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笔尖上的躁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4:33:49 字数作文
笔尖上的躁动字数作文

篇一:笔尖上的“爱”

笔尖上的“爱”

作者:陈四荣

来源:《现代教育创新》2013年第09期

语文学习“得法与课内,得益与课外”,对此大家已达成共识。我们除了要占领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之外,还应广泛的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不断提高。有鉴于此,我组织办理爱好文学的同学成立一个“小小报社”,定期活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逐步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用手中那只饱蘸神情的笔来讴歌美好生活。

1 文章应“以小见大,饱含真情”

刘协《文心雕龙》中指出“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伟,必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辞畅”。这句话足以说明表达真情实感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因素。文贵于情,而真情就是来自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只有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在文章中流露出真情,写出感人的故事情境。 生活中有许多凡人琐事,学生不屑一顾,往往认为他太小了,太平凡了,不值得一写。这样,好的材料也就悄然而失,然而看似平凡的小事,若能细细的寻问一下,观察一下,然后再细心的想一想。往往能感悟到其深刻的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去搜集写作的素材。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让人读了觉得栩栩如生,声情并茂。 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写了大热天,他见母亲从田间地头劳苦耕作回家,汗流满面,给母亲沏一杯凉茶的事,我觉得这篇文章选材好,它留意了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有新颖之处,便大声的宣读给大家听。学生认为选材太平常了,这类事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我适时的告诉大家,关心老人,小孩,给残疾人让座,这样的文章比比皆是,然而孩子体贴关心母亲,给母亲沏茶,却使人有新鲜感。少而甚微。尽管是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但字里行间流露的却是对母亲的一片真情,细腻真挚的情感着实令人感动。这便是“以小见大,以情动人”的佳作。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发现作文材料,积累作文素材,并学会从众多素材中筛选写作素材。努力使学生掌握写作应“以小见大,以情动人。”

2 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2.1 抓住生活瞬间,及时发现并收集写作素材。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丰富多彩的,只有体验生活,捕捉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很多事情是瞬间即逝,需要有较敏锐的洞察力,才能捕捉到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教学生要多一份用心,多一双明锐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让生活四处流溢“爱”。教师必须“身先士卒”作出示范给学生感性的认识。一天课间,小明无力的爬在课桌上,班长小军发现后,过去主动关心,得知他感冒发烧。小明就毫不犹豫的把他送到医院。目睹这一切,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思考、感受到这简单的情节就变得丰富起来。不失时机的抓住这一情景对其他学生进行教育,常常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感悟力就会得到培养。

2.2 开展活动,创设情景。 为了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真情实感。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加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体验生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做做、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中提高认识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找到写作的素材。

2.3 结合重大节日开展活动 例如:“母亲节”快到了,让学生准备一份特殊的礼物送给妈妈表达一份爱心。“六一儿童节”到了,组织学生进行聚餐活动,没人制作一道菜,取一个好听的名字,然后展开评比,培养实践能力。

(1)结合学科开展活动。通过举行“校内运动会”、“经典诗文诵读”、“书法绘画”、“声乐器乐”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组织班内“作文竞赛”“特长展示”等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徜徉在“书海”里感受读书的乐趣。

精彩纷呈的活动,使学生趣味盎然,获益良多,教师应及时加以点拨,指导。一篇篇佳作便会诞生了。

3 养成“每日一记,筛选作文材”的好习惯

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发生过的事情,要求学生每天用三言两语记下当天发生的有意义,有趣味的事情。或记叙、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形式自由,重在写出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平时注意材料的积累,到作文时,就不愁没内容可写了。

平时利用学校组织每周一次的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学生“日记交流”,以丰富学生的材料仓库,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要让学生懂得既要勤于积累,还要善于选择。看到作文题目,要学会多角度思考,多范围,广开思路。在多种材料中比较筛选,确定最佳材料。

例如指导写作《同学之间》这篇作时,首先让学生知道“同学”可以是现在的;可以是过去的;可以是同班的;可以是同年级的;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其次让学生知道记一件事情,可以反映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也可以是同学之间消除误会,建立友谊。再次让学生明白,即使写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也可以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等多方面选材。这样思想就不会局限在一个内容上,有了多种材料,也就有了比较,筛选的余地。才能找到胜人一筹的材料。经常开展选材比赛,可以培养学生选择材料的能力。

篇二:流淌在笔尖上的年少时光

流淌在笔尖上的年少时光

回望自己走过的路途,二十几年的光阴像是一场独幕剧,总是重复着相同的情景,演绎着大同小异的剧本,在一场又一场的离别和相遇过后,承担起无可挑剔的悲欢。

时光,单纯的自己原以为它就像是一个不可触摸的旧梦,永远在光影的流年里温存着。如今,我们在轰然老去的岁月里趟过又一个又一个单薄的年华,而那些飞扬跋扈的记忆,有的掉落在人生的河床成为无法拾起的碎片,有的依旧孤单的隐密在一个特殊的角落里,在这样一个字正腔圆的年代里,我们也开始不可抵挡的相信时光的力量。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走过草长莺飞的韵华,告别了沉静安稳的年生,我们都由曾经生活的享受者转换成了一个对未来探索者的角色。开始在成长的道路上左冲右突,流下失落的眼泪,划过迎面袭来的疼痛,不可妥协的接受起宿命的安排。 我们都是青春这场战役上的老兵,在经历漫长的失望,挣扎与洗礼过后,仍然行走在这条人迹罕至的道路上。仰望天空,奋力行走的背影身后,拖着一整个漂亮的夕阳,那段流淌在笔尖上的年少时光

那些年,我们一起行走在青春的密林深处,上学,放学,讨论着五月天的新歌,做着不切实际的梦想。我们相信:笔尖上有我们的美丽的春天,有我们通向光辉明天的桥梁,教室外一季冗长的风与日光,突兀这宁静的美好,将这段青涩的年华点亮。我们相约在纯真的誓言里,时光不散,我们不老,我们希望时光在此时定格,让彼此的青春永恒绽放。

往事如一段清澈的小溪,岁月在它的身上溅起细小的水花,静静的涤荡着沉静,泛黄的思绪。

那些年,我们无可奈何的坐在书案前奋笔疾书,用泪水和汗水浇灌最纯真的年华,用模拟试卷和毕业照书写那些闻鸡起舞的岁月。我们担心后门窗口班主任突如其来的面孔,我们害怕下次月考成绩自己的排名不进则退,我们唯恐起自己和闺中密友哥们兄弟毕业之后天各一方,我们会因为课堂上老师的一句表扬而得意忘形,我们会因为同学几个的一通笑话而忍俊不禁。生活是有色彩的,那些动人的

星点时光,那些不同的碰碰车上坐着的不同角色,冲撞出来的变色的风,加深,加长,妆点了整个躁动不安的夏季。

生命总是在岁月中不间断的更替,我们随着时光在花香中流连徜徉,一场风暴,一个昼夜,就让彼此逝去了联系,你们一直在我的航程上,却不在我的视线里,怀念散落在时光中的你们,还有那些未央的故事。

流年清浅,时光如风一般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偷走我们的青春,带走那些没有写完的故事,留下残忍的结局供后人唏嘘。

那些年,我们经常在夜深人静的街道旁行走,路灯把我们的身影拉的很长,望着前方我们可以因为一个熟悉的背影而泪流满面。坐在公交汽车上戴着耳机,我们也可以因为一首入心的情歌而流连忘返。坐在教室里,我们也会因为一次失败的考试而伤心欲绝,可如今,这一切的一切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飞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那些年,我们不懂社会的苦厄,不懂人情冷暖,不懂今是昨非,我们什么都不懂,单纯的让人发笑,可那时的我们却坐拥着人生最深邃的快乐。生活就像是一款黑色幽默,小时候,你以为不幸的生活其实在被幸福包围着,长大了,你以为幸福的事情其实埋藏着太多不幸的伏笔。

落叶缤纷,踏过一地的光影斑驳,时光渐行渐远,在草木迷离间浅唱离歌。路过青春的站点,风带走了沉默,我们都毅然决然的撕掉了学生时代的标签,在一条人潮汹涌的马路上迈着沉重的步伐,向着迷离的远方不懈的行走着。

穿越古色土香的城市,内心栖息在儿时的香樟树下,双眼落在放学路上那些玩耍嬉闹的孩童身上,顿时怀旧感油然而生。曾经的温馨,流淌在笔尖上的年少时光,就像是一首经典老歌,在我的内心深处肆意流淌。

透过深灰色的记忆,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成型定格的往事,它们就像是一幕幕无声的黑白影像,在我的眼前划过,重播着数载的欢乐与忧伤。

篇三:笔尖上的中国

笔尖上的中国

男:池院广播,周二之声。这里是《知识殿堂》,我是小廖

女:大家好,我是小汤

男: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一项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中有逾八成的人承认写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女:应当承认,新技术的确给古老的汉字艺术带来较大的冲击。美国学者杰茜卡·贝内就曾把电脑称为“手写体的诅咒”。因汉字象形表意的文字结构十分特殊,电脑输入对汉字手写的冲击尤为严重。“五笔输入法”把每一个汉字拆成最多四个部分,倒是让人记住了汉字的基本架构,但写起字来也难免有时会缺胳膊少腿,而太多习惯用“拼音输入法”的人则连汉字的具体构造都记不住。在方便、快捷、高效的文字信息化处理诱惑下,人们由习惯成依赖,由依赖成退让,最后是能“敲字”的决不“写字”。及至万不得已情况下要用手写时,才发现汉字的具体构成竟是如此模糊,写出的字也丑得难以见人。

男:一项千百年来被人们运用自如的汉字手写艺术,却在电脑和网络普及应用的一二十年间就陷入尴尬境地,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在这一场新技术冲击的背后,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钝化了对具有独特美感的汉字书法的审美能力,早已忽视了手书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而仅仅把汉字视作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结果便是,作为符号和工具的汉字,往往只是在实际运用这个层面上存在。

女:正如学者所言:“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又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工具。汉字书法不仅是人类所创造的最为抽象的艺术,而且是人类文明最为发达、最富有想象力,能够全面揭示自然本质的一门艺术,一种文化现象。”数千年来,汉字被视作艺术品,更被看做人格的标记,“横平竖直写汉字”与“堂堂正正做真人”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男:曾几何时,能写一手好字是竞争的资本,是一件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情。无论时代怎样嬗变,无论技术怎么革新,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会改变,而作为后来者理当致力于文化的接续和弘扬,不能在各种冲击面前丧失汉字文化的自尊、自重与自觉。

女: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得到光大,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的精华,而是决定于这个民族优秀的文化是否得到很好的传承。

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学习母语是一种权利”,法国规定“法产商品的商标必须使用法文”,韩国主张“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文化创造”,俄罗斯甚至把保护母语纳入了国家安全战略。在邻国日本,从小学到初中都有习字和书法课,文科大学里书法也是必修课。

女: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

男:最近,许多地方都在流行“汉字大赛”,掀起了一股汉字书写热潮,“汉字书写”又以纯朴却强势的姿态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

女:从“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的活动宣传标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全民族都在关注着中华文明的传承,网络时代逐渐从我们笔尖失落的汉字文化也逐步重回人们的笔下。然而,这也将一个曾经在网络、报纸等媒体上反复讨论的热门话题——汉字危机,重新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男: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信息时代,在电脑和网络快速普及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轻松与高效。甚至有网友提出,在未来实现彻底用键盘代替书写。

女:诚然,使用电脑录入文字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我们却不禁要问:我们是否因为对潮流的追赶,忽视了原本笔尖上的文明?

男:据网络调查显示,有80%的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曾“提笔忘字”;街头巷尾的各种标语、广告牌中,错别字更是层出不穷。

女:汉字书写缘何遭遇如此尴尬处境?究其原因,汉字危机的不断蔓延首先应归因于新技术的普及。或许有人会认为,将汉字危机完全归咎于新技术是一种推脱责任的表现,但在信息化与现代化的网络大环境下,电脑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都越来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由此,我们必然会滋生出对打字录入的依赖,同时导致了书写意识的淡化。

男:应运而生的“五笔输入法”虽然弥补了拼音输入法忽视字形的不足,但“五笔”中异于常理的拆分笔划的原则却容易打乱人们对汉字笔划原本的记忆。而且“五笔输入法”最多拆分四次就能检索出所需的汉字,本意是使录入更加方便快捷,而实际上却使我们对于字形的记忆更不完整,从而在手写时加剧了“提笔忘字”的现象。

女:其次,网络时代的快节奏生活给社会带来的种种浮躁化、庸俗化现象也是引发汉字危机的重要原因。微博等交流平台的兴起让人们习惯了“短而快”的生活,沉下心来专注地写上几个小时的字变得越来越难。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这种单纯追求速度的社会大环境下也悄然发生了改变:不再向往横竖撇捺间的悠然神韵,转而追寻在指间敲字的高效便捷。我们握着鼠标,却忘了笔杆;我们忙于快节奏的生活,却忘了慢下来享受古老文明带来的精神洗礼。

男:由此可见,解除 “汉字危机”已刻不容缓。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出台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育的若干意见》;2011年,又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种种措施不断出台,但由于基层学校师资和硬件的缺乏,收效甚微。既然政策手段难以真正施行,如何才能让“汉字书写”重回大众视野呢?

女: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随着科技发展,传统手写文字的习惯已被悄悄颠覆,提笔忘字、写不好字、不会写字的“汉字危机”现象,已成为普遍现象,很多年轻人退化成名副其实的“键盘手”、“失写一族”。

男:面对日渐退化的书写能力,让人们产生了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数码时代,我们要尽量少抽“电子鸦片”,避免汉字成为“熟悉的陌生人”,努力打好这场“汉字保卫战”!

女:信息时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所无法阻挡的。因此,汉字书写的再次普及,应从改变民众的认知做起。

男:首先,民众应当树立对汉字文化的传承意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生活与工作中,多多留意汉字字形字义,让提笔写字不再尴尬。

女:其次,从商周至今,汉字作为唯一未曾中断或消亡的文字被历代传承,生生不息,其本身就蕴含着极大的文化魅力。作为华夏子民,我们幸运的成为了汉字文化的传承者,也就理应成为汉字文化的传播者。当下,“汉语热”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文化潮流,全球各地孔子学院的开办也为汉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平台。我们更应利用这一契机,让汉字的书写“精于中华,传于世界”。

男:最后,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让汉字书写的文化走进基层,加强师资的配备与硬件的设置,使得相应的政策得以发挥其本来的作用。

女:值得欣喜的是,国人对于汉字的传承意识正在逐渐复苏。在去年高考录取通知书发放之时,陕西师范大学的准大学生们收到的是老教授们用毛笔一笔一划书就的入学通知。饱蘸浓墨,别出心裁,几千年中华文明就这样带着别样的厚重感跃然纸上,激励学子们“厚德积学、励志敦行、沉稳恬静、脚踏实地”。这样4570份心血的倾注,怎会唤不起人们内心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与向往?

男:诚然,传承汉字文化的主流依然是和谐上进的,但我们更希望看到全社会都能为汉字书写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要让汉字成为“失落的文明”。

女:在文化软实力地位日益提升的今天,借助世界“汉语热”潮流的强力推动,我们应以平和的心态克服“汉字危机”带来的影响,让全球看到“笔尖上的中国”,让汉字这一充满魅力的文字能够激励国人、改变世界。

男: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知识殿堂》的全部内容了,别走开,稍后是《印象·记忆》。

篇四:笔尖上的中国

写意中华

一曲《龙的传人》唱出中华民族的骄傲;一曲《东方红》唱响中国事业的红火;一曲《春天的故事》唱出中国新世纪的发展。

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语道不尽中华的五彩缤纷;一句朴实无华的句子话不尽中国的婀娜多姿;一花一世界,一水一山川,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看遍中国,中国有美丽的山川冰河,广阔的大草原,绚丽多姿的花草世界,还有鱼米水乡,物产富饶。这就是我笔尖上的中国,一个经久不衰,斗志昂扬,奋发向上,团结友善,向往和平的国家——中国

追古述今,远至春秋战国,争权夺霸,战火连连,一片荒芜沧桑之景。近至唐宋元明清,商贾世界,繁花似锦,呈现欣欣向荣之气象。回首过去,每一个朝代经过岁月无情的洗礼,更能展现出民族的标志。中国在战火年代保留了我们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标志——龙,一种被世世代代视为最神圣的神兽,一种具有祥和之意,吉兆降物的神兽。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从古代文明到现代文明的发展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由粗糙到精细,再经过风雨侵蚀和民族的传承,才造就了今天精深的民族文化,把中华民族至高的文化发扬到了极致,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化。

中国最特色的文化之一是茶文化。茶源于中国,如果从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现茶树算起,茶的历史可以说至今已经超过两千年了。茶虽然最初主要是作为药用

和祭品,但有文字记载的饮茶历史,也可以上溯到西汉时代。至唐宋两代,更有大量的书籍文献专述茶学,成为历史上茶的盛世。之后的明朝发展了制茶和泡茶的新法,崇尚精美奢华的清朝在明代的发展之上注重茶的色、香、味享受,为近代的茶艺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中国的天然文化也是值得一赞的。中国地大物博,四季分明,每个地方的自然风景各有千秋。

在中国,春风吹醒沉睡中的万物,小草萌发,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绿意盎然,好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图;炎炎的夏日,蝉鸣鸟叫,夏风吹起了平静的湖水,波光涟漪;一场秋雨一场寒,秋意袭来,丰收之意,万物虽凋零,但秋日的黄昏美景更能胜过伤秋之景;瑞雪初霁,金光万道,北方的雪掩盖了山川冰河,而青松依旧在冰天雪地下展现自己的青葱和顽强的生命力,白色的雪在青松的衬托下更显生机。每次雪晴之后的阳光,那是冬日中最美好的时光,冬天其实也是一个独特的美景。

中国美景无限,繁花似锦,生机盎然;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国泰民安。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盛则国盛,少年强则国强。国家之兴旺,人民之疾苦,现在我们国家更多关注的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关乎国家发展水平的高度,如今国民热爱和平热爱生活,而现在的中国在国际上已有了一定的声望,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保持良好的、和谐的国际关系,加上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因此我们国家很快得到了发展,建立了友好的周边

关系。我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国家一定会更加富强,人民生活会更加富裕!

这就是我笔尖上的中国,一个世界各国都想要外交的友谊之邦;一个发展前景大好的经济强国;一个具有心胸宽阔的文明古国;一个具有民族兴盛、国富民强、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安定的秧秧大国。

篇五:笔尖上的智慧

现在的阅读课偏重朗读感悟、交流对话,往往“君子动口不动手”,很少安排随课练笔的活动。其实,“听说读写”不可偏废,阅读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入理解、体会,又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用笔进行思考的习惯,触发笔尖上的智慧。

有效的课堂小练笔需要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写什么?小练笔所设计的内容应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话题明确而集中,学生有话想写,有话可写,且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二是为什么写?每项小练笔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或为理解感悟,或为积累运用,或为迁移内化,或为想象延伸??且每次小练笔都应该体现学生在原有表达水平上的提高,而不是现有表达水平的简单复现。三是什么时候写?适时的小练笔是在学生需要静心思考之处、潜心体味之时,要有足够的时间充分酝酿。如此,笔下的文字才有质的提升。三个问题中最关键的是写什么,这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恰当的运用,以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选择切合学生的练笔内容。我们不妨根据小练笔的不同目的,从下列几个角度来设计小练笔的具体内容。

一、表达性的练笔

这类小练笔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产生了新的思想认识、获得了新的情感体验,有一种表达、交流的欲望,教师适时地选择一个写的话题,学生自然有话可写。这样的小练笔能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和情感体验深度,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程度。

第7课《虎门销烟》课后设计了一道写话题目: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抒写自己阅读课文之后的感想。

教例:我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凝视着这位民族英雄,心潮澎湃。他那炯炯有神的双目眺望着远方,充满了坚定,充满了力量,让敌人胆寒。(师:写得很有气势!)他端坐在那里,似乎在沉思,在担忧,在下最后的决心。(师:你前面已经说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坚定,这会儿又犹豫啦?想一想,虎门销烟的意义?)哦,他端坐在那里,似乎在神定气闲地指挥着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师:恰当地引用课文的语句,不错!)他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重任,(师:“柔弱”一般用于女子或孩子。众大笑。建议改为“他用自己的双肩”。)向全世界人民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中国人都将牢记那段屈辱的历史,铭记那个伟大的壮举,将那个光辉的名字铭刻于心——林则徐!(掌声)

第16课《李时珍夜宿山寺》课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笔题: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以“李时珍,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第12课《开天辟地》以瑰丽的想象描绘了这样一个千古神话故事,学生读完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写一段话,赞美一下你心目中的盘古。提示学生可以引用课文中的语句,特别是课文描绘盘古的身躯化成万物的语段。

二、理解性的练笔

这类小练笔是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或者关键点设计一个思考的话题,引导学生就此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积累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体验,并将自己的独特理解、体验用文字表述出来。

第6课《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那个原来看不起徐悲鸿的外国学生看了他的作品,非常震惊。那个外国学生究竟为什么震惊?他会想些什么?这是课文留下的一个空白,而深入地理解这个外国学生的认识变化,恰恰能加深对“励志”内涵的理解。由此,可以围绕“震惊”设计一个补白的理解性写话训练:那个外国学生震惊什么?请你联系课文,写一写他心里的想法。

第21课《九色鹿》一文中,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非常惭愧,他斥责调达,并重重地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理解了国王这么做的原因,也就领悟了课文“贬斥贪婪与负义、颂扬善良与正义”的主题含义。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假如你就是那个国王,听了九色鹿一番义正词严的话,你会为什么而感到惭愧?会怎样斥责调达?会怎样命令臣民?请你拿些笔,写一段话。建议恰当地选用课文中的词语: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灵魂肮脏、恩将仇报??

教例:(学生朗读)国王指着调达斥责道:“调达,你这个灵魂肮脏的小人!竟然出卖你的救命恩人?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忘恩负义?什么叫恩将仇报?你就是这样的小人!卑鄙无耻!来啊,将调达重打一百军棍,发配边疆终身服役,用你的余生赎罪吧!(众大笑。师插话:这国王原来信佛教!众又大笑。)公公,(师:什么?)公公是国王身边的太监。(众大笑不止。师插话:哦!这里还有公公。)公公,昭告天下,九色鹿是神鹿,从今往后就是我国的国宝,是我国特级珍稀保护动物,(众又大笑)任何人都不得伤害!

三、转述性的练笔

课文有特定的叙述人称与顺序,如果转换一下人称或者变换一些叙述的方式,就会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会在这样的转述性练笔中体会到不同叙述方式的不同表现力。

笔尖上的躁动

第20课《珍珠鸟》从“我”的视角叙述了珍珠鸟逐渐亲近我的过程,我们可以尝试设计这样的小练笔:请你以“珍珠鸟”的角色,叙述逐渐亲近、信赖主人的过程。尽管是一个叙述人称的小小转换,但是,学生却领略了一个全新的叙述角度,笔下的文字在课文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既汲取了课文中精美的叙述语言,又有了自己特有的词汇、语句。

第19课《诚实与信任》一文中描述了人物之间的一段对话,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笔:你从两个人的“电话”中知道了什么?请你用第三人称简要地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教例:(学生朗读)我从电话中知道了那个男人(师:哪个男人?众笑。)那个陌生男人。(师:哪个陌生男人?众又笑。)就是那个小红车的主人。(师:这就明白了!)他已经换上了新的反光镜,谢绝了我的费用,(师:赔人家的钱,叫??)赔款。(师:准确!)谢绝了我的赔款,并感谢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了纸条,认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与信任。

四、迁移性的练笔

课文的语言一般比较规范、优美,一些语句、段落特别富有表现力,也蕴涵着表达的规律与艺术。经常在阅读中借鉴、模仿、运用这些语句、段落,就能在迁移性的练笔中逐渐体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善于发掘那些典范的语言表达范式,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进而设计迁移性的练习,鼓励学生模仿写话。

第1课《老师,您好!》一诗中,用“春蚕、甘露”比喻老师,形象地凸显老师的无私与辛劳。老师还好在哪里?可以组织学生联系自己的认识议一议,然后请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写一两个恰当的比喻,体现出老师这个职业的可敬与可爱。这样的练笔,学生在议论中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阅读中有了模仿的句式,写一两个句子就变得容易了。当然,句式不能满足于学生写的一两个比喻,而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写三个、四个不同的比喻,连成一首小诗,使学生在原先的水平上有新的提高。

第2课《但愿人长久》一文中,重点描写了苏轼在中秋之夜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尤其是将苏轼心中的所思所想,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述于文字中。阅读教学要触及学生的情感世界,课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笔:你有没有“心绪不宁”的时候?为了什么事?当时心里会有哪些想法?请你将当时的所思所想有条理地写下来。提示学生,可以模仿课文借月抒情的写法。这样的迁移性练笔着眼于“移情”。

第4课《秋天》是一首琅琅上口的诗歌,选取了这个季节里最典型的事物,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语句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的景象。不妨让学生做一回小诗人,写另外一个季节。提示学生选取这个季节里最典型的事物,模仿诗歌的写法写一两段。这时候的练笔就是模仿写诗,而各种修辞手法、句式都在这样的模仿中真切地体会到了,有利于学生表达水平的提高。

第5课《天安门广场》一文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条理清晰地描述了天安门广场的景物。我们可以借鉴“移步换景”的观察与描写方法,组织学生观察校园或者班级,运用表示方位的词语,准确地描述各种景物。这样的小练笔迁移的是方法。

五、想象性的练笔

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如果教师能紧扣课文中隐含的生动的画面和鲜活的形象,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下来,既“还原”了课文语言所描绘的原貌,又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

第13课《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的课后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道写话题目: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当然,如果转换视角,还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小练笔,请学生想象一下: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他会想些什么?这道练笔题目更贴近课文,也更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通过想象普罗米修斯的心里活动,进一步体会到他的勇敢而富有同情心。

第3课《古诗两首》课后设计了一道题目: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实质上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描绘个人心中的画面。

第24课《古诗两首》课后设计了一道题目: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将《江雪》想象成一幅画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其实,学完《元日》后,也可以启发学生想象除夕夜的情景,将记忆中的元日情景描绘出来。这样的想象练笔,有主题,有生活积累,不难下笔,也不难写好。

六、延展性的练笔

有些课文学完后,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扩展阅读,并将课外阅读收集的资料加以选择、整理,写成一段话。这样的延展性练笔其实是读书摘记。

第18课《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读后,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远远不止这些,就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互联网收集有关互联网的相关知识,然后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写下来。这样的练笔或许像做专题“论文”,有助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写作。

第23课《春联》,也可以设计一道综合性的读写练习题:请你收集有关春联的信息,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写一篇关于春联的研究文章。可能这样的练笔不再是课堂上所能完成的,但是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其实,一篇课文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所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的小练笔。如第14课《一路花香》一文,可以设计表达性的练笔:你读了这个寓言

后,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写下来。也可以设计想象性的练笔:请你想象这两只水罐在一起时的情景,它们之间会有怎样一段对话呢?然后写下来。所以,教学之妙,存乎于心。有心者,必然会充分地开掘教材的读写结合点,设计出恰当的有效的小练笔来。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