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句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19:44:14 体裁作文
篇一:小学语文改写句子练习
按要求写句子练习卷
一、按要求把下列句子改写成“把”字句或“被”字句。
1. 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改成“被”字句:
2. 我的错误马上被朋友们纠正了。
改成“把”字句:
3. 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
改成“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4. 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改成“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5.我不小心把陈明的心机模型摔坏了。
改为“被”字句:
6. 曹操被周瑜的军队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改成“把”字句:
二、缩句。
1、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2、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3、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岸边涌过来。
4、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往下滴着。
5、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
6、小花粉红色的舌头不停地舔着女主人的手。
7、冬眠是动物为适应冬季的寒冷和食物不足而出现的休眠现象。
8、孩子们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9、张阿姨用手轻轻拍着邻家三岁的孩子。
10、六(8)班的同学十分尊重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的周老师。
11、伤心的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
12、我家门前的苹果树上挂满了又红又大的苹果。
13、我们在教室里听到窗外一阵阵的欢呼声。
14、一群年青人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艰难地跋涉着。
15、月亮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16、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
17、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上。
18、一个12岁的小姑娘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19、暴风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遮天盖地地卷过来。
20、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1、厚厚的松脂在阳光下发出金色的光彩。
22、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23、我们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24、一群大雁悄无声息地飞过田野。
25、可怜的凡卡想起了到树林里砍圣诞树的爷爷。
26、长满红锈的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7、深蓝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8、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29、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30、让明天见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三、扩句。
1. 骏马奔驰。
2. 鲁迅关心爱护青年。
3. 夜空中挂着圆月。
4. 商店里摆放着商品。
5. 小妹妹走来。
6. 奶奶讲故事。
7. 老人游览石林。
8. 大象走到象冢里去。
9. 嘎羧像见到老朋友。
10. 海鸥排成白色,飞成乐谱。
11. 她看到了大海。
12. 林老师退休了。
13. 报告感人。
14. 炮兵轰击阵地。
四、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2、《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3、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的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6、人类难道不属于大地吗?
7、我们怎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8、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9、孔子不能断定谁是的谁非吗?
10、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1、这么高的山,我们怎么爬得上去?
1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13、难道我们能被这小小的困难吓倒吗?
14、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打雪仗读书的愿望谁能阻止得了呢?
15、看到发那数不清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16、我们怎能容忍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呢?
17、如果你每天都来浇水,桃花心木怎么会无缘无故枯萎呢?
18、他怎么能够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19、伟大的祖国诞生了,中国人民怎能不感到欢欣鼓舞呢?
20、我们怎么能让时间从我们身边匆匆溜走呢?
21、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五、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2、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3、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4、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人民不会忘记为国捐身躯的英雄。
6、小松鼠机灵可爱,我们全家人都喜爱他。
7、兄妹俩被这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8、我们的祖国辽阔、美丽。
9、他的动人事迹令人难忘。
10、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更远更绚丽的梦想。
11、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
12、这故事书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深受感动。
13、登泰山看日出是我很久以来最大的心愿。
14、它们的桔子散布在森林国边缘的小丘上。
15、我不能忘记与闰土的友谊。
16、美丽的草原让人心旷神怡。
17、我们班的同学很团结。
18、想想过去,看看今天,我激动,感到自豪。
19、“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真理。
20、失败了还得干,不能知难而退。
21、黄山的云海令人流连忘返。
22、我们看到种的小树活了,心里特别高兴。
2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24、我们不能让时间从我们身边匆匆而过。
篇二:改写句子的方法
句子改写方法和标点的作用
一、 陈述句改感叹句的方法
1、 把句中有“很”字改成“真”或“多么”,没有就直接加“真”或“多么”。
2、 把句尾的句号改成感叹号。
二、 感叹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1、 把句中的“真”或“多么”改成“很”或直接去掉。
2、 把句尾的感叹号改为句号。
三、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四、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五、把字句和被字句改写的方法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特殊的句式。把字句中,介词“把”能把手动词支配的宾语改称动词的状语。被字句中,充当介词“被”宾语的这个成分是主动者,主语则是被动者。一般来说,需要将把字句和被字句变为不用“把”字和“被”字的一般句子,再做缩句或比较,来帮助理解句子。 1:先在陈述句中分析出什么1、什么2和怎么样,再按下面格式改写:
(1)改为把字句:什么1+把+什么2+怎么样
(2)改为被字句:什么2+被+什么1+怎么样
方法2:理解句子意思,自问自答。如“谁做了什么”该为“谁把什么做了”, “谁怎么样”改为“谁把什么怎么样”; “谁做了什么”和“谁怎么样”改为“什么被谁怎么样”。 (把字句改为被字句,被字句改为把字句,什么1和什么2互调位置。)
六、缩写句子的方法
缩句的要领和一般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把缩句的要领归纳为八字口诀:“舍枝留主,缩到最简”;把缩句的一般方法归结为四个步骤:“读、划、缩、读。”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中的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去掉,保留主要成分,而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
怎样区分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知道哪部分是主干?哪些是枝叶?这是运用缩句来更好地分析句子和理解句子的首要问题。可以用“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谁是什么”、“什么是什么”等来区分。
缩句的方法有五种:
一、删去“的”前修饰成分。例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句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应该删去。
二、删去“地”前的修饰、限制成分。例如:“人们都惊讶地呼喊起来。”句中,“都惊讶”是用来修饰“呼喊起来”的,要删去。
三、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例如:“他高兴得跳起来。”句中,“跳起来”是对“高兴”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要删去。
四、删去数量短语。例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句中,“一座”这个数量短语可删去。
五、抓住主干来缩简。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句。例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这句话:说“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因此,这句话可缩为:“铁球落下来。”
缩句有时需要各种方法综合运用。例如:“几只小鸟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这句话可缩为:小鸟飞翔。
补语与“着”“了”“过”如何处理不迷惑。
缩句是为了帮助理解句子,那就不一定要所到最简。只要理解了句子,就行了。补语保留可以,删去也行,不过要看具体情况。“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的。缩句时,要注意三条:一是不
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的要求: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必要的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着”、“了”、“过”要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同学们上着课”,如果缩成“ 同学们上课”,就没说清楚是现在上课还是以前上课。“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赵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难忘的科学课。”应当缩成“赵老师上了科学课。”若缩成“赵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曾经游览过美丽的桂林。”如果缩成“我游览桂林。”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没有说清楚。由此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的。
4.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
例如:“我们应当遵守自己过去许下的诺言。”应当缩成“我们遵守自己的诺言”。若缩成“我们遵守诺言。”意思是不完整的。
5.表示方位的词组应该完整地去掉
例如:“我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泳。”应当缩成“我们游泳。”不能缩成“我们在游泳”,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6.补语的处理
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发表作文后的张小南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张小南高兴”。
7.不改变句子的语气
句子的语气不能改变,如“莫非他想在这里安安稳稳地睡上半天吗?”应缩成“他想睡吗?”
缩句方法
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A:灯照耀着建筑。
B: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
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B句是正确的。
如果原句是“广场上的千万盏灯”如何如何,“广场上”后面加了一个“的”字,情况就不一样了,主语肯定是“灯”了。
第二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A:老人们钓鱼。
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原句是说“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爱到树阴下钓鱼”表示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C句是正确的。
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
B:鸬鹚站在船舷上。
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
分析: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A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B句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
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
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
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缩句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B:海棠树开花。
C:海棠树开满了花。
分析: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
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满”。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B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
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
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缩句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
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
C:柳树上挂冰条儿。
D:柳树挂冰条儿。
E:树挂冰条。
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
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
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
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A:鲸是鱼类。
B:鲸不是鱼类。
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A句不妥,B句正确 1.缩到最简
缩到最简,要做到去之务尽。去之务尽最要紧的就是找出句子中的所有枝叶。前面已述,句子的枝叶,一般可用“哪里”、“怎样”、“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来找出。有些句子的枝叶隐藏的较深,不容易分辨,可用加“的”和“怎样??的”等来进一步的区分。
例9 英勇的五壮士昂首挺胸地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缩句是:五壮士屹立在顶峰。
而不是: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狼牙山”和“顶峰”的中间可加“的”,即“狼牙山的顶峰”,这样,修饰(枝叶)与被修饰(主干)的关系便明朗了;是“狼牙山”修饰“顶峰”。“狼牙山”是修饰成分,也即是枝叶,所以要去之。 例10 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扌契入我军阵地。
缩句是:“391”高地扌契入阵地。
之所以是“‘391’高地”,而不是“高地”,是因为“391”和“高地”之间不能插入一个“的”,即“‘391’的高地”,这是不通的。“‘391’高地”是军事上,作战前对作战区地形、地貌的编制,是特定的称谓。所以不能去之。
例11满面春风的商人坐汽车来到山清水秀的三河市。
缩句是:缩⑻ 商人来到三河市。
例11中含有两个动词“坐”和“来到”,都同施事主语“商人”发生关系,是连动句。缩⑼的句子还没有缩到最简,可用“怎样??的”把枝叶找出来。如:
商人怎样来到三河市的?(坐汽车)
即“坐汽车”是枝叶,是隐藏的较深的“枝叶”,而不是主干。自然,缩⑻与原句例11相比,语言的丰富性是无法比拟的。也许有人会认为,去掉“坐汽车”改变了原句的结构,其实没有,恰恰相反,缩⑻体现了句子的坚实结构。
2.同时保留
有些词语与词语之间,因为特殊关系的存在,需要同时保留。如:
例13 他们把小鸟关进了一个铁丝做成的笼子里。
例13是把字句的缩句。因为介词“把”的存在,使“他们”和“小鸟”这两个词语之间有了一层紧密的施受关系。“他们”是“关进”这一动作的发出者(施事者),“小鸟”是“关进”这一动作的接受者(受事者)。因为这一施受关系的存在,缩句时,必须同时保留施、受者。如果只保留其中一个是不通顺的。即:
缩句是:他们把小鸟关进了笼子里。
而不是:他们关进了笼子里。或,小鸟关进了笼子里。
这一施受关系的存在,不会因为中间有其它词语而改变为松散些。如:
例14 机灵的他们把美丽的小鸟关进了一个铁丝做成的笼子里。
“他们”前多了“机灵的”,“小鸟”前多了“美丽的”。虽这样,但施受关系没有变。缩句相同。同理,被字句也一样。
例15 小鸟被他们关进了一个铁丝做成的笼子里。
缩句是:小鸟被他们关进了笼子里。
例16兰考县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在风雪中走访了十家农户。
缩句是:县委书记焦裕禄走访了农户。
而不是:县委书记走访了农户。或:焦裕禄走访了农户。
例16中,“县委书记焦裕禄”是同位词组充当主语,所包含的两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复指同一事物。“县委书记”即“焦裕禄”,“焦裕禄”即“县委书记”。两个词语互指对方,即构成了同位关系,而不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缩句时应同时保留。这种情况比较多,如:
例17首都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缩句是:首都北京是中心。
3.单缩相连
有些长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因为主语相同,而“紧缩”在一起的。对于这种长句,可用单缩相连的技巧来完成。即:先把长句分为两个或若干个单句,把每个单句进行缩句,然后相连并整理。如:
例18 巍峨屹立的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自豪。
例18前一分句和后一分句,主语是同一个,都是“万里长城”。该句是由“巍峨屹立的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⑽“巍峨屹立的万里长城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自豪”⑾组成。缩法如下: 单缩⑽ 万里长城是骄傲。
单缩⑾ 万里长城是自豪。
相连: 万里长城是骄傲,是自豪。
注意,后一分句的“是”在相连时不能丢掉,否则例18这样的复合句,缩句后就变成了单句了。即:万里长城是骄傲、自豪。这样的相连,改变了原来的句子结构是不行的。
例19 三连的连长果断地命令他炸掉河沿上的暗堡。
篇三:改写句子的方法
六()班 姓名( )
改写句子的方法
一、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
一般来说,做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改时,有几句口诀: 1、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 去掉疑问词(如:难道、吗、怎么、呢??); (2) 有“不”去“不”,无“不”加“不”(如: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改成:字典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
(3) 把“?”改成“。” 2、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 加上疑问词(如:难道、吗、怎么、呢??); (2) 有“不”去“不”,无“不”加“不”(如: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改成: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3) 把“。”改成“?”
二、缩句
缩写句子就是去掉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即谁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
缩写句子是有技巧和方法的: 1、“的”前的修饰都删去 2、“地”前的限制要删去 3、“得”后的补充说明删去
如“海力布着急得没办法。”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4、方位词语删去 如:“在??上”“在??里”“在??中”等。 5、时间词语删去 如:“有一天”、“??的时候”、“??的一天”等。 6、数量词语照样删 7、“着、了、过”不能删 8、抓住主干来缩简
句子的主干,即“谁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 ”
三、引述句(直接引语)和转述句(间接引语)的互换 1、标点符号的改变
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转述句改引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感叹号、问号改成句号。
2表示程度的词“多、真、太”改成“很、十分、非常”。 3、人称的变化
(1)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把“我”改为“他”或“她”。 把“你”改成听话人的名字或“我”。
(2)转述句改为引述句时,把“他”或“她”改为“我”, 听话人的名字改成“你”。
**
引号外的人称(就是说话人)不能改变
3可按以上方法进行改动。
如:(1)“??。”×××说,“我??。” (2)“??。”×××对×××说。
以上两种形式都应变成:×××说:“??。” 4、句型的变化:
(1)原本的疑问句变陈述句,改成“是否??,是不是??,不知道??,有没有??,为什么??”等句型。 (2)原来是祈使句(即让“别人”干某事的句型)则要在“别人”前面加上“让、命令、指挥、请、叫”等词。 5、要改变的词:
原句中的“这、这里、这儿、这些、这个”等要改成“那、哪里、那些、那儿”等。 原句中的“来”要改成“去”。
四、修改病句: 1、常见病句类型:
(1)用词不当。如:狮子是一种猛烈的动物。 (2)搭配不当。如: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继续前进。 (3)成分残缺。如:我们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已,专门利人。 (4)重复罗嗦。如:他经常一贯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5)自相矛盾。如:他笑嘻嘻的脸上露出了严肃的神情。 (6)词序混乱。如:厂长介绍了许多陈师傅的先进事迹。 (7)指代不明。如:小强和小明放学了,他告诉他作业已做完了。 (8)分类不当。如:菜市场里有冬瓜、西瓜、苦瓜等许多蔬菜。 (9)不合情理。如:一串红在春风中微笑。
2、怎么样修改病句:
(1)认真地读原句,弄清楚句子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3)再读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情理。
五、双重否定句。
常见的句式如:“不能不”“不得不”“不是不”“无不”“没有??不??”“没有??否认??”“非??不可??”等。
六、常见的几种关联词。
1、并列关系;既??又??;不是??而是??; 2、因果关系;因为??所以??;??之所以; 3、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
无论??都??;不管??总??
4、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5、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 6、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
在原句上修改病句,用好修改符号。
1、 我最爱看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
2、 读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使大家热泪盈眶。
3、观众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演员们的精彩表演。
4、爸爸给我买了一幅名为《北国风光》的画报。
5、妈妈因为关心我的学习,所以关心我的生活。
6、昨天,五个日本的小朋友来我校参观。
7、既然这件事难办,我们也一定要办好。
8、孙爷爷希望我们从小培养远大的理想。
9、老师要求同学们默默地朗读课文。
10、我们的陈老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
11、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已经年过花甲。
12、各位来宾参观了我校庆“6。1”的文艺节目,赞叹不已。
13、大会的主席台上坐着不少来自各部门的许多领导。
14、我们认真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
15、美丽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到处都是绿色。
16、早晨起来,我呼吸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17、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1. 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我们的知识增加了。
2. 《早春》这首诗说明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赞美之情。
3. 博物馆展示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
4. 小组会上,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5. 在运动会上,小王垒球很远。
6. 学校开展了学雷锋的高潮。 7. 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8. 下雨了,五颜六色的红伞成了街上的一道风景线。
9. 在我们军训期间,受到教官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10.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1.你的意见我基本上同意,完全赞成。
12.汽车在宽阔的公路上奔腾。
13.在这次抢救森林火灾中,同志们表现得很勇敢。
14.老农抡起锄头,把口袋里的狼用锄头打死了。
15.这本书的内容和插图都很美丽。
16.夏天的九寨沟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
17.九寨沟的夏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地方。
1
8.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19.经过努力,我的错别字大大进步了。
20.鲁迅的家乡是浙江绍兴人。
21.教室里响起了激烈的掌声。
22.我断定明天可能会下雨。
23.大家要注意安全,尽量防止发生事情。
24.我班的卫生工作是全校最好的班级。
25.我们要帮助支援灾区人民的困难。
26.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27.红军长征时代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
28.为了祖国的利益,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29.小麦成熟了,田野里的颜色一片金黄。
30.我们班过去注意得不够对卫生工作。
31.因为学习很紧张,但是大家都觉得很愉快。
32.在考试时,我一丝不苟地答卷和交卷。
33.我们要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
34.我想,这本书大概一定是小红借去了。
35.妈妈从街上买了青菜、茄子、豆腐等蔬菜。
36.今年,我们队里的粮食、玉米、小麦又丰收了。
37.解放以来,人们生活不断得到改进。
38.我们认真讨论并听取了厂长的报告。
39.看了电影《四个小伙伴》,受到很大的教育。
40.无数的千千万万青少年参加了植树活动。
41.同学们选我当班长是对自己的信任。
42.爸爸买回了钢笔和毛笔,我最喜欢用它来练字。
43.下午,六年级两个班进行足球比赛,他们终于取得了胜利。
44.小明助人为乐,大家都在赞颂他。
45.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远大的理想。
46.农民冒着凛冽的寒风在田里收割麦子。
47.我们的张老师像狐狸一样聪明。
48.大海蓝得像蓝墨水一样。
49.我们要贯彻党的“科技兴国”的号召。
50.激战前夕,战士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决心。
修改下面一段话。
游园会开始了。我兴充充地来到《吹腊烛》的游艺室。轮到我吹了,我竭力吹一口气,火苗晃动一下,没息灭。我只好在连续排队。这次吸去了上次教育,用尽浑身力气,吹去一排蜡烛。哈哈,四支腊烛全给我吹灭了。
同学们来到医院,盼望生病的王老师。李明悄悄地敲了几下病房门,一会儿,门开了!病床上的王老师看到同学们来了。高兴地坐了起来,同学们看到了好几天分别的老师,拉着她的手问长问短,一下子围了上去,有的还轻轻地留下了眼泪。
黄虹真爱劳动。在学校里,她带头经常打扫教室、走廊。在家里,她自己动手洗自己的衣服,还常常帮妈妈做家务和洗碗、扫地。在车上,她主动给老人小孩让座。星期天宿舍区大扫除,她又挖阴沟又扫地,重活脏活抢着干。大家都夸她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陈方学习各种功课时死记硬背,即使下了不上工夫,但是成绩并不理想。常常他为此事而十分苦恼。后来他改正了学习方法,注意理解,积极思考,学习成绩明显有了显著的增加。
我们学校附近有一家简单的电子游戏房。总有每天一些中小学生往哪儿钻。尽管学校多次三令五申禁止学生玩电子游戏,但是有人不听。由于长期玩电子游戏,这些人的视力下降,学习退步,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电子游戏的危险真大啊!
“砰”的一声,发令枪响了,五名运动员像五棵出堂的子弹向前冲去。过了一会儿,我们班上的陈宁同学落在后面了。这时,我们大声喝彩着:“陈宁加油!陈宁加油!”听到我们在为他鼓净,马上加快了进度,奋力敢上。在一阵热情的掌声中,陈宁终于获得了四百米决赛的冠军第一名。
春天到了,赵教师率领我们到效外活动,我们沿着一条平担的公路。十分钟过后,巍峨的山峰、辽阔的田野、曲折的小溪、别有趣味的乡间小镇。但涌现在我们的眼前。看吧,美丽的小乌在技头上快活地跳跃;色彩班斓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大家的心都沉醉在大自然的春意图里了。看着看着,我们不有自主地放慢了脚步。
缩句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灵车。”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我
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3.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举例说明:
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
A:灯照耀着建筑。
B: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
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B句是正确的。 第二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
A:老人们钓鱼。
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原句是说“夏天”怎么样,“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C句是正确的。
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
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 B:鸬鹚站在船舷上。
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
分析: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
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A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 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 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在船舷上。 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
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缩句:
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B:海棠树开花。
C:海棠树开满了花。
分析: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 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 ;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满”。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B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使句子失去了确定的时态,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 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缩句:
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 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 C:柳树上挂冰条儿。 D:柳树挂冰条儿。 E:树挂冰条。
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
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
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 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
A:鲸是鱼类。 B:鲸不是鱼类。
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A句不妥,B句正确。
体裁作文