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革命历史手抄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24:53 字数作文
革命历史手抄报字数作文

篇一:革命传统手抄报

篇二:革命先烈手抄报资料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八女投江的抗日小英雄王惠民

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的四合村。因父亲“王皮袄”参加“抗联”并任第五军军部副官,房屋被日寇烧毁。她和弟弟妹妹们跟着妈妈到处躲避日伪汉奸的追捕,王惠民12岁时就随父亲上山参加“抗联”第五军。不久,她爸爸英勇牺牲了,小惠民在战场上表现更加英勇。1938年10月下旬在乌斯浑河激战中,她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宝贵的生命,当时只有13岁。

春风,拂过脸颊;雨露,滋润万物;花草,点缀世界;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想了又想,念了又念,却依旧无法表达出我们的哀思。

历史不会把你们忘记,那飘扬着的五星红旗,就是用你们热血浸染的。那高矗的胜利丰碑,正是用你们的头颅堆砌的。立足今天,放眼未来,让我们一同来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在人生道路上,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迈向光明,迈向未来。

忆往昔,我看见你们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和人民,甘愿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舍己为人、视死如归、赴汤蹈火、至死不渝。

让我们向解放战争期间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生命的革命先烈们致敬!

叶挺 (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 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今天属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杰出的军事家。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他开创人民军队之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将流芳百世。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于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遇难。

篇三:革命故事手抄报题材

王二小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乓乒乓响起了枪炮,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我们那十三岁的二小,可怜他死得这样惨。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他的血染红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它把这个动人的故事传扬,

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刘胡兰开始逐步接触革命道理,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她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刘胡兰和几名妇女也要支前,部队首长劝她们:“前面正在打仗,很危险。”刘胡兰果敢地回答:“战士们都不怕,我们是女民兵,也不怕。”她们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但为伤员包扎伤口,而且还帮助战士们运道弹药,战斗结束才撤回来。这时的刘胡兰才13岁。后来,刘胡兰当上了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她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刘胡兰在斗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于1946年6月被正式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和地主武装抓捕了。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

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刘胡兰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同志知道了小姑娘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方志敏简介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与刘畴西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叛徒出卖被俘。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手表和一支钢笔,只有两个铜板。敌兵不相信,堂堂共产党领导,竟如此穷酸。正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用敌人提供劝降的纸笔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等十多篇共13万余字的文章。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被五花大绑,杀害。英勇就义,当时才37周岁。

方志敏烈士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郊梅岭山麓。来到方志敏烈士墓前,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敬献花篮,默哀、鞠躬,深切缅怀。仿佛置身于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重温《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脍炙人口的传世篇章,缅怀先烈、重温历史,学习方志敏的伟大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把清贫作为一种作风来坚持,一种情怀来守护,一种

生活来对待,一种美德来追求,清清白白工作,堂堂正正做人,永葆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

(二)就义诗

作者: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三)就义诗

作者:杨超

满天风雪满天愁,

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

三年归报楚王仇!

(四)

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五)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革命历史手抄报

难酬蹈海亦英雄。

(六)《梅岭三章》陈毅

1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2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3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七)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篇四: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历史手抄报题材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Revolution)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辛亥革命的背景

变革之道

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务运动、1861年-1895年)、维新运动(1895年-1898年)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1911年5月8日(宣统三年四月十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清政府遂于是年(1912年)垮台,中华民国就此诞生。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孙中山曾经用这样一句言语表达:华侨是革命之母。

文化形势

1900年中国因爆发义和团事件,导致八国联军入侵,朝廷内部顽固保守势力也受到严重打击,在改革势力的呼吁下,慈禧同意开始推行康有为梁启超在戊戌变法中所提出的改革方案,是为清末新政。其中影响最大的政策,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经有6万多所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后,大量以参加科举谋求官职的传统文人失去了出路。

革命团体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革命的领导者主要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赵声、章炳麟、陶成章等。 革命者的主要政治主张有推翻满清统治,建立共和体制等。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1、政治影响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当时成功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遂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政治体制,实行总统共和制。尽管因为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和统治者们对约法的蔑视,例如孙文为约制袁世凯而随意更改《民国约法》,袁世凯后来又因称帝而中止了约法,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体制并未真正贯彻实施,但这毕竟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在辛亥革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二千余年的帝制、专制思想都没有在中国完全消除,而且还一度具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尽管中国共产党声称在1949年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但一些人则认为,在实际运作上,所谓“真正的民主共和”还从来没有得以在中国全面实行——无论是北洋政府、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思想影响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经济影响

此外,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除了袁世凯曾在二次革命之后曾短暂大致统一全国之外,其他中华民国的政权都未能直接统治

整个中国(如号称统一的国民政府只能收到五个省的税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大陆再度统一。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社会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来得大。辛亥革命虽然常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当时中国其实缺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参与革命者也并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而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

辛亥革命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重新建构社会结构。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才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名的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的是具军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恶霸。

辛亥革命对于十八世纪后的人口剧增,清末的土地兼并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经济侵略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

生活文化影响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对海外华人的影响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华人介入中国的革命活动是史无前例的,虽然革命活动主要在于挽救中国,但这一行动已对当地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影想大致可以分为:马新华人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马新华人团结力量的增长 ,新思想的涌现 ,政党政治的影响 。

孙中山于1911年12月29日在南京就任临时总统后,许多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中立派及保皇派分子转而支持孙中山。武昌起义后,马来亚和新加坡各地华人剪掉辫子,另一方面,在同盟会和孙中山的号召下,当地华人也积极捐款支持革命运动。 当孙中山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展开革命之前,当地华人是不团结的,常有帮派和籍贯的斗争。不团结阻碍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帮派斗争影响华人社会的经济成长并阻止了不同方言集团的合作。

1906年,孙中山在吉隆坡主持同盟会支会成立仪式时发出警告说:当地华人的不团结最终将导致整个华人社会的崩溃。因此同盟会展开各种宣传活动,如阅书报社、夜校、戏剧表演,使到不同方言的集团为孙中山的革命而在一起工作,这使得不同籍贯的华人有机会学习相互了解,相互合作以解决共同的难题。通过不间断的联系,华人的团结精神和国民意识逐渐被加强和发展起来。1909年,在打巴成立的集群社就是灌输团结思想的组织。

另一项最主要的发展便是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学校传播标准华语,主要目的在于打破使用以往的方言教学。这使得不同籍贯的华人间有了共同的媒介语。

孙中山的革命思潮带为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带来了新的思想,冲击了华人传统的旧社会和旧传统。利他主义,舍己为群,平等和自由之观念因此不断传开。鼓励设立女子学校,女人被允许加入社会活动和参加孙中山革命。

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

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在民国前几年,知识分子们和革命的参与者尚为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满清而兴奋不已,对辛亥革命的成就有较高的评价。不过,由于共和民主并没有在辛亥革命后得到真正的实施,因而人们也从不同的角度作出反思。孙中山在1921年给俄罗斯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的信中提到“现在我的朋友们都承认: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孙中山在遗嘱内也嘱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1920年代以后的国共两党,则对于辛亥革命有了较高的评价。国民党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国父,视辛亥革命为其所领导成功的革命,赋予辛亥革命有极高的评价,辛亥革命是现代中国史的起点,是中国能发展成民主及现代的国家最重要的关键。

篇五:初二历史手抄报内容

初二历史手抄报内容

、选择题

1.“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 统治使社会矛盾尖锐

D.辛亥革命果实被窃

解析: 从对联中的关键词“青岛”“国贼罢黜”“学生复课”等可判断出该历史事件为五四运动,其发生的直接原因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答案: A

2.最能完整地体现下图所 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性质的口号是( )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解析: 从图片中拳头上的“劳动”“学”“商”和三个狼狈不堪的人身上的“曹”“陆”“章”等文字可以判断,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既体现了反帝的要求,又体现了反封建的要求。

答案: D

3.中国革命由旧民 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主要反映了( )

A.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B.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C.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D.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论分析能力。题干通过比较要求理解“转变主要反映了”什么?题项列出类似的“变化”;经辨析可知;A、B、D三项在鸦片战争失败后就发生了变化;C项“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关键。 答案: C

4.“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国民党一大 D.同盟会成立大会

解析: 根据题干中所提供的“南湖泛舟”“恩铭”等信息,可知是指中共一大。

答案: A

5.中 共一大决定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

A.发动武装起义 B.领导农民运动

C.领导工人运动 D.与国民党合作

解析: 中共一大决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答案: C

6.若以诗句比喻1920年前后的中国政治状况,较为恰当的是( )

A.柳暗花明又一村 B.横扫千军如卷席

C.万马齐喑究可哀 D.无可奈何花落去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解题关键点是抓住“1920年”前后中国政治的特点,联系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并且有了新的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A项比喻恰当。

答案: A

7.五四运动爆发、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三者最重要的基本条件是(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B.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解析: 这三件历史事件都发生在20世纪初,三者共同具备的基本条件是阶级基础,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答案: D

8.1924年之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高潮已过去,而中国正处于国民大革命高潮时期,这是由于( )

A.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 的狂潮

C.中国革命的性质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

D.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解析: 本题实际上考查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当然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答案: D

9.“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 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 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以上是北伐军歌的歌词,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北伐战争的时代新特点有( )

①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大联合 ②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③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④革命志士前赴后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了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由此可知③正确;从“工农学兵,大联合”“齐奋斗”中可以得出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大联合,故①②正确;④不是时代新特点,可排除。

答案: C

10.1924~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 运动震惊了中国大地,也给当时的北洋军阀以沉重打击,但最后的结果仍是走向失败。某个学生对这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找到了以下几个重要因素,其中属于主观原 因的是( )

A.列强寻找新的代理人 B.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C.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 D.中国共产党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解析: 注意题目问的是“主观原因”,从四个选项来看,A、B、C三项均是导致国民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只有D项属于主观原因。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唯一之需要,在建设 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其卖 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仇敌。??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 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出师北伐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个口号,具体分析五四运动的导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的斗争目标是什么?

(3)北伐战争取得了胜 利,但大革命却失败了。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最深刻的教训是什么?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两口号提取信息总结答案;第(2)问依据材料二概括;第(3)问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中总结。

答案: (1)导因: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日本获得了原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特点:“劳工”(无产阶级)在运动中后期起了主力军作用。

(2)斗争目标:打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建立维护人民利益的新政府,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

(3)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