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60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4:39:53 体裁作文
篇一: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XX年8月,我走进上海火炬润滑油这个大家庭。就从这天起,我的人生发生了转变。
入职那天,我第一次接触到《弟子规》,读了近20年书,我从来都不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一本好书,原来只知道有本《三字经》,而且就知道那么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时候把它当做了一句顺口溜。当我翻开《弟子规》时,顿时呆住了,里面都是短短的三个字为一句,但就是这短短的三个字却蕴藏了人生的大道理。就是这么小小的一本《弟子规》,成为了我每天空闲时间必看,而且百看不厌的好书。
记忆中最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弟子规》中第一篇《入则孝》,读完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过去我是那么的不珍惜。
记得那时我刚上初中,由于不习惯一个人的住校生活,再加上体质差所以时常感冒。有一次,恰好是腊冬,外面还下着大雪,干冷干冷的,经不起寒冷气候的突变,我感冒了,并伴有高烧,上课时脑袋晕乎乎的,坐在教室就晕晕大睡,无法坚持上课。于是拨通爸爸的电话,委屈地说:“爸爸,你快点过来,我感冒了”.等了大概20分钟,还不见爸爸过来,又气又急,又拨通了电话:“爸爸,你怎么还没有过来啊”.说着说着,就委屈的哭个不停,爸爸也没有多说,只说“快了,马上到,你坚持住”.很快,爸爸来了,把我叫出来,在我出来的那一刻,一阵刺骨的冷风吹得我浑身直抖,那漫天弥漫的雪花还没有消停。这时爸爸赶紧走过来把军大衣让我穿上,我却嘟囔着“那么丑,我才不穿呢”.说着就一撅嘴坐上摩托车,当摩托车启动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寒风和冷雪简直让人窒息。爸爸一边骑着摩托车一边朝后对我说:“把大衣收紧点”.出了学校大门,我才把那个象爷爷经常披着的军大衣披在身上,瞬时身上一股暖流流过。无意间抬了一下头,这才发现爸爸或许因为急促的原因穿的如此的单薄,头上没带头盔,手上也没带手套,膝盖上更没加护膝,却坚实地在我前
边替我遮挡风雪和寒冷,靠在爸爸的背上是那么暖意融融,顿时,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父爱如山。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在看《弟子规》的过程中,我觉得最重要的部分,是孝。孝,光看字的结构就能明白它的含义,上老下子,强调着血缘延续的重要性。今天我们虽然是小辈,但是,今天的小辈也是将来的长辈,如果在我们做小辈的时候不孝顺长辈,那将来我们做长辈了又怎么能指望我们的小辈会来孝顺我们呢?现在的我们,父母叫我们,我们忙着自己的事情,根本不理父母,往往还会不耐烦。在爸爸妈妈教育、教训我们的时候有几个心里是没有抵触情绪的?总觉得父母管我们管的太多了,总是和父母顶嘴。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什么的时候,我们会找理由开脱,而我们需要父母为我们做什么的时候,父母总是义不容辞。所以说“恩重如山”这四个字,是世界上每一位父母都担当得起的。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卧冰求鲤”的故事,故事中王祥的孝顺感动了天。王祥早年丧母,但他的继母并不喜欢他,还常常在王祥的父亲面前挑拨离间,说这个儿子不好,不孝顺。所以,年幼的王祥不仅得不到母亲的关爱,就连父爱也感受不到。但即使是这样,王祥也还是一如既往的对父母好,孝顺父母,在父母患病的时候衣不解带地伺候。继母经常想要吃鲤鱼,王祥都尽力满足继母的要求。一次,在一个大冬天,继母生病了,想吃鲤鱼,但是河水已经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而继母依然想吃鲤鱼,王祥没有办法,只好赤身在冰上祈祷。突然冰裂开了,两条鲤鱼从河里跳了出来。即使是对自己并不慈爱的继母,王祥也一样如此努力地满足她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的传统当中,孝是无条件的。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孝是相互的,父母对我们好,我们才要孝敬他们,那隐藏的意思就是,如果父母因为某些原因对你稍微差了一点,我们就不孝敬他们了。这在传统当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孝就是人的根本。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为父母做过了什么?对我们恩重如山的父母,我们怎能不孝敬他们呢?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篇二:读《弟子规》有感600字
读《弟子规》有感600字
读《弟子规》有感
五(2)班 朱 琳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去孝顺父母,说明他有一颗善良、孝顺的心,而《弟子规》中的“入则孝”正是表达了这种中心思想。
弟子规,说着简单,想做到却要花点功夫,孝顺是什么?是不是长大后有出息,不让父母丢脸,为了挣钱天天工作,没时间去看望父母,就帮父母买个大房子,让他们吃好,穿暖??这样做才算是“孝”吗?不,不完全是的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就唱出了父母的心声。其实父母最想要的是让自己的儿女陪在他们身边,让>温暖随身相伴,关心并照顾他们,并不是一个电话或一条短信可以替代的。我认为这才是“孝”的一部分。
读了《弟子规》,我受益匪浅,从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令我念念不忘的还莫属于这一句“冬则温,夏泽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回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我把自己与弟子规一比较,觉得自己与弟子规所说的差距很大。
想起旧事,我就觉得脸红。冬天的时候,妈妈总在在我上床前,将电热毯加热,让我能直接感受到温暖。有时妈妈忘了,我还会抱怨着让妈妈开。夏天,天气闷热。爸爸妈妈总是将最舒适的地方让给我,我也不相让,我行我素。早晨上学,妈妈一次次地催我起床,我却把妈妈的话当耳边风了。有时候,妈妈发火了,我还在埋怨的在嘀咕。直到自己感觉晚了,才很不情愿的起床。比起弟子规所讲的,是不是正好相反呢?现在想起我的那些行为,我的心里就想打翻了五味瓶一样,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弟子规,让我改变了对事物的看法。本来,还以为拥有了财富,就可以给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现在才发现,不管是贫是富,只要有心,想要孝并不难。
朋友们,读读《弟子规》吧!也许,他将会改变你的人生。
篇三:弟子规读后感--十二篇
读弟子规有感
范文一: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
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
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
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
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
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
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
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同学们,父母永
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
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
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
更加甜蜜。
范文二:
在我的童年的时候,原以为女儿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得听从我的指挥,
听从我的命令任我摆布。自从我学了《弟子规》,我知道了父母对我的爱,容忍了我的放肆
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马上坐在椅子上,从不过问父母的感受,还大声的叫:“给
我来一杯水”,晚上要吃饭的时候,我大声叫了一句:“把饭端来”,妈妈把饭端来时,我没
有及时接应,只是说: “放在这,我先看电视,等一下再吃”。可自从我学了《弟子规》中
的“出则悌”之后,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气了,听从父母教诲,顺从父母,可是,人的毛病
很多,坏习惯更多,一时改不了,比如吃晚饭时,爸爸妈妈还没坐下,我就先坐下开吃了,
这样是不好的。有道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之古老文化来指点迷津,这
就是圣人的教海,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会儿就直叫他们名字。可学了《弟
子规》里有一句:“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从此以后,我会有事无事的叫一句
“哥哥”或“姐姐”,使他们非常欣慰,他们还都说我乖了呢,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呀!
范文三: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
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
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
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
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
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
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
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
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
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
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
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弟
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
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
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
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
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
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
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
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
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
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
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
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
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
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
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范文四:
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
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
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
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
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
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
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
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
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
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
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
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
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范文五: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
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
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
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
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
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
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
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
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
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
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
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
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
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
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
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
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
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
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
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范文六: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
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
《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
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
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
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
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
父母。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
诲。我们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不能忘记
养育之恩。弟子规里面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
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悌”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
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
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
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
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
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
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写读后感的几点建议
1、最好是真情实感 切勿矫揉做作
2、弟子规不仅仅是用来读的, 而是用来真正实践的,看了书而不去照做,就像有了菜谱不
去烧菜,有了地图不去开车一样
3、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是弟子规很好的学习教材 假如您仔细观看的话必然对您的
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范文七:(读蔡礼旭老师的有感)
末学以前也零零星星的读过几本佛法方面的经典,对于学习实践《弟子规》的重要性,
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每天面对蔡老师亲切和蔼的笑容,聆听蔡老
师的淳淳教导,让末学得到了重新反省、认识自己的机会,并日益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学习、
落实<<弟子规>>的重要性。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熏修,让末学获益良多、感悟颇深,在这里特此向学院的各位老
师、大德、同修作一下修学报告,敬请慧鉴,批评指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的李毓秀先生,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以「论
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
领,并综合朱熹编著的《小学》中的文义,的重点为基础,编写出《训蒙文》。
《弟子规》是专门教导我们扎稳孝敬德行的根,并具体到我们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
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并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我们启蒙养正、教育子
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化一方,挽救当今伦理道德沦丧,社会种种
危机的首要法宝。
尊敬的师傅上人净空老和尚及蔡老师也一再教导我们,学习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修
学要从真实心中作,以恭敬谦卑的态度去学习落实。真正的道德学问是要解行相应,信、解、
行、证,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力行落实做到!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弟子规》的学习和落实,是让我们扎稳道德学问
的根基,深刻认识到做人的根本是孝养父母、友爱兄弟、奉事师长,仁爱、谦虚、诚实守信、
恭敬一切。反观自己很多方面都做的不到,惭愧之至!今后一定依照古圣先贤、师傅上人的
教诲,依教奉行,努力改过修善!!
第一、入则孝。
入则孝是圣贤教导我们,要从内心深爱、恭敬、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怀胎的辛劳,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们一生都无法报的了。我们今天能够有幸认识到这些圣贤人的教诲,就应该首先尽心尽力做好我们为人子之道。 孝养父母: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落实。
1、养父母之身:在生活中孝养父母,恭敬孝顺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让父母会伤心难过。平常多关心父母的身体,照顾好父母饮食、起居以及身体健康。当父母生病时,应当全心全意来尽自己的孝道,好好照顾父母,让父母早日康复。
2、养父母之心,生活中要多与父母沟通,让他们了解我们的生活和睦幸福,工作稳定,不让父母担心,让父母放心。在生活中、工作上,多听父母给我们的意见。从今天起,我要立志,首先要好好经营好自己的人生、经营好自己的家庭,不断修养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做一个真正让父母自豪的孝子!
3、养父母之志,我们要把孝落实在生活中,要用自己的真心去力行孝道。在生活中,主要是父母对的意见,一定随顺父母的意思;即使父母的认知错误,我们也不能顶撞,要恭敬谦虚应诺,找机会再用善巧方便的方法,想办法规劝父母。
末学认为在孝道方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定要想办法,用自己的德行孝道,用善巧方便,把父母早日领进佛门,好好念佛,今生能让父母往生极乐世界。尽自己的能力让父母于一生成就佛道,了脱生死轮回的苦海,方是真正的大孝。
第二、出则悌。
出则悌是圣贤教导我们,首先要友爱兄弟姐妹,兄弟团结,多照顾帮助兄弟姐妹,其次出外要友爱朋友以及一切和我们身边相处的人。我们扩大自己的心量,常修布施,在财物上就会看淡,以谦卑、仁爱、智慧之心,言语上就会忍让,广结善缘。以自己的道德学问做周围人的榜样,真诚、恭敬、忍辱以及智慧的善巧方便来化逆缘为善缘!
对长辈有礼貌,做到长幼有序,处处要谦虚礼让,对长辈要恭敬礼貌,见到长辈要恭敬问候,不可以随便就座,长辈坐我们才可以从坐,说话要注意要声音大小,谦恭礼貌。再把这份存心提升对待所有的父母、兄弟姐妹,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样恭敬与爱护,才算是做到出则悌。
第三、谨。
我们要时时刻刻关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会帮助我们免掉许多坏的习惯,并逐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训练: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珍惜生命、充分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要早睡早起,讲究卫生早起洗脸,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等,才能身体健康。穿着要整洁、稳重,适合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考虑家中的经济情况,不讲究名牌,华丽。对饮食不可以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可过饥过饱。劝戒子女不要饮酒,对于成人的我们平时也不要饮酒,交际场合尽量不饮,或适当少饮、要坚决不醉酒,平时主要以素食为主。
2、家中以及公司、公共场合,一切物品的排列要整齐有序,用过的东西应该放回原处,才不会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乱七八糟。生活中要求自己行、坐、站的形象要稳重,问候或礼拜长者时要真诚恭敬。走路做事要从容,不能急躁,动作恭敬温和,坐立要端正,时刻提醒自己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真诚、恭敬,要做到谨言慎行。
3、印光大师教导我们要“敦伦尽分”,一个人要懂得尽到自己本份去完成人生,完成使命。处处为他人着想,进入别人房间先敲门,报上自己的名字。不要进入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场所,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借人东西时要先得到同意,不问而拿走,那和偷没有两样。借东西要注意及时归还。
篇四:《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几年前的一个傍晚,母亲递给我一本《弟子规》,叫我没事的时候看看。起初并不知道母亲的意图,只觉得是妈妈见我闲暇里整天上网玩游戏,让我多看看书、远离电脑游戏而已。但随手翻看了书的前言部分,我就明白了母亲的意图。她老人家不会是觉得我这个儿子在为人处世、孝敬父母、尊师敬业等方面让他不满意?脸泛潮红的我忍不住快速浏览起全书,想从中发现自己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做法与书中所讲到底有多大差距。 然而刚读不久,我就被他所震撼,原来我平日里的言行、做法与古人谦逊、平和、仁孝的理念相聚甚大,《弟子规》就像一面镜子,将我的人生经历中的所有错都反射了出来。越读越感到自己前错太多,越发的感慨,越发感觉到《弟子规》是我们做人的指南,越能够体谅母亲的心思。母亲是盼儿成熟、盼儿成才。 《弟子规》的七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学文》七个方面的道理。《孝》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泛爱众》篇让大家知道要爱护所有群众,不分贫富;《亲仁》篇告诉我们必须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学文》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习计划、态度。这些都是古代学生的“日常守则”。然而,我们现代人又能做好哪些
呢?而我又做到了什么呢?这不仅又让我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
书中写道:“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这个古代从三岁孩童到古稀老人皆知的道理,我们现代人有多少人知晓?即便明白其中的道理,然而我又做到了多少?我不禁自问。看来,明道理而践行之才是真正的为人处世之道啊,我要学习的路还很远啊。
《弟子规》首先让我明确了“入则孝”的道理。父母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父母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父母。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 求确意。”面对这几句话,我感触最深,也受益很多。因为这正是我在工作和学习中做得最不到位的地方。对手头上的工作不能合理分配时间,经常一件事没干完就急着办另一件;遇到不懂的问题,也是经常敷衍了事,不能认真排除疑点。《弟子规》给我指出了毛病,并讲明了解决方法,相信我按照书上所说的去做,工作的效率会进一步提高。
那时起,自己时不时抄起此书,翻看两眼,感悟其中的道理,对自身的修养和品行以训诫。
上月,分局组织民警开展读好书活动,又向每位民警发放了《弟子规》一书。我又再次细读。细读全书,感悟其中的道理。书中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对照《弟子规》,发现自身的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
《弟子规》一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养成和道德品质。让我学着用书中的道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指导家庭生活和工作学习,我要努力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修养自己的品行。做一个真正品行高尚的人民警察。
篇五:《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首孝悌》读后感
教育是强国富民之本,而教育应该从儿童着手,就是所谓的童蒙养正。人的童年时期,是整个人生阶段的预备期,在这一时期孩子较易接受,而且也容易习得。教育会影响人的思想,思想决定人的行为,行为养成人的习惯,习惯形成性格,而性格又决定命运。所以在教育孩子是更加应该注意,特别是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是道德品行教育最好的教材。它无论是对于幼儿还是教师或者是家长,都是很好的读物,也可以说影响深远。它对于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对于幸福家庭的建设很有帮助。
《弟子规》中的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它教育我们要怎样对待父母长辈兄长等,好的家庭教育,关系着孩子未来一生的发展。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产所,家庭教育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教育。没有家教的孩子,即使学校教育再优秀,这个孩子的成就也不会很大。在电视剧《快乐大脚》中,里面的老师生病了,她的学生去看她时。她跟学生说:“老师快死了。”一个学生肯定地说道:“老师,您不会死的。”“问什么啊?”老师反问道。“我妈妈整天说我奶奶是老不死的,既然老不死,那就不会死了呀!”孩子天真地说道。这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的一句“老不死”或许在他们认为已经很平常,没什么不妥的。但却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父母、长辈以及老师等都是孩子学习模仿的榜样,你们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有可能去模仿。所以你们更加应该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那个孩子的妈妈是否想过,当她步入老年时,她的儿子也这样说她时,那是什么感觉?孩子阶段是模仿与学习的重要阶段,对于他们看到的或听到的他们都会去学习,不会辨别好与坏。有一个寓言说,一个儿子用竹篓把他年老的父亲背到山崖,并把他放在那里,仍掉竹篓准备跟他的儿子回家。他儿子看见了就去拿起竹篓要回家,他问他儿子为什么要把竹篓拿回家。他儿子说,等你老了,我好用他把你背上来啊!他听后赶紧背着他父亲回家了。这就告诫父母们,你们的言行将是以后你们孩子的言行的仿照物,注意家庭教育,注意父母的教育,特别是对于幼儿。
在一个电视广告中,一个妈妈用盆子打水给婆婆泡脚,她的儿子在一边看着。当有一天那个妈妈下班回来时,他儿子也用盆子打水给她泡脚,她感动了。我也感动了,这样的画面感动了多少人啊?孩子不大,但他却懂得心疼自己的妈妈。也许你会说可能他也不懂,只是模仿而已。但如果没有他妈妈之前的行为,他又如何会这样做呢?
《弟子规》当中还有很多我印象深刻的,如守信、爱众等,而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关于孝敬父母的内容。孝,是我国一致推崇的思想,影响着中华五千年。古时就有很多孝子的故事,而且还把孝作为入仕的评选条件。我们不仅要继承孝还要发扬孝的精神。每一次读《弟子规》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弟子规》、《学记》等应该是我们多学习、多阅读的书本。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