要站在父母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这样,问题就好解决的多了。

(4)求同存异的结果:沟通中的任何一种可能的选择,都有利有弊,各有其理。因此学会权衡利弊,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放弃,放弃也是一种选择,不任性就意味着放弃我们的一些需要或打算。

人们在沟通的过程中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

相关链接:沟通中的有效方法和经验(指导学生阅读领会)

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 打开心扉,沟通起来无顾忌;

笑口常开,沟通起来无障碍; 耐心解释,沟通之中得理解;

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可少; 尊重理解,正常沟通最关键;

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

二、交往讲艺术

消除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代沟不能消极地等有了矛盾之后才去沟通,在平时我们就应该注意和父母的交往。交往也是一门艺术。

活动四:读一读,想一想——体验与父母交往的窍门

1、与父母交往的窍门

板书:“你想让父母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父母”

“你想让父母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父母”这是与人交往的黄金法则,是一切和睦家庭共有的经验,所有成功地与父母交往的窍门都与此有关。

我们要把对父母的孝敬落实到现实的与父母的交往之中。与父母的交往要体现对父母的爱,以孝敬之心、孝敬之行对待父母,与父母的交往要体现对父母的爱和孝。

2、与父母交往的具体要求

(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现在不少学生觉得父母对自己呵护、养育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家长对子女的期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心、虚荣心,因而不会感激父母,更不会赞赏父母。其实父母也是凡人,喜欢别人赞赏,会赞赏父母对增进亲情和沟通来说,非常有益。赞美父母对我们的爱,他们会感到甜;赞美父母当年之勇,他们会开心,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得体地赞美父母,这是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

(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不听话。这里有矛盾、抵触的问题,也有学生不会听的问题。其实聆听也是艺术,学会聆听同样是与父母沟通必须注意的。

(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父母娇惯,加上家长要求孩子在学习上多用功,家务事上不指望孩子,导致一些学生懒惰、没有责任心,不会帮助父母做事。这种情形也不利于与父母交往。

相关链接:与父母交往三字经(P27)

这是与父母交往艺术的他人经验,也是非常有用的经验。家庭生活是一团麻,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种各样的情景。这段“三字经”能给我们以有益的提示。(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细心体会。)

(4)家庭交往要宽容。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篇二:我与父母交朋友(教案)

育才学校生本教育课堂教学

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科目: 八年级政治 备课人: 朱彩霞 2014学年 第一 学期第 3 周

篇三: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教学提纲 新人教版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教学提纲

【课程标准】

“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

2、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 3、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 4、对逆反心理的具体分析。 5、逆反心理造成的实际危害。 6、与父母沟通的程序。 7、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8、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

9、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输赢不可。

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 2、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 3、对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能力。 4、认识逆反心理危害的透视能力。 5、会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行为能力。

6、对多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 7、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思考和应用能力。 9、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父母亲人的爱。

2、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 3、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

4、崇尚与父母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

5、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 6、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代沟”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难点 2、正确认识逆反心理——重点 3、学会与父母正确交往——重点

【本课内容结构图表】

【教学过程】 引言

由对联引出主要内容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一.严也是一种爱 1.成长也会有烦恼

活动一:

☆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

答:因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理解。随着子女的成长,父母渐渐老了,我们需要加强沟通,互相体谅,才能保持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 ☆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如何努力?

答:我们应该加强与父母的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兴趣、爱好,同时,我们也要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

(1)产生烦恼的原因

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从而产生了亲子矛盾,这些矛盾困扰着我们,带来烦恼。

活动二:

比较我们与父母的差异,探讨造成两代人隔阂的原因。 答:

造成两代人隔阂的主要原因有:⑴我们在成长,有了自己的思想、兴趣、爱好等,而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尊重。⑵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⑶我们不能正确对待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不理解、体谅父母的苦心。

(2)产生代沟的原因

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3)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是一种爱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2.逆反心理有危害 (1)逆反心理的产生 (2)逆反心理的表现

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好,我偏说那好;让我信这,我偏信那。 (3)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

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在家庭教育父母也难免有误区。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活动三:

结合自己经历过的与家长的冲突和当时的感受,说说逆反心理造成亲子隔阂、导致种种不快等危害。

答:危害主要有:影响自己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同时也对自己造成一定的损害,伤害了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 (4)逆反心理导致的危害

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自己。

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二.两代人的对话 1.架起理解的桥梁 活动一:

“家不是说理的地方。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家是爱的港湾,因为家里的矛盾易产生、也易解决,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 这两种说法有道理吗?说说你的想法。

答:第一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凡事都要讲道理。后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不可割裂的亲情,只要找到正确的沟通、协议方式,家庭矛盾就可以解决,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对待。

(1)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

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活动二:

初中生小冰,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录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他8点前回家。小冰想,现在已经快7点了,那么快就回来不合理!一时冒了火。

让我们一起帮小冰正确处理这件事,寻求解决冲突的方法。

答:首先是不要发火,因为父亲的要求是出于对小冰的安全考虑,是爱护小冰的表现。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找到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⑴争取父亲到同学家接自己。⑵明天再去同学家做作业。⑶打电话给同学,把父亲的担忧告诉她,取消约定。⑷?

篇四: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一框 严也是一种爱教案 新人教版

《严也是一种爱》

(一)教学背景、依据

1、教学内容

本课时内容为人教版初二思想品德(上)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的第一框题。

2、学生面临的问题

社会的急剧变化、社会上的种种不良诱惑,家长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学生面临的复杂环境、面对的竞争压力,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这不可避免地表现于家庭生活的亲子交往之中。代沟及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导致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这既有处于青春期学生正常发育所带来的共性问题,也有每个学生的个性问题。而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练习交往的第一课堂。所以,思想品德课针对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安排了这一教育内容。

3、课标的具体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善于合理宣泄情绪,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体验行为后果、对自己负责,分辨是非善恶等内容,尽管不是本课的重点,但都与本课内容有关。课程标准中“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则是本课内容设计的主要依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的具体分析。逆反心理造成的实际危害。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输赢不可。

2、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利弊的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代沟产生的原因;逆反心理及其危害的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

理解严也是一种爱。

(四)教法、学法

采用情境设置法、合作讨论与探究、案例分析、阅读法等,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课后主要要求是践行。

(五)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活动设计1——阅读(朗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多媒体显示)

提问:同学们能懂得这是爱吗?(同时出示一家三口手的图片,以及课题《严也是一种爱》)

(设计意图:突出本课难点;让学生认可这个道理,为下面的体验作过渡)

【教学活动过程】

一、成长也会有烦恼

1

1、“一吐为快”(多媒体显示)

活动设计2——说说自己最近的烦心事,一吐为快

探究题目:烦恼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说说看法。

(设计意图:烦恼越分担越少,让学生倾诉自己和父母相处的烦恼,同时寻找产生烦恼的原因)

学生发言归纳:

烦恼产生的原因——代沟(多媒体显示)

从学生角度讲:小时候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

从家长角度讲: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孩子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特别唠叨、啰嗦。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这说明两代人之间有代沟。

探究题目:代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请说说看法。

变化的爸爸:

?

?

?

?

?

?

?

?

?

?

?

? 4岁:我爸无所不能 5岁:我爸无所不知 6岁:我爸比你爸聪明 8岁:我爸并不是无所不知的 10岁:我爸长大的那个年代跟我们非常不一样 12岁:喔,好吧!自然的,爸对这件事毫无所 知 14岁:别太在意我爸。他是一个老古板 21岁:他?我的天!他的陈腐实在是无药可救 25岁:爸对我所知甚少,但他在我旁边这么久,实在是应该知道 30岁:也许我该问问老爸是怎么想的?毕竟他经验丰富 35岁:除非我和爸爸谈过,否则我不做任何事 40岁:我想知道爸爸是怎么来处理这件事的, 他 如此有智慧,又拥有整个世界的

经验

? 50岁:如果爸爸还能在这儿让我和他讨论事情,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我不能欣赏

他的聪明真是再糟糕不过的

代沟产生的原因——年龄(多媒体显示)

二、逆反心理有危害

逆反心理的表现及成因

活动设计3——情景故事(多媒体显示)

学生分组表演三个小品:

(设计意图:设计

2

这一活动的目的,①在于让学生会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即如何理解父母的特点,理解自己与父母的差别,那么他们对父母的正确做法更容易接受,不当之处更容易理解和宽容。②通过这一比较,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个再认识。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容易走极端,看问题容易片面。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审视自己,从自己方面找原因,促进其心理的成熟和处事方法的掌握。③比较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搞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有益的、终身受益的方法,以增强其能力)

教师:(多媒体显示)

在多数情况下,处于青春期的子女大都与父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逆反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为: ....

1、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

要我这样,我非那样;

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家长的错误伤害父母。

2、逆反心理的危害:

惩罚了自己,伤害了父母

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我们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有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怎样克制自己呢?(多媒体显示)

课堂小结:

请用“成长”、“烦恼”、“期待”、“逆反”、“危害”、“沟通”几个词组成一段话

【作业】:请同学们读读毕淑敏写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这篇文章,谈谈你的体会。

(六)板书设计

====== 反 (七)教学反思:这是自己很满意的一节课,整节课学生充满激情、热情高涨。本节课通过三个活动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展示出来,不用老师讲解,是学生自己合作探究中得出答案。《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这篇文章一出现,学生特别感兴趣,把孩子积极性调动起来,充满激情上课。“一吐为快”这个环节学生最喜欢,争先恐后在说自己的烦恼,上课前我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担心学生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自家的私事,但事实完全超出教师的想象,这就为下一个活动奠定很好的基础。第三个活动就是小品表演,教师设置三个情境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在于让学生会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那么他们对父母的正确做法更容易接受,不当之处更容易理解和宽容。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个再认识。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容易走极端,看问题容易片面。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审视自己,从自己方面找原因,促进其心理的成熟和处事方法的掌握。

不足的地方就是板书没有让本节课内容一目了然。

严 爱

3

篇五: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二课时特色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两代人的对话

教材分析:

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本课是在学习了解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中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知家、爱家、报家与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中理解父母的“严”的基础上进行与父母对话、沟通,本框题主要内容为两目:(一)架起理解的桥梁,讲如何与家长沟通商量、沟通商量的要领;(二)交往讲艺术,主讲与父母交往的艺术,自己应有的胸怀。意在帮助学生学会家庭交往,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如何与家长沟通、商量,沟通的要领,进而讲与父母沟通的艺术和自己应有的胸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能力;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应用能力。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选择,让学生知道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与父母携手同行。通过故事分析,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学会归纳学生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的情感,坚持正确的行为和看法,去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2、与父母沟通的艺术。

教学难点:架起沟通的桥梁

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案例分析,合作讨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歌曲导入:

多媒体播放周杰伦的歌曲,、《听妈妈的话》。

师:听了这首歌,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师:周杰伦用自己的歌告诉我们,我们对父母的一些做法不理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长大了,理解了父母,其实是我们好,为了少一分遗憾,多一分理解,我们现在就来探讨怎样和父母沟通。交流,我们来学习第二课第二框。

(板书课题:两代人的对话)

二、 课堂情境活动设置

(一) 架起沟通的桥梁。

活动一:生活情景

根据课本小冰的故事,设想四种情况。

1、 不到同学家做作业;

2、 按家长的要求去做;

3、 不理家长的要求,写完作业;

4、 与家长协商,双方都做些让步。

学生思考并做出自己的选择。

生A:我要是小冰,我会不去同学家做作业,虽然看录像了,但会对同学失信,自己也不满意,由此还会迁怒家长。

生B:我会按照家长的要求做,这样保证了自己的安全和休息,也让家长放心。可是没时间看录像了,自己和同学都不尽兴。 ??.

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考虑问题也很周全,能从父母和自己的双方看问题,这为我们和父母沟通奠定了一个发了的基础。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与父母携手同行。

活动二:“模仿秀”

结合书本中小莉的故事,将一部分同学不家长,一部分学生当“小莉”,模拟小莉与家长商量的过程。体验与父母交往的方法与技巧。

1、 沟通的实质是在了解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对方,双方

求同存异。

师:与父母的沟通,需要心灵的交流,核心是爱的奉献。

2、 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1) 彼此了解——前提;

(2) 尊重理解——关键;

(3) 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换位思考:

(4) 沟通的结果——求同存异。

(二) 交往讲艺术

1、 学生自主阅读毛毛的故事,并回答问题。

(事例后先分析并附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

2、 与父母交往的技巧

(1) 赞赏父母,赞赏中增进亲情;

(2) 认真听取,聆听中获得教益;

(3) 帮助父母,用行动感动亲人;

(4) 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过计较。

3、 让学生了解课本27页两个相关的链接。

三、 课堂小结。

生活无止境,学习无止境,与父母交往沟通是个永恒的话题。在生活中学习并探究,在探讨中成长,祝愿我们的同学能和你们的父母成为真正的朋友。拥有一个温馨的快乐的家。

四、 作业。

复习本框的知识要点,预习第三课的内容。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