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灾难见真情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33:50 体裁作文
灾难见真情教案体裁作文

篇一:粤教版《品德与社会》 六年级上册《灾难见真情》竞赛课教案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 六年级上册

11、灾难见真情(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灾害的危害和人们在灾害面前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的感人事迹,感受人间的患难真情,懂得危难之中的互助是一种可贵的精神。

2、学会关爱他人,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心。

3、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灾害的危害和人们在灾害面前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的感人事迹,感受人间的患难真情,懂得危难之中的互助是一种可贵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会关爱他人,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心。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手工制作材料,指导学生收集资料。

学生:收集、整理春节期间我国南方雪灾的危害和抗灾的感人事迹。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播放电影《龙卷风》片断。

(很高兴又和我们六(3)班的同学见面了,经过上此的亲密接触,我们也算是老朋友了,老朋友见面总得带点什么礼物吧。给你们)

(一句话介绍电影内容)

一、复习导入:

1、自然灾害的类型。

在人类生活的地球家园,不仅有阳光普照的灿烂、雨露滋润的温馨,也会有狂风暴雨的肆虐,山崩地裂的摧残。大自然一方面哺育人类的成长,另一方面也往往给人类造成巨大的不幸与灾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11课《灾难见真情》,(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7页)了解到地球上经常出现的重大自然灾害主要有两大

类, 一类是气象自然灾害,另一类是地质灾害。那么气象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地质灾害呢?(教师相机出示不同类型灾害的图片)

2、我国发生过的重大自然灾害。

这些灾害的发生都会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重大的损失。我国就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这些年来,我国发生过哪些重大的自然灾害呢?

――――――――――――――――――――――――――――――――――

(1)生:1998年,我国气候异常,爆发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2)生: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两次大地震。1920年宁夏海原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

(3)生:2006年7月,强热带风暴“碧利斯”横扫我国东南沿海。

(4)黑龙江省海宁县1987年发生过龙卷风!

[1998年特大洪水]:

自古以来,我国洪、涝灾害不断发生,而且往往比较严重。1998年,我国气候异常,主汛期,长江、松花江、嫩江等同时爆发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全国造受洪涝灾害,受损农田2229万公顷,死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

[20世纪中国大地震]:

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分布广、强度大、伤亡重。20世纪全球两次死亡人数超过20万的大地震都发生在我国:一次是1920年在宁夏海源发生的

8.6级地震,造成23万多人死亡。另一次是1976年在唐山、丰南一代发生的7.8级强烈地震,震中在唐山市,烈度为11度,唐山市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整个震区共死亡24.2万人,倒塌房屋530多万间。

[热带风暴“碧利斯”]: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东南沿海每年都有6-7次台风登陆,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2006年7月,强热带风暴“碧利斯”横扫我国东南沿海,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江西等地相继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碧利斯”所到之处,农作物受灾,房屋倒塌,大量人员失踪、伤亡。

――――――――――――――――――――――――――――――――――

二、活动体验:

活动一 关注雪灾谈灾情——感受灾难无情

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又发生了一起重大的自然灾害,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雪灾)是的,雪灾!2008年1月10日,当纷纷扬扬的大雪从南方各省的天空飘落的时候,很多人都还充满了惊喜和好奇。谁也不曾想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场50年一遇的雪灾疯狂向我们袭来。这场雪灾持续时间之长,强度之大,灾害之

重的都为历史罕见。

1、学生联系生活谈论雪灾危害。

这场雪灾到底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哪些严重危害呢?同学们能不能谈谈你们所了解到的情况。

――――――――――――――――――――――――――――――――――

(1)生:这次雪灾使电线上结了厚厚的冰块,电线负荷超重跳闸、短路、断线,甚至电塔结冰后超重都轰然倒塌了。贵州都云停水停电了整整一个多星期。

师:是啊,贵州清镇市罗海村高压输电线铁塔上结的冰块就有42毫米厚呢。

(2)生:在这场浩天的雪灾中,数十个城市重度冰冻,飞机停飞,房屋倒塌,停电停水,单湖南长沙市一天之内就有500起的水管爆裂。贵州发出了全省停电的预警,湖南郴州也全市停电。

(3)生:据新闻报道:雪灾期间,全国共有十七个省区出现了拉闸限电,煤电油运频频告急。尤其是贵州、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区电网遭到严重毁坏,事故频发,造成大面积停电,电煤短缺的情况也十分严重。

师:南方的城市普遍没有预防冰冻的设施,大面积、长时间的停电停水,意味着什么?(寒冷、饥饿、病痛无法治疗、出门不方便、信息不及时??)

(4)生:当春运遇上雪灾,大批返乡的人们因大雪被困,有些地区的电力通讯等也出现故障,致使一些朋友与家人失去联络,家人十分不安与焦虑。

(5)生:有的山区出现房屋倒塌现象,村民无家可归。

师:最令人担忧的是,广西、安徽、江西各省农村,由于交通不畅,救援物资无法及时到达的情况时有发生。

(6)生:由于雪灾,成千上万的汽车堵在京珠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频繁发生。

师:是的,路段一结冰就打滑,而车辆一停下来轮胎就会结冰,导致车辆难行。

(7)生:春节期间,由于铁路路轨凝冻结冰,火车无法行使,被迫停运。成千上万的旅客无法回家和亲人团聚。

(8)生:根据铁道部公布的数字:广州地区最多时滞留旅客达到七十九点七万人,相当与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

师:年,就像是一股特殊的魔力,让那些飘零四方的人们,奋不顾身地聚拢在一个叫“家”的地方。即使老天爷不变脸,每年的春运都十分艰难,何况现在铁路中断,公路不通,机场关闭,一时间无路可走,流动变成了停滞。

――――――――――――――――――――――――――――――――――

2、教师播放课件展现雪灾无情。

雪灾所到之处公路结冰、电网受损、铁路停运、机场关闭、车辆被困、旅客滞留。。。。。。。。。

(1)视频展示灾难场景。

(2)数据展示雪灾损害。

看到这一幕幕灾难的场景和这一个个沉重的数据,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板书:灾难无情)

――――――――――――――――――――――――――――――――――

(1)生:这场雪灾造成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2)生:雪灾很可怕!

(3)生:灾情很严重.

(4)生:雪灾太无情了,夺去了这么多人的生命!

师:是啊,灾难是无情的。

――――――――――――――――――――――――――――――――――

活动二 记录抗灾颂英雄——体验人间真情

1、设身处地,谈需要。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就是这千千万万个受灾人民中的一员。

假如是你面临着这样无情的灾难,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假如你住的城市没电没水,你需要??;

假如你被困在高速公路上又冷又饿甚至冻病了,你需要??;

假如你住的房屋被雪压得倒塌了,你需要??;

假如你耕种的农作物都冻坏了,你需要??;

假如你想回家过年,挤在广州火车站又饿又累甚至晕倒了,你需要??; (你会感到??你最需要??你会想??)

2、讲述事迹,颂英雄。

雪灾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此时此刻,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普通百姓,全社会想的是一件事,做的是一件事:让灾区人民在这个特别的春节里安全、温暖。一双双援助的手,一颗颗挚诚的爱心,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温暖着这个冰冷刺骨的冬天。

(1)小组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图片、新闻、剪贴报、故事等事迹资料。 (课前同学们也记录和收集了一些雪灾中发生的感人事迹,现在就请同一小组的同学先相互交流一下。)

(2)教师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言,讲述雪灾中发生的感人事迹。 (在刚才的小组交流中,我发现同学讲述的感人事迹遍及各行各业,有国家领导人、电力工人、记者、公安交警、人民教师等等,都十分感人,现在谁来说一说?)

――――――――――――――――――――――――――――――――――

(1)国家领导(新闻图片):

A、学生交流展示。

B、师:迅速发展的灾情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他们连续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如何对应雨雪冰冻灾情。胡锦涛主席亲自前往产煤大省山西考察电煤供应情况,温家宝总理不顾个人危险,多次前往灾区看望灾民。他们焦虑的目光,承载千万受灾同胞的期望;他们热诚的话语,消融千里冰障;他们坚强的脚步,赋予灾区民众信心和力量。

(2)记者

A、学生交流展示。

B、师:多么敬业的记者啊!风雪中正是他们不顾危险,及时报道,谱写了一曲曲情系灾区、合力抗灾的感人之歌啊!

(3)公安交警:(短信)

A、师:从1月14日起,为保障结冰路面的交通秩序,桂林市灵川县交警大队大圩中队民警刘秀红,和其他民警每天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1月23日听说女儿因为连续几天高烧住院,心疼不已,他给妻子的手机发了这样一条让人辛酸又温暖的短信。谁来读一读?

B、学生朗读短信。

C、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刘叔叔、刘叔叔的妻子、女儿说些什么呢? 生:我想对刘叔叔说:虽然女儿生病时你没在她的身边,,但你仍然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因为你舍“小家”保“大家”。

生:我想对刘叔叔的女儿说:宝宝啊,你有一位值得你骄傲的父亲!! 生:我想对刘叔叔的妻子说:阿姨,请您原谅刘叔叔,他不是不爱你们,他只是想更多的人回家。

D、师:我想对所有战斗在抗灾第一线的公安交警和子弟兵战士们说:你们总是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你们的时候出现,有你们的守卫,再大的风雪我们也不怕。

(4)民众义工(图片):

1)学生讲述“红马甲“和“绿丝带”的故事。

2)师:一辆辆车子在风雪中缓缓行驶,一颗颗火热的心温暖着人们的心扉.普普通通的人们,用红色的马甲、绿色的丝带。承载着他人的生命驶向温暖的港湾,关心着他人的安危涌动浓浓的爱意.让我们为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骄傲,赞美、鼓掌!

(5)基金会(统计数据):

篇二:六年品德教案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35课时)

第一单元 美丽的地球(8课时)

1、蓝色的星球(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海陆分布第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海洋拥有人类重要的食物和能源资源,感受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程,感受人们的探索勇气,激发热爱海洋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海洋的和海洋的开发和利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地球的基本常识与人们认识地球的简单历程。 第2课时:海洋探秘。

教学过程:

1、了解地球是一个水球。

从“新闻链接”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图片感知地球是一个球体,更是一个水球。

2、介绍地球的水陆分布。

3、教学地球的水循环。

4、教学人类对海洋的探索。

5、教学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

6、了解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7、课堂小结。

2、地球上的陆地(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5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的七大洲及其分布和位置,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和赤道。

2、知道地球上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及基本特征,了解地球丰富的自然资源,感受地球的神奇和美丽。

3、感受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地球上的陆地和地貌及地地球上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地球上的陆地与大陆漂移假说。

第2课时:主要地形地貌及分布与特征。

第3课时:靠山吃同,靠水吃水——陆地资源的利用。 教学过程:

1、认识七大洲。

2、借助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3、人类认识地球的探索这路。

4、地球上的各种地形地貌及其主要特征和分布。

5、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6、地球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7、不同地域人们的不同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8、课堂小结。

3、地球村的居民(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16—21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主要的人种及其分布,探究不同的种族有着不同的体貌特征,树立种族平等的观念。

2、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发解它们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感受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3、知道有联合国的基本知识和世界主要国际组织。

课时安排:

第1课时:世界上的人种与民族的分布及多样的生活方式。 第2课时:世界上的国家与地区及其不同的社会制度。

第3课时:联合国及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教学过程:

1、了解地球上人口的增长。

2、了解不同的人种及其分布,种族平等。

3、了解世界国家和地区。

4、尊重不同的民族及其生活习惯和信仰。

5、联合国及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6、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 文明的足迹(8课时)

4、文明的摇篮(3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22——31。

教学目标:

1、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和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标志性成就,初步感受文明的影响力。

2、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培养保护文化的态度与责任意识。课时安排:

第1课时: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

第2课时:古巴比伦和古希腊罗马文明。

第3课时:中国古代文明及文化遗产与保护。

教学过程:

1、了解金字塔与古埃及文明。

2、了解空中花园与古马比伦文明。

3、了解泰姬与古印度文明。

4、了解奥运会与古希腊文明。

5、了解科洛西姆斗兽场与古罗马文明。

6、中国古文明探究。

7、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8、课堂小结。

5、文明的巨星(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32-39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上不同领域的有代表性的伟大人物。

2、初步感受一些文明巨星的思想和品德,崇敬他们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3、培养学生资料搜集、整理和初步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文明巨星,使学生学会创造、传播和发展文明。 课时安排:

第1课时:文学艺术星光。

第2课时:思想政治星光。

教学过程:

篇三:六年级品德上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

任教学校:

任教班级:

任课教师:

使用年月:

品 德 与 社 会 教 案

2014—2015学年六年级上册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2、教材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教材内容的选材和呈现方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进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此外,教材编写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体现出范例式教材的特点。

二、教材的基本特色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

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

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

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

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三、具体措施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注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课程进度表

篇四:第11课灾难见真情

11、灾难见真情

综合活动设计

活动背景:

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是人们感觉不到的小地震, 6级以上强震每年发生10~200次;7级以上大震平均每年18次。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水平最高、地震灾害最重的国家,平均每年发生30次5级以上地震,6次6级以上强震。上世纪以来,全球因地震而死亡的人数为110万人,其中我国就占55万人之多,为全球的一半。于是我们选了本次活动课题:“了解地震”,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很有必要。

活动重点:

让学生通过看录象、听讲座、上网查资料,了解地震的成因、大小、危害、分布规律、预防等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录象、听讲座、上网查资料了解地震的成因、大小、危害、分布规律、预防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

2.在活动中,促进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锻炼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

3.通过社区的防震减灾宣传,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计划课时 4个课时

活动方式

看录象、听讲座;上网

灾难见真情教案

搜集信息,了解国内外地震情况;合作交流,班内汇报;撰写小论文,举办图片展;走入社区,开展宣传。

成果展示

1.讲座汇报会

2.撰写关于地震的小论文。

3.地震知识图片展

4、活动总结报告。

活动进程

一.了解活动阶段

(一)看一看

教师放映唐山大地震的录像资料,让学生看一看。教师引入本课题:“了解地震”。

(二)议一议

1.请同学讲一下自己所了解的有关地震的知识。

2.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教师逐步将话题引入以下9个问题:

地震的成因

地震的种类

地震的大小

地震的分布

地震的周期

地震的序列

地震的危害

地震的预报

地震的预防

(三)分一分

将上面9个问题作为9个子课题。然后把全班分成9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个子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自愿参加某一小组。选举组长,由组长写好研究计划。

(四)查一查

1、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子课题,上网查资料.

2、小组讨论交流。

(五)写一写

每个学生将自己研究的子课题写成讲稿。小组评议推荐,谁写得好谁到全班做讲座。

(六)讲一讲

分小组举办讲座

第一讲 地震的成因

我们知道,地球时时刻刻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地球的运动变化会产生巨大的力,这种作用力,叫地应力。在地应力长期缓慢的积累和作用下,使地下的岩

层发生变形。当地应力超过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强度时,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的破裂、错动,并把急剧释放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地表的振动。由火山喷发也会引起地震,不过这种地震只占总数的7%。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大陨石冲击地面。此外,人为活动也能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

第二讲 地震的种类

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

1、构造地震。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90%以上的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2、火山地震。由火山喷发也会引起地震,这种地震只占总数的7%,震级一般较小,造成的破坏也极少。

3、陷落地震。由岩洞崩塌引起地震,叫陷落地震。这类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震级都很小。

4、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而引起的地震,叫诱发地震。如地下核爆炸、陨石坠落、油井灌水等也可诱发地震,其中最常见的是水库地震。

地震也可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前者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后者如地下核爆炸、油井灌水等诱发的地震。

第三讲 地震的大小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有两把尺子——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地震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振幅,来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目前通用的震级标准最初由地震学家查尔斯·里克特193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技术学院公布。这个震级表以他的姓氏命名,即里克特震级表,简称里氏震级表。里克特把地震震级从低到高分为1至10级。每个级别都比上一级地震的运动和强度增加10倍。我们将地震震级用x表示,则: x<1 超微震;

1≤x<3 微 震;

3 ≤x<4.5 有感地震;

4.5≤x<6 中强震;

6≤x<7 强震;

8≤x<8 大地震;

x≥ 8 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第四讲 地震的分布

地震震中分布集中的地带,称为地震带。

(一) 全球地震发生在四大地震带上

四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海岭地震带(包括大西洋海岭地震带、印度洋海岭地震带、东太平洋中隆地震带 )和大陆断裂谷地震带。其中前两个地震带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95%以上。

1. 环太平洋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其面积仅占世界地震总面积的一半,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世界能量的80%,全世界约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几乎全部深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此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经千岛群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

2.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太平洋地震带外几乎其余的较大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释放能量占全世界地震释放总能量的15%。从印度、尼泊尔经缅甸至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

(二)中国地震发生在23条地震带上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是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水平最高、地震灾害最重的国家。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

1.华北地区 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包括郯城-营口地震带(沿郯庐断裂,从安徽庐江经山东郯城,穿越渤海至辽东半岛、沈阳一带),华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 银川-河套地震带。

2.西北地区 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有银川带,六盘山带,天水-兰州带,河西走廊带,塔里木南缘带,南天山带,北天山带。

3.西南地区 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有武都-马边带,康定-甘孜带,安宁河谷带,滇东带,滇西带,腾冲-澜沧带,西藏察隅带,西藏中部带。

4. 东南地区 主要在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以及大陆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分为台湾带和闽粤沿海带。

5. 东北地区 主要在吉林、黑龙江的东部,即东北深震带,位于乌苏里江以西、牡丹江-延吉以东的地带。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第五讲 地震的周期

篇五: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35课时)

第一单元 美丽的地球(8课时)

1、蓝色的星球(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海陆分布第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海洋拥有人类重要的食物和能源资源,感受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程,感受人们的探索勇气,激发热爱海洋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海洋的和海洋的开发和利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地球的基本常识与人们认识地球的简单历程。 第2课时:海洋探秘。

教学过程:

1、了解地球是一个水球。

从“新闻链接”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图片感知地球是一个球体,更是一个水球。

2、介绍地球的水陆分布。

3、教学地球的水循环。

4、教学人类对海洋的探索。

5、教学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

6、了解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7、课堂小结。

2、地球上的陆地(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5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的七大洲及其分布和位置,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和赤道。

2、知道地球上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及基本特征,了解地球丰富的自然资源,感受地球的神奇和美丽。

3、感受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地球上的陆地和地貌及地地球上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地球上的陆地与大陆漂移假说。

第2课时:主要地形地貌及分布与特征。

第3课时:靠山吃同,靠水吃水——陆地资源的利用。 教学过程:

1、认识七大洲。

2、借助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3、人类认识地球的探索这路。

4、地球上的各种地形地貌及其主要特征和分布。

5、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6、地球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7、不同地域人们的不同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8、课堂小结。

3、地球村的居民(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16—21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主要的人种及其分布,探究不同的种族有着不同的体貌特征,树立种族平等的观念。

2、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发解它们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感受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3、知道有联合国的基本知识和世界主要国际组织。

课时安排:

第1课时:世界上的人种与民族的分布及多样的生活方式。 第2课时:世界上的国家与地区及其不同的社会制度。 第3课时:联合国及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教学过程:

1、了解地球上人口的增长。

2、了解不同的人种及其分布,种族平等。

3、了解世界国家和地区。

4、尊重不同的民族及其生活习惯和信仰。

5、联合国及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6、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 文明的足迹(8课时)

4、文明的摇篮(3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22——31。

教学目标:

1、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和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标志性成就,初步感受文明的影响力。

2、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培养保护文化的态度与责任意识。课时安排:

第1课时: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

第2课时:古巴比伦和古希腊罗马文明。

第3课时:中国古代文明及文化遗产与保护。

教学过程:

1、了解金字塔与古埃及文明。

2、了解空中花园与古马比伦文明。

3、了解泰姬与古印度文明。

4、了解奥运会与古希腊文明。

5、了解科洛西姆斗兽场与古罗马文明。

6、中国古文明探究。

7、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8、课堂小结。

5、文明的巨星(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32-39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上不同领域的有代表性的伟大人物。

2、初步感受一些文明巨星的思想和品德,崇敬他们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3、培养学生资料搜集、整理和初步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文明巨星,使学生学会创造、传播和发展文明。 课时安排:

第1课时:文学艺术星光。

第2课时:思想政治星光。

教学过程:

1、了解人类文明之文学巨星。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